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張裕董事長是老外
張裕現任董事長是孫利強,總經理周洪江。你是看了張裕廣告吧?那個人是張裕董事,不是董事長。張裕與外國資本共同經營義大利、法國、紐西蘭等地的酒庄以及國內的北京愛斐堡酒庄。但股權而言,張裕釀酒股份有限公司依然是張裕集團控股的。
㈡ 張裕是國企嗎還是股份制簡單說下就好,謝謝!
張裕的歷史比較復雜,最早是國有控股,2004年10月29日,在煙台市國資委與裕華投資簽署了《國有產權轉讓合同》轉讓其持有張裕集團45%的國有產權後,張裕集團由國有獨資公司變更為國有控股公司。05年煙台市國資委向外方轉讓其所持有的張裕集團的43%股權,這次股權轉讓使張裕的實質控制人由煙台市國資委變更為由四方股東共同控制的張裕集團,使張裕集團由國有控股公司變更為民營、外資、國有等共同管理的中外合資企業。張裕集團的最大股東是裕盛投資,張裕集團控股張裕葡萄酒股份公司。
㈢ 茅台股份為什麼價格這么貴張裕A股為什麼價格低了呢
中國酒文化造成的,中國酒文化以白酒為主流,紅酒是歐美國家較為流行,而且茅台是國酒,市場認可程度極高,無論價格、業績,市場預期等都是張裕沒法比較的。
證券之星問股
㈣ 張裕集團是什麼性質的
張裕集團於2005年進行企業改制,由原來完全國有企業改制為股份制企業。其中外資持股42%,職工持股45%,國有持股13%。
㈤ 張裕市值怎麼算
張裕公司總市值由總股本*股價,
張裕A張裕B市值分別算,然後加未上市流通的股份*股價,就是張裕公司總市值
㈥ 張裕a股價最高時是多少錢
張裕a股價最高時是:125.48元,出現在2010年9月30日。(截止2015年10月21日)
簡介:
煙台張裕葡萄釀酒股份有限公司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公司法》,由發起人煙台張裕集團有限公司,以其擁有的有關經營酒類業務的資產及負債,進行合並重組並改制而成的股份有限公司。本公司及子公司從事葡萄酒、白蘭地、香檳及保健酒的生產和銷售。
公司是中國最好的紅酒生產企業,在高端紅酒消費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有較強的紅酒議價能力。公司在彰顯出相對於經銷商談判能力上升。同時,公司銷售模式作出了重大變革,從大代理制轉向小代理制,渠道扁平化後明顯提升了公司運營效率。
㈦ 張裕是國企還是民企
張裕是混合所有制企業(即股份有限公司),國有控股。
張裕集團由一個單一的葡萄酒生產經營企業發展成為了以葡萄酒釀造為主,集保健酒與中成葯研製開發、糧食白酒與酒精加工、進出口貿易、包裝裝潢、機械加工、交通運輸、玻璃制瓶、礦泉水生產等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企業集團。
張裕集團擁有一個控股上市公司、一個控股子公司、四個全資子公司和一個分公司。其股東分別是煙台國豐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煙台裕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義大利意邇瓦薩隆諾控股股份公司。
(7)張裕股份最新消息擴展閱讀
煙台國豐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主要經營:
1、市國資委授權的國有產(股)權的經營管理;
2、政府戰略性投資、產業投資等項目的融資、投資與經營管理;
3、對授權范圍內的國有產權、股權進行資本運營(包括收購、重組整合和出讓等);
4、創業投資業務;
5、代理其它創業投資企業等機構或個人的創業投資業務;
6、為創業企業提供創業管理服務業務;
7、參與設立創業投資企業與創業投資管理顧問。
㈧ 張裕是世界五百強企業嗎
不是的
500強企業:
世界五百強企業
通用汽車公司 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 沃爾-馬特百貨公司
三井公司 伊騰忠商社 三菱公司
埃克森公司 通用電氣公司 豐田汽車公司
皇家荷蘭殼牌集團 MARRUBENI公司 住友司
國際商用機器公司 AXA公司 花旗集團
大眾汽車公司 日本電報電話公司 日勝公司
BP 阿莫科公司 日本人壽保險公司 西門子公司
安聯保險 ING集團公司 美國郵政服務公司
松下電器產業公司 索尼公司 波音公司
美國電報電話公司 菲亞特公司 城市持股公司
日產汽車公司 莫比爾公司 美洲銀行公司
通用保險股份公司 聯合利華公司 本田汽車公司
德意志行 台市互助人壽保險公司 惠普公司
國家農場保險公司 東芝公司 聯合利華公司
匯豐控股有限公司 富士通公司 費巴集團公司
西爾斯-羅巴克公司 住友壽險公司 雷諾公司
德國電訊公司 菲利浦電氣公司 東京電力公司
蘇黎世金融服務公司 NEC公司 杜邦公司
標致公司 RWE集團公司 寶潔公司
法國電力公司 埃爾夫阿基坦公司 帕斯奇塞納蒙特銀行
寶馬公司 ABN阿莫羅持股公司 美林公司
慕尼黑RE集團 凱馬特公司 萊昂納斯奧克斯公司
美國謹慎保險公司 埃尼公司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農業信貸公司 德士古公司 美國國際集團公司
法尼梅公司 福蒂斯公司 奇斯曼哈頓公司
戴頓哈德遜公司 康帕克計算機公司 大西洋貝爾公司
ABB阿斯那布勞恩勃沃里公司 TOMEN公司 安隆公司
加福爾公司 巴斯夫公司 摩根-斯坦利集團
SBC通訊公司 霍姆.德波特公司 東京-三菱銀行
維亞哥公司 三菱電氣公司 皮切尼公司
UBS公司 三星公司 朗訊科技
雪夫龍公司 羅伯特博世公司 摩托羅拉公司
大都會壽險公司 英國電信 鮮京公司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 三菱汽車公司 明治人壽保險公司
聯合技術公司 LIMITED公司 克羅傑公司
NICHIMEN公司 巴黎國民銀行 法國電訊公司
GTE公司 日本產業銀行 默克公司
聖斯伯里公司 義大利電信 沃爾沃汽車公司
聯合包裹服務公司 PDVSA公司 英特爾公司
現代公司 第一銀行公司 阿爾斯塔特公司
康格拉公司 皇家與太陽聯盟公司 第一銀行公司
奧卡恩集團公司 聯合包裹服務公司 NICHIMEN公司
沃爾特.迪斯尼公司 隋福威公司 伊東-八鹿島公司
西德意志土地銀行 科斯托克公司 赫希斯特公司
三井互助人壽保險公司 強生公司 USX公司
諾華制葯公司 愛立信公司 蔡斯克魯普公司
埃尼爾公司 德累斯登銀行 CNP保險公司
佳能公司 里昂信貸公司 阿爾卡特-阿爾斯通集團公司
西格納公司 英格雷姆麥克羅公司 南方貝爾公司
中國銀行 [GB] 中國工商銀行 [GB] 三菱重工公司
墨西哥石油公司 國民威斯敏斯特銀行 百事公司
KANSAI電力公司 商業銀行 巴克萊銀行
薩拉.李公司 卡特彼勒公司 西日本鐵路公司
美國百貨公司 麥克遜公司 第一聯合公司
弟阿格公司 埃特納人壽與意外傷害保險公司 曼內斯曼公司
國際造紙公司 富士銀行 住友銀行
旭互助壽險公司 PG&E 公司 普里伊薩格公司
可口可樂公司 紐約人壽保險公司 旭化學工業公司
拉勃銀行 西班牙電訊公司 施樂公司
三星電子公司 AMR公司 萊曼兄弟控股公司
戴爾電腦 三和銀行 聖戈班公司
伊里公司 埃貢公司 雷聲公司
北方電訊 道氏化學公司 東日本鐵路公司
SNCF公司 皮諾特-普林特普集團公司 JUSCO公司
聯合保健公司 斯坦德集團公司 旭化學工業公司
美國技術公司 MCI世界通訊公司 BCE公司
BOUYGUES公司 UAL公司 J P.摩根公司
約翰漢科共同壽險公司 蘇比維魯公司 布里斯托爾-邁耶斯-施貴寶公司
諾威治聯合公司 哈利博頓 富來第馬克公司
馬來西亞石油公司 布羅肯.希爾公司 阿貝國家公司
佛蘭茲漢尼爾公司 橋石公司 金松公司
大伊智貫魚銀行 電子數據系統 德意志巴恩公司
阿歇丹尼爾斯.米德蘭公司 AMP公司 中分電力公司
安田互助人壽保險公司 瑞士再保險公司 巴西銀行
卡西諾集團公司 德意志郵政公司 東京海事與火災保險公司
創意系統公司 馬自達汽車公司 勞.加茲普羅姆公司
阿爾卡公司 阿爾伯特遜公司 豪爾法克斯建築會社
沃爾格林公司 聯邦百貨商店公司 法國郵政公司
拜里斯切國家銀行 拉格公司 微軟
明尼蘇達礦業與製造業公司 巴西石油公司 比爾鮑.維茲卡亞銀行
標准人壽保險公司 帝國化學工業公司 德爾海茲「利蓮」公司
德州公用 CVS公司 日本石油公司
伯靈頓北桑塔佛公司 弗來明公司 高島野公司
三星人壽保險公司 日本煙草公司 米切林公司
丹儂集團公司 麗都公司 曼公司
大成公司 三洋電氣公司 登索公司
迪爾公司 浦菲澤公司 溫-迪克斯百貨公司
伯格.布魯斯威克公司 諾基亞 馬克斯與斯賓塞公司
柏林銀行公司 邁卡爾公司 豐田通笑公司
斯卡迪納集團公司 孝爾斯.邁耶公司 美國家庭產品公司
加拿大皇家銀行 蒙特迪生公司 可口可樂
埃默遜電器公司 聖保羅IMI公司 斯密斯克林比凱姆公司
梅百貨商店公司 斯塔托爾公司 葛闌素威康公司
喬治亞-太平洋公司 伯克夏哈撒韋公司 利比蒂互助人壽保險公司
新聞公司 中國化工進出口公司 因特撒銀行
日本捷運公司 夏普公司 漢莎航空集團公司
伯特爾斯曼公司 阿克佐諾貝爾公司 達那公司
華盛頓共同基金 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 國立澳大利亞銀行
泛加輸油管道 弗勞爾公司 三井FUDOSAN公司
固特異輪胎與橡膠公司 伊斯特曼.柯達公司 太陽互助人壽保險公司
清水公司 義大利聯合信貸 公用聯合公司
奧托郵購兩合公司 全國保險企業公司 阿拉斯通公司
KINGFISHER公司 新聞公司 雅培制葯公司
拉加德里集團公司 多倫多自治領銀行 麥克唐納公司
法律通用保險公司 IBP公司 美國西部公司
維亞康姆公司 洛拉爾公司 金伯萊-克拉克公司
東方電力公司 日特愛德公司 LOWE'S公司
DENTSU公司 五十鈴汽車公司 蘇格蘭皇家銀行
菲利浦石油公司 約翰遜控制公司 銀行家信託紐約公司
安豪澤-布施公司 ASDA 集團公司 施倫泊格
英國郵政局公司 隋神福威公司 三菱化學公司
電路城集團 森特理克公司 烏爾沃斯公司
安田火災與海事保險公司 泰克國際公司 凸版印刷公司
北方鋼鐵聯合公司 日本航空公司 高露潔公司
聯合太平洋公司 漢高公司 阿爾貝特公司
法國天然氣公司 托斯克公司 理光公司
惠而浦公司 德國冶金公司 皮切尼公司
武中公司 特里斯特拉公司 拉法日公司
法國航空公司 日本旅行局 維爾豪澤公司
加拿大電力公司 佳迪尼.馬瑟遜公司 大眾互助人壽保險公司
艾里莉麗公司 KYUSHU電力公司 阿第克公司
旭玻璃公司 克威爾內公司 日本能源公司
大日本印刷公司 諾瓦斯考地亞銀行 喬治威斯頓公司
埃德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OBAYASHI公司 愛迪生國際公司
太陽公司 西格雷公司 赤水住宅公司
DDI公司 富士重工業公司 吉列公司
王子造紙公司 蓋普公司 住友電器工業公司
樂喜金星電子公司 卡斯達特公司 義大利商業銀行
福頓公司 德意志合作銀行 信念健康公司
中國石油公司 [GB] 美國通用保險 半島東方汽船公司
KAWASHO公司 神戶鋼鐵公司 哈門那公司
西北航空公司 大西洋與太平洋茶葉公司 浦項鋼鐵公司
辦公用品倉儲商店 BEST BUY 公司 耐克公司
德古薩公司 韓國電力公司 施霸商業
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 艦隊金融公司 川崎重工業公司
聖保羅考司 雪花牌牛奶產品公司 蘇格蘭鰥寡基金
理爾公司 塞比公司 亨氏
大宇宙商店 出光產業公司 重建信貸機構
㈨ G通葡萄最近大幅上漲,有什麼利好消息
通葡萄酒 (600365 行情,資料,咨詢,更多)曾經是與張裕齊明的民族葡萄酒品牌,但近幾年由於管理落後,通葡萄酒的品牌價值大大褪色,與第一集團的距離越拉越大,在葡萄酒行業加速發展的背景下,業績每況愈下,04年出現巨幅虧損。但通葡萄酒畢竟是有較深底蘊的公司,硬體設施不錯,在曾經締造「金六福」神話的新華聯集團入主後,通葡萄酒面臨重新起飛的契機,再創輝煌應可期。
我國葡萄酒行業背景分析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別是中產階層的發展壯大,葡萄酒的消費量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在酒類消費中的比例不斷提高。從1996年至2004年,我國葡萄酒的產量從17萬噸增長到40萬噸,年復合增長率為11。3%,近兩年增長開始提速,2003年產量增長13。3%,2004年產量增長17。6%。目前葡萄酒消費量僅占我國酒類年消費總量的1%,人均每年大約半瓶(750毫升/瓶),為世界的6%;隨著收入的提高、對葡萄酒保健作用的重視、對葡萄酒獨特文化的接受,我國葡萄酒的發展空間很大。據統計,目前上海人均年消費葡萄酒1.25公斤,在上海酒類市場上,葡萄酒已經成為了消費量僅次於啤酒的酒類。未來幾年仍將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義大利外貿委員會推測,未來十年中國葡萄酒市場將增長10倍。
最近幾年,中國葡萄酒產業在原料基地建設、製造技術和產品質量的提高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就,這使得行業的發展具備了加速的基礎。
行業競爭態勢 新標准促進行業集中
2004年7月國家出台政策廢止了「半汁酒」,占我國葡萄酒市場很大一部分容量的半汁葡萄酒推出市場,給真正的葡萄酒品種讓出了市場空間,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我國葡萄酒業的低價格競爭,使得企業更注重產品的品質。備受關注的葡萄酒新的國家標准GB15037-2004草案現已出台,並已送交全國標准化委員會審訂,有望於今年頒布。新出台的標准將嚴格規定原料、原產地、生產年份、品種等內容,這些變化加劇了原料爭奪,在整個葡萄酒行業內,「憑實力說話」的現象將更加普遍,極少數擁有大量資本的廠家將借機佔領更好的原料產地,使自身產品品質優勢進一步加強,而在它們的「擠兌」下,中小廠家將走上窮途末路,最終形成絕大部分原材料、市場、資源集中在少數幾個企業手中的局面。這對目前有實力的葡萄酒生產廠家是很好的機遇。
關稅下調引起葡萄酒市場新的競爭格局
05年元旦起,進口葡萄酒關稅大幅下調30個百分點,進口酒的數量將有大幅增長,對國內的中高檔葡萄酒將會形成一定的沖擊。國內企業紛紛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或是與外資企業合作獲取先進的管理經驗,推出高端產品,直面競爭,而不是依賴國內企業傳統的價格戰,這有助於提高國內葡萄酒業的競爭力。中國葡萄酒市場正處於快速增長階段,相當長時間內國產酒仍然是市場上的主導。
05年葡萄酒發展趨勢
1、地產概念趨熱。新國標強調產地概念給葡萄酒行業提出了新的方向,為迎合這種方向,大批庄園酒企業涌現出來,原有的葡萄酒廠家也開始推出地產酒。實際上在去年,作為老三強之一的長城就已開發葡園系列,作為庄園酒先鋒。按照國際慣例,葡萄產地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成酒的品質、價格、口味風格等等,年份酒概念已逐步被淡化。隨著大批洋酒的湧入,給中國葡萄酒文化帶來了新的理念,使中國葡萄酒市場與國際接軌,在國外早已盛行的地產酒將在中國風行起來。
2、冰酒市場日漸火爆。以冰酒為代表的高檔葡萄酒近年來開始流行,尤其是半汁酒被禁之後,不少山葡萄酒企業轉向生產冰酒。因為冰酒所採用的原料與山酒一致,要求的氣候條件也相似。而山葡萄酒因為初期與半汁酒概念混淆,導致半汁酒被廢後山酒也走向衰落,原有的山酒企業不得不另謀出路。在國內最早提出冰酒概念的莫高已進入國產葡萄酒第二集團的行列,曾是山葡萄酒企業「翹楚」的通化葡萄酒也步其後塵,推出了高檔冰紅、冰白。由於生產冰酒的氣候條件較難滿足,目前國內符合國際標準的冰酒產品寥寥可數,類似長城、王朝、張裕等廠家因原料產地的限制暫時不會涉足此行業,因此處於二線的通化、莫高、長白山等企業很可能借冰酒的流行向一線沖刺。另外,冰酒產量極少,國外冰酒尚不能滿足自身市場的需求,故無法大量向中國出口,這個市場反而比較平靜,對國有冰酒企業來說,無疑是千載難逢的發展機會。
3、果酒流行。伴隨著人們對健康的追求日益強烈,酒開始向飲料方向發展,果酒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被大量催生出來的產物。果酒通常具備良好的口感,老少咸宜,而且其中多數都強調保健功能。在果酒中非常突出的一類是枸杞酒,自「杞濃」上市得到消費者認可後,眾多品牌的枸杞酒就開始蜂擁上市,其中尤以來自寧夏的產品最多。其他的類似荔枝酒、薄荷酒等果酒也不少,可以預見,果酒將在今年風光一把。
4、渠道變革,夜場升溫。古井庄園的「今夜無眠」酒在春交會上備受關注,該酒從品名、包裝、價位上都體現出一點——專供夜場。這是葡萄酒銷售渠道變革的一個信號。長期以來夜場酒類消費都以啤酒為主,葡萄酒雖然有一定的份額但銷量普遍並不樂觀。針對這種情況廠家及時改進產品,按照夜場的消費特點量身定製夜場酒的做法很可能被推廣,因為夜場的利潤是商超等渠道無法比擬的,有利潤的地方,就逃不開廠家靈敏的「嗅覺」。
通葡萄酒前景分析
新華聯入主徹底改變公司面貌
新華聯是新近比較活躍的民營企業,其高知名度在很大程度上來自成功營銷金六福酒。新華聯集團以OEM貼牌方式銷售金六福,憑借良好的營銷手段,塑造了金六福品牌,在白酒行業不斷萎縮的背景下,創造了白酒市場的奇跡,連續六年保持30%的增長,2003年銷售近6萬噸,銷售收入20億元,其年銷售額已位居國內白酒行業前3名, 「金六福」為新華聯集團提供了近1/3的利潤貢獻。
新華聯通過收購原通葡萄酒第一大股東通化長生農業綜合經濟開發公司持有的4070.4萬股(佔29.07%),成為通葡萄酒第一大股東。目前負責營銷「金六福」的新華聯酒業精英已接管了通葡萄酒的管理,對通葡萄酒進行重構,希望重現「金六福」神話。
新華聯在紅酒營銷上也有豐富的經驗。新華聯並不是葡萄酒市場上的新手,2001年3100萬元收購的香格里拉酒業主營產品即為青稞干紅和葡萄酒干紅,新華聯集團入主後,香格里拉酒業當年扭虧,2004年達到1.8億元的銷售,利潤超過2000萬元。
精減機構、調整人事。新華聯進入通化葡萄酒後, 將37個部門減到9個,將公司人數從1200人減少到650人,將管理層人數從200人減到100人。裁員後,員工開支一年將節約700多萬元。同時,新華聯的金六福人馬陸續進入通化葡萄酒。金六福原常務副總王曉鳴擔任通化葡萄酒總經理,金六福黑龍江公司總經理調任通化葡萄酒營銷總監、新華聯集團原審計稽核常務副總調任通化葡萄酒財務總監。到目前為止,新華聯已經派出11名高管。派人的實質意義不僅僅是對通化葡萄酒高層的整體置換,而是將金六福積累的營銷理念帶過去。
渠道建設。金六福的成功就在於渠道,這也是新華聯最擅長的。新華聯計劃在通化葡萄酒原有銷售渠道的基礎上重建新的銷售渠道,原有網路至少保持50%。新通化葡萄酒銷售渠道將建立大區概念,銷售量超過1000噸建立大區。大區管理市場,獨立完成銷售目標,舊有自發零散銷售將成為歷史。完善的銷售網路預計會有500名經銷商。
品牌重塑。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始建於1937年,釀造歷史之長,僅次於張裕葡萄酒,是建國初期的國宴紅酒。近幾年受到假冒產品的侵蝕尤其是國家禁止銷售半汁葡萄酒規定出台的影響,通化葡萄酒銷售節節敗退,與張裕、長城、王朝一線紅酒品牌的差距越拉越大。通化葡萄酒要想取得成功,就要重新塑造品牌,使其重返一線品牌行列。新華聯選擇的突破口是冰酒。通化所處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與加拿大相似,公司上市後將一部分募集資金投到冰酒的研發、生產上,利用天時地利的優勢,將中西釀造工藝完美結合,2002年生產出中國的雅士樽冰葡萄酒。冰酒由零度以下採摘的葡萄釀造,原料的稀缺和特殊的條件造成特殊的品質,在海外有液體黃金之說,國內的零售價格要超過400元。通化推出冰酒的目的,就在於重建通化在高端產品市場的影響力。與此同時,通化原有的63種產品,會有超過50種被淘汰,新推出的20種新品上市後,除了冰酒之外,還有售價在200元以上的高端紅酒,中高端產品比例將超過50%。
通葡萄酒有4條葡萄酒生產線、6000噸存儲量的儲存庫、4萬噸產能的葡萄園種植基地,專享的鐵路專線,以及數萬噸的窖藏原酒,這是通葡萄酒翻身的本錢之一。
隨著新股東的入主,通葡萄酒已經有了新氣象。半汁葡萄酒的禁止銷售對公司的山葡萄酒是利好,公司的策略也是先鞏固公司在傳統優勢產品山葡萄酒上的地位, 山葡萄酒在東北地區銷量最大,公司重點是保持東北地區的優勢地位,然後再向其它地區推進。同時順應國內葡萄酒市場向干酒集中的趨勢,進行產品結構升級,推出干紅、冰酒等中高檔葡萄酒。在新華聯入主後,當地政府在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持。當地政府把葡萄酒產業作為當地三大支柱產業之一,決心重振通化品牌,加大了對當地假冒偽劣的小葡萄酒生產企業的打擊力度,這對受假冒偽劣嚴重困擾的通化山葡萄酒的銷售回升起到了推動作用。所有這些因素將推動通葡萄酒走出低谷。通葡萄酒總經理王曉鳴向《中國企業家》提供的銷售數字顯示:通化葡萄酒今年1月份的銷售比去年同期翻了三番。「春節前很多超市通化葡萄酒脫銷,這是很長時間以來沒有發生過的事。」 據全國中華商業信息中心的有關統計資料顯示,05年上半年通葡萄酒在東北地區市場的優勢地位沒變,通化以14.64%市場綜合佔有率位居第一,在華北地區市場、中南地區市場通化銷售量居於第2集團。據新華聯老闆傅軍透露,通葡萄酒將來是新華聯在葡萄酒行業的旗艦,目標是3年後通葡萄酒實現凈利潤3億元。
通葡萄酒投資價值分析
財務狀況良好:經過04年的計提後,通葡萄酒可以輕裝上陣。資產負債率30%,有息負債只有280萬的短期借款。
市值被低估:通葡萄酒市值只有4.5個億,新華聯花費1。54億買29。07%的股權,相當於5。3億的總市值,目前的市價已經比其進入價低了15%。
通葡萄酒目前仍以低檔甜酒為主,高檔酒的銷售需要一個推廣的過程。因此,其05年中期業績的預減並不出乎意料。公司業績增長的動力將主要來自高檔酒的銷售。通葡萄酒上市募集資金主要投向2萬噸干紅生產線項目和1萬噸冰酒生產線項目。葡萄酒一般要儲藏三年以上,公司3萬噸中高檔酒將在今年開始上市。預計下半年的業績將有較大起色。
如果3萬噸中高檔酒能夠順利銷售,收入將在7億元左右,按照國內干酒15%左右的凈利潤率,凈利潤在1個億左右。按照葡萄酒業上市公司17-20的市盈率來計算,市值應在17億以上,即使按3年時間、15%的資本成本來計算,內在價值為11億,相比於目前4。5億的市值,安全邊際高達59%,投資價值被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