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農產品交易網上的成交量大嗎
還是比較大的,而且近年來農產品的網上交易愈來愈流行。
目前,我國部分省市已初嘗電商甜頭。湖南33個品牌農產品藉助「特色湖南」網上平台,4個月網上銷售額達400多萬元;上海的「菜管家」通過網上接受訂單,將上海及周邊區域的優質農產品配送到市民家中,預計今年銷售額將達1.5億元;壽光蔬菜產業集團正在實施線上線下同步推進、互為補充的營銷網路。
⑵ 在什麼網站上可以收集小縣城的農產品電商銷售數據呀
定位市場是從產品角度來說的。一個運營對於產品要有自己的見解,不能人雲亦雲,更加不能盲目相信數據
⑶ 剛過去不久的雙十一,1682億交易額跟農產品有多大聯系
敲鑼打鼓、風風火火的天貓「雙十一購物狂歡節」總算是告一段落了,剁手族們馬上就開啟了一天查看八百次物流信息的循環模式,而各大網站的媒體小編們則卯足了勁兒指望著能在最快的時間給各界網民們報道出2017年「雙十一」剛出爐的交易額數據。
一邊是「生活想要好,趕緊上淘寶」,另一邊則是「發家致富靠勞動,勤儉持家靠京東」,知情者看著只能無奈一笑。
(二)「撲火飛蛾」的悲涼
農村是農業電商的最大市場,也正因為如此,有了「農村電商」。而農村電商有兩大使命,一是工業消費品下行,二是農產品上行。
「將士出戰,兵馬先行」,老巨頭們在一輪頭破血流之後要休養生息,於是乎,就鼓勵很多小型甚至是個體戶開起了鄉村服務站,以便於獲取農村集體的信任。
當初跟著馬雲撈了「第一桶金」的華茜就是其中的成員之一。
華茜之前做了好幾年傳統電商,總結了一套網店營銷套路:
「網上賣任何產品,競爭都很激烈,電商平台眾多的網店,只有排名靠前才能吸引消費者關注。先低價引流,提高自己店鋪的排名,再逐步漲價,賺取利潤,這是很多網店吸引消費者最基本的套路。
如果靠低價引流不能讓自己排名靠前,還可以在首頁做展示,但只要有人點擊,就要給電商平台付錢,相當於做廣告。」
的確,這就是互聯網運營的最基本套路,但是對於相對偏遠落後地區來說,華茜的這一套似乎並不頂用。
因為,本地電子商務發展態勢是否良好,有一項指標最直觀,那就是快遞業務量進出口郵件數量的比值。
以華茜所在的黔東南為例,10個月做下來,所有快遞業務量出口與進口比為1:5.78,也就是說,本地區每出去一個包裹會進來5.78個包裹。
這就意味其他城鎮地區的消費品倒是下行到農村了,可是農村的農產品上行情況卻不忍直視。
對此,華茜表示「現在我和老公又做回服裝生意了,做農業受眾范圍小不說,農村生鮮配送也實在是個大問題,只能做做干貨。」
說到這個生鮮配送,我們粗略估算一下,如果是進貨價2元/斤的蔬菜,在新鮮時可以賣2.5元/斤,一旦不新鮮甚至出現部分爛葉則可能只能賣2.1元/斤了,再滯銷則連成本價2元/斤也賣不到,分分鍾讓你虧得連媽都不認識。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有4000多家涉及生鮮業務的電商公司,然而超過90%都處於虧損狀態。
等一下,你以為農業電商的問題僅僅是出在農產品上行和生鮮配送困難上?
(三)「囫圇吞棗」的後果
農業電商這四個字兒,涉及的可是農產品產銷的全產業鏈,可偏偏很多涉農電商心裡急著想吃「熱豆腐」,想都沒想就開始砸錢,這囫圇吞棗的結果,就只有一個字兒——「燒」。
我也不多瞎嗶嗶了,先來看看農業電商涉及了哪些環節(來自農業部中小企業局):
如圖所示,一個完整的農業產業鏈必然是有產前產中和產後三大環節的,農業電商其實說白了就是越過「加工(初加工/精加工)」環節,直接把產中和終端消費連接,也就是「人對人」。
而在這兩個端點之間隔著三大問題:信息流、物流和現金流。
信息流在於農產品供需匹配的問題,物流在於從田間地頭到餐桌的產品標准化問題,現金流在於投資地推獲得信任的問題。這其中的每一個難題,都讓農業電商寸步難行。
還記得前兩年處在輿論「風口浪尖」的「田」嗎?該平台曾今轟轟烈烈地搞了一場直接做農產品買賣的革命,可是在「三流」問題下,最終也只能灰頭土臉重新做回單純的農產品交易撮合。
「難道這農業電商就不能做了?」
當然不是!
農業電商固然還是要繼續前行的,但是請朋友們不要過於心急,「信息流、物流和現金流」的問題每一個都值得我們去深思,它並不是靠一個「互聯網」就可以解決的,更多的是和我們廣大農業人的深切溝通!
所以,朋友們,請穩住心態,農業的「雙十一」終有一天會到來,而現在,我們需要記住的是一句話:慢慢來比較快
⑷ 2012-2015年 我國跨境電商交易額的平均增長率約在哪個區間內
您好
現在很多數據是不好收集的,而且收集起來比較麻煩,所以2012-2015年 我國跨境電商交易額的平均增長率的數據很難找到,您可以試著去一些政府的官方網站進行查詢,或者找專門機構進行調研,這樣才能得到有效的數據!
⑸ 農產品電商交易額和農產品網路零售額的區別
這個的話有可能是一個意思,也有可能是兩個意思。交易額可以是銷售的總量,零售額也可以表示總量或是單品的售價。
⑹ 農產品的電商市場有多大
農產品的電子商務的市場很大,很多大的品台和企業都看好農產品的電子商務,但是要想發展起來很困難,農產品分為:生鮮類時效性強的和乾果特產類時效性不強的看市場需求,也大致可以分成兩類:
每人每天只要在家做飯,對生鮮類都有強的剛性需求;
吃貨對特產干貨類也有不少軟性需求等。
所以農產品的電子商務的市場還是很大的。
⑺ 請問2013年中國農村電商網路零售交易額是多少
2013年中國農村電商網路零售交易額是8.2億萬元。
⑻ 中國關於農產品電商的數據哪找
移動互聯網的迅速發展使中國農產品電商行業迅速崛起,主要的有田貿e通等農產品交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