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商業銀行杠桿的順周期性

商業銀行杠桿的順周期性

發布時間:2021-09-18 13:44:32

1. 什麼是順周期性

周期分為順周期、逆周期和無周期,分別是什麼意思呢?一個行業在經濟周期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表現,經濟環境好的時候,某個行業的表示也比較好,跟經濟周期同漲同跌,這就是順周期行業,而有些行業,在經濟環境不好的時候,然而能逆勢上漲,這樣的行業就是逆周期行業,也有一些行業,不管經濟環境是上漲還是下跌,景氣與否,都無動於泰山,該漲的時候漲,該跌的時候跌,自己有自己的步伐,這就是無周期。

有哪些順周期行業和逆周期行業

一般來說,與經濟發展有緊密聯系的行業都是明顯的順周期行業,比如說銀行、地產、基建等等,在國家的經濟高速發展的時候,投資的主力比如地產,基建,增速也就非常快。相對應的,銀行也就順勢上漲,因為經濟好的時候需要大力發展,所以企業貸款就是比較多,帶動銀行的業績,當經濟不景氣的時候,這些行業也都受到牽連,經濟形勢不好了,首先被壓制的也是地產和基建。

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講,沒有完全的逆周期行業,畢竟,在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能夠一直保持逆流而上的行業是很少的,只是有部分行業受到經濟不景氣的影響比較小,經濟再不好,剛需性的東西是不能少的,比如說不能因為經濟不景氣了生病就不去看醫生了。在經濟學裡面,有一個名詞叫口紅經濟,意思就是當經濟不景氣的時候,購買奢侈品等高消費產品的數量會明顯減少,但是,像口紅這樣小消費的產品能夠彌補和滿足女生的消費心理,口紅的銷量反而會上升,也就是說當經濟不景氣的時候,高消費的產品會下跌,但是低消費的產品可能作為一種替代和彌補而逆勢上漲。但是這種表現在數據上並不是很明顯,所以這類行業只是周期性比較弱,也不是屬於完全的逆周期行業。

2. 銀行體系存在的順周期性到底是什麼

順周期性(procyclicality)是近來一個熱門話題,但它具體是指什麼? 在當前危機中起到了什麼作用?有哪些政策選擇可以緩解其對金融系統的影響?

什麼是順周期性

嚴格地講,順周期性是指在經濟周期中金融變數圍繞某一趨勢值波動的傾向。因此,順周期性增強就是意味著波動的幅度增大。

但這種簡單描述很難准確概括現實生活中金融體系的變化。更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是,在發生了一次沖擊之後,資產價格的變化路徑和金融變數的變化方式會呈現出各種不同或極端異常的波動,而且幾乎都是非線性和不連續的(一個突出的例子就是流動性緊縮)。這些都是復雜金融體系的典型特徵。一旦金融體系出現不穩定性,則其變化就會偏離線性趨勢和出現非線性特點,如路徑依賴、持續震盪和制度性轉變等現象。

確實,金融體系是一個復雜系統。金融系統是基於多種因素和許多交易對手方的相互依存。變數通過各種網路進行傳導,而由於金融創新及監管套利行為,網路結構和制度框架會不斷地變化。另外,金融體系是由「人」組成的體系。金融體系的變化受到人類對周圍沖擊反應方式的影響。很早以前大家就知道「羊群行為」是金融市場的一個重要特徵。更准確地講,由於相互間的影響,因此個人根據其理性判斷所形成的反應會產生非常強的放大效果。

因此,順周期性的更廣泛定義包含了三個部分,而且在現實生活中很難區分這三個部分:(1)圍繞趨勢值波動;(2)趨勢本身的變化;(3)均衡值可能出現累計性偏離。這些都會給監管機構帶來挑戰。監管機構必須努力識別在什麼情況下純粹的周期性波動會導致不同結果:可能是趨勢本身的變化,或是一個累計過程的開始。

解決順周期性的一種可行操作方法是分析所有放大機制,這些機制會造成金融體系永久性偏離我們事前所掌握的路徑,因此趨勢本身會在短期或中期內受到影響。

哪些機制會起作用

從分析的角度講,區分資本的順周期性與杠桿率的順周期性非常有用。資本的順周期性容易理解。在經濟條件好的時候,金融機構是盈利的,而且強大的資本基礎會使金融機構不斷擴大市場業務。市價重估的會計原則也會進一步放大這種機制的作用。根據市價重估的會計原則,資產價格的上漲會迅速增加金融機構的資本。這種「倒置的需求曲線」(即需求隨價格上升而增加)會形成巨大的反饋效應。

杠桿率的順周期性則比較難以捉摸。一般來說,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表會隨著經濟周期的變化而擴張和收縮。在這一過程中多種不同機制會發生作用:

第一是風險管理技術,風險管理技術是度量和管理風險的工具,如VaR具有很強的順周期性,尤其是當模型的建立是依據非常短的時間序列。與估值相關的風險管理實踐(如增加保證金的規定)會放大杠桿率的波動,並會導致恐慌性拋售和「單邊下跌」的市場。

第二是與短期貨幣市場相關的其他機制,當市場感到流動性充裕時,交易商和經紀商會有強烈動機通過增加杠桿率來進行期限轉換(即短借長貸)。

第三是風險嗜好本身也會隨經濟周期變化。顯然,人類的動物本性也會發揮作用。另外,估值的收益和損失的核算方法會鼓勵承擔更多風險或引發突發性收縮行為。

應當避免順周期性嗎

因為如下理由,所以我們並不一定需要避免順周期性:

第一,金融穩定本身並不是目的。只有當金融穩定有利於更好的宏觀經濟發展時,金融穩定才有意義。金融波動可能是由於基本因素引起的。資產價格的大幅度波動可能有助於金融體系發揮緩沖器的作用,「吸收」外部的經濟沖擊。金融波動可以增加財富和改善財富質量,因為這樣我們就可以避免或緩解對靈活性較低的產品或勞動力市場進行調整。

第二,由於上述原因,並不是所有順周期性都是有害的。具體結果如何取決於因果聯系:金融體系是否是不穩定變化的原因或放大了不穩定因素?或金融系統僅僅是對實體經濟的周期性變化做出反應?我們只應當關注「內在順周期性」,即金融體系自身和由金融體系引發的順周期性。

第三,實體經濟中的周期性可能對長期增長是有益的,因為這可以在生產系統中產生一種「積極的清除」機制。

如果出現金融失衡的長期累積,就會在兩方面造成真實和重大的損失:第一是資產價格顯著偏離其基本趨勢,這會造成資源配置的扭曲;第二,如果在短期內突然消除金融失衡,會對經濟增長和經濟周期造成極大幹擾。這就是目前正在發生的情況。我們目前遭遇的情況完全符合泡沫的定義。

當前情況清楚地說明了宏觀審慎監管的一個潛在目標,即宏觀審慎性監管應當,也完全可以避免泡沫。泡沫並不總是出現在金融體系內部。生產率沖擊也會造成泡沫。但周期性波動並不一定導致泡沫,除非在某種金融環境中允許放大機制充分發揮作用。

當前危機中順周期性發揮了什麼作用

在本次危機的第一階段,大家很可能對順周期性問題採取一種「短期」看法。似乎是市價重估的會計原則,加上極端缺乏流動性的市場,共同導致了資產價格的螺旋式下跌和造成了「過度」損失,而與基本經濟因素沒有關系。

但現在看來,銀行的損失與基礎資產價格變化之間不成比例的現象似乎完全可以歸咎於極高的杠桿率,這種極高的杠桿率是在過去10年中積累而成的。順周期性在較長時間內發揮了作用,而且是在信貸周期上升的階段中。

以下典型事實可以具體說明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第一,在過去10年裡,整個金融體系的杠桿率上升非常快;

第二,在20032004年間,杠桿率的增長趨勢出現了顯著的提升;

第三,金融機構之間的「內部」杠桿率上升速度快於實體經濟的外部杠桿率;

第四,杠桿率的上升與期限轉換的大幅增加有密切關系;

第五,在降低杠桿率問題在財務和風險報告中的影響方面,風險度量技術發揮了一定作用;

第六,會計核算方法也發揮了一定作用。立即確認利潤會導致度量資產收益率與確認風險兩者之間在時間上失去聯系,這會造成承擔風險的強大動機和極大放大信貸周期。

政策選擇

解決順周期性問題顯然涉及許多政策措施。這些措施應當是宏觀審慎性監管整體框架的組成部分,具體包括一般方法和緩解順周期性的工具兩方面的內容。

1.一般方法

像許多公共政策問題一樣,在應對順周期性問題時也涉及在規則與相機抉擇之間進行選擇的問題。

我們可以按照「自動穩定器」的原則來建立一種基於規則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約束金融機構的行為,但並不考慮這些機構自身的具體情況。具體例子包括反周期的資本規定和貸款損失准備金的動態提取規定等。

相反,相機抉擇的政策可以是來自宏觀審慎監管當局「自上而下」的干預措施。當得出危險的失衡正在積累(或消除)的判斷時,監管當局就採取措施和施加(或取消)限制。

也許我們不能放棄第二種方法。由於很難准確識別周期狀況,所以完全依賴自動機制具有很大危險性,因為自動穩定機制無法進行准確定位。尤其是金融周期通常受到風險嗜好的驅動,而我們現在還無法對風險嗜好進行預測。實際上,宏觀審慎性監管的一個關鍵目標可能是「管理」(不是法律意義上,而是經濟意義上的)金融體系中總的風險嗜好。這不可避免會涉及一些相機抉擇的判斷。如何做出這類判斷將決定宏觀審慎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過去審慎性監管框架是基於所有資產價格的變化都是由於基本因素的假設。這種方式會造成監管當局不能及時處理過度的順周期性問題。例如,無法在泡沫破滅之前證明其存在。至少在泡沫的初始階段,我們並不缺少對資產價格變化的「基本因素」解釋。

為了在將來更好地應對順周期性問題,評估和證明某些事實可能非常有用。如果主要資產價格、風險貼水或信貸總量指標顯著和持續偏離過去水平或趨勢,則應當進行宏觀審慎性分析,目的是發現發揮作用的放大機制。如果我們分析一下因為事前猶豫不決而造成當前巨大的社會成本的話,則一定會得出這種方法是非常有益的結論。

這也是政策措施的一個理性過程。順周期性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承擔過多風險。泡沫的出現是因為投資者存在某種動機,即忽略泡沫會破滅的「最終風險」。我們很難在事前消除這種動機中的非對稱性。因此,宏觀審慎性監管機構有必要密切監測金融體系和保持進行干預的機制。

2.工具

我們當前工具箱中最重要的工具是針對一些金融機構的資本規定。資本規定主要是一種強制性緩沖機制,銀行和股東必須遵守。資本規定也是一種動機函數:可以促使或限制銀行管理者承擔風險。因此在解決順周期性問題時,似乎很自然會想到反周期的資本規定。

但是,在銀行最需要調整資本的時候,資本規定可能沒有約束力。如果資產市場處於繁榮時期,而且預期收益率很高,則無論監管規定怎樣要求,銀行都可以找到必要的資本金。銀行會有能力同時滿足資本規定和分配利潤。相反,在經濟下降階段,資本金會減少,而這時最需要資本金。顯然現實中存在一種非對稱現象:在繁榮時期有大量資本進入,而在蕭條時期則沒有資本進入。現在還不清楚引入反周期性資本規定是否足以應對這種非常強大的機制,尤其是在經濟情況不好的時候。

為了應對順周期性問題和及時消除失衡的積累,可能有必要尋找其他工具。這些工具必須可以更直接地對單個機構或整個金融體系的動機產生影響。在這方面,會計核算方法可能會起到最重要的作用。從經濟的角度講,在分析一筆金融投資的收入時,一般很難識別因承擔過風險而產生的超額收益。但是財務報告可以通過某種方式來引入這種審慎性的區分機制。

對可交易的證券,沒有理由或可行的其他方法來替代公允價值核算方法。但這並不意味著應當對所有估值收入或損失立即確認為利潤或損失,並在財務報告中列示和披露。我們完全可以隔斷估值與收入/損失確認之間的聯系。必須引入某種機制來隔斷估值過程(仍然應當依據市場價格)與收入及利潤確認之間的聯系,如果目的僅僅是為了考慮風險狀況的話,則我們的結論是這些風險的確存在,但還沒有成為現實。當發現與經濟周期密切相關時,貸款損失准備金的動態提取方法就是一種可以運用的相關技術。如果因復雜性和流動性不足造成額外風險時,也可以使用估值准備金的方法。如果這些調整是基於規則和完全透明的,則這些做法不會降低或減少投資者可以獲得的信息的質量和數量,投資者可以據此來了解金融機構的真實狀況。

需要我們進行研究的另一種方法是,監管體系如何「迫使」金融機構對風險的各個方面進行定價。在稅收理論中有一個類似觀點:如果金融機構不將風險轉移,而是在內部充分考慮到各種風險,我們就可以避免市場失敗。這種方法最好能夠應用到與期限轉換相關的流動性風險管理中。目前,許多國家都對金融機構實行定量的流動性比率管理。但是,這種方法可能無法保護整個金融系統免受總的流動性沖擊,如果對流動性的需求變得非常大和所有緩沖機制都變得不充分的話。事前對系統的流動性風險進行定價會降低這種沖擊的可能性,並促使金融機構不過多依賴期限轉換的融資方式。

必須承認,在如何對流動性風險進行定量分析方面,我們還面臨巨大的挑戰。但我們生活在一個次優的世界,因此,一些比較合理的方法肯定比什麼都沒有要好得多。

3. 資本充足率監管的缺陷主要體現在兩點:一是順周期性的問題二是可能存在監管套利現象。 ,請問,這句話怎

簡單說吧
1、先明確一點:資本充足度監管是通過資本約束銀行資產增長的。
順周期問題,即在經濟增長時期,由於風險較小,銀行及監管當局均容易放鬆對資本充足的要求,從而進一步刺激銀行資產的擴張;而在經濟衰退時期,銀行業風險增大,監管當局自然會著急地要求銀行提高資本充足率,從而減少銀行的資產擴張能力。——這就使得銀行資產增長與經濟增長出現同向的順周期。
而巴塞爾協議三,則提出逆周期資本要求試圖改變這一現象:經濟增長時期,提高銀行資本標准;經濟衰退時,則不額外增加資本要求。
2、監管套利問題,主要是資本充足率的分母項包括的內容引起的,從巴塞爾協議1到3,分母內容一直在補充,就是為了減少監管套利。這是監管者和被監管者博弈問題,永遠不可能得到解決。

4. 跪求為什麼貨幣政策具有逆周期性,金融監管具有順周期性

先看目前的經濟運行狀況,經濟一般會在復甦、繁榮、衰退和蕭條四種經濟周期交替運行。
如果經濟處於繁榮景盛時期,社會和消費等都會呈現樂觀預期,各行業產銷活躍,相反,當經濟處於衰退時期,社會和消費等都會呈現悲歡預期,大家都捂住錢袋子,市場不景氣,這就可以理解為順周期行為。順周期有漲時助漲跌時助跌的特點。
當然如果經濟持續繁榮且過熱,必會產生諸如通脹,資產價格泡沫等一系列問題,這時就會出台政策調控穩定經濟,如加息,上調商業銀行准備金率等。相反如果經濟持續衰退且蕭條,也會產生一系列社會問題,如破產,失業率攀升等,這時也會出台政策調控穩定經濟,用降息,減稅,下調商業銀行准備金率等政策刺激經濟增長。繁榮時為了抑制泡沫就採用收緊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蕭條時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這就是逆周期調控。
一句話很簡單:與當前經濟運行態勢同步的經濟行為稱順周期,不同步的就稱為逆周期。

5. 什麼是銀行杠桿比率,具體計算公式是什麼

銀行杠桿率是一個衡量銀行負債風險的指標。

銀行杠桿率的計算方式為一級資本除以總資產,包括表內和表外資產。公式:一級資本/總資產。

表內資產按名義金額確定,表外資產則存在換算的問題。其中對於非衍生品表外資產按照100%的信用風險轉換系數轉入表內,而對於金融衍生品交易採用現期風險暴露法計算風險暴露。

(5)商業銀行杠桿的順周期性擴展閱讀:

雖然杠桿率指標計算簡單,但其有效性也依賴於其在金融體系中應用的廣泛性。由於銀行混業經營的趨勢不斷深入,金融機構擁有越來越多復雜的表外結構,更加復雜的衍生產品交易等使杠桿率的准確計算存在相當的困難。

杠桿率是一個衡量公司負債風險的指標,從側面反映出公司的還款能力。杠桿率的倒數為杠桿倍數,一般來說,投行的杠桿倍數比較高,美林銀行的杠桿倍數在2007年是28倍,摩根士丹利的杠桿倍數在2007年為33倍。

6. 商業銀行為何加杠桿,現如何去杠桿

商業銀行加杠桿的大背景是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大規模信貸投放結束後,2009年開始信貸收緊,不少項版目後續資金權緊缺,銀行為規避監管指標考核,通過銀信合作變相拓展信貸業務。
從2010年至2013年期間,一些商業銀行為規避國家宏觀調控政策,通過同業業務和理財業務,藉助銀信、銀保、買入返售等通道,通過受益權轉讓方式實現資產出表。
2013年,中國銀監會出台8號文限制非標資產投向,同業和理財業務出現三新變化:一是資金開始由非標類資產轉向債券等標准化資產,通過拉久期、降信用、加杠桿實現套利。二是理財資金通過配資進入二級市場,這一業務在2015年上半年達到頂峰。
2015年下半年股災後規模略有下降,但至今仍是銀行理財資金的重要投向。三是隨著地方政府融資模式改變,大量政府引導基金、政府平台基金和PPP項目出現。銀行理財產品進入政府引導基金、政府平台和PPP項目等。銀行業從單純的債權融資逐步股權融資或者類股權融資。銀行通過理財產品已突破原有商業銀行業務范圍,進入更廣闊市場。客觀上,造成金融體系的復雜性、多樣性明顯提高,風險管理和監管的難度也隨之升高。

7. 請問商業銀行杠桿率計算公式

杠桿率=(一級資本-一級資本扣減項)/調整後的表內外資產余額*100%
調整後的表內外資產余額=調整後的表內資產余額+調整後的表外資產余額-一級資本扣減項

8. 銀行體系存在的」順周期性"是什麼意思

順周期性是指在經濟周期中金融變數圍繞某一趨勢值波動的傾向。因此,順周期性增強就是意味著波動的幅度增大。

9. 商業銀行中順周期效應的概念是什麼

順周期效應和反周期效應是經濟學用於描述經濟數量與經濟波動相互關系的術語。所謂『順周期效應』,指市場繁榮時,交易價格上漲的誘因導致相關產品價值的高估;市場低迷時,交易價格下跌的誘因導致相關產品價值的低估。

10. 運用流動性偏好理論解釋利率的順周期性

根據凱恩斯流動性偏好,利率上升,影響投資,投資減少,總需求減少,經濟蕭條,這是商品市場均衡受到影響。在貨幣市場上,經濟蕭條,貨幣供給大於貨幣需求,因而利率將下降。
因而,經濟發展時,需求上升,利率上升。經濟蕭條時,需求減少,利率下降。利率和經濟為順周期。
可貸資金模型假設,利率由市場上的資金的供給和需求決定的,經濟發展,貨幣需求增多,因而利率上升。反之則反是。

閱讀全文

與商業銀行杠桿的順周期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融資擔保公司監督管理條例心得體會 瀏覽:691
有用金融公司固定電話 瀏覽:483
開發性金融機構 瀏覽:82
代客理財和私募基金 瀏覽:264
中保利現貨交易平台是否被查 瀏覽:499
一看就懂的銀行理財 瀏覽:486
三一重工滬股通持倉 瀏覽:893
正骨水股票 瀏覽:786
科陸充電價格 瀏覽:948
新杠桿基金 瀏覽:288
銀行票據理財騙局 瀏覽:496
美咖啡期貨c價 瀏覽:620
四川信託天府聚鑫3號 瀏覽:460
青海業金融服務有限公司 瀏覽:837
信託公司2016校園招聘 瀏覽:902
深圳前海元鉑金融服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10
論人民幣匯率對外匯儲備的影響 瀏覽:613
購車貸款怎麼給 瀏覽:8
外匯備案登記需要哪些資料 瀏覽: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