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人民銀行的公開市場業務,主要操作對象是 A.外匯 B.股票 C.金融債券 D.國債
中國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業務主要對象是國債。
公開市場業務是指中央銀行通過買進或賣出有價證券,吞吐基礎貨幣,調節貨幣供應量的活動。與一般金融機構所從事的證券買賣不同,中央銀行買賣證券的目的不是為了盈利,而是為了調節貨幣供應量。根據經濟形勢的發展,當中央銀行認為需要收縮銀根時,便賣出證券,相應地收回一部分基礎貨幣,減少金融機構可用資金的數量;相反,當中央銀行認為需要放鬆銀根時,便買進證券,擴大基礎貨幣供應,直接增加金融機構可用資金的數量。
② 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業務是什麼
央行的公開市場操作有:一個是回購交易,分為正回購和逆回購,正回購央行向一級交易商賣出有價證券,並約定在未來某一日期贖回,從而收迴流動性,正回購到期則為央行向市場投放流動性;反向操作即為逆回購。二是現券交易,分為買斷和賣斷,現券買斷為央行從二級市場買入債券,從而投放基礎貨幣,反之為現券賣斷。三是發行中央銀行票據。央票是向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商業銀行)發行的短期債務憑證,從而調節基準利率。央行發行票據為回籠基礎貨幣,央票到期則為投放基礎貨幣。
經濟衰退期央行可以通過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幫助經濟復甦,就公開市場操作而言,主要是逆回購、現券買斷、贖回央行票據等等。不過在經濟低迷時可能利率很低,消費和投資對利率不敏感,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效力效用較小,同時央行的首要任務是保持幣值穩定,故此經濟衰退中往往通過財政政策刺激來拉動經濟。
③ 請問央行在外匯市場上是怎麼操作的
外匯市場外匯供不應求時,本幣匯率應該是會下跌,所以此時一國貨幣當局賣出外匯的目的在於防止本幣匯率下跌
④ 什麼叫公開市場操作什麼叫公開市場操作工具。請舉例說明
公開市場操作(公開市場業務)是中央銀行吞吐基礎貨幣,調節市場流動性的主要貨幣政策工具,通過中央銀行與指定交易商進行有價證券和外匯交易,實現貨幣政策調控目標。
中國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操作包括人民幣操作和外匯操作兩部分。
從交易品種看,中國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業務債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購交易、現券交易和發行中央銀行票據。
其中回購交易分為正回購和逆回購兩種,正回購為中國人民銀行向一級交易商賣出有價證券,並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買回有價證券的交易行為,正回購為央行從市場收迴流動性的操作,正回購到期則為央行向市場投放流動性的操作;逆回購為中國人民銀行向一級交易商購買有價證券,並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將有價證券賣給一級交易商的交易行為,逆回購為央行向市場上投放流動性的操作,逆回購到期則為央行從市場收迴流動性的操作。
現券交易分為現券買斷和現券賣斷兩種,前者為央行直接從二級市場買入債券,一次性地投放基礎貨幣;後者為央行直接賣出持有債券,一次性地回籠基礎貨幣。
中央銀行票據即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短期債券,央行通過發行央行票據可以回籠基礎貨幣,央行票據到期則體現為投放基礎貨幣。
⑤ 央行為什麼要在公開市場業務中雙向操作
中國貨幣網,所有的公開市場操作信息都幾乎在上面披露,另外也有一些總結特點的問題,相信對你有幫助。
公開市場業務
在多數發達國家,公開市場操作是中央銀行吞吐基礎貨幣,調節市場流動性的主要貨幣政策工具,通過中央銀行與指定交易商進行有價證券和外匯交易,實現貨幣政策調控目標。中國公開市場操作包括人民幣操作和外匯操作兩部分。外匯公開市場操作1994年3月啟動,人民幣公開市場操作1998年5月26日恢復交易,規模逐步擴大。1999年以來,公開市場操作已成為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日常操作的重要工具,對於調控貨幣供應量、調節商業銀行流動性水平、引導貨幣市場利率走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中國人民銀行從1998年開始建立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制度,選擇了一批能夠承擔大額債券交易的商業銀行作為公開市場業務的交易對象,目前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共包括40家商業銀行。這些交易商可以運用國債、政策性金融債券等作為交易工具與中國人民銀行開展公開市場業務。從交易品種看,中國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業務債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購交易、現券交易和發行中央銀行票據。其中回購交易分為正回購和逆回購兩種,正回購為中國人民銀行向一級交易商賣出有價證券,並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買回有價證券的交易行為,正回購為央行從市場收迴流動性的操作,正回購到期則為央行向市場投放流動性的操作;逆回購為中國人民銀行向一級交易商購買有價證券,並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將有價證券賣給一級交易商的交易行為,逆回購為央行向市場上投放流動性的操作,逆回購到期則為央行從市場收迴流動性的操作。現券交易分為現券買斷和現券賣斷兩種,前者為央行直接從二級市場買入債券,一次性地投放基礎貨幣;後者為央行直接賣出持有債券,一次性地回籠基礎貨幣。中央銀行票據即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短期債券,央行通過發行央行票據可以回籠基礎貨幣,央行票據到期則體現為投放基礎貨幣。
⑥ 中央銀行如何運用公開市場操作
央行的公開市場操作有:一個是回購交易,分為正回購和逆回購,正回購央行向一級交易商賣出有價證券,並約定在未來某一日期贖回,從而收迴流動性,正回購到期則為央行向市場投放流動性;反向操作即為逆回購。二是現券交易,分為買斷和賣斷,現券買斷為央行從二級市場買入債券,從而投放基礎貨幣,反之為現券賣斷。三是發行中央銀行票據。央票是向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商業銀行)發行的短期債務憑證,從而調節基準利率。央行發行票據為回籠基礎貨幣,央票到期則為投放基礎貨幣。
經濟衰退期央行可以通過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幫助經濟復甦,就公開市場操作而言,主要是逆回購、現券買斷、贖回央行票據等等。不過在經濟低迷時可能利率很低,消費和投資對利率不敏感,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效力效用較小,同時央行的首要任務是保持幣值穩定,故此經濟衰退中往往通過財政政策刺激來拉動經濟。
⑦ 中央銀行如何進行公開市場操作
中央銀行根據金融市場上的資金供求狀況,適時適度買進賣出有價證券以調節金融:當貨幣供給不足、利率偏高時,中央銀行即在公開市場上買進有價證券,通過支付證券款項增加基礎貨幣,推動貨幣供給的增加和利率的降低。當貨幣供給過多、利率偏低的時候,央行在公開市場上賣出有價證券,通過收取證券款項減少基礎貨幣,引起貨幣供給的減少和利率的上升。
⑧ 中央銀行如何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來調控金融市場
中央銀行運用公開市場政策影響和調節商業銀行存款准備金的基本方式是:
中央銀行憑借自己的資金實力,在公開市場買進或賣出各種有價證券,從而增加和減少商業銀行的超額准備金,以達到控制貨幣供應量和市場利率的目的,這種活動有防禦型和進攻型兩種方式。防禦型的公開市場活動,是指中央銀行買進和賣出證券,其目的在於緩和或消除在發行通貨或代收票據過程中,由於季節性或偶然性因素給商業銀行准備金和市場利率帶來的不利影響只是一種消極活動。進攻型的公開市場活動,是指中央銀行買進和賣出證券,作為積極活動,其目的在於預先控制商業銀行超額准備金和市場利率,以維持金融穩定,促進經濟發展。
⑨ 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買入外匯,貨幣供給怎麼變化
在多數發達國家,公開市場操作是中央銀行吞吐基礎貨幣,調節市場流動性的主要貨幣政策工具,通過中央銀行與指定交易商進行有價證券和外匯交易,實現貨幣政策調控目標。中國公開市場操作包括人民幣操作和外匯操作兩部分。外匯公開市場操作1994年3月啟動,人民幣公開市場操作1998年5月26日恢復交易,規模逐步擴大。1999年以來,公開市場操作已成為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日常操作的重要工具,對於調控貨幣供應量、調節商業銀行流動性水平、引導貨幣市場利率走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中國人民銀行從1998年開始建立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制度,選擇了一批能夠承擔大額債券交易的商業銀行作為公開市場業務的交易對象,目前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共包括40家商業銀行。這些交易商可以運用國債、政策性金融債券等作為交易工具與中國人民銀行開展公開市場業務。從交易品種看,中國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業務債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購交易、現券交易和發行中央銀行票據。其中回購交易分為正回購和逆回購兩種,正回購為中國人民銀行向一級交易商賣出有價證券,並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買回有價證券的交易行為,正回購為央行從市場收迴流動性的操作,正回購到期則為央行向市場投放流動性的操作;逆回購為中國人民銀行向一級交易商購買有價證券,並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將有價證券賣給一級交易商的交易行為,逆回購為央行向市場上投放流動性的操作,逆回購到期則為央行從市場收迴流動性的操作。現券交易分為現券買斷和現券賣斷兩種,前者為央行直接從二級市場買入債券,一次性地投放基礎貨幣;後者為央行直接賣出持有債券,一次性地回籠基礎貨幣。中央銀行票據即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短期債券,央行通過發行央行票據可以回籠基礎貨幣,央行票據到期則體現為投放基礎貨幣。
⑩ 央行的公開市場業務為什麼以外匯買賣為主真的有點不明白,難道是國內的市場無法進行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嗎
其實在國內和國外都有的,而且都很頻繁,但是相對而言國內的公開市場操作量要小一些。由於我國尚未實現利率市場化,所以央行在國內的公開市場操作主要是為了調節短期的流動性,以回購或者是逆回購的形式,交易對手是銀行,所以一般人很難感覺的到。
央行主要的壓力還是維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這個需要的量是很大的,央行必須把人民幣匯率的日浮動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以內,目前規定的日浮動范圍是多少我記不清楚了,你可以自己去網路一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