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何小鋒的主要論文
1、姜大廣、何小鋒:《中國股市IPO折價問題研究》 ,《西南金融》2012年8月。
2、劉媛媛、黃卓、何小鋒:《私募股權投資與公司盈利能力關系的實證分析》,《金融與經濟》,2011年第8期。
3、何小鋒、林四春:《論中國股權投資基金的發展模式》,《現代經濟探討》 2012(7)。
4、何小鋒、申汲龍:《股權投資企業運營風險的理論探析》,《學術研究》,2012年第6期。
5、林四春 何小鋒:《金融業增加值結構分析:基於投入產出表的調整》,《山西財經大學學報》 2012(5)。
6、林四春 何小鋒:《宏觀投資的重新估算與解釋:借款費用資本化的影響》,《財經問題研究》, 2012(3)。
7、劉媛媛、黃卓、何小鋒:《IPO初始回報與創業投資參與的研究基於我國創業板的實證研究》,《當代經濟科學》,2012年第2期。
8、林四春 何小鋒:《宏觀核算與微觀核算的協調》,《社會科學戰線》2012(4)。
9、林四春 何小鋒:《保險業的特殊性及其分類研究》,《浙江金融》 2012(4)。
10、林四春 何小鋒:《投資基金與投資管理機構的增加值核算》,《首經貿易大學學報》 2012(3)。
11、林四春 何小鋒:《保險機構的增加值核算評述及其改進》,《武漢金融》 2012(2)。
12、林四春 何小鋒:《宏觀投資核算的類型及其改進:兼與微觀投資的比較》,《南方金融》 2012(2)。
13、林四春 何小鋒:論金融統計中金融資產的分類調整,上海金融 2011(10)。
14、劉媛媛、黃卓、謝德遜、何小鋒:《中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公司績效實證研究》,《經濟與管理研究》,2011、2。
15、竇爾翔、何小鋒、康從升:《基金資本市場鏈的機理與效應——基於股權基金與證券基金的比較》,《經濟體制改革》,2011、1。
16、黃嵩、何小鋒、謝海聞、竇爾翔:《政府財政投資新途徑:私募股權基金的基金》,《長白學刊》,2011年第1期。
17、劉媛媛、黃卓、EDISONG TSE、何小鋒:《美國房地產投資分析——房地產稅收留置權投資實證研究》,《改革與戰略》,2011、1。
18、竇爾祥、何小鋒:《私募股權基金型企業融資:資本市場定位及雙刃效應》,金融理論與實踐,2010年第9期。
19、何小鋒:《「高位蓄水」與厚積薄發》,《北大商業評論》,2010年6月總第71期。
20、曾鴻志、何小鋒:《基於資產風險信息不對稱的公司融資理論實證研究》,《經濟與管理研究》,2010年第2期。
21、張寶林、何小鋒:《房地產市場泡沫測度理論述評》,《金融與經濟》,2009年11月第376期。
22、左昊華、何小鋒:《中國資本市場吸收實體經濟通脹能力研究》,《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9年第6期。
23、何小鋒、竇爾翔、 孔祥鑫:《全球主權財富基金的現狀與未來》,《資本市場》,2009年第5期。
24、曾鴻志、何小鋒:《基於資產風險信息不對稱的可轉債融資信號模型》,《當代經濟科學》2009年第3期
25、竇爾翔、何小鋒:《價值攫取、金融海嘯與理性發展模式的構建》,《學術論壇》,2009年第2期。
26、竇爾翔、何小鋒:《PE如何助力拉動內需》,《發展》,2009年第1期。
27、何小鋒、畢成、竇爾翔:《國家主權財富基金的風險分析及對策》,《長白學刊》,2009年第1期。
28、何小鋒、胡淵:《金融機構投資私募股權「基金的基金「》,《改革與戰略》, 2008年第12期。
29、何小鋒、劉騰:《以創新思維重組PE立法》,《資本市場》,2008年9月。
30、何小鋒、張偉:《分類管理中國PE》,《財經(金融實務)》,2008年6月。
31、何小鋒、鄭仁福:《大力發展銀行信用衍生品市場》,《學習與探索》,2008年4月;並被《光明日報》2008年8月26日摘要發表。
32、何小鋒、竇爾翔:《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比較優勢》,《證券市場周刊》2007年7月11日。
33、竇爾翔、何小鋒:《 PE與資產證券化異同》,《證券市場周刊》2007年5月30日。
34、竇爾翔、何小鋒:《PE如何發展:兩種主張與特別法律》,《證券市場周刊》, 2007年5月14日。
35、竇爾翔、何小鋒:《排斥、替代與互補:政府市場格局的動態優化》,《改革與戰略》,2007年第4期。
36、竇爾翔、何小鋒:《房地產行業秉性、泡沫致因及形成機理:二元結構的視角》,《改革》2007年第3期;《新華文摘》全文轉載。
37、竇爾翔、何小鋒:《國際經驗借鑒及我國房地產金融市場優化的經濟效應》,《工業技術經濟》,2007年第2期。
38、竇爾翔、何小鋒:《中國產業投資基金研究——發展、壯大、經濟效應》,《長白學刊》2007第2期。
39、竇爾翔、何小鋒、李洪濤:《我國房地產市場價格泡沫的判斷、效應和致因分析》,《價格理論與實踐》,2007年第2期。
40、竇爾翔、何小鋒:《等待陽光化運作 應盡快完善產業投資基金的功能》,《中國經濟時報》2006年12月27日。
41、竇爾翔、何小鋒:《教育制度、教育融資與教育金融制度安排》,《教育發展研究》,2006年第13期。
42、竇爾翔、何小鋒:《政府不動產證券化研究——以香港領匯基金為例》,《建築經濟》,2006年第5期。
43、竇爾翔、何小鋒:《新農村建設中的社會保障制度》,《南京農業大學學報》,2006年第2期。
44、竇爾翔、何小鋒:《撫遠三角洲開發建設融資機制創新研究》,《學習與探索》,2006年1月。
45、駱穎、何小鋒:《中國股市政策市中的正反饋交易機制》,《經濟經緯》,2005.2
46、何小鋒、樊雪志:《資產經營的一般模式與金融危機》,《新經濟》,2005.1
47、何小鋒、李心愉:《論大珠三角經濟發展的資產「四輪驅動」模式》,學術研究,2004.9
48、何小鋒、程勇:《我國封閉式基金之謎的實證分析》,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4.6
49、宋芳秀、何小鋒:《借奧運之機促金融機構創新》,經濟參考報,2003.1.29
50、何小鋒:《中國文化信息產業的政策趨向》,韓國文化貿易協會2003年定期學術發表大會論文集,2003.11
51、何小鋒、李心愉:《廣東經濟發展的地位與驅動模式》,韓國:中國學研究會第75次學術發表會集,2003.11
52、何小鋒、黃嵩:《北京奧運融資創新的三種可行方式》,中國經濟時報,2003.6.13
53、張春煜、何小鋒:《中國跨國資產證券化探析》,金融理論與實踐,2003.6
54、何小鋒、黃嵩:《投資銀行學新體系初探》,學術研究,2003.5
55、宋芳秀、何小鋒:《北京奧運會的金融支持研究》,經濟研究參考,2003.3
56、何小鋒、黃嵩、宋芳秀:《北京奧運融資創新研究》,中國經濟評論,2003.2
58、何小鋒、來有為:《從勞務價值論到國際價值論》,生產力研究,2003.1
59、何小鋒:《產業投資基金時機是奧運融資》,北京現代商報,2002.6.6
60、何小鋒:《讓投資基金的兩個輪子都轉起來》,市場報,2002.8.17
61、何小鋒:《再說奧運產業投資基金》,市場報,2002.8.24
62、何小鋒:《三論奧運產業投資基金》,市場報,2002.8.31
63、何小鋒:《奧運融資從觀念創新開始》,市場報,2002.7.13
64、何小鋒:《國內應該有合夥制投行》,經濟參考報,2002.1.8
65、何小鋒:《奧運融資方式要大膽創新》,奧運經濟周刊,2002.4.20
66、何小鋒、黃嵩:《從資產證券化的理論體系看中國突破模式的選擇》 《學習與探索》2002.1
67、曾小潔、何小鋒、燕青:《市盈率隱含的公司業績增長潛力——中國股市市盈率實證分析》經濟科學,2002.3
68、宋芳秀、何小鋒:《我國開展資產證券化的稅收問題分析》,稅務與經濟,2002.5
69、何小鋒、來有為:《融資:看好「離岸資產證券化」》,中外管理,2002.5
70、何小鋒、黃嵩:《不動產證券化:新奧運的新融資方式》,中國證券報,2002.3.21
71、何小鋒:《金融改革借機奧運》,金周刊,2002.5.9
72、何小鋒:《話說奧運融資創新》,市場報,2002.7.2
73、何小鋒:《市政債券行不通嗎?》,市場報,2002.8.3
74、何小鋒:《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市場報,2002.8.10
Ⅱ 黃卓注冊過商標嗎還有哪些分類可以注冊
黃卓商標總申請量1件
其中已成功注冊0件,有1件正在申請中,無效注冊0件,0件在售中。
經八戒知識產權統計,黃卓還可以注冊以下商標分類:
第1類(化學制劑、肥料)
第2類(顏料油漆、染料、防腐製品)
第3類(日化用品、洗護、香料)
第4類(能源、燃料、油脂)
第5類(葯品、衛生用品、營養品)
第6類(金屬製品、金屬建材、金屬材料)
第7類(機械設備、馬達、傳動)
第8類(手動器具(小型)、餐具、冷兵器)
第9類(科學儀器、電子產品、安防設備)
第10類(醫療器械、醫療用品、成人用品)
第11類(照明潔具、冷熱設備、消毒凈化)
第12類(運輸工具、運載工具零部件)
第13類(軍火、煙火、個人防護噴霧)
第14類(珠寶、貴金屬、鍾表)
第15類(樂器、樂器輔助用品及配件)
第16類(紙品、辦公用品、文具教具)
第17類(橡膠製品、絕緣隔熱隔音材料)
第18類(箱包、皮革皮具、傘具)
第19類(非金屬建築材料)
第20類(傢具、傢具部件、軟墊)
第21類(廚房器具、家用器皿、洗護用具)
第22類(繩纜、遮蓬、袋子)
第23類(紗、線、絲)
第24類(紡織品、床上用品、毛巾)
第25類(服裝、鞋帽、襪子手套)
第26類(飾品、假發、紐扣拉鏈)
第27類(地毯、席墊、牆紙)
第28類(玩具、體育健身器材、釣具)
第29類(熟食、肉蛋奶、食用油)
第30類(面點、調味品、飲品)
第31類(生鮮、動植物、飼料種子)
第32類(啤酒、不含酒精的飲料)
第33類(酒、含酒精飲料)
第34類(煙草、煙具)
第35類(廣告、商業管理、市場營銷)
第36類(金融事務、不動產管理、典當擔保)
第37類(建築、室內裝修、維修維護)
第38類(電信、通訊服務)
第39類(運輸倉儲、能源分配、旅行服務)
第40類(材料加工、印刷、污物處理)
第41類(教育培訓、文體活動、娛樂服務)
第43類(餐飲住宿、養老托兒、動物食宿)
第44類(醫療、美容、園藝)
第45類(安保法律、婚禮家政、社會服務)
Ⅲ 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廣州番禺沙灣支行怎麼樣
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廣州番禺沙灣支行是1988-11-30注冊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上市、國有控股),注冊地址位於廣州市番禺區沙灣鎮中華大道216-228號。
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廣州番禺沙灣支行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401018914364802,企業法人黃卓藝,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廣州番禺沙灣支行的經營范圍是:貨幣銀行服務;代銷金融產品;經營保險兼業代理業務(具體經營項目以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核發的《保險兼業代理業務許可證》為准);。
通過愛企查查看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廣州番禺沙灣支行更多信息和資訊。
Ⅳ 長沙宜澤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怎麼樣
長沙宜澤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是2010-12-22在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長沙市芙蓉區雄天路98號孵化樓2號棟401房。
長沙宜澤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30102567650805G,企業法人黃卓,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長沙宜澤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的經營范圍是:信息系統集成服務;應用軟體、計算機硬體開發;信息系統工程咨詢、規劃;軟體開發系統集成服務;信息技術咨詢服務;運行維護服務;計算機網路系統工程服務;計算機網路平台的開發及建設;計算機零配件、計算機、計算機軟體、計算機硬體、電子產品及配件、電子計算機、計算機應用電子設備、計算機外圍設備、紙製品、文化用品、辦公傢具、辦公用品、門禁門控系統銷售;網路集成系統建設、維護、運營、租賃;網路設備清洗;移動互聯網研發和維護;文具用品、勞動防護用品、電子鎖零售;計算機、辦公設備和專用設備維修;綜合布線;電子產品互聯網銷售;辦公用品批發;物聯網技術研發;物聯網技術服務;物聯網技術咨詢;軟體技術服務;辦公設備耗材批發;計算機及通訊設備經營租賃;電子商務平台的開發建設;監控系統、門禁門控系統維護;互聯網廣告服務;安防系統工程施工;監控系統工程安裝服務;防盜系統的設計、安裝;監控系統的設計、安裝。(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未經批准不得從事P2P網貸、股權眾籌、互聯網保險、資管及跨界從事金融、第三方支付、虛擬貨幣交易、ICO、非法外匯等互聯網金融業務)。在湖南省,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486396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100-1000萬 和 1000-5000萬 規模的企業中,共1352家。
通過愛企查查看長沙宜澤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Ⅳ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的教師簡介
陳 平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教授。中國科技大學物理系物理學學士(1968),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物理學博士(1987)。
主要研究與教學領域:金融工程學,宏觀經濟。
宮玉振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軍事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大國國家發展戰略,不確定環境下的領導力與競爭戰略,戰略文化與戰略行為,中國文化中的領導力海 聞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教授。北京大學經濟學學士(1982),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經濟系博士(1991)。
主要研究與教學領域:國際經濟學,發展經濟學。
胡大源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教授。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學士(1983),河北農業大學農學碩士(1988),美國肯塔基大學應用經濟學博士(1995)。
主要研究與教學領域:環境與資源經濟學,區域經濟學,應用計量經濟學。
黃益平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教授。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經濟學博士,曾擔任花旗集團董事總經理、大中華首席經濟學家、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
研究領域:宏觀經濟、國際金融、農村發展
黃卓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助教授,斯坦福大學經濟學博士,其論文曾榮獲2012-2013年度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etrics頒發的「Richard Stone最佳論文獎」
研究領域:應用計量經濟學,金融計量學,實證金融學,能源和大宗商品市場
霍德明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台灣政治大學教授,中華金融學會秘書長,羅切斯特大學經濟學博士。
研究領域:貨幣金融,宏觀經濟,經濟增長。
雷曉燕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教授,美國加利福利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經濟學博士
研究領域:勞動經濟學,健康經濟學,應用計量學。
李力行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教授,馬里蘭大學經濟學博士
研究領域:制度與發展,人力資本,公共財政,城市經濟學,政治經濟學
李玲
經濟學教授,美國Towson大學經濟系終生教授。武漢大學物理學學士(1982), 美國匹斯堡大學經濟學碩士(1990),美國匹斯堡大學經濟學博士(1994)。
主要教學和研究領域:衛生經濟學,衛生管理,老年經濟學,經濟增長理論。
林毅夫
經濟學教授。台灣政治大學工商管理碩士(1978),北京大學經濟學碩士(1982),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1986)。
主要研究與教學領域:農業經濟學,發展經濟學,中國經濟改革。
盧 鋒
經濟學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學士(1982),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碩士(1985),英國利茲大學經濟學博士(1994)。
主要研究與教學領域:農業經濟,中國經濟史。
馬 浩
管理學教授。北京工業學院管理工程學學士 (1987),黃河大學經濟管理專業研究生班畢業(1989),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校區戰略管理學博士學位(1994)
主要研究與教學領域:競爭優勢的實質和起因,企業領導決策模式等。
平新喬
經濟學教授。華東師范大學政治教育學學士(1973),北京大學經濟學碩士(1985),美國康乃爾大學經濟學博士(1998)。
主要研究與教學領域:微觀經濟學,產業組織理論,財政學。
沈明高
南京農業大學農業經濟學士(1985),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碩士(1988),美國斯坦福大學國際發展政策碩士(1995),美國斯坦福大學經濟系博士(2001)。
主要研究與教學領域:公司金融,發展經濟學,比較制度分析,中國轉型經濟。
沈艷
北京大學國際經濟系學士(1997),美國南加州大學經濟學博士(2003)。
主要研究與教學領域:計量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板塊資料分析。
施建淮
經濟學副教授。南京大學數學學士(1982),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碩士(1987),日本大阪大學經濟學博士(1999)。
主要研究與教學領域:宏觀經濟學, 國際金融學,貨幣銀行學。
宋國青
經濟學教授。北京大學地質學學士(1982),1991-1995就讀於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系,經濟學博士候選人。
主要研究與教學領域:宏觀經濟學,金融經濟學。
汪丁丁
經濟學教授。北京師范學院學士(1982),中國科學院碩士(1984),美國夏威夷大學經濟學博士(1990)。
主要研究與教學領域:發展經濟學,制度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數理經濟學。
汪 浩
南開大學數學學士(1992),中國人民大學信息系經濟學碩士(1995),俄亥俄州立大學經濟系經濟學博士(2002)。
主要研究與教學領域:產業組織,企業戰略,反壟斷。
楊 壯
管理學副教授。北京大學英語語言文學系學士(1974),普林斯頓大學公共關系碩士(1984),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碩士(1986)及工商管理博士(1991)
主要研究與教學領域:管理學基礎、人力資源管理和組織行為學。
姚 洋
經濟學教授。北京大學地理學學士(1986),北京大學經濟學碩士(1989),美國威斯康星大學農業經濟學博士(1996)。
主要研究與教學領域:農業經濟學,宏觀經濟學。
易 綱
經濟學教授。美國哈姆林大學管理學學士(1982),美國伊利諾大學經濟學碩士(1984)和博士(1986)。
主要研究與教學領域:宏觀經濟學,貨幣銀行學,計量經濟學。
曾毅
經濟學教授。華東師范大學理學學士(1986),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人口學博士(1986),1986-1987年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
主要研究與教學領域:人口經濟學,老齡健康與經濟發展,家庭人口預測分析方法及其在市場經濟與社會規劃中的應用,人口政策分析。
趙耀輝
經濟學教授。北京大學經濟學學士(1985)和碩士(1987),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1995)。
主要研究與教學領域:勞動力經濟學,微觀經濟學,農業經濟學。
周其仁
經濟學教授。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學士(1982),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碩士(1993)和博士(2000)。
主要教學和研究領域:新制度經濟學,發展經濟學,勞動經濟學。
朱家祥
經濟學教授。台灣東吳大學經濟學學士(1980年),台灣大學經濟學碩士(1982年),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經濟學博士(1990年)。。
主要研究與教學領域:計量經濟學理論;時間序列分析;財務金融實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