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不燒錢怎麼做好O2o模式
互聯網+也是O2o模式的一種叫法,現在市場幾乎飽和,已經是紅海,比較大的公司,出名的都是燒錢燒起來的,所以就會導致只剩下資本家的企業,別的公司都被淘汰了,但是又不能不做,那應該怎樣才能挺過資本燒錢模式呢?風華正茂科技小編來給大家簡單的說一下我的觀點吧。 風華正茂科技——大中華區頂級O2o系統開發商!資本的燒錢模式就跟天氣一樣,彷彿一夜間就由夏入冬,氣溫陡降、寒意即刻襲來。今年來,國內眾多O2O項目關停倒閉,涉及到洗車、外賣、生活服務、旅遊、上門服務等多個行業。正如列夫·托爾斯泰說的那樣:「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當滴滴、美團、餓了么等沖出叢林的優勝者,在幸福地抓緊部署下一階段的發展戰略和目標時,那些犧牲者卻因為種種原因倒下了黎明的前夜。盡管各家倒下的具體原因各有不同,但歸納總結起來,無非是以下幾種原因:1、難以融資,資金鏈斷裂,導致項目被迫中止。市場再大都是有限的,資本市場也一樣。沒能在合適的時間遇到合適的資本,即使項目很有前景,那也是一分錢難倒英雄漢,難逃悲劇命運。像易到這樣能在最後關頭成功被樂視看中投資,繼續奮斗在創業路上已經非常幸運。反觀考拉班車、愛拼車等前陣較為火爆的項目,都因為糧草不足已被迫謝幕。2、巨頭進入市場,碾壓致死。這類項目本來市場前景看好,本身運作也紅紅火火,但巨頭突然野蠻湧入,其龐大的體量迅速掃盪整個市場,一大片中小項目被碾壓致死。如教育行業O2O項目,當新東方、好未來、騰訊課堂等行業巨頭飛速發展,BAT通過並購或者入股的方式整合垂直教育企業,來布局生態教育圈,其他的小企業生存難度可想而知。像老師來了、36號教室等倒下,雖說有些殘忍,但也屬正常。3、產品不成熟,沒有競爭力。當O2O之風興起,不少項目先不管產品是否成熟,是否是大剛需、高頻次的消費項目,未 來是否具有商業贏利模式,爭相一窩蜂地上,最終自然落下一窩蜂地死。生活服務類的O2O市場潛力大,看似是大風口,要做好卻很不容易。對於戶群基數小,消 費頻次低的項目,推廣成本高,則不適合單獨做成項目,社區001、泡寵網等犧牲的主要原因就是這個。那麼對於現存的O2O項目來說,在資本寒冬里應該如何改變思路,拓展市場、面對挑戰呢?量入而出,立足生存再求發展當項目的後續投資暫時無法預期進入,此時首先要調整項目的運營計劃,改變原來粗放型大投入的野蠻生長模式。量入而出,變激進突擊為財務穩健,只有立足於生存,然後才可能謀求發展。在回憶如何度過上一次長達數年的互聯網泡沫寒冬時,搜房董事長莫天全稱從2001年開始,就給財務總監下了一道指令,無論如何公司的賬戶上要保留100萬 美元現金,即使是發不起工資,也一分錢都不能動。這種穩健的財務理念,給了團隊足夠的信心,也讓莫天全帶著公司安然度過了漫長的寒冬。這次情況也類似,不用說是現金儲備較低的中小項目,即便已經分別融資10億美元量級的滴滴和優步也已經意識到了這點,並及時調整了運營政策,大幅降低了補 貼力度。據悉,滴滴目前的補貼支出已經降到原來三分之一的水平,優步也開始在逐步降低對用戶和司機的補貼。雖然訂單和活躍用戶不如原來高補貼時期,但有效 地控制了支出成本,為企業的長續發展保存了實力。此外,與技術和產品相比,其實管理往往是創業項目所比較欠缺的方面,甚至是創業團隊忽略的問題。而在資金緊張時,平時可能忽視的管理中各種矛盾都可能會集中爆發,此時才是真正考驗創業者管理水平的時候。無論是戰略調整、人員優化,還是產品投入,都應該迅速決策,及時改變之前不合時宜的做法。拉新:從用戶為王轉向服務為王是時候拋棄之前跑馬圈用戶的粗放模式了。當然不是說用戶不重要,O2O本質是消費和服務,事實上用戶永遠是O2O的核心,消費和服務都圍繞著用戶展開。但跨過了初期階段之後,O2O項目需要把發展思路從用戶為王轉向服務為王。最近因為審核不力,很多沒有資質、存在食品安全隱患的商家僅僅用一個手機號就登陸平台,美團、餓了么、大眾點評相繼被深圳、上海等地相關監察部門立案。這就給所有的O2O項目提了個醒,假如出現用戶食用平台商家食品而發生群體性食物中毒事件的話,按中國目前事前監管脫節、一旦出事就一刀切嚴整的管理模式,很可能對平台造成停業整頓甚至取消運營資質的嚴重後果。O2O項目平台上的產品和服務多由商家提供(只有部分是由項目自營,多在洗車、美業方面),如果沒有嚴格的審核和管理體系,則用戶的權益就易受到傷害。這顯然有違O2O項目創立的初衷,也不符合現行法律法規。而丑聞一旦爆出,經過社交媒體的傳送,很容易形成信用危機。而我們知道,無論是網上還是現實生活中,負面信息永遠比正面信息傳播快、力度大,這樣不但破壞了項目形象,還會造成用戶流失。因此,O2O項目在資本寒冬、補貼戰停歇後,應當適時地把精力放在優化產品、提高服務上來。通過老客戶的優質口碑傳播,來為項目的拉新推廣,不但節省資金,而且信任程度更高、事半功倍。留存:緊緊抓住興趣和利益兩個點1、用興趣吸引用戶很多人都驚訝,為什麼有人願意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維基網路、知乎上面更新內容,年復一年永不疲倦,而且還是免費的,沒有任何酬勞。很簡單,這是用戶的興趣所在。濃厚的興趣,是一個人學習、奉獻的最大動力。當用戶付出的努力得到其他人的贊賞和激勵時,其內心的榮譽感便油然而生,反過來又會促進用戶的興趣增長。而當因興趣而積累的內容越來越豐富時,就會成為用戶解決信息對比或答疑的最好選擇。比如大眾點評這家典型的慢公司,當其他平台還在搶先搭建消費平台再圖謀信息時,深耕多年的它早就成為權威的行業信息平台。當消費者想看看哪家館子的菜品或服務情況時,第一時間就會想到上大眾點評上查看,無形中極大提升了用戶的留存度。再如美團貓眼,用戶因為興趣生產的影評數量非常多,幾乎每部電影上線都會有大量影評迅速發布,這些獨一無二的高質量內容吸引著普通用戶持續關注,當然也就離不開使用貓眼。所以,盡管面臨BAT的同類產品競爭,甚至還遭遇到部分院線的抵制,但貓眼卻依然堅挺在行業前列。2、通過利益來捆綁用戶優惠促銷是用得最常見的方式,有些生活O2O簡直是把它用到極致。比如說目前一些生鮮O2O創業項目,優惠券發得非常積極勤快,而在高額的優惠額度面前常常讓用戶無從抵擋誘惑。於是,送了就買、買了又送、送完還買,不知不覺地用戶被優惠粘得根本停不下來,逐漸形成了固定的消費習慣,從而達到較高的用戶留存率。當然,這種方式用在高頻次購買的O2O項目相對來說比較合適。還有就是通過返利來實現留存。傳統的返利,多以消費積分的方式返還,比如天貓積分和京東的京豆,鼓勵重復購買和大額消費。近來出現了一些創新返利方式,以主打地方O2O的項目麥萌惠生活為例,用戶不僅享有消費優惠,邀請好友後還能獲取永久二度人脈額外收益,邀請得越多其收益也就越多。返利限定在上返兩級,這種深耕關系鏈的模式在以熟人社會為主的三四線城市,具有強大的捆綁黏性。此外,返利以積分形式發放,積分不僅可抵扣消費,還可提現,對用戶具有更大的利益誘惑力,從而引發用戶的主動推廣行為。返利和補貼看起來都是用利益誘惑用戶,但前者是長期行為,積分主要來自商家的主動讓利,商家通過讓利能刺激、促進用戶的重復消費,從而實現用戶、商家和平台的多贏局面。而後者是臨時性行為,且極易被競爭對手跟進。往往誰家補貼力度大,用戶就往誰家跑。最終大部分補貼都被浪費了,而用戶的忠誠度和留存度都很差。這種積分返利的方式值得其他O2O學習借鑒。3、通過社交關系來粘住用戶未來還有一個方向,應該是會越來越受到重視,那就是社交關系。當用戶在某個平台上建立起自己的社交圈子之後,便會對平台存在著社交依存。想想當年有多少人放棄了飛信、易信、來往,而選擇回到微信來呢?當我們的社交圈子中絕大多數人都在微信,自己不用的話就會孤立在圈子之外,除了不自覺地回到微信外別無他法。當然不是說做社交關系就一定要去挑戰微信,O2O項目完全可以從立足興趣分享的小圈子做起,比如美食、汽車等愛好方面。這樣既可以與微信的大社交關系形成互補關系,而非競爭,還可以利用社交關系留存用戶。其實,資本寒冬只是個概念,其實就是燒錢模式,和股市的漲跌一樣,資本的供應也存在自我調節的市場行為。無論是否資本寒冬,資本永遠是稀缺品,即使可能在某一段時間內供應過大。作為互聯網+的下一個風口,O2O涉及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上萬億市場前景讓人們普遍看好。也正是普遍看好,所以才有了大量的創業項目湧入,試圖掘得其中的一桶金。然而市場的成長不可能一蹴而就,初期市場的培育需要大量的資金、時間,大多數的創業項目未必能看到市場真正繁榮的到來。不過常言說得好: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在上次長達數年的互聯網泡沫寒冬中,inktomi公司開創了按點擊付費的盈利模式,但最終卻因為多種原因衰敗消失在茫茫網路中。但技術更加先進的Google卻堅持了下來,把點擊付費模式發揚光大,在幫助眾多中小企業成功推廣自己的同時,也穩步成為互聯網當之無愧的科技巨頭。國內的一個例子則是有態度的網易。同為早年的四大門戶網站,當中華網早就衰落不堪,新浪、搜狐慢慢落在第二集團甚至第三集團。一片唱衰門戶網站聲中,網易卻憑借與眾不同的內容和產品,受到用戶的追捧,成功跑在移動互聯網的前列,市值高達194億美元,僅次於BAT和京東,是新浪和搜狐加起來的3倍。如此勵志的網易,難道不是門戶網站寒冬中的強者嗎? 所以一些小公司完全可以將O2O模式改成小眾或者特別有趣的模式來發展,小編覺得既然拼不過資本家,做一些小眾也會很好,因為那樣分享的人也會多,會在短時間內火起來的。
㈡ 聽說O2O很燒錢那O2O做下來的費用大概是多少有什麼好的平台可以幫助實現O2O的嗎
O2O燒錢這一說,其實還是在一些巨頭,
㈢ 滴滴打車可以燒錢,社區O2O燒錢管用嗎
有錢燒短期還是管用的,長期的話還是要靠商業模式。個人小見解,目前國家也提倡創客,能走長久的也就符合經濟發展趨勢的商業模式了 ,社區O2O走消費創客模式,會是主流,如家聯普惠。
㈣ 私募市場燒錢大戰 O2O到底有哪些坑
O2O的5個坑:
1.將服務當標品。
2.不能優化行業效率。
3.低估線上獲客成本。
4.虛構需求場景。
5.邊際成本不能遞減。
畢竟O2O行業里已經出現了滴滴這樣偉大的公司,還有經過搏殺以後活下來的幾家外賣公司,除了這兩個品類之外,我相信在O2O行業一定還會出現一些可能不如滴滴成長迅速,但會實現穩定收入和利潤的優秀公司。
電商沿著書—3C—非標品的路徑走到了今天,可以想像服務電商也會有相同的路徑,即從標品到非標品。如果一定要找一個關鍵字的話,在O2O創業里最重要的可能就是「標准化」。
㈤ 你是怎麼樣看待o2o三巨頭的燒錢模式
現在都是在跑馬圈地,只有不斷的資金的投入才能換來不斷增長的市場份額!
㈥ 外賣O2O燒錢背後:餓了么高融資企業業務難維持
本地生活服務場景下,餐飲外賣業務也已成為生活服務類別下第二大消費場景。市場高度集中在餓了么與美團外賣。外賣市場競爭高熱,兩強都在積極利用自己現有的優勢與生態資源,嘗試打出更好的市場配合。、
餐飲外賣平台的競爭發展到現階段,早已不是廠商獨自比拼,各家身後都有巨頭插旗和各有的生態倚重。餓了么從成立開始就一直得到資本的熱捧,資金彈葯充足,且最新兩輪融資都拿到上十億美金的投資。
互聯網餐飲外賣交易規模在餐飲行業佔比仍較低,伴隨著外賣服務場景的拓展和用戶需求的進一步深化,餐飲物流的持續優化,以及居民消費的進一步提升,預計互聯網餐飲外賣市場在未來三年內仍將維持增長的態勢。
㈦ o2o融資,主要是什麼意思
想要融資就要找vc風投 風投就是風險投資的意思 國內還沒有比較好的vc風投 找融資的話最好還是需要在國外找 真正的融資最少都需要1千萬美金,像國內的,融個幾百萬那都不算是融資,而且融資還分為好幾種形式。 不管是什麼電商模式,想要做大做強就必須牽扯到融資,只有資金力量雄厚,才有可能做起來,所以你會經常聽到誰家進行了A輪融資,然後又B輪了,就這個意思了。
㈧ 外賣O2O燒錢有多瘋
外賣O2O模式平台燒錢占據市場份額的情況非常嚴重,如果想做這一塊,不如去做這些平台下提供服務的店面,比如入駐各大訂餐平台的o2o外賣店,直接避開了競爭的紅海,反而能夠接著平台的競爭獲得足夠的利益,目前外賣o2o模式比較知名的品牌是——台資味,你可以網路搜索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