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融資信託 > 為什麼要發展直接融資

為什麼要發展直接融資

發布時間:2021-09-26 03:45:08

『壹』 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意義何在

要探討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意義,首先要弄清楚什麼是直接融資?什麼是間接融資?它們有什麼優缺點,從兩者間的優缺點中,很容易理解彼此間的意義。

宏觀理解:
直接融資泛指資金供給者和需求者運用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債權債務關系的融資形式。在直接融資中,金融機構的作用是幫助資金供給者與資金需求者形成債權債務關系。

間接融資泛指資金供給者與需求者通過金融機構間接實現融資的行為。在間接融資中,資金的供求雙方不直接形成債權債務關系,而是由金融機構分別與資金供求雙方形成兩
個各自獨立的債權債務關系。對資金的供給方來說,金融機構是債務人。對資金的需求方來說,金融機構是債權人。間接融資中最為常見的是銀行貸款,即儲戶的剩
余資金通過銀行貸給企業,這中間銀行扮演了典型的信用中介角色。中外,間接融資還包括票據貼現、典當、融資租賃等其他方式。

狹義的直接融資通常指股票和債券融資,間接融資通常指銀行貸款。從融資的難易程度理解,直接融資的門檻較高,間接融資的門檻較低。

直接融資的優點:
(1)資金供求雙方直接發生債權債務關系,在融資時間、數量和期限等方面比較自由,有較多的選擇;
(2)資金供求雙方聯系緊密,有利於合理配置資金,提高資源使用效率;
(3)籌資的成本較低,不受金融中介機構的約束;
(4)通過發行長期債券和發行股票,有利於籌集具體穩定性的、可以長期使用的資金;
(5)企業信息具有較強的公開性,有利於提高企業的公眾認知度。
直接融資的缺點:
(1)直接融資雙方在資金數量、期限、利率等方面受到的限制比間接融資多;
(2)對資金供給者來說,直接融資由於缺乏中介的緩沖,風險比間接融資大;
(3)直接融資工具的流動性和變現能力受金融市場的發育程度及資金供給流動性的影響。

間接融資的優點:
(1)銀行等金融機構網點分布范圍比較廣,能廣泛地籌集社會上各方面的閑散資金,形成大額資金,有利於提高金融活動的規模效益;
(2)在間接融資中,由於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是多樣化的,融資風險可由多樣化的資產和負債結構分散承擔,因而安全性較高;
(3)企業信息的保密性較強。
間接融資的缺點:
(1)資金運行和資源配置的效率較多地依賴於金融機構的素質;
(2)監管和控制比較嚴格和保守,對新興產業、高風險項目的融資要求一般難以及時、足量滿足;
(3)中介機構提供服務收取一定費用增加了籌資的成本。

『貳』 我國為什麼要發展間接融資市場,也就是股市

第一點:
股權融資的要求。從融資來說,有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兩種。債券融資的最大缺點是償還性,股權融資的最大特點就是補償還性。
所以股權融資成為融資的一種重要方式。 有了股權融資,就必須要考慮如何保證它的流動性,所以會出現股權的交易場所——股市。

第二點:
股市有風險,銀行貸款也有風險。
關鍵兩者的特點還是不同。銀行信貸對個人造成的風險還是間接的,商業銀行貸款出現問題之後,首先是銀行體系出現擠兌現象,然後銀行體系崩潰,個人才會受到影響;股市是個人直接投資,風險是直接的,可見的!!!
所以大家對股市的風險看得更明顯,也覺得更大。

第三點:
企業的需求。企業要保證生產經營的連續性,就有必要保證一定的資本金。這部分需求要靠股權融資來解決,僅靠債券融資是不行的。這也是企業財務管理中提到的財務杠桿的問題:企業的債務必須保持在一定的水平。

第四點:
對於個人投資者來說,股市的風險是最大的。首先股市中,個人投資者是直接面對風險,銀行信貸是將個人的資金貸給企業,個人與企業之間有銀行作為過渡。
其次,股市需要技術分析,對個人能力要求高,銀行信貸個人基本不需要相關的知識。
最後,高風險高收益,股市之所以吸引人,就是因為它的收益也是要遠遠高於銀行利率的

『叄』 直接融資的優點是什麼

直接融資優點:
①能使資金需求者獲得長期資金來源;
②引導資金合理流動,推動資金的合理配置;
③具有加速資本積累的杠桿作用,使社會生產規模迅速擴大,從而推動資金(資本)的積累和國民經濟的發展。

『肆』 為什麼要提高直接融資的比例

直接融資是以股票、債券為主要金融工具的一種融資機制。這種資金供給者與資金需求者通過股票、債券等金融工具直接融通資金的場所,即為直接融資市答場,也稱證券市場。直接融資能最大可能地吸收社會游資,直接投資於企業生案產經營之中,從而彌補了間接融資的不足。直接融資的工具主要有商業票據和直接借貸憑證、股票、債券。 直接融資優點:(1)資金供求雙方聯系緊密,有利於資金快速合理配置和使用效益的提高。(2)籌資的成本較低而投資收哈益較大。

『伍』 直接融資在我國金融發展的意義

我國直接融資發展的若干理論分析
[摘要]根據國際經驗與中國改革進程實際,我國已確定大力發展資本市場、逐步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金融發展戰略。為解決已經存在的問題和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問題,對直接融資發展的目標和影響進行理論分析,無疑具有重要意義。1、質的指標重於量的指標。2、發展直接融資不是取代間接融資,兩者的關系是相互促進。3、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的緊密聯系。4、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是可以相互轉換的。5、直接融資的發展必然體現在整個社會信用格局的變化上。6、直接融資的發展必將要求相應機構的發展,由此引起整個金融體系的變化。7、直接融資的發展快慢應取決於企業成為真正主體的進程。

根據國際經驗與中國改革進程實際,我國已確定大力發展資本市場、逐步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金融發展戰略。為解決已經存在的問題和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問題,對直接融資發展的目標和影響進行理論分析,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質的指標重於量的指標。發展的含義包括量的擴張與質的改善。兩者是緊密相連又有區分的。在我國直接融資發展的初級階段,量的擴張是首要的,到了一定階段後問題不斷出現,就要求注重質的改善,就是要規范發展。我國當前直接融資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是質的問題:國債發行期限結構不合理、發行沒有制度化;企業債發行控制過死、交易停滯;股票市場主體不成熟等等。關鍵原因之一就是政府的干預過多,市場的力量隨著量的擴張日益要求顯現,否則就表現為市場的扭曲。因此,發展的重點是極大限度地減少政府幹預,疏通各種直接融資渠道,建立多層次的融資體系,保證投融資主體可以在市場中自由選擇。
發展直接融資不是取代間接融資,兩者的關系是相互促進。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是兩種不同的融資方式,各有優缺點,各有其獨特的作用,不可相互完全替代。應該說,在信息技術的推動下,直接融資的地位是得到了一個新的提升,但它的最終發展也不會取代間接融資。首先,網路的運用並沒有消除信息不對稱和逆向選擇問題。其次,從資金的需求方來看,其微觀主體是企業,梅耶斯的新優序融資理論已經證明,企業的融資順序是先債務融資後股權融資。在成熟的市場中,股票融資面臨分紅的壓力,所籌的資本金因動用決策需經股東同意也缺乏流動性,而債券融資的成本又略高於銀行融資,所以不可能完全排除間接融資。第三,從資金的供給來看,除了政府、企業為了應付支付需要而在銀行存有相當數量的資金外,企業資金為了保持流動性也要存入一部分,公眾為了資金安全也要存入一部分。因此,在可預見的時期內,間接融資的主體地位不會動搖,尤其是在有著傳統緊密銀企關系的我國。象我國這樣放開金融市場的發展中國家,直接融資的比重在初期應該是會有一個迅猛的提高,但到了某個階段後隨著企業的成熟會略有下降直至穩定在某個水平上。
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的緊密聯系。將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簡單地視為對立發展,此消彼長的關系是不妥的,兩者是互相支持、互相影響、緊密相連的。首先,間接融資支持著直接融資的發展。銀行是金融市場上最主要的參與者,銀行通過發行金融債券和股票在市場上籌資,通過購買證券和直接投資於企業向市場提供資金,對券商融通資金,開展商業匯票承兌與貼現業務,為整個市場運作提供交易清算服務。其次,直接融資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間接融資的發展,靈活多樣的投資工具不但為銀行資產的運用提供了新的場所,而且可以吸引更多外資流入或更充分地挖掘社會儲蓄潛力從而可以導致銀行存款的增加。第三,兩者效率的提高會使整個社會效率提高,這反過來又引致各自效率的提高。第四,直接融資規模過大,管理不當,會迫使銀行擴大信用規模,影響銀行信用規模的有效控制,如通過固定資產項目投資逼迫銀行流動資金供應的增加。而歷次大危機已經證明,股市風險極易引起銀行風險。
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是可以相互轉換的。即直接融資可以轉化為間接融資,而間接融資也可以轉化為直接融資,這是一種相繼轉化過程,如商業承兌匯票貼現就是直接融資轉化為間接融資的相繼過程。另一種情形是兩種融資方式的相互轉化為同時並存的行為過程,如有價證券持有者將所持有價證券到二級市場流通轉讓,然後將所得資金存入銀行;同時,儲蓄者將資金從銀行取出,進入二級市場購買有價證券。從現實生活看,隨著金融創新的興起,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區別已經逐漸模糊,比如以貸款為基礎發行證券(貸款證券化或資產證券化)、共同基金等,很難將其明確歸類,兩者出現了融合。這種融合結合了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優勢,連接了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對金融市場各個局部和整體的深化發展起了積極作用。這種融合的趨勢必將進一步加強,成為未來金融市場的主流。
可以斷言的是,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共同發展共同補充,緊密連接及適當比例將提高整個融資體系效率,從而促進我國經濟金融的發展。
直接融資的發展必然體現在整個社會信用格局的變化上。銀行信用的比重及影響不可避免地要下降,由此決定整個社會的信用調控方式的變化。首先,兩者對社會可借貸資金總量的影響有重要區別。間接融資是擴大貨幣存量,用擴大貨幣存量的方法形成儲蓄與投資;而直接融資不擴大貨幣存量,它是用轉移和動用貨幣存量的方法進行投資,動用的結果是貨幣存量減少,貸款收縮。其次,從調控效應看,隨著直接融資的發展,非貨幣金融資產量增加,經濟金融化的程度將不斷提高,原有的貨幣政策操作工具的效應必將減弱。我國的貨幣政策中介目標已放棄貸款規模限制,預計隨著金融化的深入,貨幣供應量這一操作目標需要隨之調整,諸如利率之類的間接工具應日益受到重視。
直接融資的發展必將要求相應機構的發展,由此引起整個金融體系的變化。直接融資的發展與企業的股份制改造、資本運作、財務管理緊密相連,由此要求現代意義上的投資銀行的發展,這正是我國目前所欠缺的。投資銀行的發展,可以有兩條道路,由商業銀行發展投資銀行業務或發展獨立的投資銀行。此外,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融合發展的趨勢必將促進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的溝通,加速金融業走向混業經營的步伐,由此引起相關監管體系的變化。一個統一的監管機構的形成在整個市場統一後將順勢出現。
直接融資的發展快慢應取決於企業成為真正主體的進程。如前所述,發展直接融資應堅持市場化原則,因此政府的主要作用在於放開不必要的管制,為各個市場的發展提供規范的法律保障與政策引導,而不是人為地去設定某個目標與發展速度。直接融資的發展必須與規范化股份制度的推進相配合,否則,將重演由財政融資向銀行融資轉變中及轉變後出現的大多數問題。

『陸』 為什麼要提升直接融資比重

日前,國務院批准了由一行三會編制的《金融業發展和改革「十二五」規劃》,其中提出,到「十二五」期末,非金融企業直接融資占社會融資規模比重提高至15%以上。 提升直接融資比重,是個老話題。直接融資主要包括股票和債券 ,本文重點探討與股市的關系。 對此,悲觀者認為,擴大直接融資比重,意味著新股和再融資還將擴大規模;樂觀者認為,為了完成更多融資任務,監管部門會「放水養魚」,呵護股市。君不見,近期的股市低迷下, IPO審核過會已實際暫停。 監管部門有意提振股市,並不是秘密;目前為止,成效不彰。對於提升直接融資比重的政策意圖,則需從更大的視角來觀察。 「擴大直接融資規模」較早由央行於1996年提出。彼時, 商業銀行從計劃經濟下轉制未久,風控機制不健全,不良資產率較高。按照央行行長周小川2004年的說法,不良貸款相當一部分是各級政府幹預所導致。 無論當時還是今日,銀行系統的不良貸款都是中國經濟宏觀層面最大的風險之一。擴大直接融資規模,意在轉移銀行體系風險。 自那以後,盡管直接融資比重一直有所提升,由「十五」時期的2002~2005年年平均5.03%,到「十一五」時期年平均的11.08%。但總體而言,中國金融市場仍高度依賴銀行信貸 ,且出現了商業銀行藉助資本市場融入資本金,杠桿放大信貸規模,反而導致間接融資規模不斷增加的局面。 這裡面有多種原因。監管的分業模式、新股發行的審批制、債券發行的門檻過高等問題都需要改革。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中國金融監管部門的領導,基本出自銀行體系。不唯央行和銀監會 ,證監會和保監會的領導也大多來自銀行系統;四大行的負責人往往是中央候補委員;在十八大代表名單中,銀行系統的人數遠遠超過證券系統。這與美國形成對比,作為直接融資大國,美國屢次從高盛這樣的投行中選拔財政部長。 在經濟轉型之際,提升直接融資比重有了另一重大意義,那就是服務實體經濟,助推新興產業發展。 從國際經驗來看,美國引領科技互聯網產業,其直接融資佔比長期在80%~90%的水平;德國、日本作為製造業大國,都是直接融資為主,其比重都在50%以上。 如果說中國過去發展製造業主要依賴間接融資的話,經濟轉型就要求更多的直接融資了。 新興產業往往孕育於中小企業當中。新興中小企業往往是輕資產,波動大,與銀行信貸重抵押、求穩定的要求不匹配。而股權融資、風險投資、私募基金等融資方式,顯然更為適合。 如若著眼於轉移銀行體系的風險,則股市無非延續了其作為國企圈錢解困政策工具的使命;如若著眼於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服務經濟轉型,則股市將成為新興中小企業發展壯大的助推器。從這個角度來看,究竟是傳統藍籌還是新興科網企業更有投資價值,股市已經給出了答案。

『柒』 為何要提升直接融資比重

胡潤峰 日前,國務院批准了由一行三會編制的《金融業發展和改革「十二五」規劃》,其中提出,到「十二五」期末,非金融企業直接融資占社會融資規模比重提高至15%以上。 提升直接融資比重,是個老話題。直接融資主要包括股票和債券,本文重點探討與股市的關系。 對此,悲觀者認為,擴大直接融資比重,意味著新股和再融資還將擴大規模;樂觀者認為,為了完成更多融資任務,監管部門會「放水養魚」,呵護股市。君不見,近期的股市低迷下,IPO審核過會已實際暫停。 監管部門有意提振股市,並不是秘密;目前為止,成效不彰。對於提升直接融資比重的政策意圖,則需從更大的視角來觀察。 「擴大直接融資規模」較早由央行於1996年提出。彼時,商業銀行從計劃經濟下轉制未久,風控機制不健全,不良資產率較高。按照央行行長周小川2004年的說法,不良貸款相當一部分是各級政府幹預所導致。 無論當時還是今日,銀行系統的不良貸款都是中國經濟宏觀層面最大的風險之一。擴大直接融資規模,意在轉移銀行體系風險。 自那以後,盡管直接融資比重一直有所提升,由「十五」時期的2002~2005年年平均5.03%,到「十一五」時期年平均的11.08%。但總體而言,中國金融市場仍高度依賴銀行信貸,且出現了商業銀行藉助資本市場融入資本金,杠桿放大信貸規模,反而導致間接融資規模不斷增加的局面。 這裡面有多種原因。監管的分業模式、新股發行的審批制、債券發行的門檻過高等問題都需要改革。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中國金融監管部門的領導,基本出自銀行體系。不唯央行和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的領導也大多來自銀行系統;四大行的負責人往往是中央候補委員;在十八大代表名單中,銀行系統的人數遠遠超過證券系統。這與美國形成對比,作為直接融資大國,美國屢次從高盛這樣的投行中選拔財政部長。 在經濟轉型之際,提升直接融資比重有了另一重大意義,那就是服務實體經濟,助推新興產業發展。 從國際經驗來看,美國引領科技互聯網產業,其直接融資佔比長期在80%~90%的水平;德國、日本作為製造業大國,都是直接融資為主,其比重都在50%以上。 如果說中國過去發展製造業主要依賴間接融資的話,經濟轉型就要求更多的直接融資了。 新興產業往往孕育於中小企業當中。新興中小企業往往是輕資產,波動大,與銀行信貸重抵押、求穩定的要求不匹配。而股權融資、風險投資、私募基金等融資方式,顯然更為適合。 如若著眼於轉移銀行體系的風險,則股市無非延續了其作為國企圈錢解困政策工具的使命;如若著眼於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服務經濟轉型,則股市將成為新興中小企業發展壯大的助推器。從這個角度來看,究竟是傳統藍籌還是新興科網企業更有投資價值,股市已經給出了答案。

『捌』 為什麼隨著經濟的發展,直接融資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直接融資,畢竟風險較大,其地位是無法與銀行間接融資相比的。只能是起到「拾遺補缺」作用。

『玖』 為什麼要提高直接融資的比例

估計咱倆選的是同一個選修課,都在忙著找答案吧。。。 銀行信貸管理 唉。...

長期以來,我國形成了以間接融資為主的融資結構,導致企業融資對銀行信貸的過度依賴,造成宏觀經濟波動風險在銀行體系高度集中,金融體系缺少足夠的彈性,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強烈影響。經過十多年的金融體制改革,雖然直接融資比例在不斷上升,但融資結構不平衡的現象並未發生根本性轉變,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比例仍不協調。融資主體結構不平衡,中小企業利用直接債務融資工具融資十分有限。落實好穩健的貨幣政策,進一步加強宏觀審慎管理,保持合理的社會融資規模,就包括提高資本市場股票、債券直接融資比重,逐步降低銀行間接融資比重,在引導貨幣信貸總量合理增長的同時,加快金融市場產品創新,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直接融資是資金直供方式,與間接金融相比,投融資雙方都有較多的選擇自由。而且,對投資者來說收益較高,對籌資者來說成本卻又比較低。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要發展直接融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融資管理的啟示 瀏覽:28
傳智集團郭 瀏覽:675
威創股份金色搖籃 瀏覽:307
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不良資產處置實務pdf 瀏覽:556
2015股災做空股指期貨 瀏覽:630
盛行國際信託公司 瀏覽:407
台頭防水股票 瀏覽:961
期貨多頭資金多就漲 瀏覽:421
n岱美股份 瀏覽:188
浦發銀行向境外匯款 瀏覽:420
大同證券大智慧下載 瀏覽:485
幸福時貸金融服務外包北京有限公司電話 瀏覽:837
二輪生肖猴郵票價格 瀏覽:503
金融租賃公司可以做房屋抵押業務嗎 瀏覽:652
喜馬拉雅是哪個融資的 瀏覽:154
股價波動線主圖指標公式 瀏覽:886
股票白黃藍 瀏覽:300
恆生股指期貨實時行情 瀏覽:631
理財通基金好還是保險好 瀏覽:142
銀川捷信金融公司地址和電話 瀏覽: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