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隸屬於金融政策還是經濟政策
屬於宏觀經濟政策的金融政策
經濟政策市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它泛指政府為了調節宏觀經濟運行而採取的一切手段。有金融政策、地區政策、產業政策等等。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屬於金融政策的范疇,前者側重於調節總供給和總需求,屬於凱恩斯學派的。
後者側重於通過改變貨幣供給量來影響宏觀經濟運行,屬於貨幣學派
❷ 貨幣政策、金融政策、財政政策三者有什麼區別只要區別~~謝謝
1、概念不同
貨幣政策是指中央銀行為實現其特定的經濟目標而採用的各種控制和調節貨幣供應量和信用量的方針、政策和措施的總稱。貨幣政策的實質是國家對貨幣的供應根據不同時期的經濟發展情況而採取「緊」、「松」或「適度」等不同的政策趨向。
金融政策是政府或中央銀行所採取的貨幣與信用政策的統稱。就狹義的觀點而言,中央銀行所實行的金融政策與調節貨幣供給量的貨幣政策有重要的關系,這是因為中央銀行是直接擔任發行貨幣的金融機構,它向社會發行銀行券,而在所有的貨幣中,其流通量最多的為存款貨幣,存款貨幣的多寡又決定於銀行券發行額的多少。
財政政策是國家制定的指導財政分配活動和處理各種財政分配關系的基本准則。它是客觀存在的財政分配關系在國家意志上的反映。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財政政策又是國家干預經濟,實現宏觀經濟目標的工具。
2、內容不同
凡是有關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的政策,如稅收的變動,發行國庫券,國家規定按較高的保護價收購糧食,政府的公共工程或商品與勞務的投資的多少等都屬於財政而和銀行有關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的調整則屬於貨幣政策。
3、政策的制定者不同
財政政策是由國家制定的,必須經全國人大或其常委會通過。而貨幣政策是由中央銀行直接制定的。
❸ 財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關系是什麼
財政政策是指國家財政,由國X院主管,制定政策,金融政策是指銀行有關政策,又人民銀行制定政策。
❹ 哪些屬於貨幣政策,哪些屬於財政政策
當財政收支出現赤字時,採用特定的方式彌補赤字時,會影響貨幣供給量的變化。例如從歷史上看,政府經常會由於戰爭、自然災害,或過去龐大的皇室支出導致財政赤字,經常增加鑄幣來彌補赤字,直接增加了貨幣的投放量。
在不兌現信用貨幣流通的情況下,財政赤字的彌補主要有兩個途徑,一是向社會公眾借款,二是向銀行借款。下面分析一下這兩種途徑對貨幣供給量的影響。
(一)向社會公眾借款
社會公眾用閑置資金購買政府發行的債權,使社會公眾手中的閑置資金轉移到政府部門,在這個過程中,現金和存款貨幣從社會公眾手中轉移到政府的存款賬戶上,貨幣供給量沒有發生變化。但是如果個人或企業不是用閑置資金購買政府債券,而引起借款增加,而且銀行為滿足他們的貸款需求,增加從中央銀行的貸款,就引起了貨幣供應量的增加。
(二)向銀行部門借款
它又分為向商業銀行和向中央銀行借款兩種情況。
1.向商業銀行借款
政府以發行債券的形式向商業銀行借款。如果商業銀行用超額存款准備金購買政府債券,並沒有因此增加它向中央銀行的借款,貨幣供應量不增加;如果由於商業銀行購買政府債券,引起商業銀行超額存款准備金不足,然後向中央銀行進行再貸款、再貼現或者賣出中央銀行票據,這樣就會增加貨幣供給量。
2.向中央銀行的借款
當財政向中央銀行借款時,對貨幣供給量的影響非常直接。如財政向中央銀行出售債券,中央銀行購買國債的結果是:中央銀行持有政府債券數量增加,同時財政存款增加,隨著財政支出的過程,現金貨幣增加、商業銀行的存款准備金增加,即基礎貨幣增加,並在貨幣乘數作用下使貨幣供應總量按乘數成倍擴張;如果財政以借款方式從中央銀行取得資金,則中央銀行對財政的貸款增加,同時財政存款增加,隨著財政支出的過程,基礎貨幣增加,同樣在貨幣乘數的作用下,貨幣供應量成倍地增加。
貨幣乘數:
也稱貨幣擴張系數,是用以說明貨幣供給總量與基礎貨幣之倍數關系的一種系數。在基礎貨幣一定的條件下,貨幣乘數決定了貨幣供給的總量。
五、貨幣供給的理論模式
根據以上對貨幣供給過程的分析,我們可以用一個公式表示貨幣供應過程中各個因素之間的關系:第一層次的貨幣供給等於第一層次的貨幣乘數乘以基礎貨幣,即m1=
k1·b
其中m1為第一層次的貨幣;b為基礎貨幣;k1表示第一層次的貨幣乘數。
公式中,b是中央銀行可以基本直接控制的量。在m1目標值一定的條件下,中央銀行根據各時期測定的k1,確定此期間對b的調節量並通過調節b達到調節m1的目的。
確定貨幣乘數的方法有兩種,一是根據歷史資料建立回歸方程,確定貨幣乘數。但貨幣乘數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變數,如果這些因素變化不定,k1也就不能准確確定,中央銀行通過控制基礎貨幣來調節m1的計劃就會落空。二是通過公式法:
k1=
(c+1)/(c+e+rd+rt*t)
從公式中可以看出
貨幣乘數的決定因素共有5個:活期存款的法定準備金比率(rd)、定期存款的法定準備金比率(rt)、定期存款比率(t)、超額准備金比率(e)及通貨比率(c
)。這些決定因素本身又分別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它們對貨幣乘數,從而對貨幣供給量的影響則更是紛繁復雜的。
❺ 金融政策與財政政策的區別
1、概念不同:財政政策是國家制定的指導財政分配活動和處理各種財政分配關系的基本准則。金融政策是政府或中央銀行所採取的貨幣與信用政策的統稱。
2、政策不同:財政政策是一切剝削階級國家的財政政策都是為著維護其超經濟的剝削關系。金融政策必須考慮財政需要,以求創造有效需求,穩定物價,保持充分就業。
3、分類不同:金融政策主要包括三大政策:即貨幣政策、利率政策和匯率政策。財政政策分為自動穩定財政政策和相機抉擇財政政策,是根據財政政策調節經濟周期的作用來劃分的。
(5)金融服務屬於財政政策嗎擴展閱讀:
財政政策注意事項:
1、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有政策滯後問題。所謂政策滯後是對經濟運行採取的財政政策發揮作用的時間對這一運行狀態的滯後。
2、對經濟形勢的判斷需要時間,研究和制定對策需要時間,政策實施需要時間,政策發揮作用又需要時間。由於這種時滯的存在,針對某一經濟形勢制定的經濟政策措施到發揮作用時經濟形勢已經改變,甚至相反,因而限制了財政政策的效果。
3、由於增加政府投資可能導致財政赤字,如果用發行公債的方式彌補赤字,結果可能因公眾投資轉向公債而減少私人投資,所以增加政府投資所增加的國民收入可能因為私人投資減少而被全部或部分地抵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財政政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金融政策
❻ 財政政策,貨幣政策,金融政策的區別和聯系
財政政策(fiscal policy)與貨幣政策(monetary policy)區別和聯系 區別:
(1)含義不同。財政政策是指政府通過對財政收入和支出總量的調節來影響總需求,使之與總供給相適應的經濟政策。它包括財政收入政策和財政支出政策。貨幣政策是指一國中央銀行(貨幣當局)為實現一定的宏觀經濟目標而對貨幣供應量和信貸量進行調節和控制所採取的指導方針及其相應的政策措施。其特點是通過利息率的中介,間接對宏觀經濟發生作用。
(2)內容不同。凡是有關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的政策,如稅收的變動,發行國庫券,國家規定按較高的保護價收購糧食,政府的公共工程或商品與勞務的投資的多少等都屬於財政政策,而和銀行有關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的調整則屬於貨幣政策。
(3)政策的制定者不同。財政政策是由國家制定的,必須經全國人大或其常委會通過。而貨幣政策是由中央銀行直接制定的。
聯系:
(1)二者都是經濟政策,都屬於宏觀調空的重要方式。
(2)在一般條件下,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由於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對經濟生活的作用各有其特點,在貨幣政策收效不明顯的嚴重蕭條局面下,財政政策則顯得比較有力,如擴大財政赤字,支持大規模的公共工程建設,本身可以吸收一部分失業人員,又可以帶動相關部門的發展;在抑制經濟過熱方面則相反,因改變稅法或採用增稅等財政政策都需要時間,這就使財政政策不可能具備貨幣政策所具有的靈活性和及時性
。
金融政策(financial policy)與貨幣政策的區別和聯系
貨幣政策也是各種媒體以及經濟研究文獻中使用頻率很高的經濟詞彙,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基本概念,成為國家整個宏觀經濟政策體系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貨幣政策的走向、貨幣政策工具的運用以及貨幣政策調控力度的改變等與貨幣政策運行相關的問題,受到經濟社會和公眾的高度關注,常常成為人們議論的熱點。從理論上講,貨幣政策與市場經濟是有著本質的內在聯系的,貨幣政策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宏觀經濟政策。從這個意義上說,貨幣政策受重視程度及其在宏觀經濟政策體系中地位的提高,是市場經濟發展所使然,是體制進步的表現,是值得人們欣喜的一件事情。
貨幣政策與金融政策的關系
(1)聯系:貨幣政策與金融政策都是國家宏觀調控的政策工具。都是為了維護金融穩定,促進金融業和整個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
(2)區別:①貨幣政策是指中央銀行為實現既定的經濟目標(穩定物價,促進經濟增長,實現充分就業和平衡國際收支)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給和利率,進而影響宏觀經濟的方針和措施的總合。金融政策是指政府、中央銀行和其他有關部門所有有關貨幣方面的規定和採取的影響金融變數的一切措施,包括貨幣政策。還包括金融體制改革,也就是規則的改變等。
②貨幣政策是中央銀行在穩定的體制中利用貼現率,准備金率,公開市場業務達到改變利率和貨幣供給量的目標。金融政策的政策制定者包括政府及其他有關部門,他們往往影響金融體制中的外生變數,改變游戲規則,如硬性限制信貸規模,信貸方向,開放和開發金融市場。
③貨幣政策則是政府為實現一定的宏觀經濟目標而採取的調控貨幣供應量的策略和措施的總和,著眼於貨幣需求的調節,是調控貨幣供應量的政策。金融政策和農業政策、外貿政策、環保政策等一樣,是依產業政策的對象領域劃分為標准而形成的政策,著眼於金融業的未來發展,是關於金融產業發展的政策。 ④金融政策影響所有的金融活動、金融資源配置方式和所有金融行業,同時也影響一國金融開放程度和金融業的整體發展進程,而貨幣政策只對形成貨幣需求的那部分金融活動發揮作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貨幣政策的調節手段主要包括運用貨幣政策工具調節貨幣供應量的數量調節和運用利率、匯率等政策工具變動影響市場主體行為的價格調節兩類,而除了貨幣政策可以使用的間接調控性的經濟調節手段外,金融政策的調節手段還包括以政府直接干預為主要表現形式的行政調節和法律規制。
在一個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目標方面,傳統的觀點認為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目標。實踐證明這一思考路徑是不全面的。經濟金融中的制度問題、結構問題和效率問題愈來愈成為宏觀經濟的重要影響因素。有必要把金融政策納入宏觀經濟政策框架。金融政策是貨幣政策的深化和制度保證,沒有這一保證,總量的均衡往往隱含結構的不合理和低效率。兩者雖然都屬政府的宏觀政策范疇,具有一定程度的聯系,但就作用范圍、功能以及調節手段而言,卻是存在明顯差別的。因此,在一國社會經濟生活中,金融政策與貨幣政策各自具有特定的任務和使命,兩者不能相互替代,缺一不可。
❼ 政府進行金融調控的主要政策手段是財政政策嗎
政策手段有很多,但基本上可以分為兩大類: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財政政策包括:稅收、政府預算、政府轉移支付等
貨幣政策包括:利率的調整、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再貼現率和公開市場等
目前我國運用比較多的是: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和利率這兩個指標。一般主要的還是貨幣政策為主
❽ 金融政策,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的關系
金融政策屬於貨幣政策的范圍
貨幣政策包括:利率、再貼現率、存款准備金率、公開市場操作、貨幣供應量等
財政政策包括:財政支出政策、稅收政策、轉移支付政策等
一般宏觀調控經濟需要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結合使用,互相配合
❾ 哪些屬於財政政策
答案選B,擴張性財政策是國家為了抑制通貨緊縮而採取的,通常有增加國債發行、增加紙幣發行等;緊縮性財政政策指的是國家為了抑制通貨膨脹而採取的宏觀調控,通常會少發國債,減少紙幣發形
希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