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交易性金融資產或負債的確認條件
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滿足下列條件之一的,應當劃分為交易性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
取得該金融資產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近期內出售或回購
屬於進行集中管理的可辨認金融工具組合的一部分,且有客觀證據表明企業近期採用短
㈡ 金融資產基本定價原理是什麼
金融資產價格是由資金時間價值和風險共同決定的。
(一)現金流貼現方法
資金的時間價值是指資金隨著時間的推移會發生增值,因而不同時點的現金流難以比較其價值。要對未來現金流貼現,關鍵的是折現率的確定。而貼現率不是任意選擇的,應該是=由市場決定的資金使用的機會成本,也就是同一筆資金用於除考察的用途之外所有其他用途中最好的用途所能得到的收益率。機會成本是市場反映的金融資產的收益率,而資產的收益率(資本成本)一定與該資產的風險水牛對應。一般來說,較高風險的資產一般對應較高的收益率。在金融實踐中,折現率往往用一個無風險利率再加上一個風險補償率表示。無風險利率是指貨幣資金不冒任何風險可取得的收益率,常用國庫券的短期利率為代表;風險補償率取決於金融資產風險的大小,風險越大需要的風險補償率越高,因此折現率的確定需要解決兩個問題,無風險利率和風險補償率。
(二)投資組合理論(MPT)
哈里·馬科維茨(HarryMarkowit,1952)提出的投資組合理論(Modernportfoliotheory)是現代金融學的開端。在基本假定:(1)所有投資者都是風險規避的,(2)所有投資者處於同一單期投資期,(3)投資者根據收益率的均值和方差選擇投資組台的條件下,投資組合理論認為投資者的效用是關於投資組合的期望收益率和標准差的函數,使在給定風險水平下期望收益率最高或者在給定期望收益率水平風險最小。理性的投資者通過選擇有效的投資組合,實現期望效用最大化。這一選擇過程藉助於求解兩目標二次規劃模型實現。模型的本質是使投資組合在給定期望收益率上實現風險最小化,並具體說明在該收益率水平上投資組合中各種風險資產類型及權重。求解得到標准差-預期收益率圖,是一條向左凸的雙曲線,其中雙曲線的上半枝是有效組合邊界。投資者在有效組合邊界上根據其風險-收益偏好選擇投資組合,結果必然是投資者的效用函數與有效組合邊界的切點。通過增加組合中的資產種類,可以降低非系統風險,但不能消除系統風險,只有市場所承認的風險(系統風險)才能獲得風險補償。
(三)資本資產定價理論(CAPM)
威廉·夏普(WilliamF.Sharpe,1964)和約翰·K·林特納(Prof.JohnK.Lintner1965)在馬柯維茨均值-方差組合投資模型理論的基礎上提出著名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MP)。在假設條件(1)(2)(3)的基礎上,假設(4)所有投資者對同一證券的所有統計特徵(均值,協方差)等有相同的認識,(5)市場是完全的,即沒有稅負和交易費用等,(6)存在可供投資的無風險證券,投資者可以以無風險利率無限制地進行借貸或賣空一種證券。CAPM是在投資組合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討論單項I風險資產在市場上的定價問題,導出證券市場線SML(SecurityMarketLine)。
(四)套利定價理論(APT)
針對CAPM在應用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例如假定條件強,市場風險計算困難等,StephenRoss於1976年提出套利定價理論(ArrbitragePricingTheory)。與資本資產定價模型類似,APT也是一個決定資產價格的均衡模型,認為風險性資產的收益率不但受市場風險的影響,還受到許多其他因素(宏觀經濟因素、某些指數)的影響。套利就是買進或賣出某種資產以利用差價來獲取無風險利潤。一般認為,比較成熟的市場不存在套利機會,由此達到無套利均衡狀態。
縱橫法律網-北京市盈科蘇州律師事務所-杜義律師
㈢ 簡述交易性金融資產的確認條件
1)符合以下條件之一的金融資產,企業應當劃分為交易性金融資產:
(1)持有金融資產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近期內出售或回購;
(2)金融資產是企業採用短期獲利模式進行管理的金融工具投資組合中的一部分;
(3)屬於衍生金融工具。
2)企業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的金融資產符合以下條件之一的,可以在初始確認時將其直接指定為交易性金融資產:
(1)該指定可以消除或明顯減少該金融資產在計量方面存在較大不一致的情況;
(2)企業風險管理或投資策略的書面文件已載明,該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為基礎進行管理和評價並向關鍵管理人員報告。
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權益工具投資,不能直接指定為交易性金融資產。
㈣ 交易性金融資產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初始確認是什麼理由劃分的
交易性金融資產:是為了短期交易為目的的,比如短期持有的股票。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沒有長期持有或短期持有的明確目的,也可以是股票,但是不確定是短期持有,也可能長期持有。
(一)確定分類方式不同
新企業會計准則對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定義是直接的,即主要是指企業為了近期內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資產,通常是以賺取價差取得收益為目的,如企業從二級市場購入的股票、基金等。而對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則不是直接定義的,指初始確認時即被指定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資產,以及除下列各類資產以外的金融資產:貸款和應收款項;持有至到期投資;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對於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的金融資產,企業才可以將其直接指定為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
(二)管理層持有的目的和時間不同
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分類標准還在於管理層對兩者的不同持有目的和時間。交易性金融資產是為了出售而購入的,管理層的持有目的不是長期持有,更談不上持有至到期,而在於盡快出售,賺取交易收益,周轉速度較快,持有時間一般為3個月,最長不超過1年。相對於交易性金融資產而言,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持有意圖不明確,短期內不準備積極地進行交易,持有時間通常超過1年。
(三)歸屬類別和列報方式不同
在我國資產負債表採用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的列報方式下,交易性金融資產歸屬流動資產,變現能力較強,周轉速度較快,在資產負債表上的列報位置位於貨幣資金之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則歸屬於非流動資產,其在資產負債表中的列報位置排序在非流動資產的最前列。
(四)初始計量價值不同
交易性金融資產初始計量時以其公允價值作為購入成本入賬,發生的交易費用計入當期損益(沖減投資收益);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初始計量時以其公允價值加上相關的交易費用作為購入成本入賬,如購入的債券作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處理的,則按債券面值作為入賬成本。
(五)利息及折、溢價的處理不同
交易性金融資產涉及債券的利息不作為「交易性金融資產」處理,涉及債券的折、溢價均納入公允價值范疇作為「交易性金融資產」處理。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涉及債券的利息和折、溢價均作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處理。
(六)公允價值變動的會計處理不同
雖然兩種金融資產的價值變動都作為「金融資產」的價值組成部分,但兩者變動的損益處理卻完全不同,由此產生的對財務報表的影響也不相同,這也是交易性金融資產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最顯著的差別之一。交易性金融資產在資產負債表日計量其公允價值變動產生的損益直接作為當期利潤處理。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利得或損失,除減值損失和外幣貨幣性金融資產形成的匯兌差額外,在資產負債表日計量其公允價值變動產生的損益作為「所有者權益」中的「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處理,因而不影響當期利潤總額。在財務報表的列報方面,「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是作為利潤表中的利得項目進行列報的,包含在企業凈利潤中,而「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直接計入資產負債表的所有者權益。
(七)發生減值的處理方式不同
交易性金融資產在資產負債表日僅對其公允價值變動進行調整,不進行減值測試。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需要在資產負債表日進行減值測試,並要求單獨計算減值額,具體作法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發生減值時,即使該金融資產沒有終止確認,原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中的因公允價值下降形成的累計損失,應予以轉出,計入當期損益。該轉出的累計損失,等於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初始取得成本扣除已收回本金和已攤銷金額、當前公允價值和原已計入損益的減值損失後的余額。
(八)出售處理的轉銷方式不同
交易性金融資產出售時要注銷「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兩部分價值—成本和公允價值變動金額,並將公允價值變動產生的收益轉作當期「投資收益」。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出售時要注銷「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四部分價值—成本、未攤完的折溢價余額、應計未收的利息和公允價值變動金額,並將原先公允價值變動產生的收益作為「所有者權益」中的資本公積掛賬余額,同作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價值組成的「公允價值變動」余額相抵銷,其差額作為當期「投資收益」處理。
㈤ 交易性金融資產的投資收益的確定問題。
交易性金融資產,取得時手續費,計入當期損益,這是其和其他金融資產最主要的卻別,這樣,計算處置時收益就不包含手續費。如果問持有期間的投資收益,是包含的。
㈥ 如何確定購入交易性金融資產的成本
交易性金融資產概念:交易性金融資產主要是指企業為了近期內出售的金融資產。例如,企業以賺取差價為目的從二級市場購入的股票、債券、基金等,就屬於交易性金融資產。 。 交易性投資包括:短期債券投資、短期股票投資和短期其他投資。為了核算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取得、收取現金股利或利息、處置等業務,企業應當設置
「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
——公允價值變動」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投資收益」
「應收股利」
「應收利息」 等科目
1、入賬成本:
以公允價值購入交易性金融資產,其入賬成本就是該交易性金融資產的購買價格。
2、交易費用:
我國會計准則規定將發生的交易費用直接作為投資費用處理。
交易費用包括:
支付給代理機構、咨詢公司、券商等的手續費和傭金及其他必要支出,不包括債券溢價、折價、融資費用、內部管理成本及其他與交易不直接相關的費用。
3、企業取得金融資產支付的價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債券利息,應當單獨確認為應收項目,記入「應收股利」或「應收利息」科目不構成金融資產的初始入賬金額。購買成本與其賬面價值、交易費用之間的關系是:
交易性金融資產的購買成本=該交易性金融資產入賬成本(購買時的公允價值+作為投資費用列支的交易費用
【例】華峰公司2月10日從A股票市場購入S公司股票3 000股,每股購買價格10元,另支付交易手續費及印花稅等計230元,款項以存入證券公司投資款支付。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S公司股票——成本 30 000
投資收益 230
貸:其他貨幣資金——存出投資款 30 230
㈦ 交易性金融資產認定滿足的條件詳解
交易性金融資產是指:企業為了近期內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資產。通常情況下,以賺取差價為目的從二級市場購入的股票、債券和基金等,應分類為交易性金融資產,故長期股權投資不會被分類轉入交易性金融資產及其直接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進行核算。並且一旦確認為交易性金融資產及其直接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後,不得轉為其他類別的金融資產進行核算.
從定義上我們可以看出,其條件是1、為了出售而持有;2、以賺取差價為目的;3、二級市場購入;4、范圍限於股票、債券、基金等。
必須同時滿足上述4個條件。比如你從一級市場買入的或者通過司法拍賣程序取得的股票,一般都會有一定的限售期,那麼,再限售期內就不能算是交異性金融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