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網上支付業務交易手續費的英文怎麼說
Online payment business transaction fees
英文
⑵ 會計科目術語:交易性金融資產 英文是什麼
交易性金融資產 Trading financial assets
other notes receivable 是其他應收票據
other accounts receivable 是其他應收款
電腦屬於固定資產
⑶ 「交易費」用英語怎麼說
「交易費」 有兩種說法:
~transaction fee 交易手續費
~transaction cost 交易成本費
⑷ 關於交易成本的英文翻譯~求高手
明示,系統質量的發現與獨立的、可教性與復雜、non-teachability與非- 復雜性
⑸ 交易證明 英文
付款證明書
這是確認一切財產美元.
真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簽名)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⑹ 請翻譯如下外貿費用術語
這個你叫貨代翻譯一下就是的 他們知道的
1.THC Terminal Handling Charge 碼頭操作費 人民幣18/票
2.PSS(旺季附加費)、
3.CIC container inbalance charge 集裝箱不平衡附加費(CIC一般式東南亞這邊加收的費用)
東南亞ECRS費用
4.ECRS,即為EMERGENCY COST RECOVERY SURCHARGE的簡稱,這應是個別船公司征費的費用,比如萬海,大部份走東南亞的航線現未通知加此項。這項費用應該由起運港的發貨人承擔的。
5.EBS是緊急燃油附加費emergency bunker surcharge 的縮寫.
6.¥15/RT中的RT就是每噸或者每方的意思,¥47/BL中的B/L是每一單的意思
希望能幫到你 算是比較具體了
⑺ 求各稅種的英文簡寫,包括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城建稅、土地增值稅等等。
下面是一些常見的稅種英文書寫方式:
Business tax 營業稅
Enterprise income tax 企業所得稅
Value added tax (VAT) 增值稅
Stamp tax 印花稅
Tax for maintaining and building cities 城市維護建設稅
construction tax 城建稅
(local) ecation supplementary tax 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費附加
profit tax 利得稅
Consumption tax 消費稅
Resources tax 資源稅
Increment tax on land value 土地增值稅
(7)交易征費英文擴展閱讀:
印花稅
印花稅是對經濟活動和經濟交往中書立、領受具有法律效力的憑證的行為所徵收的一種稅。因採用在應稅憑證上粘貼印花稅票作為完稅的標志而得名。印花稅的納稅人包括在中國境內設立、領受規定的經濟憑證的企業、行政單位、事業單位、軍事單位、社會團體、其他單位、個體工商戶和其他個人。
國務院發出通知,決定自2016年1月1日起調整證券交易印花稅中央與地方分享比例。國務院通知指出,為妥善處理中央與地方的財政分配關系,國務院決定,從2016年1月1日起,將證券交易印花稅由現行按中央97%、地方3%比例分享全部調整為中央收入。國務院通知要求,有關地區和部門要從全局出發,繼續做好證券交易印花稅的徵收管理工作,進一步促進我國證券市場長期穩定健康發展。
依據財會[2016]22號文規定,全面試行「營業稅改徵增值稅」後,之前是在「管理費用」科目中列支的「四小稅」(房產稅、土地使用稅、車船稅、印花稅),此次同步調整到「稅金及附加」科目。
⑻ 交易成本的英文名稱
transaction cost
⑼ 主要會計科目的英文說法(國際通用)
一、資產類庫存現金(Cash on hand)銀行存款(Cash in bank)其他貨幣資金(Other cash and cash equivalents)存出保證金(Refundable deposits)交易性金融資產(Financial assets at fair value through profit or loss)應收票據(Note receivable)應收賬款(Account receivable )預付賬款(Advanced payment)應收股利(Dividend receivable)應收利息(Interest receivable)其他應收款(Other receivables)壞賬准備(Allowance for bad debts)材料采購(Materials purchase)在途物資(Materials in transit)原材料(Raw materials)材料成本差異(Materials cost variance)庫存商品(Commodity stocks)發出商品(Goods shipped in transit)商品進銷差價(Differences between purchasing and selling price)委託加工物資(Consigned processing material)周轉材料(Circulating materials)存貨跌價准備(Provisions for decline in inventory)長期應收款(Long-term receivables)固定資產(Plant and equipment)累計折舊(Accumulated depreciation)固定資產減值准備(Provisions for impairment of fixed assets)在建工程(Construction in process)工程物資(Construction materials)固定資產清理(Disposal of fixed assets)無形資產(Intangible assets)累計攤銷(Accumulated depletion)無形資產減值准備(Provisions for impairment of intangible assets)商譽(Goodwill)長期待攤費用(Long-term deferred assets)遞延所得稅資產(Deferred income tax assets)待處理財產損溢(Loss or profit from assets wait to deal)二、負債類短期借款(Short loan)交易性金融負債(Financial liabilities at fair value through profit or loss)應付票據(Notes payable)應付賬款((Accounts payable)預收賬款(Amounts collected in advance)應付職工薪酬(Accrued employee compensation)應交稅費(Tax payable)應付利息(Interest payable)應付股利(Dividend payable)其他應付款(Other payables)長期借款(Long-term loan)應付債券(Long-term bonds)長期應付款(Long term payable)未確認融資費用(Unrecognized finance cost )專項應付款(Specific payable)預計負債(Accrued liabilities)遞延所得稅負債(Deferred income tax liabilities)三、所有者權益類實收資本(Paid-in capital)資本公積(Capital reserve)盈餘公積(Surplus reserves)本年利潤(Current year profits)利潤分配(Profit distribution)四、成本類生產成本(Manufacturing cost)製造費用(Manufacturing overhead)勞務成本(Service cost)研發支出(R&D expenditures)工程施工(Engineering construction)五、損益類主營業務收入(Prime operating revenue)其他業務收入(Other operating revenue)公允價值變動損益(Profit or loss on fair value)營業外收入(Unrelated business income)主營業務成本(Cost of goods sold)其他業務成本(Other business expense)營業稅金及附加(Operating tax and associate charge)銷售費用(Marketing expenses)管理費用(Administrative expenses)財務費用(Financial expenses)資產減值損失(Asset impairment loss)營業外支出(Losses)所得稅費用(Income tax expense)以前年度損益調整(Prior-period profit or loss adjustment)
⑽ 進出口貿易的結算方式及結算方式的英文代號
三種貿易術語:《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中共有13個貿易術語,其中使用最多的是裝運港交貨的三種術語;FOB,CFR和CIF。
這三種貿易術語,都只適用於海運和內河運輸,買賣雙方在貨物交接方式和責任、費用、風險劃分中所承擔的義務基本一致,只是在運輸和保險的責任上有所區別。
FOB=FREE ON BOARD
A. FOB(...named port of shipment)——裝運港船上交貨 (——指定裝運港)
按照《通則》的解釋,賣方必須在合同規定的裝運期內,在指定的裝運港將貨物裝上買方指定的船上,並及時通知買方。貨物在裝運港越過船舷,風險即由賣方轉移至買方。
買方負責租船訂艙,支付運費,在合同規定的期間到達裝運港接運貨物,並將船名及裝船日期給予賣方充分的通知。
賣方要負責取得出口報關所需的各種證件,並負責辦理出口手續。買方則負責取得進口報關所需的各種證件,並負責進口報關。
賣方應向買方提供通常的單證,證明已完成交貨裝船的義務。 其中的運輸單據則應在買方承擔費用和風險的條件下,賣方給予一切協助,取得有關運輸合同的運輸單據。買方應接受與合同相符的貨物和單據,並按照合同規定支付貨款。
CFR= COST+FRIGHT
B. CFR(...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成本加運費(...指定目的港)
CFR與FOB不同之處在於,由賣方負責租船訂艙並支付運費。按《通則》解釋,賣方只需按通常條件租船訂艙,經習慣航線運送貨物。
CFR在貨物裝船、風險轉移、辦理進出口手續和交單、接單付款方面,買賣雙方的義務和FOB是相同的。
CIF=COST+INSURANCE+FREIGHT
C. CIF(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成本加保險費加運費(...指定目的港)
CIF與CFR相比,買賣雙方所承擔的義務相同。但以CIF方式成交,賣方還承擔為貨物辦理運輸保險並支付保險費的義務。在FOB和CFR中,由於買方是為自己所承擔的運輸風險而辦理保險,因而不構成一種義務、按《通則》解釋,賣方應在不遲於貨物越過船舷時,辦理貨運保險。在合同無明示時,賣方可按保險條款中低責任的險別投保,投保金額最低為CIF價格的110%。
2.在具體業務中應注意的問題
A.風險和費用的劃分界限問題
《通則》以「報過船舷」作為劃分買賣雙方所承擔的風險和費用責任的界限。這里的風險是指貨物滅失或損壞的風險,而費用是指正常運費以外的費用。但從實際作業來看,裝船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從岸上起吊到裝船入艙。不可能在船舷這條界限劃分雙方的責任。由於《通則作為慣例並不是強制性的,在買賣合同中,雙方可以另行約定。實際業務中,賣方應向買方提供「已裝船提單」,這表明雙方約定由賣方承擔貨物裝入船艙為止的一切風險和費用責任。
B.FOB方式中的船貸銜接問題
《通則》規定,買方應給予賣方關於船名、裝船地點和所要求的交貨時間的充分的通知。在實務中,為了保證賣方備貨和買方派船接貨互相銜接。這一到船通知是必不可少的。如有需要,可在合同中對買方應在船到港多少時間前通知賣方作出規定。
C.CFR方式中的已裝船通知
CFR方式中,賣方向買方發出已裝船通知,具有通知買方及時辦理保險的作用。買方辦理進口貨物保險時,保險公司按有關的裝船通知承保。如果賣方未能及時向買方發出已裝船通知。致使買方未能及時辦理保險,則萬一貨物在運輸途中發生滅失或損壞,其風險仍由賣方承擔。所以,CFR方式中,賣方應特別注意及時向買方發出裝船通知。
D.《1941年美國對外貿易定義修正本》中的FOB
《修正本》中將FOB分為六種,只有第五種是裝運港船上交貨。與《通則》的FOB相近,但該術語的出口報關的責任在買方而不在賣方。所以我國在與美國、加拿大等國家洽談進口貿易使用FOB方式成交時,除在FOB後註明Vessel外。還應明確由對方(賣方)負責辦理出口結關手續。
E.關於租船運輸時,裝卸費用的負擔問題
如果使用班輪運輸,班輪運費內包括了裝卸費用。但在大宗貨使用租船運輸時,船方是否承擔裝卸責任,也即運費中是否包括裝卸費用,需由租船合同另行規定。故買賣雙方在商定買賣合同,應明確裝卸費用由誰負擔。通常以貿易術語的變形,即在貿易術語後加列字句來加以說明。
A.以FOB方式成交,紀明確裝船費用由何方負擔。常見的FOB術語的變形有:
FOB Liner Terms(FOB班輪條件),裝船費用按照班輪的做、由支付運費的一方,即買方負擔。
FOB Under Tackle(FOB吊鉤下交貨),賣方負責將貨物交至買方指定的船隻吊鉤所及之處,吊裝費用由買方負擔。
FOB Stowed(FOB理艙費在內),賣方負擔將貨物裝入船倉並承擔包括理船費在內的裝船費用。理艙費是指貨物入艙後進行安置和整理的費用。
FOB Trimmed(FOB平艙費在內),賣方負擔將貨物裝入船倉並承擔包括平艙費在內的裝船費用。平艙費是指對入艙的散裝貨物平整所產生的費用。
B.以CFR和CIF方式成交。需明確卸貨費用由誰負擔。CFR和CIF術語的變形相類似、以CIF為例,主要有:
CIF Liner Terms(CIF班輪條件),卸貨費由支付運費的一方,即賣方負擔。
CIF Ex Ship's Hold(CIF艙底交貨),買方負擔將貨物從艙底吊卸到碼頭的費用。
CIF Landed(CIF卸到岸上),賣方負擔將貨物卸到目的港岸上的費用。包括駁船費和碼頭費。
F.象徵性交貨
賣方在裝運港將貨物裝至船上以運交買方,然後賣方通過一定程序(比如:付款交單、信用證)向買方提交包括物權憑證(海運提單)在內的全部合格單據,即完成了交貨義務,運輸單據上的出單(或裝運)日期,即為「交貨日期」、這種方式稱為象徵性交貨。以這種方式訂立的合同,賣方只負責裝運,無需保證到貨,所以又稱為裝運合同,以區別於交貨合同。
FOB、CFR、CIF 三種術語,均屬於象徵性交貨,與之相對應,買方是憑單付款,所以裝運單據在這類交易中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三).向承運人交貨的三種貿易術語
1.「交貨承運人」的概念
向承運人交貨的貿易術語有三種,它們是:
FCA=FREE CARRIER
FCA(...named carrier)——貨交承運人(......指定地點)
CPT=COST PAY TO
CPT(...... named place of destination)——運費付至(......指定目的地)
CIP=COST INSURANCE PAY TO
CIP(...named place of destination)——運費、保險費付至(......指定目的地)
這三種貿易術語不僅適用於海運和內河運輸,而且適用於航空運輸、鐵路運輸和公路運輸。它們均屬於象徵性交貨。
DUTY AGAINST FRONTER=DAF
DAF邊境交貨 適用於各種運輸方式
DES=DUTY EXCHANG AGAINST SHIP
DES目的港船上交貨 適用於海運和內河運輸
DEQ=DUTY AGAINST (Q..我忘了抱歉)
DEQ目的港船上交貨 適用於海運和內河運輸
DDU= DUTY UNPAID
DDU未完稅交貨 適用於各種運輸方式
DDP=DUTY PAID
DDP完稅後交貨 適用於各種運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