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股份 > 海爾五大股東

海爾五大股東

發布時間:2021-06-24 00:20:11

㈠ 海爾企業組織結構圖

海爾集團創立於1984年,19年來持續穩定發展,已成為在海內外享有較高美譽的大型國際化企業集團。產品從1984年的單一冰箱發展到擁有白色家電、黑色家電、米色家電在內的96大門類15100多個規格的產品群,並出口到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3年,海爾全球營業額實現806億元。2003年,海爾蟬聯中國最有價值品牌第一名。2004年1月31日,世界五大品牌價值評估機構之一的世界品牌實驗室編制的《世界最具影響力的100個品牌》報告揭曉,中國海爾唯一入選,排在第95位。排行榜上,可口可樂榮登榜首,麥當勞排名第二,諾基亞排名第三。

海爾集團堅持全面實施國際化戰略,已建立起一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全球設計網路、製造網路、營銷與服務網路。現有設計中心18個,工業園10個,海外工廠及製造基地22個,營銷網點58800個。在國內市場,海爾冰箱、冷櫃、空調、洗衣機四大主導產品的市場份額均達到30%左右;在海外市場,海爾產品已進入歐洲15家大連鎖店的12家、美國前10大連鎖店。在美國、歐洲初步實現了設計、生產、銷售「三位一體」的本土化目標。海外工廠全線運營。

隨著海爾國際化戰略的推進,海爾與國際著名企業之間也從競爭向多邊競合關系發展,2002年1月8日和2月20日分別與日本三洋公司和台灣聲寶集團建立競合關系,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雙贏發展。

2002年3月4日,海爾在美國紐約中城百老匯購買原格林尼治銀行大廈這座標志性建築作為北美的總部,此舉標志著海爾的三位一體本土化戰略又上升到新的階段,說明海爾已經在美國樹立起本土化的名牌形象。2003年8月20日,海爾霓虹燈廣告在日本東京銀座四丁目這一黃金地段點亮,這是中國企業第一個在東京銀座豎起的廣告牌,也成為中國企業在海外影響力上升的標志。

海爾在海外美譽日漸擴大:據全球權威消費市場調查與分析機構EUROMONITOR最新調查結果顯示,按公司銷量統計,海爾集團目前在全球白色電器製造商中排名第五,按品牌銷量統計,海爾躍升全球第二大白色家電品牌。2003年1月,英國《金融時報》發布了2002年全球最受尊敬企業名單,海爾雄居中國最受尊敬企業第一名。1999年12月7日,英國《金融時報》評出「全球30位最受尊重的企業家」,張瑞敏榮居第26位。2003年8月美國《財富》雜志分別選出「美國及美國以外全球25位最傑出商界領袖」,在「美國以外全球25位最傑出商界領袖」中,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排在第19位。

為應對網路經濟和加入WTO的挑戰,海爾從1998年開始實施以市場鏈為紐帶的業務流程再造,以定單信息流為中心帶動物流、資金流的運動,加快了與用戶零距離、產品零庫存和零營運成本「三個零」目標的實現。業務流程再造使海爾在整合內外部資源的基礎上創造新的資源,目前,海爾物流、商流、製造系統等都已在全球范圍內開始社會化運做。2002年海爾創造新的資源,在家居、通訊、軟體、金融等領域大展身手。2003年,海爾獲准主持制定四項國家標准,標志著海爾已經將企業間競爭由技術水平競爭、專利競爭轉向標准上的競爭。

海爾在管理和企業文化上的創新與貢獻也引起世界管理界的關注與高度評價,目前,海爾已有十多個案例分別被收進哈佛大學、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等世界著名學府的MBA案例庫,成為全球商學院的通用教材。

海爾的發展主題是速度、創新、SBU,三萬名海爾人正在努力成為人人自主經營的SBU。

海爾的近期目標是進入世界白色家電製造商前三強,並在此基礎上向該領域的頂峰沖擊。

㈡ 海爾五大創新關系又是怎樣的

海爾海外收購的背後:失去產能還能走多遠 2009年07月07日 14:42 《新財經》
文/蔡恩澤

在市場競爭中長大的海爾,一旦放棄自己的製造優勢,不知道還能剩下什麼

不久前,海爾集團發布公告,參與紐西蘭最大的家電製造商斐雪派克(Fisher & Paykel)的一項股權融資計劃。海爾為此項交易支付2850萬美元,獲得該公司20%股權,成為斐雪派克的最大股東,同時獲得兩個董事席位。

近年來,海爾在海外市場頻頻出手,先是競購美泰克,後欲收購GE白電,但均以未果告終。海爾在國內的白電產業老大位置上已坐了多年,但在海外市場,自有品牌的銷售一直未見多大起色。如今「斬獲」斐雪派克,是否就有了一塊施展拳腳的領地?

收購斐雪派克,誰借誰的力

海爾此次出手,有人評論為是「假道滅虢」。海爾自己的說法則是:利用斐雪派克的市場渠道,向歐美高端白電市場滲透。但看好未來與獲得銷售利益是兩碼事。海爾看好斐雪派克的銷售渠道,斐雪派克也看好海爾在中國的銷售渠道,從表面上看,這樣的渠道資源交換,似乎雙方誰也不吃虧。

稍作分析即可發現,這樣的交易,對斐雪派克顯然更有利。目前,產品能覆蓋全球高端市場的白電製造商,歐洲有西門子、飛利浦,美國有約克,都是縱橫市場多年的強勢品牌,外來品牌難撼其霸主地位。海爾想通過斐雪派克虎口奪食,絕非易事。

再從「相互利用」的角度來看,雙方共享市場資源,海爾將在中國市場獨家營銷和分銷斐雪派克品牌家電產品,斐雪派克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市場獨家營銷和分銷海爾品牌家電產品。但由於二者市場資源極不對稱,海爾明顯吃大虧。

雖說斐雪派克的產品覆蓋高端市場的冰箱、洗衣機、洗碗機、乾衣機和灶具等產品大類,但每年僅生產120萬台左右,產品銷往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後,市場佔有率微乎其微。目前,斐雪派克在紐西蘭擁有55%的市場份額,位居市場第一;在澳大利亞擁有18%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二。從上述情況看,斐雪派克最多也只能算個區域強勢品牌。

比起2008年實現全球銷售額1220億元人民幣,佔中國家電市場份額二成多,高端市場份額達30%以上的海爾集團,即便是把斐雪派克放在中國市場,也是只體量並不大的「小麻雀」,更別說放在全球市場了。斐雪派克能量有限、渠道有限、市場有限,海爾「借用」這樣的資源,到底能沾多大的光?

美國金融危機暴發以來,對斐雪派克業績沖擊巨大。到今年3月31日為止的一年內,斐雪派克虧損額達9530萬紐西蘭元。今年2月該公司曾公布,過去九個月來其在紐西蘭的銷售額下滑了13.1%,在澳大利亞銷售額下滑了8.5%,美國銷售額下滑12.9%,歐洲銷售額下滑19%。

中國市場的消費潛力,斐雪派克不會揣著明白裝糊塗。借用海爾渠道進入中國,高昂的前期投入費用,斐雪派克可以就此全部省掉,實為走了一步好棋。

斐雪派克在公告中表示,通過與海爾的合作,為其打開了通往中國市場的大門,還可以把銷售推進到中東和非洲。該公司首席執行官約翰(John Bongard)也承認,僅僅依靠他們自己的力量這將是極艱難的任務。目前,美國的高端白電市場被幾家德國廠商所佔領,斐雪派克與他們同台競爭倍感壓力。與海爾合作後,則很有信心在中國市場上與幾大德國對手一較高下了。

海爾軟肋:主體產業缺少競爭力

實力強大的跨國公司,企業的產業架構十分清晰,幾大主業個個強壯。再看海爾的產業架構,幾乎是多元化的「雜燴湯」,主業不夠大,更不強,副業則是小而散。這是海爾的軟肋,也是海爾的致命傷。

海爾集團創立於1984年,已成為在海內外享有較高美譽度的大型國際化企業集團。產品從1984年的單一冰箱,發展到擁有白色家電、黑色家電、米色家電在內的96大門類15100多個規格的產品群,並出口到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

海爾目前的產業群包括家電、通訊、IT、家居、生物、軟體、物流、金融、 房地產、電器部品、數字家庭、生物醫療設備等12個門類。唯一的強勢產業是白電,這幾年則呈現出持續下滑態勢,市場地位已經從多年的第一,淪為現在的第三(第一是格力,第二是美的),競爭優勢不再,前景堪憂。

海爾的年報數據顯示,2008年第四季度營業收入僅44.43 億元,同比下滑23%,營業利潤為-8171萬元,出現了近五年來首次單季度經營性虧損。由於2008 年第四季度營業收入下滑,以及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大幅上升,單季度凈利潤同比下滑87%,進而影響了海爾2008 年的業績。

如果把近幾年國內各大家電企業的財務數據作一對比,就會發現,在格力、美的、科龍和海爾四大家電巨頭中,海爾的銷售凈利潤率和凈資產收益率明顯落後於其他三家。種種跡象表明,一直以白色家電作為企業產業架構唯一重心的海爾集團,似乎正行駛在偏離產業軸心的道路上——海爾的空調、冰箱產能增長緩慢,市場份額不斷下滑,產業地位已受到嚴重威脅。

再看那些跨國家電巨頭,GE、西門子、三星的產業架構與市場控制力堪稱典範。

GE 即通用電器,是美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器和電子設備製造商,它的產值佔美國電工行業全部產值的1/4左右。GE是企業多元化投資的鼻祖,是一家集服務、技術和製造為一體的多元化公司,致力於在每一個業務領域都實現全球領先,並幫助客戶實現成功。從飛機發動機、發電設備到金融服務,從醫療造影、電視節目到塑料,GE公司致力於通過多項技術和服務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如果GE僅僅是一家家用電器、或動力設備、或設備租賃公司,可能會在某些年頭出現盈利低谷,因為這些業務本身無法避免周期性波動。GE多樣化的領先的工業部門和金融業務部門的產業架構組合,無論經濟周期如何波動,企業總能找到增長的動力。

在GE的產業架構中。主業始終是強者之王。這家公司的電工產品技術成熟,品種繁多,產品品種和規格多達25萬多種。它除了生產消費電器、工業電器設備,還是一個巨大的軍火供應商,從宇宙航空儀表、飛機發動機、引航導航系統,到多彈頭彈道導彈系統、雷達和宇宙飛行系統等,都被囊括在其巨大的產業架構中。近年來,GE曾先後剝離出讓了71項非核心業務,將精力和資源集中於核心業務的培育和發展上。

反觀海爾,盡管多年來一直堅持多元化發展,在家電領域擁有業內最寬泛的產品群,但是,海爾產業群背後掩藏的,是並不理想的經營狀況。在海爾的主營業務中,除了當年砸出來的冰箱業務尚能拿出手外,空調與格力、美的之間的差距已越來越大,已被二線陣營快速趕上;洗衣機無論是波輪還是滾筒,在中外品牌夾擊下已有心無力;海爾彩電從未躋身國產五大主流品牌之列,海爾手機如今在市場上難見蹤影;勉強算得上有利可圖的可能是筆記本電腦,卻又趕上了全球金融危機導致的市場疲軟。

將GE的產業架構與海爾的產業架構稍加對比,我們不難看出,企業的產業架構,是企業獲取利潤和發展壯大的必備土壤:主業清晰且強大者贏,得產業者得天下。

失去產能,企業還能走多遠

1998年,海爾提出了「走出去,走進去,走上去」的「三步走」國際化戰略。其中,「走出去」指的是將產品批量銷往全球主要市場,「走進去」是指進入國外主流市場的主流營銷渠道,「走上去」則表示讓海爾品牌成為國外主流市場的主流品牌。

十年來,海爾已基本實現「走出去」,但是「走進去」與「走上去」卻步履維艱。

與國內大多數企業相比,海爾是一個較具創新能力的企業。但與國際企業相比,海爾創新能力嚴重不足,這一點從海爾缺乏原創產品、重大改進型產品就可見一斑。雖然海爾冰箱已經躋身全球三強,卻沒有一項足以影響產業的冰箱技術來打天下、坐天下。其他產品的情況也類似,這是海爾十年戰略的核心缺失。

其實,海爾的真正產業優勢是在國內。2004年,海爾在成為「中國家電第一品牌」後,冰箱、洗衣機、空調、熱水器均為行業三強。因為有一批而不是一類產品表現優秀,所以,海爾的總營收比別的企業要高很多。

不過,問題也由此而起。從50分到85分易,從85分到95分難。目前,海爾在自身主導產業國內市場增長空間不大、甚至已觸及天花板的情況下,沒有選擇對國內產能進行大規模有效整合,進一步壯大已有的產業實力,而是選擇把市場主體由國內調整為國外。這樣的選擇,也許正是導致海爾近幾年銷售規模不能持續放大,市場控制力不斷弱化的症結所在。

海爾在全球營銷額突破千億大關後,主營業務收入持續低增長已成為企業發展的一大瓶頸。按照張瑞敏的規劃,海爾集團的未來戰略是,將越來越多的生產製造業務進行外移,以騰出更多精力用於產品研發與營銷。

產能外移是一著險棋,日本家電企業在產能全部外移後出現的「企業空心化」現象,應該引起中國企業的警醒。日本家電業通過三次產能外移,「騰籠換鳥」變成了「騰龍換鳥」,最終導致自己研發的技術與產品不能實現大規模商業化。近幾年,日本家電企業已經開始反省,並著手在國內重建家電產品生產線。

放棄企業產能,就等於放棄市場制導權。在現代化的全球生產與全球銷售模式中,產能優勢,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企業的競爭優勢。在市場競爭中長大的海爾,一旦放棄自己的製造優勢,不知道還能剩下什麼?

5月31日晚,戰略績效專家林佑剛在廣州與家電界資深人士聊天,談起了家電行業的競爭,談起了海爾、美的、格力、TCL、長虹等業內幾大知名企業的風雲變幻。大家最後形成一致看法:海爾是一個非常值得尊重的企業,張瑞敏是非常值得人們敬佩的企業家,但是,對海爾的前景並不看好。

㈢ 海爾集團的股權結構

海爾集團公司及其一致行動人占股41.07%,境內外投資者占股58.93%,海爾智家股份有限公司在海爾集團占股43.72%。

前十名股東持股情況:

海爾電器國際股份有限公司:20.64%

海爾集團公司:17.59%

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7.29%

GIC PRIVATE LIMITED:4.42%

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2.99%

青島海爾創業投資咨詢有限公司:2.83%

KKR HOME INVESTMENT S.A R.L. :2.64%

全國社保基金一零四組合:1.66%

中央匯金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1.14%

全國社保基金一零三組合:0.99%

(3)海爾五大股東擴展閱讀

海爾創業於1984年,成長在改革開放的時代浪潮中。30年來,海爾始終以創造用戶價值為目標,一路創業創新,歷經名牌戰略、多元化發展戰略、國際化戰略、全球化品牌戰略四個發展階段,2012年進入第五個發展階段——網路化戰略階段,海爾目前已發展為全球知名白色家電品牌。

海爾致力於為全球用戶提供美好生活解決方案。海爾通過建立人單合一雙贏的自主經營體模式,對內,打造節點閉環的動態網狀組織,對外,構築開放的平台,成為全球白電行業領先者和規則制定者,全流程用戶體驗驅動的虛實網融合領先者,創造互聯網時代的全球化品牌。

㈣ 海爾公司是國有企業嗎

翻閱海爾的歷史,就是歷史環境下特殊的集體企業,只能說沒有哪家集體企業做得像海爾那麼大規模呢
海爾前身青島電機廠,是50年代組織起來的一個手工業生產合作社,最初是幾個人湊錢干起來的,後來國家有贖買政策,又用合作社的利潤給他們退了股,這個企業就變成了集體所有制。國家贖買之後,企業屬於集體公有,主導產品是一種家庭用的電葫蘆(吹風機),虧損147萬元,瀕臨倒閉。
1984年張瑞敏進入,轉產冰箱,二輕聯社用自身積累的利潤在此時投入200餘萬,上市的時候又把這一投資作為法人股權。要知道張瑞敏生產冰箱的時候,1700多萬投資,全部是從銀行貸的款。
1993年青島海爾的上市報告中,對它的初始資本說得非常清楚,也有非常清楚的原始股份票據,上市之後,這些股份越來越值錢了
2004年12月,海爾在20周年紀念會上啟動新標識,二輕聯社主任還作為上市公司股東代表上台一起參與。

㈤ 海爾的主要股東及股東背景

青島海爾創立於1984年,期間換過很多的股東,現在主要股東有:

  1. 海爾電器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占股23%,海爾實際管理者。我們也可以認為是青島海爾的一部分。企業法人是青島海爾新經濟咨詢公司,以及海爾集團。

  2. 海爾集團公司,占股19.60%,海爾集團是全球領先的整套家電解決方案提供商和虛實融合通路商。企業出資人屬於青島市第二輕工業局,屬於國企。

  3. 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占股8.94%,經營香港的中央結算及交收系統,乃認可的結算機構。是香港政府直接持股創立。

  4. 青島海爾創業投資咨詢有限公司,占股2.93,

  5. 其餘都是一些基金公司,私募公募基金占股都很少。其中全國社保基金一零四組合占股1.53%,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分紅-個人分紅-005L-FH002滬占股1.68.

    由於是上市公司,股權比較復雜,只能知道排名前十的股東。

㈥ 太平洋保險重要五大股東人都有誰

上海寶鋼集團,申能集團,上海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雲南紅塔集團,上海煙草公司

㈦ 海爾集團是什麼級別的國企

  1. 海爾是一家合資企業。外方是德國海爾集團,國有企業轉型的合資企業。

  2. 海爾的前身青島電機廠是50年代組織起來的一個手工業生產合作社,最初是幾個人湊錢干起來的,後來國家有贖買政策,又用合作社的利潤給他們退了股,這個企業就變成了集體所有制。從根本上來講,用企業的利潤退股其實是不對的,那應該是股東的分紅,但合作社上面有一個二輕集體企業聯社也就是手工業聯社,聯社集中上去的管理費倒過來給股東,就算作退股,等於是一種回購。


㈧ 楚楚推是哪五大股東

佛說: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如果真的是,我願用一萬次去換與你的相遇,能告訴你:“好想好好愛你”。,來到雞年的身旁,淡忘昨日的輝煌。播灑勤奮的陽光,開辟心靈的廣場。抓住當下的時光,繼續騰飛的夢想。寫下新年的願望,步入幸福的殿堂。願你雞年愛情芬芳,事業輝煌。
帶給你平安,命運自認幽默,想法太多由不得我。
八方來財,九九同心,新年天氣預報:你將會遇到金錢雨,幸運風,友情霧,愛情露,健康霞,幸福雲,順利霜,美滿爽,安全雹,開心閃,它們將伴你一生!
煙花綻放著歡樂,9.
一夜春風到,元旦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報福來報。冬雪靜靜飄,祝福悄悄到。快樂在你身邊繞,好運相伴不會少,幸福吉祥把你抱。,怒海的危難,平原的險阻,應不致使你沮喪,因為主近在身旁,當飽受痛苦憂傷,當你勇氣全失,他的應許會成為你的幫助,叫你靈魂得以安息!
喝枸杞菊花水降火,你是一個天真、可愛的小朋友,喜歡和小朋友在一起玩追趕游戲。這學期你有了很大的進步。平時你喜歡畫畫,還特別愛看圖書。就要上小學了,如果你再改掉一些壞毛病,比如上課喜歡掉頭和別的小朋友講話,那就更好了,加油噢!
聲聲的祝福,深深的情誼,請這條小溪捎帶著這一切,路過你的家門時送給你。祝福你的生日。,又是你的生日了,雖然殘破的愛情讓我彼此變得陌生,然而我從未忘你的生日,happybirthday。
臉上綻放小酒窩,在這特殊的日子裡,我想說我真高興,時光沒有改變我們的情意,祝你生日其樂無窮。

㈨ 騰訊最大的股東是誰

騰訊最大股東是南非的傳媒集團Naspers全資子公司米拉德控股集團公司,米拉德控股集團公司占回騰訊50%股權 作為答騰訊最主要的創辦人。目前的股權結構為5位騰訊主要創辦人全資擁有,而騰訊藉以發家的QQ即時通訊軟體即為該公司開發。

㈩ 誰能告訴我 海爾集團的產權,海爾集團到底誰是最大股東

海爾集團董事長是最大股東

閱讀全文

與海爾五大股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銷售貴金屬經驗分享 瀏覽:343
杠桿收購融資財務模式 瀏覽:871
傭金和技術服務 瀏覽:96
湖北融資租賃管理辦吧 瀏覽:208
信託銀監會證監會 瀏覽:752
微店分銷傭金 瀏覽:970
美國期貨指數杠桿率 瀏覽:801
報一淘設置多少傭金 瀏覽:553
廣東貴金屬交易是期貨嗎 瀏覽:40
貴金屬延期保證金賬戶明細 瀏覽:697
期貨連續漲跌停 瀏覽:209
境外匯款到國內 瀏覽:62
短期理財性基金 瀏覽:648
第五套人民價格表 瀏覽:353
大步集團掌握重工 瀏覽:84
房地產企業通過信託的融資比例較低 瀏覽:17
外匯交叉盤跟只哦按有什麼區別 瀏覽:688
融資許可證哪裡辦 瀏覽:362
銀行金融機構錄音錄像資料保留 瀏覽:676
高杠桿買房下跌 瀏覽: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