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會計准則下每股收益的含義和計算 有沒有具體的計算公式哦
基本每股收益的計算,按照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當期凈利潤除以當期實際發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計算確定,考慮的是當期實際發行在外的普通股股份,反映目前的股本結構下的盈利水平。以公式來表示,基本每股收益=P÷S,即按照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當期凈利潤,除以發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
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的股本變動都要按照當年實際增加的時間進行加權計算。如當期發生利潤分配而引起的股本變動,由於並不影響所有者權益金額,
也不改變企業的盈利能力,
在計算發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時無需考慮該新增股份的時間因素。
2. 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釋每股收益什麼區別
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釋每股收益的區別如下:
1、可轉換公司債券不同
對於可轉換公司債券,計算基本每股收益時,分子的調整項目為可轉換公司債券當期已確認為費用的利息等的稅後影響額;
而稀釋每股收益分母的調整項目為假定可轉換公司債券當期期初或發行日轉換為普通股的股數加權平均數。
2、認股權證和股份期權不同
基本每股收益等的行權價格低於當期普通股平均市場價格時,應當考慮其稀釋性。 計算基本每股收益,作為分子的凈利潤金額不變;
而稀釋每股收益分母的調整項目為按照本准則第十條中規定的公式所計算的增加的普通股股數,同時還應考慮時間權數。 當期發行認股權證或股份期權的,普通股平均市場價格應當自認股權證或股份期權的發行日起計算。
3、計算方法不同
基本每股收益計算公式為:
經營凈收入=經營收入-經營費用-生產性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出租房屋凈收入、出租其他資產凈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凈租金等。財產凈收入不包括轉讓資產所有權的溢價所得。
而稀釋每股收益計算公式表示為: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率= (報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0%。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基本每股收益
網路-稀釋每股收益
3. 每股收益和稀釋每股收益的區別
稀釋每股收益又稱「沖淡每股收益」,是新會計准則所引入的一個全新概念,用來評價「潛在普通股」對每股收益的影響,
以避免該指標虛增可能帶來的信息誤導。
稀釋每股收益是以基本每股收益為基礎,假設企業所有發行在外的稀釋性潛在普通股均已轉換為普通股,從而分別調整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當期凈利潤以及發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計算而得的每股收益。
從字面理解:在基本每股收益的基礎上,潛在普通股(如公司發行的可轉債)轉換為普通股後,使普通股總數增加,重新計算每股收益,導致每股收益被稀釋。
4. 每股收益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每股收益是綜合反映公司獲利能力的重要指標,可以用來判斷和評價管理層的經營業績。每股收益的計算公式為:每股收益=凈利潤/年末普通股股份總數。在分析每股收益指標時,應注意公司利用回購庫存股的方式減少發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數,使每股收益簡單增加。
5. 每股收益是怎麼算的,季度和年度的有沒有什麼關系
每股收益指的是年度的。
季度的出來也只能根據去年的預測當年每股收益。
6. 每股收益與股價的關系
每股收益即每股盈利(EPS),股票入門又稱每股稅後利潤,基本每股收益是指企業整體凈利潤,除以發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從而計算出的每股收益。
比如企業一共盈利20000元,而發行一萬股,20000/10000=2元,每股收益就是2元了。
一般來說每股收益對應股價的計算公式為:
每股收益/一年期存款利率
所得出來的值就是每股收益對應的合理的股價,但是分母越小,或者分子越大都會帶來更高的「合理估值」,所以對實際操作中參考意義不是很大。
還有最後一個比較好的合理估值(股價)計算公式為:
市盈率/利潤增長率(本凈-上凈)/上凈(利潤總額【營業利潤+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1-所得稅率))
PE:Price to Earning Ratio,即市盈率,簡稱PE或P/E Ratio,指在一個考察期(通常為12個月的時間)內,股票的價格和每股股票收益的比例。
計算方法:
PE(市盈率)是一間公司股票的每股市價與每股盈利的比率。其計算公式如下:
市盈率=每股市價/每股盈利
(6)勘設股份每股收益擴展閱讀
使用每股收益分析盈利性要注意以下問題:
(1) 每股收益不反映股票所含有的風險。
(2)股票是一個"份額"概念,不同股票的每一股在經濟上不等量,它們所含有的凈資產和市價不同即換取每股收益的投入量不相同,限制了每股收益的公司間比較。
(3) 每股收益多,不一定意味著多分紅,還要看公司股利分配政策。
7. 每股收益如何計算
一般出年報的時候都會有算好的結果
應該是稅後利潤÷總股本
包括一切流通股和非流通股
8. 每股收益是什麼意思
你好,每股收益即EPS,又稱每股稅後利潤、每股盈餘,指稅後利潤與股本總數的比率。它是測定股票投資價值的重要指標之一,是分析每股價值的一個基礎性指標,是綜合反映公司獲利能力的重要指標,它是公司某一時期凈收益與股份數的比率。該比率反映了每股創造的稅後利潤,
比率越高, 表明所創造的利潤越多。
若公司只有普通股時,凈收益是稅後凈利,股份數是指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數。如果公司還有優先股,應從稅後凈利中扣除分派給優先股東的利息。
每股收益=利潤/總股數
並不是每股盈利越高越好,因為每股有股價:
利潤100W,股數100W股 10元/股,總資產1000W
利潤率=100/1000*100%=10%
每股收益=100W/100W=1元
利潤100W,股數50W股 40元/股,總資產2000W
利潤率=100/2000*100%=5%
每股收益=100W/50W=2元
收益指標計算公式
傳統的每股收益指標計算公式為:
每股收益=期末凈利潤÷期末總股本
使用該財務指標時的幾種方式
一般的投資者在使用該財務指標時有以下幾種方式:
一、 通過每股收益指標排序,是用來尋找所謂「績優股」和「垃圾股」;
二、 橫向比較同行業的每股收益來選擇龍頭企業;
三、 縱向比較個股的每股收益來判斷該公司的成長性。
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
9. 股票的每股收益是怎麼算出來的
樓主我把我自己理解的告訴你,簡單的說了
每股收益=稅後利潤/總股本.優先股股利在交稅之前已經和債務利息一起被扣除了.所以在每股收益中不包含 優先股股利
毛利潤=銷售收入-銷售成本,舉個例子吧,你進來一批貨,成本10000,你還聘用了1 名工人,他的工資1000,你賣出貨後賣了15000塊,那麼你的毛利潤=15000-10000=5000,而你的凈利潤只有4000,當然這只是一個例子,不包括銳,希望樓主能理解
10. 普通股股東每股收益如何計算
普通股每股收益和優先股每股收益,沒有區別的。 區別的是分紅比例、股權比例等。
每股收益即每股盈利(EPS),又稱每股稅後利潤、每股盈餘,指稅後利潤與股本總數的比率。是普通股股東每持有一股所能享有的企業凈利潤或需承擔的企業凈虧損。每股收益通常被用來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衡量普通股的獲利水平及投資風險,是投資者等信息使用者據以評價企業盈利能力、預測企業成長潛力、進而做出相關經濟決策的重要的財務指標之一。
具體內涵
該比率反映了每股創造的稅後利潤、比率越高,表明所創造地利潤越多。若公司只有普通股時,凈收益是稅後凈利,股份數是指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數。如果公司還有優先股,應從稅後凈利中扣除分派給優先股東的利息。
每股收益是指本年凈收益與普通股份總數的比值,根據股數取值的不同,有全面攤薄每股收益和加權平均每股收益。全面攤薄每股收益是指計算時取年度末的普通股份總數,理由是新發行的股份一般是溢價發行的,新老股東共同分享公司發行新股前的收益。加權平均每股收益是指計算時股份數用按月對總股數加權計算的數據,理由是由於公司投入的資本和資產不同,收益產生的基礎也不同。
計算每股收益時要注意以下問題。編制合並會計報表的公司,應以合並報表中的數據計算該指標。如果公司發行了不可轉換優先股,則計算時要扣除優先股數及其分享的股利,以使每股收益反映普通股的收益狀況,已作部分扣除的凈利潤,通常被稱為"盈餘",扣除優先股股利後計算出的每股收益又稱為"每股盈餘"。有的公司具有復雜的股權結構,除普通股和不可轉換優先股以外,還有可轉換優先股、可轉換債券、購股權證等。可轉換債券的持有者,可以通過轉換使自己成為普通股股東,從而造成公司普通股總數增加。購股權證持有者,可以按預定價格購買普通股,也會使公司普通股份增加。普通股增加會使每股收益變小,稱為"稀釋"。計算這種復雜的股權結構的每股收益時,應按照有關部門的規定進行,沒有相關規定的,應按國際慣例計算該指標,並說明計算方法和參照依據。
每股收益,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最重要的財務指標。它反映普通股的獲利水平。在分析時,可以進行公司間的比較,以評價該公司相對的盈利能力;可以進行不同時期的比較,了解該公司盈利能力的變化趨勢;可以進行經營實績和盈利預測的比較,掌握該公司的管理能力。
使用每股收益分析盈利性要注意以下問題:
(1) 每股收益不反映股票所含有的風險。例如,假設某公司原來經營日用品的產銷,最近轉向房地產投資,公司的經營風險增大了許多,但每股收益可能不變或提高,並沒有反映風險增加的不利變化。
(2) 股票是一個"份額"概念,不同股票的每一股在經濟上不等量,它們所含有的凈資產和市價不同即換取每股收益的投入量不相同,限制了每股收益的公司間比較。
(3) 每股收益多,不一定意味著多分紅,還要看公司股利分配政策。
每股收益的計算公式
計算公式
基本每股收益的計算公式如下:
基本每股收益=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當期凈利潤÷當期發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
每股收益增長率指標使用方法
1)該公司的每股收益增長率和整個市場的比較;
2)和同一行業其他公司的比較;
3)和公司本身歷史每股收益增長率的比較;
4)以每股收益增長率和銷售收入增長率的比較,衡量公司未來的成長潛力。
傳統計算公式
傳統的每股收益指標計算公式為:
每股收益=(本期毛利潤- 優先股股利)/期末總股本並不是每股盈利越高越好,因為每股有股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