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杠桿原理的計算公式!在線等!!!!!!!!!
F1*L1=F2*L2力乘以力臂等於力乘以力臂
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
力臂: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
杠桿平衡是指杠桿處於靜止狀態下或者勻速轉動的狀態下
(1)杠桿求線長度擴展閱讀:
杠桿可以讓「小力」做出「大力」能做的功。
任何機械所輸出的能量,都不可能比輸入它的能量還多,這是「能量守恆定律」的要求。因此,對於一個理想的機械,它的「能量輸出」最多與「能量輸入」是相等的,這個時候,機械所輸出的功,等於輸入它的功。
可以想像一個用杠桿來翹起物體的例子。在過程中,杠桿所輸出的功,是「物體的重量」與「物體被抬起的高度」(或者說「輸出距離」)的乘積。而輸入杠桿的功,則是人所施加的「力」與「向下壓的距離」(或者說「輸入距離」)的乘積。
在理想的情況下,「輸出的功」與「輸入的功」相等,也就是「物體的重量」與「輸出距離」的乘積,等於「力」與「輸入距離」的乘積。這就意味著,在物體的重量一定的前提下,「力」的大小取決於「輸入距離」與「輸出距離」的比例。
通過調整「力」和「物體」與「支點」的相對遠近,使「輸入距離」大於「輸出距離」,或者對於上面的例子來說,只要讓下壓的距離稍大於物體需要被抬起來的距離,那麼用「小力」所做出來的功,便完全可以等同於一個「大力」所做的功。能夠看出,這就是杠桿省力的背後的原因。
參考資來源:杠桿原理
⑵ 杠杠定律里的兩個線段長度怎麼來的
動力臂:動力作用點到支點的距離
阻力臂:阻力作用點到支點的距離
⑶ 求杠桿長度的科學題
38萬km*60000萬億億kg*9.8N/kg除以60kg*9.8N/kg+38萬km=答案
太多了
就是杠桿的力學平衡,地球重*月地距離=人重*(杠桿長-月地距離)
⑷ 求杠桿的計算公式 求動力、阻力、動力臂長度、阻力臂長度的各個計算公式.
你好!回答你的問題如下:
設動力F1、阻力F2、動力臂長度L1、阻力臂長度L2,則
杠桿原理關系式為:F1L1=F2L2
可有以下四種變換式:
F1=F2L2/L1
F2=F1L1/L2
L1=F2L2/F1
L2=F1L1/F2
希望幫助到你,若有疑問,可以追問~~~
祝你學習進步,更上一層樓!(*^__^*)
⑸ 求線段長度的方法
【方法一】等面積法——用不同方式表示同一三角形的面積
解:∵∠C=90°,AC=4,BC=3,∴AB=5.
又∵CD為斜邊AB上的高,∴S△ABC=AC·BC=AB·CD,
∴4×3=5CD,CD=2.4.
【方法二】勾股定理——構造直角三角形,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
解:∵∠C=90°,AC=4,BC=3,∴AB=5.
設BD=x,則AD=5-x.
又∵CD為斜邊AB上的高,
∴在Rt△ADC與Rt△BDC中,
CD^2=AC^2-AD^2=BC^2-BD^2,
即4^2-(5-x)^2=3^2-x^2,x=2.4.∴CD=2.4.
【方法三】相似——根據邊角關系發現相似三角形的模型
解:∵∠C=90°,AC=4,BC=3,∴AB=5,∠A+∠B=90°.
又∵CD為斜邊AB上的高,∴∠BDC=∠ADC=∠C=90°.
∴∠A+∠ACD=90°.∴∠B=∠ACD.
∴△ABC∽△ACD.∴AB:AC=BC:CD,即5:4=3:CD,∴CD=2.4.
【方法四】銳角三角函數——遇直角,優先考慮三角函數與勾股
解:∵∠C=90°,AC=4,BC=3,∴AB=5.
又∵CD為斜邊AB上的高,∴∠BDC=∠C=90°.
∴sin B=CD:BC=AC:AB,即CD:3=4:5.∴CD=2.4.
【方法五】兩點之間的距離公式——勾股定理的推廣,不超綱,選填直接用
如圖2,以點C為坐標原點,CA,CB所在直線分別為x軸,y軸,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
則C(0,0),A(0,4),B(3,0).
【備注】兩點間的距離公式:
A(x1,y1),B(x2,y2)
AB=√(x1-x2)²+(y1-y2)²
【方法六】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結合垂直的斜率關系
如圖2,以點C為坐標原點,CA,CB所在直線分別為x軸,y軸,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
則C(0,0),A(0,4),B(3,0).
設直線AB的解析式為y=kx+4,代入B(3,0),得0=3k+4,k=-.
圖2
【備注】兩直線平行:k1=k2;兩直線垂直:k1·k2=-1.
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
點A(x′,y′),直線l:y=kx+b,則
點A到直線l的距離為:d=|kx′-y′+b|/√(1+k²)
即:把y=kx+b移項變成kx-y+b=0,把點A的橫縱坐標代入左邊,得kx′-y′+b並取絕對值,再除以(1+k²)的算術平方根
⑹ 杠桿中如何做出最小動力 得到最長線段
在最大力矩上垂直用力
只能畫出最小線段,如要f1最小,方向要垂直於o點到柄頭的線段
⑺ 杠桿計算公式
設動力F1、阻力F2、動力臂長度L1、阻力臂長度L2,則
杠桿原理關系式為:F1L1=F2L2
可有以下四種變換式:
F1=F2L2/L1
F2=F1L1/L2
L1=F2L2/F1
L2=F1L1/F2
杠桿五要素:
1、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通常用字母O來表示。
2、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通常用F1來表示。
3、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通常用F2來表示。
4、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通常用L1表示。
5、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通常用L2表示。
(註:動力作用線、阻力作用線、動力臂、阻力臂皆用虛線表示。力臂的下角標隨著力的下角標而改變。例:動力為F3,則動力臂為L3;阻力為F5,阻力臂為L5。)
(7)杠桿求線長度擴展閱讀:
杠桿的平衡條件 :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
F1×L1=F2×L2變形式:
F1:F2=L2:L1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那麼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公式:
F1×L1=F2×L2一根硬棒能成為杠桿,不僅要有力的作用,而且必須能繞某固定點轉動,缺少任何一個條件,硬棒就不能成為杠桿,例如酒瓶起子在沒有使用時,就不能稱為杠桿。
動力和阻力是相對的,不論是動力還是阻力,受力物體都是杠桿,作用於杠桿的物體都是施力物體。
⑻ 涉及杠桿的線密度問題,請幫我!
顯然,杠桿的長度必須要大於0.1m。
假設杠桿長度為x米,那麼,將杠桿受到的力分為三個部分
1、重物的重力產生的力矩=49*0.1=4.9牛米
2、施加的外力產生的力矩=F*x牛米
3、桿自身重力產生的力矩=5x*x/2=2.5x^2
這三者要平衡有
4.9 + 2.5x^2 = F*x
則F= 4.9/x +2.5x>=2√4.9*2.5=7牛
當且僅當4.9/x =2.5x時取最小值7
此時桿長求得為1.4米
⑼ 杠桿定律里兩個線段長度怎麼求
求線段長度,首先要求杠桿保持平衡,要求已知杠桿總長度(或者其中支點到一端的長度),和兩邊分別施加的力(或者重量,質量),才可以求兩個線段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