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將金融與支教志願活動想結合
1、大學生志願支教活動作為大學生校外社會實踐活動的組成部分,是大學生校園社會實踐活動的有效延伸,是促進大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與人民群眾相結合,培養和鍛煉才能,從而提高思想覺悟,增強服務意識,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活動。
2、可以在支教志願活動中開展金融知識宣傳活動,幫助大家增加防止金融詐騙的知識。
B. 大學生的社會實踐內容有哪些
1.學工學農,學農是由學校統一組織青少年學生集體下鄉體驗農耕、農種的農村社會實踐活動,並在活動中體驗農村生活的酸、甜、苦、辣,真正認識『三農』。
2.開展文化輔導活動或者是法律宣傳與咨詢活動。暑期不僅中小學放假,而且正是夏收農忙時節,中小學生處於無人管理的狀態之中,大學生們將這些學生集中起來,對他們進行文化輔導。
3.開展社會調查活動。如電計系赴荔浦縣社會實踐小組對荔浦縣部分鎮、村產業現狀進行了調查,來分析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並寫出幾分調查報告。
4.開展義務勞動,幫助缺少勞動力的軍烈屬、五保戶收割莊稼。下鄉期間,正值夏收時節,許多軍烈屬和五保戶因家裡缺少勞力,莊稼熟在地里而無人收割,同學們積極幫助這類家庭,為他們解決了燃眉之急。
5.支教,大學生利用寒暑假,畢業前的實習時間、或其他有知識有能力的志願者去西部參加支教活動,或者應屆畢業大學生畢業直接參加國家支持西部教育計劃,到西部貧困地區的支援教育的行為。
6.開展便民服務。各小分隊利用當地的圩日在市場上設立家電維修、單車修理、理發等便民服務點,盡己所能,不怕臟、不怕累,以優質的服務贏得當地群眾的稱贊和好評,同時也努力實踐著青年志願者的精神。
7.開展大學生科技活動。大學生可以通過科技活動,提高科技學術水平,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在廣大高校乃至社會上產生了廣泛而良好的影響。
8.考察實踐。我院集中部分學生黨員(幹部)、入黨積極分子組成"三個代表"服務團,赴河池地區開展考察實踐活動,加強對黨史、革命史的學習和教育,牢固樹立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
9.環境保護。組織學生積極參與"保護母親河"行動,進行生態環境調查,宣傳倡導環抱觀念,治理環境污染,裝扮母親河。
C. 開發性金融服務志願者
估計是些跟國家開發銀行有關項目的工作吧,政策招的時候不是說了么,地方就是下縣了。
D. 志願者活動有哪些
一、志願者活動有:
1、探訪老人。
青少年志願者可以再成人志願者或社工的帶領下探訪老人,為老人表演文藝節目,陪老人聊天等。
2、清潔社區衛生。
青少年志願者可以再社工的組織下一起清理社區的衛生,如社區公園內撿礦泉水瓶等力所能及的事。
3、表演節目。
在社區開展一些大型晚會的時候,可以組織青少年志願者一起准備唱歌跳舞類節目,鍛煉的同時豐富晚會節目形式。
4、指揮交通。
和交警大隊合作,在紅綠燈處指揮交通,營造遵守交通規則的良好氛圍。
5、募捐活動。
幫助山區、貧困孩子建立圖書募捐活動,收集圖書、課本、文具文娛等學慣用具。
二、志願者的特徵
1、志願者是無償,不是開業、打工,而是不計報酬的;
2、志願者不是救世主,而是與被幫助者處於平等、互相尊重的地位;
3、志願者不僅是給予了他們幫助,同時也得到了收獲——自我的一種成長;
4、志願者的出發點不是好奇心的滿足,而是對社會的回報;
5、志願者不是指揮者、教育者,而是用生命去影響生命。
(4)百度金融志願服務活動擴展閱讀:
國外志願服務的主要特點
1、與公民的成才和就業全面掛鉤。國際社會已經認識到,公民的成才與就業問題是各國社會問題的集中體現之一。只有將志願服務活動與公民的成才就業等切身利益掛起鉤來,志願服務活動才能得到社會民眾的全面響應,才能確立一個廣泛的群眾基礎。
2、以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為志願服務活動的切入點。相對於過去那種以滿足少數受服務者的生活需求為主體的志願服務模式,著眼於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大局,在經濟和文化領域中尋找服務課題的志願服務模式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
E. 社區志願服務活動有哪些
社區志願服務活動有:開展獻愛心送溫暖活動、開展創平安社區活動等。
社區志願服務全國聯絡總站號召志願者進社區,廣泛開展助老愛幼、扶貧幫困、幫殘助殘、醫療衛生、紅十字救護、心理咨詢、文藝表演等社區服務活動。
在社區營造了難有人幫、身有人護、心有人愛的良好氛圍,極大地推動了全國社區志願服務事業的發展,使志願服務成為實現社區老百姓幸福夢、中國夢實踐道路上不可或缺的橋梁。
(5)百度金融志願服務活動擴展閱讀:
社區志願服務的意義:
社區志願服務全國聯絡總站號召志願者進社區,廣泛開展助老愛幼、扶貧幫困、幫殘助殘、醫療衛生、紅十字救護、心理咨詢、文藝表演等社區服務活動。
在社區營造了難有人幫、身有人護、心有人愛的良好氛圍,極大地推動了全國社區志願服務事業的發展,使志願服務成為實現社區老百姓幸福夢、中國夢實踐道路上不可或缺的橋梁。
社區志願服務活動的核心在於奉獻、有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全國社區志願服務日」活動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了各種具體的服務與幫助,活動的規模和聲勢逐漸擴大,影響日益深入人心。
實踐證明,「全國社區志願服務日」的確定,是培育全社會「學習雷鋒、奉獻他人、提升自己」志願服務意識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社區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一個重要形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全國社區志願服務日
F. 12月志願者服務活動內容
以官方的通告為准。
G. 黨員志願者服務活動包括哪些內容
黨員志願者服務項目內容
一、潔美家園行動 組織開展以改善社區環境衛生為主要內容的志願活動。組織志願者廣泛參與衛生大掃除、清洗亂塗畫和「小廣告」、清理衛生死角、撿拾垃圾(果皮、紙屑)等活動;組織志願者植樹種草、認養綠地、美化綠化小區。
二、區域文明和諧創建 組織開展以創建「文明和諧文體路」、「文明進步路」為試點區域,以改善市容市貌、環境衛生、交通秩序、經營秩序、社會風氣為主要內容的區域文明和諧創建活動。組織志願者踴躍投身創建宣傳、文明督導、義務保潔活動,甘當文明和諧創建的義務宣傳員、督導員、保潔員。
三、保護母親河行動 組織開展以保護閩江流域為重點的保護母親河志願者行動,組織志願者為沿岸植樹造林、清理垃圾、綠化美化,開展保護水源地、節水減排、控制排污等宣傳教育活動。
四、便民助民服務 以社區居民為對象,組織開展政策宣傳、信息咨詢、健康義診、免費體檢、家電維修、修復破損路面、更換路燈、護欄、下水管道等便民、助民活動。
五、扶貧濟困服務 組織開展以貧困居民為主要對象,以因病、因災致貧居民為重點對象,以節日慰問、臨時救濟、日常幫扶、幫助就業等活動為主要內容的脫貧解困服務。
六、困難幫扶服務 組織開展以孤寡老人、殘疾困難居民、刑釋兩勞人員等特殊群體為重點服務對象,以敬老愛老助老、心理健康輔導、經濟困難資助、生活照顧、推薦就業等活動為主要內容的幫扶服務。
七、關愛未成年人行動 組織開展青少年道德教育實踐活動;重點關愛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組織志願者幫助輔導學業、經予家庭溫暖;突出關注困難學子,開展愛心助學,結對助學活動。
八、就業(創業)服務 組織開展以下崗失業、待業、有意創業居民為主要服務對象,以「4050」和「零就業」家庭為重點對象,以舉辦免費就業(創業)技能培訓班、開發就業崗位、推薦就業再就業、指導創業、協調落實就業、創業優惠政策等為主要內容的就業(創業)服務。
九、社區科普服務 以社區居民為服務對象,組織開展以普及科技知識、法律維權知識、勞動技能知識等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居民科學文化素質和勞動者素質,爭做社區義務科普員、輔導員。
十、文化藝術服務 組織開展對社區群眾性文藝團體的培育、指導、扶持工作,開展以義演、公演為主要內容的文藝展演活動,以圖片展、送春聯等為主要內容的文化服務活動,以志願者進小區(樓院)組織居民鄰里互動娛樂為主要內容的樓院文化服務。
十一、體育健身服務 組織志願者指導社區居民體育健身、戶外鍛煉,組織開展社區群眾性體育健身活動,爭做社區義務的體育指導員。
十二、志願無償獻血 組織志願者積極參與宣傳倡導無償愛心獻血精神,培訓獻血知識,帶頭參加無償獻血。
十三、搶險救災服務 組織開展愛心奉獻精神宣傳活動,舉辦抗災避險逃生知識培訓、演練活動,積極參與險情巡查、協助排險工作。受災期間,幫助動員群眾安全轉移、落實救災救濟工作,指導災後生產自救。
拓展資料:
志願者精神
奉獻
「奉獻」原指恭敬地交付、呈獻,即不求回報地付出。奉獻精神是高尚的,是志願服務精神的精髓。志願者在不計報酬、不求名利、不要特權的情況下參與推動人類發展、促進社會進步的活動,這些都體現著高尚的奉獻精神。
1938年,白求恩大夫放棄優越的物質條件,不遠萬里從加拿大來到中國,為八路軍提供醫療救治服務,幫助創辦了軍區衛生學校,親自編寫各種教材並講課。1939年秋,他在搶救傷員時因不幸感染病毒而犧牲。白求恩大夫將自己的生命奉獻給了中國,這種國際主義精神也是奉獻精神的重要體現。
友愛
志願服務精神提倡志願者欣賞他人、與人為善、有愛無礙、平等尊重,這便是友愛精神。志願者之愛跨越了國界、職業和貧富差距,是沒有文化差異、沒有民族之分、不論高低貴賤的平等之愛,它讓社會充滿陽光般的溫暖。
如無國界醫生,他們不分種族、政治及宗教信仰,為受天災、人禍及戰火影響的受害者提供人道援助,他們奉獻的是超國界之愛。1999年10月15日,無國界醫生組織因「一直堅持使災難受害者享有獲得迅速而有效的專業援助的權利」而獲得當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互助
志願服務包含著深刻的互助精神,它提倡「互相幫助、助人自助」。志願者憑借自己的雙手、頭腦、知識、愛心開展各種志願服務活動,幫助那些處於困難和危機中的人們。志願服務者以「互助」精神喚醒了許多人內心的仁愛和慈善,使他們付出所余,持之以恆地真心奉獻。
「助人自助」幫助人們走出困境,自強自立,重返生活舞台。受助者獲得生活的能力後,也會投入到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為社會做貢獻的志願活動中,這些志願活動都涵蓋著深刻的「互助」精神。
進步
進步精神是志願服務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志願者通過參與志願服務,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在志願活動中無處不體現著「進步」的精神,正是這一精神使人們甘心付出,追求社會和諧之境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