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此盾非彼盾是什麼意思
稅盾是指可以產生避免或減少企業稅負作用的工具或方法,包括負債稅盾和非負債稅盾。
一、負債稅盾,指的是由於債務利息在稅前支付,從而可產生更多實際利潤的債務的抵稅作用。
例如,某企業某一年利潤是20萬元,在沒有負債時,該企業需要支付6.6萬元的所得稅,凈利潤是13.4萬元。在借債的情況下,其他條件都沒有變化,只是需要支付10萬元的利息費用。由於這10萬元的利息費用在稅前列支,所以這時企業只需要支付3.3萬元的所得稅。雖然因為支付利息費用而使利潤總額減少了10萬元,但凈利潤減少為6.7萬元,少減少的那3.3萬元就是「稅盾」作用的結果。
二、非負債稅盾,指的是企業的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及長期待攤費用攤銷等均可在稅前列支,它們同債務利息一樣具有抵稅作用,通常稱這類雖非負債但同樣具有抵稅作用的因素為「非負債稅盾」
大多數研究認為,非負債稅盾越大,越可以較少地使用負債抵稅,因而非負債稅盾與企業資本結構負相關。如deangelomasulis(1980)認為,折舊、投資稅收減免和稅務虧損遞延等可作為負債融資稅收利益的有效替代,它們可起到抵減公司稅收的作用,故在其他情況相同時,擁有較多非債務稅盾的公司,債務融資較少。ross(1985)解釋,當非負債稅盾增加時,企業利息稅的節省將減少。也就是說,
當非負債稅盾增加時,進行債務融資的激勵減小,並且當債務增加時,破產的風險增加,而增加非負債稅盾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在杠桿低時,邊際稅盾的效應是正的;而當杠桿高時,債務的邊際效益因破產成本的增加變為負值,這說明在債務和非負債稅盾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wald(1999)的研究也表明非負
債稅盾和財務杠桿負相關。而另一類研究卻認為非負債稅盾與資本結構正相關,
如scott(1977)和moore(1986)認為,有著相當多非負債稅盾的企業肯定有相當多的可擔保資產,而可擔保資產可用來保證借債:擔保
債務比非擔保的債務的風險要小,
也就是說非負債稅盾和杠桿之間也可能存在正相關關系。bradlleyetal(1984)的研究也發現非負債稅盾和財務杠桿正相關。而titman&wessels(1998)的研究則並沒有發現非負債稅盾對財務杠桿呈顯著關系。
綜上所述,非負債稅盾對資本結構的作用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負的。有一點值得強調:即使知道非負債稅盾對債務利用的效應,對財務杠桿的作用也可能無法確定。
❷ 負債融資與債務融資之間有哪些聯系和區別
負債融資是指通過負債方式籌集各種債務資金的融資形式。負債融資的具體方式主要有借款、商業信用、租賃和發行債券等。特點有:(1)籌集的資金在使用上具有時間限制,必須按期償還;(2)無論項目法人今後經營效果好壞,均需要固定支付債務利息,從而形成項目法人今後固定的財務負擔;(3)資金成本一般比權益融資低,且不會分散對項目未來權益的控制權。
債務融資
企業融資的重要方式有股權融資和債務融資。債券融資是指企業通過向個人或機構投資者出售債券、票據籌集營運資金或資本開支。個人或機構投資者借出資金,成為公司的債權人,並獲得該公司還本付息的承諾。 企業的融資決策都是要考慮融資渠道和融資成本的,因此,產生了了一系列的融資理論。 債務融資可進一步細分為直接債務融資和間接債務融資兩種模式。一般來說,對於預期收益較高,能夠承擔較高的融資成本,而且經營風險較大,要求融資的風險較低的企業傾向於選擇股權融資方式;而對於傳統企業,經營風險比較小,預期收益也較小的,一般選擇融資成本較小的債務融資方式進行融資。其特點有:(1)短期性。債務融資籌集的資金具有使用上的時間性,需到期償還。(2)可逆性。企業採用債務融資方式獲取資金,負有到期還本付息的義務。(3)負擔性。企業採用債務融資方式獲取資金,需支付債務利息,從而形成企業的固定負擔。(4)流通性。債券可以在流通市場上自由轉讓。
因此,你提出的兩個概念在本意上是一致的,但是使用的范圍有區別。負債融資是一種絕對說法,而債務融資是相對於股權融資的一個說法,使用時應當注意。
❸ 非債務稅盾和債務稅盾之間的關系
非債務稅盾一般指公司固定資產折舊達到的避稅效果。債務稅盾指債務融資達到的避稅效果
❹ 一個財務問題
1、所謂的「稅盾效應 (TAXSHIELD)」,即債務成本(利息)在稅前支付,而股權成本(利潤)在稅後支付,因此企業如果要向債權人和股東支付相同的回報,實際需要生產更多的利潤。
2、你所說的應是「負債稅盾」,它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經濟學家費朗哥.莫迪格里安尼和默頓.米勒在研究現代資本結構時提出的一個避稅理論。通俗地說,稅盾效應是指跨國公司為了減少稅收,採用貸款方式替代募股方式進行投資或者融資,或稱為資本弱化,這現在已經成為跨國公司避稅的一個主要手段。針對這一現象,西方一些發達國家開始研究制定了相應的反避稅措施。
3、非債務稅盾是債務稅盾的發展。
現代財務管理中,除了債務融資、股權融資,還有內源融資,主要是折舊費用。這部分費用不實際發生,但是由於稅收征管政策,可以抵扣稅款,甚至雙重抵扣。這是國際財務管理,不符合我國實際。
你可以看一下葉曉斌的論文《資本弱化的法律問題初探》:
❺ 非債務稅盾是什麼意思
稅盾是指可以產生避免或減少企業稅負作用的工具或方法,包括負債稅盾和非負債稅盾。
一、負債稅盾,指的是由於債務利息在稅前支付,從而可產生更多實際利潤的債務的抵稅作用。
例如,某企業某一年利潤是20萬元,在沒有負債時,該企業需要支付6.6萬元的所得稅,凈利潤是13.4萬元。在借債的情況下,其他條件都沒有變化,只是需要支付10萬元的利息費用。由於這10萬元的利息費用在稅前列支,所以這時企業只需要支付3.3萬元的所得稅。雖然因為支付利息費用而使利潤總額減少了10萬元,但凈利潤減少為6.7萬元,少減少的那3.3萬元就是「稅盾」作用的結果。
二、非負債稅盾,指的是企業的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及長期待攤費用攤銷等均可在稅前列支,它們同債務利息一樣具有抵稅作用,通常稱這類雖非負債但同樣具有抵稅作用的因素為「非負債稅盾」
大多數研究認為,非負債稅盾越大,越可以較少地使用負債抵稅,因而非負債稅盾與企業資本結構負相關。如DeAngeloMasulis(1980)認為,折舊、投資稅收減免和稅務虧損遞延等可作為負債融資稅收利益的有效替代,它們可起到抵減公司稅收的作用,故在其他情況相同時,擁有較多非債務稅盾的公司,債務融資較少。Ross(1985)解釋,當非負債稅盾增加時,企業利息稅的節省將減少。也就是說, 當非負債稅盾增加時,進行債務融資的激勵減小,並且當債務增加時,破產的風險增加,而增加非負債稅盾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在杠桿低時,邊際稅盾的效應是正的;而當杠桿高時,債務的邊際效益因破產成本的增加變為負值,這說明在債務和非負債稅盾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Wald(1999)的研究也表明非負 債稅盾和財務杠桿負相關。而另一類研究卻認為非負債稅盾與資本結構正相關, 如Scott(1977)和Moore(1986)認為,有著相當多非負債稅盾的企業肯定有相當多的可擔保資產,而可擔保資產可用來保證借債:擔保 債務比非擔保的債務的風險要小, 也就是說非負債稅盾和杠桿之間也可能存在正相關關系。Bradlleyetal(1984)的研究也發現非負債稅盾和財務杠桿正相關。而Titman&Wessels(1998)的研究則並沒有發現非負債稅盾對財務杠桿呈顯著關系。
綜上所述,非負債稅盾對資本結構的作用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負的。有一點值得強調:即使知道非負債稅盾對債務利用的效應,對財務杠桿的作用也可能無法確定。假定一定規模的企業,其債務水平下降,則權益或保留盈餘將會上升。然而,如果非負債稅盾的改變是由於企業規模、權益和保留盈餘以及企業杠桿的改變而發生變化,很可能使企業的財務出現困境。在這種條件下,企業可能賣掉其可擔保資產,減小非負債 稅盾,則企業規模下降,以擺脫破產的可能。雖然債務減少,但由於企業規模縮小,杠桿率可能降低,也可能提高。
❻ 負債與融資是一個概念嗎好像負債融資是融資的一種形式是吧那它與負債是什麼關系
負債=總資產-所有者權益,融資方式很多種,如銀行貸款,民間借貸,發行債券,或者IPO上市,如果是前三種方式的融資就是就是公司的負債了,但是如果是IPO上市的話就是接納新投資者投資,這在報表反映在所有權益科目上
❼ 什麼是非負債稅盾和負債稅盾
負債稅盾指的是由於債務利息在稅前支付,從而可產生更多實際利
潤的債務的抵稅作用。而企業的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及長期待攤費用攤銷等均可在稅前列支,它們
同債務利息一樣具有抵稅作用,通常稱這類雖非負債但同樣具有抵稅作用的因素為「非負債稅盾」。
❽ 債券融資的稅盾作用以及財務杠桿作用
用來折現的資本成本比較高,但是上面那個是票面利率
❾ 權益融資和負債融資有什麼區別
負債融資包括長期負債融資和短期負債融資。
(1) 長期負債融資
優點:可以滿內足企業長容期發展資金的不足,還債壓力小,風險相對較小;
缺點:成本較高,限制較多
(2) 短期負債融資
優點:資金到位快,容易取得;融資富有彈性;成本較低;
缺點:償還期限短,融資風險相對較高;
權益融資也就是普通股票融資。
優點:所籌集的資本具有永久性;沒有固定的股利負擔;權益資本是企業最基本的資金來源,它可以增強企業負債的能力;容易吸收資金;
缺點:成本較高;轉移企業的控制權。
❿ 非負債稅盾是什麼意思
非負債稅盾,指的是企業的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及長期待攤費用攤銷等均可在稅前列支,它們同債務利息一樣具有抵稅作用,通常稱這類雖非負債但同樣具有抵稅作用的因素為「非負債稅盾」。
稅盾是指可以產生避免或減少企業稅負作用的工具或方法。
舉例,某企業某一年利潤是20萬元,在沒有負債時,該企業需要支付6.6萬元的所得稅,凈利潤是13.4萬元。在借債的情況下,其他條件都沒有變化,只是需要支付10萬元的利息費用。
由於這10萬元的利息費用在稅前列支,所以這時企業只需要支付3.3萬元的所得稅。雖然因為支付利息費用而使利潤總額減少了10萬元,但凈利潤減少為6.7萬元,少減少的那3.3萬元就是「稅盾」作用的結果。
(10)非負債稅盾和融資的關系擴展閱讀
稅盾的存在改變了息稅前盈餘在政府、債權人、股東之間的比例,形成了有利於債權人、股東而不利於政府的分配結構。站在宏觀的角度,如整個社會經濟都追求稅盾效應,就會影響政府財政收入及時足額的取得。
征稅是出於政府無償提供公共品的需要。公共品由於它的非排斥性和「搭便車」現象,必須由政府來無償提供,如國防、治安、交通、環保、防疫等等。政府在提供這些公共品時需要從市場上購買相應的勞務和商品。
這些公共品的成本必須得到價值補償。而這種補償就是以稅收方式來實現的。假使整個社會經濟中的個體只追逐自身利益,都想方設法少交稅,就會影響到政府的財政收入,導致公共品的成本得不到補償,勢必會影響到政府所提供的公共品的數量、質量。
如果離開了相應的治安、交通、通訊、環保、教育、社會保障和社會救濟等配套設施,企業的持續經營、長遠發展都會受到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