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物理杠桿實驗數據精確到幾位
3位,具體的是因為技術第六集
B. 同學們利用圖1裝置驗證「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記錄的數據如下: (1)寫出分析處理實驗數據的具體過
(1)過程:分別計算出動力×動力臂(或F 1 ·L 1 )分別計算出阻力×阻力臂(或F 2 ·L 2 ) 第一組 1N×15cm =15N·cm 15N × 10cm=15N·cm 第二組 2N×25cm=50N·cm 25N × 20cm=50N·cm 第三組 3N×20cm=60N·cm 4N × 15cm=60N·cm 經過比較每一組的動力和動力臂乘積與阻力和阻力臂乘積都相等 驗證的結果:經驗證可得出杠桿平衡時滿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 1 L 1 =F 2 L 2 ) (2)做法:甲不動,乙向遠離支點方向移動(或乙不動,甲向靠近支點方向移動) (或乙不動,甲蹬地,減小甲對蹺蹺板的壓力) 條件:使蹺蹺板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轉動的力和力臂的乘積不相等(或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 1 L 1 ≠F 2 L 2 ) |
C. 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形成如下不完整的數據表,請你把各項數據填寫完整. 試驗次數 動力
(1)分析第1組數據,由F1L1=F2L2可得,F1=
F2L2 |
L1 |
2N×15cm |
10cm |
F1L1 |
F2 |
2N×20cm |
4N |
D. 【物理題】小琳用圖綜所示的裝置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請你幫他設計一個實驗數據記錄表格。
表格見課本第十章第一節杠桿的平衡。
(2)水平位置平衡較好。因為杠桿兩端所掛重物對杠桿產生的拉力為豎直向下,杠桿位於水平平衡時,所掛位置到支點之間的距離即為力臂,方便確定力臂的長度。
E. 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某同學記錄了三次實驗數據如下表 (1)該同學通過調節
(1) 便於測量力臂 ; (2)2;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 1 L 1 =F 2 L 2 ); (3)4; (4)小於。 |
F. 杠桿平衡實驗報告單怎麼寫 要有實驗目的 原理 器材 步驟和注意事項
實驗目的
1、通過本次實驗中,讓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了解到設計實驗探究的科學思想。
2、獲得杠桿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3、能夠理解杠桿平衡狀態的基本含義。
實驗器材:杠桿、支架、一盒鉤碼、固定在杠桿上的掛物環、彈簧測力計。
實驗要求:1、會組裝杠桿,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實驗步驟:
第一步、把杠桿安裝在支架上,使其能靈活地繞支點轉動,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處於水平靜止狀態,使杠桿水平靜止。
第二步、先在支點左側,20cm處掛一個0.5N的鉤碼,試一試需要在指點的右側10cm處掛幾個鉤碼,能夠使杠桿再一次水平靜止,杠桿水平靜止後,將實驗所測數據填入實驗記錄的表格內,將作用在杠桿左邊的力,作為動力F1,則F1=0.5N,動力臂L1為20cm,F1×L1=10
作用在杠桿右側的力為F2,F2=1N,阻力臂L2為10cm,F2×L2=10
(改變鉤碼的位置和鉤碼的個數,再做一次實驗,)
第三步、將支點左側,距支點5cm處,掛3個鉤碼,試試看,在支點右邊15cm處,需要掛幾個鉤碼可以使杠桿再次水平靜止。
待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後,把實驗數據填入記錄表格內,動力F1,F1=1.5N,動力臂L1為5cm,F1×L1=7.5,作用在杠桿右側的力為F2,F2=0.5N,阻力臂L2為15cm,F2×L2=7.5.
第四步、通過兩次記錄的實驗數據,進行對比分析,
知道:杠桿平衡時,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結論:a、杠桿的平衡狀態是指杠桿處於勻速轉動狀態,或者靜止狀態,靜止時的位置不一定是在水平位置。
b、杠桿處於平衡狀態時,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附表:
實驗次數 動力(N) 動力臂(M) 動力×動力臂 阻力(N) 阻力臂(M) 阻力×阻力臂
G. 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某同學記錄了三次實驗數據如表: 實驗次數 動力F1/N 動力臂
(1)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時,首先要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使杠桿兩端在不掛鉤碼時,保持水平並靜止,並達到平衡狀態.
(2)杠桿平衡的條件:F1L1=F2L2;因為表格中第2次實驗F1L1=1.0×0.10=0.10,而F2L2=2.0×0.10=0.20,所以F1L1≠F2L2.故第2次實驗數據有誤.
(3)設一格為L,一個鉤碼重G,則有3G×4L=nG×3L,n=4,故應在C處掛4個鉤碼.
(4)杠桿平衡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Fa,若在A點斜向上拉,杠桿要求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Fb,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阻力、阻力臂不變,彈簧測力計傾斜拉動杠桿時,動力臂變小,動力變大.所以則Fa小於Fb.
故答案:(1)平衡螺母;平衡;(2)2;F1L1=F2L2;(3)4;(4)小於.
H.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實驗數據 急急急急急急!
自己做吧
I. 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某同學記錄了三次實驗數據如下表: 實驗次數 動力F1/N 動力
(1)杠桿不在水平位置,右端下沉,則重心應向左移動,故應向左調節螺母直到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為止.
(2)由實驗規律可知杠桿平衡的條件:F1L1=F2L2;因為表格中第2次實驗F1L1=1×0.02=0.02而F2L2=0.5×0.01=0.005所以F1L1≠F2L2.故第2次實驗數據有誤.
(3)設杠桿的分度值為L,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得,3×1N×4L=n×1N×3L,∴n=4(個).
(4)杠桿平衡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Fa,若在A點斜向上拉,杠桿要求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Fb,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阻力、阻力臂不變,彈簧測力計傾斜拉動杠桿時,動力臂變小,動力變大.所以則Fa小於Fb.
(5)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時,多次改變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為了獲取多組實驗數據歸納出物理規律,故選D.
故答案為:(1)左;水平;(2)2;F1L1=F2L2;(3)4;(4)小於;(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