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股票莊家的書推薦幾本,該先看那一本
股票莊家的書推薦幾本,該先看那一本?
1、買股票的心態不要急,不要只想買到最低價,這是不現實的。真正拉升的股票你就是高點價買入也是不錯的,所以買股票寧可錯過,不可過錯,不能盲目買賣股票,最好買對個股盤面熟悉的股票。
2、你若不熟悉,可先模擬買賣,熟悉股性,最好是先跟一兩天,熟悉操作手法,你才能掌握好的買入點。
3、重視必要的技術分析,關注成交量的變化及盤面語言(盤面買賣單的情況)。
4、盡量選擇熱點及合適的買入點,做到當天買入後股價能上漲脫離成本區。
三人和:買入的多,人氣旺,股價漲,反之就跌。這時需要的是個人的看盤能力了,能否及時的發現熱點。這是短線成敗的關鍵。股市裡操作短線要的是心狠手快,心態要穩,最好能正確的買入後股價上漲脫離成本,但一旦判斷錯誤,碰到調整下跌就要及時的賣出止損,可參考前貼:勝在止損,這里就不重復了。
四賣股票的技巧:股票不可能是一直上漲的,漲到一定程度就會有調整,那短線操作就要及時賣出了,一般說來股票賺錢時,隨時賣都是對的。也不要想賣到最高價,但為了利益最大話,在股票賣出上還是有技巧的,我就本人的經驗介紹一下(不一定是最好的):
1、已有一定大的漲幅,而股票又是放量在快速拉升到漲停板而沒有封死漲停的股票可考慮賣出,特別是留有長上影線的。
2、60分鍾或日線中放巨量滯漲或帶長上影線的股票,一般第二天沒繼續放量上沖,很容易形成短期頂部,可考慮賣出了。
3、可看分時圖的15或30分鍾圖,如5均線交叉10日均線向下,走勢感覺較弱時要及時賣出,這種走勢往往就是股票調整的開始,很有參考價值。
4、對於買錯的股票一定要及時止損,止損位越高越好,這是一個長期實戰演練累積的過程,看錯了就要買單,沒什麼可等的。
2. 炒股票要多少本金
有很多投資者會在股票配資杠桿的誘惑下投入過多的本金,結果導致自己在沒有合理操作的情況下出現很大的損失,這對於投資者來說是不利的。投資者在選擇配資杠桿的時候要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不要盲目地選擇過高的杠桿進行投資,因為合理的杠桿選擇既可以讓投資者獲得比較大的回報,而且就算出現損失,也不會讓投資者失去太多的資金,這對於投資者來說是一個比較合理的方案。
對於股票配資的杠桿和本金的決定,往往都是經過了多方面的考察之後才做出的決定,很多人對於這個資金並不是特別了解,但是懂得炒股的人對此是會有一定的了解,這個最基本的資金要求要達到1萬元以上。
如果配資本金在1萬一下,投資者在出現風險時很難有剩餘資金可以進行補救,這時候不僅會把獲得的利息虧掉很可能會把本金也全部虧掉,這樣就更不要談獲利了。所以如果想要使用股票配資,建議投資者的本金達到1萬元以上。
3. 股票本息要不回來
1977年時還沒有股票的交易,股市總共也才走了快20個年頭,1997年吧????
要是確實是的話
那你的是不是原始股????
那你的那個就不是股票了,是你有那公司的股份。。
可不是用他們公司現在的股價來算那麼簡單,按理它現在已近是上市公司了的話,你那一股值很多錢的。。
但1977年幼沒這樣的制度我有不清楚,我估計你肯定是在1997年買的吧。
4. 股票的本益比是怎樣解釋的
本益比是某種股票普通股每股市價與每股盈利的比率。也稱「股價收益比率」或「市價盈利比率(簡稱市盈率)」。英文用PER表示。其計算公式為:本益比=股票市價/每股純利(年)
本益比是某種股票普通股每股市價與每股盈利的比率。所以它也稱為股價收益比率或市價盈利比率。 如此,本益比應該是通常所說的市盈率。
上述公式中的分子是指當前的每股市價,分母可用最近一年盈利,也可用未來一年或幾年的預測盈利。這個比率是估計普通股價值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指標之一。一般認為該比率保持在10-20之間是正常的。過小說明股價低,風險小,值得購買;過大則說明股價高,風險大,購買時應謹慎,或應同時持有的該種股票。但從股市實際情況看,本益比大的股票多為熱門股,本益比小的股票可能為冷門股,購入也未必一定有利。
比如某股票某日市價為150元,每股純利為15元,本益比為10,則表示該日購買股票的本金為股票盈利的10倍。這個比率是估計普通股價值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指標之一。一般認為保持在10--20倍之間是正常的。過小說明股價低,風險小,值得購買;過大說明股價高,風險大,購買時應謹慎,或應拋出所持有的這種股票。但從股市實際情況來看,PER大的股票往往是熱門股,PER小的股票可能是冷門股,購入也未必一定有利。
本益比與收益率有關,但不是一個概念。收益率在沒有股票差價的前提下,表明自己從紅利分配中已經賺到了多少錢,本益比則表明自己能夠賺到多少錢。之所以有差別,是因為上市公司在決定分配方案時,有的是將所獲利潤全部或大部分都分配掉(這時二者接近),有的只分配一部分,剩餘的留作積累(這時本益比小於收益率)。投資者從「落袋主義」出發,常認為分配到手的錢才是真的,所以希望公司多分,而有的公司為了日後經營得更好,希望少分一些,以便有充裕的資金投入經營,以期獲得更多的利潤。
5. 股票要漲到百分之幾,才可以回本
一隻股票買賣的手續費要超過1.2%,漲幅在1.2%以下是賠錢的,
9.07元買,9.18元以上才不賠錢!
6. 如何在本該賺10個點的股票上虧錢的
通俗點,「買入股價+買入手續費+買入印花稅+預計賣出手續費+預計賣出印花稅」就是買入股票後的成本價。
保本價是把賣出時費用也計算進去估算出來的一個價格 基本上按照不低於保本價的價格賣出股票應該是不虧錢的。
如果股票10元買入,10元賣出,肯定要賠錢,若要不賠錢,就要高於10元賣出,如果以某一個價格賣出後不賺不賠,那這個價格就是保本價。
7. 在股票中怎樣把本成越做越低
抄底抄底再抄底
8. 股票交易的本質是什麼
股票在一級市場上市交易後,資金並沒有流入股份公司。而是由證監會託管。發行股票是是融資。融資的錢,由證監會根據上市公司的運營狀況,每年分批按項目劃撥到股份公司。
而股民交易股票的資金流入流出,均在二級市場。和一級市場無關。也和證監會、股份公司無關。
二級市場是證券公司承銷股票後,分成幾個小部分賣出。其中一大部分在二級市場交易。股民的資金僅僅涉及二級市場。
股票買賣股票,資金流向「圈子」。即,一隻股票所圈的錢。例,一隻股票發行流通100股。每股10元。它需要圈100*10=1000元人民幣。如果股票價格上漲到每股20元。但流通股數不變。該股票圈住了100*20=2000元人民幣。所以,資金流入是進入了該股票的價格。即,虛擬價值。
股民向公司兌換公司盈利所得,即,上市公司分紅。
9. 股票中的本益比是什麼
你好,本益比與收益率有關,但不是一個概念。收益率在沒有股票差價的前提下,表明自己從紅利分配中已經賺到了多少錢,本益比則表明自己能夠賺到多少錢。之所以有差別,是因為上市公司在決定分配方案時,有的是將所獲利潤全部或大部分都分配掉(這時二者接近),有的只分配一部分,剩餘的留作積累(這時本益比小於收益率)。
投資者從「落袋主義」出發,常認為分配到手的錢才是真的,所以希望公司多分,而有的公司為了日後經營得更好,希望少分一些,以便有充裕的資金投入經營,以期獲得更多的利潤。其實,只要公司留存的盈餘未被挪作他用,多保留一點盈餘並非壞事,經營擴大,利潤增多了,會促進股份上漲,而未分配的利潤始終屬於股東的,這樣股東日後既可得到應得的紅利;又有可能取得股票差價收益(如果賣出的話)。所以判斷一隻股票好壞,自己從中得利多少,只看分到手的現金多少是不夠的,就是說不能只算收益率,還要通過公司的財務報表,看它一共有多少稅後利潤,分配了多少,留下了多少,本益是多少,這樣才能真正了解公司經營得好壞。
本益比的計算公式是:
本益比=公司每股稅後凈利潤/每股買進價格×100%
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