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為科技領軍人才提供個性化金融服務

為科技領軍人才提供個性化金融服務

發布時間:2021-06-26 04:12:50

⑴ 京東金融將在哪方面加大投入

在宣布融資金額的同時,京東金融也公開了一組運營數據。截至目前,京東金融累計服務金融機構超過700家,並與金融機構共同服務800萬線上線下小微商戶和4億個人用戶。

陳生強在融資消息公布後的說法,顯示了京東金融強調加碼金融科技的決心。陳生強說,「未來,京東金融將繼續堅持數字科技戰略,在數據和技術上加大投入。積極推進全球化,在全球范圍內吸引領軍型科技人才。通過科技讓整個金融服務更加智能、普惠,從而服務更多人群,成本更低、效率更高、體驗更好。」

與此同時,來自金融、科技等領域的高管、專家也接連加盟京東金融。本月,北歐銀行原副總裁張旭加盟京東金融,負責數據資產體系搭建。此前,建設銀行河南省分行原行長李尚榮、招商銀行信用卡中心原總經理助理王鈺也已加入。

近一年來,京東金融在科技領域招募的技術人才也實力雄厚。其中包括前亞馬遜首席科學家薄列峰、益博睿大中華區CEO姚誠、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UIUC)計算機科學學院博士彭健、前微軟城市計算負責人鄭宇等。

⑵ 如何加強科技企業孵化器金融服務功能

打造科技企業孵化器需有以下幾個要素:
有平台。一般來講科技企業孵化器有專門的辦公場所,組建成立科技孵化管理委員會,負責孵化器建設的領導、管理和協調。根據其服務功能,重點打造「科技信息服務、企業創業服務、科技人才服務和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等四大平台。科技孵化器的主要工作抓手包括整合本地的產業研究院、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技術中心、專業鎮創新中心、公共實驗室等科技支撐平台資源。
有機構。根據科技企業孵化器所服務對象的需要,在孵化器內全力滿足企業創新發展的需要,積極吸引促進支撐區域服務競爭力構建的配套服務機構,比如在企業實施技術創新過程中,引入為開展檢索、查詢、實驗、測試、標准、中試等活動提供設備、儀器、場地、咨詢、認證和技術指導等專業性服務的各類公共服務機構群體,企業發展過程中需要的技術、市場、信息、培訓、商務、法律、金融、會計等各類服務機構,這些服務機構可以幫助企業利用社會服務規避技術風險、降低開發成本、縮短研發周期和提高創新效率。
有人才。一方面要有為科技創新突破發展做領軍和中堅的業內專家、技術骨幹,這類人才可通過積極促成企業與知名科研院所洽談合作,建立海歸人才創業基地、高端人才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等方式來引入。另一方面也要有符合本地企業發展的技術人才,這類人才可通過建立科技孵化器人才培訓基地來發展。主要培養途徑包括組織孵化企業與本地科研院所或行業知名研發機構形成專業人才定向培養,並對在校學生提供實習機會;針對本地主導產業開設相應專業課程、技術培訓,聘請高級技師及工程師親自授課;與高等院校合作加強對科技企業孵化器經營者和管理骨乾的培訓。
有資金。搭建投融資服務平台。建立市區(縣)科技人員創業孵化基金,利用市級「科三費」建立科技企業創業引導資金,實施政府、孵化器、創業者三者聯動,共同參與風險投資。鼓勵和吸引民間資本、國內外大公司、大企業和風險投資機構等以各種形式投入孵化器,為在孵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和信用擔保等。加快培育技術產權交易市場,建立風險投資與退出機制,同時支持具備條件的企業進入國內和國際資本市場。為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提供各大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支持,運用信貸、信託、租賃、保險、擔保等金融工具,探索成立產業扶持基金,對有潛力的中小企業及優質項目進行資金扶持,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等問題。
有機制。規范科技企業孵化器認定與考核機制。入孵項目應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以地方規劃重點產業為主,環境污染小,易治理,能耗低,產品附加值高,市場前景好;入孵流程為:企業(自然人)申請——入孵評估——入孵核准——入孵簽約;企業具備科委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或年產值(或固定資產、流動資產)達標,則遷出孵化器;探索建立科技企業孵化器評價考核指標體系,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和科技發展規律,建立科技企業孵化器優勝劣汰的動態管理機制。通過對科技企業孵化器服務功能、服務質量、創業成功率、在孵企業成長速度、畢業企業質量和水平、科技資源的聚集和轉化、創業資本的吸引和使用以及產生的經濟、社會效益等方面的評價考核,引導科技企業孵化器產業化發展。

⑶ 2020年度「太倉科技領軍人才計劃」 申報支持哪些領域

一、支持領域
聚焦符合太倉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需求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支持在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生物醫葯、航空航天、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節能環保等領域創新創業的領軍人才、團隊。
二、支持類型和條件
1.創業領軍人才。重點支持具有較強資源整合能力,帶項目、帶技術、帶資金來太倉創業,特別是懂技術、懂市場,在相關領域開創技術新路徑、商業新模式、產業新質態,對我市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起到引領支撐作用的領軍人才(團隊)。基本條件如下:
(1)具有碩士及以上學歷學位,年齡一般不超過55周歲(1965年1月1日後出生),具有3年以上研發、管理工作經歷或自主創業經歷,並取得較突出業績;
(2)創業項目掌握相關核心技術,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且技術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或國內領先水平,主導產品具有較好市場前景和產業化潛力;
(3)申報人應為企業主要負責人(擔任董事長、執行董事、總經理等職務),且主要精力在太倉企業。自然人直接持股的,股權佔比一般不低於20%或為自然人第一大股東,且已到位的現金出資(實收資本,不含技術入股)不少於100萬元人民幣。通過持股公司出資的,除上述條件外,持股公司在申報企業的現金出資不少於200萬元人民幣。優先支持全職來太創業的人才。
對於外籍人才,如果創業公司注冊為內資公司,其股份可由直系親屬(夫妻、父母、子女)代持。
(4)第一批(上半年)受理2019年7月1日-2020年4月30日之間來太創業,並完成工商注冊、驗資等相關工作的創業人才;第二批(下半年)受理2018年1月1日-2020年8月31日之間來太創業,並完成工商注冊、驗資等相關工作的創業人才。企業須有2名以上非股東(全職員工股權激勵的亦可認定為非股東)的員工繳納社會保險費。
2.創新領軍人才。主要支持到我市科技型企業領銜科技創新工作,能促進企業轉型升級和跨越發展的創新人才。基本條件如下:
(1)具有博士學歷學位,年齡一般不超過55周歲(1965年1月1日後出生);
(2)具有國內外知名企業、高校、科研單位關鍵崗位5年以上相關研發管理工作經歷,並取得突出業績,擁有能夠促進企業自主創新、技術升級的產權明晰的核心技術成果;
(3)2018年7月1日後新引進到太倉企業工作,並於2020年4月30日前完成引進相關手續的創新人才。申報人引進企業後能連續3年全職為企業服務;
(4)用人單位給予人才的稅前年薪一般不低於上年度蘇州市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的3倍(28萬元以上);
(5)引才企業須具備以下條件之一:①由國家級重大人才工程特聘專家、省「雙創人才」、「333工程」培養對象、「科技企業家」、「產業教授」創辦;②國家或省認定的創新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農業科技型企業、軟體企業、動漫企業;③擁有企業院士工作站、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創新實踐基地)、研究生工作站、技術中心、工程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省級以上企業創新平台;④承擔過省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項目的; ⑤獲得過省以上有關部門、蘇州市、太倉市引才計劃單項30萬元以上資助的企業。
優先支持本人對企業有資金投入並佔有股份的人才、企業高薪聘用的人才。
3.科技創新創業團隊。主要支持在相關重點產業領域已取得傑出成績,擁有重大原始創新技術或成果,具備解決重大產業技術問題的持續創新能力或成果轉化能力,能夠引領和推動產業向高端延伸及跨越發展的具有影響力的重大創新團隊。基本條件如下:
(1)團隊由1 名領軍人才、4名以上核心成員組成。成員間的專業結構和職責分工合理,具有良好的工作基礎、明確的主攻方向和研究開發目標,可穩定合作3年以上;
(2)團隊於2018年1月1日後在太倉創業,創辦企業已完成工商注冊且注冊資本不少於3000萬元人民幣,其中,實收資本不低於注冊資本的50%;
(3)團隊的領軍人才在相關領域具有重要的創新地位和學術影響,創新能力和資源整合能力強,研究水平或成果居本領域、本行業前列,業績突出。團隊領軍人才應為企業主要創辦人,且應符合創業類領軍人才關於股權、出資等基本申報條件,主要精力在太倉。
(4)團隊核心成員一般應具有博士學位或正高職稱,年齡一般不超過55 周歲,並有較強的創新能力、較豐富的相關研發及管理經驗、較好業績和成效。核心成員應全職在太倉工作,且申報企業給予稅前年薪一般不低於上年度蘇州市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的3倍(28萬元以上),或在申報企業的實收資本中本人貨幣出資100萬元以上;
(5)目前項目已投入經費不低於2000萬元(或者上年度實現銷售收入3500萬元以上),且能夠在未來5年內實現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帶來重大經濟社會效益。
4.重點產業領軍人才。支持我市根據先導產業布局,在重點產業領域科技前沿主攻方向引進的領軍人才,須滿足以下條件:
(1)先落戶後申報方式:
①項目符合智能裝備(先進載運核心部件及裝備)產業方向;
②2019年7月1日-2020年4月30日間來我市創(領)辦科技型企業(完成工商注冊、驗資等),且符合創業領軍人才的其他基本條件。
(2)先申報後落戶方式:
①項目符合智能裝備(先進載運核心部件及裝備)產業方向;
②4月30日前已與各區鎮簽訂落戶意向協議,擬於近期在我市創辦科技型企業。人才為擬創辦企業的主要負責人,且符合創業領軍人才年齡、學歷等基本條件。
③預評審通過後,申報人須於6月30日前完成公司注冊,符合創業領軍人才申報基本條件且通過實地考核後,可按照C類標准給予扶持。通過預評審項目可再次申報一次本級人才計劃,獲得B類及以上資助標準的,按就高不重復給予補差。超過時限或未按照要求完成落戶的,取消資格。
項目若屬於重點產業專項領域或同時符合省「雙創計劃」和姑蘇創新創業領軍人才計劃申報條件的,立項時予以優先支持。特別優秀的項目可對年齡或來太時間等適當放寬。同一項目連續申報不超過2次。
三、主要扶持政策
立項的團隊、人才可按照《關於推動創新轉型強化人才支撐的若干政策》(太委發〔2017〕30號)規定享受相關扶持政策,主要包括:
1.科技創業領軍人才計劃。根據項目評審情況,分A、B、C三檔進行支持,分別給予200萬元(特別優秀的給予300萬元)、100萬元、50萬元的專項經費資助(外地引進國家重大人才工程專家創業項目,免評審答辯直接實地考察,通過後給予B檔資助);根據項目需要提供一定面積的項目啟動場所;100—500萬元的風險投資及最高500萬元的擔保融資貸款。我市申報入選國家重大人才工程創業類的,該項目自動享受太倉科技領軍人才A類專項經費資助200萬元,已入選B、C類的按A類予以補足。科技領軍人才中,對於轉移來太的滬上產業化項目,符合「四個中心」同時轉移條件的,在評審資助額度上,再增加100%;
2.科技創新領軍人才計劃。根據項目評審情況,分A、B、C三檔進行支持,分別給予100萬元、50萬元、30萬元的專項經費資助。
3.科技創新創業團隊計劃。對新立項的科技創新創業團隊,給予不超過2000萬元的專項經費資助。總額最高不超過3000萬元的擔保融資貸款、創業投資、產業投資基金等綜合金融支持;根據項目需要提供一定面積的項目啟動場所;優先推薦申報各級、各類科技項目。
立項的團隊、人才可按照《關於推動創新轉型強化人才支撐的若干政策》(太委發〔2017〕30號)規定享受相關扶持政策,主要包括:
鼓勵和支持領軍人才、團隊做強做大企業,打造蘇州標志性品牌,滿足以下條件之一的,可享受我市「滾動再支持」政策:(1)太倉科技創業領軍人才項目,立項後3年內年銷售收入累計超過5000萬元,且通過項目驗收的,再擇優給予最高100萬元的滾動支持;(2)立項後3年內獲社會風投機構投資額度達到500萬元以上的,按5%給予滾動支持,最高不超過100萬元。對享受「滾動再支持」政策的企業,再給予1000萬元以內的擔保融資貸款,優先輔導並推薦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優先支持企業享受研發費加計扣除、自主創新產品政府采購等政策。

⑷ 什麼是科技領軍人才

就是科技帶頭人,在科技領域有顯著成績,可以帶領一支科技隊伍獲得科研成果的專家、學者。

⑸ 人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人才和經濟是一個良性的推動力的循環,人才幫助社會創造收益和價值,得到很多人的關注和社會的認可,人才能夠推動一個公司的發展和改革。為社會做出貢獻和提升經濟發展

⑹ 為企業提供供應鏈金融科技服務的公司有哪些

深圳有能提供供應鏈金融科技服務的公司,我們公司就是的,供應鏈金專融是對一個產業供應鏈中屬的單個企業或上下游多個企業提供全面金融服務,以促進供應鏈核心企業及上下游配套企業「產—供—銷」鏈條的穩固和流轉暢順,並通過金融資本與實業經濟協作,構築銀行、企業和商品供應鏈互利共存、持續發展、良性互動的產業生態。
在供應鏈金融的產品分類上,按照企業貿易過程、交易環節以及融資用途的不同,可分為:供應鏈金融公司服務內容訂單融資,預付款融資,即未來提貨權融資業務,供應鏈金融公司服務內容貨押融資,應收賬款融資等。

⑺ 金融科技師CGFT在金融上有什麼作用呢金融科技的核心是什麼CGFT在人才培養上有含金量么

近幾年金融科技行業發展迅速,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逐漸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許多行業對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但是現行高等教育體系,雖然在積極布局金融科技人才培養,但受限於培養周期長,故短時間內難以滿足行業對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在此背景下,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借鑒 CFA、FRM 等國際認證考試體系的成功實踐經驗,邀請金融科技領域(包括金融、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雲計算等)的資深教授和權威專家,共同打造推出了特許全球金融科技師CGFT認證項目。該項目致力於培養創新型、實用性和專業化的復合型金融科技人才,同時建立一套科學有效的金融科技專業技能評估認證體系。
金融科技並不神秘,也沒有那麼全能,不是神話化。其本質是依靠技術的力量輔助人工提高決策(信貸風險、投資等)或服務的精準性與效率,打破信息不對稱,將重復性、低附加值的環節用機器替代,提高用戶服務體驗和便利性。技術發展與成熟是需要一定時間和過程的,只有發展到一定高度,才能出現大規模應用場景,產生一定的影響力。科技金融最後落腳點還是金融,目前整體還在初級發展階段。
金融科技價值在於數據挖掘、通過技術演算法支持,識別人工無法精細化實時化判斷的風險及彌補人力服務效率不足的環節,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技術賦能金融本質上就是在解決數據安全、數據共享、數據挖掘、數據分析等問題,在此基礎上對金融業務流程進行優化升級改造,最終實現成本的降低、效率提高、風險的降低,服務覆蓋廣度及深度的提高。不管怎樣,技術本身還是工具,只是人們做出精細化的決策和服務便利性上起到一定參考作用,但真正能發揮多大價值還是結合宏觀經濟發展規律和人的因素。
因此,筆者認為金融科技更需要在能產生長遠發展價值的領域(如網路安全、數據共享與融合、信用評級、監管科技、賦能產業等)角度發揮其價值和作用,為金融健康發展提供更大保障。比如金融科技可以在解決金融基礎設施、金融網路安全、金融監管、實體經濟與金融匹配性不足的痛點與需求,完善基礎風險保障的基礎上,為實體經濟和金融兩者架起扎實的通道和橋梁,為金融精準化服務實體經濟提供輔助決策與支持,雖然實踐起來較難,較慢,但從長遠發展來看一定是會產生更大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的。

⑻ 如何推進科技創新和人才隊伍的建設

為深入實施人才高地策略,加快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集聚,實現區域發展模式由要素驅動向人才驅動、科技驅動、創新驅動的轉變,提高區域自主創新能力,增強建鄴發展的內生動力和競爭優勢,促進區域又好又快發展,現就推進全區科技創新工作和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創新突破、科學發展」的主題,牢固樹立「人才是科學發展第一資源」的理念,把自主創新作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力,立足「一區五城」產業發展格局,立足優先發展的重點產業和重大項目,立足重大應用型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以創新創業人才集聚為重點,充分發揮新城產業發展載體、平台和項目對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的集聚作用,推進項目、資金、技術、人才的「四位一體」,為打造「四個適宜」的現代濱江生態新城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主要目標
通過實施科技創新「十百千」計劃(3—5年內,培育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和重點實驗室10個,培育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00家,建設科技創新創業載體1000萬平方米)和人才隊伍建設「十百千」計劃(3—5年內,引進10名海內外領軍人才、100名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1000名經營管理、專業技術和高技能人才),迅速集聚一支擁有自主創新成果、通曉國際先進管理經驗、善於整合運作國內外資源的高素質企業管理和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成以新加坡·南京生態科技島、南京新城科技園為主體的科技城,形成高新技術、先進科技成果轉化和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的集聚地,努力實現經濟發展方式從資源依賴型向創新驅動型的根本轉變,區域自主創新和重大科技成果轉化能力顯著增強,成為南京乃至長三角地區重要的創新資源集聚地和創新成果輻射中心。
三、實現路徑
以「打造功能園區、培育產業集群、創新體制機制、優化服務環境、集聚領軍人才」為基本路徑,加快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的聚集,實現科技資源優勢向現實生產力優勢轉化,為實現跨越發展提供強大驅動。
打造功能園區。全區域打造現代服務業集聚區,重點打造科技城、金融城、會展城、文體城、商貿城,實施新加坡·南京生態科技島、南京新城科技園、街道特色產業園的梯度建設,分別集聚高端資本和產業形態、高新技術產業和中小科技企業。結合功能園區建設,引進和培養各類各層次的創新創業人才,為產業培育夯實基礎。
培育產業集群。加快科技企業孵化器、加速器建設,制定並實施中長期產業發展規劃,形成高新技術企業、高技術服務企業集聚;聚焦一批具有高成長性的龍頭企業,進行重點扶持和培育,加快構築若干高端產業集群。以新的區域支柱產業發展吸引高端人才,形成產業促人才成長,人才促產業壯大的良性互動機制。
創新體制機制。建立完善有利於科技創新和人才集聚的政策體系和配套措施,創新人才和科技企業引進、培育機制,以新城科技園為主要創新創業基地,形成具有區域特點的科技成果孵化和產業化機制、科技企業成長機制、領軍人才集聚和培養機制。
優化服務環境。著力打造科技創新服務和人才服務兩個平台,為科技企業和各類人才提供全方位的創新創業服務。積極引進科技成果轉化、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優化投融資平台,著力營造鼓勵人才幹事業、支持人才幹成事業、幫助人才幹好事業的良好環境。
聚集領軍人才。大力實施領軍人才和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聚集工程,加快高層次人才集聚,形成一支有競爭力的領軍型企業家和科技創新創業人才隊伍,重點吸引在產業核心領域有突出創新創業能力的領軍人才,為打造創新型城區提供有力支持。
四、主要措施
1、建設創新創業載體,打造科技功能園區。圍繞「一區五城」的產業布局,立足區域優先發展的重點產業和重大項目,合理確定開發建設的時序和方針,整合各類要素資源,集中投入,實施梯度建設,著力打造適合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的載體,加快建成各具特色和優勢的功能園區,以良好的產業平台加速形成產業集群,快速集聚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致力將新加坡·南京生態科技島打造成國際一流的頂級研發中心、頂級投資人聚集中心、頂級人才聚集中心,吸引國際國內的頂尖人才。新城科技園實施「533」工程,建設500萬平方米科技創新產業載體,引進或培育規模以上科技型企業300家,引進或培育在重點產業核心科研領域有突出創新能力和重大業績貢獻度的領軍型人才30名。有條件的街道要成立特色產業園,形成多元化、個性化的產業發展格局。力爭3—5年內,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和國際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5個以上,引進和培育年銷售收入超億元的科技企業30個,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超過50%,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0%。
2、創新人才引進方式,拓寬人才引進渠道。立足重大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不斷創新人才引進和培育機制,把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緊密結合,綜合運用招商引才、園區引才、企業引才、以才引才等多種方法,定期組織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推介會,積極組團參與境內外各類引才活動;充分發揮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大學科技園、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創業平台的重要引才作用,以重點項目帶動人才引進;鼓勵領軍人才通過師承關系、同窗關系、同事關系、合作關系等引進人才,組建團隊,做大做強企業;引導企業加大技術創新和人才開發投入,鼓勵企業建設院士和博士後工作站,打造國家級、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鼓勵科技領軍人才參與企業自主創新活動和實施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帶動科研人才向創新主體流動。
3、加大扶持引導力度,增加專項資金投入。區財政設立億元規模的人才和科技專項資金,其中:人才專項資金主要用於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的引進和培育,適當資助企業人才引進項目,鼓勵企業引進領軍人才,並通過創業投資、風險投資、資金擔保、貢獻獎勵等方式直接資助符合條件的創新創業人才;對科技創新的投入,主要用於設立科技引導資金和知識產權專項資金,支持企業開展自主創新,設立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專項資金,提高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擔保的能力,創新科技經費的使用管理制度,提高財政科技投入的效益。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合作,通過經常組織銀企對接活動,促進金融機構創新信貸產品和金融服務,增強對科技企業的扶持,優化資本環境。加強人才、科技、金融政策的研究和靈活運用,發揮風險投資、中小企業創新資金的作用,選擇、推薦一批成長性好的科技企業,爭取風投和創新資金的資助;與投資銀行、證券機構進行戰略合作,幫助企業拓寬直接融資渠道;實施創新型企業上市培訓計劃,培育和扶植一批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強的科技企業上市融資,實現創新型產業與資本市場的高效融合。
4、有效整合資源要素,帶動高層次人才集聚。整合南京國際企業孵化器、金陵留學生創業園、東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等創新創業平台,建立高層次研發中心,創建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鼓勵企業自主創新,培養科技領軍人才。建立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信息庫,完善人才市場、高層人才服務中心建設,加強與科研院所的合作,吸納科研人員創業。幫助創新創業人才掌握現代管理理論,全面提升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效率,大力宣傳表彰有突出貢獻的創新創業人才,提升他們的社會知名度和影響力。加強與上級組織、人事、科技等部門的聯系溝通,積極爭取對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的政策支持。優化培育機制和流程,適時成立企業孵化器、加速器管理(服務)公司,集成各類資源,創新服務模式,優化工作流程,滿足企業對信息、人才、資本等方面的個性化需求;完善企業發展不同階段的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加快構建科技企業的快速發展通道,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示範作用明顯的一流科技企業。
5、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優化創新創業環境。推進政府職能轉變,通過「數字建鄴」工程和政務流程再造,提高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形成透明高效的一流政務環境。完善和發展與國際接軌的人才服務,以新城人才市場為依託,全方位提供人才招聘、求職推薦、人事代理、人才培訓等方面的服務。建立專門的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服務機構,注重對高層次人才的創新創業輔導。完善和落實高層次人才項目資助、創新創業、子女入學等各項扶持政策,打通「綠色通道」,實行「一站式」服務。分類建立高層次人才協會,定期舉報高層次人才沙龍和論壇,深入開展以「職能部門聯系重點企業、領導幹部聯系高層人才」為重點的「雙聯系」活動,傾聽呼聲,掌握情況,解決問題。加快引進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積極組織和參與境內外的科技合作與交流活動,為入駐新區的高新技術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在重點科技企業、重大科技項目的審批、規劃、建設等環節上提前介入,落實「一對一」項目幫辦制,提升行政效能,降低政務、商務運行成本,致力將河西新城打造成為人才和企業服務示範區,為高新技術研發人員和管理人員提供一流的生活環境、工作環境、居住環境和人文環境。
五、組織保障
1、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區人才隊伍建設和科技創新工作領導小組,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區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統籌協調和全面推進相關工作。領導小組分設人才隊伍建設辦公室和科技創新工作辦公室,負責落實專項工作。全區各部門、街道要切實增強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明確職責,落實措施,

閱讀全文

與為科技領軍人才提供個性化金融服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期貨公司2010年手續費收入 瀏覽:329
期貨橡膠1709保證金 瀏覽:799
期貨交易冠軍訪談 瀏覽:233
封閉式理財和開放式基金的區別 瀏覽:901
鎮江得旺盛金融咨詢有限公司 瀏覽:600
中銀證券研究所 瀏覽:312
文華cci指標公式 瀏覽:958
招商銀行金葵花理財經理底薪 瀏覽:302
理財基金ppt 瀏覽:480
彼得股份 瀏覽:528
杠桿基礎畫圖題 瀏覽:819
理財基金分享平台 瀏覽:638
恆安幾個股東 瀏覽:15
投資理財公司發理財產品 瀏覽:922
中介帶客看房成交抽多少傭金 瀏覽:338
買基金的本金要求比銀行理財高嗎 瀏覽:291
固定匯率制無獨立法定貨幣的匯率安排 瀏覽:405
利群股份股票2015年分紅 瀏覽:925
外匯校長 瀏覽:886
工商銀行理財每個月存500 瀏覽: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