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是中國建設銀行擔任倫敦人民幣清算業務行
中國建設銀行18日宣布,央行已授權該行擔任倫敦人民幣業務清算行。這是中國央行首次在亞洲以外的國家(地區)選定人民幣清算行,對於推動中英兩國乃至中國和歐洲之間的經貿合作與往來、推動倫敦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建設意義重大。建行表示,將加大對英國的資源投入,支持中國企業赴英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增強人民幣市場發展的基礎。建設銀行計劃今年以總行名義在倫敦發行25億元人民幣普通債。建行相關負責人透露,在構建英國本地人民幣清算網路基礎上,建行倫敦的清算服務將盡快擴展到歐洲、非洲和中東等鄰近地區,並進而形成以倫敦為中心的全球清算服務。
❷ 人民幣破6是什麼意思
人民幣破6的意思是一美元匯換人民幣至少在6元以上。
人民幣的報價:
人民幣匯率一般指的是外幣兌換人民幣的報價,即1外幣或者100外幣兌換成多少人民幣。人民幣升值相應的人民幣匯率下降。人民幣匯率在1994年以前一直由國家外匯管理局制定並公布。1994年1月1日人民幣匯率並軌以後,實施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
中國人民銀行根據前一日銀行間外匯市場形成的價格,公布人民幣對美元等主要貨幣的匯率,各銀行以此為依據,在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浮動幅度內自行掛牌。
人民幣升值的內部因素
1、實際有效匯率
據IMF估算,2002年人民幣相對於其他主要貿易夥伴的名義有效匯率下降了6%,而根據胡祖六(2003)的測算,從2002年2月美元從其匯率的最高點貶值到2003年6月,人民幣的實際有效匯率已經下降了11%。
中國經濟的穩定快速增長與世界經濟的低迷形成鮮明對比。這就表明人民幣有升值的趨勢。
2、購買力平價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發布的《人類發展報告》顯示,2005年中國人均GDP按名義匯率計算為1352美元,但若按購買力平價方法折算則為5791美元,即名義匯率比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人民幣匯率低估4.06倍。
一般來說,購買力平價的計算僅涉及到可貿易商品,並且沒有考慮產品和服務質量的差異,因而容易高估發展中國家的幣值。但是,人民幣幣值即使沒有UNDP估算的那樣高,也不至於像現行的匯率那樣低。
3、國際收支
「國際收支決定論」認為,一國的國際收支狀況是影響匯率最直接的因素之一。當一國有較大的國際收支逆差時,對外匯的需求大於外匯的供給,本幣對外貶值;反之則會造成本幣升值。
❸ 美國貿易會衰落嗎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譚雅玲是怎麼說的
不會衰落,因為美國本身的實力基礎很強;她說道雖然美國近期的經濟水平下降,但是長遠來看,還是很強大。
❹ 譚雅玲的介紹
譚雅玲,女,1953年生,北京人。原為中國銀行全球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現為中國銀行高級研究員、中國國際經濟關系學會常務理事、中聯融國際投資顧問中心主任,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MG金融集團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和首席分析師、北京大學金融衍生品研修院特約研究員、中國亞非發展交流協會常務理事、哈爾濱市政府經濟顧問;同時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河北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兼職教授,為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2006年被中國金融網等機構評選為中國金融傑出貢獻專家;2009年被評為金融傑出貢獻專家。
❺ 人民幣加入sdr後如何推進國民的金融安全意識
人民幣能否在今年順利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5年一次的特別提款權(SDR)定值審查,成為SDR籃子中繼美元、歐元、日元、英鎊之外的第五種貨幣,是今年國際金融市場的焦點事件。 爭取成為SDR籃子貨幣,是中國外向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順勢而為,也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里程碑。不過,成為SDR籃子貨幣,也同時意味著人民幣資本項目的進一步對外開放,在當前的國內國際經濟金融環境下,由此可能對中國經濟帶來的風險也不能不有所准備。 人民幣國際化進展快程度低 從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編制的年度人民幣國際化指數中可以觀察當前人民幣的國際化程度。該所從2012年起對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進行系統跟蹤。根據該指數,如果以100為基數,2014年底人民幣國際化指數為1.69,今年預計能達到2.3。不過相對應的,仍然依據該指數的計算方式,目前美元的國際化指數約為50,歐元大約為28。「從這兩年的跟蹤來看,人民幣國際化的進展還是比較快的,每年增長幅度在60%以上,但與其它主要國際貨幣相比,人民幣國際化程度仍較低。」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塗永紅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表示,人民幣國際化第一階段的目標是從2009年開始的10年內,超越日元與英鎊,這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初級目標,與美元與歐元的比較則是下一階段的中期目標。 加入SDR將突破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的「框」 「從數字比較上就知道人民幣國際化的道路有多麼漫長。成為SDR籃子貨幣的重要意義在於人民幣將會名正言順地成為全球主要的官方儲備貨幣,人民幣的國際接納程度無疑將大大被提升。」塗永紅說,人民幣國際化得一步步推進,SDR是IMF發行的超主權國家貨幣,IMF180多個成員國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進行的各種交易,都使用其計價和結算,如果人民幣被納入SDR籃子貨幣,意味著人民幣已成為主要的國際貨幣,受到官方承認,是全球第五大貨幣,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將得以夯實,這毫無疑問會加速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加入SDR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里程碑,最起碼是一個非常明顯的進展,突破了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的一個『框』。」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鳳英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表示。 據有關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以人民幣結算的貿易已佔到中國進出口總額的22%,全球約30家央行與貨幣當局已把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不過,無論是人民幣離岸市場建設還是貨幣互換,都是國家間的行為。而成為SDR的一員,則意味著人民幣的國際行為,是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的一張名片。中國是後發國家,必須一步步向前走,跨越這個門檻,才能進入國際貨幣體系。」陳風英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人民幣國際化程度的進一步提升是中國外向型經濟發展的順勢而為,對中國經濟所帶來的好處不言而喻。「我們不是為了國際化而國際化。人民幣成為全球一種主要貨幣,一方面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需要,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貿易國,如果在貿易結算中不使用本幣而使用第三方貨幣,匯率波動會對進出口貿易帶來不利影響,我們鼓勵企業用人民幣結算,這也是從實體經濟和國家經濟穩定出發的。國外的進出口方、投資者,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要規避匯率風險,也願意更多地使用人民幣。我們作為大國要有大國擔當,要使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塗永紅說。 塗永紅還強調,成為SDR籃子貨幣,各國可以將人民幣納入到官方儲備中,企業機構對人民幣的市場預期會更加穩定,對人民幣的需求會增加,這對我國金融業及對外貿易發展會有促進作用。 開放資本項目是把「雙刃劍」 未來一段時期,從內部看,中國經濟仍將處於新常態下的調整期,從外部來看,美元加息預期強烈,國際金融環境並不穩定。在這樣的背景下,人民幣加入SDR對中國經濟所帶來的風險不容忽視。 從IMF的技術審核標准以及擁有一票否決權的美國的戰略考量來看,提高人民幣「自由使用」的程度是人民幣進入SDR的重要條件,這意味著中國國內金融領域還將加速進行配套改革,尤其是資本項目將進一步開放,個人境外投資、證券交易、衍生產品交易的資本流動限制將進一步放寬。 「不僅僅要看到進入的好處,還要看到風險。」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提醒說,目前來看,人民幣能否自由兌換仍是人民幣進入SDR的重要前提條件,但是人民幣自由兌換對中國經濟帶來的風險不可低估。在外部市場,其它主要貨幣的成熟性、技術的主導性很明顯的,人民幣在外部市場事實上處於相對被動狀態。 譚雅玲認為,從自身條件看,現階段人民幣進入SDR對中國經濟所帶來的不利因素較多。而中國經濟正處於關鍵時刻,與此同時,伴隨著美元升值,新興市場國家可能將面臨多重金融風險,中國也面臨考驗。 「貿易項、對外投資項的對外開放是沒有問題的,但資本項目開放應該謹慎。資本項目開放是柄『雙刃劍』,會導致外部風險內部化,隱性風險顯性化。」陳鳳英指出,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沖擊之所以相對較小,正是因為中國金融市場相對保守。 「我們內部還沒有整理好。」陳鳳英強調,金融市場實際上是中國經濟中較弱的部分,我們要考慮到資本的大量流出與流入,以及當前中國經濟所面臨的現實問題。資本項目進一步開放的同時必須加強監管,這對中國來說將是比較大的考驗。 塗永紅也強調,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意味著人民幣已經越出國界。境內一個資金池,境外一個資金池,還包括流入流出的通道,管理難度可想而知。境外的資金會迴流,境內的資金要出去,這種情況下,資金的逐利性可能會沖擊國內的貨幣供給,引起國內資金價格的漲跌,可能還會干擾到國內實體經濟的發展。 「將人民幣作為一種國際貨幣,實際上是增加了國內的經濟風險。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在降低實體經濟匯率風險的同時,我們的宏觀審慎管理也面臨挑戰。有得有失,需要權衡好。這就要求我們提高貨幣管理能力,做好熱錢監測,該設閘門的地方要設閘門,用好大數據技術,實際上我們還有很多技術性的以及基礎性工作要做。」塗永紅強調。 有風險但眼下或是有利時機 不過,盡管加入SDR意味著一定的金融風險,但是眼下仍是中國加入SDR的最有利時機。中國政府對人民幣在今年通過定值審核進入SDR也持積極開放的態度。 「盡管資本項目開放是『雙刃劍』,但這仍是我們當前的重要選擇。目前中國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資本、貿易、人員都要『走出去』,人民幣不是國際貨幣,與我們的強國經濟、大國地位不相配。中國要做世界強國而不是大國,強國必須要有強貨幣。這是利與弊權衡中的選擇。」陳鳳英強調。 「現在正是我們最好的機會,貨幣可以做強,金融可以做大,我們是否要放棄這樣的機會?」陳鳳英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國際金融格局發生變化,國際金融與貨幣體系面臨調整。盡管當前中國經濟處於新常態的調整期,但總體來看,中國經濟一直處於發展之中。資本市場的開放,實際上是我們面向國外的改革。短期有一定風險,但是長期來看則是重要的戰略考量。 譚雅玲則認為,從未來發展看,人民幣進入SDR是個大的趨勢。眼下應該通過人民幣進入SDR這一過程,來促進實體經濟的更好發展,立足國內做好當前,以實體經濟夯實貨幣基礎,做到水到渠成自然進入。「人民幣要實現多邊機構的貨幣功能,必須要有實體經濟的支撐,只有這樣,貨幣的職能才能充分發揮作用,並有規避風險的能力。」譚雅玲說
❻ 中國外匯儲備六連升說明了什麼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7月末,中國外匯儲備規模30807億美元,較6月末上升239億美元,外匯儲備實現了「六
連升」。分析人士指出,「外儲連升」從表面上看與美元走弱等匯率折算因素有關,但背後則折射出了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勢頭日益向好、國內民眾和企業購匯更趨理
性、海外投資者積極布局中國市場等基本面上的重要積極變化。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盡管外匯儲備本身仍可能上下波動,但國際收支結構有望進一步優化,跨境資金
流動總體企穩的基礎會更加堅實。
以上海為例,2017年上半年,日本商工中金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阿聯酋聯合國民銀行公開合股公司上海分行、大豐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
行、泰國開泰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上海分行獲批在滬開業,瑞典銀行、澳大利亞澳洲聯邦銀行和埃及國民銀行則分別增加了在華機構的人民幣營運資金。
中國香港中環資產投資公司董事總經理蔡禮鍵在談及中國內地金融行業商機時表示,中國銀行業的存款總額是美國存款總額的10倍,而中國資產管理規模僅為美國的1/10,這意味著未來中國資管市場會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
「與過去不同的是,中國吸引的外資也在不斷轉型。如今,外資來華時正越來越多地在中高端生產和服務領域布局,從而體現出其對中國經濟轉型成績和潛在機遇的認可。這種認可,有助於中國外匯儲備保持在合理規模。」
❼ 譚雅玲的人物簡介
1971-1982年畢業於解放軍院校外語專業;1985年進入中國銀行從事國際金融研究。其間曾先後在北京對外經貿大學、日本山一證券公司 、中銀集團(香港)中國銀行紐約分行進修與培訓。曾任中國銀行全球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研究員。1985年進入中國銀行從事國際金融研究至今。其間曾先後在北京對外經貿大學、日本山一證券公司、中銀集團(香港)中國銀行紐約分行進修與培訓。現任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中國國際經濟關系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亞非發展交流協會常務理事、兼多家刊物特邀研究員;為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長期以來一直從事國際金融研究,跟蹤市場變化,分析發展狀況,預測未來走勢與前景。
❽ 中國外匯研究院院長譚雅玲的丈夫是誰
600噸
上海師范大學金融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孫茂輝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黃金儲備的所有權是非常清晰的,美國無權拒絕黃金儲備所屬國查看自己國家的黃金儲備。」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也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寄存美國的黃金儲備出現安全問題的概率非常小。」此外,孫茂輝強調:「關心黃金儲備的安全當然很必要,但對於中國來說,黃金儲備在整個外匯儲備中僅佔到了1.6%,我們更應該關心美國國債的安全,這才是重頭戲。」
此前有專家呼籲,「中國黃金儲備僅占整個外匯儲備的1%,共計600噸。就這600噸黃金央行還全部運到美國存放,這是中國金融安全的重大隱患。當前應盡快運回這600噸黃金,穩定金融。」
❾ 外匯儲備減少說明什麼
據介紹,近兩年中國外匯儲備出現大幅下降,兩年內下降了25%,如今已經逼近3萬億美元。但即使是這樣,中國外儲規模仍然接近全球外儲30%,居全球首位,那麼,中國外匯儲備下降原因是什麼?外匯儲備下降的影響有哪些?
近日,央行公布11月我國外匯儲備數據,規模為3.05萬億美元,較10月底下降691億美元,降幅為2.2%。最近幾個月,中國外匯儲備一直都在降降降,尤其是在特朗普上台之後,人民幣出現持續貶值,不少人都去把人民幣兌換為美元謀求升值。而近兩年中國外匯儲備出現大幅下降,兩年內下降了25%。
根據數據統計,中國的外儲從2000年開始「野蠻生長」,從1600多億美元攀升至2014年的近4萬億美元。其中,2014年6月最高,達39932.13億美元。
如今已經逼近3萬億美元。但即使是這樣,中國外儲規模仍然接近全球外儲30%,居全球首位,分別是排名第二位的日本和第三位的沙烏地阿拉伯的2.6倍和5.7倍。
外匯儲備下降有三個原因
第一:和全球總體局勢有很大關系。由於美聯儲加息預期的影響,美元走強非美貨幣集體大幅回落,人民幣也在影響范圍內。特殊性在於人民幣處於國際化的過渡階段,為了防止大幅下跌引起的恐慌性拋盤,所以央行必須要動用外儲去穩定人民幣匯率。
第二:和出口的貿易順差有關。由於受到全球消費疲軟的影響,出口創匯的能力有所下降,使得外匯儲備增加量在縮減。
第三:國家支持人民幣「走出去」政策,如「一帶一路」,使得我們對外投資的結算用人民幣而比較少用美金,美元儲備自然就會下降。
外匯儲備下降的影響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表示:外儲下降是消化,是好事
2014年外儲將近4萬億美元時,大家討論的是外匯儲備「太多了」;現在將要臨界3萬億美元,是對過去擔憂的改變,這是一件好事。只不過因為人民幣貶值,所以恐慌性比較大,大家覺得負效應比較凸出。
如果從教科書的角度去看,一般一個國家能夠應付3-6個月進口的需要、償還外債的需要,那麼外儲就夠了。但現在的經濟規模和金融市場規模,都跟傳統教科書時代完全不一樣了。流動過剩的局面是歷史新變局。
但很難說破3萬億美元就是驚險的,很難界定。如果按目前的市場環境,破3萬億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直線下降的情況會被打破,在一定時間內會有所改變。2017年將繼續有增也有降,也會有新的情況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