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手交易平台轉轉完成3億美元B輪融資,有多少巨頭看上了「二手」生意
9月11日,轉轉完成3億美元B輪融資,轉轉上一輪投資方58同城、騰訊繼續參與投資。天眼查數據顯示,轉轉的運營主體北京轉轉精神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17年4月,法定代表人、疑似實際控制人為58同城CEO姚勁波,最終受益人為張聯慶和姚勁波。在此之前的2017
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鼓勵發展「互聯網+舊貨」,「互聯網+資源循環」,這對二手交易平台來說,無疑是利好消息。
2. 58同城發布的信息歷史記錄為什麼不顯示頁面了
您好,發布信息在列表頁無法顯示的有以下幾種情況
1、注冊多賬戶發布信息導致信息在列表頁排序靠後或被刪除
2、使用違規圖片(包含聯系方式)
3、多城市發布信息
4、使用已驗證的手機號碼發布信息
請您根據具體情況重新合規發布信息即可,如是多賬戶發布建議您七個工作日後固定一個帳戶及手機號碼發布信息,給您帶來的不便請諒解。
3. 58同城 上市股價
58同城暫未上市,BiaNews 6月1日消息(文/智超)有消息稱,58同城於美國時間今日10點向納斯達克遞交上市文件,最快將於月底登陸納斯達克。58同城相關負責人稱「壓根就沒這回事」。
58同城CEO姚勁波曾向媒體透露,按照目前的發展現狀,完全有能力在今年下半年選擇海外上市。
58同城已獲四輪融資,今年5月6日,宣布獲得日本最大的分類信息集團Recruit集團的注資,未公布具體金額。作為競爭對手的趕集網也在與58進行資本角逐,並已計劃上市。
4. 58同城借錢可靠嗎是騙子公司嗎!
你好,這個58同城借錢其實只相當於一個中介,它是撮合你跟資金方的,後續他不負責
5. 58同城的盈利模式
目前58同城主要的盈利方式來源於商家付費、會員、銷售廣告以及與搜索引擎的聯合推廣,其中商家付費占據重要部分,09年營收達數千萬元,10年已經過億。
58同城會員費仍是主要收入 盈利模式成上市關鍵
1、廣告,這是最基本的網站盈利模式,比如說您常能在58同城的網站上看到GOOGLE提供的廣告,58的流量很大,頻道有多,還是按照地域來的,應該會有很多廣告可以投放,又能和用戶的需求相關,這筆廣告費應該比較可觀;
2、網站的付費服務。假如你嘗試過使用58,那你會在默寫頻道看到一些商家的廣告,這些商家被58成為網鄰通用戶,可以享受相應的特權,比如特定頻道的圖片廣告顯示啊,信息置頂服務啊,定時刷新服務等等。另外,針對個人用戶,置頂和刷新(一般普通用戶每天只能刷新一條信息)也是需要交費的;
3、網站之間的資源合作了,比如頻道共建之類的,這種合作不一定能直接產生盈利,但是能帶來流量,帶來用戶。在互聯網世界裡,一個網站的用戶、流量就能是這個網站的市場價值。
個人觀點,歡迎討論~
【TechWeb報道】北京時間9月28日消息,58同城今日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了招股說明書,擬赴美上市。其會員費仍然是主要收入來源,它是否被資本市場接受成為上市成敗關鍵。
據悉,58同城在2005年成立之初,就以提供生活分類信息為主,其商業模式為通過招收付費會員和在線推廣費獲利,其中付費會員將可以享受群發面試信息等增值服務。而在線推廣費則是指客戶付費之後,則可以獲得更好的推薦位置。
招股說明書顯示,會員費仍是58同城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在今年上半年5884萬美元營收中,會員費為3546萬美元,而在線營銷服務收入(即廣告費)為2243萬美元。
在此過程中,58同城一直嘗試尋找新的盈利方式,曾嘗試團購後失利放棄。2012年公司將戰略中心開始向「電商化」轉移——嘗試從一個純粹的分類信息平台轉變為一個C2C交易平台,而58將將通過在線傭金的方式獲利,並為此引入了在線支付方式。
但這一轉變顯然還需要有更長的路要走,根據招股說明書顯示,在58同城上半年在線傭金的僅為95萬美元,而58同城公布的截止今年6月30日的6個月總收入為5880萬美元。
不難看出,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58同城的盈利仍將依賴於付費會員和在線推廣模式,但「電商化」的發展將成為58同城未來最具期望的業務。
6. 1.5億美元再買優信B2B業務,58同城為何與瓜子越走越遠
3月24日,優信集團發布公告稱,為持續聚焦主營業務,「全國購」,集中升級優信在線商城的消費服務體驗,公司將B2B拍賣業務剝離給58集團,同時獲得1.05億美元增量資金。
值得注意的是,本輪出資購買方58同城,也是瓜子二手車的前大股東。58同城在2018年財報中披露,以7.136億美元總價,向第三方投資者出售其在車好多集團一定比例股權。在退出瓜子後,58同城與華平投資、TPG等投資機構參與優信的投資。
另外,優信二手車業務已覆蓋900多個各級直轄市、省會和地級市、區縣等城市和地區。這些都恰好彌補了58同城在車源及服務上的短板,尤其是三四線城市用戶在本地二手車源不足時的購車選擇。強勁的增長態勢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該模式的可行性,58同城有理由看重優信的「全國購」業務以及未來的發展思路。
但需要注意的是,優信的「全國購」業務,需要公司在全國多地設立倉庫按需調配貨。其帶來的存貨成本與風險或將進一步拉大虧損缺口,同樣屬於重資產運營模式。此次疫情,其實是迫使優信做出了「斷臂」的選擇,在堅持原有盈利商業模式的同時做出「取捨」。
面對市場不振,「失血」的優信二手車向部分員工發布「優信停工待崗通知書」,由此可見優信二手車的現金流吃緊的狀況不容樂觀。而此時拋出「橄欖枝」的58同城,實則是找到了一個低價入手拓展二手車業務板塊的機會。
接下來,伴隨優信與58同城的聯手,瓜子二手車將面臨更大的考驗。其實,從瓜子完成A輪後,在此後的幾輪融資中均不再看到58同城的身影,且雙方自2017年的流量合作之後便少有大規模合作。
二手車電商「燒錢」時代過去,伴隨資本市場趨於冷靜,二手車電商產業面臨變革。無論是優信、瓜子,還是58同城,其未來的競合關系或將更為復雜。調整自身運營方式及商業邏輯,增強自主性與領先優勢,應該成為二手車電商企業未來努力的方向。否則,資本「倒戈」並不足為奇。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張宇豪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7. 58同城上市時間是什麼時候
58同城上市時間是2013年10月31日,在紐交所掛牌上市。
58同城作為中國最大的分類信息網站,本地化、自主且免費、真實高效是58同城網的三大特色。其服務覆蓋生活的各個領域,提供房屋租售、招聘求職、二手買賣、汽車租售、寵物票務、餐飲娛樂、旅遊交友等多種生活信息,覆蓋中國所有大中城市。同時還為商家建立了全方位的市場營銷解決方案,提供網站、直投雜志《生活圈》《好生活》、雜志展架、LED廣告屏「社區快告」等多項服務,並為商家提供精準定向推廣的多種產品,如「網鄰通」、「名店推薦」等等。
8. 58同城現在估值是多少
之前融資過四次前三次總和為一億兩千萬美元,第四具體多少不知道。估計總共在兩億美元左右....
9. 58同城與趕集網是同類競爭關系么
2011年58同城、趕集網、百姓網分類信息大戰
2011年,互聯網將在微博,團購,電商等多領域展開大戰,當然也離不開號稱百億美元市值的分類信息領域,目前有能力參戰的,有趕集、58、百姓三家。既然打仗,就要搞清楚各家的情況,下面來解析一下,來自三家網站的資金、團隊、戰略、攻勢、幫手、營收、上市。
資金篇:
58同城,年前,宣布獲得了6000萬美元的融資,創分類信息融資之最,58是不缺錢的。
趕集網,2011年於央視,衛視,地鐵,公交等媒體,投入創紀錄的廣告,趕集網的第三輪融資應該到位了。
百姓網,沒有動靜的,唯有他了,但他們差錢嗎?答案是NO。百姓網不差錢,他們的團隊30人左右,占公司較大支出的員工費用省去了,加上已經兩輪融資的基礎,有足夠的資金用在市場上。
點評:趕集與58的資金都很雄厚,百姓網也不差錢。既然未來是百億美元的盤子,同是經過兩輪及以上融資的網站,投資人也不會讓他死於胎中的。
團隊篇:
58同城,擁有眾多老將,據2010年新聞數據,06年到10年的4年多時間,58還有30位老員工供職於公司。通常打仗要有經驗豐富的老將帶領部隊,布陣殺敵。
趕集網,據相關數據表明,有很多精兵新將。他們在打仗方面,因為換了地形,換了陣勢,招架起來很是吃虧。但據了解,趕集的手機團隊很給力,是分類信息中進入最早,投入人力最多的部門。
百姓網,根據陣型來看,善於布陣,善於各種地形的拼殺,行軍隊伍很快。
點評:團隊這塊58最強,百姓次之,趕集最弱。雖然趕集網挖了很多知名互聯網公司的人物,但並非分類信息行業,在團隊磨合,熟悉行業,再到行業創新,沒一兩年是下不來的。百姓網的模式完全復制美國,在中國是行不通的,一個百萬流量級的網站,未來要做的東西很多,30個人哪乾的過來?
戰略篇:
58同城,很早的就切入到全國各地,走遍地開花的戰略,並靠代理加盟將中小城市的流量及品牌早早拉動起來,給競爭對手設檻。
趕集網,先主攻北京,在獲得明顯的優勢後,再進軍全國,想拿發展北京的成功模式復制於各地。但地形不同,所面敵人越來越強大,此戰略不是很好。
百姓網,包括總部上海在內的一線城市,都無法保住首位,只有走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當趕集與58在大城市混戰之時,百姓網在農村苦練招式,為日後翻盤做准備。
點評:記得張朝陽說過,再給你1億美元,也無法復制一個搜狐出來,這個不可能的很大原因是時間。任何一個網站的發展,都是需要時間的,用戶的習慣需要慢慢培養,品牌需要長期深化。58同城在這方面是最佳的方式,不管怎樣,我先挖個坑,僅靠搜索引擎,就能讓各地的分站得到發展,為競爭對手的進入設高門檻。目前來看,一線城市趕集整體優於58,二線城市58優於趕集,三線城市應該是百姓網最為強大了。
攻勢篇:
58同城,因為糧草充足,大量的資金放到了市場中,拉攏搜索引擎,網址大全等等線上資源,很早就去參戰。同時助力品牌的線下媒體,切入較早,有先發優勢。
趕集網,糧草同樣充足,除了58同城所進行的市場外,還收購263,與千龍網,東方網等各地方網站合作,線上攻勢也很強勁。如今線下也開始發力,僅靠剛剛離婚的姚晨就贏得了眾多人群的關注。
百姓網,線上的搜索引擎,網址大全等幾乎都做跟進。唯一不同的,百姓懂得拉用戶來作戰。
點評:58在這里最優,廣告要的是細水長流,流量的增長,主要是靠線上廣告的投放。像趕集找姚晨代言這樣短期內的大規模影響,短期收獲較大,很可能後勁會有不足,線下的投放成本是相當高的。任何網站的發展,只靠自身是不行的,網路當年借靠門戶網站,淘寶起家借靠個人站長,如今web2.0的天下,百姓網開始借靠個人用戶了。你有我也有,你無我也有,百姓網已經先行了。
幫手篇:
58同城,58同城的老闆姚勁波,以及投資人之一蔡文勝等,都是久戰沙場的老將,他們擁有豐富的互聯網運營經驗,以及強大的資源。這些能讓58同城在流量獲取上占據優勢。
趕集網,第二輪投資來自諾基亞投資公司,據新聞中透露,未來新出手機都會預裝趕集網的客戶端。
百姓網,來自美國的eBay ECG投資。既然是復制美國的行業,分類信息中經驗那是相當豐富的,在復制到中國時,只要解決水土問題就可以很好發展。
點評:alexa中的58排名為最高,證明市場的路子是對的。百姓網的PV高,得益於美國從起步到發展的指導。趕集網手機技術及產品強大,借靠諾基亞對無線領域的優勢。
營收篇:
58同城,如果說誰的流水大,當然是58同城了。58同城在全國各地有10幾家分公司,特別是服務類別的商業產品,為其貢獻了月千萬人民幣級的流水。加之2010年切入的團購,讓流水迅速加大,是目前幾家分類信息中總收入最高的一家。
趕集網,雖然沒有58同城的流水大,但趕集總部及分公司城市的單個城市銷售收入,都是要高於58同城的。趕集追求的不是總流水,而是進入分公司的城市,銷售要超過58。不過在團購方面,趕集已經有很大落差了。
百姓網,只有30人的團隊,怎麼可能有多個分公司?百姓網09年之前走類似於58的代理模式,之後將代理收回,完全靠用戶自助置頂的形式進行盈利,在營收方面百姓網遠遠落後於趕集,58。
點評:58同城追求總收入,攤薄在每個城市,其流水就沒趕集網大了。趕集網後切進去的城市,因為進入晚,流量與品牌較弱,不知道能不能越過58同城的門檻。分類信息的平台性質,決定了未來的廣告收入有相當一部分來自於合作網站,和搜索引擎有些相似。
上市篇:
58同城,要說上市,58同城應該是最早上市的一個。如果PPC廣告能在上市前發力,市值達到幾十億美元是完全有可能的。
趕集網,58同城想上市,趕集網肯定全力阻擊。在2010年開設了上海,廣州,深圳等分公司,未來更多的城市還要切進去,將流水做大。同時能拉起流水的團購,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上線的,沒有團購,趕集想阻擊58同城上市難度更大。
百姓網,想要上市,除了超高的流量,那是不行的,還必須有銷售收入做支撐。百姓網在針對商家的商業產品方面,還沒影呢,上市遙遙無期。
點評:分類信息+團購+無線,三個NSDQ追捧的概念疊加,任何一家分類信息上市,其市值都應該和美國的Craigslist相當,甚至超越。就怕第一家分類信息上市後,全面阻擊其他分類信息,靠市場來排擠後面想上市的公司。
好戲還在後面,一起來看2011年分類信息三雄爭戰吧。
10. 姚勁波的創業歷程
58同城還未上線,公司也只有五六個人時,軟銀賽富揣著500萬美元找上門。這筆錢剛剛燒完,軟銀賽富的4000萬元人民幣追加投資入賬了。 2010年,軟銀賽富拉著DCM進行第二輪投資,這次是1500萬美元。就在2010年12月初,他又拿到了華平創投的第三輪融資:6000萬美元,接近 2010年42家中國赴美上市公司IPO均值的二分之一。
這是怎樣的時節?12月8日,優酷網和當當網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首日優酷網市值達到32.6億美元,當當網市值則達到23.3億美元。按照市值排名,兩家公司都進入中國互聯網上市公司前十。下一個會是58同城嗎?姚勁波一句話碰了下創業人群敏感的神經:「我不著急上市,現在上市太虧了,我要做得更大些再上市。」
上市對他來說並無太大誘惑。他已經有將一個公司送上市的經歷:學大教育(NYSE:XUE)2010年11月紐交所掛牌,首日漲幅31%,他握有其中10%左右的股份。
中國的創業人群走過了30年,缺錢一直是第一關鍵詞,但隨著創業人群的成熟,尤其是資本市場的成熟,逐漸出現了一批這樣的創業者,他們自創業第一天起就沒缺過錢,別跟他們提「套現」,他們根本不著急融資,甚至不著急上市,他們相信自己做的事業出售越晚價值越大。姚勁波只是這群人中的一個。
姚勁波的座駕是一輛七座SUV,他對越野、探險並不感冒。「我家人多,兩個小孩、兩個保姆、兩個老人,大家經常一起出去,一般車座不夠。」
他在職業生涯中卻是極度的自信甚至冒險,早年屢番變換「車道」,在一條道上開順了,別人都來追趕的時候,他又打輪到另一條道上去了。「我不喜歡在一個崗位上干太長時間,我喜歡去試一下多個角色。」 2000年初,辭去中國銀行山東分行技術部門的職位南下創業,他覺得「單純做技術與志向不符」;2000年底,他把自己創辦的一家提供域名交易服務 的網站賣給了中國萬網,攫取到第一桶金。這家網站叫易域網,做渠道起家,姚勁波一年時間把它做到了國內最大,遺憾在於「做成了交易公司」,離真正的互聯網 遠了點。
在萬網期間,這位當時的職業經理人儼然把自己當成「老大」,一如既往的自信,常常辦出越俎代庖的事兒來。「我就當自己是張向東(萬網創始人)。老闆 覺得你應該這樣做那樣做,我更多是站得很高。我不在乎別人怎麼看我,長期一貫下來,結果肯定是好的。」他要求自己做到極致,喜歡全權在握,事必躬親。
他還極度相信自己的直覺。學大教育是他在萬網期間與兩位同事金鑫、李如彬共同創辦的,2005年離開萬網,沒有去學大任職,他要自己創業,做真正的老大。他瞄準了分類信息網站Craigslist. org這一誕生於美國本土的神話,一度認為中國本土復制Craigslist的模式是理所應當的。
一開始他設想得很美好,只要有用戶量和收入支撐,再過兩三年就去上市。「非常激進地做,甚至去買戶外廣告。美國市場肯定認可我們的公司,我只需要說自己的目標是中國行業最大、是中國的Craigslist就行了。」58同城起步的確很順,第一輪融資拿得令同行匪夷所思。
不過在這次創業中,這位老大卻屢次將企業的現金鏈做到懸崖邊緣。原以為Craigslist免費模式的全盤拷貝是2005年中國本土的「空白點」,未料得中國分類信息市場的需求迄今仍未被真正喚醒,加之諸多創業者同期拷貝了相同模式,他發覺58同城的最初模式不過是Craigslist反射到中國的一座「海市蜃樓」。待他醒悟到這一點已是2008年,第一筆融資已經燒光了。一路自信走來的他對互聯網產生了些許失望,但軟銀賽富信他,4000萬元又追投進來。
姚勁波做了58同城的第一次轉型,探究Craigslist的「中國式生存」,撤下《生活圈》DM雜志。但是這次探索的結果也不過是又燒掉了 4000萬元。這時候,部分員工已經開始迷茫了,個別高層也熬不住走人了。「徹底回歸互聯網」是姚勁波的第二次轉型,用戶增值服務收費模式,涉足團購。 2010年4月,軟銀賽富和DCM第二輪融資1500萬美元又到賬。
姚勁波評價自己「走得很順」,而且「從頭就順」。他實則在這個領域燒了5年的錢,直至2010年才把賬面做平。縱觀分類信息網站的現狀,一部分甘為搜索引擎的賺錢工具陷入亞健康狀態,一部分賣給了互聯網巨頭,更多的則是在燒錢殆盡後退出了跑道。
順者有順者的活法,那就是找對方向,自信、堅守。在歷年的站長大會上,他還會給台下諸多迷茫無助的草根站長們傳授融資之道:「創業者一定要清楚自己要做什麼,攤出來四五個項目讓VC選擇,VC敢投你嗎?」
資本確實厚愛58同城,一再「允許試錯」。不過姚勁波對資金保持清醒,始終不相信「資金應該成為58勝利的理由」。他在就第三輪融資致員工的信中強調:要避免「用錢解決問題的低級傾向」。兩次轉型中令他痛苦的,並非「錢燒光了」,而是「錢燒光了,模式還沒有找到」。他迄今還會為那些執著到免費的最後一刻、「不得不親自結束自己的公司」的群體扼腕嘆息,比如說,站台網——這家網站沒有廣告,沒有置頂信息收費,也沒有會員收費,結果,站打不開了。
第三輪融資從初步洽談到實質性融資,整個過程只用了兩周時間。簡單說,這家美國著名創投看好58同城的市場前景。依照當前的銷售增長速度,姚勁波叩門納斯達克似乎只是一兩年的事情。但姚勁波公開表示,58還有很多方面沒有準備好——似乎融完這輪資,58距離上市更遠了。有人質疑,此輪融資必定令他在股權方面付出不菲代價,同時暴露出58面臨的資金壓力;也有人提醒他「過這村就沒這店了」,只要與「中國」、「互聯網」概念沾邊,這兩年赴美IPO都會撈得好收成,等他醒過悶兒來,這波紅利浪潮就不知道刮到哪去了。
姚勁波必須試圖讓自己靜下來。「人總是在艱苦的時候發現很多機會。我們融了很多錢,沒有把自己逼到一個絕處,也很難發現更好的機會,這是我比較擔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