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慧聰網中報顯示出哪些信息
8月16日晚間慧聰網(02280.HK)發布公告,披露慧聰網2016年中報,實現營業收入4.6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9.1%。與2015年中報相比,營收增長率止跌回升,並達到2014年慧聰網歷年來最高的半年營收業績。這一業績得益於郭江B2B
2.0布局初見成效,也象徵著慧聰網的L型發展或已開始觸底反彈。
營收結構中首現2.0業務
轉型效果初步顯現
慧聰網從2014年底開始推進B2B
1.0單一業務向B2B
1.0+B2B
2.0的混合模型發展,更是於去年底明確了相關業務指標,今年要達到2.0業務GMV
300-500億。在中報中,慧聰網實現GMV152億,穩穩實現半年目標。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慧聰網對外披露GMV為50億有餘,這意味著在二季度實現了翻番。拋除家電城的GMV貢獻,慧聰網B2B
2.0業務仍然實現了大量的GMV貢獻。
發展模式的變革同時帶來了營收結構的變化。在中報中,互聯網服務業務中出現了B2B
2.0的營收,加入了「透過其O2O平台就中國化學及塑膠材料提供線上到線下交易及代理服務」——慧聰網MBO的買化塑業務的相關數據。對於慧聰網而言,這一階段與鋼聯轉型之初相似,營收結構開始發生積極變化。相較1.0業務,2.0業務為中小企業帶來真實客戶、達成銷售,在價值鏈中找到位置,實現自身增長。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點是,在B2B行業整體投入巨額補貼以提升撮合與自營/寄售業務的背景下,慧聰網7000餘萬的成本顯得中規中矩。在補貼價值存疑的當下,慧聰網較低的融資成本與良好的財務控制,將利於其在這場消耗戰中走得更遠。
B2B
2.0業務仍未全面開花
互聯網式批發市場將成未來驅動力
在中報中,有關家電城項目的營收暫時仍然沒有相關數據,這與慧聰網三年免租的承諾一致。反過來看,家電城以交易傭金取代檔口租金的收費方式大有可為。舉一個例子,慧聰網318家電城開業三天達成2億交易額,若家電城一年完100億交易額、1%抽佣計算就有1億的入賬,這對於慧聰網目前的營收規模而言無疑是一利好。實際上,批發市場的價值一直以檔口租金年年上漲的形式得到認可,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育,慧聰網互聯網式批發市場的貢獻將不可估量—而這只是慧聰網順德一個家電城項目,餘姚的家電城項目會有類似的發展前景。
2.0業務納入財報對慧聰網是一個里程碑事件
慧聰網第一次轉型,在傳統商情之外出現了互聯網收入,當時的主體產品是買賣通會員產品;而這一次是在B2B
1.0基礎上疊加2.0業務,資源的整合能力更強。根據當前垂直B2B業態的發展看,2.0業務獨立發展模式並不健全。像慧聰網、上海鋼聯這樣的媒體+交易+金融的全業務模型有望走得更遠。
上海鋼聯在業務轉型之後幾近於妖股,慧聰網是否有同樣的機會我們拭目以待。盡管主操港股的機構對於B2B認知存在盲區,但作為符合深港通要求的股票,或許一波港股的互聯網+將成為慧聰網價值投資的新契機。
❷ 房地產業包含哪些副產業
房地產包含的副產業,那應該只是第三產業吧,像銷售、服務、等等,但要是說關聯產業,那就多了。
房地產業的關聯度具體表現為:1、房地產業發展需要國民經濟中許多部門和行業提供物質資料,與之配合發展。我國建築成本中70%是材料消耗,由其他部門和行業出售產品配合的。發展房地產業需要國民經濟中的建材、設備、機械、冶金、陶瓷、儀表、森工、化塑、玻璃、五金、燃料動力等許多物資生產部門和服務行業的產品生產和勞務提供相配合,從而拉動其發展。2、房地產業發展結果的房地產產品即房屋,為國民經濟許多部門和行業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前提和場所。如為商業、傢具業、家用電器業、房屋裝修業、園林花木業、家庭通訊業、搬家公司、房屋金融保險業、物業管理業、家庭特約服務業、房屋買賣中介業等等的發展提供了發展場所,促進了各個產業的發展。3、房地產業與金融業的關系。金融業與房地產業關系緊密,無論是從生產還是從消費兩方面看.房地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金融的支持。我國的房地產金融近幾年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與蓬勃發展的房地產業相比,金融服務明顯滯後,已成為房地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必須盡快建立房地產業發展的金融支持系統.並調整融資結構,從過去只注重生產融資轉向生產與消費並重,逐漸增加消費融資的比重,以促進房地產持續發展。房地產業的發展有強烈的波及效應,有多方面拉動國民經濟發展的作用.根據國際上中立第三方機構的統計和測算:工業發達國家房地產業增加值每增加1個單位.帶動相關產業增加值增加1.5單位到2個單位據上海社會科學院對我國投入產出表的研究表明.我國住宅業每投入增加1億元,其他23個相關產業增加1.479億元的投資.其中建材、j台金、農林業、機械工業等四部門就增加投入O.70億元,房地產業的拉動能量可見一斑放,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
❸ 一直很"2b"的b2b 為什麼今天才火起來
最近這十餘年來,中國互聯網界電子商務輿論基本上是B2C壓住了B2B,看看哪些科技媒體,科技博客,基本上都是阿里的馬雲,京東的愛情故事,然後什麼唯品會,什麼聚美之類的,如果算是網路,騰訊等面向個人社交,搜索的業務。基本上可以說都是在玩2C的事情。至於2B,總是那麼低調,除了阿里巴巴,慧聰,方欣雲商,敦煌等極少數幾個有點曝光(數據量少的可憐)外,其他基本就是泯然眾人,不為外人所知也。
為何突然在2015年火了起來?可以從天時地利人和三個角度來闡述一下。
天時:
整個產業環境成熟度在今年才算成熟起來。以前大家提電子商務,雖然也說B2B,B2C之類的話,但真正玩起來,玩到極致的還是在B2C領域,馬雲早就把B2C的支付,信用等B2C最大問題解決了,B2C的天時早就具備了。經過多年的准備,這些B2B垂直電商在信用,支付等方面已經有了一些突破,2015年才算具備了初步的天時條件。今年產業成熟度還有一個原因就是O2O在線交易的帶動,大家都開始玩在線交易了,不在滿足以前的純信息展示模式了。B2B行業也開始順著這個風向轉動了,產業逐漸由在線展示到在線交易。
地利:
B2B行業以前不怎麼受資本待見,大家總覺得這個行業被馬雲等人吃的差不多了,新入局的人沒多大機會了。以至於多年來在B2B行業發生的投融資等行為比較少,今年在整個行業大趨勢帶動下,找鋼網融資了,找煤網融資了,化塑網融資了,一大串融資名單,基本上弄到一個大的品類,做出流水,找到撮合交易的模式,資本就能順利入局。投融資環境比之前好太多了。
人和:
幾個B2B行業典型的帶動作用,行業人才的逐漸成熟。線下人才的互聯網化,互聯網人才的線下化融合加速。以前的互聯網人才基本上就是純互聯網人才,和線下的深度融合很少,最多的交叉就是地推。可現在不同了,需要互聯網做在線交易了,而且不像B2C交易,一件衣服幾十元,即便是虧了,還能承受,可B2B交易一單都不容閃失。所以對人才要求比較高,對懂得線下業務的人才要求比較高。經過這兩年互聯網思維的教育,很多傳統行業人才走進了互聯網行業,為行業提供了人力支持,也是這些企業提供在線交易的底氣。
❹ 摩貝的D輪之路 經歷了怎樣的「化學反應」
化學品有反應路線圖,化學品公司也有相互交疊、層層迭代的成長路徑。
MOLBASE摩貝今年5月宣布了數億元D輪融資,在化塑B2B電商中首先進入D輪。摩貝2009年從數據起家,2013年上線商用版網站MOLBASE.cn,再到今天集合採購、銷售、支付、倉儲、物流、技術、金融的綜合服務平台,摩貝CEO常東亮卻說——這些年我們一直在「交易下沉」,如何不斷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我們才剛剛開始。
1、
在2009年,摩貝希望建立一個商用型的化學數據中心,和研究型的資料庫形成錯位發展。當時的背景是,我國雖為最大的化學品基地,卻沒有系統的化學品資料庫,而國外的資料庫偏重於研究或封閉式發展,沒有開放平台。
適合於實驗室的數據未必符合工業生產的原則,商用和研究型數據的區別在於,前者不僅僅局限於某個化合物的性質或反應路線圖,而是結合產業鏈的上下游關系,比如成本高不高、是否有商業變現點,供應量能否完成工業生產流程。
大多資料庫封閉且需付費,2013年,摩貝上線商用版網站的同時還做了另外一件事,把資料庫做成一個開源的資料庫,供應商可以在開放平台上管理自己的數據。很快地,大量的數據沉澱在了平台上。
但找不出規律和變現點,不能完成價值重塑的海量數據是無意義的,在常東亮看來,數據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可轉化數據」,可以轉化成交易;另一類是「可變現數據」,隱含著一些更深的規律,可轉化為商業信用,鏈接到規范的金融體系中去。在網站上可見的,只是用戶願意公開的淺層數據,就像一個「漏斗模型」,再往下是非公開的深層數據。
2、
有了數據之後,如何和交易產生關聯?
常東亮告訴36氪,如果把整個交易流程切分為前、中、後三段,交易前,用戶需要了解非常多的市場信息。行業每年大約有30%的信息和產品革新相關,產品革新意味著原料組成、制備路線、配方、供應量、商業可行性都將發生變化,這是前期的互動。在交易中,決定采購和交割合同的因素是多維度的,比如拿現金、匯票、金融賬期去買貨,價格可能不同;大批量和小批量之間,同樣存在價格差。在交易後,涉及到采購物流配送+質量保障體系,需要一個高效率的供應鏈。
這就回到了數據本身,B2B交易本身的復雜性,需要數據帶來的效率提升。
2005年後,第一批B2B信息服務商上市,代表性的公司有中國化工網、慧聰、阿里。但摩貝發現,信息服務佔用的是企業市場營銷費用的一部分(會員費和廣告費),但是當客戶發現在網上賣不出東西的時候,續費意願在降低。企業更大的痛點在交易端,摩貝做出的選擇是,想往交易端走。
2014年摩貝正式開始做交易,定位「化學品電商綜合服務平台」。這個邏輯是「服務於采購端」的,摩貝涉及基礎大宗、精細化學品以及化學試劑全品類的原因也在於此,「因為工廠什麼都需要」。自營之外,發現非常多的交易不能轉化為訂單,於是有了供應鏈金融;不能完成有效交付,於是介入物流;量逐漸增加,交割時間可能出現問題,於是做倉儲集散進行有效置換。由此,建立了一站式的服務平台。
3、
不涉及石油、汽車輪胎的橡膠生意,摩貝切入的是和自身資料庫相關的、有機和無機化學品7萬億市場。
「這是中間商最多的市場之一」,常東亮表示,行業下游太多,需要形形色色的服務。當摩貝開始介入交易,主要圍繞行業內4萬個有分銷屬性的品類,以及千萬級的長尾散貨做了兩類事情。
其一,在大宗、次大宗品類上,把市場末端的訴求匹配到大供應商,「批發+直銷」模式實現鏈條縮短帶來的流通利潤再分配。
其二,散貨匹配。工廠對於「打包采購」有強訴求,當資料庫量越來越大,能夠對接更多供應商的散貨庫存時候,匹配效率就越高,考驗的是平台對現貨數據的掌控能力。
而在選品邏輯上,摩貝把市場看成一棟樓,傾向於選擇「電梯類型」的產品,通用、高頻、應用面最廣。這是摩貝選擇的打法:「先以高頻將客戶引入場內,再收割長尾。」
4、
「本質上,還是轉化率的問題。」常東亮說。
就散貨而言,如果供應商的倉庫非信息化,能否做數據對接?如果不是現貨,如何轉化成一個訂單?
而對於大宗/次大宗品類,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中間商承擔的墊資、分銷、采購代理、倉儲物流等職能,是否能完全被平台取代?規模做到什麼程度,能夠擊穿上一級價格體系?
這是一個過程,而摩貝,一直在交易下沉的過程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到2017年,摩貝的平台業務完成了閉環。在這個過程中,摩貝沒有直接做「流量來的也快、去的也快」的撮合交易,而是通過自營(代運營模式)提升服務能力,從客戶管理、訂單處理、物流匹配、錢款結算、供應鏈金融,建立完整的流轉體系。
2015年是B2B的春天,可以說開始有了競爭的味道。而如今競爭愈演愈烈,有慧聰的大化工版塊,全面轉型的中國化工網,以及金聯創、有料網、化塑匯、找塑料網、快塑網等一眾化工B2B平台。
潮水在涌動,未來我們希望看到的不僅是群雄逐鹿,而是這背後帶來的新的產業結構和格局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