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購買美國國債和人民幣匯率之間到底什麼關系
美元以美國國債為基礎發行,人民幣以美元為抵押發行。
Ⅱ 中國人民銀行賣出美國國債對美元匯率的影響
中國賣出大量美國國債,會打壓美國國債價格,從而提升美國國債的收益率。
關鍵是中國賣出美債後獲得的美元資金的投向是什麼,如果仍是美元資產,則對美元匯率沒有什麼影響,如果投的是其他國家的資產,中國大量拋售美元會打壓美元的匯率。
當然,隨著中國拋售美債導致美債收益率上升後,會吸引資金購買美債,海外資金也會購買美元後買美債,會對美元匯率形成一定的支撐。因此,美元也不見得會下跌多少。
Ⅲ 人民幣升值對我國購買的美國國債有何影響
人民幣升值會使美元對人民幣匯率降低,以前一美元可以換八塊錢,現在換六塊三,美元貶值了,而我們買來的美國國債兌換成美元也相應的貶值了
Ⅳ 為什麼說購買美國國債可以防止人民幣匯率上升
中國購買美國國債用的是中國的美元外匯儲備,不需要「拋售人民幣」,在國際上也拋售不掉人民幣。
美元的匯率保持穩定就可以相對的保持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而日本等國正在拋售美國國債,不加平衡的話,就會使美元匯率降低,相對的人民幣就會升值,這不符合中國的利益。所以中國增持了美國國債。這裡面除了上述的理由以外,還有一點就是,這也是為了幫助美國渡過危機,兌現幫助美國的承諾。
Ⅳ 中國購買美國國債,在人民幣升值時有利還是貶值時有利
中國購買美國國債,在人民幣貶值時有利。
假設美元沒有貶值,這時用人民幣買入美元,此時人民幣沒有升值,等到人民幣升值時進行拋售,就可以賺錢。
升值貶值涉及的是匯率問題,貨幣與匯率之間的關系並不是很直觀。即便是教科書中的蒙代爾-弗萊明模型(簡稱MF模型)當中,也是在非常嚴格的一系列假設條件下才能得到增發貨幣會帶來貨幣貶值的結論。
實踐當中,除了貨幣對匯率的影響,還有其他甚至比貨幣更重要的因素影響匯率。
(5)美國國債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擴展閱讀:
作用及影響
1、進出口
一般來說,本幣匯率降低,即本幣對外的比值貶低,能起到促進出口、抑制進口的作用;若本幣匯率上升,即本幣對外的比值上升,則有利於進口,不利於出口。
2、物價
從進口消費品和原材料來看,匯率的下降要引起進口商品在國內的價格上漲。至於它對物價總指數影響的程度則取決於進口商品和原材料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反之,其他條件不變,進口品的價格有可能降低,至於它對物價總指數影響的程度則取決於進口商品和原材料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
3、資本流動
短期資本流動常常受到匯率的較大影響。當存在本幣對外貶值的趨勢下,本國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就不願意持有以本幣計值的各種金融資產,並會將其轉兌成外匯,發生資本外流現象。同時,由於紛紛轉兌外匯,加劇外匯供不應求,會促使本幣匯率進一步下跌。
反之,當存在本幣對外升值的趨勢下,本國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就力求持有的以本幣計值的各種金融資產,並引發資本內流。同時,由於外匯紛紛轉兌本幣,外匯供過於求,會促使本幣匯率進一步上升。
Ⅵ 減持美國國債,人民幣和美元會升值還是貶值有利還是有弊
減持美國國債對雙方都有影響,對美國的影響主要是國債融資變困難了,遠期利率被迫適當調高。對中國而言影響相對更大,因為換回的美元造成外匯儲備大量積壓,又無法自我增值,如果在國際市場上換購回人民幣的話,會加劇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大幅升值。嚴重影響到出口企業的利潤率。在內部由於人民幣貨幣供應大量增加,會導致短期嚴重的通貨膨脹,而長期進入緊縮市場狀態。
簡單地說就是殺敵一百自損一百的招數,損人不利己。
Ⅶ 美國10年國債收益與美元匯率的關系
首先把這個問題簡化一下,匯率反應出來的就是美元升值或貶值,加息降息對匯率有直接的影響,反映出來的也是美元升值或貶值,因此可以把國債收益率與匯率的關系簡化為國債收益率與加息降息的關系,加息降息與匯率的關系這兩個部分來理解。而加息降息與匯率的關系是比較直白的,加息美元升值,匯率升;降息美元貶值,匯率降。老兄這里說的匯率應該是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對吧,我就理解的是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了。那麼剩下的就是解決前一個問題:國債收益率與加息降息的關系。或者再簡化一點:國債收益率與加息的關系。寫到這不知道題主能否認同我這個簡化思路呢?接下來我來回答國債收益率與加息的關系這個問題了。先從美國的發債和印錢機制說起。
通俗來說是這樣一個故事:在美國與經濟密切相關的機構有財政部、美聯儲、國會三個地方。財政部屬於政府部門,歸白宮管;美聯儲就是央行,獨立於國會和白宮,但是又跟這兩個地方關系很緊密;國會與白宮互相獨立,也就是常說的三權分立,國會管立法,白宮管行政。財政部是不能自己印錢的,他的錢花完了,只能去借錢,打的借條就是國債。借條的利息就是國債票面利率,用財政部每年的稅收收入來還這筆利息。財政部能找任何人借錢,誰買了國債相當於借錢給財政部了。只是財政部沒賣完的國債,美聯儲必須全買了。美聯儲是印錢的地方,但他也不能隨便印錢,拿到多少國債就可以對應的印多少錢。國會決定了財政部借條的總額度,如果財政部總額度要用完了,需要取得國會的同意才能調。每一張印出來的美元都對應著一份國債,而國債又代表了未來的財政收入會用來還這部分的利息和本金,因此印國債就是向未來借錢。而財政收入代表了美國經濟走勢。美國整體實力強,國家信用好,所以可以一直發債,一直印鈔票。
Ⅷ 請問美債對於美元匯率有什麼樣的影響以及美元匯率會有怎樣的變化
當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中間價突破8:1的時候,許多經濟學家都鬆了一口氣。因為早在數月前他們就預測人民幣將會升值,並最終突破1:8的關口。
作為一種國際性貨幣,人民幣匯率的形成與美元和歐元直接掛鉤,只要這兩種貨幣發生變化,那麼人民幣匯率必然會發生變化。人民幣發生的變化,必然會影響到世界經濟的走向,亞洲各國的股票市場會出現了下跌的趨勢。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投資者以為人民幣升值之後,中國的出口將會減少,與出口有關的進口將會減少,原材料需求將會減少,所以,投資者的回報將會減少。
這是一種大而化之的分析與預測,是否符合中國經濟發展的趨勢,人們還需拭目以待。在筆者看來,中國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人民幣匯率波動雖然會影響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但是並不會給中國經濟帶來嚴重的沖擊。原因就在於,在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外貿、消費、投資)中,雖然外貿出口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國的外貿屬於兩頭對外的貿易形式,產品的原材料來自國外,而製成品也大量地銷往國外,所以,人民幣匯率的波動,不會影響國內市場。由於我國資本市場尚未完全開發,大量的外國資本通過中國充滿漏洞的金融渠道進入中國,沉澱在生產性的企業中,短期內人民幣的波動,對這些企業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
但是,如果人民幣繼續升值,或者國際社會期望人民幣繼續升值,那麼有可能會導致中國企業競爭乏力,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將失去佔有的份額。在上個世紀的80年代,美國正是運用匯率調控機制,成功地扭轉乾坤,導致日本經濟陷入長達十年的衰退之中。此次人民幣匯率調整,具有顯著的指標意義。如果國際社會普遍期望人民幣繼續升值,那麼很可能會給中國境內的外貿出口企業帶來非常大的壓力,與此同時,海外的一些投機商人將會借機炒作人民幣,給中國的金融市場帶來嚴重沖擊。
所以,當我們放下這只鞋子的時候,應當想辦法趕快放下另外一隻鞋子,防止給國際投資者帶來想像的空間。如果所有國際投資者目光都集中在中國的貨幣市場上,並且通過迂迴的方式進入中國的外匯市場,參與人民幣炒作,那麼,中國的經濟將一發而不可收拾。
當前中國經濟過熱的勢頭仍然不減,房地產價格居高不下,投資規模越來越大,貨幣的發行量控制不住。在這種情況下,人民幣適當升值有利於降低投資速度,配合國內的宏觀調控政策。但是中國的金融體系決定了,中國的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分屬於兩個不同的市場體系,二者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管道。外貿出口受到打壓,投資資金很可能轉移到國內市場,包括房地產市場上去,而這樣一來,中國國內宏觀調控的壓力將會更大,政府決策的難度將會更高。所以,我們必須把人民幣匯率市場的改革作為一個單獨的題目,專門就此制定解決的辦法。在中國的宏觀調控中,盡量不要使用人民幣匯率這樣的調控政策,因為這樣牽涉面會更廣,帶來的壓力也會更大。
由於中央政府通過吸引外資,不斷賺取外匯,而外匯又大量用來購買美國國債,這就使得美國有機可乘,美國可以利用美元的發行權,不斷地操縱中國市場,干預中國經濟的走勢。
當前中國政府需要檢討的是,在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中,美元的權重是否需要調整?在美元外匯中,投資結構是否科學,是否需要減少美元外債,利用現有的美元貨幣購買其他有價值的產品?
作為一個大國,如果將本國經濟發展的主動權拱手相讓,其結果令人不寒而慄。中國政府應當建立必要的「防火牆」制度,在促進資本跨區域和國境流動的過程中,必須確保實物資本、金融資本與人力資本的流動同步進行。如果美國等發達國家只強調金融資本的流動,而不允許人力資本流動,那麼,中國應當提醒發達國家,必須對市場進行雙向開放,在確保金融資本自由暢通的情況下,確保人力資源在國際市場自由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