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移動是什麼性質的企業
移動通信集團公司(英文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簡稱China Mobile)家基於GSM網路(即GPRS網路)移通信運營商簡稱。
前身電信移通信局於20004月20立由央政府管理20005月16式掛牌注冊資本518億元民幣資產規模超7000億元移唯專注於移通信運營運營商擁全球第網路客戶規模北京2008奧運合作夥伴資委公布2009度運營狀況顯示,移通信集團利潤總額1484.7億元再蟬聯榜首,108家央企賺錢企業。
② 中國移動登陸納斯達克是通過「買殼上市」的方式嗎
是。在香港買殼。
什麼是買殼上市
所謂買殼上市,就是非上市公司通過證券市場購買一家已經上市的公司一定比例的股權來取得上市的地位,然後通過「反向收購」的方式注入自己有關業務及資產,實現間接上市的目的。非上市公司可以利用上市公司在證券市場上融資的能力進行融資,為企業的發展服務。
一般來講,企業購買的上市公司是一些主營業務發生困難的公司,企業在購買了上市公司以後,為了達到在證券市場融資的目的,一般都將一部分優質資產注入到上市公司內,使其業績達到管理層規定的參加配股的標准。另外,一個上市公司的業績越好,其配股價格就可定得越高,企業募集的資金就越多。
買殼上市有直接上市無法比擬的優點。最突出的優點就是殼公司由於進行了資產置換,其盈利能力大大提高,在股市上的價值可能迅速增長,因此企業所購買的股權價值也可能成倍增長,企業因此所得到的收益可能非常巨大。
買殼上市如何實現
一個典型的買殼上市一般要經過兩個步驟。
第一步,股權轉讓,即買殼。通過在股市中尋找那些經營發生困難的公司,購買其一部分股權,從而達到控制企業決策的目的。購買上市公司的股權,一般分為兩種,一般是購買未上市流通的國有股或法人股,這種方式購買成本一般較低,但是存在許多障礙。一方面是原持有人是否同意,另一方面是這類轉讓要經過政府部門的批准。另一種方式是在股票市場上直接購買上市公司的股票,這種方式適合於那些流通股占總股本比例較高的公司。但是這種方法一般成本較高。因為一旦開始在二級市場上收購上市公司的股票,必然引起公司股票價格的上漲,造成收購成本的上漲。
第二步,資產置換,即換殼。將殼公司原有的不良資產賣出,將優質資產注入到殼公司,使殼公司的業績發生根本的轉變,從而使殼公司達到配股資格。如果公司的業績保持較高水平,公司就能以很高的配股價格在股票市場上募集資金。
如何選擇殼公司
綜合考慮往年案例,我們可以發現殼公司的一些基本特點。
1、股本較小。以滬市為例,1997年和1998年共103家公司換殼,其中總股本小於1億的有39家、流通股小於3000萬股的有38家,所佔比例均為38%,總股本大於1億的殼公司中,絕大多數的股本小於3億。
顯然小盤股對買殼和重組者來說,具有介入成本低、重組後股本擴張能力強等優勢,特別是流通盤小,易於二級市場炒作,因此獲利機會很大。像滬市的國嘉實業(600646),總股本8660萬股,重組後股價由6.05元漲到46.88元,增長了674.88%;又如深市的合金股份(0633),總股本5169萬股,重組後股價由8.50元上漲到42.39元,漲幅達398.71%。
2、行業不景氣,凈資產收益率低。像紡織類(嘉豐、聯合、廣華、南化)、商業類(環寧、紹百、貴華、石勸業等)和主業不明的衰退類(聯農、農墾、鋼運、浙風)。
3、股權相對集中。在我國,由於二級市場收購成本較高,而且目標公司較少,因此買殼上市大都採取股權協議轉讓方式,股權相對集中易於股權協議轉讓,容易被非上市公司相中,從而為二級市場的炒作創造條件。
4、殼公司有配股資格。根據中國證監會的規定,上市公司只有在連續3年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在10%以上(最低為6%)時,才可申請配股。因此在選擇殼公司的時候,一定要考查公司前幾年的凈資產收益率。如果該公司最近一兩年沒有達到這一標准,那麼該公司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
買殼主要方式
1、場外收購或稱非流通股協議轉讓是我國買殼上市行為的主要方式。
在場外收購方式中,發生頻率最高的三種方式為國有股轉讓(40%)、法人股轉讓(40%)和收購控股股東(12%)(根據滬市1999年上半年的買殼上市行為統計)。其中國資局、政府部門控股的企業中的買殼上市行為尤為頻繁。另外,證券公司和投資公司涉足買殼上市的現象日益增多。如重慶國股控股重慶路橋(600106)、海通證券轉讓貴華旅業(600791)、北京首創控股寧波中百(600857)、包頭信託轉讓ST網點(600880)、富邦投資收購雲南保山(600883)。
1999年上半年滬市共發生24起買殼上市事件,涉及24家上市公司,其中雲南保山(600883)在上半年發生了兩次更換在股東事件。買殼上市的主要方式有國有股轉讓(漯河銀鴿、三峽水利、太極集團、亞通股份、東大阿派、遼寧成大、大理造紙、ST中川、寧波中百、四川電器等10起)、法人股轉讓(長安信息、貴華旅業、阿城鋼鐵、ST北旅、雲南保山等6起)、收購控股股東(申華實業、ST網點、北大車行等3起)、國有股劃撥(ST松遼、川投控股等2起)、國有股授權經營(ST紅光、重慶路橋等2起)、法人股劃轉(國脈通信1起)。我們認為,國有股和法人股轉讓的成本較低,收購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則可以間接達到上市的目的。國企脫困,抓大放小,政企分開以及上市公司治理結構規范化等方面的要求使得國資局等政府部門控股的中小型上市公司成為理想的買殼對象;證券公司和投資公司則多出於資本增值的目的進行殼的買賣。
2、二級市場收購
二級市場收購是指並購公司通過二級市場收購上市公司的股權,從而獲得上市公司控股權的並購行為。我國第一起二級市場並購案例就是家喻戶曉的「寶延」風波。1993年9月深寶安通過其上海的子公司和兩家關聯企業大量收購延中實業的股票,從而拉開了我國二級市場收購的序幕。目前,二級市場並購主要集中在「三無」板塊,主要案例有:天津大港油田收購愛使股。
交易中的價款支付方式
1、現金支付方式
2、資產置換支付:如托普收購川長征、康鳳重組
3、債權支付方式
4、混合支付方式
5、零成本收購:該種方式主要是通過國有股無償劃撥的形式實現的。
6、股權支付方式
例如:清華同方(600100)吸收合並魯穎電子
正虹飼料(0702)吸收合並湘城實業
在這幾種支付方式中,以現金支付、資產置換和混合支付佔了絕對多數,股權支付由於換股比例不易確定,因此較少為企業所採用。
往年案例分析
從93年第一例買殼上市案例到現在,共發生買殼上市163起。其中99年共發生48起買殼上市案件;98年發生的買殼上市70家;97年共發生買殼上市33起;97年以前12起。
以98年為例,在這三種方式中,法人股股權轉讓的數量為48家起,國有股轉讓的有21家,二級市場收購的有1家,股權轉讓遠遠高於二級市場收購的數量,主要原因是協議收購的價格要遠低於二級市場收購,收購的時間較短而且目標公司數量多,因此,對於絕大多數欲買殼上市的企業來說,協議收購是其首選的方式。
(一)買殼後股權的變化情況:
由此可以看出,買方的主要目的是取得相對控股權,這樣可以節約資金,降低收購成本。
(二)成功的比例(以可以配股為標准)
此處只考慮將買殼上市作為長期投資的情況。由於買殼上市主要看重的是殼公司的上市資格,主要目的是獲得配股資格,因此買方在選擇殼公司時不僅要考慮代價問題,還要考慮殼公司有無配股資格。在98年70家買殼上市案例中,有39家有配股資格,這為買方迅速實現其目的奠定了基礎。
96、97年的案例中,只有15%左右的殼企業在買殼後較長時間內(2年)效益得到提升,絕大多數企業只是在買殼後很短一段時間內(當年)收益增長,這種收益增長很多是由於通過剝離不良資產、注入優質資產等關聯交易形成的。買殼上市後重組的小姑是否持久還要通過今後幾年的業績來判斷。
因此,以買殼上市作為長期戰略投資時必須要有持續的利潤增長點。
(三)轉讓價格分析
在98年選取的43家買殼上市的案例中,轉讓價格小於3元的有39家、大於3元的有4家,轉讓金額小於1億的有29家,大於等於1億的有14家。在這些樣本中,轉讓價格最低約為3000萬左右,其主要原因是殼公司股本較小,買殼後買方股權所佔比例不高。
在98年選取的40家案例中,股價在3月內上升的有18家、下跌的19家、基本持平的有3家。這說明,在較長一段時間,殼公司的股價便會趨於理性,公司基本面的好壞是股價能否走高的決定性因素。
(四)殼公司的行業所屬
殼公司多為傳統行業,主要集中在商業、紡織和機械類。在97年,紡織類殼公司有7家,比例為21.2%,零售餐飲百貨、旅館類殼公司有7家,比例為21.23%以98年70起案例為例,其中百貨類殼公司有7家、房地產類7家、鋼鐵機械類殼公司有11家。
買殼上市的一些變化
1、買殼上市數量從無到有,經歷了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94年前的3起到98年的70起,數量迅速增加;到99年48起,買殼上市的數量有所下降,但是交易額總量不斷上升;
2、買殼上市的成本逐年上升。例如,97年平均成本為0.625億,98年上升為0.991億。主要原因是隨著買殼上市的發展,絕大多數殼公司認識到自身殼資源的重要性,同時,越來越多的企業想上市;
3、股權轉讓,尤其是國有股轉讓大都得到了當地政府的支持;
4、買殼過程中,買方都向殼公司注入了新業務,均為盈利能力較強的企業或項目,其中涉及高新技術的佔有很大一部分;
5、從97年末開始,證券市場上開始出現高科技企業買殼上市,以後愈演愈烈。買方主要集中在信息及生物醫葯產業,而且大多為資金相對短缺的民營企業;從賣方來看,主要集中在以競爭激烈、發展緩慢的商業、紡織、機械行業;從買殼方式來看,主要是對經營業績較差的非高科技上市公司進行控股收購,然後注入高科技產品,最終達到買殼上市的目的。典型案例有北大收購延中,以第二大股東的身份控制了延中實業,還有科利華收購阿城鋼鐵、托普收購川長征等;
6、買殼上市後總體財務狀況得到大幅改善,公司面貌煥然一新。1997年1月1日到1998年6月30日間買殼上市的高科技公司有10家,其加權平均每股收益從1996年的0.002851元和1997年的0.08806元猛增到1998年的0.24148元,98年的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11.34,均高於同期滬深股市0.1993元和7.9663%的平均水平,顯示了重組後高科技上市公司較強的盈利能力。但在這些公司中,盈利水平存在很大差異,如四通高科和ST石勸業98年收益均出現了大幅滑坡,這與對不良資產的壞帳處理方式有很大關系。而其它公司的效益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長,國嘉實業更是以1.32元的每股收益名列滬市績優股前列。
7、公司重組前殼資源特徵明顯。在10家買殼上市公司中,除萬家樂股本較大外,其它公司總股本均在20000萬股內,流通盤較小或是股權絕對分散的「三無概念股」,如延中實業。且這些公司重組前多效益較差甚至虧損,原控股股東出讓控股權的意願較強。另外從重組後所介入的產業看,10家中有8家是電子信息業,說明作為新興產業,電子信息產業在我國具有誘人的發展前景。
8、重組操作方式多種多樣。主要有:1、社會公眾股股權轉讓模式,如北大所屬企業通過二級市場收購社會公眾股控股延中實業;2、法人股股權轉讓模式,如四通集團控股華立高科,思達科技受讓石勸業的法人股,另外百隆股份、東北華聯、國嘉實業、萬家樂均屬這種模式;3、國家股股權轉讓模式,如托普集團受讓川長征的國家股,銀河高科控股蓉動力等。特別是托普集團先注入優質資產,再收購川長征國有股權的方式,減少了重組過程中的財務費用,值得借鑒;4、合資組建高科技公司,間接引入優質資產,如五一文第一大股東長沙五一文與創智軟體園有限
9、總體來看,98年上半年證券市場「買殼上市」高科技含量很高。這說明,隨著買殼上市的進一步深化,注重「買殼上市」的實質內涵、長遠效益已經成為今後資產重組的主流方向。注入高科技、高成長、高效益優質資產或優質項目,已成為非上市公司「買殼上市」的新潮流。
10、買殼上市中買賣雙方在同一地區的比例在逐年上升,有97年的57.5%上升到98年的61.7%。這說明,殼公司股權轉讓發生在同一地區的佔有相當大的比例,快地區收購還存在一定的困難,主要是由於地方政府的地方本位主義因素。
典型案例:
A:托普科技發展公司對川長征的收購採取先注資後收購的方式。首先在1997年底,川長征以每股7.42元價格購買成都托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托普發展的控股公司)53.85%的股份,向托普發展支付現金7791萬元。1998年4月,托普發展從自貢市國資局以每股2.08元外加0.5元無形資產補償費的價格購買了川長征48.37%的股份。採取這種先注資後收購的方式,一是由於受讓國家股手續復雜,需要層層報批,另一個更主要原因是川長征以國有企業身份從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基金中取得購買成都托普的價款,避免因企業性質發生變化而失去借款資格,大幅度降低了托普發展的收購成本。
B:創智軟體園收購五一文的手法更為獨特,通過組建合資公司方式間接控股上市公司,即由五一文第一大股東以其持有的五一文法人股股權作為出資,與創智軟體園合資設立創智科技有限公司,後者佔有51%的股份,這樣,創智軟體園通過絕對控股該合資公司而間接成為五一文的第一大股東。這種手法與直接收購法人股相比,成本大為減少,並且有效地避免了自身優質資產的未來收益被上市公司其他股東所攤薄。
C:科利華對阿城鋼鐵的收購方式也不簡單。該公司以每股2.08元的價格從阿鋼集團購買阿城鋼鐵28%的股份,應付價款1.34億元,該數額顯得相當龐大,不過與此同時,阿城鋼鐵分別以5000萬元購買科利華下屬的曉軍公司80%股權和一項軟體著作權,這1億元以其對阿鋼集團的債權支付給科利華,這樣,科利華僅用3400萬元現金和這筆債權償付給阿鋼集團作為購股款。採用這種做法的主要目的也是大幅降低實際收購成本,將購買價款中的絕大部分通過賬面數字進行對沖
③ 中國移動可以貸款了
移動手機貸是利用通訊運營商大數據打造的正規、優質的貸款信息類增值服務平台,是對傳統個人信貸業務的創新。
移動手機貸平台不收任何手續費,最高額度30萬, 移動手機貸平台目前主要包括移動白條,移動錢包,房抵貸等產品。
中國移動和包貸對借款人的要求是比較低的,能夠提供實名制手機號等基本資料,並擁有一定的信用和還款能力就可以申請。
中國移動是我國三大通信運營商之一,它沒有自己的貸款產品,僅有和包貸業務,與一些正規的商業銀行或消費金融公司合作為有資金需求的客戶提供貸款服務。
中國移動和包貸最高可借50萬的額度,最長期限12個月,日利率最低0.025%,但實際利率需以審核結果為准。
中國移動和包貸會查借款人的徵信。如果大家的徵信上有逾期記錄,最好等逾期記錄超過兩年或自動消除後再申請中國移動和包貸。
如果大家當前有欠款沒有還清,最好等欠款還清後再申請中國移動和包貸。
④ 中國移動通信發展公司的融資渠道是什麼啊希望詳細點,謝謝各位了。。。
融資就是……一個公司或者企業有能賺錢的項目,但是沒有資金啟動項目,那就要到處「淘錢」,這個淘錢的過程就是融資。「淘」有很多種手段,用一般人的想法來說,你可以借,跟有錢的人借;你可以賣,把你的東西賣給別人換取資金。
人可以借,企業也可以借,簡單的就是跟銀行借,就是貸款。也可以跟其他有錢的企業或者個人借,很多叫「XX投資公司」、「XX風險投資公司」、「XX創業投資公司」、「XX信息投資公司」……當然叫投資公司的不一定都有錢對別人投資,有可能它是幫助「借錢人」找「有錢的人」的人。總之誰有錢就可以跟誰借,專業一點叫「貸」或者「融」。當然,跟銀行借比較容易理解,跟其他人借怎麼辦呢?可以通過發行企業債券來進行。債券簡單點說就是借債的一種憑證,放在過去,那叫做字據、借條……管他叫什麼,反正「借錢人」跟「有錢人」借就要立個文書,然後就可以借了,與貸款差不多,到期還本付息,只是有可能比銀行還得多些,如果借款人信用比較好,也可能比銀行還得少。比如國債,國家信用度一般是比較高的,除國家改朝換代,否則一般是有辦法還的,收益穩妥,那麼利息自然也低。
賣的話呢,在股份有限公司中,當然可以賣企業的產品,但是不一定就是產品,也可能是別的東西,比如「股權」。股權就是把「缺錢企業」的自有財產切分成若干份,這一小份就是一股。
一股的價格=(總資產-負債)/總股數
圍繞著這個價格進行銷售。股份就是將這些資產賣給別人,這部分資產的盈利就應該歸買股權的人,就是分紅。且不說股權是什麼了,如果「缺錢企業」的錢不夠了,能賺錢的項目還有,就可以將股份增多,把資產再切割成更小的塊,股份就增多了,多出來的股份還可以再賣,當然沒有原來的值錢了,可是有了錢就能啟動項目,公司賺錢了就可以做大,現在不值錢的股權將來可能就更值錢。這樣新切割出來的股權就有人買了,所有有人說「買股票就是買公司的未來」。
如果企業不是股份有限公司,而是有限責任公司,那麼就不存在股權這個概念了,但是股權就以出資來衡量了,誰出錢多誰就可以多分錢,和股份是同樣的道理,但是在融資的時候就不那麼容易說得清楚了。同樣現在「缺錢企業」錢不夠了,那麼現在需要有新的老闆來出錢,這個老闆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企業。出錢不能獲得任何憑證似的的東西,只能在股東名冊上註明這個老闆出錢了,可以分得盈利收益了。其實和股份的意思一樣,但是形式有所不同而已,分紅的比例也和上面的公式一樣。這種形式也賣了資產,只是表現形式不再是股票,只是記名了而已,這個老闆再想把這部分資產賣給別人比較麻煩,因為沒有實物載體。
上面的融資方式就是我們一般常說的債權融資(借)和股權融資(賣)。如果再說寬泛一點,還有自有資金融資,這個沒什麼技術含量,就是你自己有一筆錢,在銀行生息,把錢取出來用於賺錢項目的啟動就是自有資金融資。如果按照錢來自企業內和企業外進行劃分,自有資金融資算作是內部融資,債權融資和股權融資都屬於外部融資。
簡單點說融資就是這么多內容,貌似技術含量不高,但是融資的操作就是很有學問的了,因為用人家的錢就要給人家一定好處,這個好處怎麼給,怎麼設計就很有學問。有些能拿上檯面,有些就不能;有些違反了當初設計的規定後的操作,又能顯示出借款人的高明;如何分配股權融資與債券融資比例,MM定理已經研究了多少年了……融資是個非常有趣的話題,理論性也極強,我按照你的要求用大白話說明就難免有語言漏洞了。因為融資概念比較復雜,由於以上解釋引出的問題,我們可以私下交流,希望對你有用。
⑤ 中國移動公司地方就是非法融資詐騙行為
非法集資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數額較大的行為。所謂非法集資,是指公司、企業、個人或其他組織未經批准。違反法律、法規,通過不正當的渠道,向社會公眾或者集體募集資金的行為個人集資詐騙,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或者單位集資詐騙,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依法予以刑事追訴。由於集資詐騙罪的主觀惡性及社會危害性較大,對於數額特別巨大並且給國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別重大損失的集資詐騙罪,最高可判處死刑。
望採納
⑥ 中國移動是什麼類型的企業
公司制企業
中國移動依然是國內無線通訊老大
不明白你說的金融市場如何是什麼意思,但是其融資能力相當強
財務管理如何不知道
⑦ 中國移動通信成立以來的融資情況
有空幫你查查
⑧ 華為在不同階段分別採用了哪些籌資方式,這些籌資方式有什麼優缺點
《華為基本法》第二章《基本經營政策》的第五節《理財與投資》
第三十六條 我們努力使籌資方式多樣化,繼續穩健地推行負債經營。開辟資金來源,控制資金成本,加快資金周轉,逐步形成支撐公司長期發展需求的籌資合作關系,確保公司戰略規劃的實現。
在債務籌資的領域裡面,華為有四種方式:
一是集團內擔保借款,
二是信用借款,
三是應收賬款融資,
四是公司債券。
擔保借款、信用借款、應收賬款融資,資金來源都是銀行,所以華為必須把銀行作為重要的資金來源,開辟更多更好的合作銀行。除了這三個類型的債務,現在的華為,一個非常重要的資金來源就是公司債券,到2017年的年底,華為全部借款當中,公司債券有291.45億元,佔到華為總借款的73%,債券已經是華為最重要的資金來源了。
為了發行公司債券,華為在英屬維爾京群島設立了歐拉資本有限公司和格拉資本有限公司,兩個全資的子公司,就是用來發行企業債券的。
從2012年到現在,華為已經發行了6次企業債券了,其中只有2次是發行的人民幣債券,第一次是2012年發了3年期的10億元人民幣,第二次2014年發了3年期的16億元人民幣,兩次籌集到了26億元人民幣。
華為的大部分借款都來自海外,2015年華為就發了10年期的10億美金的美元債券,2016年又發了10年期的20億美金的美元債券,2017年發了兩筆,一筆5年期的10億美金,一筆10年期的5億美金債券(不同期限的利率不一樣哈),這樣華為主要的借款就變成「美元公司債券」了
399億元人民幣的總借款,291億人民幣都是美元債券,這裡面除了65億元人民幣的債券是5年期的,其餘的226億元人民幣都是10年期的,利息都控制在3、4個點左右較低水平上。
(8)中國移動融資方式擴展閱讀
負債經營是企業利用社會資源提升競爭能力的基本模式,但凡借來的債務都是某一天要還的,所以負債經營在放大企業資源與能力的同時,一定會帶來償還債務的風險,這就要求企業在債務總額、債務結構這些方面要有恰當的安排
這里的要求就是「穩健」,負債經營是肯定要的,華為學不了老乾媽那樣的模式,華為的籌資戰略就是負債經營,只是負債經營要注意風險,要「穩健地」推行負債經營。
⑨ 財務管理案例分析:中國移動(香港)公司成功運用了哪些籌資方式
1.享受最好的稅收優惠政策
稅收優惠政策是和公司以後的利益永遠相關聯的,享受到好的稅收優惠政策,相當於少交稅,增加公司的收益,這是和公司的最終目的是一致的.
2.正確的投資者和股份比例
公司的股東和股份比例是與公司以後承擔的法律責任和收益相關的.在公司注冊之前,就要確定,是一個人投資注冊公司,還是與別人合夥注冊公司,若是多人投資注冊公司,投資者之間的股份比例如何確定,以減少以後的利益糾紛.
3.選擇正確的注冊地址
注冊地址是和優惠政策相關的,特別是在上海注冊公司.上海市區與郊區的開發區,各郊區的開發區之間的稅收優惠政策差異很大.在上海郊區開發區注冊公司,各開發區的各項政策也有差異.
4.選擇正規專業的注冊代理公司
好的注冊代理公司會根據投資者所需注冊公司的類型,推薦最佳的注冊地,用合理的費用在較短的時間內注冊好公司,並使公司運營後,花很少的時間與經歷維護公司運營。
⑩ 中國移動有借貸服務嗎
沒有,移動所有手機軟體上,都沒有這個服務。
移動非金融公司,提供這個服務的可能性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