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匯率差掛哪能個科目,是要增加收入的
匯率差異通過「財務費用-匯兌損益」進行核算。
減少時:
借:財務費用-匯兌損益
貸:銀行存款(人民幣戶或外幣戶)
增加時:
借:銀行存款(人民幣戶或外幣戶)
貸:財務費用-匯兌損益
2. 進出口收入和成本依據什麼匯率記賬,期末要不要調整匯差
進出口收入和成本以銷售的日期當天匯率,需要確認是的銷售是以系統出庫日期或者提單裝船日期或者對方收到貨物的銷售確認日期。期末要調整匯率差異,需要對本期的外幣進行評價,確認本期外幣是盈餘還是虧損。
3. 存貨中匯率變動的影響應計入什麼科目
只有以外幣購買的半成品或原材料,才會考慮匯率變動產生的資產價值變化。若在報告日,應計為匯兌損益。
4. 信用證給原料供應商,信用證到期結匯產生的匯率差異做什麼科目
財務上應該有一個科目叫做「匯兌損益」。匯兌損益是屬於財務費用下的二級科目
企業需調匯的科目:銀行存款 、應收帳款/應付賬款、其他應收賬款/其他應付賬款
借方登記損失;貸方登記收益 。
舉例:
匯率下降時,匯兌損失
借:財務費用-匯況損益
貸:銀行存款
應收帳款/應付賬款
其他應收賬款/其他應付賬款
匯率上升時,匯兌收益,做相反分錄
5. 進口貨物入賬匯率按什麼確定
進口貨物入賬匯率按即期匯率或即期匯率的近似匯率確定:
依據根據《企業會計准則-外幣折算》第三章第十一條規定,企業在資產負債表日,應當按照下列規定對外幣貨幣性項目和外幣非貨幣性項目進行處理:外幣貨幣性項目,採用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折算。
因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與初始確認時或者前一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不同而產生的匯兌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對於以歷史成本計量的外幣非貨幣性項目,已在交易發生日按當日即期匯率折算,資產負債日不應改變其原記賬本位幣金額,不產生匯兌差額。
(5)進口原材料的匯率差入什麼科目擴展閱讀:
我國現行會計制度規定,記賬匯率可以是外幣業務發生當日的匯率,也可以是當月1日的匯率。記賬匯率一經選用,在登記入賬時不得隨意變更。具體應用時,對於取得以外幣結算的資產、負債及相關的收入和費用,可以採用外幣業務發生時當日的匯率或當月1日的匯率記賬。
對於以外幣投入的資本:
1、合同或章程有約定匯率的,就按約定的匯率入賬。
2、合同或章程未約定匯率的,如果注冊貨幣與記賬本幣一致的,可採用當日匯率記賬;如果注冊
貨幣與記賬本幣不一致,應當按第一期第一次收到出資額時的匯率記賬。對於投入的以外幣計價的資產,按投入當日或當月1日的匯率入賬。
實際工作中,企業會計人員為了方便或者已有的習慣,往往各行其是,並沒有完全按照規定進行會計處理,企業內部如果採用不同的記賬匯率,在購貨或銷貨的情況下,就會出現不同的購貨成本、不同的銷售收入等。
6. 從國外進口原材料,應該按他發票日期的匯率入帳還是實際貨到工廠的那天的匯率入帳還是報關單的
應該按他發票日期的匯率入帳,月末再進行調整。
7. 結匯所得的匯率差記入哪個科目
計入財務費用——匯兌損益 追問: 不管超出部分還是少的部分都記入匯兌損益嗎 回答: 是的。
8. 會計處理中本月要沖減上月的進口原材料入庫,匯率是不是按上月匯率沖減當月的匯率是不是必須一致
1、暫估入賬的原材料,下月初紅字沖回,即沖回憑證與上月末估價入賬金額一致只是用負數
2、進口原料的匯率核算日期應該是按照進口報關單上的進口日期那天的匯率折算人民幣,月末原料到貨票未到時,最好問貨代進口報關單上的進口日期及關稅金額然後按照此天的匯率折算人民幣估價入賬,下月初紅字沖回
3、如果估價入賬的金額與下月發票到後實際計算的金額有差異,正數或負數調整原入賬憑證即可
4、你公司按照進口報關單上的進口日期及關稅金額核算的入賬金額如果與實際付款時的金額不一致,差額計入匯兌損益科目核算
5、還有:一個月的賬務處理中,匯率是不是必須保持一致,不能有變化啊?,不存在這樣的問題,進口原材料只要不是一個日期就需要一單一個匯率折算人民幣
9. 進口原材料采購成本確認所涉及的匯率問題
其實,這就是記賬的歷史成本原則,你購入成本時按照規定可以選擇月初匯率,也可以選擇即期匯率,但是一經選定不得更改。
10. 進口原材料入賬匯率怎確定
進口原料是需要對外付匯的,當然選擇銀行賣出價記帳合適 (也就是企業從銀行買匯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