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融資信託 > 衍生金融資產的主要功能是管理風險暴露

衍生金融資產的主要功能是管理風險暴露

發布時間:2021-03-27 20:29:02

⑴ 什麼是衍生金融工具與風險管理

本書囊括了幾乎所有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傑出理論成果,涉及期權、期貨、遠期、互換以及許多由其擴展出來的變形品種。此外,你還能見到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衍生金融工具——貨幣及利率衍生產品。通過本書,你將學會如何運用這些工具及其投資組合,了解隨之而來的風險,並學會如何管理這些風險,變風險為盈利。本書特點:·全面系統。內容涵蓋國內及國際金融市場幾乎所有的衍生產品。·實務性強。案例和圖表相結合呈現理論體系,強調與實踐應用的緊密結合。·通俗易懂。無須高深的金融學知識和數學基礎,你將很輕松地學會並運用本書演示的定價政策和投資策略。·案例豐富。全書以美國在線公司實例貫穿始終,輔以大量的與現實交易相結合的虛擬、實際的小案例,是你輕松上陣,學以致用。·涉足前沿領域。涉及股票-國債、股票-期貨等基礎性產品與衍生產品交叉結合的領域的同時,強調期權與遠期∕期貨等各衍生產品的相互結合。

⑵ 什麼是金融衍生品,它們主要都有那些,怎樣避免它們帶來的風險危害...

什麼是金融衍生品

http://www.qzwb.com 2008年08月01日 00:00:00 來源:泉州晚報

金融衍生品通常是指從原生資產派生出來的金融工具。金融衍生產品的共同特徵是保證金交易,即只要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證金就可進行全額交易,不需實際上的本金轉移,合約的了結一般也採用現金差價結算的方式進行,只有在滿期日以實物交割方式履約的合約才需要買方交足貸款。因此,金融衍生產品交易具有杠桿效應。保證金越低,杠桿效應越大,風險也就越大。國際上金融衍生品種類繁多。金融衍生品根據產品形態。可以分為遠期、期貨、期權和掉期四大類。

遠期合約和期貨合約都是交易雙方約定在未來某一特定時間、以某一特定價格、買賣某一特定數量和質量資產的交易形式。期貨合約是期貨交易所制定的標准化合約,對合約到期日及其買賣的資產的種類、數量、質量作出了統一規定。遠期合約是根據買賣雙方的特殊需求,由買賣雙方自行簽訂的合約。因此,期貨交易流動性較高,遠期交易流動性較低。

掉期合約是一種交易雙方簽訂的在未來某一時期相互交換某種資產的合約。更為准確地說,掉期合約是當事人之間簽訂的在未來某一期間內相互交換他們認為具有相等經濟價值的現金流的合約。較為常見的是利率掉期合約和貨幣掉期合約。掉期合約中規定的交換貨幣是同種貨幣,則為利率掉期;是異種貨幣,則為貨幣掉期。

期權交易是買賣權利的交易。期權合約規定了在某一特定時間、以某一特定價格買賣某一特定種類、數量、質量原生資產的權利。期權合同有在交易所上市的標准化合同,也有在櫃台交易的非標准化合同。

股指期貨合約是金融衍生品的一種。(瑞達)

⑶ 金融衍生品的主要功能與風險是什麼

金融衍生品的主要功能是風險轉移,根據產品和交易形式不同,有些交易可以區分出風險的轉出方和轉入方,例如:期權買賣,轉出方沒有風險但需要為此付費,轉入方承擔風險但可以收費。另一些交易,例如短期浮動利率對長期浮動利率的利率互換,雙方各自面臨著不同的市場風險。
同普通外匯買賣或者債券交易相比,衍生合約在簽訂之初通常無需繳付任何本金(即所謂名義本金),屬高杠桿的表外交易,而其後的損益結算完全看未來市場表現,虧損可以上不封頂。如是,導致利用衍生品投機的人可以把機構弄破產。

⑷ 衍生金融工具會給企業帶來哪些風險

衍生金融工具會給企業帶來的風險:
(1)市場風險
市場風險是指因為原生金融產品(如股票指數)價格發生變化,從而為金融衍生品交易商帶來損失的一種風險。在金融衍生工具的各種風險中,市場風險是金融衍生工具最為普遍、最為經常的風險,存在於每一種金融衍生工具之中。
(2)流動性風險
流動性風險主要包括兩類,市場流動性風險和資金流動性風險。前者是指由於缺乏合約對手而無法變現或平倉的風險。後者是指交易方因為流動資金的不足,造成合約到期時無法履行支付義務,被迫申請破產,或者無法按合約要求追加保證金,從而被迫平倉,造成巨額虧損的風險。整體而言,流動性風險的大小取決於合約標准化程度、市場交易規模和市場環境的變化。
(3)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是指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中合約的對方出現違約所引起的風險。在金融衍生工具市場上,信用風險的大小與合約的期限長短有著密切關系,一般說來合約的期限越長,此風險就越大,同時,對同一期限的合約來說,其信用風險隨著時間的推移還會發生不斷的變化。由於不同的產品可以在不同的交易所交易,相對而言,沒有制度保障的場外交易中交易雙方存在更大的信用風險。
(4)營運風險
營運風險是指由於公司或企業內部管理不善、人為錯誤等原因而帶來的損失。其風險來源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在日常經營過程中由於各種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一種是由於經營管理上的漏洞,使交易員在交易決策出現故意的錯誤或者非故意的失誤,從而給整個機構帶來損失的風險。
(5)法律風險
法律風險是指因為法規不明確或交易不受法律保障,從而使合約無法履行而給交易商帶來損失的風險。
此風險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是由於金融衍生工具市場的過快發展造成的,其形成原因主要有兩方面:
一是合約確認文件不充分,交易對手不具法律授權或超越許可權,或合約不符合某些法律規定,法院依據有關規定宣布金融衍生品合約無效,
二是交易對方因破產等原因不具清償能力,對破產方的未清償合約不能依法進行平倉,導致損失。
企業本身對金融市場的交易狀況也並不是完全了解情況,沒有掌握到充足的信息。因而企業在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上就存在著極大地、復雜的流動性風險。為了避免損失,降低風險,企業應該完善其風險管理制度,量入為出,不過度擴張與投資;使用多種籌資手段,適當運用商業信用;債務籌資保持在適當比例;對財務指標設立預警機制。積極防範風險,建立健全的風險防範機制,同時在出現危機時,也有合理的正確的處理措施。
企業只有積極地防範和正確的預警,以及面臨風險時冷靜地應對處理,才能合理地運用金融衍生工具為其帶來豐富的收益,同時又不至於在面臨風險時損失重大。

⑸ 衍生金融工具在風險管理中應用產生了什麼樣的作用

衍生金融工具的主要作用是:
促進金融市場的穩定和發展,有利於加速經濟信息的傳遞,其價格形成有利於資源的合理配置和資金的有效流動,還可以增強國家金融宏觀調控的能力。
有分割,轉移風險,提高金融市場經濟效率的作用。

⑹ 金融衍生工具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金融衍生工具(又稱「金融衍生產品」)的主要功能有規避風險,價格發現,它是對沖資產風險的好方法。

注意:任何事情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風險規避了一定是有人去承擔了,衍生產品的高杠桿性就是將巨大的風險轉移給了願意承擔的人手中。交易者可以分為三類:對沖者(hedger)、投機者(speculator)以及套利者(arbitrageur)。

對沖者採用衍生產品合約來減少自身面臨的由於市場變化而產生的風險。投機者利用這些產品對今後市場變數的走向下賭注。套利者採用兩個或更多相互抵消的交易來鎖定盈利。這三類交易者共同維護了金融衍生產品市場上述功能的發揮。

金融衍生產品交易不當將導致巨大的風險,有的甚至是災難性的,國外的有巴林銀行事件,寶潔事件,LTCM事件,信孚銀行,國內的有國儲銅事件,中航油事件。

(6)衍生金融資產的主要功能是管理風險暴露擴展閱讀:

常見工具:

1、期貨合約。期貨合約是指由期貨交易所統一制定的、規定在將來某一特定時間和地點交割一定數量和質量實物商品或金融商品的標准化合約。

2、期權合約。期權合約是指合同的買方支付一定金額的款項後即可獲得的一種選擇權合同。證券市場上推出的認股權證,屬於看漲期權,認沽權證則屬於看跌期權。

3、遠期合同。遠期合同是指合同雙方約定在未來某一日期以約定價值,由買方向賣方購買某一數量的標的項目的合同。

4、互換合同。互換合同是指合同雙方在未來某一期間內交換一系列現金流量的合同。按合同標的項目不同,互換可以分為利率互換、貨幣互換、商品互換、權益互換等。其中,利率互換和貨幣互換比較常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金融衍生產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金融衍生工具

⑺ 衍生金融工具的風險有哪些

1、衍生金融工具的風險概括為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營運風險和法律風險五類。

2、生物資產的特徵
生物資產與其他資產的形式不同,價值轉化機理也不一樣,故生物資產不但具有一般資產的特徵,且基於它具有動植物的自然再生產和經濟再生產相互交織的特點,還具有與其他資產不同的生物特徵。這些特徵主要表現為:
①具有生物轉化性和自然增值性。由於生物資產都是活的生物,其在生長過程中,依靠自然以及人力的推動能夠實現自身的轉化,如從一株幼苗長成一棵大樹,實現自然增值。
②具有生長周期性。生物資產的生命周期差異較大,有的周期很長,如林木,長達十幾年甚至上百年,有的周期又很短,如一般的農作物在一年以內。周期不同的生物資產,其流動性和性質也存在差異。
③生長具有地域差異性。生物資產依賴自然環境而生存,不同地區的自然條件導致了其生長的地域差異性。
④具有雙重資產特性。生物資產具有流動性資產(消耗性生物資產)和長期性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和公益性生物資產)的雙重特性,且在一定情況下可以相互轉化。
⑤具有未來經濟利益不確定及高風險的特性。

3、企業清算會計核算的特點
企業清算核算,是在企業終止特定環境下,從清算了結的角度,對終止企業的資產、負債及所有者權益等,按照規定的程序進行清理、核算的一種會計處理過程。它與企業正常經營下的會計核算相比,有如下特點:
(1)核算目的不同;
(2)核算的范圍不同;
(3)核算的前提和原則不同;
(4)核算的賬戶有變化。

⑻ 金融衍生工具作為風險管理手段是怎麼發揮作用的

1. 避險保值
這是金融衍生工具被金融企業界廣泛應用的初衷所在。金融衍生工具有助於投資者或儲蓄者認識、分離各種風險構成和正確定價,使他們能根據各種風險的大小和自己的偏好更有效的配置資金,有時甚至可以根據客戶的特殊需要設計出特製的產品。衍生市場的風險轉移機制主要通過套期保值交易發揮作用,通過風險承擔者在兩個市場的相反操作來鎖定自己的利潤。一般那些以適當的抵消性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活動來減少或消除某種基礎金融或商品的風險,目的在於犧牲一些資金(因為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需要一定的費用)以減少或消除風險的個人或企業稱為對沖保值者。此類主體的活動是金融衍生市場較為主要的部分,也充分體現了該市場用於進行財務風險管理的作用。
2.投機
與避險保值正相反的是,投機的目的在於多承擔一點風險去獲得高額收益。投機者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市場中保值者的頭寸並不恰好互相匹配對沖的機會,通過承擔保值者轉嫁出去的風險的方法,博取高額投機利潤。還有一類主體是套利者,他們的目的與投機者差不多,但不同的是套利者尋找的是幾乎無風險的獲利機會。由於金融衍生市場交易機制和衍生工具本身的特徵,尤其是杠桿性、虛擬性特徵,使投機功能得以發揮。可是,如果投機活動過盛的話,也可能造成市場內不正常的價格震盪,但正是投機者的存在才使得對沖保值者意欲迴避和分散的風險有了承擔者,金融衍生工具市場才得以迅速完善和發展。
3.價格發現
如果以上兩點是金融衍生市場的內部性功效,那價格發現則是金融衍生市場的外部性功效。在金融衍生工具的價格發現中,其中心環節是價格決定,這一環節是通過供給和需求雙方在公開喊價的交易所大廳(或電子交易屏幕)內達成,所形成的價格又可能因價格自相關產生新的價格信息來指導金融衍生工具的供給和需求,從而影響下一期的價格決定。因為該市場集中了各方面的市場參與者,帶來了成千上萬種基礎資產的信息和市場預期,通過交易所內類似拍賣方式的公開競價形成一種市場均衡價格,這種價格不僅有指示性功能,而且有助於金融產品價格的穩定。
4.降低交易成本
由於金融衍生工具具有以上功能,從而進一步形成了降低社會交易成本的功效。市場參與者一方面可以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市場,減少以至消除最終產品市場上的價格風險,另一方面又可以根據金融衍生工具市場所揭示的價格趨勢信息,制定經營策略,從而降低交易成本,增加經營的收益。同時,擁有不同目的從事交易的參與者可以在市場交易中滿足自己的需求,最終形成雙贏的局面。

閱讀全文

與衍生金融資產的主要功能是管理風險暴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招商安慶基金理財 瀏覽:553
地震對期貨的影響 瀏覽:703
魯能集團上市 瀏覽:316
貨幣去杠桿事件 瀏覽:264
鑫亞國際股票 瀏覽:174
外匯銷售電話話術 瀏覽:733
東方財富股份公司騙 瀏覽:544
新興鑄管股份有限公司地址 瀏覽:662
武漢光谷聯合產權交易所襄陽 瀏覽:282
上海地鐵二號線融資外資 瀏覽:333
沈陽有興業證券 瀏覽:818
公募基金金融機構免稅政策 瀏覽:501
郵政銀行理財最少多少 瀏覽:139
胡華勇國信證券簡歷 瀏覽:167
外匯1100盈利計算公式 瀏覽:591
浙商國際金融期貨 瀏覽:61
信和金融服務有限公司 瀏覽:954
綠豆公司股票 瀏覽:706
股票期貨書籍打包下載 瀏覽:439
深圳揚天下金融服務有限公司 瀏覽: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