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非銀行金融機構爆雷

非銀行金融機構爆雷

發布時間:2024-02-25 16:51:11

Ⅰ 關於金融機構非銀行支付機構應當履行的防範非法集資的義務

法律分析:處置非法集資牽頭部門組織調查涉嫌非法集資行為,可以採取下列措施:

(一)進入涉嫌非法集資的場所進行調查取證;

(二)詢問與被調查事件有關的單位和個人,要求其對有關事項作出說明;

(三)查閱、復制與被調查事件有關的文件、資料、電子數據等,對可能被轉移、隱匿或者毀損的文件、資料、電子設備等予以封存;

(四)經處置非法集資牽頭部門主要負責人批准,依法查詢涉嫌非法集資的有關賬戶。

調查人員不得少於2人,並應當出示執法證件。

與被調查事件有關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配合調查,不得拒絕、阻礙。

法律依據:《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條例》

第一條 為了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保護社會公眾合法權益,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維護經濟秩序和社會穩定,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非法集資,是指未經國務院金融管理部門依法許可或者違反國家金融管理規定,以許諾還本付息或者給予其他投資回報等方式,向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的行為。

非法集資的防範以及行政機關對非法集資的處置,適用本條例。法律、行政法規對非法從事銀行、證券、保險、外匯等金融業務活動另有規定的,適用其規定。

本條例所稱國務院金融管理部門,是指中國人民銀行、國務院金融監督管理機構和國務院外匯管理部門。

第三條 本條例所稱非法集資人,是指發起、主導或者組織實施非法集資的單位和個人;所稱非法集資協助人,是指明知是非法集資而為其提供幫助並獲取經濟利益的單位和個人。

第四條 國家禁止任何形式的非法集資,對非法集資堅持防範為主、打早打小、綜合治理、穩妥處置的原則。

Ⅱ 非銀行金融機構包括哪些

隨著金融行業的發展和規范,非銀行金融機構越來越多,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 消費金融公司:消費金融公司主要提供個人貸款服務,比如購物分期、信用卡分期、現金貸等。消費金融公司主要通過互聯網平台運作,提供快速、便捷、靈活的貸款方式,吸引了很多年輕人的關注。
2. 保險公司:保險公司主要提供風險保障和理賠服務,包括人壽保險、健康保險、車險、財產險等。保險公司的業務范圍比較廣,覆蓋面也比較大,可以提供多樣化的產品和服務。
3. 基金公司:基金公司主要管理和銷售基金產品,包括股票基金、債券基金、貨幣基金等。基金公司主要起到資金管理和風險分散的作用,可以幫助投資者實現財富增值。
4. 信託公司:信託公司主要正春提供信託服務,包括信託投資、信託理財、信託託管等。信託公司主要通過資產管理來獲取收益,可以有效地分散投資沒歲風險。
5. 租賃公司:租賃公司主要提供租賃服務,包括汽車租賃、房地產租賃、設備租賃等。租賃公司主要依靠租金收入來盈利,可以提供靈活的租賃方式,滿足客戶個性化的需求。
6. 典當行:典當行主要提供典當舉察耐服務,即以抵押物為擔保發放貸款。典當行的業務范圍比較狹窄,但是在某些地區和群體中有一定的市場需求。
總的來講,非銀行金融機構在金融市場中起到重要的補充和支撐作用,可以提供多元化、特色化的服務,滿足不同需求的客戶。同時,非銀行金融機構也面臨一些挑戰和風險,需要在合規、風控、創新等方面做好保障。

Ⅲ 金融機構非銀行支付機構應當履行的防範非法集資的義務是

法律分析:(一)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禁止分支機構和員工參與非法集資,防止他人利用其經營場所、銷售渠道從事非法集資;(二)加強對社會公眾防範非法集資的宣傳教育,在經營場所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識;(三)依法嚴格執行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制度,對涉嫌非法集資資金異常流動的相關賬戶進行分析識別,並將有關情況及時報告所在地國務院金融管理部門分支機構、派出機構和處置非法集資牽頭部門。

法律依據:《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條例》 第十三條 金融機構、非銀行支付機構應當履行下列防範非法集資的義務:

(一)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禁止分支機構和員工參與非法集資,防止他人利用其經營場所、銷售渠道從事非法集資;

(二)加強對社會公眾防範非法集資的宣傳教育,在經營場所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識;

(三)依法嚴格執行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制度,對涉嫌非法集資資金異常流動的相關賬戶進行分析識別,並將有關情況及時報告所在地國務院金融管理部門分支機構、派出機構和處置非法集資牽頭部門。

Ⅳ 暴風諾亞嘉興銀行洛陽銀行供應鏈金融「扎堆」爆雷,防雷就用這幾招

7月28日暴風金融官方微信發布消息,因馮鑫被捕,導致暴風金融平台部分P2P產品延遲兌付。天眼查數據顯示,暴風金融運營主體北京暴風成信 科技 有限公司由北京暴風融信 科技 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暴風融信」)全資控股,暴風融信旗下子公司還涉及開展商業保理、融資租賃等業務。

7月31日,暴風金融官方微信通知為維護用戶利益,決定恢復提現,調整了提現時間,即於每月1日、11日、21日(如遇節假日則順延至節後第一個工作日)三次開通提現通道,並通過APP或PC端發起操作。

而自7月初諾亞財富旗下承興國際控股(以下簡稱「承興」)的爆雷,在上周有了新進展,承興操盤供應鏈金融欺詐的內幕被21世紀經濟報道曝出,其從上游供應商采購3C產品後低價賣給電商平台,拿得到的應收賬款憑證做供應鏈融資,再讓自己的關聯公司以高價回購產品,形成自賣自買的閉環。

供應鏈金融緣何風險頻發?如何防範?

① 完善風控管理制度。 前面提到的某銀行產品經理告訴掌鏈,銀行對交易的驗真方式是多維度的,比如要看合同雙方的蓋章,在相關網站上檢驗發票真偽,對單據和報表進行審計,對其實際控制人情況、企業繳稅信息、交易及貨物流水等情況進行了解。他認為,「這些信息都是經過銀行人員多維度驗證的,造假難度很大,有些公司比較賴,錢還不上了,就說之前的合同是偽造的。如果造假那麼容易,那銀行系統早就出現問題了」。

事實上,銀行與貸款方發生金融借款糾紛的案件每一年都層出不窮。在中國裁判文書網搜索欄中輸入「金融借款合同糾紛」八個字,共搜索出3083135條判決信息。原本為中小企業打開融資新大門的供應鏈金融,有可能因為這些詐騙案件的不良影響導致其喪失對核心企業、金融機構的吸引力。宋華認為,既要保證供應鏈金融業務的真實性,又要遏制參與主體的機會主義行為,就應該在債項評級和主體評級兩個維度上加強信用管理,完善風控管理體系。

根據宋華的說法,債項評級指的是在充分掌握供應鏈上的企業交易所產生的債權債務關系基礎上,通過控制管理融資的行為過程來防範風險的方法;主體評級則指的是對經營主體進行畫像,尤其是對其交叉行為和關系網路的分析,幫助判斷融資方是否利用自己的關系網在融資過程中尋求便利。

陳盛東則重點談了確權方面的具體方法,他認為,要對應收賬款進行逐筆確權,不能打包確權;在這個過程中,對大金額的應收賬款進行重點核查,因為真實的應收賬款一般都是幾百或幾千萬,大金額的往往虛假;對應收賬款的確認應有篩選標准,存量的應收賬款通常附帶了很多價格條件,只有重構的有前置約定的應收賬款,才能順暢實現真正確權。

② 藉助金融 科技 賦能供應鏈金融。 在上周舉辦的銀保監會155號文研討會上,來自金融機構、央企、民企、保理公司、投資機構、金融 科技 企業的高管分享當下供應鏈金融業務所遇困惑時,都無一例外地主張提高金融 科技 的應用水平。物聯網、區塊鏈頻頻出現在大家口中,全線上打通的供應鏈金融實現形式和銀行間信息共享、互認平台建設幾乎成為整場研討會最核心的話題。

研討會上,某銀行一位高管講到,其碩士論文主題就是關於「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金融中的應用」,他非常看好這種信息加密存儲技術,「它的保密性更好,方便大家各取所需信息,且能讓銀行、企業、平台以平等地位參與進來」,可惜的是,區塊鏈的概念普及程度仍然較低,連他所在學院的系主任都說區塊鏈技術只是一種噱頭。

不過,銀保監會下發的155號文中,明確提出「鼓勵銀行保險機構將物聯網、區塊鏈等新技術嵌入交易環節,運用移動感知視頻、電子圍欄、衛星定位、無線射頻識別等技術,對物流及庫存商品實施遠程監測,提升智能風控水平」。在國內第一部針對供應鏈金融業務提出指導意見的政策中被提及,是對發展金融 科技 的官方認證。

事實上,我國金融 科技 企業的起步和爆發遠早於此,根據未央網引自中國金融 科技 企業資料庫的數據顯示,從2008到2017年間,專攻技術與信息處理的金融基礎設施類公司與金融信息服務類公司的數量增長都於2015年達到峰值,其中,金融信息服務類公司有近1000家。往近了看,國內已有不少金融 科技 企業藉助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慧搭建底層平台,輸出給銀行與核心企業去做應收賬款的線上拆分與轉讓,以及服務貸前的線上反欺詐系統,服務貸後的7×24小時實時監控預警系統等。

看看我們現在「空空如也」的錢包,互聯網技術將人類生活從線下帶到了線上,開啟了移動支付時代;以此為鏡,金融 科技 也必將促使供應鏈金融走上電子化、全線上的道路。

(掌鏈傳媒 趙建琳)

Ⅳ 從影子銀行治理看非銀機構的三個風險線索

我國非銀金融機構的風險特徵和海外不同,具有我國特色的影子銀行屬性是導致機構風險的分析起始點。 (1) 海外成熟市場非銀金融機構的風險特徵與金融市場流動性風險和系統穩定性高度相關,這體現在貨幣基金久期錯配嚴重、對沖基金杠桿水平過高、ETF占市場規模過大且交易方向一致等問題。 (2) 海外相關因素對評估我國非銀機構風險不適用:我國貨幣基金資產久期受嚴格監管要求(2020Q3平均久期約74天),且理財子公司等高注冊資本(平均50億元以上)保障了銀行類現金管理型產品流動性要求;我國對沖基金和ETF尚未進入資管規模主流(如ETF規模僅1.4萬億元,不到資本市場規模3%),杠桿風險可控。 (3) 考慮到信用和流動性沖擊,我國依附於商業銀行體系的「影子銀行」膨脹/劇烈收縮可能是造成我國非銀機構風險的核心線索。

我國影子銀行壯大離不開商業銀行資產投放模式的變遷,「2017-2019」三年去杠桿已顯著降低相關風險,但局部和階段性存在沖擊。 (1) 系統性風險降低體現在:銀行表內投資和表外同業理財規模大幅收縮,通道/杠桿/嵌套業務被重點清理。截至2019年末,廣義影子銀行規模降至84.8萬億元,較2017年初縮減近16萬億元。 (2) 去杠桿過程中,信用分層和機構分層同時顯現:一方面導致過去承擔高融資成本的部分企業(如中等房企/融資平台)再融資受阻,加速信用資產違約和信用分層;另一方面導致弱資質(如低資本/弱股東背景)非銀機構募集資金困難,加劇產品兌付風險和機構分層。去杠桿節奏過急,相關風險更容易暴露。

關注非銀金融機構風險的具體三個線索:(1)去杠桿過程中資管機構流動性和交易對手風險,以弱資質的非銀資管機構為主, 如中小券商資管、中小基金等。近期信用債市場高資質信用債出現違約,導致「預期信用風險提升——客戶贖回增加/市場針對質押券要求提高——非銀機構融資困難——機構被迫去杠桿拋售資產——估值下挫/客戶贖回更嚴重」的負面反饋,信用風險向流動性風險持續傳導,弱資質的非銀資管機構受沖擊最大。

(2)信用風險沖擊下,券商違規結構化發行導致機構配置的信用債違約,風險向機構表內傳導, 以資本規模較小、弱資質的券商為主。盡管我國結構化發行規模較小(估計在2000億元以內),但考慮到相關融資主體較為集中,相關流動性沖擊對小券商仍有沖擊。 (3)疫情之後經濟復甦過程中部分融資類非銀機構結構性資產質量惡化。 如渠道依賴於線上、場景缺失的部分消費金融機構、區域或特定產業集中度高(如城投非標)的金融租賃、融資租賃公司等,相關機構負債端依賴於同業和金融市場,而資產質量將惡化,相關資產負債匹配風險值得重視。

影子銀行、非銀風險

海外成熟市場非銀金融機構的風險特徵與金融市場流動性風險和系統穩定性高度相關。 2020年11月末,中國人民銀行國際司青年課題組發表《疫情沖擊下全球經濟面臨變革》,文章中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危機中全球非銀金融機構的脆弱性明顯暴露,主要體現在:一是共同基金流動性錯配嚴重;二是對沖基金高杠桿積累風險;三是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放大了市場波動;四是非銀行金融機構與銀行系統風險傳染性增強。12月4日,中國銀保監會課題組發表《中國影子銀行報告》,報告給出了中國影子銀行的判別標准、范圍和規模,以及影子銀行三年治理的背景、過程和成效等。

我國非銀金融機構的風險特徵和海外不同,具有我國特色的影子銀行屬性是導致金融風險的重要體現。 受監管的嚴格限制,我國公募基金尤其是貨幣基金對流動性風險管理要求近年逐步加強,2017年10月實施的《公開募集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規定》嚴格限制期限錯配的資金池業務,針對貨幣基金組合平均剩餘期限有明確要求。截至2020年9月末Wind口徑下的傳統貨幣型基金的平均久期約74天。2019年底發布的《關於規范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徵求意見稿)》約束了銀行理財現金管理類產品期限錯配的問題。相較基金公司,銀行理財子公司成立初期風險准備金積累有限,但其高注冊資本(全國性商業銀行的理財子公司注冊資本50億元及以上)保障了現金管理類產品流動性需求。我國對沖基金和ETF基金規模有限,杠桿風險可控。2020年9月末,Wind口徑下ETF基金規模約1.4萬億元(含交易所貨幣基金),占我國資本市場規模約3%;對沖基金規模預計處於萬億級別。

我國影子銀行壯大離不開商業銀行資產投放模式的變遷,這是理解我國非銀金融機構風險的起點。 相關工作論文概括了中國影子銀行的特點:第一,以銀行為核心,表現為「銀行的影子」;第二,監管套利驅動的業務形式普遍;第三,存在剛性兌付或具有剛性兌付預期;第四,收取通道費用的盈利模式較為普遍;第五,以類貸款為主,信用風險突出。影子銀行將橫跨銀行、非銀機構捆綁,將行業風險擴散成跨行業的系統性風險。

我國以廣義影子銀行 [1] 為代表的非銀機構整體相關風險水平經2017-2019年間的專項治理,系統性風險已大幅降低,但局部和階段性的流動性風險在加劇。 系統性風險降低體現在:影響銀行規模大幅收縮、加通道、加杠桿和加嵌套業務重點清理、增加風險資產計提要求、排查風險資產等方面。截至2019年末,廣義影子銀行規模降至84.80萬億元,較2017年初100.4萬億元的 歷史 峰值縮減近16萬億元。其中,復雜結構的交叉金融業務大幅壓縮,同業理財從6.8萬億元降至2019年末的0.84萬億元,SPV投資從23.05萬億元降至15.98萬億元。

對於非銀金融機構,局部和階段性的風險體現在:

去杠桿過程中的流動性和交易對手風險,以弱資質的非銀資管機構為主,如券商資管、中小基金。 我國以銀行為主導的間接融資體系長期存在,非銀機構處於「影子銀行」結構的外圍和流動性傳導過程的尾部,承擔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雙重波動,在風險相互傳導時,非銀資管機構的尾部風險容易放大。如近期信用債市場高資質信用債出現違約時,引發「信用風險提升——客戶贖回增加/市場針對質押券要求提高——非銀機構融資困難——機構被迫去杠桿拋售債券——信用利差上升和加劇信用風險」的信用風險向流動性風險傳導的情況,弱資質的非銀資管機構受沖擊最大。

信用風險沖擊下,投行結構化發行中的流動性風險傳導,以資本規模較小、弱資質的券商為主。 近年金融去杠桿和影子銀行專項整治背景下,部分低資質的城投、地產、民企等主體再融資渠道受阻,推動其順利融資的業務或產品如債券結構化發行方式隨之產生。債券結構化發行業務模式之一是非銀金融機構設立集合信託、券商或期貨資管計劃、基金專戶、私募基金,認購信用評級較低主體發行的債券,再將其質押給銀行或非銀金融機構,並歸還過橋資金;此後重復進行債券質押直至到期。

債券結構化發行潛在風險點體現在:(1)期限錯配:本質上以不斷續作獲得的債券質押短期資金,匹配長期債券資產,期限錯配帶來再融資風險;(2)資產信用:債券本身信用等級較低或發行期限較長而不被市場認可,存在信用風險;(3)同業交易對手退出:在信用風險事件下,作為回購交易對手的銀行或非銀機構,可能出於自身風險考量而暫停接券。2019年包商銀行事件、2020年永煤事件的發生,引發市場流動性和信用風險波動,債券結構化發行潛在風險暴露。盡管我國結構化發行規模較小(估計在2000億元以內),但考慮到相關融資主體較為集中,相關流動性沖擊對小券商仍有沖擊。

疫情之後經濟復甦過程中結構性失衡,如渠道偏離、場景缺失的部分消費金融機構、區域或特定產業集中度高的金融租賃、融資租賃公司等。 對於與住房租賃、部分線下場景消費綁定較深的消費金融公司,在今年長租公寓頻繁跑路後面臨客戶還款意願快速下降和 社會 聲譽風險。今年疫情導致租房率整體下降,長租公寓的現金流無法支撐「租金長收短付+租金貸」沉澱資金用以擴張市場的商業模式,出現跑路和爆雷。出現兌付問題的蛋殼公寓2019年末租戶中使用租金貸的比例在60%以上,待償還的租金貸規模預計23億元。未來關注渠道偏離、場景缺失的部分消費金融機構資產質量風險。對於區域或特定產業集中度高(如城投非標)的金融租賃、融資租賃公司等,其資產端依賴低資質主體,負債端依賴於同業和金融市場。在今年信用市場中永煤事件發生引發的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繼續發酵後,金融租賃、融資租賃公司在資產負債端風險匹配值得重視。

從「資金池」到「凈值型」產品轉型的路上,非銀金融機構尤其是資產管理機構在出清中持續進化 。從監管角度,《影子銀行報告》提出未來監管重點建立和完善對影子銀行的持續監管體系,這體現在健全統計監測/嚴防反彈回潮/建立風險隔離/完善監管制度/慎重開展綜合經營。從產品角度,未來監管套利和高風險業務模式難以為繼,資管新規過渡最後一年持續通過回表/轉標等多種方式處理表外舊資產,完成產品凈值化轉型。從機構發展角度,未來商業銀行仍是機構募集資金的主力方向,同時市場對機構提供產品及業務的評價標准更加綜合細化,這要求機構提升風險管控和產品設計能力。

註:

[1] 根據國銀保監會課題組發布《中國影子銀行報告》中的定義,廣義影子銀行包括同業理財及其他銀行理財、銀行同業特定目的載體投資、委託貸款、資金信託、信託貸款、非股票公募基金、證券業資管、保險資管、資產證券化、非股權私募基金、網路借貸P2P機構、融資租賃公司、小額貸款公司提供的貸款,商業保理公司保理、融資擔保公司在保業務、非持牌機構發放的消費貸款、地方交易所提供的債權融資計劃和結構化融資產品。

閱讀全文

與非銀行金融機構爆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跨境金融區塊鏈外匯局 瀏覽:82
國家打擊炒外匯 瀏覽:401
股指期貨保證金不足 瀏覽:142
金融機構涉農貸款利息減計 瀏覽:487
外匯110福匯 瀏覽:699
發改委的柴油價格 瀏覽:961
恆指期貨有杠桿嗎 瀏覽:640
日本外匯管理局是干忙的 瀏覽:216
石家莊建行外匯業務崗位 瀏覽:787
小微金融公司 瀏覽:343
期貨sar視頻 瀏覽:452
銀行理財產品的主要風險 瀏覽:247
中國著名外匯網站大全 瀏覽:428
融資融券開戶數 瀏覽:174
外匯交易中心外匯牌價中間價 瀏覽:102
銀行外匯管理風險 瀏覽:330
金匯期貨 瀏覽:14
新賽股份對比新農開發 瀏覽:325
中材科技集團 瀏覽:355
鳳凰衛士股東 瀏覽: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