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社會指標的來源
「社會指標」( social indicator )一詞,最早是由美國社會學家雷蒙德·鮑爾( Raymond Bauer )在其 1966 年發表的《社會指標》一書種提出,很快成為社會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概念。 20世紀 60-70 年代,世界范圍曾經形成一場「社會指標運動」。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僅僅用經濟指標不可能全面反映出社會的真實狀況,需要一種更為全面的社會指標。
② 績效考核指標的數據來源怎麼搜集
6 Q6 h3 z) I# O3 e* q- h 二八原理為績效考核指明了方向,即考核工作的主要精力要放在關鍵的結果和關鍵的過程上。於是,所謂的績效考核,一定放在關鍵績效指標上,考核工作一定要圍繞關鍵績效指標展開。
, Q% r$ {9 d; E; F4 u各主要責任中心KPI指標
H! S( \3 h4 L9 x/ l& o# f●研發系統: M: Z' R4 C0 T. D: o9 p. b0 u- t* G 1、組織增幅
指標名稱:新產品銷售額比率增長率和老產品市場增長率
5 i" S% B+ J2 _% o% n 指標定義:年度新產品訂貨額佔全部銷售訂貨額比率的增長率,老產品的凈增幅
5 d1 A B' `) {- q 設立目的:反映產品研發的效果,體現公司後勁的增長,堅持產品的市場檢驗標准
+ O: v9 A7 H9 j; e! M 數據收集:財務部1 r' t" K& }- W) v2 ~& V 2、生產率提高6 F6 m, m9 g( H% l# a 指標名稱:人均新產品毛利增長率
指標定義:計劃期內新產品銷售收入減去新產品銷售成本後的毛利與研發系統員工平均人數之比的增長率。0 N- b0 }6 q9 c6 e& b: s& z 設立目的:反映研發系統人員的平均效率,控制研發系統人員結構和改善研發管理: e. \9 S" l" ~! q 數據收集:人力資源部& C* a# J, ?8 j; j 3、成本控制
: W/ U) a" q7 o% g 指標名稱:老產品技術優化及物料成本降低額
指標定義:計劃期內,銷售的老產品扣除可比采購成本升(降)因素後的物料成本降低額。
" k4 G: Y( S% h' i: \, R 設立目的:促使研發部門不斷完善和改進老產品,降低老產品物料成本,提高老產品競爭力。
數據收集:財務部+ l# e: ?$ [1 [6 L/ [ L 指標名稱:運行產品故障數下降率
指標定義:計劃期內,網上運行產品故障總數的下降率) A* J6 {) X% w- x- e6 T6 @1 f. g; K% n7 ] 設立目的:促使研發系統提高新、老產品的質量和穩定性,降低產品維護費用2 f7 Y0 q j" v7 Z8 D 數據收集:市場部
3 O/ n+ w0 c5 e# \: r9 [●營銷系統
1、組織增幅
指標名稱:銷售額增長率( I8 F3 @: O5 |0 }; A0 x* V- P8 A 指標定義:計劃期內,分別按訂貨口徑計算和按銷售回款口徑計算的銷售額增長率
. [- @8 a+ _8 n {5 |: P# U 設立目的:作為反映公司整體組織增幅和市場佔有率提高的主要指標
數據收集:財務部
指標名稱:出口收入占銷售收入比率增長率1 E& H1 b& F7 o/ ?) X7 y1 {$ m) `$ @1 E8 n& D/ z6 V6 m 指標定義:計劃期內,出口收入占銷售收入比率的增長率
' U1 v; b+ z4 N8 i/ L5 _ 設立目的:強調增加出口收入的戰略意義,促進出口收入增長( k# Q$ d* U' ^2 F: q0 Y$ X 數據收集:財務部0 b6 B2 R _$ }! A" k' F5 u 2、生產率提高
指標名稱:人均銷售毛利增長率
% R6 H; Y, g# v 指標定義:計劃期內,產品銷售收入減去產品銷售成本後的毛利與營銷系統平均員工人數之比
設立目的:反映營銷系統貨款回收責任的履行情況和效率,增加公司收入,改善現金流量# t9 T$ w6 h; M7 ~9 H. L* c9 u+ T 數據收集:人力資源部0 C9 o! k/ J$ Z+ b- m/ A; y4 Y 3、成本控制$ A! n, {/ D+ z ^7 ^8 V1 Z; A: a5 i( ^; z0 Z, R( Z 指標名稱:銷售費用率降低率
指標定義:計劃期銷售費用支出占銷售收入比率的降低率
③ 關鍵績效指標的起源和發展
1、關鍵績效指標起源於西方國家
最早的起源於英國,在英國實行文官制度初期,文官晉級主要憑資歷,於是造成工作不分優劣,所有的人一起晉級加薪的局面,結果是冗員充斥,效率低下。根據這種績效考核制度,文官實行按年度逐人逐項進行績效考核的方法,根據考核結果的優劣,實施獎勵與升降。關鍵績效指標的實行,充分地調動了英國文官的積極性,從而大大提高了政府行政管理的科學性,增強了政府的廉潔與效能。
2、關鍵績效指標發展階段
關鍵績效指標主要服務於管理和發展兩個方面,目的是增強組織的運行效率、提高員工的職業技能、推動組織的良性發展,最終使組織和員工共同受益。關鍵績效指標實施有利於把員工的行為統一到戰略目標上來。整個績效考核體系的有效性還對組織整合人力資源、協調控制員工關系具有重要意義。隨著績效管理在實踐中不斷的運用和加以總結,績效管理在企業管理中越來越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④ 績效指標來源哪些
績效考評指標的來源
在進行績效考評指標體系設計時,首先要績效考評的指標來源,這是指標設計的前提和基礎,一般而言,績效考評指標的來源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組織戰略與經營規劃。績效考評作為一種落實戰略的有效手段,其指標體系設計必須堅持戰略導向,在充分研究企業的戰略規劃與年度經營計劃的基礎上,逐級構建指標體系。
因此,組織戰略和經營規劃是企業績效考評指標的首要來源,對績效指標的設計具有指引作用。如果企業追求質量,那麼它的績效考核就應該引入產品質量指標,以及控制產品質量的過程指標;如果企業追求顧客滿意度,就要考核顧客滿意指標,以及考核影響顧客滿意的過程指標。
清晰的企業戰略與明確的年度經營計劃是績效指標設計的前提,企業戰略規劃的實施,必須通過戰略導向績效指標的設計來實現,而根據企業戰略、年度經營計劃分解、提煉出來的績效指標,被稱為關鍵績效指標。
2.部門職能與崗位職責。通過工作分析明確工作職責,是設計績效指標的基礎性工作。
績效指標要解決的是工作的哪些方面需要考核,因此,管理者必須依據工作分析的結果,研究、分析被考核者所在部門及崗位的工作』內容、性質及完成工作所具備的條件等。在企業內,部門職責主要包括企業設立本部門的目的、本部門職權以及部門工作對企業戰略實施的幫助。
對於那些與企業戰略目標、年度經營計劃的聯系並不是很密切的部門和崗位,比如行政後勤部門、保安員崗位等,其部門與崗位績效指標可以根據其部門職責與崗位職責來提取。
3.績效短板與不足。在績效內容選取時,需要把握一個原則,即「要什麼,考什麼;缺什麼,考什麼」,所謂「要什麼,考什麼」就是要對與實現組織戰略和完成崗位職責所需要完成的工作內容進行考核,而「缺什麼,考什麼」則是要對員工績效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進行考核,以達到績效提升和改進的目的。
因此,績效指標的另一個來源是企業和各部門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改進程度,以及被考核者績效溝通與改進的結果等,這樣才能保證指標來源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⑤ 股票中指標是什麼意思
指標指衡量目標的單位或方法。股票指標是屬於統計學的范疇,依據一定的數理統計方法,運用一些復雜的計算公式,一切以數據來論證股票趨向、買賣等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動量指標、相對強弱指數、隨機指數等等。
由於以上的分析往往需要一定的電腦軟體的支持,所以對於個人實盤買賣交易的投資者,只作為一般了解。但值得一提的是,技術指標分析是國際外匯市場上的職業外匯交易員非常倚重的匯率分析與預測工具。新興的電子現貨市場也有類似一些指標的運用,電子現貨之家中有所介紹。
(5)指標來源擴展閱讀
當前,證券市場上的各種技術指標數不勝數。例如,相對強弱指標(RSI)、隨機指標(KD)、趨向指標(DMI)、平滑異同平均線(MACD)、能量潮(OBV)、心理線、乖離率等。這些都是很著名的技術指標,在股市應用中長盛不衰。
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新的技術指標還在不斷涌現。包括:MACD(平滑異同移動平均線)DMI趨向指標(趨向指標)DMA EXPMA(指數平均數)TRIX(三重指數平滑移動平均)TRIX(三重指數平滑移動平均)BRAR CR VR(成交量變異率)OBV(能量潮)
ASI(振動升降指標)EMV(簡易波動指標)WVAD(威廉變異離散量)SAR(停損點)CCI(順勢指標)ROC(變動率指標)BOLL(布林線)WR(威廉指標)KDJ(隨機指標)RSI(相對強弱指標)MIKE(麥克指標)
⑥ 績效考核指標的數據來源有哪些啊
根據考核數據信息來源不同,信息可以分為來自業績記錄信息(如工作目標或工作任務完成情況的信息)、管理者觀察到的信息(如工作績效優異或低下的突出行為表現)以及來自其他人評價的信息(如客戶反饋的積極或消極信息)等,也就是說,主要是考核者記錄收集、其他相關部門記錄收集、被考核者記錄收集、客戶或有關機構提供。
在管理實際中,其他相關部門和客戶提供的信息都有限,被考核者主要的績效數據信息還是要靠考核者來提供。很多信息是管理者發現並掌握的,例如工作出現差錯等信息,這時管理者應及時將這些信息向相關員工進行通報,這樣一方面可以對員工的工作及時進行輔導、糾正,另一方面績效期末員工也易於接受這些績效信息。
希望能幫到你。
⑦ 什麼是指標
一、指標是說明總體數量特徵的概念。
例如,在工業普查中,所專有工業企業構成總體,工屬業企業總數、工業職工總數、工資總額、平均工資、固定資產總值、利潤總額等就是指標,它們都從不同的方面反映總體的數量特徵。
二、指標的優點如下:
指標說明總體的特徵。
指標只反映總體的數量特徵,所有指標都要用數字來回答問題,沒有用問題回答問題的指標;
指標數值是經過一定的匯總取得的。
作為一個完整的統計指標,一定要講時間、地點、范圍。
⑧ (統計學)指標,標志,變數的定義和關系
一、指標是反映統計總體的數量特徵,標志反映的是總體單位的特徵。變數是可變的數量標志。
指標分為數量指標和質量指標。
1、數量指標,反映總體總規模或總水平,如人口數,產量,耕地面積。
2、質量指標,反映總體內在質量,如產品合格率,勞動生產率等。
二、標志分為品質標志和數量標志。
1、品質標志,如人的性別,籍貫等。(只能用文字表示)
2、數量標志,人的年齡,身高,職工工資等。(用數量表示)
關系:
1、指標反映的是總體,標志反映的是單位;
2、表示方法不同(文字還是數字);
3、標志是構成指標的基礎,指標是標志的匯總,在一定情況下可以互相轉化。
(8)指標來源擴展閱讀
指標與標志兩者的區別有以下四點:
第一,指標說明總體的特徵,而標志則說明總體單位的特徵。
第二,指標只反映總體的數量特徵,所有指標能用數值來表示,;而標志則既有反映總體單位數量特徵的品數量指標,也有反映總體單位的品質特徵的品質指標,只有數量標志才用數值表示,品質標志則用屬性來表示的。
第三,指標數值是經過一定的匯總取得的,而標志中的數量標志不一定經過匯總,也可直接取得。
第四,標志一般不具備時間、地點等條件,但作為一個完整的統計指標,一定要講時間、地點、范圍。
⑨ 統計指標的數值來源於標志。這句話對嗎解釋一下,謝謝
對的。統計指標說明統計總體的特徵,標志說明總體單位的特徵,總體單位的特徵(標志)匯總起來,就可以形成統計總體的特徵,也就是能夠得到統計指標。所以統計指標的數值來源於標志是正確的。
⑩ 均線指標的理論由來
移動平均線由美國投資專家葛蘭威爾(jogepsb ganvle)所創立,由道氏股價分析理論的「三種趨勢說」演變而來,將道氏理論具體的加以數字化,從數字的變動中去預測股價未來短期、中期、長期的變動方向,為投資決策提供依據。
移動平均線MA,又稱均線,成本線,它代表在一段時間內買入股票的平均成本,反映了股價在一定時期內的強弱和運行趨勢。
算術移動平均線,就是將N天的收盤價加和再除以N,得到第N天的算術平均線數值。從其計算方法上看,它有以下幾個
均線技術特徵:追蹤趨勢,滯後性,穩定性,助漲助跌性,支撐線和壓力線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