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國家對特色小鎮建設有哪些政策支持
建設特色小(城)鎮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平台,是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輻射帶動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抓手。全力實施脫貧攻堅、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十三五」時期的重大戰略任務。在貧困地區推進特色小(城)鎮建設,有利於為特色產業脫貧搭建平台,為轉移就業脫貧拓展空間,為易地扶貧搬遷脫貧提供載體。為深入推進特色小(城)鎮建設與脫貧攻堅戰略相結合,加快脫貧攻堅致富步伐,現就開發性金融支持貧困地區特色小(城)鎮建設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按照扶貧開發與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的要求,充分發揮開發性金融作用,推動金融扶貧與產業扶貧緊密銜接,夯實城鎮產業基礎,完善城鎮服務功能,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通過特色小(城)鎮建設帶動區域性脫貧,實現特色小(城)鎮持續健康發展和農村貧困人口脫貧雙重目標,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堅持因地制宜、穩妥推進。從各地實際出發,遵循客觀規律,加強統籌協調,科學規范引導特色小(城)鎮開發建設與脫貧攻堅有機結合,防止盲目建設、浪費資源、破壞環境。
——堅持協同共進、一體發展。統籌謀劃脫貧攻堅與特色小(城)鎮建設,促進特色產業發展、農民轉移就業、易地扶貧搬遷與特色小(城)鎮建設相結合,確保群眾就業有保障、生活有改善、發展有前景。
——堅持規劃引領、金融支持。根據各地發展實際,精準定位、規劃先行,科學布局特色小(城)鎮生產、生活、生態空間。通過配套系統性融資規劃,合理配置金融資源,為特色小(城)鎮建設提供金融支持,著力增強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推動區域持續健康發展。
——堅持主體多元、合力推進。發揮政府在脫貧攻堅戰中的主導作用和在特色小(城)鎮建設中的引導作用,充分利用開發性金融融資、融智優勢,聚集各類資源,整合優勢力量,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共同支持貧困地區特色小(城)鎮建設。
——堅持改革創新、務求實效。用改革的辦法和創新的精神推進特色小(城)鎮建設,完善建設模式、管理方式和服務手段,加強金融組織創新、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使金融資源切實服務小(城)鎮發展,有效支持脫貧攻堅。
二、主要任務
(一)加強規劃引導。加強對特色小(城)鎮發展的指導,推動地方政府結合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編制特色小(城)鎮發展專項規劃,明確發展目標、建設任務和工作進度。開發銀行各分行積極參與特色小(城)鎮規劃編制工作,統籌考慮財稅、金融、市場資金等方面因素,做好系統性融資規劃和融資顧問工作,明確支持重點、融資方案和融資渠道,推動規劃落地實施。各級發展改革部門要加強與開發銀行各分行、特色小(城)鎮所在地方政府的溝通聯系,積極支持系統性融資規劃編制工作。
(二)支持發展特色產業。一是各級發展改革部門和開發銀行各分行要加強協調配合,根據地方資源稟賦和產業優勢,探索符合當地實際的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道路,不斷延伸農業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推進多種形式的產城融合,實現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協同發展。二是開發銀行各分行要運用「四台一會」(管理平台、借款平台、擔保平台、公示平台和信用協會)貸款模式,推動建立風險分擔和補償機制,以批發的方式融資支持龍頭企業、中小微企業、農民合作組織以及返鄉農民工等各類創業者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帶動周邊廣大農戶,特別是貧困戶全面融入產業發展。三是在特色小(城)鎮產業發展中積極推動開展土地、資金等多種形式的股份合作,在有條件的地區,探索將「三資」(農村集體資金、資產和資源)、承包土地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產權和集體收益分配權資本化,建立和完善利益聯結機制,保障貧困人口在產業發展中獲得合理、穩定的收益,並實現城鄉勞動力、土地、資本和創新要素高效配置。
(三)補齊特色小(城)鎮發展短板。一是支持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包括但不限於土地及房屋的徵收、拆遷和補償;安置房建設或貨幣化安置;水網、電網、路網、信息網、供氣、供熱、地下綜合管廊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園林綠化、水體生態系統與水環境治理等環境設施建設以及生態修復工程;科技館、學校、文化館、醫院、體育館等科教文衛設施建設;小型集貿市場、農產品交易市場、生活超市等便民商業設施建設;其他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以及環境設施建設。二是支持各類產業發展的配套設施建設,包括但不限於標准廠房、孵化園、眾創空間等生產平台;旅遊休閑、商貿物流、人才公寓等服務平台建設;其他促進特色產業發展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
(四)積極開展試點示範。結合貧困地區發展實際,因地制宜開展特色小(城)鎮助力脫貧攻堅建設試點。對試點單位優先編制融資規劃,優先安排貸款規模,優先給予政策、資金等方面的支持,鼓勵各地先行先試,著力打造一批資源稟賦豐富、區位環境良好、歷史文化濃厚、產業集聚發達、脫貧攻堅效果好的特色小(城)鎮,為其他地區提供經驗借鑒。
(五)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開發銀行加大對特許經營、政府購買服務等模式的信貸支持力度,特別是通過探索多種類型的PPP模式,引入大型企業參與投資,引導社會資本廣泛參與。發揮開發銀行「投資、貸款、債券、租賃、證券、基金」綜合服務功能和作用,在設立基金、發行債券、資產證券化等方面提供財務顧問服務。發揮資本市場在脫貧攻堅中的積極作用,盤活貧困地區特色資產資源,為特色小(城)鎮建設提供多元化金融支持。各級發展改革部門和開發銀行各分行要共同推動地方政府完善擔保體系,建立風險補償機制,改善當地金融生態環境。
(六)強化人才支撐。加大對貧困地區特色小(城)鎮建設的智力支持力度,開發銀行扶貧金融專員要把特色小(城)鎮作為金融服務的重要內容,幫助派駐地(市、州)以及對口貧困縣區域內的特色小(城)鎮引智、引商、引技、引資,著力解決缺人才、缺技術、缺資金等突出問題。以「開發性金融支持脫貧攻堅地方幹部培訓班」為平台,為貧困地區幹部開展特色小(城)鎮專題培訓,幫助正確把握政策內涵,增強運用開發性金融手段推動特色小(城)鎮建設、促進脫貧攻堅的能力。
(七)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國家發展改革委和開發銀行圍繞特色小(城)鎮建設進一步深化合作,建立定期會商機制,加大工作推動力度。各級發展改革部門和開發銀行各分行要密切溝通,共同研究制定當地特色小(城)鎮建設工作方案,確定重點支持領域,設計融資模式;建立特色小(城)鎮重點項目批量開發推薦機制,形成項目儲備庫;協調解決特色小(城)鎮建設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將合作落到實處。
各級發展改革部門和開發銀行各分行要支持貧困地區特色小(城)鎮建設促進脫貧攻堅,加強合作機制創新、工作制度創新和發展模式創新,積極探索、勇於實踐,確保特色小(城)鎮建設取得新成效,打贏脫貧攻堅戰。
B. 如何以PPP模式打造特色小鎮
京華文化對特色小鎮和沒有文化旅遊景點打造
世界字王,京華文化用高科技知識產權,世界非遺,永遠打不破吉尼斯和世界頂級記錄,不可復制文化物品,世界字文化的活化石,世界獨一無二文物品,系列電影【爸爸別走】等,世界國際旅遊形象小姐大賽,京華文化對特色小鎮和沒有文化旅遊景點投資,推動景區文化走向世界,世界級的特設旅遊景區,萬家麗世界級的現代科技文化景區,沒有王京華世界頂級傑出巨匠的人體藝術字,世界不可復制文化物品,世界永遠打不破世界頂級記錄,世界獨一無二的文物品1至26樓,都有不可復制文物品,每平方英尺16萬美金,成為世界頂級藝術大師傑作殿堂,奧運會,世博會人體藝術字的標徽,人體藝術字書法都是不可復制文化物品,有高科技知識產權,專利,版權,世界非遺名錄人,世界不可復制文化物品的特設文化來打造世界特色旅遊景區和特色小鎮,宣傳,鼓動,營銷,盈利,世界名牌,世界文化遺產,投資與打造。。。。。。
「特色小鎮」究竟是什麼?
我們還是引用來自浙江的定義。特色小鎮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結合自身特質,找准產業定位,科學進行規劃,挖掘產業特色、人文底蘊和生態稟賦,形成「產、城、人、文」四位一體有機結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黨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了「努力建設美麗中國」這一富有詩意的理念,努力建設「美麗中國」,意味著人民生活要美麗、環境要美麗,旅遊業是生態文明與經濟發展的最佳結合點。
而文旅小鎮成為市場歡迎的重要的一個旅遊產品,流動性充裕的資本市場,更是為文旅小鎮點上了一把火。
目前市場上的旅遊小鎮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原有古村、古鎮延伸發展而來的旅遊小鎮,一類是藉助旅遊資源、交通優勢等新建的旅遊小鎮。
無論是第一類還是第二類,面臨日新月異的市場環境下,都需要不斷進行更新、提升以保持其持續的市場生命力和社會價值。
「文旅小鎮」的打造
1、文旅小鎮整體定位需考慮的三個方面
找魂——充分立足本地的文化資源稟賦,尋找小鎮的文化制高點
尋找旅遊小鎮的文化之魂要「站得高、能落地」。
深入分析小鎮的自然、生態、文化、景觀、民俗等資源,尤其是文化和民俗方面需深入挖掘,找到旅遊小鎮不同於其他項目的特質,以此為切入點,盡量避免與周邊旅遊項目開發的同質化競爭。
這是最難的工作,需要全面剖析項目所在地域的文化DNA,進行歸納,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從而找到項目獨特的文化精神核心。
找到了魂,項目的精氣神才能清晰。並且才能在萬千小鎮中樹立自己獨特的旅遊品牌形象。
換一句話說,這個魂就是小鎮的文化圖騰、精神向心力,是小鎮最重要的旅遊吸引核。如果這個文化之魂正好與市場的大勢能夠契合,這個小鎮項目基本上可以確定建成後的市場成功。
確定整個項目的靈魂後,一切後續工作都要圍繞這個核心點進行展開延伸,包括建築設計,景觀打造,商業業態呈現,活動舉辦等,都是為了充分呈現這個文化主題,這個精神內涵,而不是一盤散沙的堆砌
C. 中山投融資跟萬創特色小鎮產業有什麼區別
這個是一樣的,只是稱呼不同的
D. 特色小鎮投融資模式各有什麼優勢
特色小鎮的投資建設,呈現投入高、周期長的特點,純市場化運作難度較大。因此需要打通三方金融渠道,保障政府的政策資金支持,引入社會資本和金融機構資金,三方發揮各自優勢,進行利益捆綁,在特色小鎮平台上共同運行,最終實現特色小鎮的整體推進和運營。
特色小鎮投融資主要有六大模式,其主要優勢及區別可以參考:六大特色小鎮投融資模式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