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佛摩爾的人物經歷
Jesse Livermore
傑西·利佛莫爾
剛剛過去的7月26日,是傑西·李佛摩爾(又稱傑西·利維摩爾,Jesselivemore)誕辰132周年紀念日。作為被公認的百年「投機之王」,他不僅多次放空美股(最著名一次為1929年,凈賺1億美元),進而被人們冠之「華爾街巨熊」之稱謂,而且,他多次破產又多次崛起的經歷,也時時在激勵和警示著後人。
「前幾天我在報上看到這個人的訃聞,他走得窮困而且默默無聞。要是他在1896年死掉,紐約每一家報紙都會在頭版上,至少刊出一篇專欄。」在《股票作手回憶錄》里,傑西·利佛莫爾
(JesseLivermore)講述了一位曾經不可一世的投機者的往事。
多年以後這悲涼的一幕重演,主角是他自己。
他走得同樣窮困,但決不默默無聞。《紐約時報》致悼:
「他的去世為一個時代劃上了句號。他的功過任由後人評說。」
人時已盡,人世很長。《紐約時報》沒能料到,「李佛摩爾時代」並未終結。一個以破產而終的「敗者」,在死後半個多世紀的滾滾金塵中,竟攬「百年美股第一人」大名。須知華爾街成王敗寇,江山代有大師出,落魄者則如秋風敗葉,緣何李氏能獨享超越物慾的殊榮?
傳奇誕生於1877年7月26日馬薩諸塞州一個窮苦的農夫之家。
從15歲遊走證券行,到20歲闖盪華爾街之前,當年那個初中輟學的鄉下野小子,搖身為讓人聞風怯膽的「少年賭客」。然則都市居,大不易。當48年後生命戛然而止時,其在華爾街的交易生涯,已是四起四落。150年交易史上,又有幾人如他一般,千金復來還散盡好多輪回;更無人能如此「幸運——每陷四面楚歌之境,冷血債主皆願放其一馬,使其能夠無羈無絆,再戰江湖。而李亦能重整山河,匹馬躍向更高的財富之巔。他從不負人,每次東山再起後,都會對破產時受到牽累的人進行全面賠償,盡管從法律上講完全毋需如此。
1907年10月24日,李佛摩爾達到其第一個事業高峰。他以做空在當日市場崩盤中狂掠100萬美元,以至於當時出手力挽狂瀾的金融泰斗JP摩根((J.P.Morgan)也不得不託人致意,請他高抬貴手,李佛摩爾次日反手做多,最終將300萬美元笑納囊中。「華爾街巨熊」之謂由此雀起。
1919年,威爾森總統邀請他到白宮,請他把自己的棉花期貨平倉以救國急。
10年後的又一個10月,一場至今令人回想起仍然膽寒的「美國大蕭條」,將李佛摩爾推向榮譽之巔。他在位於紐約第五大道七三○號的Heckscher大廈頂樓、擁有私人電梯的豪華交易室里,指揮幾十處分倉下單,大肆做空,將一億美元坐擁懷中,須知當時美國全年稅收,不過約42億美元而已!「華爾街巨熊」自此名動江湖,無人望其項背。
山有多高,陰影便有多大。
對於功過是非、外界褒貶,李佛摩爾從不置評,他本來就是獨行俠,自15歲闖盪以來,除了第一筆交易——5美元本錢、3.12美元盈利——與人合作外,歷史上再無其聯手交易的記錄。他在1906年聽從內幕消息做空被套,卻意外因洛杉磯大地震獲得解救,盈利超過25萬美元後,就不再迷信小道消息;1908年因輕信「棉花大王」訊息在棉花上做多,將此前一年幾百萬盈利悉數吐給市場後,從此對所謂「專家意見」置若罔聞。
「在我多次掉落陷阱並千辛萬苦脫身後,我對自己工作最滿意的地方之一,就是孤獨。」
「我沒有追隨者。我憑自己的腦子賺錢。股價朝我預測的方向發展時,並沒有靠朋友或夥伴幫我推動市價;股價朝不利於我的方向發展時,也沒人能使它停下來。……這就是我一直單獨乾的原因。」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若李佛摩爾能「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在猙獰的「巨熊」惡名上,或會少去很多口誅筆伐。但他偏偏不,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多處豪宅、長200英尺的遊艇、豪華舞會夜夜笙歌……如果把這些放到如今也堪稱奢靡的享受,置身於令無數人破產跳樓的大崩盤背景下,那些對李佛摩爾的憎惡,甚至認為1929年危機由他所致,揚言要殺死他的仇恨,也就多了幾分時代的慘色。李氏婚姻屢次失敗、第二任妻子不忠、還槍擊他的長子等,使他罹患上抑鬱症;而自己也花名在外,包養多名情婦……如此不羈,自然連不相乾的人亦對他畏而遠之。與他同時代的技術派交易大師江恩承認他在交易上的「偉大」,但也指責他「貪婪地追逐金融資本的利潤,一旦成功獲取了巨額利潤又忘乎所以,大肆揮霍」。
從30歲起就不再與人談論市場、談論股票的李佛摩爾對這一切,絲毫不為所動。每年年底,他會把自己關進曼哈頓銀行金庫里三天,反思當年交易得失——與身旁幾千萬美元現鈔相比,那一年來每一筆交易記錄,才是他專注的。但這些人們並不知曉,人們只知道當他從金庫出來時,口袋和皮包里裝滿現金,並會在隨後幾天內,將這幾十萬美元揮霍殆盡。
達則牙旗金斝,窮則蹇驢破帽,李佛摩爾是否對此做兩般看,旁人無從得知。只是,當「取之盡錙珠」與「用之如泥沙」在他身上並行疾馳時,李氏「我自己從來不很在乎金錢,從來不會重視金錢,重視到認為值得為金錢說謊的地步」的自辯,從未被人諒解。
1933年,在最後一次(第四次)宣布破產前一年,內外交困的李佛摩爾在一次長達26小時的狂歡濫飲後,被抓進警察局。他告訴警察,他失去了記憶。
1939年底在兒子的勸說下,李佛摩爾終於開始將自己從數次得失中總結出來的交易秘笈,落筆成書。只是人們羨其成功,漠其失敗,鄙其放盪,卻很少有人願意了解這些傳奇依何寫就。這本名為《股票大作手操盤術》的書1940年3月出版後乏人問津。8個月後的11月27日,這一夜據說大雪紛飛,李佛摩爾於SherryNetherland酒店一場大醉後,在衣帽間里開槍自盡。他留下字條:
「我的一生是個失敗。」
20年後,那本40年前以他為原型的財經小說《股票作手回憶錄》一書風行華爾街,當代投資大師威廉?歐奈爾(WilliamO』Neil)甚至要花上50美元才能買到一本;至今這本書仍是當代最頂尖交易者的投資聖經,貴如「債券天王」比爾?格羅斯(BillGross),亦言每當困惑便時時翻讀,竟能事事獲解,以至破卷。
20年後,他親撰的《股票大作手操盤術》中文版在中國台灣地區首度出版,前言結尾如是說:
「眾家好漢能否以李佛摩爾於本書中所揭示的教訓在今天的股市中賺到錢,的確存有爭議,可以確定的是,每位讀者都能因本書所蘊涵的智慧、睿智的「規則」,以及由價格變動中所呈現出來的危險指標而獲益良多……他能讓任何人的股市之旅平添樂趣。」
此刻,當人們只能從故紙堆中將李佛摩爾重新拾起時,驀然發現,那些百年以降,無數人孜孜以求的交易秘笈,原來在多年前一本薄冊中,已經寫就。這位一生孤獨,至死也不被人理解的股票作手,用盡48年的跌宕時光,把投機魔障,演繹成畢生事業的華章。惟當時間長河將孤獨與放縱滌盪為沉沙時,那些被掩埋在悲歡聲色下的思想之鑽,方能透過歷史厚重的塵埃,放出炫目光華。
他說,財富來來去去,股票此起彼落,但華爾街永遠沒變,因為人性永遠都不會改變。
2. 摩爾勇士現在有漫畫了,一定會出動畫片的,就像以前賽爾號也是出漫畫然後動畫片
不好意思……真不一定,而且可能性相當低。
賽爾號出動畫片的時候,正是賽爾號紅火,利潤正高的時候,即有錢做,又有價值做——可以推廣盈利很大的賽爾號。
而且,賽爾號漫畫主打單性本,當時賣得不錯,認知度強,這也是受歡迎的條件之一。
第三,推出賽爾號動畫片時,淘米公司正要上市,動畫片可以提高公司上市的估值。
但是,摩爾勇士情況不同。
首先,摩爾勇士受歡迎程度低,也沒有作為重點推廣,屬於爹不親娘不愛的類型,利潤不高,即沒有錢來做動畫,也沒有利用動畫推廣的價值。再說,賽爾號年齡層低,受動畫片影響大,而摩爾勇士年齡層要高很多,受動畫影響低很多。
第二,摩爾勇士漫畫已經畫了很久了,是雜志連載,而不是作為單性本推出。因為雜志很失敗,摩爾勇士漫畫一直沒有推廣,認知度很小。
第三,淘米公司上市之後,股價如跳樓一般掉進谷底,現在已經幾乎成死股票了。目前即沒有推出動畫片的實力,也沒有推出動畫片的必要。
還有一點就是……賽爾號動畫片實在是慘得不能再慘,估計淘米已經對改編動畫片感到寒心不敢再碰了。
3. 傑西·利弗摩爾的傑西·利弗莫爾的個性名言
記住,驅動股市的不是理智、邏輯或純經濟因素,驅動股市的是從來不會改變的人的本性。它不會改變,因為它是我們的本性。[4] 在華爾街或在股票投機中,沒有什麼新的東西。過去發生的事情在將來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這是因為人的本性不會改變,正是以人的本性為基礎的情緒使人變得愚蠢。我相信這一點。[4] 牛和熊都可以賺錢,但豬會被殺掉。 滿懷希望是人類的顯著特點之一,擔驚受怕同樣是另一個顯著特點,然而,一旦你將希望與恐懼這兩種情緒攪進投機事業,就會面臨極其可怕的危險,因為你往往會被兩種情緒攪糊塗了,從而顛倒了它們的位置——本該害怕的時候卻滿懷希望,本該有希望的時候卻驚恐不寧。 絕不要攤低虧損的頭寸。一定要把這個想法深深地刻在你的腦子里。 真正的行情不會在一天之內就從開始做到結束。貨真價實的行情總需花上一陣子工夫才能完成它的終結階段。 不要和市場討價還價,最重要的,絕不可斗膽與之對抗。 我寧願使用「上升趨勢」和「下降趨勢」這兩個詞,他們恰如其分地表達了市場在一定時間內即將發生的情形。更進一步地,如果你認為市場即將步入上升趨勢因而入市買進,幾星期之後,經過再次研究得出結論,市場將轉向下降趨勢,你會發現,很容易就能接受趨勢逆轉的事實。反過來,如果當初持有市場處於明確的『牛市』 或『熊市』的觀點,而你的觀點又被市場證實,現在要轉變思路就難得多了。 順便說一句,每當我失去耐心,不是等待關鍵點到來的時機,而是無亂交易企圖快快獲利的時候,就總是賠錢。 關心把事情做得正確,而不是關心賺錢。 在正確的時間買進比是否買的盡可能便宜更重要。 如果你想玩這場游戲,你就必須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判斷。 我的玩法是從大處著眼預測那些即將發生的事情。 確定的虧損不會讓我煩惱,但如果我沒能及時止損,這才會對財富和精神構成真正的傷害。 股市中沒有多方也沒有空方,只有看對的一方。 普通人不願意被告知這是牛市還是熊市,他們只想知道具體哪只股票該買,哪只該賣,他們希望不勞而獲,甚至不願意去思考。 顯而易見,除非有人願意買進,否則你是無法賣出股票的,尤其當你做大筆交易時,這一點需要時刻牢記在心。
4. 傑西.利佛摩爾是如何賺到一億美元。
在人類奮斗的每一個領域,永遠都只有極少數的人出類拔萃非同尋常!傑西.利弗摩爾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是一個孤獨的人,一個沉默而神秘的人;他是投機領域中的天才,是華爾街的一個傳奇!利弗摩爾15歲開始股票交易,不到30歲,就身價百萬;他正確預見了1907年的市場暴跌,其壟斷了當時的整個商品市場,並在一天內凈賺300萬美元;實際上,當時美國的每一蒲式耳棉花(資訊,行情)、玉米(資訊,行情)和小麥(資訊,行情)都有他的一部分!在那次暴跌中,大銀行家J.P.摩根特意派人請求利弗摩爾停止在市場上買空賣空,以便挽救處於窘境頹廢的美國經濟。在1929年的經濟大恐慌中,他又一次天才地在最高價做空,賺了整整一個億美元的暴利!
傑西.利弗摩爾作為所有時代最精明的交易商之一,他能夠在風口浪尖上駕馭自己情緒,他是一個聰明而又自律的人,是一個有緊迫感且邏輯能力極強的人,他也是一個復雜的人,他在市場和婚姻中經歷了反復的成功和失敗。他遵循他自己的規則,像一隻孤獨的狼一樣地進行交易,在他快到60歲的時候,他賺到了一大筆錢,但又很快全賠了進去,市場的大潮就是這樣無情,市場不再對他感興趣了。這是市場對他最後的一擊,從此他再也沒有恢復過來。戰勝市場的興奮已經成為過去,他那神奇的感覺和他活下去的願望也成了過去!
傑西.利弗摩爾浸淫股市40餘年,歷經四起四落之後,寫出不朽的投機著述中的經典--《股票作手回憶錄》!這本書既有實踐,又有理論;既有傳奇,又有幻滅。利維摩爾是位天才的投機家,其單搶匹馬,悟到技法,賺到當時神話般的財富;後又因人性弱點,跌落塵埃,飲彈蒼涼自盡。他的人生就是一次波瀾壯闊,動人心魄的超級行情。他的一生就是對投機二字的最好詮釋。其本人以自己傳奇的經歷為主線寫的這本書應該為每位欲想成功的投機者所必讀!書中,切中要害之語頻頻給讀者以心理沖擊,那充滿浩氣與靈性的操作也帶給讀者以震顫和啟迪。利維摩爾的這本書,利維摩爾這個人,不知曾令多少人,也不知將令多少人,領悟交易的真諦,參悟蒼茫的人生!
大作手到底要告訴了我們什麼呢?我將其歸納為九點,要點後的表述基本上是引用了利弗摩爾的原話,接下來讓我們洗耳聆聽七十年前大師的教誨!
1、市場是有規律的,市場的規律性緣因於不變的人性!
我很早就學到的一個教訓,就是華爾街沒有新事物。華爾街不可能有新事物,因為投機就像山嶽那麼古老。股市今天發生的事情以前發生過,以後會再度發生。我從來沒有忘記這一點。我想我真正沒法記住的就是何時和如何發生,我用這種方式記住的事實,就是我利用經驗的方法。華爾街從來不會改變,錢袋卻會改變,股票卻會改變;但華爾街從來不會改變,因為人的本性是從來不會改變的。
我認為,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是投機者真正的死敵,希望、恐懼和貪婪總是存在的,他們就藏在我們的心裡,它們在市場外面等著,等著跳進市場來表現,等著機會大賺一把;無論是在什麼時候,從根本上說,由於貪婪、恐懼、無知和希望。人們總是按照相同的方法重復自己的行為--這就是為什麼那些數字構成的圖形和趨勢總是一成不變地重復出現的原因。
2、耐心等待市場真正完美的趨勢,不要做預測性介入 ; 「時機就是一切」,在恰當的時候買進,在恰當的時候賣出。
回復3樓2014-05-17 20:37舉報 |
陳鵬186
方有小成6
交易不是每天要做的事情,那種認為隨時都要交易的人,忽略了一個條件,就是,交易是需要理由的,而且是客觀的,適當的理由。除了設法決定如何賺錢之外,交易者必須也設法避免虧錢。知道什麼應該做,跟知道什麼不應該做幾乎一樣重要。
事實上,如果我在開始交易前,肯定自己正確無誤,我總是會賺錢。打敗我的,是沒有足夠的頭腦,堅持我擅長的游戲——也就是說,只有在前兆對我的操作有利,讓我滿意時才進場。做所有的事情都要講時機,但是我不知道這一點。在華爾街,有這么多人根本不能算是大傻瓜,卻遭到失敗,原因正是這一點。傻瓜當中,有一種十足的傻瓜,他們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都會做錯事,但是有一種是股市傻瓜,這種人認為他們隨時都要交易。沒有人能夠一直擁有適當的理由,每天都買賣股票——也沒有人擁有足夠的知識,能夠每次都高明地操作。
股票作手必須對抗內心中很多代價高昂的敵人。賺大錢要靠「等待」,而不是靠想。一定要等到所有因素都對你有利的時機。預測市場之所以如此困難,就是因為人的本性,駕馭和征服人的本性是最困難的任務。仔細地選擇時機是非常重要的......操之過急,是要付出代價的。我的損失完全是由於缺乏耐心造成的,沒有耐心地等待恰當的時機來支持事先已經形成的看法和計劃。不懂得15年後,有些事情讓我能夠等待長長的兩星期,看著我十分看好的股票上漲30點,才覺得買進很安全.這要有耐心,等著恰當的關鍵點出現,等著恰當的交易時機。耐心、、、、、、耐心、、、、、、耐心--這就是他把握時機,獲得成功的訣竅。他常常說:「賺錢的不是想法,而是靜等」。一個人需要做的只是觀察市場正在告訴他什麼,並對此做出反應。答案就在市場本身,挑戰來自對呈現出來的事實做出正確的解釋。
「時機就是一切」,在進入交易之前,最重要的是確定最小阻力線是否和你的交易方向一致。我的經驗是,如果我不是在接近某個趨勢的開始點才進入市場,我就絕對不會從這個趨勢中獲取多少利潤。原因是,我錯失了利潤儲備,而這種儲備對於一個人的勇氣和耐心是非常必要的,有了這種勇氣和耐心,他就可以靜觀市場變化,就可以在這次行情結束前必定不斷出現的小的回落或回升面前持股不動。市場會即時向你發出什麼時候進入市場的信號,同樣肯定的是,市場也會及時向你發出退場的信號--如果你耐心等待的話。「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真正重大的趨勢不會在一天或一個星期就結束。它走完自己的邏輯過程是需要時間的。
3、正確就是正確,錯誤就是錯誤,只做正確的事情,不要錯上加錯!
一位極具天才的投機家曾經告訴過我:「當我看見一個危險信號的時候,我不跟它爭執。我躲開!幾天以後,如果一切看起來還不錯,我就再回來。我是這么想的,如果我正沿著鐵軌往前走,看見一輛火車以每小時60英里的速度向我沖來,我會跳下鐵軌讓火車開過去,而不會愚蠢地站在那裡不動。它開過去之後,只要我願意,我總能再回到鐵軌上來。」這番話非常形象地表現了一種投機智慧,令我始終不忘。
奇怪的是,大多數投機者遇到的麻煩是,他們自己內心中的一些東西使他們沒有足夠的勇氣在他們應該平倉的時候平倉。他們猶豫不決,他們在猶豫當中眼睜睜地看著市場朝著對自己不利的方向變動了很多個點。
顯然,應該要做的事是在多頭市場看多,在空頭市場中看空。聽起來很好笑,對不對?但是我必須深深了解這個一般原則,才能夠看出要把這個原則付諸實施。我花了很長的時間,才學會根據這些原則交易。解盤在這種游戲中是重要的一部分,在正確的時候開始也很重要,堅持自己的部位也一樣重要。但是我最大的發現是一個人必須研究和評估整體狀況,以便預測為了的可能性。我不再盲目地賭博,不再關心如何精通操作技巧,而是關心靠著努力研究和清楚的思考,贏得自己的成功。我也發現沒有一個人能夠免於犯下愚蠢操作的危險。一個人操作愚蠢,就要為愚蠢付出代價。
4、市場包容和消化一切,它永遠都是正確的,順應市場是最明智的!
我的理論是:「在這些重大的趨勢背後,總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 知道這一點就足夠了,對價格運動背後的所有原因過於好奇,不是什麼好事。只要認識到趨勢在什麼地方出現,順著潮流駕馭你的投機之舟,就能從中得到好處,不要跟市場爭論,最重要的是,不要跟市場爭個高低。大眾應該始終記住股票交易的要素。一支股票上漲時,不需要花精神去解釋它為什麼會上漲。持續的買進會讓股價繼續上漲。只要股價持續上漲,偶爾出現自然的小幅回檔,跟著漲勢走,大致都是相當安全的辦法。但是,如果股價經過長期的穩定上升後,後來轉為逐漸開始下跌,只偶爾反彈,顯然阻力最小的路線已經從向上變成向下。情形就是這樣,為什麼要尋找解釋呢?股價下跌很可能有很好的理由,但是,這些理由只有少數人知道,他們不是把理由秘而不宣,就是反而告訴大眾說這支股票很便宜。這個游戲的本質就是這樣,大眾應該了解,少數知道內情的人不會說出真相。
簡單的事實是,行情總是先發生變化,然後才有經濟新聞,市場不會對經濟新聞作出反應。市場是活的,它反映的是將來。因此,企圖根據當前的經濟新聞和當前的事件預測股市的走勢是非常愚蠢的。貪婪和恐懼一樣,都會扭曲理性。股市只講事實,只講現實,只講理性,股市永遠不會錯,錯的是交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