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CPI中上海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中交通通訊那塊很低,和真實感覺完全相反呢
CPI是指數,與數值高低沒有太大的關系,而是相對比例。比如一個地方1月和2月的數據分別為10和11塊錢,令一個地方的是20和21塊錢,明顯前一個地方的CPI上漲的10%要大於後一個地方的上漲的5%。它描述的是物價上漲和下跌的幅度。
② 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指數對比
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城市商品零售價格指數是兩種不同領域的價格指數,而且它們的編制目的是不相同的。
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屬於消費領域的價格指數,它是反映一定時期居民生活消費品及服務項目價格變動趨勢和程度的一種相對數,它可以觀察居民生活消費品及服務項目價格變動對居民生活的影響,為各級政府掌握居民消費狀況,研究和制定居民消費價格政策、工資政策以及為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消除價格變動因素的核算提供科學依據。
城市商品零售價格指數屬於流通領域的價格指數,它是反映一定時期市場零售價格變動趨勢和變動程度的一個相對數,據此掌握零售商品的平均價格水平,為各級政府制定經濟政策,研究市場流通和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提供科學依據。 ⑴含義不同。商品零售價格指數是從賣方角度觀察商品零售價格變動情況, 說明價格變動對賣者的影響;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則是從買方角度觀察居民生活消費品零售價格和服務項目收費變動情況, 說明價格變動對居民(購買者)生活的影響。
⑵統計口徑不同。
居民消費價格的調查范圍是居民用於日常生活消費的商品和服務項目價格,它既包括商品,如食品、衣著、家庭設備及用品、醫療保健、交通通訊工具、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居住等, 也包括非商品與服務,如學雜費、保育費等。但不包括居民一般不消費而主要供集團消費的商品,如辦公用品、轎車等。商品零售價格只反映商品,包括居民消費和集團消費,而不反映非商品與服務價格。商品按用途分為14大類,即食品、煙酒飲料、服裝鞋帽、紡織品、中西葯、化妝品、書報雜志、文化體育用品、日用品、家用電器、首飾、燃料、建築裝潢材料和機電產品。
⑶權數來源不同。
編制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權數來源於居民用於各類商品和服務項目的消費支出額以及各種商品、服務項目的實際消費支出額的構成比重,根據城鎮居民住戶調查資料計算。編制城市商品零售價格指數的權數來源於各類消費品零售額和各種消費品零售額的構成比重,主要根據社會消費品零售額資料計算。前者是以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構成作為權數, 後者則以居民消費支出構成作為權數。如食品類在商品零售價格指數中的權數約35%,而在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中約為49%。
⑷用途不同。前者主要用於說明市場商品價格的變動情況,分析供求關系, 核算商業經濟效益和經濟規模;而後者則主要是用於說明價格變動對居民生活的影響程度, 分析貨幣購買力之強弱, 是反映通貨膨脹的重要指標。
⑸重要性不同。一般說來, 前者弱於後者。後者也稱消費者價格指數, 是世界各國政府和居民都很關注的價格指數, 夜實行工資指數化國家中表現尤為突出, 所以, 在各國的價格統計中都有。而前者在多數國家的價格統計中都只是一項派生指標, 基本上是在後者基礎上派生的。
③ 交通工具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解釋是啥,名詞解釋一下,包括些什麼消費,拜託了
要弄清交通工具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你首先要明白什麼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居民消費指數是用於度量一個國家或地區一組代表性消費品及服務項目價格水平隨時間而變動的相對數,它反映了該國家或者地區普通家庭在購買具有代表性的一籃子商品時,不同時期支出水平的變化。
而交通類工具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是運輸用的車輛、船隻和飛機在不同時期支出水平的變化。
④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 與哪些因素有關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是一個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購買的消費商品和服務價格水平變動情況的宏觀經濟指標。它是度量一組代表性消費商品及服務項目的價格水平隨時間而變動的相對數,是用來反映居民家庭購買消費商品及服務的價格水平的變動情況。
居民消費價格統計調查的是社會產品和服務項目的最終價格,一方面同人民群眾的生活密切相關,同時在整個國民經濟價格體系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主要包括食品類、煙酒及用品類、衣著類、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交通和通信類、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居住類。雲南財經大學統計與數學學院的張藝探析了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統計回歸模型,研究結果發表在漢斯出版社《統計學與應用》2015年3月期刊上.
本研究運用SPSS軟體對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進行多元回歸分析,首先對自變數進行共線性診斷,然後運用逐步回歸法得到最優回歸模型:
y=16.033+0.309x1+0.213x2+0.092x3+0.224x8
y是指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該模型的平均相對誤差為0.001018,模擬精度達到99.8982%,模擬精度較高,具有可行性。通過分析此模型可知,食品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x1)、煙酒及用品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x2)、衣著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x3)、居住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x8)對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有顯著性的影響,且有正向的推動作用,它們之間呈一種線性關系。
食品價格的上漲對CPI的上漲有很強的推動作用。因此,應該促進第一產業的發展,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保證農產品的供求平衡。加大對農業科技創新的投資,鼓勵對農業科技的研究,推廣節約成本又成效高的農業技術。政府可制定相關的措施進行主要農產品的市場調控,穩定食品價格;也可指派專業人員深入農戶,對種植和養殖技術及產品的儲存進行指導,對運送農產品的物流公司給予相關福利政策,從而使農業成本和浪費率降低,產量增高,進而達到穩定農產品價格的效果。
煙酒及用品類價格的上漲對CPI的上漲的推動作用也很大。一些香煙和酒類等通過炒作等手段使價格增長的較高,甚至出現天價,政府也可制定相關措施和政策對其價格進行調控,例如給各個檔次的煙酒制定一個價格最高的上限,且不同檔次的區間長度選取要適中,不宜過大,從而避免出現價格失調的現象。
衣著類價格的上漲也是CPI上漲的一個主要推動因素。對此,我們可以通過鼓勵棉花等原料的種植以及綿羊等動物的養殖,通過增大衣著原料的產量來降低工廠的原料採集成本,進而達到降低衣著類價格的效果。
CPI持續上漲的主要驅動因素中居住類的上漲趨勢也非常明顯。近年來,房地產價格上漲幅度較大,對整體物價的上漲具有很大的刺激作用。對此應繼續加強和改善房地產調控,在引導商品房產業健康發展的同時,結合舊城區改造,大力建設保障性住房,增加住房的有效供應,採取長效措施遏制房價的過快上漲。
⑤ 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調查內容
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調查范圍和內容是居民用於日常生活消費品的全部商品和服務項目價格。包括食品、煙酒及用品、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交通和通訊、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居住等八大類商品及服務項目價格。既包括居民從商店、工廠、集市所購買商品的價格,也包括從餐飲行業購買商品的價格。
⑥ 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編制過程
編制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需要做四個方面的工作: 要確定編制指數的商品。按照國家統計局現行的《價格統計報表制度》的規定,必須按照全國統一規定的必報商品和服務項目目錄填報,同時為反映地區消費的特點,各地可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再適當增加一些調查品種。以編制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例,全國統一規定的必報商品和服務項目共計325種,還可根據本市居民消費的實際情況,在徵求了有關專業部門意見基礎上,增加若干種商品和服務項目。這些商品包括食品、衣著、家庭設備及用品、醫療保健、交通和通迅、娛樂教育和文化用品、居住、服務項目等八大類和43個小類。
由於確定的調查商品是一個商品集合,而且規格、等級、產地、牌號各異,在編制物價指數過程中不可能把所有的商品價格都採集到,必須結合本市的實際情況,在眾多的規格等級牌號中,選出在本市最有代表性的代表品,以此代表該商品集團的價格變動趨勢和程度,同時,對規格等級比較復雜的商品還要選擇1—2種與代表規格品質量相近似的規格品進行調查,以便在必要時進行補充或替換。 匯總計算物價指數。首先,將調查人員在不同調查商店或農貿市場採集到的價格資料,錄入到計算機中,計算出每種商品的綜合平均價格。其計算方法主要是:①每次調查的同一商品或服務項目的平均價格由同時調查的幾個調查點的價格進行簡單平均計算。②各種商品或服務項目的月平均價格用月內各次調查的價格按簡單平均計算。③調價項目的平均價格按計算期內商品調前調後的銷售天數加權平均計算。其次,依照國家統計局的調查方案規定, 根據各調查商品和服務項目的基期和報告期的平均價格,採用加權算術平均公式匯總計算出物價指數。
⑦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分幾大類
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涵蓋全國城鄉居民生活消費的食品、煙酒及用品、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居住等八大類、262個基本分類的商品與服務價格。數據來源於全國31個省(區、市)500個市縣、6.3萬家價格調查點,包括食雜店、百貨店、超市、便利店、專業市場、專賣店、購物中心以及農貿市場與服務消費單位等。
⑧ 在哪可以查到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環比數據
經濟數據是由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所以國家統計局網站 是最詳細的。 2011年9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6.1%。其中,城市上漲5.9%,農村上漲6.6%;食品價格上漲13.4%,非食品價格上漲2.9%;消費品價格上漲7.3%,服務項目價格上漲3.0%。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環比上漲0.5%。其中,城市上漲0.4%,農村上漲0.6%;食品價格上漲1.1%,非食品價格上漲0.2%;消費品價格上漲0.7%,服務項目價格與上月持平。 一、各類商品價格同比變動情況 食品類價格同比上漲13.4%,影響價格總水平上漲約4.05個百分點。其中,糧食價格上漲11.9%,影響價格總水平上漲約0.33個百分點;肉禽及其製品價格上漲28.4%,影響價格總水平上漲約1.86個百分點(豬肉價格上漲43.5%,影響價格總水平上漲約1.24個百分點);蛋價格上漲14.2%,影響價格總水平上漲約0.12個百分點;水產品價格上漲14.1%,影響價格總水平上漲約0.32個百分點;鮮菜價格上漲2.1%,影響價格總水平上漲約0.06個百分點;鮮果價格上漲6.2%,影響價格總水平上漲約0.11個百分點;油脂價格上漲18.0%,影響價格總水平上漲約0.20個百分點。 煙酒類價格同比上漲3.4%。其中,煙草價格上漲0.4%,酒類價格上漲7.9%。 衣著類價格同比上漲3.2%。其中,服裝價格上漲3.4%,鞋價格上漲1.8%。 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價格同比上漲3.0%。其中,耐用消費品價格上漲0.9%,家庭服務及加工維修服務價格上漲11.9%。 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價格同比上漲4.1%。其中,西葯價格下降0.5%,中葯材及中成葯價格上漲14.1%,醫療保健服務價格上漲0.5%。 交通和通信類價格同比上漲1.0%。其中,交通工具價格下降0.7%,車用燃料及零配件價格上漲14.9%,車輛使用及維修價格上漲4.5%,城市間交通費價格上漲3.3%,市區公共交通費價格上漲2.2%;通信工具價格下降13.3%。 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價格同比持平。其中,教育價格上漲0.9%,文娛費價格上漲1.5%,旅遊價格上漲2.4%,文娛用耐用消費品及服務價格下降6.7%。 居住類價格同比上漲5.1%。其中,水、電、燃料價格上漲4.1%,建房及裝修材料價格上漲5.3%,住房租金價格上漲3.4%。 據測算,在9月份6.1%的漲幅中,去年價格上漲的翹尾因素約為2.1個百分點,今年新漲價因素約為4.0個百分點。 二、各類商品價格環比變動情況 9月份食品價格環比上漲1.1%,影響價格總水平上漲約0.36個百分點。其中,鮮菜和鮮果價格環比漲幅分別為5.2%和3.1%,合計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升約0.18個百分點。肉禽及其製品價格環比上漲1.2%,比8月份的環比漲幅縮小0.3個百分點(豬肉價格環比上漲1.2%,比8月份的環比漲幅縮小0.1個百分點);蛋價格環比上漲2.4%,比8月份的環比漲幅縮小2.0個百分點;油脂價格環比上漲1.5%,比8月份的環比漲幅縮小0.6個百分點,上述三項合計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環比上漲約0.14個百分點。水產品價格環比下降0.6%,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下降約0.01個百分點。 9月份,非食品價格環比漲幅為0.2%,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環比上漲約0.10個百分點。其中,煙酒、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居住等類別價格環比分別上漲0.6%、0.9%、0.1%、0.2%和0.2%,交通和通信、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價格環比分別下降0.1%和0.3%。 2011年9月份居民消費價格主要數據9月1-9月環比漲跌幅(%)同比漲跌幅(%)同比漲跌幅(%)居民消費價格0.56.1 5.7 其中:城市0.45.9 5.5 農村0.66.6 6.2 其中:食品1.113.4 12.5 非食品0.2 2.92.8 其中:消費品0.7 7.3 6.4 服務項目0.0 3.0 3.8分類別 食品1.113.4 12.5 煙酒及用品0.63.4 2.5 衣著0.93.2 1.6 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0.13.0 2.2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0.24.13.4 交通和通信-0.11.0 0.5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0.30.00.5 居住0.25.1 6.0 附註: 1、指標解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簡稱CPI,是度量居民生活消費品和服務價格水平隨著時間變動的相對數,綜合反映居民購買的生活消費品和服務價格水平的變動情況。 2、統計范圍: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涵蓋全國城鄉居民生活消費的食品、煙酒、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居住等八大類、262個基本分類的商品與服務價格。數據來源於全國31個省(區、市)500個市縣、6.3萬家價格調查點,包括食雜店、百貨店、超市、便利店、專業市場、專賣店、購物中心以及農貿市場與服務消費單位等。 3、調查方法:居民消費價格原始數據採用「定人、定點、定時」直接派人到調查網點採集。 4、從2011年1月起,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開始計算以2010年為對比基期的價格指數序列。這是自2001年計算定基價格指數以來,第二次進行例行基期更換,首輪基期為2000年,每五年更換一次,第二輪基期為2005年。 5、根據2010年全國城鄉居民家庭消費支出調查數據和有關部門調查數據,自2011年1月起,對CPI權數構成進行了例行調整。採用新權數計算的9月份CPI同比漲幅為6.067%,環比漲幅為0.468%;採用舊權數測算的9月份CPI同比漲幅為6.196%,環比漲幅為0.474%。
⑨ 我國的居民消費品價格指數里是否包括住房消費,如包括比例是多少
我國的居民消費品價格指數里是不包括住房消費。
CPI即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縮寫為CPI,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服務價格調查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
我國編制價格指數的商品和服務項目,主要根據全國城鄉12萬戶居民家庭消費支出構成資料和相關的資料確定。目前共包括食品、煙酒及用品、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交通和通訊、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居住八大類,263個基本分類,約700個代表品種。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就是運用抽樣調查技術對全國550個樣本市縣近3萬個采價點進行價格調查,加工整理後計算出來的。
第八類是住房價格。這里的住房價格主要是租房價格,而不是商品房價格。買一套房子,買來以後,是分段消費的,分年度消費。一般來說新房至少折舊五十年,或者更長時間,而在幾十年的折舊期間,房子還有可能升值。所以國際上通行的標准,把商品房價格不放在CPI當中,也不算居民消費,而是算做投資。不將商品房(資產)價格納入CPI統計范疇,不代表CPI不反映居住類(消費)價格的變化。主要通過建房和裝修材料價格變化、房租的變化、房貸利率和物業費的變化,以及水電、燃料的價格變化來反映居住類價格的變化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