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公司再融資對於公司的股價有什麼影響
再融資就是配股或增發股票,可加大股本總數,會導致稀釋業績,每股收益減少,市盈回率增高,股價上行答的概率減小,股價下跌的概率加大,當然特別好的績優公司除外。
再融資是指上市公司通過配股、增發和發行可轉換債券等方式在證券市場上進行的直接融資。再融資對上市公司的發展起到了較大的推動作用,中國證券市場的再融資功能越來越受到有關方面的重視。中國股權結構比較特殊,不流通的法人股佔60%以上,在這種情況下,股權融資對改善股權結構確實具有一定的作用。
⑵ 再融資新規對券商業務帶來哪些挑戰和機遇
再融資新規對券商影響有限
再融資新規雖然會對券商投行收入產版生負面影響,但IPO加速帶來的權收入增加可以彌補這一塊減少的收入。
「進一步規范再融資對券商業績影響有限,IPO增長彌補再融資下滑。」海通證券研究員孫婷稱,目前再融資收入占股票承銷收入約40%,占總收入的2%。對券商整體投行影響有限,主要是由於IPO加速有望彌補再融資下滑帶來的影響,目前IPO發行費率在6%左右,而再融資僅0.4%,IPO收入增長預計將快於再融資收入下滑。
⑶ 證監會再降IPO門檻對證券市場有什麼影響
降低門檻會有更多的企業上市,本來就不斷流失的資本更加捉襟見肘,平均股價下降成為定局。樓主既然問這個問題,說明你還是遠離股市吧,這里真不適合你,就不要送錢來了。
⑷ 融資融券對市場和企業的影響
融資融券對於市場的影響:一:提高了股票的流動性、流通性。二:給市場帶來了「小盤股效應」。三:可以為散戶提供強大的杠桿效應。四:給券商帶來的「造血效應,補充了新的營養。
對企業影響:利好方面,刺激股價上漲的信息,如股票上市公司經營業績好轉、銀行利率降低、社會資金充足、銀行信貸資金放寬、市場繁榮等,以及其他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方面對股價上漲有利的信息。利空方面,如股票上市公司經營業績惡化、銀行緊縮、銀行利率調高、經濟衰退、通貨膨脹、天災人禍等,以及其他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方面促使股價下跌的不利消息。
⑸ 為什麼融資融券這項交易政策的推出對市場有什麼影響
融資融券這項交易政策的推出市場,是對證券市場的一個考驗,會導致證券市場的大漲大跌,所以目前還是在考慮之中的...
⑹ 資產新規正式發布,大家覺得會對市場有何影響
資管新規正式發布,這是未來至少三年金融市場的變革主線,尤其對銀行理財和銀行的經營包括經濟的發展方式都將產生重大影響。這個資管新規影響的是以下資金,目前銀行表外理財產品資金余額為22.2萬億元、信託公司受託管理的資金信託余額為21.9萬億元、公募基金11.6萬億元、私募基金11.1萬億元、證券公司資管計劃16.8萬億元、基金及其子公司資管計劃13.9萬億元、保險資管計劃2.5萬億元,總共近百萬億元。
資管新規徵求意見稿剛剛出來的時候,一些銀行聯合起來曾經有一個反饋意見,正式的文件看來是吸收了一些意見,做了一些適度的調整,但是基本的框架和基本精神未有改變,說明監管層對這次金融去杠桿的決心。此次監管新規實施後,對於銀行業影響最大,因為銀行業目前管理有22萬億級別的銀行理財產品,按照新規的要求銀行理財產品必須打破剛兌、凈值化管理,並且確定了嚴格的投資者適當性制度,並要求其成立專門的資產管理公司跟銀行的存貸款業務分開,這是對銀行理財業務的徹底變革。
銀行理財之所以有以上的頑疾,主要是因為它的產生是利率市場化和經濟放緩的結果。近幾年經濟放緩,內需不足,房地產信貸調控,銀行創造的貨幣不能通過貸款釋放出去,而作為存款收益率太低,於是銀行把部分存款挪到表外作為理財產品,吸引存款,投資到房地產,基礎設施,或者找個信託等通道高息放出去,由於實行利率市場化改革,監管層也就允許這種做法了,沒想到最近今年增加非常快。但是存在的問題是,盡管是表外產品但是都是剛性兌付,就是不管投資的資產賺了還是虧了,都必須保本保息,這對於銀行存貸款業務造成威脅,風險積聚在銀行業。也導致投資者冒險投資,包括信託、創業投資基金等都存在以上問題。凈值化管理的主要指向就是解決剛性兌付問題,也就是你投資的底層資產凈值多少,就按照凈值兌付,虧了就虧了,賺了就賺了,不像以前機構要挪用其他產品的資金去兌付,或者發新的產品兌付舊的產品,這是一種旁氏融資,積累非常大的風險。這就會導致公私募的產品發生較難預期的風險,尤其對銀行理財產品的考驗最大,銀行業在金融市場上的投資能力、風險管理能力等都將經受市場的考驗。
這個新規實施後,部分理財購買者由於害怕風險,可能會把銀行理財資金轉投存款或者投資其他產品,投資貨幣基金的資金可能會更多,如果資金大部分湧向貨幣基金,那麼目前高企的貨幣基金收益率也會降低,從而帶動公開市場利率的下降。還有部分資金風險承受能力強的資金可能去購買公私募基金產品投資股市,這對股市來說是一個好消息,因為此前投資銀行理財產品可以穩賺5%以上的收益,就沒必要去投資股市購買基金,承擔風險。此前銀行理財產品的發展扭曲了風險收益結構,也是資本市場落後的重要原因。
大多數銀行理財產品可能去做存款,因為資管產品打破剛性兌付,凈值化管理,凸顯了風險,風險厭惡型的投資者就會去存款,比如近期大額存單的大量發行,並提高利率,事實上就會吸引部分理財資金。這可能是此次監管層出台資管新規最核心的初衷:從央行去年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報告看,2017年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為164.1萬億元,同比增長9.0%,比年初增加13.5萬億元,同比少增1.4萬億元。從人民幣存款部門分布看,住戶存款、非金融企業存款分別同比少增5649億元、3.2萬億元。
今年前兩月居民存款有所回升,但是非金融企業的存款卻大幅減少,根據央行披露的數據,今年前兩個月,人民幣存款累計增加3.55萬億元,同比少增2349億元。其中,住戶存款累計增加3.74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累計減少2.38萬億元。銀行存款的減少應該是目前銀行業的心腹大患,存款減少的話企業融資成本還會繼續提高,貸款的就成了無源之水,這可不是鬧著玩的。如果此次資管新規能夠達到以上目的,理順金融市場,最終真正達到提高直接融資比例的目的,那真的是中國經濟和金融市場之福。
⑺ 融資融券對於市場有何影響
第一,對於券商的影響。能夠獲得更高的成長性溢價。融資融券業務的實行可以給市場帶來大量的新增資金,同時能夠很大的活躍交易,使得市場交易量明顯增加,因而券商也能夠獲得更高的成長性溢價,直接表現就是經紀業務收入的總量提高。
主要的創新類證券公司通過進行增資擴股,可以使凈資本得到提升,一旦創新業務全面進行,就可以形成有效的規模,對利潤可以產生直接的影響。並且使公司業務范圍擴大,增加了收入來源。
第二、對投資者的影響。投資者應該保持平和的心態,提高風險意識。保證金的杠桿交易雖然使收益獲得增加,但是風險也提高了。因而投資者需要對下跌行情的管理,能夠以平和的心態面對市場波動。
第三、對監管層的影響。出現流動性管理,強化對市場操縱的監控。對於融資融券業務來說,由於資金放大的情況,要是市場有任何風聲,相關機構也會受到較大的震動,此時監管工作就顯得非常重要。
監管機構能夠建議券商改變保證金比率,來減少放大效應或者提高倉位。同時監管部門應該選擇信用好,資金充足的客戶,幫助券商規避風險。監管部門進一步加強管理力度,對市場操縱進行打擊,保證證券市場的公平、公正。
⑻ 融資新規對重組股票有什麼影響
1、上市公司申請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擬發行的股份數量不得超過本次發行前總股本的20%。這條主要是針對上市公司繞過借殼約束(受上市公司重大重組管理規定)的做法——這兩年很多公司採用先轉讓上市大股東的持股,同時對新股東定向增發的方式進行變相的買殼,以至於證監會忍無可忍,多次直接發文追問上市公司實質上是否是賣殼。
新規之後,想通過定向增發想要進行大規模的資產注入已經再也不可能了。市場對市值在30億元以下可的追捧或許因此有所降溫。但另一方面,這一條會讓上市公司大搞高送轉行情媽?畢竟只有做大股本、炒高股價,才能在日後融到更多的錢。但是,以後資本運作的時間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長到令人絕望。
2、上市公司申請增發、配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本次發行董事會決議日距離前次募集資金到位日原則上不得少於18個月。前次募集資金包括首發、增發、配股、非公開發行股票。但對於發行可轉債、優先股和創業板小額快速融資的,不受此期限限制。
按照18個月往前倒推,考慮再融資普遍4-6個月的在會審核期,也就是說上司公司股權融資,隔2年才能做一次。就目前看,16年曾經融資的上市公司,不論是新股還是定向增發,2017年基本沒戲!
按照媒體統計,2016年共有767家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金額高達7628.76億元。也就是說,大概有40%左右的上市公司,在2017年沒資格在融資。
問題是,對於股民來說,不融資的公司是利好還是利空呢?不融資,就沒有擴容壓力,但是,成為題材股的可能性也小了!
不過,18日晚證監會網站又發了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的最新解釋:本次政策調整後,並購重組發行股份購買資產部分的定價不變。配套融資的定價按照新修訂的《實施細則》執行,即按照發行期首日定價。也就是說,發行股份購買資產行為屬於《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的規范范疇,借殼上市,實際上是不受本次再融資新規影響的。
3、「明確定價基準日只能為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發行期的首日」,取消了將董事會決議公告日、股東大會決議公告日作為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定價基準日的規定。
這點是大家討論最多的,新規改成市價發行,假如參與定增的機構還想低價拿籌碼,只能在定增實行前打壓股價。
整體來看,如果《發行監管問答——關於引導規范上市公司融資行為的監管要求》並沒有影響到並購重組,只是影響到上市公司的再融資行為,減少那些不差錢的融資行為,應該視為利好。
⑼ 理財新規落地,對股市有何影響
資管新規,對於股市,債市,理財市場都是利空,但程度不同,對於股市債市來說,將有杠桿資金和不合規資金相繼退出市場,但還是那句話,去年底就公布了徵求意見,那時候已經打草驚蛇,所以這些資金已經在退出了,這次發布後,在時間上還給寬鬆了一年半,所以好於市場預期,原來按照2019年6月份准備的一些資金,現在反倒是可以不著急了,所以實質利空已經被消化,而預期上反而是驚喜是利好,短期反而對股市產生支撐作用。不過中期這些錢終究要走的,所以中期也還是會有壓力,但從長期看,又反過來了,他還是利好的,因為固定收益理財市場可能會風聲鶴唳,在實施初期可能會爆發不少問題,再加上媒體渲染可能會嚇出大量資金,這些資金從理財市場退出,很有可能會進入股市和債市,所以長期看,是有資金流入的,對於股票市場的估值會有支撐。
所以,對股票和債券市場,短期預期利好,中期政策利空,長期資金反而是利好的。
⑽ A股再融資對股價的影響是什麼
[1]上市公司的增發,配股,發債等~~都屬於再融資概念的范疇.
[2]增發:是指上市公司為了再融資而再次發專行股票的行屬為.
[3]定向增發:是增發的一種形式.是指上市公司在增發股票時,其發行的對象是特定的投資者(不是有錢就能買).
[4]在一個成熟的證券市場中,上市公司總是在股票價值與市場價格相當或被市場價格高估時,實施增發計劃;而在股票價值被市場價格低估時實施回購計劃.這才是遵循價值規律、符合市場經濟邏輯的合理增發行為。因為在市場價格低於股票價值時實施增發,對公司原有股東無異於是一次盤剝,當然對二級市場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和投資信心都是一種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