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金礦如何計價
官方儲備的准官記賬價格主要有三種方法:
(1)按不同折扣標准(以市場凈價或直至30%的折扣)同市場價格聯系起來,按不同的基礎以不同的調整期來確定金價(分為3個月的平均數。月底平均數等)。
(2)以購買價作為定價基礎。
(3)有些國家以歷史官價確定,如美國1973年3月定的42.22美元/盎司,一些國家按1969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35美元/盎司來確定。准官方價格在世界黃金交易中已成為一個較為重要的黃金價格。
(1)金礦融資成本擴展閱讀:
黃金金價價格情況
國際金價進入2015年後大幅飆升,紐約市場金價從每盎司1200美元一路上行,不到一個月已升至1300美元關口;統計顯示,紐約市場黃金期貨價格2015年來已累計上漲9.3%。
2014年8月11日一直處於低迷狀態的金價反彈引起了很多投資人士的關注,現貨黃金在一天之內漲價1.6%,報每盎司1308.15美元,不少人也開始擔心金價是否會從此一路飆漲。
而據專家的分析,金價上漲只是暫時的,因為真正促使黃金上漲的因素還未出現,這種上漲持續的時間並不長,但是不排除金價還有上漲的可能性。
國際金價進入2015年後大幅飆升,紐約市場金價從每盎司1200美元一路上行,不到一個月已升至1300美元關口;統計顯示,紐約市場黃金期貨價格2015年來已累計上漲9.3%。
『貳』 金礦、銀礦的采礦成本大約多少
噸礦成本=總投資/總產量,總投資=靜態投資+動態投資。一時半會兒說不清楚,你還是看看采礦設計手冊吧!
『叄』 金礦一噸含幾克就有開采價值,通常情況下選礦廠處理一噸金原礦大概成本是多少請高人指點謝謝
每噸按選礦品位分攤,品位越高,成本趆低,如果只一克品位,那利潤沒了,采礦加選礦,大概一克金子沒了,一克以上就是利潤,越高越好。
『肆』 金礦選礦成本
全泥氰化110元,採納後給你詳細清單!
『伍』 一噸金礦石的提煉成本是多少,跟隨品味有關系嘛
一般每克金的成本在100元以下,金礦石品位越高每噸礦石的成本越低
『陸』 2014年每噸金礦礦石開采成本是多少
由於金價的走低,很多金礦企業都是做賠本生產。去年的時候,大約每處理1g成品金子最低要180~200左右,這個也要看每家企業所用的選礦方法,用浸出和用浮選、重選葯劑成品肯定是有區別的。
『柒』 黃金價格的影響因素
美元匯率也是影響金價波動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元對黃金市場的影響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美元是國際黃金市場上的標價貨幣,因而與金價呈現負相關,假設金價本身價值未有變動美元下跌,那金價在價格上就表現為上漲;另一個方面是黃金作為美元資產的替代投資工具,實際上在之前的幾年金價的不斷上漲,一個主要因素就是美元連續三年的大幅下跌。
從黃金的歷史數據統計來看,美元與黃金保持負相關關系。而從近十年的數據中,美元與黃金的關系越來越趨近於-1%,因此在分析金價走勢時美元匯率的變動是一重要的參考。但在某些特殊時段尤其是黃金走勢非常強或非常弱的時期,黃金價格也會擺脫美元走勢的影響獨立運行。 金價波動是基於供求關系的基礎之上的。如果黃金的產量大幅增加,金價會受到影響而回落,此外新採金技術的應用、新礦的發現、央行售金等均會令金價承壓,如果進入印度等黃金消費大國,用金高峰期或出現礦工、長時間罷工等原因使總體出現供小於求的局面,金價就會受益上揚。近幾年來,黃金投資需求在市場中的比重越來越大,對黃金的影響更具彈性,更敏感,所以金融衍生品市場上的一舉一動對金價走勢更為重要。
(1)地球上的黃金存量:全球大約存有13.74萬噸黃金,而地上黃金的存量每年還在大約以2%的速度增長。
(2)年供求量:黃金的年供求量大約為4200噸,每年新產出的黃金占年供應的62%。
(3)新的金礦開采成本:黃金開采平均總成本大約略低於260美元/盎司。由於開采技術的發展,黃金開發成本在過去20年以來持續下跌。
(4)黃金生產國的政治、軍事和經濟的變動狀況:在這些國家的任何政治、軍事動盪無疑會直接影響該國生產的黃金數量,進而影響世界黃金供給。
(5)央行的黃金拋售:中央銀行是世界上黃金的最大持有者,1969年官方黃金儲備為36458噸,占當時全部地表黃金存量的42.6%,而到了1998年官方黃金儲備大約為34000噸,占已開採的全部黃金存量的24.1%。按生產能力計算,這相當於13年的世界黃金礦產量。由於黃金的主要用途由重要儲備資產逐漸轉變為生產珠寶的金屬原料,或者為改善本國國際收支,或為抑制國際金價,因此,30年間中央銀行的黃金儲備無論在絕對數量上和相對數量上都有很大的下降,數量的下降主要靠在黃金市場上拋售庫存儲備黃金。例如英國央行的大規模拋售、瑞士央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准備減少黃金儲備就成為國際黃金市場金價下滑的主要原因。 (1)黃金實際需求量(首飾業、工業等)的變化。
一般來說,世界經濟的發展速度決定了黃金的總需求,例如在微電子領域,越來越多地採用黃金作為保護層;在醫學以及建築裝飾等領域,盡管科技的進步使得黃金替代品不斷出現,但黃金以其特殊的金屬性質使其需求量仍呈上升趨勢。
而某些地區因局部因素對黃金需求產生重大影響。如一向對黃金飾品大量需求的印度和東南亞各國因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從1997年以來黃金進口大大減少,根據世界黃金協會數據顯示,泰國、印尼、馬來西亞及韓國的黃金需求量分別下跌了71%、28%、10%和9%。
據統計,中國21世紀人均黃金消費量僅有0.2克,與世界最大黃金消費國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但印度人均黃金消費量為0.85克,相當於中國人均黃金消費量4倍以上。從中國的經濟發展狀況及人均收入看,中國大大高於印度。因此,中國有著非常大的黃金消費潛力,前景非常可觀。
(2)保值的需要。
黃金儲備一向被央行用作防範國內通脹、調節市場的重要手段。而對於普通投資者,投資黃金主要是在通貨膨脹情況下,達到保值的目的。在經濟不景氣的態勢下,由於黃金相較於貨幣資產更為保險,導致對黃金的需求上升,金價上漲。例如:在二戰後的三次美元危機中,由於美國的國際收支逆差趨勢嚴重,各國持有的美元大量增加,市場對美元幣值的信心動搖,投資者大量搶購黃金,直接導致布雷頓森林體系破產。1987年因為美元貶值,美國赤字增加,中東形勢不穩等也都促使國際金價大幅上升。
(3)投機性需求。
投機者根據國際國內形勢,利用黃金市場上的金價波動,加上黃金期貨市場的交易體制,大量「沽空」或「補進」黃金,人為地製造黃金需求假象。在黃金市場上,幾乎每次大的下跌都與對沖基金公司借入短期黃金在即期黃金市場拋售和在 COMEX黃金期貨交易所構築大量的空倉有關。在1999年7月份黃金價格跌至20年低點的時候,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公布的數據顯示在 COMEX投機性空頭接近900萬盎司(近300噸)。當觸發大量的止損賣盤後,黃金價格下瀉,基金公司乘機回補獲利,當金價略有反彈時,來自生產商的套期保值遠期賣盤壓制黃金價格進一步上升,同時給基金公司新的機會重新建立沽空頭寸,形成了當時黃金價格一浪低於一浪的下跌格局。高賽爾金銀研發中心高金錶示:「現在黃金市場價格走勢並不完全由市場供需來簡單決定,也不是由各國央行在其間簡單博弈,其中投機性因素對價格的影響也占據了很大的比重。」 信用貨幣危機帶來黃金上漲良機
歐元和美元就像兩個在玩蹺蹺板的孩子,人們總是在關注它們作為對立面的此消彼長。然而,如果把歐元和美元作為國際信用貨幣的代表而看成一個整體,我們會發現整個蹺蹺板的重心正在下移。國際信用貨幣貶值的大趨勢不可避免,而黃金作為信用貨幣的對立面,其持續上漲同樣不可避免。
黃金和信用貨幣漲跌幅度的兩組數據對比顯示,2002年8月至2012年8月,COMEX黃金期貨收盤價漲幅高達428%,美元指數貶值24.3%,歐元兌美元從0.98上漲至1.26,漲幅28.5%。由此可見,歐元與美元蹺蹺板效應明顯,而黃金相對於信用貨幣的漲幅巨大。再來看從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五年(2007年8月至2012年8月),國際金價上漲150%,美元指數基本持平,歐元相對美元出現了14%的貶值。由此可見,雖然國際金價以美元計價,但在美元基本持平的情況下,黃金總體漲幅依舊驚人。雖然歐元與黃金在短期內呈現一定的正相關關系,但歐債危機爆發後歐元下跌明顯,而黃金依舊上漲,此時黃金與歐元的短期正相關被長期負相關所替代,黃金作為信用貨幣對立面的效應顯露無遺。
綜合以上分析,美元和歐元的此消彼長是短暫的和周期性的,而每一次的此消彼長都會刺激黃金價格上漲。長期而言,黃金作為信用貨幣的對立面,每一次回調都將是買入良機。
資產儲備調整潮推高金價
在國際信用體系高度不穩定的時代,各國金融機構在尋求保值資產的過程中,黃金從來都沒有被忽視。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大舉借債,債台高築,卻未出售黃金。歐洲一些國家如德國、法國也是黃金儲備量比較大的國家,在金融危機中盡管遭受巨大沖擊,不但沒有出售黃金,反而增持黃金。新興市場國家中,俄羅斯、阿根廷、南非等國多次在國際市場上增持黃金;印度不但在市場上收購黃金,還一次性從IMF手中購進巨額黃金;中國央行則通過收購國內黃金而使央行黃金儲備5年增加了近一倍。
歐元區各國央行的黃金儲備超過10000噸,美國長期保持8000噸的黃金儲備。而中國和日本各自的黃金儲備只有1000噸左右,分別占各自外匯儲備的不到2%。根據世界黃金協會的最新報告,各國央行和官方機構2012年第二季度對黃金的需求加速,黃金儲備增加了157.5噸。相比於2011年上半年的203.2噸,今年上半年黃金儲備增加了254.2噸。購買活動繼續集中在發展中國家的央行,反映出在儲備組合中通過戰略性配置黃金實現儲備多樣化的需求。
另一方面,全球已確認的地上總存金量為16.3萬噸左右,只相當於邊長為20.36的立方體房間大小。其中,可交易的黃金僅佔17%,遠不能滿足旺盛的投資需求。根據世界黃金協會的統計數據,在黃金的主要用途中,首飾消費占最大比重,達到8.36萬噸;各國黃金官方儲備總量達3.04萬噸;工業和其他用金量達到1.97萬噸;黃金可確定性投資量僅2.73萬噸,約為當前黃金總量的17%。
量寬預期直接推高金價
9月6日,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宣布啟動直接貨幣交易(Outright Monetary Transactions,OMP),在二級市場無限量購買成員國國債,以壓低成員國融資成本。與此同時,美聯儲也毫不示弱,從6月的FOMC會議起,伯南克就已經開始暗示實施QE3,9月14日美聯儲表示開始實施新一輪的量化寬松,每月新增400億美元的機構按揭證券購買,再加上繼續實施扭轉操作,預計至年底美聯儲每月合計將增持850億美元的長期證券。歐美央行的行動,使得市場意識到當今全球經濟復甦艱難,繼續「印鈔」依舊是維持經濟弱勢復甦的唯一方法,黃金作為國際信用貨幣的對立面再一次被市場認可。
從金融危機以來美聯儲和歐洲央行每一輪寬松政策的推出和退出時間與黃金的走勢來看,量化寬松政策猶如一隻看不見的手推動著黃金波浪式上漲。從上漲節奏看,寬松政策推出前的市場預期升溫和趨於一致階段黃金上漲明顯,我們把這一階段叫做「預期推動式上漲」。寬松政策推出後由於前期獲利盤的回吐,金價往往需要小幅休整。待獲利盤消化完,起初沒有進場的場外資金選擇進場,與前期進場的資金一起推動金價進一步上漲,我們把這一階段叫做「資金推動式上漲」。國際金價自2012年7月以來的上漲屬於明顯的「預期推動式上漲」,此輪黃金的上漲最多也僅僅到半山腰,後市將在歐洲央行和美聯儲進一步行動的預期推動效應和資金推動效應的雙重作用下繼續上漲。
長期來看,國際信用體系將持續動盪,以歐元和美元為代表的國際信用貨幣難逃貶值命運,作為其對立面的黃金價格必定上漲。資產儲備調整潮和旺盛的投資需求也將持續推高金價。短期來看,隨著歐美央行寬松預期的進一步強化,黃金將迎來「大幅上漲期」。從CFTC持倉結構來看,非商業多頭持倉數量明顯上升,近三周分別增加9345張、23900張和10265張,持倉數量佔比升至46.1%,國際資金做多黃金的意圖明顯。
與其他大宗商品不同,黃金價格的上漲空間不受約束。因為它不像原油和銅,漲得太多會使得原材料需求商無利潤可圖,消費者承受不起,從而壓垮全球經濟。黃金的上漲不會傷害生產者和消費者,也不會傷害一國經濟。
另一方面,黃金作為儲備資產和信心保證,其上漲會遇到歷史獲利盤的回吐壓力。由於2010年前300美元/盎司的黃金並沒有如2010年以前20美元/桶的原油那樣被消耗掉,所以每一輪的上漲後都會由於獲利盤的拋售而需要一定時間的休整。因此,投資黃金永遠有機會,每一次的回調都是買入良機。
『捌』 黃金的開采成本價是多少呢
開采每盎司黃金的現金成本對比如下:最高是非洲,為957美元,其次是亞洲,為824美元,成本最低的是北美,為598美元。北美12家礦商之中,有一半母公司位於內華達州,這些礦商的平均現金成本為每盎司580美元。但現金成本並不代表我們在財報中看到的「全部可持續現金成本」(all in sustainable cash cost)項目。以全球首屈一指的黃金生產商巴里克黃金公司(Barrick)今年一季度財報數據為例。當季巴里克現金成本561美元,計入特許開采費用、管理費、外匯對沖等各類增加成本在內,合計「全部可持續現金成本」為919美元。對比金價與主要生產商的全部成本可以發現,生產商的利潤受到國內金價下跌和成本急劇上升的雙重擠壓。在全球范圍內看一看黃金儲量,金礦儲量最高的大洲是非洲,佔比28%。其次是北美,佔比24%。澳洲、亞洲、南美和歐洲佔比分別為19%、18%、9%和2%。
『玖』 黃金成本價是多少少
自今年四月份以來,國際黃金價格連創新低。隨著國際金價徘徊在1200美元/盎司,黃金的成本論逐漸受到了市場的關注。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國際黃金價格成本的計算方法比較通用的是「開采成本法」有資料顯示,中國的黃金企業紫金礦業2012年生產了32.075噸礦產金,銷售成本為120.82元/克,大體相當於600美元/盎司。參考匯金網
『拾』 開金礦的掙錢還是開鋼廠的掙錢
鋼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