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1、承兌匯票貼現息一般是多少,具體怎麼確定;2、承兌匯票貸款成本構成(希望高手詳細講解,謝謝)
比如,你今天拿去貼現2011.5.22,貼現率是6%,出票人是異地的
5.22-------7.23的實際天數是63天+3天的劃款期共計66開,
貼現利息=50000*66*6%/360=550
實際你能拿到的錢是50000-550=49450
公式如下:
1)貼現利息=匯票金額×貼現天數×月貼現率/30
(2)貼現天數=貼現日至匯票到期日前一天的實際天數+3天劃款日期(異地)
(3)實付貼現金額=匯票金額-貼現利息
⑵ 貸款成本率是怎麼計算的
信貸成本是指銀行在信貸的過程中所發生的成本,從借款人的角度來說,包括貸款利率或貼現率,擔保費,評估費,保險費,公證費,抵押物登記費以及其它的辦理手續費用。
貸款利率或貼現率:貸款利率根據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基準利率,由貸款銀行根據企業資質、抵押擔保情況等因素確定。目前人民銀行已不再規定貸款利率浮動上限,具體上浮幅度由各銀行決定。
票據貼現利率:在人民銀行再貼現利率和貸款利率之間浮動。因此,在相同金額和期限條件下,票據融資成本低於貸款融資成本。
擔保費:企業因抵押擔保物不足而由擔保機構擔保貸款時,應向擔保機構支付擔保費。擔保費為貸款金額的0.8-3%/年。
評估費:向銀行或擔保機構進行資產抵押時,銀行或擔保機構往往要求企業聘請資產評估機構對抵押資產進行評估,一般按評估值的一定比例收取。
保險費:抵押物辦理保險向保險公司交納的費用。
公證費:借貸合同、抵押合同、資產評估報告、保險單辦理公證時交納的費用(是否公證各銀行要求不同)。
抵押物登記費:辦理抵押物登記時需向登記主管部門交納的費用。
其他:如辦理票據貼現的手續費等。
⑶ 求高手解釋承兌匯票貼現融資的成本怎麼算,公司需要對外支付1億,資金不夠,不去貸款,通過票據貼現實現
你要搞清楚,匯票都是半年的,保證金是需要定期存的,貼現手續簡單,只要評級夠用就可以的。匯票成本低是肯定的。3000萬保證金需要權衡,看你有沒有這個錢,還有就是銀行可能提高保證金比例或者敞口部分追加抵押物。
⑷ 票據融資 成本低
由於票據貼現率低於同期流動資金貸款利率,相比短期貸款,票據融資的成本和難度相對較小,企業通過貼現可以及時獲得現金,加速資金周轉,降低財務成本。
轉貼現利率將近5個月基本上穩定在3.24%左右,銀行承兌匯票貼現利率則基本上穩定於3.48%左右
補充回答
1、沒有現成的貼現利率表,我查了,都沒有,只有一個范圍,在這個范圍內由客戶和銀行協商決定
再貼現率(現在為1.8%)<貼現率<同期貸款利率
2、在銀行資金充足的情況下,銀行是不願進行再貼現的,不貼現的話,到期所得收益會高一些。比如100萬的票據,3.24%的貼現率,90天到期,那麼銀行收益=100*3.24%*90/360=0.81萬,如果在30天後再貼現的話,銀行收益=(100-100*1.8%*60/360)-(100-0.81)=0.51
3、作為一國基準利率,再貼現率制約和影響著全國的利率水平,其變動決定或影響著其他利率的變動,是其他利率賴以調整或變動的基礎。商業銀行之所以要進行再貼現,一般是由於商業銀行的資金發生短缺。再貼現率低,商業銀行取得資金成本較低,市場利率就會降低;反之,表示中央銀行的資金供給趨緊,市場利率可能上升。
4、這是一個需求問題,短期融資的手續比較簡便,而且一般是以信用擔保的形式;而貸款手續繁瑣,一般都需要抵押物才行,時間就長,這不利於企業短期資金的需求。還有短期融資的風險較低,時間短,所以才會利率比貸款低,如果企業想以這中方式長時間擁有,銀行也不會願意的。
希望這次回答能有用些。
⑸ 目前短期融資券的市場利率是多少 給個范圍
企業短期融資券已經發行了15隻,累計發行量超過229億元。從一級市場發行和二級市場交易情況來看,短期融資券品種受到了市場投資機構的熱烈追捧,以目前二級交易市場為例,目前1年期短期融資券的市場收益率重心大約在1.90%附近,與其發行之初2.92%的收益率相比,下行幅度超過100個基點。 在市場熱烈追捧短期融資券的同時,各類機構也開始注意和研究這一中國債券市場的新生"寵兒"。在目前市場中,大家討論較多的一個問題就是:持續一段時間的短期融資券發行收益率(2.92%)是否合理,是否與利率市場化的總體思路相悖? 針對這一問題,市場機構各自存在不同的認識。
如果將短期融資券定位於一種信用交易產品范疇,那麼參照美國商業票據的定價方式,短期融資券的發行收益率應以同期限 信用產品的收益率作為基準,再加上一個適當的利差,而這部分利差水平反映的則是兩者之間的信用差異、稅收差異以及流動性差異因素等等。當然,這是一種較為理想的定價模式。如果按照這種思路考慮,在國債、央票等無信用風險債券1年期收益率持續下跌的同時,1年期企業短期融資券收益率一直維持2.92%似乎不是合理水平。但是在對待短期融資券這一市場新生品種,不能簡單地套用上述思路。 短期融資券是利率市場化推進器 眾所周知,我國的利率市場化進程是一個循序漸進且不斷加速發展的過程。從發展的角度看,自記賬式國債誕生以來,針對於機構投資者作為參與主體的利率市場化已經呈現出加速推進態勢。就目前情況而言,以銀行間市場為主體的利率產品市場已經達到了相對較高的市場化程度,而根據"先外幣,後本幣;先貸款,後存款;先大額,後小額"的利率市場化進程安排,目前利率改革的攻堅重點應該是撬動法定存貸款利率制度中的某些不合理環節。
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短期融資券作為利率產品的特性並不十分明顯,而其作為直接替代企業短期貸款的融資工具特性則應該占據主導地位。在這一前提下,對於短期融資券的發行定價就難以單純地去盯住某些 信用產品,而企業貸款利率、銀行承兌匯票的貼現利率等對於短期融資券發行利率的指導作用會更強一些。 另外,從宏觀角度來說,短期融資券是利率市場化大戰略推進的重要工具,其政策含義強於作為利率產品的特徵。從微觀角度而言,短期融資券與企業貸款這種融資工具的屬性更為接近,其定價模式不應簡單地參照貨幣市場利率。 目前融資券利率水平具有合理性 對於投資者而言,當然希望所投資品種的收益率高企為好;對於發債主體而言,則希望在貨幣市場利率大幅度下行的大環境中不斷降低籌資成本。從市場化角度來看,不同市場主體之間形成博弈是正常的。但是,作為發債主體的企業更應該認清短期融資券作為短期貸款融資方式的替代工具特徵。在這種相互替代關系中,貸款利率可以作為企業融資活動的"機會成本"來對待。 而上述現象較為類似目前貨幣市場中發生的情況。
當然不是,這正是機會成本的市場作用力,只要目前的市場收益率高於商業銀行超額備付利率0.99%這一類似於商業銀行機會成本的水平,那麼在資金面異常充裕背景下的短期票據投資就具有其合理性,在某種程度上這更是一種市場化經營思路的體現。同樣的道理也一樣會作用在短期融資券的發行主體身上,而且從目前市場參與者的熱情來看,發行人、投資人多數對於目前的發行利率水平表示了肯定。 一定的利率溢價是合理選擇 事實上,資金面的寬裕狀態是貫穿2005年債券市場的一個重要特徵,在資金富餘,同時投資品種、范圍相對狹窄的情況下,保持短期融資券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之間一定的利率差異,有利於短期融資券的順利發行和流通,有利於企業及時融資、承銷商積極推廣和投資機構踴躍認購,有利於實現企業、承銷商和投資機構的多贏局面。因此,在一段時期內,相對穩定的發行利率水平是市場較為理智的選擇。 綜上所述,目前短期融資券發行利率的相對穩定是特定時期、特定階段的一種理性的市場化選擇。當然,從長期發展來看,當短期融資券的市場環境逐漸完善,發行規模不斷擴大之後,短期融資券的定價機制將會隨之更趨完善。
⑹ 為什麼商業票據融資成本低於銀行貸款成本。。詳細點。謝謝
沒有商業票據成本比銀行貸款成本低這么一說吧。不同時期,不同的貼現率,不同銀行貸款利率,同時,不要比對名義利率,應該比對實際成本。按現在貼現率,票據實際成本比標准貸款利率高。說商業票據比貸款流程快捷到是真的,沒有成本絕對低這么一說
⑺ 如何理解下面按照貼現模式計算借款的資本成本率的例子
200*(1-0.2%)是借款減去借款費用現在實際得到的金額即現值。實際得到金額的現值還可以通過利息的年金現值加上本金的復利現值計算得到即=200*10%*(PA,KB,5)是代表每年付利息的年金現值+200*(P/F,KB,5)代表本金的復利現值。
同時,利息費用稅前支付,可以起抵稅作用,一般計算稅後資本成本率即需要每年付利息的年金現值(1-20%)。這樣就可以把整個公式理解了。
這是對於長期借款,考慮時間價值的前提下,利用折現模式計算資本成本率的方法。對於金額大、時間超過1年的長期資本,更准確一些的資本成本計算方式是採用折現模式,即將債務未來還本付息或股權未來股利分紅的折現值與目前籌資凈額相等時的折現率作為資本成本率。即:
籌資總額×(1-籌資費率)=利息×(1-所得稅稅率)×(P/A,k,n)+本金×(P/F,k,n)。的貼現率k即為資本成本率。一般要逐步測試結合插值法求貼現率,即使得未來現金流出量的現值等於現金流入量現值時的貼現率。
(7)短期融資貼現貸款成本擴展閱讀
不考慮時間成本借款的資本成本率的計算方法。
銀行借款資本成本包括借款利息和借款手續費用。利息費用稅前支付,可以起抵稅作用,一般計算稅後資本成本率,稅後資本成本率與權益資本成本率具有可比性。銀行借款的資本成本率按一般模式計算為:
Kb=年利率×(1-所得稅率)/1-手續費率×100%=i(1-T)/1-f×100%
式中:Kb:銀行借款資本成本率;i:銀行借款年利率;f:籌資費用率;T:所得稅稅率。
對於長期借款,考慮時間價值問題,還可以用折現模式計算資本成本率。
⑻ 貼現法貸款實際利率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15年10月24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以進一步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其中,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4.35%;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1.5%;其他各檔次貸款及存款基準利率、人民銀行對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相應調整;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保持不變。同時,對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等不再設置存款利率浮動上限,並抓緊完善利率的市場化形成和調控機制,加強央行對利率體系的調控和監督指導,提高貨幣政策傳導效率。
⑼ 試比較票據貼現與普通短期貸款的區別。
從會計准則上看,票據貼現屬於應收帳款管理,短期貸款屬於負債業務。票據是由於貿易結算業務產生的,期限一般1年以內,更多的是1-3個月左右(根據業務特點)。持票人為了早日回籠資金,到金融機構貼現,獲得現金,付出部分承兌費或手續費。票據貼現是基於貿易背景的。
短貸則是負債業務,有些企業有短期融資需求,從而採用短期貸款融資。短期貸款期限一般不超過一年,利率在央行規定的利率區間浮動。
從信用管理上,票據貼現是現金流管理,而短貸屬於信用融資。
⑽ 貼現融資什麼意思
什麼叫貼現呢?票據持有人在票據到期之前以貼付一定利息的方式向銀行轉讓票據兌取現金。銀行放款的一種形式。貼現對持票人來說是出讓票據,提前收回墊支於商業信用的貨幣資金;對貼現公司或銀行來說則是向持票人提供銀行信用。銀行根據市場利率以及票據的信譽程度規定一個貼現率,計算出貼現日至票據到期日的貼現利息。貼現利息=票據面額×貼現率×票據到期期限。持票人在貼付利息之後,就可以從銀行取得等於票面金額減去貼現利息後的余額的現金,票據的所有權則歸銀行。票據到期時,銀行憑票向出票人兌取現款,如遭拒付,可向背書人索取票款。票據貼現按不同的層次可分為貼現和再貼現兩種,商業銀行對工商企業的票據貼現業務稱貼現,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已貼現的未到期工商企業票據再次貼現,稱再貼現或重貼現。貼現率是受市場資金供求狀況變化而自發形成的,再貼現率則是由中央銀行規定的。
票據貼現相當於貼現行對未到期票據持有人提供的短期借貸。貼現行收取的利息又稱貼息,利率稱為貼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