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股份 > 民航局賦予建設集團六項職能定位

民航局賦予建設集團六項職能定位

發布時間:2021-07-30 22:49:30

1. 簡述中國民航三大航空運輸集團與三大航空服務保障集團組建的基本情況

視點背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以及國際航空業競爭的日益激烈,我國民航管理體制和運營機制方面的一些深層次問題近年來逐步顯現,如:運輸能力分散,企業規模小、負債率高,競爭不規范,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進展緩慢等。
為此,2002年3月,國務院批准了《民航體制改革方案》。該方案要求民航總局按照"企業自願、政府引導"的原則,對直屬的航空運輸企業和服務保障企業進行重組。
2002年6至9月,國務院又先後對有關問題作出批復,原則同意由民航總局、國家經貿委報請批準的六大集團公司組建方案和公司章程。
2002年10月11日,中國航空集團公司、中國東方航空集團公司、中國南方航空集團公司等三大航空運輸集團和中國民航信息集團公司、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中國航空器材進出口集團公司等三大航空服務保障集團在京宣告成立。中國民航史翻開新的一頁。
三大運輸集團公司組成後資產達1500多億,人員近8萬3千人,運輸飛機400多架,經營航線上千條,真正實現了規模經營,為入世後的對外競爭奠定了基礎。
民航六個集團公司,是經國務院批准,在民航直屬的九家航空公司和四家服務保障企業的基礎上聯合組建的。
中國航空集團公司以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為主體,聯合中國航空總公司和中國西南航空公司組建而成,資產總額573億元人民幣,員工22960人,運輸飛機119架,經營航線307條。它將以北京為樞紐,以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成渝經濟帶為依託,連接國內干線、支線,對國際航線形成全面支持。集團保留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的名稱,仍為國內惟一載國旗飛行的航空公司。
中國東方航空集團公司以東方航空集團公司為主體、兼並中國西北航空公司、聯合雲南航空公司組建而成,資產總額473億元人民幣,員工25000人,運輸飛機142架,經營航線386條。該集團公司總部設在上海,並將圍繞上海、北京、廣州三大中心,以華東地區為腹地,以西安、昆明為兩翼,拓展西北和西南市場,在國際和地區航線上和國內外大型航空公司競爭。
中國南方航空集團公司以南方航空(集團)公司為主體、聯合中國北方航空公司和新疆航空公司組建而成,資產總額501億元人民幣,員工34268人,運輸飛機180架,經營航線666條。重組之後的新南航,旅客運輸量將占市場份額的1/3,成為國內飛行基地最多、直屬服務機構最多的航空公司,它將新增沈陽、大連、長春、哈爾濱、三亞、烏魯木齊等飛行基地,國內營業部和海外辦事處也隨之增加或實力增強。
三大運輸集團均實行航空運輸主業和輔業的分離。運輸主業及其關聯資產全部劃入各主體航空公司,輔業另行重組,分別由各集團公司統一管理。
中國民航信息集團公司是以民航計算機信息中心為主體,將中國航空結算中心整體並入而組建的國有企業,資產總額47億元人民幣。該集團公司成立後,會適時將中國航空結算中心的主業及關聯資產,規范進入中國民航信息網路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是在中國航空油料總公司基礎上組建的國有大型航空運輸服務保障企業,資產總額152億元人民幣。
中國航空器材進出口集團公司是在中國航空器材進出口總公司基礎上組建的國有企業,資產總額19億元人民幣。
伴隨著六大集團隆重登場的,是各集團公司老總:中航集團公司總經理由目前國航總經理王開元擔任,中國東方航空集團總經理由現任東航董事長葉毅干擔任,中國南方航空集團總經理由現任南航董事長顏志卿擔任,中國航空信息集團公司總經理為馬鐵生、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總經理為莢長斌,中國航空器材集團公司總經理為李海。
重組後的六大民航企業集團在形式上徹底地割斷了與民航總局的隸屬關系,成為"自主經營"的企業。民航總局不再代行企業的國有資產所有者職能,不再直接承擔企業的盈虧責任。
通過這次聯合重組,我國航空運輸業將形成以三大集團公司為主體的行業結構,有利於規范市場競爭行為;三大集團公司具有較大規模,較強實力,有利於提高國際競爭力;企業現有運力、航線、航班、市場網路、人力等資源得到優化配置,有利於降低經營成本;企業逐步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有利於長期穩定發展;企業規范競爭,降低成本,加強管理,有利於給旅客和用戶提供品質優良、價格合理的產品和服務。
更重要的是,重組後的六大民航企業集團在形式上徹底地割斷了與民航總局的隸屬關系,成為"自主經營"企業。民航總局不再代行企業的國有資產所有者職能,不再直接承擔企業的盈虧責任。六個集團公司成立後,集團公司領導班子和領導人員由中央管理;資產管理及有關的財務關系由財政部負責;國務院向集團公司派出監事會;民航總局對其實施行業管理。民航總局承擔安全管理、市場管理、空中交通管理、宏觀調控及對外關系等方面的職能,不再代行對六大集團公司的國有資產所有者職能。
聯合重組是解決當前國內競爭不太規范的重要途徑,是奪取國際市場競爭主動權的必由之路,也是企業尋求規模發展的必然結果。
民航總局有關人士指出,這次聯合重組成功實現,是市場的要求,企業的願望,更是中國入世後民航面臨國際競爭必然的選擇。我國航空公司數量多,導致質量不高,無序競爭隨之出現,使企業本身受損,旅客利益受損。企業適度聯合有利於理性競爭、依法競爭。聯合重組是解決當前國內競爭不太規范的重要途徑。這次,按照"企業自願、政府引導"的原則,各企業自找聯合對象,自商聯合方式,出現一些分歧時,政府適當引導。由於企業本身的積極性,使聯合過程各項工作能夠順利進行。
聯合重組也是奪取國際市場競爭主動權的必由之路。我國民航企業已進入國際市場,我國加入WTO後,競爭將更加激烈。企業只有聯合才能具有一定規模和實力,才能抗衡外國企業競爭的沖擊力,奪取更多市場。
掛牌僅僅是民航重組的第一步,未來兩年,六大集團公司將基本完成內部重組,真正成為中國民航的"航空母艦"。
但掛牌僅僅是民航重組的第一步。六大集團公司成立後,在保證飛行安全和運營正常的同時,將進行內部的職能重組、機構重組、人員重組、資產重組、債務重組、運力重組、航線航班重組、市場網路重組,進行管理理念和企業文化的整合和創新,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
有專家認為,掛牌後短時間內民航現有格局不會有大的變化。中期的可能,是實現"只有一個承運人,只有一個運輸規范,只有一個公司標志",即實現集團從"名"到"實"的轉變,但轉變的過程長短還難以確定,這"取決於業務整合的過程"。此外,由於法律手續方面的時間需要,過渡期在所難免。
未來兩年,六大集團公司將基本完成內部重組;將通過2至3年的艱苦工作,轉變政府職能,健全法律法規,加強行業監管,建立機構精幹、運轉高效的兩級行政管理體制;搞好現代企業制度建設,轉換企業經營機制,形成幾傢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航空運輸企業和航空運輸服務保障企業;形成中央、地方、社會各方面共同投資、企業化經營的機場建設管理發展體制,建成幾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航空港;建立規范有序的市場競爭機制;提高安全保障水平,改進服務質量,為旅客和用戶提供質量優良、價格合理的產品和服務。

2. 中國民航局的職責是什麼

中國民航局的職責是:

(三)負責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工作。編制民航空域規劃,負責民航航路的建設和管理,負責民航通信導航監視、航行情報、航空氣象的監督管理。

(四)承擔民航空防安全監管責任。負責民航安全保衛的監督管理,承擔處置劫機、炸機及其他非法干擾民航事件相關工作,負責民航安全檢查、機場公安及消防救援的監督管理。

(五)擬訂民用航空器事故及事故徵候標准,按規定調查處理民用航空器事故。組織協調民航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組織協調重大航空運輸和通用航空任務,承擔國防動員有關工作。

(六)負責民航機場建設和安全運行的監督管理。負責民用機場的場址、總體規劃、工程設計審批和使用許可管理工作,承擔民用機場的環境保護、土地使用、凈空保護有關管理工作,負責民航專業工程質量的監督管理。

(七)承擔航空運輸和通用航空市場監管責任。監督檢查民航運輸服務標准及質量,維護航空消費者權益,負責航空運輸和通用航空活動有關許可管理工作。

(八)擬訂民航行業價格、收費政策並監督實施,提出民航行業財稅等政策建議。按規定許可權負責民航建設項目的投資和管理,審核(審批)購租民用航空器的申請。監測民航行業經濟效益和運行情況,負責民航行業統計工作。

(九)組織民航重大科技項目開發與應用,推進信息化建設。指導民航行業人力資源開發、科技、教育培訓和節能減排工作。

(十)負責民航國際合作與外事工作,維護國家航空權益,開展與港澳台的交流與合作。

(十一)管理民航地區行政機構、直屬公安機構和空中警察隊伍。

(十二)承辦國務院及交通運輸部交辦的其他事項。

3. 民航局、航空公司、機場職責怎麼劃分

簡單來說民航局是統籌管理中國國內所有機場和航空公司 制定國家民航發展戰略,審批各項涉及民航的業務管理及指導
航空公司:簡單來說就是承運人。
機場:為各航空公司提供進出港地面客運和貨運代理服務是其主要收入來源,另外就是三產。

4. 民航是什麼單位

中國民用航空局(簡稱:中國民航局或民航局,英文縮寫CAAC)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主管民用航空事業的由部委管理的國家局,歸交通運輸部管理。

中國民用航空局前身為中國民用航空總局,在1987年以前曾承擔中國民航的運營職能。2008年3月,由國務院直屬機構改制為部委管理的國家局,同時更名為中國民用航空局 。

中國民用航空局的機構職責

(一)提出民航行業發展戰略和中長期規劃、與綜合運輸體系相關的專項規劃建議,按規定擬訂民航有關規劃和年度計劃並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起草相關法律法規草案、規章草案、政策和標准,推進民航行業體制改革工作。

(二)承擔民航飛行安全和地面安全監管責任。負責民用航空器運營人、航空人員訓練機構、民用航空產品及維修單位的審定和監督檢查,負責危險品航空運輸監管、民用航空器國籍登記和運行評審工作,負責機場飛行程序和運行最低標准監督管理工作,承擔民航航空人員資格和民用航空衛生監督管理工作。

(三)負責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工作。編制民航空域規劃,負責民航航路的建設和管理,負責民航通信導航監視、航行情報、航空氣象的監督管理。

(4)民航局賦予建設集團六項職能定位擴展閱讀:

中國民用航空局的直屬機構

1、中國民用航空華北地區管理局

2、中國民用航空東北地區管理局

3、中國民用航空中南地區管理局

4、中國民用航空華東地區管理局

5、中國民用航空西南地區管理局

6、中國民用航空西北地區管理局

7、中國民用航空新疆管理局

8、中國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

9、中國民用航空局機關服務局

10、中國民航科學技術研究院

11、中國民航報社出版社

12、民航醫學中心(民航總醫院)

13、中國民航大學

14、中國民航飛行學院

15、中國民航管理幹部學院

16、中國民用航空局清算中心

17、民航專業工程質量監督總站

18、中國民用航空局民用航空醫學中心

19、中國民用航空局信息中心

20、中國民航局第二研究所

21、首都機場集團公司

22、中國民用航空局審計中心

23、中國民用航空局國際合作中心

5. 六大集團公司和八個民航管理局

六大集團分別是中國航空集團公司、中國東方航空集團公司、中國南方航空集團公司三大航空運輸集團,以及中國民航信息集團公司、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中國航空器材進出口集團公司三大航
空服務保障集團
八個民航管理局:華北地區管理局 東北地區管理局 華東地區管理局 中南地區管理局 西南地區管理局 西北地區管理局 新疆管理局 民航二所

6. 民航服務標準的七項要求是什麼

進一步做好民航安全生產工作提出了七項要求。

一是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精神,確保民航安全生產形勢穩定。要警鍾長鳴,特別要從近期民航發生的典型不安全事件以及6月1日法航空中客車A330空難中,舉一反三,深入排查隱患,要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組織領導,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突出抓好企業、政府、領導和崗位「四個責任」的落實。

二是深入開展民航系統安全生產「三項行動」。根據民航局下發的《民航深入開展「三項行動」方案》要求,5-9月份為「三項行動」的第二時段。

三是認真開展安全生產月活動。6月份,在全行業開展以「關愛生命、安全發展」為主題的安全生產月活動,全行業要按照民航局有關要求和部署,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加大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力度,統一思想,凝聚共識。深入開展一次夏季安全教育。

四是做好夏季航空安全工作。各運輸、通用航空企業及保障單位要嚴格落實各項規章、標准。尤其各航空公司要高度重視防雷擊工作,認真研究雷雨復雜天氣運行的特點,加強機載設備使用,減少雷擊事件的發生。要針對夏季氣候多變,陰雨及低能見度進近增多的情況,加強相應培訓,嚴防沖、偏出跑道、低於安全高度、擦機尾事件的發生。要進一步強化飛機、發動機維修、監控工作,嚴防重大機械故障的發生。各機場要繼續加強機坪秩序管理,加大不停航施工安全管理力度,做好鳥擊防範工作。

五是加強空管安全工作。各管制單位要加強對運行環境的隱患排查和綜合治理,把握設備系統運行風險,杜絕核心系統、設備運行中斷;要加強人為因素研究,著力解決管制工作中錯、忘、漏和管理、監督不到位的問題。要積極採取措施,加強氣象預報的准確性,及時通報天氣重大變化和趨勢,提供優質的管制服務。

六是抓好安全工作的落實。此前民航局和地區管理局已下發電報,對多起人為責任事故徵候以及典型不安全事件進行了通報,並對相關責任人進行了處理,提出了安全建議和要求,對此,各相關單位要認真執行,未發生問題單位也要舉一反三,加強防範,防止同類問題的發生。各地區管理局、監管局要切實履行職責,保證各項整改措施以及安全建議落到實處。

七是加強應急管理工作。要進一步加快民航三級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明確應急部門和單位的職責,完善應急響應機制及程序,加強應急演練,隨時做好應對各類突發事件的准備。

7. 新中國民航事業發展進程中國際交往中的主要事件

第一階段(1949年-1978年):
1949年11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在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下設民用航空局,受空軍指導。
11月9 日,中國航空公司、中央航空公司總經理劉敬宜、陳卓林率兩公司在香港員工光榮起義,並率領12架飛機回到北京、天津,為新中國民航建設提供了一定的物質和技術力量。
1950年,新中國民航初創時,僅有30多架小型飛機,年旅客運輸量僅1萬人,運輸總周轉量僅157萬噸公里。
1958年2月27日,國務院通知:中國民用航空局自本日起劃歸交通部領導。
1958年3月19日,國務院通知:全國人大常委會第95次會議批准國務院將中國民用航空局改為交通部的部屬局。
1960年11月17日,經國務院編制委員會討論原則通過,決定中國民用航空局改稱「交通部民用航空總局」 。
為部屬一級管理全國民用航空事業的綜合性總局,負責經營管理運輸航空和專業航空,直接領導地區民用航空管理局的工作。
1962年4月13日,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十三次會議決定民航局名稱改為「中國民用航空總局」。
1962年4月15日,中央決定將民用航空總局由交通部屬改為國務院直屬局,其業務工作、黨政工作、幹部人事工作等均直歸空軍負責管理。
這一時期,民航由於領導體制幾經改變,航空運輸發展受政治、經濟影響較大,1978年,航空旅客運輸量僅為231萬人,運輸總周轉量3億噸公里。
第二階段(1978年-1987年):
1978年10月9日,鄧小平同志指示民航要用經濟觀點管理。1980年2月14日,鄧小平同志指出:「民航一定 要企業化」。同年3月5日,中國政府決定民航脫離軍隊建制,把中國民航局從隸屬於空軍改為國務院直屬機構,實行企業化管理。
這期間中國民航局是政企合一,既是主管民航事務的政府部門,又是以「中國民航(CAAC)」名義直接經營航空運輸、通用航空業務的全國性企業。
下設北京、上海、 廣州、成都、蘭州(後遷至西安)、沈陽6個地區管理局。1980年全民航只有140架運輸飛機,且多數是20世紀50年代或40 年代生產製造的蘇式伊爾14、里二型飛機,載客量僅20多人或40人,載客量100人以上的中大型飛機只有 17架;機場只有79個。
1980年,我國民航全年旅客運輸量僅343萬人;全年運輸總周轉量4.29億噸公里,居新加坡、印度、菲律賓、印尼等國之後,列世界民航第35位。
第三階段(1987年-2002年):
1987年,中國政府決定對民航業進行以航空公司與機場分設為特徵的體制改革。
主要內容是將原民航 北京、上海、廣州、西安、成都、沈陽6個地區管理局的航空運輸和通用航空相關業務、資產和人員分離出來,組建了6個國家骨幹航空公司, 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平等競爭。
這6個國家骨幹航空公司是 :中國國際航空公司、中國東方航空公司、中國南方航空公司、中國西南航空公司、中國西北航空公司、 中國北方航空公司。此外,以經營通用航空業務為主並兼營航空運輸業務的中國通用航空公司也於1989年7月成立。
在組建骨幹航空公司的同時,在原民航北京管理局、上海管理局、廣州管理局、成都管理局、西安管理局和沈陽管理局所在地的機場部分基礎上,組建了民航華北、華東、中南、西南、西北和東北六個地區管理局以及北京首都機場、上海虹橋機場、廣州白雲機場、成都雙流機場、西安西關機場(現已遷至咸陽 ,改為西安咸陽機場)和沈陽桃仙機場。
六個地區管理局既是管理地區民航事務的政府部門,又是企業,領導管理各民航省(區、市)局和機場。
航空運輸服務保障系統也按專業化分工的要求相應進行了改革。1990年,在原民航各級供油部門的基礎上組建了專門從事航空油料供應保障業務的中國航空油料總公司,該公司通過設在各機場的分支機構為 航空公司提供油料供應。
屬於這類性質的單位還有從事航空器材(飛機、發動機等)進出口業務的中國航空器材公司;從事全國計算機訂票銷售系統管理與開發的計算機信息中心;為各航空公司提供航空運輸國際結算服務的航空結算中心;以及飛機維修公司、航空食品公司等。
1993年4月19日,中國民用航空局改稱中國民用航空總局,屬國務院直屬機構。12月20日,中國民用航空總局的機構規格由副部級調整為正部級。
20多年中,我國民航運輸總周轉量、旅客運輸量和貨物運輸量年均增長分別達18%、16%和16%,高出世界平均水平兩倍多。
2002年,民航行業完成運輸總周轉量165億噸公里、旅客運輸量8594萬人、貨郵運輸量202萬噸,國際排位進一步上升,成為令人矚目的民航大國。
第四階段(2002年—— ):
2002年3月,中國政府決定對中國民航業再次進行重組。主要內容有:
1、航空公司與服務保障企業的聯合重組民航總局直屬航空公司及服務保障企業合並後於2002年10月11日正式掛牌成立,組成為六大集團公司,
分別是:中國航空集團公司、東方航空集團公司、南方航空集團公司、中國民航信息集團公司、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中國航空器材進出口集團公司。成立後的集團公司與民航總局脫鉤,交由中央管理。
2、民航政府監管機構改革民航總局下屬
7個地區管理局(華北地區管理局、東北地區管理局、華東地區管理局、中南地區管理局、西 南地區管理局、西北地區管理局、新疆管理局)
26個省級安全監督管理辦公室(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大連、吉林、黑龍江、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青島、河南、湖北、湖南、海南、廣西、深圳、重慶、貴州、雲南、甘肅、青海、寧夏),對民航事務實施監管。
3、機場實行屬地管理按照政企分開、屬地管理的原則,對90個機場進行了屬地化管理改革,民航總局直接管理的機場下放所在省(區、市)管理,相關資產、負債和人員一並劃轉;
民航總局與地方政府聯合管理的民用機場和軍民合用機場,屬民航總局管理的資產、負債及相關人員一並劃轉所在省(區、市)管理。
首都機場、西藏自治 區區內的民用機場繼續由民航總局管理。2004年7月8日,隨著甘肅機場移交地方,機場屬地化管理改革全 面完成,也標志著民航體制改革全面完成。
2004年10月2日,在國際民航組織第35屆大會上,中國以高票首次當選該組織一類理事國。
2004年,民航行業完成運輸總周轉量230億噸公里、旅客運輸量1.2億人、貨郵運輸量273萬噸、通用航空作業7.7萬小時。
截止2004年底,我國定期航班航線達到1200條,其中國內航線(包括香港、澳門航線) 975條,國際航線225條,境內民航定期航班通航機場133個(不含香港、澳門),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廣州機場為中心,以省會、旅遊城市機場為樞紐,其它城市機場為支幹,聯結國內127個城市,聯結38個國 家80個城市的航空運輸網路。
民航機隊規模不斷擴大,截止至2004年底,中國民航擁有運輸飛機754架,其中大中型飛機680架,均為世界上最先進的飛機。
2004年中國民航運輸總周轉量達到230億噸公里(不包 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及台灣省),在國際民航組織188個締約國中名列第3位。

8. 民航局是干什麼的!

簡單的就是對國內各大航空公司和民航單位進行監督管理,指定適用於民航發展的規章制度。以下來自網路

(一)提出民航行業發展戰略和中長期規劃、與綜合運輸體系相關的專項規劃建議,按規定擬訂民航有關規劃和年度計劃並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起草相關法律法規草案、規章草案、政策和標准,推進民航行業體制改革工作。

(二)承擔民航飛行安全和地面安全監管責任。負責民用航空器運營人、航空
人員訓練機構、民用航空產品及維修單位的審定和監督檢查,負責危險品航空運輸監管、民用航空器國籍登記和運行評審工作,負責機場飛行程序和運行最低標准監
督管理工作,承擔民航航空人員資格和民用航空衛生監督管理工作。

(三)負責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工作。編制民航空域規劃,負責民航航路的建設和管理,負責民航通信導航監視、航行情報、航空氣象的監督管理。

(四)承擔民航空防安全監管責任。負責民航安全保衛的監督管理,承擔處置劫機、炸機及其他非法干擾民航事件相關工作,負責民航安全檢查、機場公安及消防救援的監督管理。

(五)擬訂民用航空器事故及事故徵候標准,按規定調查處理民用航空器事故。組織協調民航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組織協調重大航空運輸和通用航空任務,承擔國防動員有關工作。

(六)負責民航機場建設和安全運行的監督管理。負責民用機場的場址、總體規劃、工程設計審批和使用許可管理工作,承擔民用機場的環境保護、土地使用、凈空保護有關管理工作,負責民航專業工程質量的監督管理。

(七)承擔航空運輸和通用航空市場監管責任。監督檢查民航運輸服務標准及質量,維護航空消費者權益,負責航空運輸和通用航空活動有關許可管理工作。

(八)擬訂民航行業價格、收費政策並監督實施,提出民航行業財稅等政策建議。按規定許可權負責民航建設項目的投資和管理,審核(審批)購租民用航空器的申請。監測民航行業經濟效益和運行情況,負責民航行業統計工作。

(九)組織民航重大科技項目開發與應用,推進信息化建設。指導民航行業人力資源開發、科技、教育培訓和節能減排工作。

(十)負責民航國際合作與外事工作,維護國家航空權益,開展與港澳台的交流與合作。

(十一)管理民航地區行政機構、直屬公安機構和空中警察隊伍。
(十二)承辦國務院及交通運輸部交辦的其他事項。

9. 民航局〔2007〕117號《民用航空背景調查規定》的內容是什麼

中國民用航空標准化管理規定
中國民用航空總局令
第78號

《中國民用航空標准化管理規定》已經1998年7月20日中國民用航空總局局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局長 劉劍鋒
一九九八年七月二十日

中國民用航空標准化管理規定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加強民用航空標准化工作,提高標准化水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實施條例》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於中國民用航空(以下簡稱民航)標准化工作。 民航標准化工作包括建立標准體系、制定標准、實施標准、檢查標准實施及組織採用國際標准。
第三條 中國民用航空總局(以下簡稱民航總局)對民航標准化工作實施統一管理。
民航總局、民航地區管理局標准化職能部門和受民航總局委託的民航標准化技術歸口單位具體組織民航標准化工作和監督檢查標准實施情況。
第四條 民航企業推行標准化工作是實現企業規范化管理的基礎,民航企業對法律、行政法規、規章規定的標准應當依法執行。
鼓勵民航企業制定嚴於有關標準的企業標准。
第五條 鼓勵直接採用國際標准和國外先進標准,包括公認的權威組織的標准和技術文件。鼓勵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工作。
第二章 組織、管理和監督
第六條 民航總局標准化職能部門負責組織實施民航標准化管理工作,其職責如下:
(一) 貫徹執行國家有關標准化的法律、行政法規、規章,擬訂民航標准化工作的規章和規范性文件,並組織實施;
(二) 編制有關國家標准、行業標准項目計劃;
(三) 組織制定有關國家標准、行業標准並監督協調,辦理標準的審批、編號、發布和備案事宜;

(四) 組織實施或會同民航總局有關職能部門實施有關標准,並組織監督檢查;
(五) 指導民航企業的標准化工作,根據企業申請組織對其標准化水平的評估;
(六) 組織民航標准化人員的培訓、考核;
(七) 組織民航標准化科技成果的申報工作;
(八) 組織、參加國內外標准化會議和有關專業標准化技術委員會活動,指導民航標准化技術歸口單位和民航行業標准化技術委員會的工作;
(九) 監督民航重大引進技術、設備、工程等項目的標准化審查;
(十) 管理國際標準的採用工作。

第七條 民航總局各有關職能部門分工負責管理本業務范圍內的民航標准化工作,其職責如下:
(一) 根據民航標准項目計劃,制定或委託制定有關標准;
(二) 組織實施相關標准,並開展監督檢查;
(三) 負責民航重大引進技術、設備、工程等項目的標准化審查;
(四) 組織採用國際標准工作。
第八條 民航地區管理局標准化職能部門負責管理所轄地區的民航標准化工作,其職責如下:
(一) 貫徹執行有關標准化的法律、行政法規、規章,制定標准化工作管理文件,並組織實施;
(二) 承擔民航總局下達的標准制定、修訂任務;
(三) 受民航總局有關職能部門的委託,在本地區組織實施標准,並監督檢查;
(四) 指導、協調各單位的標准化工作,推行採用國際標准,負責企業標准備案工作;
(五) 受民航總局標准化職能部門委託,組織民航企業標准化水平評估、標准化科技成果評定、標准化人員培訓;
(六) 監督本地區民航重大引進技術、設備、工程等項目的標准化審查工作。
第九條 民航企業的標准化工作機構,負責本單位下列工作:
(一) 貫徹執行有關標准化的法律、行政法規、規章;
(二) 受民航總局委託,承擔有關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起草工作;
(三) 制定本企業的企業標准;
(四) 實施有關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和本企業的企業標准,並接受檢查;
(五) 根據企業需要,組織標准化水平評估事宜;
(六) 開展標准化宣傳及人員培訓,組織表彰獎勵活動;
(七) 參加引進技術、設備、工程等項目的標准化審查;
(八) 開展採用國際標准工作。
第十條 民航標准化技術歸口單位,受民航總局委託,承擔民航行業標准化技術管理的下列工作:
(一) 開展民航標准化基礎理論和政策研究,提出標准化工作的建議;
(二) 審查國家標准、行業標准項目的立項申請並提出建議;
(三) 初審、復核標准草案,組織、參加有關標準的審定、實施和監督檢查;
(四) 起草專項基礎標准;
(五) 組織開展標准信息交換、檔案管理、技術咨詢、行業標准出版發行和人員培訓工作;
(六) 組織或參與本行業有關的標准化技術委員會工作,負責與有關

10. 民航局、航空公司、機場職責怎麼劃分

簡單來說民航局是統籌管理中國國內所有機場和航空公司 制定國家民航發展戰略,審批各項涉及民航的業務管理及指導
航空公司:簡單來說就是承運人。
機場:為各航空公司提供進出港地面客運和貨運代理服務是其主要收入來源,另外就是三產。

閱讀全文

與民航局賦予建設集團六項職能定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香港英文傭金合同模板 瀏覽:70
九江銀行境外取現匯率 瀏覽:298
深圳多微金融服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653
2016年5月2日美金匯率 瀏覽:307
2019年3月29號汽油價格 瀏覽:753
歷任證券會主席 瀏覽:623
益通建設是上市公司嗎 瀏覽:618
證券法2014年修訂內容 瀏覽:424
各疫苗有關的股票 瀏覽:540
江西贛州章貢有哪些金融管理公司 瀏覽:343
昆明世聯金融服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22
金融服務營銷人員的職業道德的主要內容 瀏覽:871
論述現階段我國金融機構體系的構成 瀏覽:341
抖抖家居融資 瀏覽:807
文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瀏覽:770
賓士金融服務費退款 瀏覽:772
百度錢包第三方貸款 瀏覽:960
百年金融公司是怎麼樣 瀏覽:195
中國證券市場監管法規 瀏覽:168
縣級如何代理證券營業部 瀏覽: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