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融資信託 > 直接融資對中小企業的作用

直接融資對中小企業的作用

發布時間:2021-09-19 16:31:55

A. 中小企業融資的意義

中小企業融資的意義是通過科學的預測和決策,採用一定的方式,從一定的渠道向公司的投資者和債權人去籌集資金,組織資金的供應,以保證公司正常生產需要。

企業利用資本制度、機制、手段獲取資源。企業資本通過上市,使資本流動性增強,同時把企業未來價值「拉近」到現階段實現,使企業原有流動性較密切的資本增值;股份制可以融入商業信譽和品牌價值。

有人利用國有企業改制的機會,採取低估國有資產價值,尤其低估或不記無形資產的辦法,買股份合資套值,非法向國有企業融資;一些大型企業轉型時會甩掉一些非核心企業,一些企業由於錯誤地估計了產業前景或急等著變現而低價出售企業。

這時候,適合的企業兼並這些待出售的企業,會有長足進展;企業股份上市後,為兼並、收購企業創造了方便條件,同時也容易引來競爭者;兩家同業企業合並會共同提高市場競爭地位,產業互補性企業間合並會提高企業的產業規模,進而提高市場競爭力,甚至造成壟斷。

(1)直接融資對中小企業的作用擴展閱讀

常見形式:

1、銀行貸款

銀行是企業最主要的融資渠道。按資金性質,分為流動資金貸款、固定資產貸款和專項貸款三類。專項貸款通常有特定的用途,其貸款利率一般比較優惠,貸款分為信用貸款、擔保貸款和票據貼現。

2、股票籌資

股票具有永久性,無到期日,不需歸還,沒有還本付息的壓力等特點,因而籌資風險較小。股票市場可促進企業轉換經營機制,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同時,股票市場為資產重組提供了廣闊的舞台,優化企業組織結構,提高企業的整合能力。

3、債券融資

企業債券,也稱公司債券,是企業依照法定程序發行、約定在一定期限內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表示發債企業和投資人之間是一種債權債務關系。

債券持有人不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但有權按期收回約定的本息。在企業破產清算時,債權人優先於股東享有對企業剩餘財產的索取權。企業債券與股票一樣,同屬有價證券,可以自由轉讓。

4、融資租賃

融資租賃是指出租方根據承租方對供貨商、租賃物的選擇,向供貨商購買租賃物,提供給承租方使用,承租方在契約或者合同規定的期限內分期支付租金的融資方式。

B. 中小企業如何在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進行選擇

主要是成本核算,如果目前現金流償還借款本息沒有問題或者有很強的融資能力,可以借新還舊,並且預計企業未來發展會非常好,產生利潤豐厚,那麼借款的成本較低,選擇間接融資較好;如果企業現階段不能產生足以償還借款本息的現金流,也不具備持續獲得借款的能力,那麼只有讓渡未來增長產生的利潤,進行直接融資了。對於公司創始人而言,直接融資事實上是比間接融資成本更高的融資方式。

C. 直接融資在我國金融發展的意義

我國直接融資發展的若干理論分析
[摘要]根據國際經驗與中國改革進程實際,我國已確定大力發展資本市場、逐步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金融發展戰略。為解決已經存在的問題和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問題,對直接融資發展的目標和影響進行理論分析,無疑具有重要意義。1、質的指標重於量的指標。2、發展直接融資不是取代間接融資,兩者的關系是相互促進。3、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的緊密聯系。4、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是可以相互轉換的。5、直接融資的發展必然體現在整個社會信用格局的變化上。6、直接融資的發展必將要求相應機構的發展,由此引起整個金融體系的變化。7、直接融資的發展快慢應取決於企業成為真正主體的進程。

根據國際經驗與中國改革進程實際,我國已確定大力發展資本市場、逐步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金融發展戰略。為解決已經存在的問題和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問題,對直接融資發展的目標和影響進行理論分析,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質的指標重於量的指標。發展的含義包括量的擴張與質的改善。兩者是緊密相連又有區分的。在我國直接融資發展的初級階段,量的擴張是首要的,到了一定階段後問題不斷出現,就要求注重質的改善,就是要規范發展。我國當前直接融資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是質的問題:國債發行期限結構不合理、發行沒有制度化;企業債發行控制過死、交易停滯;股票市場主體不成熟等等。關鍵原因之一就是政府的干預過多,市場的力量隨著量的擴張日益要求顯現,否則就表現為市場的扭曲。因此,發展的重點是極大限度地減少政府幹預,疏通各種直接融資渠道,建立多層次的融資體系,保證投融資主體可以在市場中自由選擇。
發展直接融資不是取代間接融資,兩者的關系是相互促進。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是兩種不同的融資方式,各有優缺點,各有其獨特的作用,不可相互完全替代。應該說,在信息技術的推動下,直接融資的地位是得到了一個新的提升,但它的最終發展也不會取代間接融資。首先,網路的運用並沒有消除信息不對稱和逆向選擇問題。其次,從資金的需求方來看,其微觀主體是企業,梅耶斯的新優序融資理論已經證明,企業的融資順序是先債務融資後股權融資。在成熟的市場中,股票融資面臨分紅的壓力,所籌的資本金因動用決策需經股東同意也缺乏流動性,而債券融資的成本又略高於銀行融資,所以不可能完全排除間接融資。第三,從資金的供給來看,除了政府、企業為了應付支付需要而在銀行存有相當數量的資金外,企業資金為了保持流動性也要存入一部分,公眾為了資金安全也要存入一部分。因此,在可預見的時期內,間接融資的主體地位不會動搖,尤其是在有著傳統緊密銀企關系的我國。象我國這樣放開金融市場的發展中國家,直接融資的比重在初期應該是會有一個迅猛的提高,但到了某個階段後隨著企業的成熟會略有下降直至穩定在某個水平上。
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的緊密聯系。將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簡單地視為對立發展,此消彼長的關系是不妥的,兩者是互相支持、互相影響、緊密相連的。首先,間接融資支持著直接融資的發展。銀行是金融市場上最主要的參與者,銀行通過發行金融債券和股票在市場上籌資,通過購買證券和直接投資於企業向市場提供資金,對券商融通資金,開展商業匯票承兌與貼現業務,為整個市場運作提供交易清算服務。其次,直接融資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間接融資的發展,靈活多樣的投資工具不但為銀行資產的運用提供了新的場所,而且可以吸引更多外資流入或更充分地挖掘社會儲蓄潛力從而可以導致銀行存款的增加。第三,兩者效率的提高會使整個社會效率提高,這反過來又引致各自效率的提高。第四,直接融資規模過大,管理不當,會迫使銀行擴大信用規模,影響銀行信用規模的有效控制,如通過固定資產項目投資逼迫銀行流動資金供應的增加。而歷次大危機已經證明,股市風險極易引起銀行風險。
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是可以相互轉換的。即直接融資可以轉化為間接融資,而間接融資也可以轉化為直接融資,這是一種相繼轉化過程,如商業承兌匯票貼現就是直接融資轉化為間接融資的相繼過程。另一種情形是兩種融資方式的相互轉化為同時並存的行為過程,如有價證券持有者將所持有價證券到二級市場流通轉讓,然後將所得資金存入銀行;同時,儲蓄者將資金從銀行取出,進入二級市場購買有價證券。從現實生活看,隨著金融創新的興起,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區別已經逐漸模糊,比如以貸款為基礎發行證券(貸款證券化或資產證券化)、共同基金等,很難將其明確歸類,兩者出現了融合。這種融合結合了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優勢,連接了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對金融市場各個局部和整體的深化發展起了積極作用。這種融合的趨勢必將進一步加強,成為未來金融市場的主流。
可以斷言的是,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共同發展共同補充,緊密連接及適當比例將提高整個融資體系效率,從而促進我國經濟金融的發展。
直接融資的發展必然體現在整個社會信用格局的變化上。銀行信用的比重及影響不可避免地要下降,由此決定整個社會的信用調控方式的變化。首先,兩者對社會可借貸資金總量的影響有重要區別。間接融資是擴大貨幣存量,用擴大貨幣存量的方法形成儲蓄與投資;而直接融資不擴大貨幣存量,它是用轉移和動用貨幣存量的方法進行投資,動用的結果是貨幣存量減少,貸款收縮。其次,從調控效應看,隨著直接融資的發展,非貨幣金融資產量增加,經濟金融化的程度將不斷提高,原有的貨幣政策操作工具的效應必將減弱。我國的貨幣政策中介目標已放棄貸款規模限制,預計隨著金融化的深入,貨幣供應量這一操作目標需要隨之調整,諸如利率之類的間接工具應日益受到重視。
直接融資的發展必將要求相應機構的發展,由此引起整個金融體系的變化。直接融資的發展與企業的股份制改造、資本運作、財務管理緊密相連,由此要求現代意義上的投資銀行的發展,這正是我國目前所欠缺的。投資銀行的發展,可以有兩條道路,由商業銀行發展投資銀行業務或發展獨立的投資銀行。此外,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融合發展的趨勢必將促進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的溝通,加速金融業走向混業經營的步伐,由此引起相關監管體系的變化。一個統一的監管機構的形成在整個市場統一後將順勢出現。
直接融資的發展快慢應取決於企業成為真正主體的進程。如前所述,發展直接融資應堅持市場化原則,因此政府的主要作用在於放開不必要的管制,為各個市場的發展提供規范的法律保障與政策引導,而不是人為地去設定某個目標與發展速度。直接融資的發展必須與規范化股份制度的推進相配合,否則,將重演由財政融資向銀行融資轉變中及轉變後出現的大多數問題。

D. 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是如何劃分的擴大直接融資規模有何好處

間接融資方式和直接融資方式 (一)融資方式 1、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含義: (1)直接融資:盈餘部門直接把資金貸給赤字部門使用,即赤字部門通過出售(發行)自己的債務憑證融入資金,而盈餘部門則通過購買這些憑證向赤字部門提供資金(直接證券)。 (2)間接融資:盈餘部門和赤字部門以金融機構為中介而進行的融資。金融機構作為資金的需求者,出售間接證券融入資金,盈餘部門則買入間接證券。作為供給者,買進赤字部門的直接債券融出資金,而赤字部門則賣出直接證券,融入資金。 2、二者的聯系和區別: 聯系:(1)都是資金的融通活動。(2)相互滲透、相互支持。 區別:(1)金融機構所起的作用不同:在間接融資方式中,商業銀行是核心中介機構。資金贏余者——銀行——資金短缺者。在直接融資方式中,以證券公司為核心。資金贏余者——證券公司甲=證券公司乙——資金短缺者。 (2)特點不同:間接融資比直接融資的風險小、成本低、流動性好等優點 3、二者的優缺點比較:(1)間接融資的優缺點:優點:(1)社會安全性較強;(2)授信額度可以使企業的流動資金需要及時方便地獲得解決;(3)保密性較強。 缺點:(1)社會資金運行和資源配置的效率較多地依賴於金融機構的素質; (2)監管和控制比較嚴格和保守,對新興產業、高風險項目的融資要求一般難以及時、足量滿足。 (2)直接融資的優缺點: 優點:(1)籌資規模和風險度可以不受金融中介機構資產規模及風險管理的約束; (2)具有較強的公開性; (3)受公平原則的約束,有助於市場競爭,資源優化配置。 缺點:(1)直接憑自己的資信度籌資,風險度較大; (2)一般逐次進行,缺乏管理的靈活性;(3)公開性的要求,有時與企業保守商業秘密的需求相沖突。 (二)金融證券化對融資方式及其結構的影響: 1、金融證券化:指把銀行貸款和其他資產轉換成可在金融市場上出售和流通的有價證券,即資產證券化。 2、資產證券化的背景:銀行加強風險管理和業務創新。 3、資產證券化的最初形式是將期限和利率大致相同的同質住宅抵押貸款等金融資產集聚成一個集合基金,然後發行以集合基金直接擔保的抵押擔保證券。 4、資產證券化的積極意義: (1)資產證券化是銀行等金融機構加速了資金周轉,增加了收益; (2)資產證券化使間接融資方式和直接融資方式變得界限模糊,使銀行貸款證券化後的持有人與抵押資產有了直接聯系; (3)資產證券化還將銀行借貸市場與證券市場、抵押市場、資產管理市場等有機的連接起來,對金融市場各個局部和整體的深化發展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4)資產證券化也刺激了投資銀行在發展國內業務的同時, 企業間接融資是指企業通過金融機構充當信用媒介獲取資金的行為.主要包括銀行貸款,銀行承兌匯票,信用證等融資方式. 1.間接融資特點: (1)貸款條件高.需要較硬的抵押條件(土地證,固定資產). (2)審批程序復雜.國有銀行正在改製成為股份制商業銀行."嫌貧愛富"是其經營理念,對貸款的風險控制正成為終身責任制,導致許多銀行"惜貸"現象較嚴重. (3)融資風險大.當企業經營不善時,到期不能還本付息的風險必然導致企業變賣資產以至破產,企業難以藉助改善 融資結構分散風險和轉移風險負擔. (4)融資成本剛性化.企業通過銀行貸款使金融成本"釘死"在銀行貸款利息上,企業金融成本的高低主要取決於銀行調整利率政策,特別在銀行緊縮銀根,利率提高的情況下,就會使企業的融資成本剛性上漲. (5)資金使用受限制.通常銀行為了保證銀行貸款的及時歸還,對貸款用途有明確的規定.如流動資金貸款,固定資產貸款等,使企業難以靈活運用資金. (6)難以享受銀行的國民待遇.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扶持具有政治風險.銀行中長期貸款主要支持產品有市場,效益好有還款能力的國有大中型企業以及國家重點技術改造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對中小企業貸款主要是流動資金貸款。

E. 急!!!2007 年中小企業直接融資現狀和間接融資現狀

三、改善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具體舉措

政府在中小企業發展中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金融機構的融資支持是必要的,但中小企業自身的努力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中最基本、核心的一環。

(一)建立和完善信用擔保體系

信用擔保是一種信譽證明和資產責任保證結合在一起的中介服務活動。通過構建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可以建立中小企業與銀行之間良好的關系,提高中小企業的信用程度,推動我國信用制度的改革與發展。目前,信用擔保機構主要由政策性擔保機構和商業性擔保機構組成。對於商業性擔保機構的主要管理內容是:設定進入門檻;監管資本金的運作;定期評級等。對政策性擔保機構要制定全國統一的「游戲規則」,使各地擔保機構按照統一規范開展業務。

(二)政府加強扶持中小企業間接融資的措施

1.健全法律、法規

通過法律確定中小企業的地位,維護其合法權益,是政府對中小企業融資服務的重要內容。我國近幾年來對中小企業的立法非常重視,先後頒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規。但是我國的中小企業立法仍不夠完善,主要問題在於對於受到的所有制歧視,沒有明確的法律予以保護。同時要加快制定《反壟斷法》以及與風險投資管理相關的法律,從而保證中小企業可以和大中型企業在公平的環境下進行競爭,使中小企業也可以享受融資的便利。

2.加快建立和完善中小商業銀行

我國金融體系以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體,其信貸份額占總量的70%以上,信貸投向基本是國有大型企業。而我國中小金融機構主要包括:農村信用合作社、城市信用合作社、信託投資公司和其他一些非銀行金融機構。它們主要的服務對象是中小企業。最近20年,我國小型企業增加了20倍,而小型金融機構僅增加了2倍,所能提供的信貸份額只相當於信貸總額的30%,信貸規模和金融機構數量與中小企業的迅速發展極不相稱。發展我國中小金融機構是從根本上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重要一步,也是調整和完善我國金融機構的必由之路。

(三)商業銀行應採取的對策措施

1.建立中小企業信用評價體系

在我國,由於商業銀行與中小企業間的信息不對稱,中小企業在融資上難以獲得比較充分的金融支持。因此,有必要建立我國的中小企業評級制度,以保證以市場為基礎的契約型商業銀行與中小企業的融資關系模式順利建立。信用等級評定標准重點應放在以下幾項上:「領導者素質」,「經營效益」,「信譽狀況」,同時商業銀行之間應當加強溝通、協作。

2.積極進行貸款業務創新

在發放貸款時,要求借款者提供抵押品是銀行緩解道德風險和信息不對稱問題的基本方法。但對中小企業來講,它們大多沒有可作抵押的房地產。即使一些企業有可用於抵押的房地產,但也通常會將其用作長期貸款的抵押品。這樣,在申請短期貸款時,很多中小企業便無力提供多餘的房地產用作抵押品了。因此應積極靈活地利用現有的各種金融工具為中小企業提供結算、匯兌、代收代付等各項優質服務。

(四)中小企業的自我完善

1.樹立信用意識,提高企業資信度

一要遵循誠信實用、公平競爭的原則,依法開展生產經營活動,自覺接受工商行政管理等有關部門的監督檢查。二要依法建帳,確保會計資料真實完整。嚴格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進行會計核算,杜絕一切弄虛作假的行為。三要加強財務管理,建立財務預決算制度,最大限度減少資金佔用,保證按期如數償還貸款,樹立在銀行等金融機構中的良好信用形象。

2.建立靈活有效的組織制度

中小企業組織制度的選擇,可以是多樣的、靈活的。從企業外部的組織形式來看,可以建立緊密的企業集團,也可以建立鬆散的以專業化協作為中心的合作生產制度。

二、我國中小企業間接融資難的原因分析

對於我國中小企業間接融資困難的原因我們可以從國家層面、銀行層面和中小企業自身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從國家層面分析

由於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現階段我國政府通過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來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但是由於歷史和體制上的原因,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尤其是私營企業仍然存在偏見。如我國政府鼓勵中小企業通過資本市場進行直接融資,但中小企業同國有大中型企業相比,很難取得公開發行上市的資格,從而導致許多企業被迫採取買殼上市的方式來實現資本市場融資,而這種融資方式成本極高,使企業一上市就背上了沉重的債務負擔。

(二)從銀行層面分析

1.大銀行盲目「抓大放小」

由於中小企業單筆借款數額小、筆數多,且手續繁瑣,對銀行的收益貢獻不大。因此各大國有商業銀行都轉向經營批發業務,重點支持自然壟斷行業和大企業,中小企業的貸款條件比大企業要苛刻得多,而且傾向於給中小企業短期貸款。

2.信用評級體系不健全

我國中小企業難以獲得貸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部分銀行對中小企業實行了信用歧視,使中小企業和大企業之間在融資問題上形成了不公平競爭。如在工商銀行的信用等級評定標准上,「經營實力」這一指標佔15分,佔到了總評分的18.75%。而中小企業無論從資本總額還是資產總額都無法與大企業相比,從而導致中小企業在信用等級評定中處於不利地位。

3.抵押擔保難

在我國,為了貸款安全,銀行開始在新增貸款中減少信用貸款比例,而增加抵押和擔保貸款的比重。從理論上說,有多種資產可作為貸款的抵押品,如土地、建築物、機器設備、存貨、應收賬款等。但銀行偏好以房地產為抵押,一方面是因為資產交易市場不夠發達,另一方面是因為銀行缺乏對其他資產如存貨、應收賬款的定價能力。總的來講我國中小企業通過抵押來獲得貸款是相當困難的。

(三)從中小企業層面分析

1.總體組織水平、產業水平低下

長期的部門和條塊分割造成各地區、各部門產業結構趨同,中小企業大多數直接生產面向最終消費市場的產品。如此,各企業間沒有形成一個專業化分工明確的高效的社會大工業。使銀行無法藉助完整的企業組織鏈條來發揮融通資金的作用,導致社會信用資源緊張。

2.管理水平低下

我國多數中小企業管理方式陳舊,決策過於盲目。不少企業經營者還未樹立新的管理理念,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導致企業在發展上要麼「小農意識」濃厚,經營過於保守;要麼「冒進投機」,經營過於激進,結果失誤頻頻。

由於中小企業存在上述問題,銀行很難對其增加貸款,因為一旦審查不嚴,就會給銀行帶來損失。這就成為中小企業融資難已突破的瓶頸。

三、改善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具體舉措

政府在中小企業發展中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金融機構的融資支持是必要的,但中小企業自身的努力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中最基本、核心的一環。

(一)建立和完善信用擔保體系

信用擔保是一種信譽證明和資產責任保證結合在一起的中介服務活動。通過構建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可以建立中小企業與銀行之間良好的關系,提高中小企業的信用程度,推動我國信用制度的改革與發展。目前,信用擔保機構主要由政策性擔保機構和商業性擔保機構組成。對於商業性擔保機構的主要管理內容是:設定進入門檻;監管資本金的運作;定期評級等。對政策性擔保機構要制定全國統一的「游戲規則」,使各地擔保機構按照統一規范開展業務。

(二)政府加強扶持中小企業間接融資的措施

1.健全法律、法規

通過法律確定中小企業的地位,維護其合法權益,是政府對中小企業融資服務的重要內容。我國近幾年來對中小企業的立法非常重視,先後頒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規。但是我國的中小企業立法仍不夠完善,主要問題在於對於受到的所有制歧視,沒有明確的法律予以保護。同時要加快制定《反壟斷法》以及與風險投資管理相關的法律,從而保證中小企業可以和大中型企業在公平的環境下進行競爭,使中小企業也可以享受融資的便利。

2.加快建立和完善中小商業銀行

我國金融體系以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體,其信貸份額占總量的70%以上,信貸投向基本是國有大型企業。而我國中小金融機構主要包括:農村信用合作社、城市信用合作社、信託投資公司和其他一些非銀行金融機構。它們主要的服務對象是中小企業。最近20年,我國小型企業增加了20倍,而小型金融機構僅增加了2倍,所能提供的信貸份額只相當於信貸總額的30%,信貸規模和金融機構數量與中小企業的迅速發展極不相稱。發展我國中小金融機構是從根本上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重要一步,也是調整和完善我國金融機構的必由之路。

(三)商業銀行應採取的對策措施

1.建立中小企業信用評價體系

在我國,由於商業銀行與中小企業間的信息不對稱,中小企業在融資上難以獲得比較充分的金融支持。因此,有必要建立我國的中小企業評級制度,以保證以市場為基礎的契約型商業銀行與中小企業的融資關系模式順利建立。信用等級評定標准重點應放在以下幾項上:「領導者素質」,「經營效益」,「信譽狀況」,同時商業銀行之間應當加強溝通、協作。

2.積極進行貸款業務創新

在發放貸款時,要求借款者提供抵押品是銀行緩解道德風險和信息不對稱問題的基本方法。但對中小企業來講,它們大多沒有可作抵押的房地產。即使一些企業有可用於抵押的房地產,但也通常會將其用作長期貸款的抵押品。這樣,在申請短期貸款時,很多中小企業便無力提供多餘的房地產用作抵押品了。因此應積極靈活地利用現有的各種金融工具為中小企業提供結算、匯兌、代收代付等各項優質服務。

(四)中小企業的自我完善

1.樹立信用意識,提高企業資信度

一要遵循誠信實用、公平競爭的原則,依法開展生產經營活動,自覺接受工商行政管理等有關部門的監督檢查。二要依法建帳,確保會計資料真實完整。嚴格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進行會計核算,杜絕一切弄虛作假的行為。三要加強財務管理,建立財務預決算制度,最大限度減少資金佔用,保證按期如數償還貸款,樹立在銀行等金融機構中的良好信用形象。

2.建立靈活有效的組織制度

中小企業組織制度的選擇,可以是多樣的、靈活的。從企業外部的組織形式來看,可以建立緊密的企業集團,也可以建立鬆散的以專業化協作為中心的合作生產制度。

數據如下::::::::::::::::::::::::;
一是促進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比例和諧。據測算,2005年,保山市間接融資占融資總額的93.4%,直接融資僅8.06億元,占融資總額的6.6%,遠低於發達國家金融市場融資格局中直接融資佔50%以上的比例。因此,要通過多種途徑,為直接融資的發展提供足夠的空間,形成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的比例和諧。
二是大銀行與小銀行的發展和諧。只有各類銀行之間既相互競爭又互為依託,才能保持金融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如保山市城市信用社與昆明商業銀行的全面業務合作,既實現了保山市城市信用社「小銀行大服務」戰略,又拓展了昆明商業銀行的業務空間。
三是農村金融服務與城鎮金融服務的發展和諧。保山市農業人口佔全市人口的80%以上,但「三農」貸款(22億元)佔全部金融機構貸款的比重還不到22%,農村金融本應加速發展,但卻出現相反情況。如保山市,僅金融機構撤並,從1997年到2005年就撤並了89個營業網點,極大地降低了農村金融服務水平,造成城鄉金融發展不平衡的局面。
四是大型企業和中小企業的融資和諧。由於銀行業金融機構普遍存在業績考核剛性和規模擴張沖動,因而無論是大銀行還是小銀行,都在爭做大項目,爭攬大客戶,形成了一種「做大有理、做大有利」的現象,造成了客戶集中、行業集中、風險集中的局面。銀行業應主動貫徹落實銀監會小企業貸款指引,調整優化貸款結構,盡快擺脫風險集中局面。
五是給富人與窮人放貸的比例和諧。銀行業要學習孟加拉大學國民經濟學教授尤努斯創建的農村銀行,調整給富人放貸和給窮人放貸的貸款比例,幫助廣大農村窮人脫貧致富。如孟加拉農村銀行累計放貸53億美元,收貸率達99%,受益者有560萬人。農村銀行僅在2005年就放貸近6.12億美元,並計劃於2006年放貸8.2億美元;調查表明,約半數借貸者脫離了貧困。據估計,全世界有1.2萬家專門發放小額貸款的銀行,約6000萬人從中受益。

F. 中小企業融資的重要性是什麼

中小企業融資的重要性是什麼?
這是一個關乎企業發展的問題:
中小企業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生存很困難。大型企業在市場中以低價排擠,中小企業堅持不到兩月就會資金鏈中斷,迫使企業倒閉。
而中小企業內部自我融資,即是以部門管理,員工都投資,以入股的形式進行融資,這樣公司流動資金增加,有利於公司設備的增加,廠房的擴大。 其次就是員工的積極性會提高,讓大家覺得都是在為自己做事。會適當節約一些公司成本。
而且有了更多的資金,企業才能開發更適合於大眾的產品,從而將一個企業發展壯大。

G. 中小企業在直接融資上存在哪些困難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一般通過內源性融資和外源性融資這兩種方式獲得所需資金。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內源性融資占的比重過高(內源性融資佔全部融資需求的65.2%,而債權式融資佔全部融資需求的10.7%)。外源性融資明顯不足,是制約我國中小企業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它使中小企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被限制,發展潛力和速度都受到制約。
1、融資渠道狹窄
企業籌資渠道受制於經濟體制和資金管理政策等因素。從理論上講,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包括自籌資金、直接融資、間接融資和政策性融資等。但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狹窄,這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自有資金有限。我國絕大多數中小企業的創業資本主要是通過自我積累和群體聚集形成的,其來源大多為個人儲蓄及家庭、朋友、個人投資等。
二是資本市場籌集困難。由於我國資本市場發育還不完善,企業進入股票市場的門檻較高,針對中小企業的二板市場仍處於起步階段,債券融資受到發行條件的嚴格限制,大多數中小企業因其規模和業績而很難擠進證券市場的大門。
三是商業銀行貸款困難。中小企業的外源性資金主要來源是商業銀行貸款,鑒於中小企業信用水平不高,以抵押為代價成了它們取得貸款的基本形式,但這類企業可供抵押的資產相對較少,加之財務制度不健全,破產率比較高,多數商業銀行認為其風險太高而產生惜貸現象。四是政府扶持資金有限。我國財政資金的資助對象主要是國有大中型企業,只有部分中小企業有機會從地方財政取得少量的資金支持。
2、融資成本較高
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多採取抵押或擔保方式,不僅手續繁雜,而且企業為尋求擔保或抵押,還要付出諸如擔保費、抵押資產評估等相關費用。此外,中小企業在融資過程中還要承受利率上的所有制歧視。它們享受不到政府和央行給予國有企業的利率優惠。在實行浮動利率時,對中小企業的浮動幅度也比國有企業高,少數金融機構還擅自或變相提高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利率。

閱讀全文

與直接融資對中小企業的作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上港集團價值鏈 瀏覽:92
股東增持的st股票 瀏覽:932
股票什麼崗 瀏覽:313
公司理財第九版11答案 瀏覽:800
股票明細p 瀏覽:776
融資管理的啟示 瀏覽:28
傳智集團郭 瀏覽:675
威創股份金色搖籃 瀏覽:307
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不良資產處置實務pdf 瀏覽:556
2015股災做空股指期貨 瀏覽:630
盛行國際信託公司 瀏覽:407
台頭防水股票 瀏覽:961
期貨多頭資金多就漲 瀏覽:421
n岱美股份 瀏覽:188
浦發銀行向境外匯款 瀏覽:420
大同證券大智慧下載 瀏覽:485
幸福時貸金融服務外包北京有限公司電話 瀏覽:837
二輪生肖猴郵票價格 瀏覽:503
金融租賃公司可以做房屋抵押業務嗎 瀏覽:652
喜馬拉雅是哪個融資的 瀏覽: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