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發生過幾次世界性的金融危機
我只總結出從20世紀開始的,19世紀的還沒來得及
1901年 美國交易所危機
1907年 美國銀行危機
主要策劃者:羅斯切爾德家族 摩根集團 紐約第一國家銀行 國家城市銀行(後來的花旗銀行) 標准石油城市銀行 石油大亨洛克菲勒 鐵路大王傑姆斯
目的:建立美聯儲 為策動世界級別的戰爭掃清障礙
結果:1913年美聯儲法案通過,國際銀行勢力控制了美元的發行和主宰國家銀行的准備金。 美國政府自此喪失對美元的發行權。銀行家們等待已久的爆發世界級戰爭的條件已經成熟
1921 美國農業衰退
策劃者:華爾街精心設計的定向爆破
目的:旨在掠奪農民的財富和摧毀農業地區拒絕服從美聯儲的中小銀行
結果:突如其來的信用和貨幣緊縮迫使原本富裕的農民大批破產
1929 美國經濟大蕭條
策劃者:摩根和雷波庫恩公司控制下的美聯儲紐約銀行董事長本傑明 英格蘭銀行董事長諾曼 早在2年前就敲定了股市暴跌
目的:廢除金本位 實行廉價貨幣政策 為二戰鋪平金融道路
結果:世界經濟大衰退,啟動超級通脹掠奪德國人民財富,動盪英國經濟,迫使英鎊與金本位脫鉤。收割美國這只肥羊。
1938 美國金融危機
策劃者:國際銀行勢力
目的:為二戰掃除金融障礙 超級赤字財政 迫使美國參戰
結果:美國國債從1930年的160億美元狂漲到1946年的2690億美元
1948年美國金融危機
戰爭時形成的高速生產慣性同戰後重建時,國際國內市場暫時縮小的矛盾造成的。
策劃者:國際銀行勢力
目的:著名的馬歇爾計劃的出台。
1981年 墨西哥金融危機
策劃者:國際銀行勢力
目的:實現拉丁美洲和非洲發展中國家經濟的「有控制地解體」
1987年 金融核彈 目標東京 股票指數期貨
紐約股市崩盤
迫使日元升值 3年後日本陷入十幾年的衰退,日經指數暴跌70% 地產連續14年下跌,財富損失比例後果相當於二戰戰敗
策劃者:國際銀行勢力
1990年代芬蘭、瑞典、挪威銀行危機
1997 亞洲金融危機 「剪羊毛」 喬治·索羅斯為首的國際投機商對東南亞金融市場發動攻擊,開始拋售泰銖,買進美元。目的在攪亂東南亞金融市場。銀價跌到歷史最低點 巴菲特在此年吃進了世界上1/3的實物白銀存量。
2008年9月美國次貸風暴 雷曼兄弟破產、美林銀行賤賣、摩根斯坦利尋求合並,美國次貸風暴掀起的浪潮一波高過一波,美國金融體系搖搖欲墜,世界經濟面臨巨大壓力。
Ⅱ 怎樣才構成誹謗罪
誹謗罪在犯罪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實施捏造並散布某種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
1、須有捏造某種事實的行為,即誹謗他人的內容完全是虛構的。如果散布的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即使有損於他人的人格、名譽,也不構成本罪。
2、須有散布捏造事實的行為。所謂散布,就是在社會公開的擴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兩種:一種是言語散布;另一種是文字,即用大字報、小字報、圖畫、報刊、圖書、書信等方法散布。
所謂「足以貶損」,是指捏造並散布的虛假事實,完全可能貶損他人的人格、名譽,或者事實上已經給被害人的人格、名譽造成了實際損害。如果散布虛假的事實,但並不可能損害他人的人格、名譽,或無損於他人的人格、名譽,則不構成誹謗罪。
3、誹謗行為必須是針對特定的人進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從誹謗的內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誰,就可以構成誹謗罪。如果行為人散布的事實沒有特定的對象,不可能貶損某人的人格、名譽,就不能以誹謗罪論處。
4、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行為必須屬於情節嚴重的才能構成本罪。雖有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行為,但沒有達到情節嚴重的程度,則不能以本罪論處。
所謂情節嚴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捏造事實造成他人人格、名譽嚴重損害的;捏造事實誹謗他人造成惡劣影響的;誹謗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導致被害人自殺的等等情況。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2)國金證券董事長雷波擴展閱讀:
案例:傅學勝因犯誹謗罪被判有期徒刑
製造「中石化、非洲牛郎門」等謠言傅學勝因犯誹謗罪被判有期徒刑,上海市閘北區人民法院於13日對被告人傅學勝涉嫌誹謗罪一案公開開庭審理,依法以誹謗罪判處被告人傅學勝有期徒刑二年九個月。
法院審理查明,被告人傅學勝於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間,採用捏造損害被害人徐某、吳某某、馬某某等多人名譽的虛假事實等手段,在信息網路上予以散布,從而引發網民累計達數十萬次的點擊及大量跟帖、負面評論,造成極為惡劣的社會影響。
法院認為,被告人傅學勝捏造虛假事實,並通過網路予以發布,情節嚴重,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其行為已觸犯《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的規定,構成誹謗罪。
據了解,傅學勝,男,1966年生,江蘇省東海縣人,大學文化,上海雷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兼法人代表,曾編造所謂《「情婦」舉報副區長、公安分局長》帖文發布到網上,還曾精心策劃轟動一時的「中石化非洲牛郎門」事件。
Ⅲ 股權收購屬不屬於股改
不是,不一樣
Ⅳ 國金證券前董事長雷波是第二軍醫大學畢業的嗎
我們學校不授予本學期運動,往年應作出的。
我想主要是因為該庫的維修,得到的錢給工人發工資撥付給它
補助! 。
希望這兩天發下來。
Ⅳ 現在的石油油價一直在上漲,為何中國石油的股價卻一直在跌
博主語:看了這篇文章,在目前,在制度沒有改進之前,在貪官沒有伏法之前,你,還會買股票嗎?
股民一研究股市上漲下跌的原因,管理層就發笑。漲跌的開關掌握在他們手中,你們卻去研究技術啦、這個面那個面啦,這不是緣木求魚又是什麼?
投資中國股市的人,本來應該是非常幸福的。從股市誕生到今天的20個年頭,中國經濟一直牛氣沖天,從來沒有低於過7%的增長速度,1990年的 gdp是 1.74萬億元,到2007年已經是24.6萬億元了,20年增長了14倍之多。作為實體經濟的晴雨表,照道理來講,就是一頭彪悍的大牛才對啊,即使投資人有所謂"過度情緒",最多也就是有時候肥牛有時候瘦牛罷了。
可悲的是,20歲的中國股市從來就沒有牛過,一會兒是骨瘦如柴的小貓,一會兒是碩大無朋的大象,股票價格總在喜馬拉雅的頂峰和馬里亞納海溝之間來回蹦達著。
是中國股民有著運動員一般的體魄,熱愛登山跳海、跳海登山地來回折騰嗎?顯然不是。今天中央電視台通過對76萬投資者的調查,得出一個數據:從 2007年至今,92%的股民虧損,虧損5成以上的人竟然接近6成!須知,今年是"黃金十年"的第二年,也是言猶在耳的"增加人民財產性收入"和"防止股市大起大落" 這些庄嚴的承諾才說了6、7個月啊。而縱觀20年股市的發展歷程,至少也有92%以上的平民參與者血本無歸,幾萬甚至十幾萬億的平民資財化為灰燼。說中國股市是百姓財產的屠宰場,那是一點也不過分的!
中國股市怎麼了?一個社會財富的源泉怎麼成了社會財富的黑洞?一個全體社會成員民主公平地分享社會發展成果的渠道怎麼成了加劇社會不公不義的工具?讓我們看看中國股市的結構吧。
中國股市由五個部分構成:1、代表法律權威、行使市場監管責任的國家機關;2、被投資者,也就是上市公司;3、投資者,也就是股民、基金和其他機構投資者; 4、在以上三者之間架設溝通橋梁的社會中介機構,如交易所、券商、會計師事務所;5、由公共知識分子和各利益集團代言人組成的公眾輿論。
照道理講,如果市場各部分各守其職,市場應該平穩發展才是啊,但是事實卻表明,18年來,中國的股市一直就是這樣要麼是貓,要麼是大象,來回折騰個不休。
為什麼會這樣?我們要從市場上漲下跌的原因分析起來。
中國股市從誕生至今,從來都是一個受著嚴格zf管制的"政策市",其上漲和下跌完全是政策人為製造出來的,所以和實體經濟幾乎老死不相往來。
既然是人為的政策市,為什麼不將股市調控成平穩發展的市場呢?
因為漲跌得越"暴",利益的越巨大!
設想一下,假如有人能准確地在中國股市的每一個低點買入,又在股市的每一個高點賣出,有個三年五年的,他將擁有多少財富?實在難以想像。不是說成為億萬富翁很簡單嗎?只要拿十萬元前,找到10個翻番的股票就實現億萬富翁的美夢了。
試想一下,假如這個"神人"在低點買入後,他是否希望在短時間內漲得越高越好?而他在高點賣出之後,是否希望在短時間內跌得越低越好?
誰能找到大盤的高點低點?製造政策的人;誰能找到個股的高點低點?操縱個股的人。
誰製造著政策?中國證監會;誰具體操縱個股?機構投資者。
中國證監會和機構投資者應該是什麼關系呢?應該是貓和老鼠的關系。但是現實是什麼關系呢?是一家親的關系。
一家親是如何形成的?1、入市靠證監會批准;2、運行靠證監會"窗口指導";3、隊伍相互融合。
僅僅查公開的資料就一目瞭然,證監會不過是一個跳板,許多證監會官員們人生的目標是到被監管單位去享受財富。
先看證監會和券商的隊伍融合:
新銀河證券的董事長李鳴曾是中國證監會稽查二局局長;新銀河證券的總裁肖時慶曾任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部副主任;
安信證券總經理王彥國曾在證監會發行部、基金監管部、證監會南京特派辦、上海證管辦等部門擔任要職;
國金證券董事長雷波,是已被"雙規"的前證監會副主席王益的在證監會時的秘書;
平安證券總裁助理張文生曾經是證監會幹部;
曾任證監會副主席的汪建熙,後來搖身一變,成為合資投行中金公司的董事長;
太平洋證券總經理王超,曾任證監會法律部主任,證監會杭州特派辦主任、黨委書記、證監會稽查一局局長等職;太平洋證券獨立董事王連洲更是在業內赫赫有名,是基金法的起草組長;
再看證監會和基金公司隊伍的融合:
目前60家基金公司中,15家基金公司的總經理曾在證監會、上證所、深交所擔任過要職;此外,還有7家基金公司的董事等也在上述監管部門工作過;
甚至美國的也在招募中國證監會的官員:不久前,中投公司砸下32億美元的美國私募基金弗勞爾斯的董事總經理宣昌,就曾任證監會規劃委委員和機構監管部副主任。
好了,在這樣明目張膽的融合中,證監會對市場中兩支最重要的主力的監管已經成了左手管右手了。剩下來監管誰呢?管上市公司?
眾所周知,上市公司是券商輔導、保薦、發行上市的,券商和證監會是一家人後,上市公司和證監會就有了"姑表親";而基金等機構投資者要炒作股價需要上市公司有相應的消息配合,上市公司也要基金拉升股價進行減持、再融資等活動,在市場生存過程中,上市公司通過基金等機構投資者也和證監會有了"姨表親"。都是一家人,那麼監管誰呢?
還有兩支力量:"經濟學家"和媒體輿論。但是大多數"經濟學家"本來就是強勢利益集團包裝出來的、豢養著的,而這些強勢利益集團通過廣告購買、信息溝通早已經將大多數輿論媒體收歸麾下了;至於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假如他們堅持客觀公正的立場,在沒有集體訴訟制度的中國,在中小股東沒有對上市公司監督管理權的中國,能生存下來嗎?
現行的政治制度和政治道德,將證監會、券商、機構投資者、中介機構、大眾輿論焊接在一起,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的時候,他們就是反市場的一致行動人!暴漲之後暴跌,暴跌之後再暴漲,就在這瘋狂的上串下跳中,一次次絞殺中小投資者的資本,一次次剮削人民的財富!
今年年初,滬深兩市的流通市值是10萬億,到6月18日已經不到6萬億了,這4萬億真金實銀,相當於去年全年國家財政收入80%財富到那裡去了?我們知道從去年到今年,印花稅、融資、再融資、大小非、基金分紅,林林總總加起來,也不過1萬億左右的規模,還有3萬億到那裡去了?
基金已經偶然暴出了"老鼠倉",證監會的官員們有嗎?假如有,那是非常恐怖的事情,因為能主導市場方向的人,從人性的角度,一定是希望漲了再漲,跌了再跌的啊。
但是目前我們的法律體系能阻止官員的老鼠倉嗎?答曰:不能!
《證券法》中第四十三條就是防範老鼠倉的,怎麼規定的呢?"證券交易所、證券公司、證券登記結算機構從業人員、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工作人員和法律、行政法規禁止參與股票交易的其他人員,在任期或者法定限期內,不得直接或者以化名、借他人名義持有、買賣股票,也不得收受他人贈送的股票。"這個規定等於告訴證監會以及相關的禁止交易人,買賣股票一定要用老婆、兒女的名義,不可以拿自己的身份證去開戶。簡直是"嚴苛"的"酷法"啊,它的目的好像在努力杜絕證監會官員們擁有私房錢!
但是假如就有證監會官員冒天下之大不韙,拿自己的身份證炒起來怎麼辦?第一百九十九條的"違法責任"在等著他們: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禁止參與股票交易的人員,直接或者以化名、借他人名義持有、買賣股票的,責令依法處理非法持有的股票,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買賣股票等值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分。"這說明,如果自己把自己揪出來,不但要將賺的錢吐出來,而且證監會還可能給個"警告" 啊,"記過" 啊什麼的處分!如此"殘暴"的懲罰,相關人員至少膽子要比米粒大才敢觸犯啊!
前一段時間市場高呼"救市了!"的時候,我冷眼旁觀,哧哧冷笑:證監會肯定心裡想,你們鬧得這么凶,說大小非使股票下跌,說印花稅讓股票下跌,好,我大小非規范!我印花稅降下來!你們能耐大,看能將股票漲到哪裡去!一個眼色基金就明白了,瘋狂地賣;證監會也不閑著,新股拚命地發;"經濟學家"也行動起來,說恐怖啊,越南危機了!美國危機了!印度危機了!看你們那個敢買!等回落幾天傻瓜們猶豫彷徨的時候,給你們最後痛擊:特批特大的ipo!冷不防提高存款准備金!國資委說國有企業炒股損失要追究......嘩啦啦兮大廈傾......
暴漲有暴漲的受益者,暴跌有暴跌的受益者,在這場世界罕見的股災中,有人哭紅了眼,有人笑彎了腰!誰是暴跌的受益者?能預知市場方向的人;在目前的市場主體中,誰能預知市場方向?以證監會為核心的龐大的利益集團!
假如證監會真心救市,能將股市穩住或者拉上去嗎?小意思!
去年年底以來中國股市的運行軌跡,就是中國石油的運行軌跡。這個怪胎,到今天依然有2.46萬億的總市值,佔大盤的權重13%還多。中國石油漲,則大盤漲,中國石油穩,則大盤穩,中國石油跌,則大盤跌。那麼要花多少錢才能讓它漲起來呢?今天最多隻要花3億!今天它的價格在15左右,換手率不到1%,全部交易額不足6億元,用3億拉升,另外至少有3億跟風,價格就上去了。
其實要穩或者升,只要機構不拋就行了,因為目前這個價格,不存在獲利盤,套牢的股民是不會洶涌地割肉的,但是為什麼它就跌了下去,帶動大盤狂跌6.5%,以至於800家跌停呢?只有一個解釋,根本不想救市,反而想打壓股市,製造恐慌,以期獲得更廉價的籌碼!
機構有錢嗎?嚇死你!不說每次都能成功逃頂的社保基金、瘋狂砸盤的保險基金,就說從基民手中收來的公募基金,有多少呢?7千億!拿出區區0.05%來,中國石油就穩住了,大盤也就穩住了,但是不但不拿,還拚命地砸!要的是什麼?暴跌再暴跌!
不是說證監會開會要講政治嗎?哈哈,念文件一本正經,下台時稍微眨一下眼睛不是就能會心一笑了嗎?
那麼暴跌復暴跌,誰最開心?
1、老鼠倉。可以得到更便宜的籌碼;
2、外資。可以用更便宜的價格收購中國的核心資產;
3、被老百姓熱議的賤買國產的人。說建設銀行賣2.45元/股給友邦是賣國,那麼二級市場跌到1.45元/股,不是就成了愛國英雄了嗎?再說農行正在股份制改造,什麼價格友邦才會開心地舉起水晶杯呢?
4、仇華的敵對勢力。你經濟增長不是快嗎?你不是要和諧嗎?你不是要風光地搞奧運嗎?看看,你民不聊生了吧?民眾和zf有對立情緒了吧?
那麼暴跌復暴跌,誰最傷心?
1、中國老百姓。理由地球人都明白。
2、黨。"增加人民群眾財產性收入"這個庄嚴的政治承諾,居然成了忽悠百姓進套的事實,一言九鼎的政治威嚴在遭受空前的侵蝕,1號肯定痛心疾首!
3、zf。"防止大起大落"的施政宣言,居然得到截然相反的現實結果,zf的能力和誠信遭受空前質疑,3號焉不憂憤交加?
所以,我們知道了,目前中國資本市場上形成的利益集團有多麼龐大,有多麼囂張,有多麼貪婪,有多麼殘酷,有多麼危險!他們就是要在中國股市上先買一隻貓,然後以大象的價格賣給老百姓,然後再無所不用其極地讓百姓以貓的價格再賣給他......顛來倒去,反反復復地從事著這個骯臟的游戲,其結果是國家發展再快,經濟發展再好,老百姓和資本市場也牛不起來。最終,中國將為他們這個骯臟的游戲付出巨大的代價!
目前證監會的官員"出事"的已經有好幾個了。前發審委工作處副處長王小石被判九年;前中國證監會貴陽特派辦負責人高勇死緩;前證監會副主席王益也已經被"雙規"。他們都是因為其他事情牽連出來的,被發現純屬偶然。
還有沒有"王小石""高勇""王益"在大樓里依然神現活現地"保護投資者利益"?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目前薄弱的法律體系是無法保證大樓里沒有他們的。
為獲得一己之私或者一個小團體的利益,使億萬百姓的利益受損,使國民經濟的發展受阻礙,使黨和國家的威信受侵蝕,使民族復興大業成泡影,這樣的事情確實有發生的可能。
怎麼辦?必須將目前這種證券監管的法律框架、執行機構、制衡方法全盤推倒重來,重新建立一個受中小投資者有效監督、和市場利益相關各方完全隔離、獨立行使資本市場法律監管職能的體系。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中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才能保證資本市場為社會的公平正義、為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應有的貢獻。
Ⅵ 歷史上有幾起金融風暴
1901年 美國交易所危機
1907年 美國銀行危機
主要策劃者:羅斯切爾德家族 摩根集團 紐約第一國家銀行 國家城市銀行(後來的花旗銀行) 標准石油城市銀行 石油大亨洛克菲勒 鐵路大王傑姆斯
目的:建立美聯儲 為策動世界級別的戰爭掃清障礙
結果:1913年美聯儲法案通過,國際銀行勢力控制了美元的發行和主宰國家銀行的准備金。 美國政府自此喪失對美元的發行權。銀行家們等待已久的爆發世界級戰爭的條件已經成熟
1921 美國農業衰退
策劃者:華爾街精心設計的定向爆破
目的:旨在掠奪農民的財富和摧毀農業地區拒絕服從美聯儲的中小銀行
結果:突如其來的信用和貨幣緊縮迫使原本富裕的農民大批破產
1929 美國經濟大蕭條
策劃者:摩根和雷波庫恩公司控制下的美聯儲紐約銀行董事長本傑明 英格蘭銀行董事長諾曼 早在2年前就敲定了股市暴跌
目的:廢除金本位 實行廉價貨幣政策 為二戰鋪平金融道路
結果:世界經濟大衰退,啟動超級通脹掠奪德國人民財富,動盪英國經濟,迫使英鎊與金本位脫鉤。收割美國這只肥羊。
1938 美國金融危機
策劃者:國際銀行勢力
目的:為二戰掃除金融障礙 超級赤字財政 迫使美國參戰
結果:美國國債從1930年的160億美元狂漲到1946年的2690億美元
1948年美國金融危機
戰爭時形成的高速生產慣性同戰後重建時,國際國內市場暫時縮小的矛盾造成的。
策劃者:國際銀行勢力
目的:著名的馬歇爾計劃的出台。
1981年 墨西哥金融危機
策劃者:國際銀行勢力
目的:實現拉丁美洲和非洲發展中國家經濟的「有控制地解體」
1987年 金融核彈 目標東京 股票指數期貨
紐約股市崩盤
迫使日元升值 3年後日本陷入十幾年的衰退,日經指數暴跌70% 地產連續14年下跌,財富損失比例後果相當於二戰戰敗
策劃者:國際銀行勢力
1990年代芬蘭、瑞典、挪威銀行危機
1997 亞洲金融危機 「剪羊毛」 喬治·索羅斯為首的國際投機商對東南亞金融市場發動攻擊,開始拋售泰銖,買進美元。目的在攪亂東南亞金融市場。銀價跌到歷史最低點 巴菲特在此年吃進了世界上1/3的實物白銀存量
Ⅶ 史上歷次金融危機分別是
1、美國金融危機
從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華爾街風暴,已經演變為全球性的金融危機。這個過程發展之快,數量之大,影響之巨,可以說是人們始料不及的。
大體上說,可以劃成三個階段:一是債務危機,借了住房貸款人,不能按時還本付息引起的問題。第二個階段是流動性的危機。
這些金融機構由於債務危機導致的一些有關金融機構不能夠及時有一個足夠的流動性對付債權人變現的要求。第三個階段,信用危機。就是說,人們對建立在信用基礎上的金融活動產生懷疑,造成這樣的危機。
2、香港金融保衛戰
1997年香港回歸伊始,亞洲金融危機爆發。7月中旬至1998年8月,國際金融炒家三度狙擊港元,在匯市、股市和期指市場同時採取行動。他們利用金融期貨手段,用3個月或6個月的港元期貨合約買入港元,然後迅速拋空,致使港幣利率急升,恆生指數暴跌,從中獲取暴利。
3、國際金融危機
外部因素引起金融危機、金融危機國際傳染並非近年方才出現的現象。1873年,德國和奧地利經濟繁榮,吸引資本留在國內,對外信貸突然中止,導致美國傑·庫克公司經營困難。
1890年,倫敦巴林兄弟投資銀行對阿根廷債權發生支付危機,加之當年10月紐約發生金融危機,倫敦一系列企業倒閉,巴林銀行幾乎於當年11月份倒閉,只是在英格蘭銀行行長威廉·利德代爾牽頭組織的銀團擔保基金救助下方才得以倖免。
英國對南非、澳大利亞、美國和其他拉丁美洲國家的貸款因此事而銳減,致使上述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危機一直持續到1893年。
4、亞洲金融危機
1997年6月,一場金融危機在亞洲爆發,這場危機的發展過程十分復雜。到1998年年底,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1997年金融危機的爆發,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國學者一般認為可以分為直接觸發因素、內在基礎因素和世界經濟因素等幾個方面。
5、環球金融危機
2007-2008環球金融危機
又稱金融海嘯、信用危機及華爾街海嘯等,是一場在2007年8月9日開始浮現的金融危機。自次級房屋信貸危機爆發後,投資者開始對按揭證券的價值失去信心,引發流動性危機。
即使多國中央銀行多次向金融市場注入巨額資金,也無法阻止這場金融危機的爆發。直到2008年,這場金融危機開始失控,並導致多間相當大型的金融機構倒閉或被政府接管。
Ⅷ 歷史上一共有多少次金融危機
1901年 美國交易所危機
1907年 美國銀行危機
主要策劃者:羅斯切爾德家族 摩根集團 紐約第一國家銀行 國家城市銀行(後來的花旗銀行) 標准石油城市銀行 石油大亨洛克菲勒 鐵路大王傑姆斯
目的:建立美聯儲 為策動世界級別的戰爭掃清障礙
結果:1913年美聯儲法案通過,國際銀行勢力控制了美元的發行和主宰國家銀行的准備金。 美國政府自此喪失對美元的發行權。銀行家們等待已久的爆發世界級戰爭的條件已經成熟
1921 美國農業衰退
策劃者:華爾街精心設計的定向爆破
目的:旨在掠奪農民的財富和摧毀農業地區拒絕服從美聯儲的中小銀行
結果:突如其來的信用和貨幣緊縮迫使原本富裕的農民大批破產
1929 美國經濟大蕭條
策劃者:摩根和雷波庫恩公司控制下的美聯儲紐約銀行董事長本傑明 英格蘭銀行董事長諾曼 早在2年前就敲定了股市暴跌
目的:廢除金本位 實行廉價貨幣政策 為二戰鋪平金融道路
結果:世界經濟大衰退,啟動超級通脹掠奪德國人民財富,動盪英國經濟,迫使英鎊與金本位脫鉤。收割美國這只肥羊。
1938 美國金融危機
策劃者:國際銀行勢力
目的:為二戰掃除金融障礙 超級赤字財政 迫使美國參戰
結果:美國國債從1930年的160億美元狂漲到1946年的2690億美元
1948年美國金融危機
戰爭時形成的高速生產慣性同戰後重建時,國際國內市場暫時縮小的矛盾造成的。
策劃者:國際銀行勢力
目的:著名的馬歇爾計劃的出台。
1981年 墨西哥金融危機
策劃者:國際銀行勢力
目的:實現拉丁美洲和非洲發展中國家經濟的「有控制地解體」
1987年 金融核彈 目標東京 股票指數期貨
紐約股市崩盤
迫使日元升值 3年後日本陷入十幾年的衰退,日經指數暴跌70% 地產連續14年下跌,財富損失比例後果相當於二戰戰敗
策劃者:國際銀行勢力
1990年代芬蘭、瑞典、挪威銀行危機
1997 亞洲金融危機 「剪羊毛」 喬治·索羅斯為首的國際投機商對東南亞金融市場發動攻擊,開始拋售泰銖,買進美元。目的在攪亂東南亞金融市場。銀價跌到歷史最低點 巴菲特在此年吃進了世界上1/3的實物白銀存量。
2008年9月美國次貸風暴 雷曼兄弟破產、美林銀行賤賣、摩根斯坦利尋求合並,美國次貸風暴掀起的浪潮一波高過一波,美國金融體系搖搖欲墜,世界經濟面臨巨大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