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倒閉的三家銀行除了海南發展銀行 還有兩家是什麼銀行
正式關閉的只有一家,海南發展銀行,簡稱海發行。中國被關閉的金融機構不少,如廣國投,華銀等等。
海南發展銀行倒閉過程:
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海南房地產市場出現泡沫,很多信用社通過高息攬存的形式發展業務。到1997年年底時,海南省已有幾十家信用社出現資不抵債、無法兌付到期存款等問題,並發生多起擠兌事件。最終海南省政府決定讓海發行兼並這些信用社,背起它們的資產和負債。
1998年3月22日,央行在陸續給海發行提供了40億元的再貸款用於「救火」後,決定不再給予資金支持。
1998年6月21日,央行發出公告:由於海發行不能及時清償到期債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銀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和央行《金融機構管理條例》,決定關閉海發行。
海發行關閉後,個人存款轉由工商銀行託管,由於公眾對於工商銀行的信任,並沒有造成大量擠兌。
而對法人(公司)存款則進行債權登記,待清算完後再行兌付,但是直到現在已經過去了近20年至今未完成清算。
(1)農村信託發展公司破產擴展閱讀:
事件啟示
首先,在海發行關閉事件中,我們看到其原因包括經營管理混亂、承擔接管問題信用社等。而在其背後,則是房地產泡沫崩潰可能導致金融失敗的殘酷事實。
上世紀90年代,海南房地產市場崩盤,導致包括信用社在內的金融機構出現大量不良資產,海發行則不幸成為這輪房地產泡沫危機的「犧牲品」。在當前房地產市場與金融體系關聯更加復雜的情況下,這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警示。
其次,在海發行遺留問題的背後,可以看到中國金融機構的退出制度尚未建立起來,這在客觀上阻礙了中國金融改革深化的步伐。長期以來。
中國的金融機構退出市場,往往都是行政性關閉,或者是關閉後走向行政性主導的破產,因此往往被人戲稱為「計劃性破產」。市場化破產機制的缺位,使金融運行的規范化、程序化、市場化都難以完全建立起來。
再者,海發行關閉的直接原因,就是儲戶因為恐慌引起的「擠兌」所造成的。擠兌的發生往往有兩方面原因,一是由於信息不對稱,儲戶在缺乏銀行的信息,二是由於存款缺乏安全保障,導致儲戶信心喪失。
其中的教訓,一是要求金融機構不斷提高運作規范性和透明度,使公眾能夠充分了解內部的風險收益特徵,二是要求盡快建立起中國的存款保險制度,成為挽救儲戶信心的「最終安全網」。
2. 誰去處理中國農村信託投資公司破產的
破產就是走破產程序問題,法院的事情
3. 中國第一家破產的銀行是哪家
1998年6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表公告將其關閉。海南省原計劃重組海發行設立全國性股份銀行,但受阻後轉向設立海南本地法人銀行,即省級城商行——海南銀行。國內第一家破產倒閉的銀行。
應答時間:2021-09-24,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4. 你那有沒有銀行倒閉的詳細資料
資料:中國歷年處置的部分金融機構一覽
1995年,中國人民銀行責令中銀信託停業整頓。1996年廣東發展銀行收購了其債務和分支機構。
1996年10月,中國光大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因不能支付到期債務,央行決定把約50億元人民幣債權轉為股權,從而避免了這家信託公司的倒閉。但在2002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仍然關閉了中國光大國際信託投資公司。
1997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關閉中國農村發展信託投資公司,由中國建設銀行託管其債權債務和分支機構。
1998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決定關閉海南發展銀行,由中國工商銀行託管。
1998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宣布關閉中國新技術創業投資公司,屬下的證券業務委託國泰證券負責管理,後由華融資產管理公司託管。
1998年初,廣東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因資不抵債而被中國人民銀行關閉,後又宣布破產清算。1998年10月,廣發證券開始對廣國投旗下9家營業部實施了託管;2001年7月18日,廣發證券以1.53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整體收購了這9家營業部。
2000年2月,港澳信託因嚴重違規經營、資不抵債,中國人民銀行決定予以撤銷,交由東方資產管理公司託管;其旗下的證券部分照常營業。2002年3月,中銀證券宣布,將收購港澳信託旗下的20家證券營業部用於開展經紀業務。
2000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決定撤銷中國教育科技信託投資有限公司,停止其一切金融活動。
2001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關閉海南四家金融機構。6日,海南賽格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因嚴重違規經營被中國人民銀行「停業整頓」。在此期間,公司在八個城市的證券營業部由中信證券託管。21日,中國人民銀行又宣布對海南華銀國際信託投資公司、海南匯通國際信託投資公司、三亞中亞信託投資公司實行停業整頓。華銀信託和三亞信託旗下的證券營業部分別由廣發證券託管、包頭信託託管。
2001年12月28日,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宣布,經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批准,決定撤消福建國際信託投資公司。
2002年6月5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鑒於中國經濟開發信託投資公司嚴重違規經營,決定於6月7日撤銷該公司,並停止其除證券經紀業務以外的其它一切金融業務活動。清算期間,中經開下屬的證券交易營業部在中國銀河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託管下照常經營。
2004年初,南方證券被證監會和深圳市政府聯合成立的接管小組接管。央行同時提供80億元再貸款支持。但接管小組經過半年多的摸底之後發現80億元僅夠填補個人保證金窟窿。還有120億元的機構債務。2005年5月,南方證券被宣布關閉。
2004年8月,華融託管德隆三家核心企業。9月,德隆旗下的德恆、恆信、中富三家券商和金新信託再被華融託管。
5. 四川省農村信託投資公司怎麼樣
簡介: 2005年10月,公司被依法撤消。
法定代表人:劉啟隆
成立時間:1988-04-30
注冊資本:5558.5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5100001800781
企業類型:全民所有制
公司地址:成都市人民東路48號
6. 1995年後哪些國有信託破產
1997年末,全國共有信託機構242家,資產規模約為4600億元左右。這些信託機構舉步維艱專,普屬遍存在資產質量差、支付困難和破產危機等問題。
1997年2月,我國農村信託投資公司因到期債務不能償還被關閉;1998年6月,我國新技術創業投資公司因同一原因被關閉:1998年10月,按照市場原則和法律處理程序,號稱我國信託業「老二」的廣東國際信託投資公司也因資不抵債和支付危機被關閉。1999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華融、長城、東方、信達、中保等五家信託投資公司撤銷;
2004年慶泰信託投資公司投資證券市場資不抵債被關閉;2004年伊斯蘭信託投資公司和金新信託投資公司挪用委託人資產等問題被接管;因為炒作雲大科技(*ST雲大,600181)導致巨額浮虧,北方信託法人代表、董事長、總經理霍津義涉嫌重大違紀,於2005年12月2日被實施雙規;2005年12月30日,銀監會浙江監管局發布公告:由於金信信託違規經營和經營不善,造成較大損失,責令金信信託停業整頓。
從242家信託公司到今天的68家信託公司。被叫停的、破產的信託公司總共有174家。
7. 中國農村信託投資公司是什麼樣的公司
根據國務院國函〔1988〕19號文:
一、該公司是具有法人資格的國營金融企業, 是經營性的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公司直屬國務院, 需要向國務院請示、報告的, 由國務院秘書長負責聯系。公司原則上可實行計劃單列, 具體由國家計委落實。
二、關於公司的經營方針和業務范圍:
(一)公司向某些效益好的開發公司、國營農場、鄉鎮企業等開展投資、貸款、信託業務, 重點扶持沿海農業商品基地和外貿出口基地的建設, 推動商品經濟的發展。
(二)公司通過組織、扶持地方銀團、專業性金融組織, 以及經政府主管部門批准發行股票等方式, 吸納企業和社會的閑散資金; 公司通過海外借款、信託存款等方式吸收國外資金, 開展租賃、擔保等國際金融業務; 公司兼理財政部轉貸的世界銀行對中國農業部門政策調整貸款的業務。
(三)公司從事國內外貿易業務, 經營投資企業產品的出口。按照國家有關規定, 經營投資企業所需設備和原材料的進口業務。公司按自負盈虧、自行平衡的原則, 開展雙邊和多邊易貨貿易業務。
三、公司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總經理負責制。董事長由杜潤生同志擔任。董事會由國務院有關部門選派代表組成。總經理由董事會任命。
四、公司注冊資本為人民幣二億元, 其大部分由國家在「七五」增加的農業投資中按3%的比例逐年劃撥, 一九八八年先由財政部從徵收的耕地佔用稅中撥付五千萬元。公司鋪底資金所需的三百萬美元外匯額度, 請國家計委安排。公司所需的一百萬元開辦費, 也由財政部從徵收的耕地佔用稅中撥付。
8. 中國信託業發展歷史有哪些
中國的信託業始於20世紀初的上海。1921年8月,在上海成立了第一家專業信託投資機構——中國通商信託公司,1935年在上海成立了中央信託總局。新中國建立至1979年以前,金融信託因為在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管理體制下,信託沒有能得到發展。
1979年10月,國內第一家信託機構——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宣告成立,此後,從中央銀行到各專業銀行及行業主管部門、地方政府紛紛辦起各種形式的信託投資公司,到1988年達到最高峰時共有1000多家,總資產達到6000多億,佔到當時金融總資產的10%。
我國信託業發展的幾起幾落有其客觀原因:
誕生時缺乏基礎,一是缺乏一定的市場需求和經濟基礎。「受人之託,代人理財」是信託的基本功能,因此信託生存的首要條件是有「財」可理。建國以來長期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採取的是高積累、高投資、低工資、低收入的政策,民間基本上無可理之財。二是缺乏健全的社會信用基礎。
信託「以信任為基礎」,信任關系的確立和穩定是信託賴以生存的土壤。我國社會信用關系尚缺乏剛性,信用鏈條十分脆弱,契約意識較差;總體而言,信用基礎仍十分薄弱,制度建設滯後,不完備。
直到2001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託法》正式施行,我國的信託制度才初步確立。在此之前沒有一部專門的信託法,也無其他明確信託關系的法律規范。這使信託機構的活動長期缺乏權威的基本准則,令信託業的發展陷入歧途。這些年來,信託公司主要從事銀行存貸業務、證券業務和實業投資業務,沒有集中到「受人之託,代人理財」的主業上來。
9. 中國倒閉的三家銀行除了海南發展銀行 還有兩家是什麼銀行
正式關閉的只有一家,海南發展銀行,簡稱海發行。中國被關閉的金融機構不少,如廣國投,華銀等等。
海南發展銀行倒閉過程:
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海南房地產市場出現泡沫,很多信用社通過高息攬存的形式發展業務。到1997年年底時,海南省已有幾十家信用社出現資不抵債、無法兌付到期存款等問題,並發生多起擠兌事件。最終海南省政府決定讓海發行兼並這些信用社,背起它們的資產和負債。
1998年3月22日,央行在陸續給海發行提供了40億元的再貸款用於「救火」後,決定不再給予資金支持。
1998年6月21日,央行發出公告:由於海發行不能及時清償到期債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銀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和央行《金融機構管理條例》,決定關閉海發行。
海發行關閉後,個人存款轉由工商銀行託管,由於公眾對於工商銀行的信任,並沒有造成大量擠兌。
而對法人(公司)存款則進行債權登記,待清算完後再行兌付,但是直到現在已經過去了近20年至今未完成清算。
(9)農村信託發展公司破產擴展閱讀:
事件啟示
首先,在海發行關閉事件中,我們看到其原因包括經營管理混亂、承擔接管問題信用社等。而在其背後,則是房地產泡沫崩潰可能導致金融失敗的殘酷事實。
上世紀90年代,海南房地產市場崩盤,導致包括信用社在內的金融機構出現大量不良資產,海發行則不幸成為這輪房地產泡沫危機的「犧牲品」。在當前房地產市場與金融體系關聯更加復雜的情況下,這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警示。
其次,在海發行遺留問題的背後,可以看到中國金融機構的退出制度尚未建立起來,這在客觀上阻礙了中國金融改革深化的步伐。長期以來。
中國的金融機構退出市場,往往都是行政性關閉,或者是關閉後走向行政性主導的破產,因此往往被人戲稱為「計劃性破產」。市場化破產機制的缺位,使金融運行的規范化、程序化、市場化都難以完全建立起來。
再者,海發行關閉的直接原因,就是儲戶因為恐慌引起的「擠兌」所造成的。擠兌的發生往往有兩方面原因,一是由於信息不對稱,儲戶在缺乏銀行的信息,二是由於存款缺乏安全保障,導致儲戶信心喪失。
其中的教訓,一是要求金融機構不斷提高運作規范性和透明度,使公眾能夠充分了解內部的風險收益特徵,二是要求盡快建立起中國的存款保險制度,成為挽救儲戶信心的「最終安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