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改革前人民幣匯率問題

改革前人民幣匯率問題

發布時間:2021-04-22 02:53:56

❶ 改革開放前,人民幣匯率高估的優缺點

幾個方面可以了解
人民幣匯率高估實際上可以表示為本國貨幣升值的幅度高於其國內通貨膨脹與國外通貨膨脹差額,也就是本國貨幣匯率高於相對購買力平價。按照相對購買力定理,由於各國不同程度的通貨膨脹會相應降低各國的實際購買力,因此,匯率也要相應地按各國通貨膨脹的比例偏離舊的平價。如果本國沒有按照兩國通貨膨脹情況調整舊的平價,而採用低於本國通貨膨脹率的物價指數來計算匯率,則會出現本國貨幣匯率高估。

❷ 人民幣匯率改革的變革歷程

1979年至1984年:人民幣經歷了從單一匯率到雙重匯率再到單一匯率的變遷。
1985年至1993年:人民幣對外幣官方牌價與外匯調劑價格並存,向雙匯率回歸。
1994年:中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實行銀行結售匯制,取消外匯留成和上繳,建立銀行之間的外匯交易市場,改進匯率形成機制。
2005年:中國建立健全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
人民幣匯率1994年以前一直由國家外匯管理局制定並公布,1994年1月1日人民幣匯率並軌以後,實施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中國銀行,德意志銀行等七家銀行根據前一日銀行間外匯市場形成的價格,公布人民幣對美元等主要貨幣的匯率,各銀行以此為依據,在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浮動幅度內自行掛牌。

❸ 探究人民幣匯率改革問題,從哪分析除了發展歷程,現狀,內容,原因,目的,條件,發展方

2005 年7 月21 日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此後人民幣經歷了一輪明顯的升值過程。由於受到經濟危機和出口競爭力下降等因素的影響,人民幣從08 年12 月開始放慢升值步伐,並一度有所走弱。我們認為時隔一年之後,人民銀行再次提出增強人民幣彈性,預示著後期有望形成新一輪人民幣升值過程。

從各國發展規律來看,匯率的變動大體和房地產景氣程度成正相關關系。貨幣升值無疑將對本國房地產市場產生積極影響。

首先,從外幣流入的角度來看,匯率升值初期,大量外幣會選擇轉換為人民幣從而享受人民幣升值帶來的益處。這種行為對房地產的影響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外匯占款的增加無疑間接擴大了貨幣供應量。而貨幣供應的增大,將直接提高房地產行業的景氣程度。第二,由於房地產本身的金融屬性,使得房地產成為外幣轉換成人民幣後的主要投資品種。這無疑加大了對房地產市場的需求。

其次,從對本地居民影響來看,升值後人民幣購買力無疑將有所擴大。由此伴隨而來的收入效應和財富效應將進一步提高本地居民對房地產市場的需求。

從 5 月各城市房地產指數來看,全國二手房已經出現下降。深圳、廣州、杭州等大中型城市房價5 月環比指數悉數出現回落。我們認為,在目前成交大幅度下滑,房價有所松動時國家後期政策將以觀望為主。

綜合以上分析,目前板塊環境從之前的「偏空」,已經轉向「偏空,但存在利好」。如果後期房價能夠繼續下降並激發更大的成交量,板塊的投資機會將更加明朗。截至6 月20 日,A 股市場平均市盈率在19.7 倍左右,房地產板塊的市盈率在18.6 倍左右。繼續維持對板塊的「中性」評級。

❹ 如何評價人民幣匯率改革的成效

近年來的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回顧與績效評價重慶工商大學會計學院王涵濱重慶交通大學財經學院唐恆書
[摘要]1994年以來的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經歷了如下幾個歷程:匯率並軌實行單一匯率、經常項目下的自由兌換、盯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和參考一籃子貨幣。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獲得了巨大的收益,突出表現為保持了經濟穩定和增長、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公信力,但同時也產生了諸如游資沖擊、貨幣錯配和貨幣政策獨立性受損等成本。
[關鍵詞]匯率制度人民幣績效改革
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作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近年受到了海內外的特別關注。理論界將其作為一個重要研究領域而一再升溫,實務與政策界同樣追捧著這一問題。從每年人代會閉幕後總理的記者招待會就可以窺見一斑:人民幣匯率問題每年都成為記者追問的話題,一次也沒有落下。人民幣匯率制度安排甚至成為中美關系中的一個政治問題,有人提出人民幣匯率應當對中國持續增長的貿易順差、美國的貿易赤字甚至全球經濟失衡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人民幣匯率制度安排與改革為什麼受到如此的「禮遇」,本文擬對1994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進行一些分析,提出一些初步想法。
一、近年來的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回顧與評價
筆者以為,1994年以來的人民幣匯率體制改革中可以按照以下四個重大事件將其分成四個階段:1994年1月1日起的匯率並軌、1996年12月起經常項目下自由兌換、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後人民幣盯住美元以及2005年7月人民幣實行盯住籃子貨幣的匯率制度。
(一)匯率並軌與單一匯率
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隨著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推進和深入。其中,學界和實際部門大都認為始於1994年1月1日的外匯體制改革是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進程中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上的事件。
1993年12月28日,國務院發出了加快外匯體制改革的通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了《關於進一步改革外匯管理體制的公告》,宣布從1994年起,對我國的外匯管理體制進行重大改革,改革的主要內容是:第一,從1994年1月1日起,實現人民幣國家匯率與外匯調劑市場匯率並軌,並軌後的人民幣匯率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第二,實行銀行結售匯制,允許人民幣在經常項目下有條件地兌換。第三,建立銀行間外匯市場,改進匯率形成機制。第四,從1994年1月1日起,取消任何形式的境內外幣計價結算,境內禁止外幣流通和指定金融機構以外的外匯買賣;停止發行外匯券,已發現流通的外匯券,可繼續使用,逐步兌回。第五,外商投資企業的外匯管理仍維持原有辦法不變。
無庸諱言,人民幣匯率並軌實行單一匯率是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但現在看來,這次匯率制度改革遠沒有真正建立匯率的市場形成機制,在一定意義上,匯率並軌是這次匯率制度改革的唯一成果。

❺ 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改革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中國政府在推進中國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方面的積極態度,但是在中國人民幣匯率問題上卻有來自美國和日本的另一種聲音,說什麼「在人民幣匯率水平問題上,由於中國政府操控了人民幣匯率,使人民幣匯率水平被嚴重低估,從而使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取得了巨大的競爭優勢,從而造成美國的巨額貿易赤字,對美國國內相關產業造成嚴重損害,使美國國內失業率居高不下。」

歐元之父,羅伯特·蒙代爾說,美國經濟增長緩慢,失業率較高,貿易逆差持續增加另有原因,但美國政治家們往往擅長於找一個替罪羊來轉移國內民眾的不滿情緒。上個世紀80年代,日本曾經充當過這個替罪羊角色,現在輪到中國人了。

蒙代爾先生警告中國說,日本曾因迫於美國壓力,日元一路升值,與此同時,日本經濟長期陷於緩慢增長的狀態。我們感謝蒙代爾先生的忠告,但也不能簡單盲從。對於任何聲音,不管是惡意的還是善意的我們都要獨立思考,決不能簡單盲從。

在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問題上,來自美國的聲音也不小。據說中國人民幣目前的匯率水平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官方操控,如果官方徹底放開外匯市場,那麼自由外匯市場將會把人民幣匯率調整到一個合理的水平上,這個合理的水平將使中國和美國的外貿大體保持平衡。

這個說法從表面看來似乎並無多大不妥,這個說法迄今為止一直牢牢吸引著中國人的眼球。但是往深里看我們會發現,這種說法埋藏著一種罪惡的企圖,其實還是那個老故事。狼外婆去找小兔子,告訴小兔子,外面的空氣多麼多麼新鮮,草兒多麼多麼鮮嫩可口,要想呼吸到新鮮空氣,吃到鮮嫩可口的草兒,只有一個辦法,就是開門。於是,墨西哥開門了,馬來西亞開門了,泰國開門了,後來就發生了慘不忍睹的事情。

關於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環境與時機選擇。盡管人民幣在我國周邊地區的影響
力有所上升,但是,相對於美元、日元、歐元等國際貨幣而言,人民幣仍然屬於「邊
緣」貨幣,其匯率制度調整必須考慮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目前,世界經濟險象環生
,國際金融市場風雲激盪,主要國際貨幣之間出現嚴重的「價值錯位」,大幅度的調
整不可避免。外在環境變化為人民幣匯率的調整和新的均衡水平的確定增加了很大的
難度。因此,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改革必須充分考慮國際環境的影響,尤其是三種主要
貨幣匯率波動的趨勢,在特定的全球金融市場條件下進行。

人民幣匯率制度調整必須在實現國內目標與區域性目標之間有所權衡。事實上,
亞洲危機期間人民幣不貶值的堅定政策立場已經奠定了人民幣作為亞洲區域主導貨幣
之一的地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注意到了這一點,在評估報告中指出,近年來中國
的匯率政策在為中國及地區服務方面有很好的表現。因此,未來人民幣匯率制度的調
整可以以國內政策目標為主,但要兼顧人民幣國際化的未來前景,適當考慮人民幣作
為區域主導貨幣所需要承擔的責任與義務。

人民幣匯率制度的選擇及匯率水平的調整要突破傳統的基於貿易平衡的考慮,適
當增加國際資本流動對於匯率影響權重,以國際收支總量及結構性目標為主導。

人民幣匯率調整要充分考慮我國經濟進一步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後可能出現的變化
,根據開放經濟的總體特徵及我國經濟的自身特色,把人民幣匯率制度的調整及匯率
水平的確定與經濟結構的變動聯系起來,增大人民幣匯率政策的影響范圍和作用力度


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最終選擇取決於決策部門對於「獨立貨幣政策——資本自由流
動——匯率穩定性」這一著名的「不可能三角」中不同解的偏好及目標權衡。筆者認
為,對於日趨呈現內需導向特徵的大國經濟而言,獨立貨幣政策毫無疑問是我們的首
要選擇,資本流動的自由度在未來5年內將有顯著上升,那麼,最後的結果將是人民
幣匯率波動性的上升,最終落實到匯率制度上的結果是——在不遠的將來,我們將擁
有一個具有成分彈性的浮動匯率制度。

❻ 一直在說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但搞不清一個根本問題:為什麼不從一開始就匯率市場化

答:穩定了匯率,就能基本鎖定進出口的成本。匯率的變動涉及到本國金融的穩定,如果匯率完全放開,會出現國際炒家利用該國的經濟弱點而操縱該國貨幣,造成巨大的金融動盪。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就是這樣發生的。這就是為什麼中國一直沒有開放資本項目的原因吧。

同時,匯率也是國際關系中的重要議題。美國壓迫中國讓人民幣升值,表面目的是減少中國出口對美國本土產業的沖擊,但將來有可能為做空人民幣埋下伏筆。

❼ 人民幣匯率改革的內容

從單一的盯著美元的匯率,到以一籃子貨幣為參考的匯率,這個一籃子匯率就是指我們的主要貿易國家,比如美元、歐元、日元、澳元、加元等

放開人民幣匯率的強制管制,也就是不再搞固定匯率制度了,而是在每天規定的范圍內由市場交易來決定人民幣匯率的價格,從此人民幣匯率就開始升值了

放寬境內個人購匯的限制,從原來的必須有證明到現在,每個年度都可以購匯5W美元

❽ 簡述1994人民幣匯率改革的主要內容

1994年:中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實行銀行結售匯制,取消外匯留成和上繳,建立銀行之間的外匯交易市場,改進匯率形成機制。

人民幣匯率1994年以前一直由國家外匯管理局制定並公布,1994年1月1日人民幣匯率並軌以後,實施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中國銀行,德意志銀行等七家銀行根據前一日銀行間外匯市場形成的價格,公布人民幣對美元等主要貨幣的匯率,各銀行以此為依據。

(8)改革前人民幣匯率問題擴展閱讀

2010年6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我國國際收支狀況,中國人民銀行決定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

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幾年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有序推進,取得了預期的效果,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人民幣匯率改革

❾ 如何看待當前的人民幣匯率的主要問題和未來改革方向

人民幣未來的改革方向應是市場調節為主,人為調節為輔吧。

❿ 對目前人民幣匯率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未來的改革的發展的方向你是如何看待的

就目前人民幣制度來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人民幣作為我國的主流通貨幣,具有其他貨幣所替代不了的功能,我國實行的是固定匯率制度,面對金融危機剛過去的國際經濟恢復局面和美國的出口給我國帶來的巨大壓力,不排除人民幣繼續升值的可能性。

閱讀全文

與改革前人民幣匯率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9年3月29號汽油價格 瀏覽:753
歷任證券會主席 瀏覽:623
益通建設是上市公司嗎 瀏覽:618
證券法2014年修訂內容 瀏覽:424
各疫苗有關的股票 瀏覽:540
江西贛州章貢有哪些金融管理公司 瀏覽:343
昆明世聯金融服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22
金融服務營銷人員的職業道德的主要內容 瀏覽:871
論述現階段我國金融機構體系的構成 瀏覽:341
抖抖家居融資 瀏覽:807
文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瀏覽:770
賓士金融服務費退款 瀏覽:772
百度錢包第三方貸款 瀏覽:960
百年金融公司是怎麼樣 瀏覽:195
中國證券市場監管法規 瀏覽:168
縣級如何代理證券營業部 瀏覽:649
非銀行金融機構歸誰管理 瀏覽:985
金輪股份招聘南通 瀏覽:252
以下不屬於金融機構基本功能的是 瀏覽:475
重慶金融資產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瀏覽: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