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金融機構的概念是什麼
關於金融機構的含抄義,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狹義的金融機構是資金盈餘者與資金需求者之間融通資金的信用中介,是從事各種金融活動的組織。
廣義的金融機構不僅包括所有從事金融活動的組織,還包括金融市場的監管者,比如中央銀行以及專職監管部門。
金融機構通常通過吸收存款、發行各種證券、接受他人的財產委託等形式從資金盈餘者手中獲取資金,而後通過貸款、投資等形式將資金貸給資金需求者。
它們是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國民經濟運行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疏通引導資金的流動,可以促進資源在經濟社會中的分配,提高經濟運行效率。
B. 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金融機構的區別和聯系
一、從功能視角分析
金融機構的基本功能不會隨時間和空間而改變,只有金融機構的形式和特徵才會發生改變,因此,金融功能比金融機構更穩定。根據技術和環境的變化,從金融體系效率的提高和演變里可以蹄選出最有效的金融功能和金融機構。因此,金融功能能否得到充分的發揮是比較兩者區別和聯系的重要參考。
(一)金融體系的基本功能
(1)清算與結算。具體來說,一是由於市場需求的存在,金融機構提供貨幣供應來作為大眾都能接受的支付工具;二是市場上所有的交易都由金融機構提供清算和結算。
(2)聚集和分配資源,即融資。金融體系可以為全社會的生產消費籌集資金,同時將全社會的所有資金重新排列組合合理分配。
(3)風險管理和分散風險。由於金融體系對風險管理和風險分散的重視,在金融交易中,風險被隔離分散,控制風險的成本被大大降低。
(二)互聯網金融的功能
(1)支付方面。雖然業內都看好互聯網金融良好的發展潛力,不過就目前而言,網路支付與傳統的支付方式相比還存在一些距離,還不能完全取而代之。原因有兩點,第一,互聯網金融不能創造貨幣。即便某些互聯網金融機構有部分的支付產生交易,對支付工具有一些改進,但只有少數客戶使用,接受程度狹窄,本質並沒有創造新的支付工具。第二,基於第一點所講,互聯網金融沒有創造新的支付工具,在所有交易中所使用還是傳統金融賬戶上的貨幣資金,因此,互聯網支付提高了傳統金融支付的廣度和寬度,只是對傳統支付進行了擴展和豐富。
(2)融資、風險管理和信息挖掘。互聯網金融的優勢,基本上依賴於搜集和處理各種信息,具體表現在於融資,風險管理和信息挖掘等方面。在互聯網金融領域,信息挖掘包含三點內容:第一,各種金融信息可以通過微信、微博等網,絡平台宣傳,由此可以獲得到更多的金融信息;第二,搜索引擎的使用極大的提高了信息收集的效率,能對龐大的信息量進行高效的分類處理,根據客戶需要最短時間內達到用戶要求,有效蹄選可用信息;第三,對龐大的信息量具有高效飛速的處理模式。可以看出,互聯網金融在融資和風險管理方面,依靠信息處理模式的飛速高效,經營成本被有效降低,使得平常不能從銀行得到資金來源的企業也能得到金融服務,拓寬了金融服務的范圍。
這說明,就目前而言,互聯網金融的主要客戶群是小微企業和個人客戶,而這都是傳統銀行淡化的客戶群。從長遠來看,互聯網金融的優勢將會向傳統金融的核心業務進軍,這種挑戰會越來越明顯。當然,在發展趨勢上還有很多不確定性因素,比如互聯網金融在不具備經營許可的情況下資金的來源問題,零星交易量能發展到什麼規模,能否對傳統金融巨頭形成實質性的威脅都還有待證實。從監管的立場來分析,互聯網金融交易會不會對現有金融體系的穩定造成沖擊,能不能對目前的金融調控造成影響?綜合考慮上述因素,合理確定對互聯網金融採取的政策,對我國以後金融體系的發展有方向性的影響。
二、從機構視角分析
更傳統的觀點認為,要從金融機構的視角來研究金融體系的特性和功能,基於這個角度,現有的金融組織和市場活動主體都是固定的,這是歷史演進的結果,並有配套的法律法規來約束。假如說,基於功能視角分析的金融觀點將制度性因素弱化才能更深入的論證金融體系的長期發展歷史,那麼從機構視角來看,這種金融觀將現有的制度框架設為前提,更符合目前的實際情況,更具有現實的研究意義。
從機構視角分析,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跟非銀行金融機構相比,有比較明顯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貨幣創造功能
在信用貨幣體系裡,國家貨幣最重要的構成是各種存款,也就是商業銀行的負債,銀行等有存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受到非常嚴格的制度監管。關於銀行負債演變成貨幣的進程這一問題,各種學派觀點很多,但大都認可歷史的演變這一結論。因為銀行的信用體系比較完善,貨幣成為重要的代理支付工具,因此貨幣逐漸演變為普遍可接受的支付手段。
(二)部分准備金制度
在早期,儲戶將存款放在銀行,銀行履行保管義務,儲戶可以將本金取回。後來銀行家發現在儲戶存款取款的過程中,會有一定時期產生貨幣閑置,在此期間將沉澱貨幣出借可以取得更高的收益,但是因為人們存取習慣的不同,以及銀行支付體系的效率不同,估計大概有多少閑置資金可用於發放貸款,同時還要確保客戶提款的時間需要,是一個需要測算的問題。但是在法律層面上,銀行從只從事貨幣存取到發放貸款,銀行的業務的性質已經發生了本質的變化。
如今,各個國家的法律許可銀行存款和貸款業務同時運行,這使銀行成為一國最重要的融資機構,銀行將負債演化為信用貨幣的主要構成部分,通過信貸進行規模擴張,實現資產增值,越來越強化了商業銀行在金融體系中的主要構成地位。
(三)現代中央銀行制度
流動性風險是商業銀行面臨的一個潛在問題,曾引發歷史上很多次的金融危機,這是由於儲戶存取款時間的不固定,還有存款、貸款時間的不一致造成的。在初期階段,銀行如果出現流動性風險,主要是由市場自發解決危機。比如在美國聯邦儲備局成立之前,摩根大通曾在危機中起到過資金貸款人的角色,不過隨著金融系統規模的擴張,這種形式已經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必然要求中央銀行的介入。中央銀行發展到現在,為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流動性支持已成為一項重要的職責。中央銀行的介入降低了流動性危機的發生概率,加強了銀行業的穩定,使銀行成為普遍接受度更高的信用機構。
銀行具有創造貨幣的功能,隨著經濟發展的需要,銀行可以通過信貸或其他中間業務獲得更高的貨幣存量。理論上說,只有基礎貨幣供應量和法定存款准備金才能影響貨幣供給,那麼在創造貨幣這一范疇,互聯網金融能否影響到銀行機構?在理論上是可以的,只要在社會交易中得到普遍應用,並得到社會大眾的認可,私人機構都可以創造貨幣。然而在現實中,所有國家都壟斷或控制貨幣發行權,互聯網金融能否具有創造貨幣的功能,還要取決於法律制度和政府監管的態度。
C. 簡述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概念和特徵
1、非銀行金融復機構 (non-bank financial institutions)以發制行股票和債券、接受信用委託、提供保險等形式籌集資金,並將所籌資金運用於長期性投資的金融機構。
2、特徵:
(1)可以降低投資的單位成本;
(2)可以通過多樣化降低投資風險,調整期限結構以最大限度地縮小流動性危機的可能性;
(3)可以正常地預測償付要求的情況,即使流動性比較小的資產結構也可以應付自如。
(3)傳統金融機構概念擴展閱讀
社會資金包含:
1、社會資金是資金的一部分,它有別於嚴格意義上的單位資金和個人資金;
2、社會資金是國家有權調控的資金,它或者是國家所有的資金,或者是國家可以監督和調節的資金;
3、社會資金與社會再生產有密切的聯系,它遲早要被用於社會的生產、分配、流通和消費領域,不可能也不應該長期閑置;
4、社會資金在運動中能夠帶來新增價值,它是現代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一個國家富裕程度的重要標尺。
D. 與傳統金融機構合作,對互金平台有哪些意義
命題大概念模糊,估計你是得不到滿意回答的了。
我說說自己的理解吧。
首先,下個定義。以下是我對題目兩個主要概念的定義,擴大了分析就可能不成立了。
傳統金融機構:僅指銀行、保險、證券,三大類。
互聯網金融平台:僅取目前市面上最普遍出現的,以快速融資為目標的網路平台。
下文,分析。
1、互聯網金融平台的特點就是瀏覽方便,客戶覆蓋面廣,沒有地域限制。而傳統金融機構,最大的限制就是地域性。雙互合作,打破地域禁錮。例如:廣西的銀行,把錢貸到了內蒙古去,以前是基本不存在的。
2、互聯網平台,省去了很多人工操作時間,為傳統金融節省時間成本和人力資源成本。
3、有利於盤活各地小資金借貸的需求。沒有互聯網的時候,想借幾百幾千去應急的,基本靠找朋友。但是,互聯網平台的出現,有助於把傳統銀行的錢借出去,實現更多小額的貸款需求。
4、從整個宏觀經濟層面考慮,會推動國家經濟發展,緩解結構改革下經濟下滑的劇痛現象。2016年,很多企業倒閉,但國家的GDP沒有減多少。最主要原因,就是2016國家大力推動金融的先行先試,盤活資金。一大堆資金在天上飛,經濟顯現出來的數據自然不會差。
以上幾點為最簡單易懂的意義,並未覆蓋全部,請作參考用。
E. p2p 平台 與 傳統金融機構 區別是什麼
1、P2P是非常有來效的金融渠自道,其提供的信息量大,進入門檻較低。而傳統的投資融資渠道門檻過高,使個人和實力較弱的中小型企業無法通過其來滿足自身的資金需求。2、P2P操作過程簡單,成本較低。而傳統金融模式的操作過程復雜,成本較高,這也是為什麼傳統金融模式很少涉及小額貸款的原因。3、P2P模式的透明性高。通過一些網路借貸平台,出借人和借款人可以相互了解對方的身份信息、信用信息,出借人能夠及時了解借款人的還款進度和生活狀況。而傳統金融模式的信息透明度較低,且只有單方面的借款人,利息是單方面定好的,沒有協商的機會。御 泰金融告訴你投資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希望題主收到回答能夠採納一下唄,十分感謝您。
F. 金融機構體系的概念
在世界上主要有以下三種:
⒈以中央銀行為核心的金融機構體系. (大部分國家都是這種模式)
⒉高度集中的金融機構體系. (前蘇聯和改革開放前的我國都實行這種模式)
⒊沒有中央銀行的金融機構體系.
G. 傳統金融機構的互聯網形態與非互聯網形態有哪些優勢
1)面對的用戶群不一樣,傳統行業可能面對 的是分銷商,再到普通用戶,互聯網直接面對所有用戶
2)節奏不一樣,傳統行業的每個改進節奏可能是年為單位,互聯網以周為單位,快速調整
3)管理模式不一樣,傳統行業可能固定的團隊持續很久,互聯網行業像變形蟲一樣,隨時可能因為需求調整團隊結構
4) 針對網路的需求,互聯網行業由於比較充足的技術積累,會跟上需求的節奏
2.從上可見,傳統行業需要的改變
1)從思想上觀念上,不再用分銷思想看自己的產品,而要考慮全互聯網用戶的盤子
2)節奏上需要加快小步快跑,不斷更新
3)需要根據需求不斷的更新各個小團隊結構4)需要積累一些網路技術人才
「互聯網+」企業就是四個互聯網化。
(1)營銷模式互聯網化:心之力用互聯網技術來發現需求、降低溝通成本利用O2O來更精準的發現用戶需求,最大化的降低營銷成本。
(2)產品模式互聯網化:心之力用互聯網技術來優化流程、提高效率用互聯網研發產品的模式來改進生產環節,盡快的將產品投向市場,讓用戶參與產品試驗,並根據用戶的反饋進行改進,將用戶反 饋囊括在糾錯機制之中,形成內部創新的標准化體系,加快產品的更新周期,實現快速迭代。
(3)管理模式互聯網化:心之力用互聯網思維武裝全體人員,用互聯網精神來改造企業內部的經營管理和產業的上下游價值鏈。「平等、開放、協作、分享」既是互聯網精神,也是傳統企業互聯網化 的思想基礎,甚至可以說是衡量一個企業能否開始互聯網化的重要指標。
(4)商業模式互聯網化:心之力用互聯網模式開辟新業務,整合內外資源用互聯網的玩法重構整個商業價值鏈,針對現有業務進行內部賽馬和自我革命或跨界顛覆。例如騰訊用微信攻擊手機QQ,馬雲 給淘寶無線下的命令就是幹掉淘寶,順豐用「線下網店」嘿客來顛覆物流業。四、為什麼現在大家現在把轉型的焦點都放在電商方面?因為目前多數企業最直接的表現就是銷售乏力,所以如 果能增加銷售渠道,擴大銷量自然深受老闆們的親睞。但可以很負責的說電商只是互聯網轉型其中的一個子模塊,而且銷售的問題不僅涉及到產品研發、生產,也涉及到戰略等方面。雷軍也 說:「今天大家可能更多地認為向互聯網轉型僅僅是電商化,電商確實提高了渠道效益,但更為重要的是用互聯網思想來武裝自己。不是把產品放在互聯網上就是互聯網公司,要用互聯網的思 維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