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高一政治的匯率問題 有關概念 希望大家說下 最好能舉些例子說明
外匯是用外幣表示的用於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使用外匯必須了解匯率,匯率又稱匯價,是兩種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如果用100單位外幣可以兌換成更多的人民幣,說明外幣的匯率升高,反之,則說明外幣的匯率跌落。
如2007年8月24日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基準價為756.91,2008年4月18日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基準價為698.36.
100美元換得的人民幣減少了,說明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上升了。
Ⅱ 匯率問題(高中政治)
美元對人民幣的匯率上升,說明同樣的美元可以換到更多的人民幣,也就是說美元升值,相對應的人民幣就貶值呀.
記住:那一種貨幣匯率上升,該貨幣對外升值,其外幣貶值
那一種貨幣匯率下跌,該貨幣對外貶值,其外幣升值
Ⅲ 什麼叫做外匯率升高,什麼叫做外匯率跌落 誰來講講、高一政治!
匯率可以理解為價格,匯率上升則價格上升.
在匯率的表示中,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以單位外幣摺合成多少本幣來表示,為直接標價法,如中國100美元=637.35人民幣,這種方法下匯率上升的含義是單位外幣摺合成本幣數增加了,即本幣貶值了.另一種為單位本幣摺合多少外幣來表示,這種表示方法下,匯率上升是指本幣升值了.
國際上極大多數國家用直接標價法,因此沒有特別說明,直接標價為默認標價,匯率上升為本幣貶值.
Ⅳ 政治高一必修一 如何判斷匯率升降及升值、貶值
判斷規則如下:
第一,隨著更多的外幣和不變的本地貨幣,外幣貶值,貨幣升值,匯率下降,匯率上升。
第二,當外幣保持不變,當地貨幣較少時,外幣貶值,國內貨幣升值,外幣匯率下降,國內貨幣匯率上升。
第三,當外幣匯率保持不變時,外幣升值,本幣貶值,外幣匯率上升,本幣匯率下降。
第四,在外匯較少、本幣不變的情況下,外幣升值、本幣貶值、匯率上升、本幣匯率下降。
(4)高一政治匯率含義擴展閱讀:
匯率變化影響:
從進口消費品和原材料來看,匯率的下降要引起進口商品在國內的價格上漲。至於它對物價總指數影響的程度則取決於進口商品和原材料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
反之,其他條件不變,進口品的價格有可能降低,至於它對物價總指數影響的程度則取決於進口商品和原材料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
短期資本流動常常受到匯率的較大影響。當存在本幣對外貶值的趨勢下,本國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就不願意持有以本幣計值的各種金融資產,並會將其轉兌成外匯,發生資本外流現象。
同時,由於紛紛轉兌外匯,加劇外匯供不應求,會促使本幣匯率進一步下跌。反之,當存在本幣對外升值的趨勢下,本國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就力求持有的以本幣計值的各種金融資產,並引發資本內流。
同時,由於外匯紛紛轉兌本幣,外匯供過於求,會促使本幣匯率進一步上升。
Ⅳ 高一政治———什麼叫做人民幣對歐元的匯率
匯率不能只單方面說,是要有對比的,人民幣對歐元的匯率是每一百歐元能兌換的人們幣數量,如果只隔匯率上升,就說明,兌換一百歐元需要更多的人民幣,也就是說,歐元幣值上升,人民幣幣值下降。
舉個例子就是說,假如現在兌換一百歐元要一千人民幣,那麼匯率是10,但是一段時間後,兌換一百歐元要用一千二百人民幣,那麼匯率就變成了12,匯率上升,但相應的,這是用一千人民幣換不到一百歐元,只能換到約83.33歐元,人民幣幣值下降,歐元上升。
不知道你明白了沒有?我是高二的,剛學完,給我們班同學講的時候就是這樣講的,他們是明白了。
Ⅵ 高一政治關於人民幣匯率問題
從兩個方面去看問題 每個東西都有兩面性人民幣升值之利
有關人民幣「升值之利」,概括起來有以下9個方面。
1.國外產品價格下降,有利於增加國外的消費品和生產設備進口,提高中國人的生活水平和產業水平。
2.使用進口原材料比率較高的廠商的生產成本會下降。在某些對外開放地區(如上海),其出口商品成本中有50%使用進口原料,他們並不喜歡人民幣貶值。
3.企業的國外投資能力將增強。中國企業為開拓銷售渠道,將擴大海外投資。
4.人民幣升值,使已在華投資的外資企業利潤增加,這將促使外商追加投資或進行再投資。隨著逐漸開放,人民幣升值將吸引外資進入中國的證券市場,間接投資比重可望上升。
5.在非製造業方面,如科、教、文、衛等將有重要意義。例如,人民幣升值有利於人才出國學習和培訓,將有更多的家庭能將子女送到海外自費留學;有利於擴大國際旅遊,而旅遊簽證達到一定標准後就是商務簽證,可以促進中國的國外投資。
6.未償還外債還本付息所需本幣的數量相應減少,一定程度上可減緩債務負擔。
7.合理估值中國資產。中國的勞動和資產的低廉是在一定歷史階段形成的,也必然在一定歷史階段得以調整。中國在調整進出口貿易政策的同時,必須調整貨幣政策和資產價格。
8.有利於中國GDP在國際經濟中地位。中國GDP在世界經濟中所佔比重(按美元計算)1980年為2.5%,1990年降到l.8%,1998年為3.4%——其原因在於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1980~1994年間貶值到1/5。只要人民幣升值,中國的GDP就會超過德、法,成為世界第三經濟大國。
9.增加國家稅收收入。低匯率的實質是全民通過出口退稅來補貼出口商的利益。這對世界第二大外匯儲備國中國來說,並不十分合乎邏輯。
人民幣升值之弊
1.對出口存在干擾,但不是決定性的。在目前的人民幣匯率情況下,中國的出口每年增長速度在23%~27%之間,進口在19%~24%之間。人民幣升值後,出口增長率可能在6%左右,不可能是零。
2.可能導致投機盛行。由於以美元表示的國民財富迅速增加,股市和房地產達到高潮,「泡沫經濟」發展,兩極分化繼續擴大,可能給經濟發展造成打擊。
3.可能使國內投資環境惡化,新增的海外投資則會減少,因為這種投資變得相對昂貴。另一方面,國際游資的投機活動可能增加。
4.中國目前出口的產品大部分是技術含量較低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受阻必然會增加就業壓力。
5.通貨緊縮局面壓力。人民幣升值後,中國進口增加出口減少,國內生產企業遭到進一步打擊。
6.許多尚不具備競爭力的產業將直接受到沖擊。例如在農業領域,許多基礎作物的內外價格差距很大,即使在現有匯率不變的情況下,加入世貿組織後的市場開放已經讓國人惴惴不安。而國有企業佔多數的鋼鐵、化學等原材料產業同樣缺乏競爭力。
7.產生一種「暴富效應」。日本就是一個例子。日元與美元的比率戰後最早是350∶1,後來變成250∶1,最高到70∶1,日本人由此富得不會花錢,沒有變成繼續積累資本的能力。
Ⅶ 高一政治、、人民幣匯率變化
8月11日,人民幣對美元的中間價首破6.4,1美元兌換6.3991元人民幣。從國內外經濟形勢來看,人民幣匯率的近期變化是正常的市場行為。
首先,是供求關系的反應。出口的強勁增長和順差的超預期,短期在市場上形成外匯供過於求的狀況,推動人民幣匯率攀新高
其次,是對國際金融形勢變化的應對。8月5日,標准普爾下調美國政府長期債券評級,引發市場對歐美經濟前景的擔憂,造成新一輪全球金融市場動盪。
再次,是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彈性的表現。人民幣匯率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一般情況下對各種外匯理應有升有貶。
中長期而言,人民幣是一種強勢貨幣。從國際看,發達國家經濟減速復甦,增長放緩,主權債務問題很難短期解決,貨幣政策不得不保持較為寬松狀態。從國內看,我國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宏觀調控把抑制通脹作為首要任務,國際收支調節趨於均衡但不會轉向逆差,綜合國力和國際經濟地位不斷提升。這些經濟基本面因素將支撐人民幣走強。隨著匯率調整到位,人民幣匯率將呈現雙向波動,市場供求關系和機制發揮基礎性作用。
要全面、正確認識匯率變動的影響。匯率變動的影響,有正面也有負面,強勢人民幣將推動服務業等非貿易部門發展,促進貿易部門轉型升級,對經濟結構調整既是壓力也是動力,有利於企業「走出去」。同時,未來人民幣匯率有升有貶將是一種常態,匯率的變動給國際經貿活動帶來風險,需要積極應對和管理。
Ⅷ 一:運用經濟生活的有關知識,說明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走高意味著什麼(高一政治)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走高有利也有弊。
利:1、人民幣購買力增強,海外並購能力增強;
2、外出旅遊、出國成本降低;
3、進口增加,豐富了人們的生活。
弊:1、不利於出口;
2、外國投資減少;
Ⅸ 高一政治匯率問題
2007.8.24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基準價為756.91,,,,,就是說100美元可以換人民幣756,91元。2008.4.18 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基準價為698.36,就是說100美元可以換人民幣698.36元,美元對人民幣匯率跌落,美元貶值。。。
判斷匯率升高和跌落的標准;如果用100單位外匯可以兌換更多的人民幣,說明外匯的匯率升高,外幣升值,人民幣匯率下降,人民幣貶值;反之,亦然。
呵呵,有懂嗎,,,,如果還是不行,可以追問,,,
Ⅹ 高一政治:A對B的匯率,是A的匯率還是B的匯率
A對B的匯率是10,代表1A換10B。(就好比美元兌人民幣是1兌6點幾)
A對B匯率升高,是A值錢了。
直接標價法
直接標價法,又叫應付標價法,是以一定單位(1、100、1000、10000)的外國貨幣為標准來計算應付付出多少單位本國貨幣。就相當於計算購買一定單位外幣所應付多少本幣,所以就叫應付標價法。在國際外匯市場上,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目前都採用直接標價法。如日元兌美元匯率為119.05即1美元兌119.05日元。
在直接標價法下,若一定單位的外幣摺合的本幣數額多於前期,則說明外幣幣值上升或本幣幣值下跌,叫做外匯匯率上升;反之,如果要用比原來較少的本幣即能兌換到同一數額的外幣,這說明外幣幣值下跌或本幣幣值上升,叫做外匯匯率下跌,即外幣的價值與匯率的漲跌成正比。直接標價法與商品的買賣常識相似,例如美元的直接標價法就是把美元外匯作為買賣的商品,以美元為1單位,且單位是不變的,而作為貨幣一方的人民幣,是變化的。一般商品的買賣也是這樣,500元買進一件衣服,550元把它賣出去,賺了50元,商品沒變,而貨幣卻增加了。
間接標價法
間接標價法又稱應收標價法。它是以一定單位(如1個單位)的本國貨幣為標准,來計算應收若干單位的外匯貨幣。在國際外匯市場上,歐元、英鎊、澳元等均為間接標價法。如歐元兌美元匯率為0.9705即1歐元兌0.9705美元。在間接標價法中,本國貨幣的數額保持不變,外國貨幣的數額隨著本國貨幣幣值的變化而變化。如果一定數額的本幣能兌換的外幣數額比前期少,這表明外幣幣值上升,本幣幣值下降,即外匯匯率下跌;反之,如果一定數額的本幣能兌換的外幣數額比前期多,則說明外幣幣值下降、本幣幣值上升,即外匯匯率上升,即外匯的價值和匯率的升跌成反比。因此,間接標價法與直接標價法相反。
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所表示的匯率漲跌的含義正好相反,所以在引用某種貨幣的匯率和說明其匯率高低漲跌時,必須明確採用哪種標價方法,以免混淆。
美元標價法
美元標價法又稱紐約標價法,是指在紐約國際金融市場上,除對英鎊用直接標價法外,對其他外國貨幣用間接標價法的標價方法。美元標價法由美國在1978年9月1日制定並執行,目前是國際金融市場上通行的標價法.
在金本位制下,匯率決定的基礎是黃金輸送點(gold point),在紙幣流通條件下,其決定基礎是購買力平價(purchase power par)
(參考:http://ke.so.com/doc/4172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