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紅色資本家"榮毅仁的傳奇
1916年5月生,江蘇無錫人。1937年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歷史系。民建成員。 1937年任無錫茂新麵粉公司助理經理。1939年兼任上海合豐企業公司董事。1943年兼任上海三新銀行董事、經理。1945年任無錫茂新麵粉公司經理。 1950年後,歷任申新紡織公司總管理處總經理、恆大紡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市麵粉工業同業公會主委、華東行政委員會財政經濟委員會委員。1957年任上海市副市長、市工商聯副主委。1959年任紡織工業部副部長,國家進出口管理委員會顧問,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1978年任第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1979年任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1982年—2001年3月任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1982年後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暨南大學校董事會董事長。1983年起任第六、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同年當選為全國工商聯第六屆執委會主席。1992年12月至1993年任第一屆海協會名譽會長。1993年3月至1998年3月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1993年3月辭去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董事長的職務。1996年9月9日被推舉為中國扶貧基金會第三屆理事會榮譽會長。 2005年10月2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9歲。 歷任全國工商聯第一至五屆執委會副主席(副主任委員),第六屆主席;民建第一至四屆中央常委、副主委。 是第一、二、三、八屆全國人大代表(上海),第四、五屆全國人大常委;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三、四屆全國政協常委。 1957年曾被陳毅副總理譽為「紅色資本家」。1979年創辦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開創了中國第一個對外開放的窗口。1986年底,被美國《幸福》半月刊評為世界50名知名企業家之一,是建國後國內企業家躋身世界知名企業家行列的第一人。 1992年12月獲美國加州榮譽公民稱號。 愛好:業余攝影、收藏相機、養玫瑰花;足球,尤愛女子足球。 父親:榮德生;伯父:榮宗敬;夫人:楊鑒清,有四女一子;兒子:榮智健。 榮毅仁同志生平 回憶榮毅仁:思想早入黨小事看風格剛正氣量大
『貳』 有知道信託公司實力排名的嗎
1 中建投 中建投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1979-08-27 166574 0 0.00% 浙江省杭州市
2 中江信託 中江國際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1981-06-01 115578.91 85 9.97% 江西•南昌
3 重慶信託 重慶國際信託有限公司 1984-10-22 243873.00 1 10.00% 重慶
4 中原信託 中原信託有限公司 2002-11-27 150000.00 36 9.58% 河南•鄭州
5 紫金信託 紫金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1992-09-25 120000.00 6 9.62% 江蘇•南京
6 浙金信託 浙商金匯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1993-05-19 50000.00 2 10.25% 浙江•金華
7 中海信託 中海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1988-07-02 250000.00 0 0.00% 上海
8 中誠信託 中誠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1995-11-20 245666.67 1 7.00% 北京
9 中糧信託 中糧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2009-07-27 230000 1 9.50% 北京
10 中融信託 中融國際信託有限公司 1993-01-15 600000.00 127 9.74% 黑龍江•哈爾濱
11 中泰信託 中泰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2002-03-08 51660.00 26 9.84% 上海
12 中投信託 中投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1979-08-27 150000.00 6 9.13% 浙江•杭州
13 中信信託 中信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1988-03-01 120000.00 13 9.16% 北京
14 中航信託 中航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2009-12-28 168648.52 23 9.04% 江西•南昌
15 粵財信託 廣東粵財信託有限公司 1985-03-07 150000.00 5 5.96% 廣東•廣州
16 英大信託 英大國際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1987-03-12 182175.45 1 9.50% 北京
17 雲 國 投 雲南國際信託有限公司 1997-09-03 100000.00 0 0.00% 雲南•昆明
18 新 時 代 新時代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2004-02-27 120000.00 66 8.73% 內蒙古•包頭
19 廈門信託 廈門國際信託有限公司 2002-05-10 160000.00 9 9.94% 福建•廈門
20 新華信託 新華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1998-04-20 120000.00 78 10.14% 重慶
21 興業信託 興業國際信託有限公司 2003-03-18 500000.00 3 8.37% 福建•福州
22 西部信託 西部信託有限公司 2002-07-18 62000.00 1 11.00% 陝西•西安
23 西藏信託 西藏信託有限公司 1991-10-05 40000.00 0 0.00% 西藏•拉薩
24 民生信託 中國民生信託有限公司 1996-05-16 100000.00 19 10.09% 北京
25 萬向信託 萬向信託有限公司 2012-08-18 133900 6 9.53% 浙江•杭州
26 陸 家 嘴 陸家嘴國際信託有限公司 2003-10-08 106834.62 17 9.99% 山東•青島
27 昆侖信託 昆侖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1992-10-20 300000.00 5 9.06% 浙江•寧波
28 中鐵信託 中鐵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2002-12-11 200000.00 30 9.05% 四川•成都
29 交銀信託 交銀國際信託有限公司 2003-01-30 376470.59 4 9.70% 湖北•武漢
30 建信信託 建信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2003-12-31 152727.00 1 7.50% 安徽•合肥
31 江蘇信託 江蘇省國際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1992-06-05 268389.90 0 0.00% 江蘇•南京
32 外貿信託 中國對外經濟貿易信託有限公司 1987-09-30 220000.00 5 8.24% 北京
33 吉林信託 吉林省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2002-03-09 159660.00 6 8.58% 吉林•長春
34 金谷信託 中國金谷國際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1993-04-21 220000.00 2 9.25% 北京
35 五礦信託 五礦國際信託有限公司 1987-09-23 200000.00 5 10.30% 青海•西寧
36 天津信託 天津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1986-05-23 170000.00 0 0.00% 天津
37 華宸信託 華宸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1988-04-29 57200.00 1 10.50% 內蒙古•呼和浩特
38 華寶信託 華寶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1998-09-10 200000.00 0 0.00% 上海
39 華能信託 華能貴誠信託有限公司 2002-09-29 300000.00 2 9.00% 貴州•貴陽
40 華融信託 華融國際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2002-08-28 151777.00 16 9.25% 新疆•烏魯木齊
41 華潤信託 華潤深國投信託有限公司 1982-08-24 263000.00 12 8.82% 深圳
42 華信信託 大連華信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1987-04-24 330000.00 10 8.28% 遼寧•大連
43 華鑫信託 華鑫國際信託有限公司 1984-06-01 220000.00 6 10.43% 北京
44 湖南信託 湖南省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1985-05-01 85777.21 17 9.44% 湖南•長沙
45 杭州工商 杭州工商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1986-12-16 75000 0 0.00% 浙江•杭州
46 華澳信託 華澳國際信託有限公司 1992-11-06 60000.00 51 9.97% 上海
47 蘇州信託 蘇州信託有限公司 2002-09-18 120000.00 6 10.17% 江蘇•蘇州
48 甘肅信託 甘肅省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2002-08-05 101819.05 7 10.93% 甘肅•蘭州
49 山西信託 山西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2002-07-02 135700.00 10 10.29% 山西•太原
50 國投信託 國投信託有限公司 1986-06-26 120480.00 0 0.00% 北京
51 山東信託 山東省國際信託有限公司 1988-02-28 146666.67 6 9.18% 山東•濟南
52 國元信託 安徽國元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2004-01-14 200000.00 4 9.17% 安徽•合肥
53 國民信託 國民信託有限公司 1987-01-12 100000.00 49 10.14% 北京
54 國聯信託 國聯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1987-02-01 123000.00 0 0.00% 江蘇•無錫
55 方正東亞 方正東亞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1991-06-17 120000.00 64 10.22% 湖北•武漢
56 東莞信託 東莞信託有限公司 1987-03-13 120000.00 11 8.75% 廣東•東莞
57 大業信託 大業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1992-12-18 30000.00 28 9.52% 廣東•廣州
58 長城信託 新疆長城新盛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2011-10-08 30000.00 12 10.56% 新疆•烏魯木齊
59 長安信託 長安國際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1999-12-28 134602.29 36 8.55% 陝西•西安
60 百瑞信託 百瑞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2002-10-16 120000.00 20 9.00% 河南•鄭州
61 上海信託 上海國際信託有限公司 2014-06-20 250000.00 0 0.00% 上海
62 四川信託 四川信託有限公司 2010-11-28 200000.00 86 10.21% 四川•成都
63 平安信託 平安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1984-11-19 698800.00 8 7.96% 深圳
64 渤海信託 渤海國際信託有限公司 2004-04-08 200000.00 24 10.30% 河北•石家莊
65 北方信託 北方國際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1987-10-13 100099.89 0 0.00% 天津
66 愛建信託 上海愛建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1986-08-01 300000.00 14 9.48% 上海
67 安信信託 安信信託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1995-09-15 45411 20 9.57% 上海
68 陝 國 投 陝西省國際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1985-01-05 121466.74 6 8.53% 陝西•西安
69 北京信託 北京國際信託有限公司 1984-10-05 140000.00 2 8.25% 北京
『叄』 紅色資本家的紅色資本家榮毅仁
1916年5月生,江蘇無錫人。1937年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歷史系。民建成員。
1937年任無錫茂新麵粉公司助理經理。1939年兼任上海合豐企業公司董事。1943年兼任上海三新銀行董事、經理。1945年任無錫茂新麵粉公司經理。
1950年後,歷任申新紡織公司總管理處總經理、恆大紡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市麵粉工業同業公會主委、華東行政委員會財政經濟委員會委員。1957年任上海市副市長、市工商聯副主委。1959年任紡織工業部副部長,國家進出口管理委員會顧問,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1978年任第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1979年任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1982年—2001年3月任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1982年後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暨南大學校董事會董事長。1983年起任第六、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同年當選為全國工商聯第六屆執委會主席。1992年12月至1993年任第一屆海協會名譽會長。1993年3月至1998年3月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1993年3月辭去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董事長的職務。1996年9月9日被推舉為中國扶貧基金會第三屆理事會榮譽會長。
2005年10月2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9歲。
歷任全國工商聯第一至五屆執委會副主席(副主任委員),第六屆主席;民建第一至四屆中央常委、副主委。
是第一、二、三、八屆全國人大代表(上海),第四、五屆全國人大常委;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三、四屆全國政協常委。
1957年曾被陳毅副總理譽為「紅色資本家」。1979年創辦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開創了中國第一個對外開放的窗口。1986年底,被美國《幸福》半月刊評為世界50名知名企業家之一,是建國後國內企業家躋身世界知名企業家行列的第一人。
1992年12月獲美國加州榮譽公民稱號。 業余攝影、收藏相機、養玫瑰花;足球,尤愛女子足球。
父親:榮德生;伯父:榮宗敬;夫人:楊鑒清,有四女一子;兒子:榮智健。
『肆』 國內信託從什麼時候開始發起的
信託是建立在財產轉移和財產處分基礎上的法律制度,是以經濟自由為前提的。因此,我國信託制度的再次導入是與改革開放密切相關的,這也決定了信託業的演進具有我國轉軌經濟的特點。我國信託業從1979年開始至今經歷了計劃經濟、計劃與市場混合經濟和市場經濟三個發展階段。因此,我國信託業的發展基本上也就可以理解為三大階段,即:恢復與擴張階段(1979—1992)、整頓階段(1993—2001)和規范階段(2002至今)。
目錄
一、我國信託業的恢復與擴張階段(1979—1992)
1.1、改革開放前的我國信託業簡介
1.2、我國信託業的恢復與擴張階段
二、我國信託業的整頓階段(1993—2001)
三、我國信託業的規范階段(2002 至今)
一、我國信託業的恢復與擴張階段(1979—1992)
1.1、改革開放前的我國信託業簡介
20世紀初,面對當時日益加重的信用危機,我國一些了解西方文化、鼓吹我國經濟進步的人士建議學習西方,改造傳統信用制度,建立近代金融制度。我國「信託」二字最早的導入是在上海,1919年聚興城銀行上海分行成立信託部,這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個信託部,可以說是我國現代信託業的發端。1921年我國通商信託公司成立,這是我國第一家專業信託公司,從此信託公司開始登上歷史舞台,並得到很快發展。除了民營的信託業外,官營信託機構在1931年也開始出現。1935年設立了中央信託局,到1937年信託業有了一定發展。上海、東南等十幾家信託公司大多兼辦銀行、儲蓄和保險業務,也有一些銀行設立了信託部。此外,還有官辦的上海市興業信託社和中央信託局。各家經營的業務大同小異,即信託存款、信託投資、證券信託、商務管理信託、監工測量信託、保管信託、遺產信託、監護信託、房地產信託、代理信託等,但實際上有些業務並未形成完整的市場,其信託業可以說是「金融超市」,除了信託的基本功能外,還具有銀行等金融中介機構的功能。
新中國成立後,1949年11月1日成立了自己的信託機構——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信託部,其業務包括房地產、運輸、倉庫、保管及其他代理業務。同所有領域一樣,國家對舊中國的信託業也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對於原來的民營信託公司和銀行信託部,國家實行嚴格的管理、整頓和改造。一部分資力不足、缺乏正常業務的機構首先被淘汰停辦;餘下的被納入金融系統,與銀行錢庄一起走國家資本主義道路,但1951年9月以後陸續停辦。這主要是在以公有制改造為主要手段的金融體系重建過程中,穩定金融局勢、實現經濟恢復是政府主要的目的,政府壟斷了金融機構的產權,形成了完全單一化的國有產權制度。隨著社會主義改造任務的完成,原有的信託業務消失,對於官營信託公司予以沒收和接管,並直至1952年全行業公私合營為止。至此,信託業在我國的發展告一段落。雖然在國營銀行里設有信託部門,但很快同民辦信託機構一樣收縮業務,最後停辦。
1.2、我國信託業的恢復與擴張階段
從信託起源和發展來看,信託功能與商品經濟發展水平和市場制度的完善有著密切關系。我國信託制度的再次引進使我國信託業迅速發展,同時,特殊的國情,又使我國信託業在不斷「糾錯」中艱難的成長。
1979年10月,改革開放後的我國第一家信託機構——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宣告成立,直屬國務院領導,可以辦理國際信託投資和金融業務。它的成立標志著我國開始恢復信託制度,是我國改革開放的產物,是在特定時期我國金融改革與制度創新的產物。
1980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根據國務院關於銀行要試辦信託投資公司的指示,正式開辦信託業務。此後,各家銀行、各部委和各地政府等紛紛設立信託投資公司,其中,國有銀行的一些省級分行也相繼設立信託機構。從1980年到1982年底,全國各類信託投資機構己有620多家,其中,中國人民銀行的信託部186家,建設銀行的信託部266家,中國銀行的信託部96家,農業銀行的信託部20多家,絕大部分是地方政府和專業銀行開辦的,少數幾家是中央部委開辦的。當時設立信託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充分利用各種渠道的多餘閑置資金,以彌補銀行信貸之不足。我國信託業的重新崛起,是對計劃經濟體制的突破。但是,我國信託業從「出生」起就被賦予了高級形態——金融信託,遠比受託理財要多的功能,它肩負著為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籌集社會資金和提供多樣化金融服務的功能。我國改革開放極大地調動了地方政府和各部門的積極性,人民銀行相關政策使信託業迅速的發展,基本上處於自由發展階段,出現了一定的盲目性。信託業的金融功能(主要是信用中介、支付功能和信用創造功能),一定程度上擴大了基本建設規模,沖擊了信貸收支平衡。有鑒於此,國務院於1982年4月下達了《關於整頓信託投資機構和加強更新改造資金管理的通知》,規定除國務院批准和國務院授權單位批準的信託投資公司以外,各地區、部門都不得辦理信託投資業務,已經辦理的限期清理。要求信託投資業務全部由銀行來辦,地方信託投資公司一律停辦,這一階段整頓的重點是業務整頓,限定信託業只能辦理委託、代理、租賃、咨詢業務。
到了1984年,我國信託業發展又出現了一次高潮。但是,信託業務的內容和方式並未體現現代信託業的特徵,基本上還在行使銀行功能,是銀行存貸款業務的重復。而且,其資金多用於投資固定資產領域,這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固定資產規模的膨脹。
到1984年底,針對當時經濟過熱造成貨幣投放和信貸規模雙重失控現象,我國宏觀經濟採取緊縮性政策,信託業再一次開始全國性整頓,暫停辦理新的信託貸款和投資業務,對存貸款加以清理。同時,國務院要求停止辦理信託貸款和信託業務,對己辦理業務加以清理,次年又對信託業資金來源加以限定。
在1986年以後,我國經濟出現過熱,導致資金需求過大,引發了信託業的迅速膨脹和再次擴張。由於監管工作跟不上,嚴重干擾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分散了有限的資金,擴大了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影響了國家的宏觀調控,再次給國民經濟造成了負面影響,隨著國家對經濟實行治理整頓,信託業又面臨整頓收縮的局面。在這期間,我國人民銀行先後頒布了《金融信託投資機構管理暫行規定》和《金融信託機構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兩個法規性文件,就信託機構、信託業務和資金管理作了一些規定,對規范信託業務和防止信託投資公司信貸業務沖擊信貸收支計劃發揮了一定作用。以市場經濟為取向所進行的改革使原體制無法滿足「經濟高速發展」對資金產生的巨大需求,從而各專業銀行相繼成立信託投資公司或信託部,各地方也設立信託機構。
198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清理整頓信託公司的文件。同年10月,人民銀行開始對信託業進行整頓。第二年,國務院針對各種信託投資公司發展快,管理較亂的情況,對其進行了進一步的清理整頓。至1992年,我國信託業一直處於發展的低潮階段。總體上看,當時的信託投資公司面臨資本規小、運營風險高、資產質量差、主業不明確、經營不規范等問題。因此,管理層先後於1982年、1984年、1986年和1989年對信託業進行了四次清理整頓。
二、我國信託業的整頓階段(1993—2001)
1993年後我國經濟改革進入了一個新的里程碑,經濟發生了極其深刻的結構性變化,整個社會的資源配置機制基本上轉變到以市場為主體的軌道上來。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我國金融體制已經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例如,多元化金融體系的建立、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實施、金融分業監管體制的確立和加入WTO等等。而信託業卻是進入了長達七年的整頓,直到200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託法》頒布。
1993年,為治理金融系統存在的秩序混亂問題,開始全面清理各級人民銀行越權批設的信託投資公司。到1993年,全國的信託投資公司達到389家(不含各地越權審批的機構),總資產規模近4300多億元。其大致格局如下:一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主要是省級政府)創辦的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如上海市政府創辦的「上海國際信託投資公司」;二是各專業銀行(包括總行與分行)設立的全資附屬性的信託投資公司或信託部,如中國工商銀行信託投資公司,這類信託機構為絕大多數;三是各地方政府創辦的信託投資公司,如北京市政府創辦的「北京市房地產信託投資公司」;四是各行業部門創辦的信託投資公司,如中國人民保險
公司創辦的「中國人保信託投資公司」等等。至此,我國信託業進入了清理整頓。
1995年,又進行了全國非銀行金融機構的重新登記和國有商業銀行與所辦信託投資公司的脫鉤工作。到1997年末,全國共有信託機構242家,資產規模約為4600億元左右。這些信託機構舉步維艱,普遍存在資產質量差、支付困難和破產危機等問題。
1999年為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決定對當時的239家信託投資公司進行全面的整頓撤並,按照「信託為本,分業管理,規模經營,嚴格監督」的原則,重新規范業務范圍,把銀行業和證券業從信託業中分離出去,同時出台嚴格的公司設立條件。信託業又再次進行了整頓,採取撤銷、改組、合並、移交等措施大量撤並信託機構。信託業在整頓金融秩序中不斷調整,各種問題不斷暴露,由於管理失控,監管滯後,大量的信託公司出現盲目拆借資金,大規模發放貸款,以及投資炒作房地產和股票,甚至出現了在STAQ系統等國債回購市場買空賣空變相違規拆借資金等問題,因此,中國人民銀行停止了銀行向各類非銀行金融機構的資金拆借,銀行不得向自辦的各種經濟實體注入信貸金,並限期收回己投放的資金,從資金來源上限制了信託投資機構擴大貸款規模的能力。
從業務角度來看,多年的「金融超市」功能使很多信託投資公司不僅獲得了國內國際渠道的融資權,還相繼獲得了進出口貿易、房地產開發、租賃等多項投資經營權,並向企業、政府提供貸款。國家分別於1995年、1998年相繼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等法規,從法律上規定了金融各業分業經營,分業管理。
從1995年起,我國人民銀行加大了對信託機構的監管力度,全面引入並開始實行金融市場退出機制,金融退出機制開始啟動。1995年10月,我國人民銀行接管違規經營、資不抵債的中銀信託,並要求所有銀行開設的信託投資公司全部與銀行脫鉤或轉為其分支機構;1997年2月,我國農村信託投資公司因到期債務不能償還被關閉;1998年6月,我國新技術創業投資公司因同一原因被關閉:1998年10月,按照市場原則和法律處理程序,號稱我國信託業「老二」的廣東國際信託投資公司也因資不抵債和支付危機被關閉。1999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華融、長城、東方、信達、中保等五家信託投資公司撤銷;3月,我國電資力信託等6家信託投公司和中經開等7家信託投資公司分別完成改組和從中央移交給地方的工作。4月,財政部發布關於《信託投資公司清產核資資產評估和損失沖銷的規定》,由此全面拉開了金融信託業20年來的第五次整頓的序幕。
2000年10月,中國人民銀行召開了信託投資公司清理工作會議,其中,特別強調了保留的信託投資公司的條件是不得有逾期外債、不得有個人債務、不得有分支機構、不得有資金缺口、資本金在按有關規定沖銷呆帳、壞帳和投資損失,並彌補歷年累計經營虧損後,不得低於人民幣現金3億元等。』這次整頓的目的是要讓我國金融信託業回歸至信託本業上來,真正辦理「受人之託、代人理財」的信託業務,整頓的重中之重是要使信託業和銀行業、證券業分業經營,不能用負債資金從事投資、貸款業務和證券業務。
在這次整頓中,將對各類信託投資公司分類處理,進行合並重組、擴充資本金、壯大經營實力,提高資產質量、降低經營風險;不符合條件的信託投資公司將被摘去其金融牌照,改為各類實業公司或改為財務公司和證券(經紀)公司,以銀行業務為主的信託投資公司,經協商可轉為國有獨資銀行的分支機構。這次整頓一是把證券業務剝離出去,二是把銀行業務剝離出去,突出信託主業。在這一階段中,將按照國際通行的信託管理方式來規範金融信託業的各項業務,促使我國金融信託業走上規范之路,使之真正成為從事受託理財業務即從事中介服務的金融機構,進一步完善我國的金融服務體系。
在這一期間我國信託業主要呈現以下特徵:
1、由於種種原因,我國的信託業的「金融超市」功能——混業經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揮,而其本業——「受人之託,代人理財」的民事信託,幾乎沒有發展。信託業的一些重要作用和優勢逐漸消失,信託企業逐漸發展成兼營銀行業務、證券業務、投資經營業務的金融百貨公司,實際上己經名不副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信託機構。
2、由於信託投資公司是各級政府出資建立的,一些信託公司己成為政府的「小財政」和「舉債的窗口」;
3、由於缺少信託業的相關法律法規的制約,一些信託公司為了生存只得「混」業經營,而經營結果又因企業產權不清,管理不善形成巨大的市場風險,以致最終被關閉。
三、我國信託業的規范階段(2002 至今)
隨著金融改革的深化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我國信託業生存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也發生了實質性變化。這些變化為我國信託業的規范發展和功能創新提供了基本的條件與基礎。2001年4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法》頒布,並在2001年10月1日起開始實施。我國信託業終於從制度上規范了信託關系和信託行為,確立了信託當事人的法律地位,為促進我國信託事業奠定了制度基礎。2002年6、7月又相繼頒布的《信託投資公司管理辦法》、《信託投資公司資金信託管理暫行辦法》使信託公司業務向本源回歸,即圍繞「受人之託,代人理財」的信託內涵開展業務,標志著信託業開始走上健康發展之路。與以前有名無實的信託業相比,整頓後的信託業面臨著內外發展的大好環境。
2003年,隨著金融機構改革的深入,原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政策和監管職能進行了分離,成立了銀監會,承擔原人民銀行對銀行和非金融機構監管等職能,信託投資公司由銀監會直接監管。信託投資公司由銀監會直接監管之後,信託投資公司的發展空間得到一定程度的拓展,信託業務更趨規范。截止2003年年底,共有59家信託投資公司完成了清理整頓和重新注冊登記工作,這標志著我國信託投資公司的第五次清理整頓已基本完成,一個較為完整的、全新的信託業陣容基本形成。
在國務院確定的信託整頓方針的指導下,信託公司獲得了一定程度的發展,接受管理的信託財產總額己近2000億元人民幣,營業性信託業務取得了長足進步,我國信託業邁出了可喜的一步。受託管理資產達。2500多億元,其中信託財產1600多億元。全行業自有資本額481億元,資產負債率49%,全年共盈利15.5億元。至2004年6月底,信託公司從業人員約為4600人。2004年3到10月,我國銀監會的多位主要領導均明確肯定了信託業在改革開放及國民經濟建設和發展中的重大作用,指出信託業是我國金融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之一。11月,經國務院和國家有關部門批准,歷經三年漫長籌備的我國信託協會第一次會員大會暨我國信託協會創立大會終於正式召開。從此我國信託業終於與其它金融機構一樣有了行業性的自律組織,有了面對社會和外界的統一形象與聲音。
另一方面,自加入WTO後,我國經濟發生了極其深刻的結構性變化,整個社會的資源配置機制基本上轉變到以市場為主體的軌道上來。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以及市場體制不斷深化,我國社會經濟結構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一個良好的經濟環境正在形成,社會資源配置效率日益提高,經濟增長連續多年居世界前列,國民財富的增加和私人財產的保護,為信託業的發展提供了基本條件。清理整頓後的信託投資公司通過資產剝離和增資擴股,增強了資本實力,優化了資產結構,構建了相對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市場主體地位得以形成;從外部環境來看,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使得居民的閑置資金增多,投資理財的市場需求充分體現,這無疑為信託這一財產管理制度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信託法》的頒布使得信託所具有的制度優勢被法律認可,信託投資公司的發展有了制度的保證,而作為監管當局的銀監會對信託業賦予的產品開發備案制度大大降低了信託業產品創新的成本,這些環境和條件促成了信託業在短短幾年時間內,取得了迅猛的發展。
從業務角度來看,2002年7月18日,上海愛建信託投資公司發售了首隻信託產品,這也被業內人士稱之為信託公司回歸主業的開端。從當時投資人的身份看,中老年人佔了相當比例。而信託公司的監管機構我國銀監會制定的法規,顯然是希望將抗風險能力較差的投資人排除在外。《信託公司資金信託管理暫行辦法》中規定,信託計劃的份數不得超過200份,單個信託計劃的最低規模為5萬元。2003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出台「121文件」,旨在遏制房地產投資過熱,規定房地產開發企業申請銀行貸款的門檻又大幅度提高——規定自有資金(指所有者權益)不低於開發項目總投資的30%。一些地產商們向銀行求貸無門時,小荷才露尖尖角的信託公司開始「拾遺補缺」。截至2004年12底,約有60隻集合資金信託產品通過信託公司網站公布了到期清算報告。從實際結果看,2004年幾乎所有信託產品均達到了預期收益水平,年平均收益率達到4.304%。其中北京國投的三環新城項目年均收益率超過預期收益0.3529個百分點;衡平信託不僅完成2004年到期的全部信託產品的兌付工作,而且其中
約30%的產品在收益水平和收益規模不變的前提下實現了提前清算,最高收益率超過6%。此外上海外環隧道項目資金信託計劃等24隻信託計劃也分別不同程度地超出了預期收益水平。
隨著信託業的不斷創新,財產信託也成為信託投資公司的「新寵」。例如,中誠信託率先推出了一項名為財產信託的信託計劃,隨後,各家信託公司紛紛效仿,並進行創新。2005年12月15日,期盼已久的金融創新終於面市——國內(兩個)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同時發行成功,並正式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其發起機構分別是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發行人分別為中誠信託和中信信託。2005年12月23日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與中海信託舉行簽約協議,委託中海信託理財30億元,期限一年,投向鐵道部的鐵路建設,由交通銀行北京分行提供擔保。自此以後,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除了委託基金管理公司投資證券市場之外,又增加了新的安全穩定的理財渠道。中海信託為信託業開辟了一條嶄新的籌資渠道,我國信託公司一次重要的業務機會來臨。同時,機構投資者的加入,使得信託公司能夠做大信託業務規模。不過,2004年初以來許多的創新最主要的意義是合理突破了200份的限制,能夠「圈更多的錢」。一些信託投資公司頻繁突破「一法兩規」框架,以「創新」之名行違規之實,主要表現在:一股獨大,公司治理結構和風險內控措施極不完備;明顯缺少市場公允的關聯交易,損害投資人利益;人才結構不合理,專業素質較低,少數公司在歷史問題還沒有解決的時候,新的風險和壞賬又開始繼續累積。2004年慶泰信託投資公司投資證券市場資不抵債被關閉;2004年伊斯蘭信託投資公司和金新信託投資公司挪用委託人資產等問題被接管;因為炒作雲大科技(*ST雲大,600181)導致巨額浮虧,北方信託法人代表、董事長、總經理霍津義涉嫌重大違紀,於2005年12月2日被實施雙規;2005年12月30日,銀監會浙江監管局發布公告:由於金信信託違規經營和經營不善,造成較大損失,責令金信信託停業整頓。這使整頓後剛剛起飛的信託業又一次籠罩在厚重的陰雲之下,我國信託業又一次面臨嚴峻的考驗。
新的《信託公司管理辦法》、《信託公司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管理辦法》等法規在2007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對信託公司的經營范圍和業務定位做出了新的規定。信託公司根據新規要求進行實業投資清理、存續業務的整改,以申請進行重新登記或執行過渡期政策。截至2008年2月,正常經營的54家信託公司中已有34家獲准換發新的金融許可證。
在新的法規施行下, 2010年,全國范圍內共有55家信託公司正常經營。共成立了2337隻集合信託產品。總規模達到2579億元。隨後幾年信託業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行業規模從11年的3000多億,在短短的5年時間。突破到16年的16萬億。其數量也增加到現在的68家。隨著政府對信託牌照的限制。國內信託公司的數量目前穩定在了68家。
隨著2016年9月1日《慈善法》的正式施行。各大信託公司紛紛設立慈善信託。信託公司業務出現了新的道路。
『伍』 第一個「紅色資本家」是誰呢中國的
「紅色資本家」指的是榮毅仁
『陸』 中國信託業發展歷史有哪些
中國的信託業始於20世紀初的上海。1921年8月,在上海成立了第一家專業信託投資機構——中國通商信託公司,1935年在上海成立了中央信託總局。新中國建立至1979年以前,金融信託因為在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管理體制下,信託沒有能得到發展。
1979年10月,國內第一家信託機構——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宣告成立,此後,從中央銀行到各專業銀行及行業主管部門、地方政府紛紛辦起各種形式的信託投資公司,到1988年達到最高峰時共有1000多家,總資產達到6000多億,佔到當時金融總資產的10%。
我國信託業發展的幾起幾落有其客觀原因:
誕生時缺乏基礎,一是缺乏一定的市場需求和經濟基礎。「受人之託,代人理財」是信託的基本功能,因此信託生存的首要條件是有「財」可理。建國以來長期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採取的是高積累、高投資、低工資、低收入的政策,民間基本上無可理之財。二是缺乏健全的社會信用基礎。
信託「以信任為基礎」,信任關系的確立和穩定是信託賴以生存的土壤。我國社會信用關系尚缺乏剛性,信用鏈條十分脆弱,契約意識較差;總體而言,信用基礎仍十分薄弱,制度建設滯後,不完備。
直到2001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託法》正式施行,我國的信託制度才初步確立。在此之前沒有一部專門的信託法,也無其他明確信託關系的法律規范。這使信託機構的活動長期缺乏權威的基本准則,令信託業的發展陷入歧途。這些年來,信託公司主要從事銀行存貸業務、證券業務和實業投資業務,沒有集中到「受人之託,代人理財」的主業上來。
『柒』 中國國際金融公司在日本債券市場發行了100億日元的私募債劵,這是我國國內機構首次在境外發行外幣債劵為
您好,這個是證券從業資格考試SAC中有所說明。
我國境內機構在境外發行外幣債券始於1982年1月,當時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率先在日本東京市場發行了100億日元的武士債券(私募),揭開了中國債券融資國際化的序幕。
您可以看到,是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而不是國際金融公司。
希望有所幫助:)
『捌』 從1982年到現在,信託業相關的法律有哪些
我國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法律制度的進一步完善,於2001年(辛巳年)出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託法》,對信託的概念進行了完整的定義:信託,進行管理或者處分的行為(2001年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託法》第二條)。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的問題,可以私信於我!
『玖』 信託機構的發展
20世紀初,現代信託業由外國私營銀行傳入中國。
1917年,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設立保管部(後改為信託部),開始了中國人獨立經營金融性信託網的歷史。
1918年,浙江興業銀行開辦具有信託性質的出租保管箱業務。
1919年,聚興誠銀行上海分行成立了信託部,經營運輸、倉庫、報關和代客買賣有價證券業務。這是我國最早經營信託業務的三家金融機構,標志著中國現代信託業的開始。此後,私營銀行紛紛設立信託部。
1921年開始出現獨立的信託公司。
新中國成立後,在對舊中國信託業進行接管和改造的同時,又開始試辦新的金融信託業。20世紀50年代中期信託業停辦。
1979年10月,中國銀行總行率先成立了信託咨詢部。同年,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在北京成立。
1980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根據國務院關於銀行要試辦信託的指示,正式開辦信託業務。接著,各銀行也先後試辦信託業務,以支持經濟聯合,搞活國民經濟。此後,各家銀行、各部委和各地政府等紛紛設立信託投資公司,到1988年曾多達745家。當時,信託業對我國吸引外資、搞活地方經濟利得財富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由於種種原因,信託投資公司沒有真正辦成「受人之託,代人理財」的機構,實際成了吸收存款、發放貸款的銀行。加上在發展信託公司過程中出現了盲目競爭、亂設機構、資本金不實、管理混亂等問題,帶來了很大的金融風險。因此,
1982年、1985年、1988年國家對信託投資公司進行了三次大的清理整頓,撤並了大量機構,到1991年減少到376家。1993年以來,繼續清理。
截至2003年底,全國共有57家信託投資公司,總資產為257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