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紹興十大紡織企業
朗莎爾維迪制衣、華聯集團、恆柏服飾、紅光紡織服裝、迷帥服飾、九田服飾、萬之冠服飾、新鹿制衣、宏興莎美娜服飾、天龍制衣
這幾個都是紹興紡織業的龍頭企業
要是想有所發展最好是能進這些企業
⑵ 誰幫我寫下《從紹興市出口紡織品的現狀和對策》的文件綜述謝謝。。。
請問給多少錢?
⑶ 紹興紡織企業前三位是些什麼企業
主要集中在柯橋。
柯橋作為紹興縣水鄉、橋鄉、酒鄉和石文化的傑出代表,憑著天時、地利、人和等諸多有利條件,現已發展成為浙江省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擁有亞洲最大的布匹集散中心--中國輕紡城,可謂"赤橙黃綠紫五彩繽紛,東西南北中萬商雲集"。
⑷ 求近兩年紡織企業 融資結構的數據
太核心了,企業一般都不太願意披露
⑸ 紹興紡織業的現狀
興興向上,去雄盛實業有限公司看看。
⑹ 紹興共有多少家企業這些企業又分為哪些類別其中以紡織業為主的企業又佔了多少家
2006年10月21日上午,中國(紹興)國際紡織品博覽會在紹興世界貿易中心舉行開幕儀式。本屆紡博會採取「政府主辦、協會支持、企業參與、市場化運作」的辦展模式,由貿易展覽、會議討論、投資洽談、商企對接、信息發布等五大活動板塊組成。博覽會展覽面積超25000平方米,分服裝面料、家用紡織品、原料及輔料、紡織機械及制衣設備四大展區。中國紡織品博覽會已連續成功舉辦了六屆,現已成為國內最重要的紡織品專業展會之一。本屆紡博會以「創新、專業、國際」為主題,是廣交朋友、增進友誼、擴大開放、合作共贏的重要平台。
在此次博覽會中,我們通過認真聽取有關政府領導在開幕式上的講話、參觀各個展館以及和有關參展商采購商的深入交流等具體活動,對紹興紡織業在整個紹興經濟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感受到了中國輕紡城快速而強勁的發展勢頭: 紡織業是紹興第一大產業,全市GDP一半以上依賴於紡織業的貢獻,主要紡織品如面料、化纖的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十分之一左右。紹興是中國最先進的紡織品製造基地,擁有世界最先進的機器。位於柯橋的中國輕紡城是全球最大的紡織品專業市場,市場客流量10萬餘人次,常駐的國外采購商達600餘家,分別來自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國輕紡城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市場經營規模不斷擴大,交易方式不斷創新,業主素質不斷提高,實現了持續快速發展,成為全國第二大專業市場,亞洲最大的紡織品交易中心。
紹興市的紡織企業以此為依託,大力發展紡織品的對外貿易,促進了紹興地區經濟的發展。輕紡城市場的繁榮帶動了工業、交通運輸業、金融保險業等行業的發展,不僅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及社會就業而且還擴大了對外的影響,給紹興的發展帶來了明顯的拉動作用。
但是不可避免的在發展過程中也還存在一些問題。在實際調研的基礎上現就紹興紡織業的現狀做如下分析:
一、缺乏自主創新能力。自主創新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包括選擇能力、研發能力、集成能力和學習能力。對於行業來說,自主創新能力除了行業內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集合外還包括行業內上下游及相關產業創新能力的整合,以及對行業自主創新提供支持的體制機制和政策環境。而紹興紡織行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不少加工工序的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仍然依靠大量的進口。
(二)、高新技術、纖維技術水平與國際水平的差距還很大,致使這些纖維在相關產業的研發應用上受制於人。
(三)、紡織機械方面,盡管我國紡織機械在產量和產能上呈快速發展勢態,但許多高檔設備和關鍵零部件依然需要大量進口,近幾年進口設備占據國內市場的半壁江山。
(四)、面料方面,雖然國內產能產量大,但真正出口的高檔服裝卻用的是進口面料。
(五)、在服裝上,可以生產世界上任何服裝但大多是貼牌加工,自主品牌寥寥無幾,就連國內的知名服裝品牌也被國外的品牌主宰。
二、產品結構不合理。產品結構不合理首先體現在衣著、裝飾、產業用布三類產品結構不合理。目前紹興三者間的比例為97:2:1,與發達國家40:30:30和我國今後十年所要達到的50:30:20的比例相距甚遠;其次同構性檔次較低,用料化纖為主,織造方式以梭織為主,高檔次、個性化、差異化面料少,難以適應千變萬化的國際市場需求變化。印染後整理水平低嚴重製約了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導致出口產品屢遭國外綠色貿易壁壘。
三、產業鏈整合度不高。在紹興,整個紡織產業生產鏈缺乏有機的協作,印染產品與服裝面料脫節,面料又與紡織坯布脫節,紡織坯布又與化纖原料脫節,並且化纖、織造、印染等相關行業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由此形成的「水桶效應」為紹興紡織企業最終產品質量檔次提升帶來極大困難。另外,紹興紡織企業近幾年的超速發展,時期也的資產負債率始終在70%的高位上徘徊,高資產負債增加了企業還貸付息的壓力,影響企業流動資金正常使用,同時對企業今後的融資能力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最終阻礙企業的全面發展。
四、面臨更加復雜與嚴峻的挑戰。
(一)從2005年1月1日起世界貿易組織框架內的紡織品服裝配額已經被取消了,這就意味著中國紡織服裝企業進入了「後配額時代」,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對紡織服裝企業的一種機遇,但同時發達國家也會因此而製造一些「綠色」技術壁壘來限制中國紡織品的出口,使貿易條件越來越復雜,從而引發更多的貿易摩擦。
(二)今年1-6月,我國紡織品及服裝出口總額640.32億美元,同比增加24.49%,佔全國商品出口總額4285.93億美元的14.94%,不論是絕對數還是相對比例,我國紡織品及服裝行業的對外依賴度已經超過了50%,再想通過大比例提高出口額來帶動整個行業的增長已經越來越困難。不管是生產產品在國內消化還是通過將新增設備低價轉讓以便自主淘汰新增產能,這對企業來說都是兩難的選擇。
(三)另外,紡織品出口退稅的下調將影響行業利潤的減少。
針對紹興紡織業存在的這些不足以及面臨的潛在威脅,我們提出以下幾點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在引進先進技術的基礎上,消化吸收,進行再創新和集成創新相結合,實現核心技術的突破,在一定程度上擺脫對國外先進設備和技術的依賴,同時要整合和利用各種創新資源,完善行業創新體制;加大政策扶持和行業引導,優化創新環境;多頭並進,與高校合作進行技術上的創新及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通過對工人進行培訓提高工人的技術水平,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產品的質量;在創新的基礎上著眼於紡織產業鏈的全程來開發新產品、提高原有產品的質量,提升產品檔次,進而創造自己的品牌,實現由「中國製造」向 「中國創造」的轉變。
二、實施產品的分流。實現產品結構從單一化纖面料為主,中低檔產品為主向產業用、裝飾用、服裝用和高、中、低檔多元並舉轉變,同時要建立適合多層次消費需求的營銷網路,以適應不同市場的需求,提高自己適應市場化需求的能力。
三、加強各行業間的整合和上下游企業間的技術協作,提高紡織產業生產鏈的協作能力,在協作的基礎上逐步改變相關行業間技術水平的參差不齊的情況,使整個生產鏈中的相關行業協調發展。同時積極開展紡織行業外交,加強與同業競爭者、合作者、相關產業、客戶和消費者等的交流與溝通,消除隔閡,建立更好的關系。
四、實施市場分流。實現市場結構從過度依賴國內市場向國內外並重轉變。針對歐盟、美國等設置的貿易壁壘,減少對該地區市場的依賴,轉向東盟、非洲、拉美等市場,開拓市場的多元化,降低貿易壁壘的影響;尋求與國外商家的合作,在國外設立企業,充分利用當地的原材料、人力資源等,減少進入壁壘,擴大市場;加強與出口國的人力資源合作,這樣不僅有利於使他們了解我國紡織業發展的真實情況,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緩解紡織品貿易中遇到的摩擦,而且可以促進我國紡織品產業結構調整和提高國際化經營管理和營銷能力。
此外,我國紡織行業若按照上述情況繼續發展下去極有可能出現紡織品出口「貧困化」問題。 「貧困化增長」 的出現需要具備以下條件:(1)一國商品出口必須在短期內大幅度提高;(2)該國必須是一個貿易大 國 ,這樣其大幅度的出口擴張必然導致該國貿易條件的惡化;(3)世界上其他 國家對該國出 口商品 的需求彈性很低,這樣該國貿易條件惡化的程度將十分嚴重;(4)該國經濟嚴重依賴對外貿易,貿易條件的大幅度惡化才有可能導致整個社會福利的絕對下降。雖然就現在的情況來看紡織品貿易還沒算不上是出口貧困化增長,但紡織品配額取消後眾多中小企業為了爭取更多的出口把價格壓得一低再低,貿易條件的日漸惡化,使得出口數量的增長與因此所帶來的社會福利的增長並不是呈正向同比例增長趨勢。面對這些狀況,企業應該積極的從自身做起,做到未雨綢繆,同時政府也應採取相關的措施,引導紡織業向持續健康的方向發展
⑺ 紹興紡織業的最新發展對策
(一)加強政府在產業發展方面的引導作用。紹興紡織產業的發展,政府的引導十分關鍵。在新形勢下,政府應當認清形勢,繼續完善產業政策體系,為紹興紡織產業的發展塑造良好的產業政策環境。
在現有基礎上,優先發展一批優勢企業、龍頭企業,鼓勵並購重組,幫助他們做大做強,引導他們向國際化、高新化、集約化方向發展;扶持一批在產業中有一定影響的中小企業,引導他們加大技改;堅決淘汰與轉移一批污染嚴重、能耗大、技術層次低的企業,逐步將產業集群中初加工、低檔次的環節向其他地區(如中西部)轉移,形成梯形產品結構,避免低水平競爭,形成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
(二)大力培育紡織生產性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又稱「製造服務者」(Procer Service),是指為生產、商務活動而非直接向個體消費者提供的服務,作為中間投入服務,用於商品和服務的進一步生產。要大力培育紡織生產性服務業。
要加快發展與紡織有關的會展、法律、咨詢、評估、策劃、經紀代理等商務服務業。擴大與上海、杭州等地相關行業的合作,引進和培育一批高資質的事務所、會展公司及中介機構等,增強商務服務功能,發展會展經濟。繼續大力培育和規范發展勞務中介、市場中介及科技、法律、設計、會計、審計、評估等中介機構。加大開放力度,引進一批國內外知名的商務服務機構,提高商務服務業發展水平。
(三)打造紡織區域品牌和企業品牌。政府要以全球紡織產業中的龍頭企業為對象,以紡織博覽會、對外招商會以及各類產業主題節會為載體,綜合利用電視廣告、新聞媒體等整合營銷手段,進一步加大區域和產業的對外推廣力度。同時,政府還需要加大對各種損害區域品牌形象行為的監督與處理力度,為紹興輕紡集群的區域品牌建設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樹立品牌意識,創建企業品牌文化。
(四)提升企業的研發能力。在區域內部鼓勵先進紡織技術的研發與成果轉化,鼓勵中小紡織科技服務企業的創新與創業,在集群內部形成向科技要市場,向科技要利潤的良性競爭。
增加對自主研發的投資,是從根本上提高企業技術能力的前提條件。對企業自主研發能力的投資同樣要具有國際化的視野,通過收購或者共建海外研發中心來強化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五)加快外部市場的建立和升級建設。通過提升市場集群化水平,創新市場功能,推進業態創新,加強信息網路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洽談訂單、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等現代化交易方式,完善網上輕紡城,實現有形市場與數字化無形市場的有機結合。以紡博會為突破口,提升輕紡城國際影響力,按照「交易模式公司化、運營方式國際化、交易主體全球化、交易時間全天化」的全新理念,全力把國際貿易區打造成以網上交易和跨洋交易為主的全球化紡織貿易大平台。
面對著從緊貨幣政策下的融資難題,要加快引導紡織企業進入資本市場,加快開拓企業上市途徑,引導企業循序漸進上市,重點支持企業在國內證券市場主板和中小板及未來創業板上市,增加上市企業的質量和數量。同時,鼓勵企業在進入新加坡等亞洲資本市場後,再逐漸進入歐美市場上市。利用資本市場,創新管理機制,與國際市場接軌,促進紹興支柱產業的升級和快速發展。
通過政府協助集群內企業加大紡織服裝人才的引進力度,依託上海和長三角地區的人才優勢,引進高水平的管理人員和技術專家,重點引進能夠進行品牌運作的企業高級管理人才、復合型營銷人才、與國際接軌的服裝設計師、熟悉國際市場規則的外貿人才以及高級樣板師、工藝師、機械師,優化紹興紡織服裝人才結構,為紡織產業集群的升級打下良好的人才基礎。
(六)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要提升紹興紡織產業集群競爭力,行業協會任務首先在於加強與紡織企業的溝通,減少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協調解決產能、市場和原料等方面的矛盾。其次,積極開展與各國紡織工業組織間的交流對話。增進相互了解,消除分歧,化解摩擦,擴大互補合作,促進協同發展。此外,協助國內紡織企業產業升級、開展與國際零售業合作及行業自律等。
⑻ 紹興紡織業為什麼那麼發達
紹興紡織業 經久不衰之謎
浙江省紹興縣,是當今中國最大的紡織工業基地,最大的紡織品交易中心,去年出口額達7億多美元,紡織業比重達74.3%。本文為你解開----
把市場建設作為主導
市場是多變的。1987年,浙江省紹興縣紡織業產值雖比上年增長21.6%,而利潤卻突降21.8%,許多企業甚至無利可圖。織機依然運轉著,但那「啪嚓一啪嚓」的聲音,人們聽來卻好像扎心的「白織一白織」。
對此,縣領導沒有作出簡單的回答。他們在廣泛調查分析後認為:對縣域經濟來說,特色就是優勢,不能再搞什麼「門類齊全」。讓各種生產要素聚集於一個產業,轉化為經濟優勢和市場優勢,正是規模經濟的有效形式之一。眼前出現的問題,不在一業獨大,而在於流通跟不上生產,市場銷售方式還停留在擺攤甚至「提籃小賣」,以致費用支出高、信息反饋遲,造成產銷脫節。產品單一,產業也只限於織造這一環節,上游原料受制於人,下游產品單一,產業也只限於織造這―環節,上游原料受制於人,下游產品沒有開發,也是重要原因。再就是裝備落後,技不如人。
產業大了,市場要創新。1988年10月1日,被列為縣政府要辦的十件實事之一的室內輕紡市場在柯橋鎮古運河畔正式開業。幾經擴建,這件「新衣服」越做越大。現在,它已成為世界最大紡織品貿易集散中心,全縣化纖織物有65%通過這里銷售出去,並帶來了巨大的資金流、信息流和技術流。
把優化產業鏈作為主打
1991年,光明絲織廠引進第一台無梭織機。此後數年,全縣共投入100多億元,引進了2萬多台無梭織機,佔全國同類先進紡織設備總量的70%。
圍繞一根絲線,產業鏈越拉越長:上游,從化學纖維製造、聚酯合成直至石油化工;下游,從印染、印花延伸至服裝業。不斷拉長的產業鏈,優化了內部資源配置,增強了整體競爭能力,使紡織業塊狀經濟的「蛋糕」越做越大。
與技術創新同步,更深層次的制度創新不斷深入。1993年,紹興縣在全省率先拉開了以股份合作制為主要內容的鄉鎮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序幕,70%的企業實行了機制轉換。1998年,縣委、縣政府再次推動鄉鎮企業「二次改制」,明確提出:不搞人人持股,經營者要持大股、經營決策層控股,並率先實施管理、技術等要素參與分配。兩年時間,全縣鄉鎮企業改制面超過99%。
體制創新進―步推動了技術創新。僅2001年,全縣完成技改投入30多億元,今年將達60億元,為歷年之最。
市場創新、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強化了紡織業的特色優勢。在2000年市縣區劃調整中劃出5個鎮、區域面積減少5%的情況下,2001年全縣工業總產值比1998年增長了64.33%,利潤增長95.39%,紡織業的比重也從65%擴大到74.6%。
把開拓國際市場作為主攻
1998年初,受東南亞金融風波影響,客商如雲的輕紡城突然變得冷冷清清。幾經市場洗禮的紹興人沉著應對,從全球范圍的比較中找到了症結:本縣紡織品外銷率僅3%,而在化纖業發達的韓國,這一比例高達70%以上。
巨大的差距,就是巨大的潛力。縣委、縣政府明確提出:繼續提高產品檔次,打向國際市場。當年,紹興縣及時出台了《關於鼓勵擴大自營出口的若干政策意見》及一系列配套政策。一時間,紡織企業百舸爭流闖大海。到2001年,自營出口企業從1997年的20多家猛增到275家,出口額從不到1億美元猛增到8.54億美元,紡織品外銷率從3%猛升到35%,目前,出口額達7.25億美元,同比增長53%。
⑼ 創業(紹興紡織業)
你比我還小,其實多接觸一段時間一般摸到手就能知道這個了,我前幾年剛學打樣時,半年後就摸得出纖維成份,不是吹的,是接觸得多,教幾你個辦法吧,如何看棉纖維,一般棉的強度比較低,一拉就段,用打火機點的話氣味就像紙一樣,因為紙也是植物纖維做的,(棉有天然棉和人造棉。從白坯上看,天然棉顏色會黃一點,而人造棉就相對要白一天,人造棉在浸水的情況下強度會比天然棉差許多)錦綸:用火點後聞一下,如果味道不是很臭而且是白煙的話這個一般就是錦倫了,如果味道像頭發焦了的一樣,那肯定是蠶絲!滌綸:滌綸的味道說白了就是和塑料的一樣!這個應該明白吧!
經商方面我到不懂,但在紹興做內銷的一般都很累的,紹興酒鄉老是去喝酒受不了的,如果要接單子的話可以去服裝廠跑跑,那裡有一定的空間!至於外貿就得看你能力了,如果接到一個單子,千萬別馬虎,外國人一般都是小量的來試樣,而且在你提供樣品時一定要認真,因為他們如果認可一個樣品之後就不會改變了的,因為在他們思想中樣品能做到的大貨也能做到,我之前在廠里就遇到過這種頭痛事!不過如果做好了,他們回過來的單子是相當可觀,雖然現在都說外貿沒利潤,但只要有單子也是不怕沒錢賺的!
打個小廣告。我在染廠待了三年,不知道在你那有沒有個工作可以找,QQ150210927如果有就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