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12家金融機構被罰多少
1月27日從中國銀監會獲悉,銀監會近日依法查處了郵儲銀行甘肅武威文昌路支行違規票據案件,對涉及該案的12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共計罰沒2.95億元。
重罰之下,銀行自身對於類似違規的教訓也不止「深刻」二字。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說,只有「肉疼」,才會長記性,「對於某些銀行來說,有可能辛辛苦苦一年做下來,這個利潤也就(被罰沒得)差不多了,這個對於整個銀行業來說是有了一個非常好的警鍾。」
㈡ 銀監罰款對個人最低多少金額
你好:沒有具體的最低金額,可參考以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
第五章法律責任
第四十三條
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從事監督管理工作的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違反規定審查批准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設立、變更、終止,以及業務范圍和業務范圍內的業務品種的;
違反規定對銀行業金融機構進行現場檢查的;
未依照本法第二十八條規定報告突發事件的;
違反規定查詢賬戶或者申請凍結資金的;
違反規定對銀行業金融機構採取措施或者處罰的;
違反本法第四十二條規定對有關單位或者個人進行調查的;
濫用職權、玩忽職守的其他行為。
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從事監督管理工作的人員貪污受賄,泄露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四條
擅自設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或者非法從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業務活動的,由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予以取締;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沒收違法所得,違法所得五十萬元以上的,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五十萬元的,處五十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五條
銀行業金融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由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責令改正,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違法所得五十萬元以上的,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五十萬元的,處五十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罰款;情節特別嚴重或者逾期不改正的,可以責令停業整頓或者吊銷其經營許可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未經批准設立分支機構的;
未經批准變更、終止的;
違反規定從事未經批准或者未備案的業務活動的;
違反規定提高或者降低存款利率、貸款利率的。
第四十六條
銀行業金融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由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責令改正,並處二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情節特別嚴重或者逾期不改正的,可以責令停業整頓或者吊銷其經營許可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未經任職資格審查任命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
拒絕或者阻礙非現場監管或者現場檢查的;
提供虛假的或者隱瞞重要事實的報表、報告等文件、資料的;
未按照規定進行信息披露的;
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的;
拒絕執行本法第三十七條規定的措施的。
第四十七條
銀行業金融機構不按照規定提供報表、報告等文件、資料的,由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責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十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八條
銀行業金融機構違反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國家有關銀行業監督管理規定的,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除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至第四十七條規定處罰外,還可以區別不同情形,採取下列措施:
責令銀行業金融機構對直接負責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紀律處分;
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對直接負責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
取消直接負責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一定期限直至終身的任職資格,禁止直接負責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一定期限直至終身從事銀行業工作。
第四十九條
阻礙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工作人員依法執行檢查、調查職務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㈢ 銀保監會上半年處罰銀行業金融機構達798家嗎
2018年7月20日,中國銀保監會公布消息稱,上半年該機構共處罰銀行業金融機構798家、罰沒14.3億元;處罰責任人962人,取消其中175人一定期限直至終身的銀行業從業及高管任職資格。
在高壓監管下,中國金融業回歸本源態勢持續鞏固。官方數據顯示,截至5月末,銀行業在保持12%以上信貸增速的同時,總資產規模少增20多萬億元;同業資產和非債券投資分別同比下降2.6%和7%,同業理財在上年減少3.4萬億元的基礎上,繼續縮減1.2萬億元,已累計削減三分之二以上。
與此同時,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提升,低效、無效使用的信貸資金被持續擠出。5月末,產能過剩行業中長期貸款下降2.1%,低效融資需求受到明顯遏制。同期,小微企業、涉農、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領域和薄弱環節貸款分別同比增長14.2%、和7.6%、和45.6%。
銀保監會表示,目前相關重點風險隱患得到了有效管控。銀行業金融機構逾期90天以上貸款與不良貸款之比,已由高峰期的120%降至100%以下。同時官方加大對重大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私售「飛單」、「蘿卜章」、「抽屜協議」等嚴重擾亂市場的亂象明顯減少,行業「潛規則」得到有效制止。
㈣ 開年首月銀行業領1.5億罰單 半數涉房地產金融
2021年金融業強監管高壓態勢仍然不減。記者根據銀保監會官網公布的信息統計,開年以來(以罰單披露時間計),銀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對各類型銀行業機構(不含個人)已累計開出罰單150餘張,罰金金額也已逾1.5億元,其中不乏多張千萬級「天價」罰單。值得注意的是,在加強房地產金融調控下,今年以來銀行信貸資金涉及違規「輸血」房地產罰單明顯增多,占罰單總數比例超過半數,相關罰金累計過億元。
延續2020年的處罰重點,信貸違規仍是銀行罰單「重災區」。從銀保監會披露案由看,銀行信貸業務被罰原因包括貸款「三查」不到位、貸前貸後調查管理不到位、違規發放貸款、信貸資金貸後監督不力、客戶未按合同用途使用授信等信貸業務相關領域、虛增存貸款、貸款風險分類不準確等。
例如,工行重慶市分行因「為虛假並購交易發放信貸資金」「貸款『三查』嚴重不盡職」被處以1550萬元罰款。中信銀行合肥分行因「授信工作嚴重不審慎」被罰145萬元。廈門國際銀行因「信貸業務審查不審慎,滾動發放無有效需求的存單質押貸款,虛增存貸款」被罰80萬元。
在信貸違規中,銀行業金融機構「涉房」「涉土地」的違規操作成為罰單「重災區」。在今年以來銀保監會開出的多張千萬級「天價罰單」中,幾乎全部涉及房地產金融。從違規「涉房」貸款處罰對象看,既有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等大中型銀行,也包括農商行、城商行、村鎮銀行等中小機構。
1月8日,銀保監會對7家金融機構批量公布21張罰單,其中涉及三家商業銀行。其中,工商銀行因「理財資金違規繳納或置換土地款」等23條案由被罰5470萬元,這也是今年以來銀行業最高罰金。郵儲銀行也因「同業投資資金違規投向『四證』不全房地產項目」等26條案由被處以4550萬元罰金。
此外,包括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光大銀行、江西德興農商行等30餘家銀行也因涉及違規發放商業用房貸款、個人消費貸款用於購房、違法違規向房地產開發企業發放流動資金貸款等原因被處以幾十萬至上百萬不等罰金。
業內人士表示,違規放貸或信貸資金貸後監督不力極易導致借款人違約和騙貸行為發生,為銀行信貸資金安全埋下風險隱患;另一方面,信貸資金繞道流入樓市、土地市場,會導致居民杠桿率以及房地產市場泡沫增加。
「涉房貸款之所以在信貸罰單中佔比較高,一方面因為房地產貸款是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重要部分,在銀行業貸款中佔比較高。另一方面也因為近年來房地產高速增長,銀行業盲目加大對房地產信貸投入,部分銀行為獲取利潤、爭奪客戶不惜突破政策紅線。」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分析稱。
銀行在業務實踐中對資金流向難以進行有效監控也是涉房信貸業務頻頻踩雷的原因。一大行華東地區分行信貸部門經理對記者表示,監管機構始終都在嚴格監管信貸資金違規進入房地產市場,但銀行在貸後對資金用途進行監控並不容易。「比如,試圖將貸款資金流向房地產的企業往往存在多頭開戶,資金在多個賬戶間轉移,這就導致原放款銀行難以監督資金流向。因此銀行就要通過客戶賬單流水、繳稅憑證等進行判斷,需要大量工作人員審核,提高了運營成本。」該經理指出。
金融監管部門已進一步強化房地產金融調控力度。2020年12月31日,央行、銀保監會發布《關於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傳達了監管部門對房地產從嚴調控的政策預期,促進商業銀行信貸投向的優化轉型。
業內人士認為,涉房涉地貸款核查管控仍將是後續監管重點。董希淼表示,防止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有兩個意義。一是防止經濟過度房地產化;二是防止房地產過度金融化。從根本上,都是為了更好地堅持「房住不炒」的基本定位。
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指出,預計在房企融資受限、資金壓力較大的情況下,銀行和房企均存在違規信貸的動力,因此防止信貸風險、業務操作風險仍然是監管重點,在「房住不炒」的政策被不斷重申的背景下,涉房監管力度或將進一步得到加強。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對於資金流向等監控難點,下一步可以加強信息共享,防範金融風險,保持房地產金融的平穩健康發展。
㈤ 今年有哪些機構被銀監會處罰
銀監會27日公布,近日,經過立案、調查、審理、審議、告知、陳述申辯意見復核等一系列法定程序,銀監會統籌協調相關銀監局依法查處了郵儲銀行甘肅武威文昌路支行違規票據案件,對涉及該案的12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共計罰沒2.95億元。這是2018年以來銀監會開出的第二張過億罰單。
銀監會表示,此案暴露出一些機構內控管理缺失,合規意識淡薄,嚴重違規經營等問題。案發機構的印章、合同、賬戶、營業場所等管理混亂,大額異常交易監測失效,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銀監會將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依法查處銀行業大要案,堅持違法必究、糾查必嚴。
㈥ 中國有幾家銀監會
一家,其結構如下根據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2003年3月中國首次設立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其構成主要由中國人民銀行的銀行一司、銀行二司、非銀行司、合作管理司、銀行管理司,中央金融工委現有人員組成(銀行業協會也將有可能從人民銀行並入銀監會),將統一由監管銀行、資產管理公司、信託投資公司及其它存款類金融機構
㈦ 對於違反銀監局規定的處罰有哪些,經濟處罰和行政處罰都包括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
第五章法律責任
第四十三條
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從事監督管理工作的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違反規定審查批准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設立、變更、終止,以及業務范圍和業務范圍內的業務品種的;
1、違反規定對銀行業金融機構進行現場檢查的;
2、未依照本法第二十八條規定報告突發事件的;
3、違反規定查詢賬戶或者申請凍結資金的;
4、違反規定對銀行業金融機構採取措施或者處罰的;
5、違反本法第四十二條規定對有關單位或者個人進行調查的。
(7)處罰違規銀行業金融機構多少家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監督管理機構
第八條
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根據履行職責的需要設立派出機構。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對派出機構實行統一領導和管理。
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的派出機構在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的授權范圍內,履行監督管理職責。
第九條
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從事監督管理工作的人員,應當具備與其任職相適應的專業知識和業務工作經驗。
第十條
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工作人員,應當忠於職守,依法辦事,公正廉潔,不得利用職務便利牟取不正當的利益,不得在金融機構等企業中兼任職務。
㈧ 銀監處罰金額如何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五章法律責任第四十三條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從事監督管理工作的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違反規定審查批准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設立、變更、終止,以及業務范圍和業務范圍內的業務品種的;違反規定對銀行業金融機構進行現場檢查的;未依照本法第二十八條規定報告突發事件的;違反規定查詢賬戶或者申請凍結資金的;違反規定對銀行業金融機構採取措施或者處罰的;違反本法第四十二條規定對有關單位或者個人進行調查的;濫用職權、玩忽職守的其他行為。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從事監督管理工作的人員貪污受賄,泄露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第四十四條擅自設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或者非法從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業務活動的,由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予以取締;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沒收違法所得,違法所得五十萬元以上的,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五十萬元的,處五十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罰款。第四十五條銀行業金融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由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責令改正,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違法所得五十萬元以上的,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五十萬元的,處五十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罰款;情節特別嚴重或者逾期不改正的,可以責令停業整頓或者吊銷其經營許可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未經批准設立分支機構的;未經批准變更、終止的;違反規定從事未經批准或者未備案的業務活動的;違反規定提高或者降低存款利率、貸款利率的。第四十六條銀行業金融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由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責令改正,並處二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情節特別嚴重或者逾期不改正的,可以責令停業整頓或者吊銷其經營許可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未經任職資格審查任命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拒絕或者阻礙非現場監管或者現場檢查的;提供虛假的或者隱瞞重要事實的報表、報告等文件、資料的;未按照規定進行信息披露的;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的;拒絕執行本法第三十七條規定的措施的。第四十七條銀行業金融機構不按照規定提供報表、報告等文件、資料的,由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責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十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款。第四十八條銀行業金融機構違反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國家有關銀行業監督管理規定的,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除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至第四十七條規定處罰外,還可以區別不同情形,採取下列措施:責令銀行業金融機構對直接負責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紀律處分;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對直接負責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取消直接負責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一定期限直至終身的任職資格,禁止直接負責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一定期限直至終身從事銀行業工作。第四十九條阻礙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工作人員依法執行檢查、調查職務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