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融資信託 > 1907年前美國信託公司的經營方式

1907年前美國信託公司的經營方式

發布時間:2022-09-24 21:18:23

A. 信託業的起源

13世紀前後,在英國出現了「尤斯(USE)」制,這種制度就是現代信託的雛形。

當時的英版國,土地如果轉權讓給教會,必須要經君主及諸侯批准,否則予以沒收。教徒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規避這種風險,想盡各種辦法,「尤斯」制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

「尤斯」制的早期模式為:
1、但凡土地捐贈給教會,不直接捐贈,而是先贈送給第三者;

2、必須要表明其贈送的目的是為了維護教會的利益;

3、第三者必須將從土地上取得的收益轉交給教會。

後來,隨著封建制度的徹底崩潰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確立、契約關系的成熟、商業信用和貨幣信用的發展,以及分工的日益精細繁復,「尤斯」制逐漸演變為現代信託。

這個時候的信託,標的物還大多是實物,隨著貨幣金融的發展,現代信託業開始升級換代,現代金融信託隨之產生。只不過,這次信託的進一步發展卻不是在英國。牆內開花牆外香,現代金融信託在美國和日本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B. 信託公司的運作方式是怎樣的

總的來說,信託抄是一種法律行為襲,信託,是指信託人(受託人) 接受他人委託,以自己的名義代他人(委託人) 購銷或寄售商品,並取得報酬的法律行為。[1] 信託(Trust)是一種理財方式,是一種特殊的財產管理制度和法律行為,同時又是一種金融制度。信託與銀行、保險、證券一起構成了現代金融體系。信託業務是一種以信用為基礎的法律行為,一般涉及到三方面當事人,即投入信用的委託人,受信於人的受託人,以及受益於人的受益人。是一種制度安排。這也解釋了雖然我國有專門從事信託業務的信託公司,同時,現在券商資管、基金子公司等都在從事類信託業務,因為信託本身只是一種制度。 簡單來講,信託是一種財產管理委託的法律關系,委託人把財產委託給信託公司,信託公司對財產進行管理並為受益人獲得收益。 從這個定義來看,信託公司應該是先有了錢(或其他財產),再想怎麼把這些財產增值,例如國外比較多的家族信託。但是國內的信託目前的狀態恰恰相反,在信託制度之下,現在的信託公司更多的充當了一個實業投行的角色,就是先有了各種融資項目,把項目做成產品再募集投資者。

C. 美國是如何成為金融創新與冒險家的天堂的

北美在對英國的戰爭的取得勝利之後,東部十三個州成立美利堅合眾國。但是,由於獨立戰爭期間發行了大規模戰爭債券,剛剛成立的美利堅聯邦政府債台高築、國庫虧空。作為第一任財長,漢密爾頓深感任務重、壓力大。

到了1920年代,美國進入了「咆哮的二十年代」。美國經濟總量早已躍居世界第一,紐約華爾街居於世界經濟的中心,黃金總額已達世界黃金儲存量的1/2。柯立芝總統聲稱,美國人民已達到了「人類歷史上罕見的幸福境界」。

1929年之前,誰也沒想到,當繁榮到頂時,人類即將遇到最為嚴重的衰退。

文 | 智本社

智本社 |一個聽硬課、讀硬書、看硬文的硬核學習社。微信搜索「智本社」(ID:benshe0-1),學習更多深度內容。

D. 金融危機是怎麼引起的

自17世紀以來,全球范圍內發生了九次波及范圍巨大影響深遠的金融危機。
這些危機發生時都給社會經濟運行造成了巨大混亂,並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一、1637年荷蘭鬱金香危機

1593年,一位荷蘭商人格納從土耳其進口首株鬱金香,由於這種花是進口貨,因此擁有鬱金香花便成為有錢人的符號。開始只有鬱金香的行家才懂得欣賞鬱金香之美,但在形成風潮後,投機客便趁機炒作,只要今天買了,明天就可賺一筆。買的人多了,交易市場也就形成了,交易場所也逐漸熱鬧起來。1634年,買鬱金香的熱潮蔓延到中產階級,更蔓延為全民運動,大家都來買賣鬱金香了。炒家只看到買低賣高,利潤就進來,於是全民都變成鬱金香的炒家。1000美元一朵鬱金香花根,不到一個月之後,它就變成兩萬美元了。到了1636年,鬱金香在阿姆斯特丹及鹿特丹股市上市。這時,一朵鬱金香花根售價相當於今天的76000美元,比一部汽車還貴。這是有名的鬱金香花根泡沫。此時,荷蘭政府開始採取剎車的行動,而由土耳其運來的鬱金香也大量抵達,鬱金香不再那麼稀罕。於是一瞬間鬱金香的價格往下滑,6個星期內竟然下跌了90%,荷蘭政府宣布這一事件為賭博事件,結束這一場瘋狂的鬱金香泡沫事件。這就是有記錄的歷史上第一次經濟泡沫事件。
二、1720年英國南海泡沫事件

南海泡沫事件(South Sea Bubble)是英國在1720年春天到秋天之間發生的一次經濟泡沫,事件起因源於南海公司(South Sea Company)。南海公司在1711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仍然進行時創立,它表面上是一間專營英國與南美洲等地貿易的特許公司,但實際上是一所協助政府融資的私人機構,分擔政府因戰爭而欠下的債務。南海公司在誇大業務前景及進行舞弊的情況下被外界看好,到1720年,南海公司更透過賄賂政府,向國會推出以南海股票換取國債的計劃,促使南海公司股票大受追捧,股價由原本1720年年初約120英鎊急升至同年7月的1,000鎊以上,全民瘋狂炒股。然而,市場上隨即出現不少「泡沫公司」混水摸魚,試圖趁南海股價上升的同時分一杯羹。為規管這些不法公司的出現,國會在6月通過《泡沫法案》,炒股熱潮隨之減退,並連帶觸發南海公司股價急挫,至9月暴跌回190鎊以下的水平。不少人血本無歸,連著名物理學家牛頓爵士也蝕本離場。南海泡沫事件使大眾對政府誠信破產,多名托利黨官員因事件下台或問罪。相反,輝格黨政治家羅伯特-沃波爾在事件中成功收拾混亂,協助向股民作出賠償,使經濟恢復正常,從而在1721年取得政府實權,並被後世形容為英國歷史上的首位首相。此後,輝格黨取代托利黨,長年主導了英國的政局。
三、1837年美國金融恐慌

19世紀早期的美國聯邦政府沒有自己的中央銀行,因此也沒有發行紙幣。第二合眾國銀行由國會在1816年授權建立,它創立了統一的國家貨幣,一度成為美國最大最好的鈔票的發行者,創立了單一的匯率等。它實力強大,它的資本比美國政府的財政支出多出一倍,擁有全國20%的貨幣流通量,在各州設立了29個分行,控制著各州的金融。考慮到許多州銀行立法很倉促,經營不善,普遍資本金不足,監管不嚴,對未來過度樂觀,第二合眾國銀行通過拒絕接受它認為經營不善的銀行的票據來維護它自身的穩定。這削弱了公眾對第二合眾國銀行的信心。1829年,傑克遜當選為美國總統,他認為第二合眾國銀行的信貸問題影響了美國經濟的發展。傑克遜決定關閉第二合眾國銀行。作為毀掉合眾國銀行的策略的一部分,傑克遜從該銀行撤出了政府存款,轉而存放在州立銀行,沒想到,危機竟然就此產生。因為增加了存款基礎,不重視授信政策的州立銀行可以發行更多的銀行券,並以房地產作擔保發放了更多貸款,而房地產是所有投資中最缺乏流動性的一種。這樣一來,最痛恨投機和紙幣的傑克遜總統所實施的政策,意想不到地引發了美國首次由於紙幣而引起的巨大投機泡沫。這場恐慌帶來的經濟蕭條一直持續到1843年。恐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貴金屬由聯邦政府向州銀行的轉移,分散了儲備,妨礙了集中管理;英國銀行方面的壓力;儲備分散所導致的穩定美國經濟機制的缺失等。
四、1907年美國銀行業危機

1907年,美國銀行業投機盛行,紐約一半左右的銀行貸款都被高利息回報的信託投資公司作為抵押,投在高風險的股市和債券上,整個金融市場陷入極度投機狀態。當年10月,美國第三大信託公司尼克伯克信託公司(Knickerbocker Trust)大肆舉債,在股市上收購聯合銅業公司(United Copper)股票,但此舉失利,引發了華爾街的大恐慌和關於尼克伯克即將破產的傳言。導致該銀行客戶瘋狂擠兌,並引發華爾街金融危機。銀行要求收回貸款,股價一落千丈。時任摩根財團總裁的約翰-皮爾龐特-摩根聯合其他銀行共同出手,籌集流動資金,才使市場重歸平靜。很快,美國財政部長喬治·科特留宣布,政府動用3500萬美元資金參加救市。隨後,市場恢復正常。此次救市導致了1914年美國聯邦儲備系統的誕生,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得以增強。
五、1929年美國股市大崩盤

1929年10月,美國紐約市場出現了拋售股票浪潮,股票價格大幅度下跌。到10月24日,舉國上下謠言四起造成金融不穩,被嚇壞了的投資者命令經紀人拋售股票,導致美國股市崩潰。
10月29日,紐約證券交易所里所有的人都陷入了拋售股票的漩渦之中。股指從之前的363最高點驟然下跌了平均40%。這是美國證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是美國歷史上影響最大、危害最深的經濟事件,影響波及整個世界。此後,美國和全球進入了長達10年的經濟大蕭條時期。引發美國股市大崩盤的1929年9-10月,被後來者形容為「屠殺百萬富翁的日子」,並且「把未來都吃掉了」。在危機發生後的4年內,美國國內生產總值下降了30%,投資減少了80%,1500萬人失業。
六、1987年席捲全球股市的黑色星期一

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美國股市出現驚人下跌,並引發世界其他國家股票市場跟風下跌。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指數驟跌508點,下跌幅度22%,一天內跌去的股票價值總額令人目瞪口呆——是1929年華爾街大崩潰時跌去價值總額的兩倍。混亂中,價值超過6億美元的股票被拋售。紐約股市的震盪也在東京和倫敦造成了混亂。倫敦的FT指數滑落25O點,威脅到政府對英國石油股份公司私有化進程。日經指數下跌202.32點,收於9097.56點,跌幅為2.18%。很多人在股災後感到奇怪,因當日根本沒有任何不利股市的消息或新聞,因此下跌看似並無實在的原因,令當時很多人懷疑是羊群心理、市場失(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或經濟失衡引致股災,至今仍在爭論。
七、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機

1994年12月19日深夜,墨西哥政府突然對外宣布,本國貨幣比索貶值15%。
這一決定在市場上引起極大恐慌。外國投資者瘋狂拋售比索,搶購美元,比索匯率急劇下跌。12月20日,匯率從最初的3.47比索兌換l美元,跌至3.925比索兌換l美元,狂跌13%。21日再跌15.3%。伴隨比索貶值,外國投資者大量撤走資金,墨西哥外匯儲備在20日至21日兩天銳減近40億美元。墨西哥整個金融市場一片混亂。從20日至22日,短短的三天時間,墨西哥比索兌換美元的匯價就暴跌了42.17%,這在現代金融史上是極其罕見的。墨西哥吸收的外資,有70%左右是投機性的短期證券投資。資本外流對於墨西哥股市如同釜底抽薪,墨西哥股市應聲下跌。1994年12月30日,墨西哥IPC指數跌6.26%;1995年1月10日,更是狂跌11%。到1995年3月3日,墨西哥股市IPC指數已跌至1500點,比1994年金融危機前最高點2881.17點已累計跌去了47.94%,股市下跌幅度超過了比索貶值的幅度。這場金融危機震撼全球,危害極大,影響深遠。
八、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

1997年7月2日,泰國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引發一場遍及東南亞的金融風暴。當天,泰銖兌換美元的匯率下降了17%,外匯及其它金融市場一片混亂。
在泰銖波動的影響下,菲律賓比索、印度尼西亞盾、馬來西亞林吉特相繼成為國際炒家的攻擊對象。8月,馬來西亞放棄保衛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堅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沖擊。印尼雖是受「傳染」最晚的國家,但受到的沖擊最為嚴重。10月下旬,國際炒家移師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矛頭直指香港聯系匯率制。台灣當局突然棄守新台幣匯率,一天貶值3.46%,加大了對港幣和香港股市的壓力。1997年10月23日,香港恆生指數大跌1211.47點;28日,下跌1 621.80點,跌破9000點大關。面對國際金融炒家的猛烈進攻,香港特區政府重申不會改變現行匯率制度,恆生指數上揚,再上萬點大關。接著,1997年11月中旬,東亞的韓國也爆發金融風暴,17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跌至創紀錄的1008∶1。21日,韓國政府不得不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援,暫時控制了危機。但到了12月13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又降至1737.60∶1。韓元危機也沖擊了在韓國有大量投資的日本金融業。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銀行和證券公司相繼破產。東南亞金融風暴演變為亞洲金融危機。東南亞金融危機使得與之關系密切的日本經濟陷入困境。
日元匯率從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兌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兌1美元;5、6月間,日元匯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兌1美元的關口。隨著日元的大幅貶值,國際金融形勢更加不明朗,亞洲金融危機繼續深化。這場危機一直持續到1999年才結束。
九、2007年至2010年:美國次貸危機及全球金融危機

美國次貸危機(subprime crisis)又稱次級房貸危機,也譯為次債危機。它是指一場發生在美國,因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盪引起的金融風暴。
美國「次貸危機」是從2006年(丙戌年)春季開始逐步顯現的。在2006年之前的5年裡,由於美國住房市場持續繁榮,加上前幾年美國利率水平較低,美國的次級抵押貸款市場迅速發展。隨著美國住房市場的降溫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貸還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購房者的還貸負擔大為加重。同時,住房市場的持續降溫也使購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過抵押住房再融資變得困難。這種局面直接導致大批次貸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償還貸款,銀行收回房屋,卻賣不到高價,大面積虧損,引發了次貸危機。2007年8月次貸危機席捲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這場危機導致過度投資次貸金融衍生品的公司和機構紛紛倒閉,並在全球范圍引發了嚴重的信貸緊縮。美國次貸危機最終引發了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產和美林公司被收購標志著金融危機的全面爆發。隨著虛擬經濟的災難向實體經濟擴散,世界各國經濟增速放緩,失業率激增,一些國家開始出現嚴重的經濟衰退。2011年1月10日,國際清算銀行在巴塞爾召開成員央行行長雙月例會及全球經濟會議,分析全球經濟形勢。全球經濟會議主席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表示,世界經濟已走出危機陰影,全球經濟復甦已經確立。

E. 1907年金融危機

1907年3月,美國爆發了交易所危機。原因是當時興起的信託投資公司享有許多銀行不能經營的業務,政府監管過於寬松,導致信託投資公司過度吸納社會資金並投資於高風險的行業和股市。危機爆發時,整個金融市場陷入極度投機狀態。後來流言四起,一些信託公司遭到惡意擠兌。由於現金短缺,無法向排隊等待取錢的儲戶支付本金和利息,1907至1908年,美國破產的信貸機構超過了300個,共負債3.56億美元,還有2.74萬家工商企業登記破產,共負債4.2億美元。1907年的危機中,美國工業生產下降的百分比要高於在此以前的任何一次危機,失業人數最多時估計為500萬-600萬人,這是以前各次危機中未曾有過的。危機波及世界許多國家,德、英、法竭力向自己的殖民地傾銷商品。這樣一系列危機加劇了英德、法德之間的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戰在危機中孕育。

俄亥俄州經濟學家馬龍·赫里克發表了一篇題為《1907年的恐慌及其帶來的教訓》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他提出了大恐慌出現的六個階段:(1)一家重要的銀行或者金融機構破產;(2)存款人大量取出存款;(3)士氣低落的股票市場影響到了銀行和存款人;(4)大量存儲現金,不僅是個人這樣做,銀行也這樣做;(5)金融局勢逐步改善;(6)貿易受到巨大影響,無數雇員被裁,人們意識到國家必須進行一次艱難的產業重建。

F. 歷史上的金融危機及特點

自17世紀以來,全球范圍內發生了九次波及范圍巨大影響深遠的金融危機,這些危機發生時都給社會經濟運行造成了巨大混亂,並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一、1637年荷蘭鬱金香危機

1593年,荷蘭商人格納從土耳其進口首株鬱金香。

1634年,買鬱金香的熱潮蔓延到中產階級,更蔓延為全民運動,全民都變成鬱金香的炒家。

1636年,鬱金香在阿姆斯特丹及鹿特丹股市上市,一朵鬱金香花根售價相當於今天的76000美元。

後來土耳其運來的鬱金香大量抵達,一瞬間鬱金香的價格往下滑,6個星期內竟然下跌了90%。這就是有記錄的歷史上第一次經濟泡沫事件。

歷史上出現的九次金融危機,整個世界牽一發而動全身
二、1720年英國南海泡沫事件

南海公司表面上是一間專營英國與南美洲等地貿易的特許公司,但實際上是一所協助政府融資的私人機構,分擔政府因戰爭而欠下的債務。

1720年,南海公司更透過賄賂政府,向國會推出以南海股票換取國債的計劃,促使南海公司股票大受追捧,股價由原本1720年年初約120英鎊急升至同年7月的1,000鎊以上,全民瘋狂炒股。

為規管經濟市場,英國國會通過《泡沫法案》,炒股熱潮隨之減退,並連帶觸發南海公司股價急挫,至9月暴跌回190鎊以下的水平,不少人血本無歸,連著名物理學家牛頓爵士也蝕本離場。

三、1837年美國金融恐慌

1829年,傑克遜當選為美國總統,傑克遜決定關閉第二合眾國銀行,作為毀掉合眾國銀行的策略的一部分,傑克遜從該銀行撤出了政府存款,轉而存放在州立銀行。

州立銀行增加了存款基礎,不重視授信政策的州立銀行可以發行更多的銀行券,並以房地產作擔保發放了更多的貸款,而房地產是所有投資中最缺乏流動性的一種。這樣一來,最痛恨投機和紙幣的傑克遜總統所實施的政策,意想不到地引發了美國首次由於紙幣而引起的巨大投機泡沫。這場恐慌帶來的經濟蕭條一直持續到1843年。

四、1907年美國銀行業危機

美國第三大信託公司尼克伯克信託公司大肆舉債,在股市上收購聯合銅業公司股票,但此舉失利,引發了華爾街的大恐慌和關於尼克伯克即將破產的傳言。

銀行要求收回貸款,尼克伯克股價一落千丈。時任摩根財團總裁的約翰-皮爾龐特-摩根聯合其他銀行共同出手,籌集流動資金,同時美國財政部動用3500萬美元資金參加救市。

此次救市導致了1914年美國聯邦儲備系統的誕生,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得以增強。

五、1929年美國股市大崩盤

1929年美國紐約市場出現了拋售股票浪潮,股票價格大幅度下跌。舉國上下謠言四起造成金融不穩,被嚇壞了的投資者命令經紀人拋售股票,導致美國股市崩潰。

股指從之前的363最高點驟然下跌了平均40%。這是美國證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是美國歷史上影響最大、危害最深的經濟事件,影響波及整個世界。

此後,美國和全球進入了長達10年的經濟大蕭條時期。引發美國股市大崩盤的1929年9-10月,被後來者形容為「屠殺百萬富翁的日子」,並且「把未來都吃掉了」。

在危機發生後的4年內,美國國內生產總值下降了30%,投資減少了80%,1500萬人失業。

六、1987年席捲全球股市的黑色星期一

歷史上出現的九次金融危機,整個世界牽一發而動全身
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美國股市出現驚人下跌並引發世界其他國家股票市場跟風下跌。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指數驟跌508點,下跌幅度22%,一天內跌去的股票價值總額令人目瞪口呆--是1929年華爾街大崩潰時跌去價值總額的兩倍。

混亂中,價值超過6億美元的股票被拋售。紐約股市的震盪也在東京和倫敦造成了混亂。倫敦的FT指數滑落25O點,威脅到政府對英國石油股份公司的私有化的進程。日經指數下跌202.32點,收於9097.56點,跌幅為2.18%。

很多人在股災後感到奇怪,因當日根本沒有任何不利股市的消息或新聞,因此下跌看似並無實在的原因,令當時很多人懷疑是羊群心理、市場失敗或經濟失衡引致股災,至今仍在爭論。

七、1995-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機

1994年12月19日深夜,墨西哥政府突然對外宣布,本國貨幣比索貶值15%。這一決定在市場上引起極大恐慌。外國投資者瘋狂拋售比索,搶購美元,比索匯率急劇下跌。伴隨比索貶值,外國投資者大量撤走資金,墨西哥外匯儲備在20日至21日兩天銳減近40億美元。墨西哥整個金融市場一片混亂。

從20日至22日,短短的三天時間,墨西哥比索兌換美元的匯價就暴跌了42.17%,這在現代金融史上是極其罕見的。墨西哥吸收的外資,有70%左右是投機性的短期證券投資。資本外流對於墨西哥股市如同釜底抽薪,墨西哥股市應聲下跌。12月30日,墨西哥股市IPC指數已跌至1500點,比1994年金融危機前最高點2881.17點已累計跌去了47.94%,股市下跌幅度超過了比索貶值的幅度。這場金融危機震撼全球,危害極大,影響深遠。

八、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

歷史上出現的九次金融危機,整個世界牽一發而動全身
1997年7月2日,泰國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引發一場遍及東南亞的金融風暴。當天,泰銖兌換美元的匯率下降了17%,外匯及其他金融市場一片混亂。

在泰銖波動的影響下,菲律賓比索、印度尼西亞盾、馬來西亞林吉特相繼成為國際炒家的攻擊對象。10月下旬,國際炒家移師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矛頭直指香港聯系匯率制。台灣當局突然棄守新台幣匯率,一天貶值3.46%,加大了對港幣和香港股市的壓力。

面對國際金融炒家的猛烈進攻,香港特區政府重申不會改變現行匯率制度。11月中旬,東亞的韓國也爆發金融風暴,韓元危機也沖擊了在韓國有大量投資的日本金融業,日本的一系列銀行和證券公司相繼破產。

隨著日元的大幅貶值,國際金融形勢更加不明朗,東南亞金融風暴演變為亞洲金融危機,這場危機一直持續到1999年才結束。

九、2007-2009年美國次貸危機

美國次貸危機又稱次級房貸危機,也譯為次債危機,是一場發生在美國,因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盪引起的金融風暴。

2006年春季開始美國住房市場持續繁榮,加上前幾年美國利率水平較低,美國的次級抵押貸款市場迅速發展。隨著美國住房市場的降溫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貸還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購房者的還貸負擔大為加重。

同時,住房市場的持續降溫也使購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過抵押住房再融資變得困難。這種局面直接導致大批次貸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償還貸款,銀行收回房屋,卻賣不到高價,大面積虧損,引發了次貸危機。

2007年8月次貸危機席捲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

G. 試述信託的歷史發展

1.信託的由來:
信託是一種特殊的財產管理制度和法律行為,同時又是一種金融制度,與銀行、保險、證券一起構成了現代金融體系。
信託制度起源於英國,是在英國「尤斯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距今已有幾個世紀了。
但是,現代信託制度卻是19世紀初傳入美國後,在傳入美國後信託得到快速的發展壯大起來的。美國是目前信託制度最為健全,信託產品最為豐富、發展總量最大的國家。
我國的信託制度最早誕生於20世紀初,但在當時中國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情況下,信託業得以生存與發展的經濟基礎極其薄弱,信託業難以有所作為。
我國信託業的真正發展開始於改革開放,是改革開放的產物。1978年,改革初期,百廢待新,許多地區和部門對建設資金產生了極大的需求,為適應全社會對融資方式和資金需求多樣化的需要,1979年10月我國第一家信託機構——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經國務院批准同意誕生了。它的誕生標志著我國現代信託制度進入了新的紀元,也極大促進了我國信託行業的發展

信託即信任委託。它起源於14世紀羅馬的「Fidei Commissum」(遺囑信託)制度。當時這一信託制度的設立,是為了使外國人、俘虜、異教徒等非法繼承人能以合法的方式取得對遺產的繼承。即財產所有者通過遺囑,指定一個具有法定資格的繼承人,先讓其繼承遺產,然後再由這個人轉給立囑者意願中要贈與的人。由於這一制度具有的規避當時遺產受贈法的特性,起初並不為羅馬法所承認,只是到了羅馬國後期才賦予其合法的地位。

古羅馬信託制度盡管在結構和功能上都與今天的信託制度相差甚遠,但在本質上都不失是將財產交給受託人經營,而收益由收益人享用的一種制度。此後,這一制度被英國採用。在英國,最初是由個人承辦信託,委託者找自己信任的親朋或律師擔任受託者,不給報酬,稱之為「民事信託」。這種依靠個人關系而進行的信託,在管理、運用財產的時候往往出現許多問題和發生財產損失、糾紛。1883年英國政府頒布了「受託者條例」,對個人受託者的權利和義務通過法律加以限制。1896年英國政府又頒布了「官選受託者條例」,規定法院可以選任受託者。被選任的一般是法院的法官,仍是以個人作為受託者。1907年公布的「官營受託法規」規定,政府可以開辦信託機構並成為信託法人。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這種信託主要是為參加戰爭的英國軍人辦理遺囑信託。直到1908年由官方出面設立的信託局才在倫敦正式成立,並在各大城市相繼設立了分局。官方信託局的主要業務是:管理 1000鎊以下的小額信託財產,保管證券及重要文件,辦理遺囑或契約委託事項,辦理政府機關委託事項,管理被沒收的財產等。辦理這些業務雖都要收取一些費用,但由政府組辦的信託機構不是以贏利為目的。而由法人辦理的信託則是在1899年《公司法》的基礎上,以1925年的「法人受託者條例」為基礎開始的。

英國的信託業務主要是銀行和保險公司的兼營業務,專營信託業務的公司所佔的比重則較小。英國全部信託業務的90%集中在威斯敏斯特、密特蘭、巴克萊、蘇埃德等四大商業銀行設立的信託部和信託公司。由於大部分信託業務是個人承辦的,所以英國的信託以民事為主。由法人承受的主要是股票、債券等代辦業務和年金信託、投資顧問、代理土地買賣等業務。

在世界各國當中,雖然英國信託業發展的時間較長,而且美國的信託源於英國,但其發展程度則遠不如美國和日本。

從1792年美國第一家信託公司成立到19世紀初,信託多由保險公司作為一項副業經營,主要是按死者生前的願望處理其財產。此後不久,隨著信託業務的擴大,當時的信託公司從保險公司中獨立出來。特別是1830年以後,美國的信託公司大量出現。到十九世紀末,在美國社會中,信託公司不僅積極參與籌集、承購鐵路、礦山債券,而且也為普通百姓辦理管理錢款和財產。

如果說美國的信託業務是從英國學來的,那麼,日本的信託業則是從美國引進的。

日本的信託業務最初是在銀行內部經營的。1902年,日本興業銀行成立以後,首次開辦了信託業務。不久,安田銀行(今富士銀行)、第一百銀行(今三菱銀行)和三井銀行等幾家主要的銀行也都先後開辦了信託業務。

1904年成立的東京信託公司,是日本第一家專業性信託公司。這家信託公司的成立,是日本信託事業大發展的開端。隨後,在日本國各地很快出現了各類信託公司,業務品種比較多,其經營也較混亂。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許多信託公司因經濟蕭條而倒閉。日本政府則藉此機會先後頒布了《信託法》和《信託業法》。這兩個法對信託業務的經營原則和監管辦法做了詳細的規定,並使之成為日後日本信託事業發展的基本法。同時,依據以上兩法對全日本的信託業進行全面的整頓,從而把日本的信託事業推進到一個規范化發展的嶄新階段。

19世紀中期以後,世界上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中,隨金融工具形式的增多,人們的財富觀和價值觀都發生了變化。信託關系中的受託人也一改原來那種在信託關系中消極地充當財產持有人的做法,而以積極的態度運用信託財產增殖,在社會經濟中,信託日益擔負起參與一國經濟建設的資金融通作用。受託人角色與功能的變化,一方面促進了受託人自身經營專業化程度的提高,另一方面也使信託與融、投資日益密切結合。在信託業務的發展過程中,一種具有顯著特徵的房地產信託也隨之發展起來。

二、房地產信託及主要形式

房地產信託在國外許多國家中被稱為不動產信託。這是一種以土地及地上固著物為標的物,並以對其進行管理和出賣為目的的信託。在這種信託關系中,其核心是房地產財產,基礎是信任委託,運作方式是房地產財產的經營與管理。由於這種融資方式涉及到房地產業的資金融通及風險管理,從而成為許多國家房地產融資的一種主要形式。

從世界各國房地產信託發展的歷程看,大體上經歷了一個由傳統信託業務向開放性業務轉變的過程。

傳統房地產信託業務主要是在二戰前後開展的宅地分塊出售、對不動產的管理和一些中間業務。這一時期的諸項業務品種大體上可以歸類為管理信託和處分信託。其中的管理信託,主要是代收地租、房租和承辦租賃辦公樓、居民樓及其設施等。

H. 保險業和銀行業、證券業、信託業實行什麼經營實行什麼管理

嚴格意義上講是分業經營,但國內某些公司也有例外,如平安公司,既經營保險,又經營銀行,還經營證券 分業經營,分業管理 中國現在銀行業保險業都

I. 金融危機是怎麼引起的

最近的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是美國的次貸危機,這就牽扯到美國的銀行了。。。什麼是次貸危機呢?
總的來說,就是美國銀行自己倒騰出的問題。
當時有很多收入低下甚至沒什麼收入的人想買房子卻沒錢,一般銀行也不肯向他們放貸,後來一些銀行為了賺錢,向這些窮人發放買房貸款,也就是次級貸款——大白話這些申請貸款的人信用度比較次,O(∩_∩)O
別看這些窮人平時沒錢還房貸,但是有個條件是——當時的房價一直漲(咱國金融危機前就是這情況),這些買房子人能夠用房子增值的收益去還銀行貸款,銀行賺了錢,按揭的人也有房子可買,所謂皆大歡喜,發展到最後,次貸形成的規模越來越大。
但是,問題出現了,美國的銀行為了多賺錢,拚命的提高還款利率,不僅如此,當房價漲幅下降時,這些銀行甚至推波助瀾,他們的目的很簡單——房子便宜的話,貸款買房的人也多了。。。。
等房子開始降價後,銀行才發現,一切都失去了控制,買房的人沒增值的錢還款了,銀行就收回房子准備拍賣,但是那麼多房子很難一下子變成流動資金,即使賣出去一兩個,但是因為降價使得房價又太低,賣一個賠一個。銀行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他們最後搞的資金周轉不靈,怎麼辦?向其他金融機構借啊。。。
借款時候得有抵押的東西,這些美國銀行就用自己的債權做抵押去借錢,也就是以債抵債。說白了就是拖別人下水。
結果,當一家銀行因為持續虧損倒閉後,其他有牽連的紛紛落水,慢慢演變成次貸危機乃至金融危機。這個事實也教訓了我們虛擬經濟不能脫離實體太遠。

J. 關於1907年的銀行危機

1907年金融危機簡介:
1907年恐慌(又稱1907年大恐慌、1907年銀行危機、1907年金融危機),是指於1907年在美國發生的金融危機,當時紐約證券交易所(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從前一年的高峰期,下跌了接近百分之五十。「1907年恐慌」在美國經濟衰退的時候發生,當時有很多銀行和信託公司被擠提。這次恐慌最終蔓延至美國全國各地,多家銀行和企業破產。擠提的主要原因包括:一些紐約銀行的市場流通性收縮、存戶對銀行失去信心和美國缺乏法定最後貸款人。
1907年10月,一次操縱「美國銅業公司」的股票的行動失敗,並引發危機,貸款給這次縱市場行為的銀行被擠提。其後,擠提更蔓延到其他相關的銀行和信託公司;一個星期之後,紐約市的第三大信託公司──「尼克伯克信託投資公司」因此倒閉。「尼克伯克信託投資公司」的倒閉令恐懼蔓延整個紐約市的信託公司,因為區域銀行自紐約市的銀行提取儲備。由於大量存款人在區域銀行提款,恐慌擴大到全國各地。
如果沒有金融家J·P·摩根的干預,這次恐慌可能影響更深遠。摩根押上大筆自己的金錢,並說服其他紐約銀行家做同樣的事情,以加強銀行體系。當時,美國並沒有一家中央銀行向市場注入流動資金。到11月時,金融危機基本上已停止擴散,但一家大經紀公司使用 「田納西煤,鐵和鐵路公司」(TC&I)的股票作為抵押,借大筆債項使危機進一步出現。TC&I的股票價格,因反壟斷的西奧多·羅斯福總統批准緊急收購,才避免了大幅下瀉、崩潰。次年,美國參議員尼爾森‧歐德里奇建立並親自主持一個委員會,來調查這一次的危機;並提出今後的解決方案,從而建立了聯邦儲備系統。

閱讀全文

與1907年前美國信託公司的經營方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黃金含量測試出97點幾 瀏覽:994
浙江尤夫高新纖維股份有限公司 瀏覽:562
股票指標erar 瀏覽:400
初二物理杠桿作圖要求 瀏覽:267
雪峰科技上市價格定位 瀏覽:160
2222交易 瀏覽:229
股票轉債怎麼操作 瀏覽:604
現代金融機構的一般構成 瀏覽:605
百潤膠囊價格 瀏覽:21
綠蔭生態股票價格 瀏覽:128
惠而浦bcd273的價格 瀏覽:981
合肥福瑞斯價格 瀏覽:971
2016福3紀念幣價格 瀏覽:657
4套100元人民幣價格 瀏覽:940
銅精礦最新價格 瀏覽:266
國際貿易傭金交稅 瀏覽:948
大宗交易6個月內不能賣的 瀏覽:520
域鏈幣價格 瀏覽:431
前海人壽最新持倉情況查詢 瀏覽:896
鋼鋁價格走勢圖 瀏覽: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