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匯率 和 費率 什麼區別
匯率對應的外匯,由於外匯和人民幣之間的兌換所產生的兌換比例。
費率意思比較廣泛,比如到銀行匯錢,銀行會收千分之五或百分之一的手續費等。
B. 什麼是折算率(外匯)
折算率(Convention Factor To Square Meter)是指每單位設限類別紡織品折算成平方米的數值。它只是一個約定值,以便使不同單位紡織品的貿易量具有可比性。在經濟學中,是指一種貨幣與另外一種貨幣的對折換算。
例如:一元人民幣對美元折算率0.13415。
就是1rmb:1usd = 0.13415
那麼100元人民幣就是兌換13.415美元。
C. 折算率與匯率的區別
以9月19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的中間價為例:
1美元兌人民幣6.8276元
也就是1usd:1rmb=6。8276
那麼反過來就是折算率:即1rmb:1usd=0。14646
如100人民幣,就可兌換14。646 元美元
如不明白給我發信息,再給你詳解。
D. 匯率和匯價有什麼不同
1.匯率是亦稱「外匯行市或匯價」。一國貨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的另一種貨幣的價格。由於世界各國貨幣的名稱不同,幣值不一,所以一國貨幣對其他國家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即匯率.
2.匯買價、匯賣價統稱為匯價
鈔買價:客戶持有外幣現鈔到銀行兌換本國貨幣的價格。
外幣現鈔:指外幣的紙幣和輔幣,主要由境外攜入貨幣,同時若該筆貨幣存入銀行,形成的銀行存款兌換成本國貨幣也按照現鈔價格兌換。
外幣現匯:銀行對外報價分為鈔買價、鈔賣價統稱為鈔價,匯買價、匯賣價統稱為匯價。現匯是帳面上的外匯,主要是指以支票、匯款、托收等國際結算方式,取得並形成的銀行存款。
E. 匯率和利率的差別是什麼
1、概念不同
匯率又稱外匯利率,外匯匯率或外匯行市,指的是兩種貨幣之間兌換的比率,亦可視為一個國家的貨幣對另一種貨幣的價值。具體是指一國貨幣與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或比價,或者說是用一國貨幣表示的另一國貨幣的價格。
利率是指一定時期內利息額與借貸資金額即本金的比率。利率是決定企業資金成本高低的主要因素,同時也是企業籌資、投資的決定性因素,對金融環境的研究必須注意利率現狀及其變動趨勢。
2、作用不同
利率是決定企業資金成本高低的主要因素,同時也是企業籌資、投資的決定性因素,對金融環境的研究必須注意利率現狀及其變動趨勢。
匯率變動對一國進出口貿易有著直接的調節作用。在一定條件下,通過使本國貨幣對外貶值,即讓匯率下降,會起到促進出口、限制進口的作用;反之,本國貨幣對外升值,即匯率上升,則起到限制出口、增加進口的作用。
3、影響因素不同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利息仍作為平均利潤的一部分,因而利息率也是由平均利潤率決定的,即利率的高低首先取決於社會平均利潤率的高低。根據中國經濟發展現狀與改革實踐,這種制約作用可以概括為:利率的總水平要適應大多數企業的負擔能力。
匯率對進出口的影響:匯率上升(直接標價法),能起到促進出口、抑制進口的作用。(外匯匯率上漲,本幣匯率下跌)。
F. 匯率和利率的區別
匯率是指兩種不同貨幣之間的兌換關系,又叫做匯價。如果把外匯也看作是一種商品,那麼匯率即是在外匯市場上用一種貨幣購買另一種貨幣的價格。例如,l美元=110日元,表示美元與日元的兌換比率為110,1美元可換110日元,或110日元可兌換成 1美元。在國際經濟交往中,時常要進行貨幣之間的兌換。例如,日本進口商要進口10萬美元的美國設備,就必須先將1100萬日元兌換成10萬美元,再支付價款。目前,在國際外匯幣場上,出現了許多脫離這種經濟交易的外匯買賣。例如,某人買進該種貨幣,待匯率上升之後,再以高價賣出,從而獲取大量利潤。因此,外匯成了投資獲利的工具。
利息是借款者為取得貨幣資金的使用權而支付給貸款者的一定代價,或者說是貨幣所有者因暫時讓渡貨幣資金使用權而從借款者手中獲得的一定報酬。利息作為借入貨幣的代價或貸出貨幣的報酬,實際上,就是借貸資金的「價格」。利息水平的高低是通過利息率表示出來的。利息率是指一定時期內利息額與借貸貨幣額或儲蓄存款額之間的比率。公式表示為:
利息率=利息額/本金
利率一般可分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
G. 匯率和稅率的區別是什麼
匯率在經濟學的定義上,即為兩國貨幣之間兌換的比例。通常會將某一國的貨幣設為基準,以此換算金額價值他國幾元的貨幣。在英文使用方面,有時簡寫為FX,此為外國貨幣Foreign Exchange的簡寫。 通俗的說,是一國貨幣單位兌換他國貨幣單位的比率,也可以說是用一國貨幣表示的另一國貨幣的價格。
.按匯率的穩定性分為固定匯率(Fixed Rate)和浮動匯率(Floating Rate)
固定匯率指一國貨幣同另一國貨幣的匯率基本固定,其波動被限制在極小的范圍內,波動幅度很小。
浮動匯率指一國貨幣當局不規定本幣對其它貨幣的官方匯率,外匯匯率完全由市場供求關系來決定。事實上,完全由市場來決定匯率的浮動並不存在,各國貨幣當局都審時度勢地干預外匯市場,實行有管理的浮動。
2.按匯率的管製程度可分為官方匯率(Official Rate)和市場匯率(Market Rate)
官方匯率指由一國貨幣當局或外匯管理部門制定和公布的用於一切外匯交易的匯率。
市場匯率指在自由外匯市場上買賣外匯所使用的實際匯率。
3.按匯率的制定方法可分為基礎匯率(Basic Rate)和交叉匯率(Cross Rate)
基礎匯率指本國貨幣與基準貨幣或關鍵貨幣的匯率
交叉匯率指通過基礎匯率套算出的本幣對其它貨幣的匯率,也稱套算匯率。
按外匯交易期限可分為即期匯率(Spot Rate)和遠期匯率(Forward Rate)。前者指即期外匯交易所使用的匯率,後者指遠期外匯交易所使用的匯率。
5.按銀行匯兌方式可分為電匯匯率(Telegraphic Transfer Rate,簡稱T/T Rate)、信匯匯率(Mail Transfer Rate,簡稱M/T Rate)以及票匯匯率(Demond Draft Rate,簡稱D/D Rate),這些匯率是分別用於電匯、信匯和票匯業務中的匯率。
6.按外匯市場營業時間可分為開盤匯率(Opening Rate)和收盤匯率(Closing Rate)。
7.按匯率是否適用於不同來源與用途可分為單一匯率(Single Rate)和多重匯率(Multiple Rate)。前者指一國對外只有一個匯率,不同來源和用途的外匯收支均按此進行結算。後者指一國對某一外幣的匯價因來源與用途不同而規定兩種以上的匯率。
8.按外匯買賣對象可分為銀行同業匯率(Inter-Bank Rate)和商業匯率(Mercantile Rate)。前者是銀行間進行外匯買賣所使用的匯率,後者是銀行與一般客戶進行外匯買賣時使用的匯率。通常銀行同業匯率的買賣差價要小於商業匯率的買賣差價。(人民網北京2月27日專訊)
稅率是應納稅數額預計稅依據數量之間的法定比例。稅率的具體形式一般有三種:(1)比例稅率(2)定額稅率(固定稅額)(3)累進稅率。
比例稅率是從價計稅時按照計稅依據計算應納稅額的法定比例,通常採用固定的百分比的形式。
定額稅率是從量計稅時按照計稅依據的計量單位直接規定的應納稅額,又稱稅額標准。
累進稅率又稱累進稅制,指徵收比例隨著計稅依據數額增加而逐級提高的稅率。即根據計稅依據的數額或者相對比例設置若干級距,分別適用由低到高的不同稅率。
H. 利率和匯率有什麼區別
1、定義不同:
(1)利率是指一定時期內利息額與借貸資金額即本金的比率。
(2)匯率(又稱外匯利率,外匯匯率或外匯行市)兩種貨幣之間兌換的比率,亦可視為一個國家的貨幣對另一種貨幣的價值。
2、作用不同:
(1)利率是決定企業資金成本高低的主要因素,同時也是企業籌資、投資的決定性因素,對金融環境的研究必須注意利率現狀及其變動趨勢。
(2)匯率變動對一國進出口貿易有著直接的調節作用。在一定條件下,通過使本國貨幣對外貶值,即讓匯率下降,會起到促進出口、限制進口的作用;反之,本國貨幣對外升值,即匯率上升,則起到限制出口、增加進口的作用。
3、決定性因素不同:
(1)利率的決定取決於儲蓄供給、投資需要、貨幣供給、貨幣需求四個因素,導致儲蓄投資、貨幣供求變動的因素都將影響到利率水平。
(2)匯率是由外匯市場決定。
4、影響不同:
(1)當利率上升時,信用緊縮,貸款減少,投資和消費減少,物價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進口,促進出口,減少外匯需求,增加外匯供給,促使外匯匯率下降,本幣匯率上升。與利率上升相反,當利率下降時,信用擴張,貨幣供應量增加,刺激投資和消費,促使物價上漲,不利於出口,有利於進口。
(2)匯率是國際貿易中最重要的調節杠桿,匯率下降,能起到促進出口、抑制進口的作用。
I. 怎麼區別匯率的交易風險和折算風險
(一)匯率風險:又稱外匯風險,指經濟主體持有或運用外匯的經濟活動中,因匯率變動而蒙受損失的可能性。
(二)外匯風險的種類:交易風險、折算風險、經濟風險。
1.交易匯率風險,運用外幣進行計價收付的交易中,經濟主體因外匯匯率的變動而蒙受損失的可能性。交易風險主要發生在以下幾種場合:
(1)商品勞務進口和出口交易中的風險。
(2)資本輸入和輸出的風險。
(3)外匯銀行所持有的外匯頭寸的風險。
2.折算匯率風險,又稱會計風險,指經濟主體對資產負債表的會計處理中,將功能貨幣轉換成記賬貨幣時,因匯率變動而導致帳面損失的可能性。
功能貨幣指經濟主體與經營活動中流轉使用的各種貨幣。
記賬貨幣指在編制綜合財務報表時使用的報告貨幣,通常是本國貨幣。
3.經濟匯率風險,又稱經營風險,指意料之外的匯率變動通過影響企業的生產銷售數量、價格、成本,引起企業未來一定期間收益或現金流量減少的一種潛在損失。
[編輯本段]匯率風險及其主要表現
1973年布雷頓森林固定匯率體系崩潰,特別是1976年牙買加協議正式承認浮動匯率制合法性以來,控制在一定波動范圍的固定匯率制隨之解體。目前,世界各國普遍實行浮動匯率制,美元、日元、馬克、英鎊等主要貨幣之間的比價時刻都處在劇烈的上下起浮變動之中,至使國際間債權債務的決算由於匯率的變動而事先難以掌握,從而產生了匯率風險。我國也處在一個實行浮動匯率制的國際貨幣體系之中,匯率風險仍然嚴重地影響著我國的國際收支平衡和企業的經濟收益,特別是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在我國對外資迅速發展的今天,這種影響尤為突出。
由於國際分工的存在,國與國之間貿易和金融往來便成為必然,並且成為促進本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外匯匯率的波動,會給從事國際貿易者和投資者帶來巨大的風險,這種風險稱之為匯率風險它表現在兩個方面:貿易性匯率風險和金融性匯率風險。在國際貿易活動中,商品和勞務的價格一般是用外匯或國際貨幣來計價。目前大約70%的國家用美元來計價。但在實行浮動匯率制的今天,由於匯率的頻繁波動,生產者和經營者在進行國際貿易活動時,就難以估算費用和盈利。由此產生的風險稱之為貿易性風險。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借貸的都是外匯,如果借貸的外匯匯率上升,借款人就會遭受巨大損失,匯率的劇烈變化甚至可以吞噬大企業,外匯匯率的波動還直接影響一國外匯儲備價值的增減,從而給各國央行在管理上帶來巨大風險和國難。此種匯率風險稱為金融性匯率風險。
J. 匯兌和匯率有什麼區別
首先從詞性上來說匯兌是動詞,匯率是名詞。
其次從概念上來講:
1、匯率是指兩種不同貨幣之間的兌換價格。如果把外匯也看作是一種商品,那麼匯率即是在外匯市場上用一種貨幣購買另一種貨幣的價格。例如,l美元=110日元,表示1美元可換110日元。匯率的表示方法有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
2、匯兌又稱「匯兌結算」,是指企業(匯款人)委託銀行將其款項支付給收款人的結算方式。單位和個人的各種款項的結算,均可使用匯兌結算方式。這種方式便於匯款人向異地的收款人主動付款,適用范圍十分廣泛。簡而言之,匯兌即委託銀行作為付款人進行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