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融資的途徑和技巧有哪些
企業融資是指以企業為主體融通資金,使企業及其內部各環節之間資金供求由不平衡到平衡的運動過程。當資金短缺時,以最小的代價籌措到適當期限,適當額度的資金;當資金盈餘時,以最低的風險、適當的期限投放出去,以取得最大的收益,從而實現資金供求的平衡。
企業融資按照有無金融中介分為兩種方式: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
直接融資
是指不經過任何金融中介機構,而由資金短缺的單位直接與資金盈餘的單位協商進行借貸,或通過有價證券及合資等方式進行的資金融通,如企業債券、股票、合資合作經營、企業內部融資等。間接融資是指通過金融機構為媒介進行的融資活動,如銀行信貸、非銀行金融機構信貸、委託貸款、融資租賃、項目融資貸款等。直接融資方式的優點是資金流動比較迅速,成本低,受法律限制少;缺點是對交易雙方籌資與投資技能要求高,而且有的要求雙方會面才能成交。
間接融資
相對於直接融資,間接融資則通過金融中介機構,可以充分利用規模經濟,降低成本,分散風險,實現多元化負債。但直接融資又是發展現代化大企業、籌措資金必不可少的手段,故兩種融資方式不能偏廢。
具體的企業融資途徑:
方略一:無形資產抵質押
擁有專利權,著作權的中小企業可嘗試以此財產權為抵押物,獲得銀行貸款。
方略二:動產託管
對於大量生產型和貿易型企業而言,由於沒有合適的不動產作抵押物,可請社會資產評估,託管公司託管的辦法獲取銀行貸款.
方略三:互助擔保聯盟
中小企業互助擔保聯盟重點解決企業在融資過程中的擔保和反擔保問題。.它的優點是一次評估信用,較長時間享用.質量和規模相近的企業互保,節約了擔保費用、降低了融資成本。
方略四:生產用設備按揭貸款
由保險公司介入企業融資的新形式.其主要形式是生產用機械設備按揭。為新置和更新設備的中小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提升產品檔次和競爭力提供了一條融資通道.
方略五:典當融資
典當是以實物為抵押。以實物所有權轉移的形式取得臨時性貸款的一種融資方式.典當融資手續簡便,大多立等可取。即使是不動產抵押,也比銀行要便捷許多,不問貸款用途,錢使用起來十分自由。
方略六:銀行創新品種
目前銀行創新融資品種琳琅滿目,如抵押貸款方面有國債外匯存單作為質押物的貸款,有標准倉庫質押貸款;在貿易融資方面、有買方信貸、打包貸款、保函,保理,福費廷等品種。
方略七:風險投資
目前風險投資公司、風險投資基金如雨後春筍般進入中國,為許多創業型中小企業提供了強大的資金支持。
❷ 投資談判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融資的估值過程就是投資人和創業者之間的博弈,創業者需要注意一些事項,有助於達成合理的交易。
1.設置好你最終要出讓的股權比例,每輪融資股權出讓比例通常為10%-20%之間,千萬不要一開始就出讓50%,不然人家投你幹嘛呢?(關於股權比例的設定,明天的文章將會詳細地解答)
2.對於融資要有規劃,按照階段來進行,對本階段的資金需求要有一定的預測,保證備用金的留存。
3.不要糾結於一點點的估值,5500萬和5000萬其實差別不大,重要的是你需要快速敲定融資,獲得產品開發和市場開發的先機,不要被資金拖住影響開發的進程。
4.高估值不是都好。高估值意味著高期望和高增長,下一輪的估值要求更高,你會處於一個比較高壓的狀態下,一旦把錢燒完,下一輪的投資機構就很難進入。
當然最重要的就是要確認,你的項目能夠創造核心的深度價值,這樣的話,即使沒有融資,也能夠獲得用戶的認可,並且存活下去。
❸ 5.你認為融資談判中,哪部分的技巧最重要,為什麼
(1)企業家個人的素質、魅力和氣場:投資人對企業家的印象,直接影響著對企業的評估。(2)直指痛點:產品如果能夠直指痛點、解決需求,必然能讓投資人產生共鳴。(3)發自肺腑的真誠交流:投資人希望聽到企業家真實的想法,最忌諱的是讓投資人覺得企業家在吹牛。(4)知己知彼:了解的越多,對企業融資的幫助越大。(5)站在投資人的立場看問題:少一些情懷,多一些可行性方案。
❹ 什麼是投資談判
被投資方盡量讓投資方出最多的資金給自己的一種對話模式。
投資談判技巧:
三分鍾介紹項目定位、前景和商業模式
在創業者與投資者初步接觸的幾分鍾內,首先就行業內的成功或失敗的案例作為對應物進行簡單介紹,可以非常容易的讓對方知道你在做什麼,同時也考察投資者對你所在領域的了解程度。
告訴對方自身項目在市場中的位置,是處於早期還是晚期、每年的銷售額、在市場中的份額等。需要著重強調的是,要明確區分自身與競爭對手的不同之處,以強化自己的項目優勢。
介紹項目情況的時候,不要使用過多的描述性語言,而應抓住幾個典型特點巧妙地進行項目定位。
通過對幾個點的介紹,讓對方清楚地知道你在做什麼、企業的狀況如何。
同時,也要告訴投資者項目未來的發展規劃以及清晰的商業模式。
如果項目符合投資者的投資定位,項目自然會引起投資者的興趣。
一問一答,以講述項目優勢和投資收益為重點
與投資者溝通的過程中,創業者應盡量採用一問一答式。
不要投資人問一個問題,你就解釋很多問題,也不要他們問了很多問題,你就用一個答案解答了。
最好的方法是,他問什麼,你就清晰地答什麼。
因此,創業者要提前進行准備,就投資者最愛問的幾個問題,如:你這個想法的核心價值是什麼,能給客戶帶來什麼價值,為什麼你能做成,核心競爭力在哪裡,等等,都要思考清楚,並使用精練的語言去表達。
對於融資額度問題,投資者不提出,創業者不要主動提出,這是一個技巧。
盡管計劃書里有詳細的資金使用額度與財務分析等,但投資商還是會問你,如果他不問,你不要強調你想要多少錢,而是要把話題重點放在項目優勢和投資收益上。
坦誠相待 無需多慮
據投融界觀察,很多的創業者存在著這樣一個心理,「向投資方傾盤托出,萬一融資失敗,就將商業機密完全暴露了。」其實,創業者大可不必有這種擔心。要知道,投資人在不了解項目細節的情況下,是很難甚至可以說根本不會作出任何決定或著表態的。
另外,創業者遮遮掩掩地介紹,過於謹慎的態度,只會讓投資人感覺你沒有充分的自信,缺乏合作的誠意。
同時,項目的可復制性這么高,也就意味著沒有核心競爭力。
盡力即可 保持底線 勿追問結果
在項目的前期規劃時,或者在談判時,創業者應該保持自己的主動權以及合作底線。
不要為了獲得資金而過分地出賣自己應有的利益和權利,否則,投資人會決定放棄投資。
另外,談判結束時,一般都不會有很明顯的結果,更多的是讓您等消息,這個時候千萬不要問「您覺得我的項目,獲得您投資的機會有多大」這類問題。此類問題如若發生在談判過程中,只會讓你所有的努力化為泡影。
只要創業者在融資過程中,留意溝通、談判的技巧,不斷增強自信心,企業的融資之旅就會變得更加順利。
❺ 如何與投資人談判的技巧求解
在和投資人談判前,創業者首先要明確的知道自己和投資人的底線是什麼,如此,在面見投資人的時候,才能消除心理顧慮,進行良好的溝通和交流。
作為創業者應該堅守的底線可以有這三個方面,
一是估值,創業者肯定希望市場能給更高的公允價格,這是可以去爭取的;二是經營自主權,比如一些預算,可能包括核心團隊的薪酬福利發放,招聘等等;三是盡量少的進攻性條款,比如投資、對賭、回購、共同賬戶等等。
而投資人的底線是指在協議中涉及到股權變動的條款。對於這些條款,投資人是擁有一票否決權的,比如創始人的期權發放,股權約定包括優先順序等等。這些條款是為了最大限度的保護投資人的權益,在發生極端情況時保護自己的,對於投資人來說,這些條款會比較敏感一些,因此作為創業者,是不好去觸及這些條款的。
明白了創業者和投資人的底線分別是什麼後,在與投資人談判時,必須要把持好自己的態度,要有自信,不能露怯。展示出對自己項目的自信,對公司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