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初中物理,杠桿
(1)第一空你填對了,第二空:使力臂沿著杠桿,便於測量力臂長度;
第三空:使杠桿的重心通過支點,從而可以不考慮杠桿的重力對其轉動的影響。
(2)A處離杠桿的支點O有3 個單位長度,B處離支點O的4個單位長度;
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F1=4,L1=3、L2=4,F2=4*3/4=3,所以在B處掛同樣的鉤碼3個。
(3)變大,因為當彈簧秤向右傾斜時,力的方向變了,力的力臂變小(如圖)所以拉力變大,即彈簧秤示數變大。
❷ 初中物理 關於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問題
螺母的調節使重力作用線通過了支點~螺母應該被視為杠桿的一部分~
❸ 杠桿平衡(初三物理)在線等。!!!!!
L1小於L2且平衡 所以銅重 因為銅的密度較大 所以鐵的體積比銅大 在液體中中受的浮力相對較多 所以1不平衡 向銅傾斜 2因為水銀密度大於兩者 所以平衡 4水銀密度比鐵大 銅沉了 鐵浮著 所以不平衡 向銅傾斜 3我懶得算了 很麻煩 5平衡 相當於把杠桿整個放在水中還是平衡 我是初三的 回答有問題請不要見怪 偶沒看資料
❹ 初中物理 研究杠桿平衡條件時為什麼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它的重心還在不在幾何中心上。
追問均勻杠桿在非水平位置平衡時。你的猜想正確均勻的杠桿可以在非水平位置平衡,重心一直在杠桿的幾何中心上不會變??
回答均勻的杠桿中,所以才要實驗前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正是因為沒有絕對均勻的杠桿,因為還存在摩擦力
❺ 求高手指點初中物理 關於杠桿的平衡條件!
你這有點鑽牛角尖了!
一:一般情況下,平衡水平位置的杠桿更容易被接受!實際上,平衡是指兩邊的受力一樣!即有了:F1L1=F2L2。初中的知識比較簡單,只介紹靜態平衡,實際上還有動態平衡!動態平衡也比較好理解!即:兩邊受力的平均值相等。手推獨輪車就是一個不規則的動態平衡。當兩邊的受力有規律的變化,並且兩邊受力的平均值在單位時間內相等,就是一個規律的動態平衡。
二:這句話就不對!F1L1=F2L2這個公式本來就是杠桿平衡的公式,當然要衡時才成立。
三:這個問題是將這個動作靜態化!注意:道釘撬撬起道釘時,這就又是你陷入文字游戲的陷阱了!時,這就是講的一個瞬間,也就是靜態化了!撬起道釘這個動作絕對不是平衡,有位移,位移就有有啟動有停止,就有加速度,就有個加速度的力,我想你時這樣理解的吧??須知,這是你簡單的問題復雜化了!那你考慮了加速度,有沒有考慮環境?重力?氣壓?溫度?濕度的影響?
❻ 初中物理。研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讓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忽略杠桿自身重力的影響。
❼ 初中物理關於"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題目,急!!
(1)平衡;右;便於測量力臂大小,同時消除杠桿重力對杠桿平衡的影響。
❽ 急求:初三物理"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報告
某同學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時,設計了一份探究性實驗報告,報告的內容如下:
探究目的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實驗器材 杠桿(含支架)、鉤碼盒一套、彈簧測力計、細線、和 A 。
探究假設 杠桿的平衡可能與「動力和動力臂的乘積」、「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積」有關。
實驗方案
設計 步驟1.調節杠桿兩端的 B ,使橫梁平衡。
步驟2.在杠桿的左右兩端分別用細線依次懸掛個數不同鉤碼,(假設左端砝碼的重力產生的拉力為阻力F2,右端鉤碼的重力產生的拉力為動力F1,)先固定F1大小和動力臂l1的大小,再選擇適當的阻力F2,然後移動阻力作用點,即改變阻力臂l 2大小,直至杠桿平衡,分別記錄下此時動力F1、動力臂l1、阻力F2和阻力臂l 2的數值,並將實驗數據記錄在表格中。
步驟3.固定F1大小和動力臂l1的大小,改變阻力F2的大小,再移動阻力作用點,即改變阻力臂l 2大小,直至杠桿平衡,記錄下此時的阻力F2和阻力臂l 2的數值,並填入到實驗記錄表格中。
步驟4.改變動力F1的大小,保持動力臂l1的大小以及阻力F2大小不變,再改變阻力F2作用點,直至杠桿重新平衡,記錄下此時動力F1大小和阻力臂l 2的大小,並填入到實驗數據記錄表。
步驟5.改變動力臂l1的大小,保持動力F1和阻力F2不變,移動阻力作用點,直至杠桿重新平衡,記錄下此時動力臂l1、阻力臂l 2的數值,並填入到實驗數據表中。
步驟6.整理實驗器材。
數據記錄 實驗數據記錄表如下:
動力F1
(N) 動力臂l1
(cm) 動力×動力臂
(N•m) 阻力F2
(N) 阻力臂l2
(cm) 阻力×阻力臂
(N•m)
1 10 C 2 5 0.1
分析論證 根據實驗記錄數據,探究結論是: D 。
(1)依次完成上述探究報告中的A、B、C、D四個相應部分的內容:(每空1分)
A ; B ;
C ; D ;
(2)在上述探究實驗中,為什麼每次都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
(3)在探究報告中,該同學所設計的實驗數據記錄表是否存在一些缺陷,如何改進?
1)A、B、C B、螺母
C、0.1 D、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2)便於在杠桿上測量力臂(讀取力臂)(3)記錄數據只有一組,應多測多記幾組數據
(你自己想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