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融資信託 > 稅收對企業負債融資的影響

稅收對企業負債融資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1-03-27 21:35:42

① 稅率減少對債務融資的影響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規定:「企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企業在生產、經營期間的借款利息一般情況下是允許稅前扣除的,從而降低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企業從金融機構的貸款利息可以據實扣除,從非金融機構的的貸款利息可按不高於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利息予以扣除。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十條規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下列支出不得扣除:(一)向投資者支付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款項……」因此企業的權益性融資所支付的股息或紅利是不允許稅前扣除的。
從上面的比較可以看出,我們僅從降低稅負的角度考慮,企業在進行籌資時應該選擇債務性融資。但是從財務管理的角度去分析一下我們可以發現,一味的進行債務性融資不但會使我們的融資成本提高,更重要的是過高的負債率會使企業的財務風險增加、資本結構嚴重不合理,甚至會給企業帶來滅頂之災。
現在企業所得稅率有33%降到25%,可能會降低企業的債務籌資額
大家知道,債務融資具有抵稅作用,我們舉一個例子:
假設某公司借款利息一年100萬,假設是向金融機構借款,允許扣除,那麼在33%的稅率下,獲得的稅收收益是33萬元,在25%的稅率下稅收收益是25萬元。
首先,就像我們以上所說一味的進行債務性融資不但會使我們的融資成本提高,更重要的是過高的負債率會使企業的財務風險增加、資本結構嚴重不合理,甚至會給企業帶來滅頂之災。這就需要企業自身對負債所帶來的風險進行評估,借款利息是相對不變的,如果風險損失額設定為30萬,那麼在25%的稅率下,企業可能不會進行這項融資。
第二,隨著稅率的降低,債務性融資的節稅效應可能越低,而企業實際支付的利息會越來越高。100萬的利息在33%的稅率情況下企業實際的利息支出額是67萬,25%的稅率情況下企業實際的利息支出額是75萬,一但實際支出額超過權益性融資所要支付的股利時,企業將會選擇權益性融資。

② 關於負債的節稅效應

負債經營,這種借錢生錢的經營方式,現已在我國各類企業中被廣泛使用。不少企業因而不斷快速壯大,實力得到極大增強,同時,也有不少企業因為不堪重「負」,而瀕臨破產的邊緣。那麼,該怎樣正確地負債經營呢?

負債經營的關鍵:把握負債經營的「度」

如何把握負債經營的「度」,是負債經營的關鍵。如果企業能很好地把握這個「度」,那就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揮負債經營的優勢,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負債經營所帶來的各種風險。

下面,仔細分析一下可以用來衡量企業負債是否適度的幾個因素:

1.財務風險

財務風險是指企業由於利用財務杠桿(即負債經營),而使企業可能喪失償債能力,最終導致企業破產的風險,或者使得股東收益發生較大變動的風險。財務風險只發生在負債企業,就其產生的原因來看,負債風險具有兩種表現形式:(1)現金性財務風險,即在特定時日,現金流出量超過現金流入量產生的,到期不能償付債務本息的風險。(2)收支性財務風險,即企業在收不抵支情況下出現的不能償還到期債務本息的風險。企業如果一味追求獲取財務杠桿的利益,便會加大企業的負債籌資。負債增加使公司的財務風險增大,債權人因此無法按期得到利息的風險相應增大,債權人將要求公司對增加的負債提供風險溢酬,這就導致企業定期支出的利息等固定費用增加,同時企業投資者也因企業風險的增大而要求更高的報酬率,作為對可能產生風險的一種補償,便會使企業發行股票、債券和借款酬資的酬資成本大大提高。所以,企業的負債比應當保持在總資金平均成本攀升的轉折點,而不能無限度地擴張。

2.財務拮據成本

財務拮據成本是企業出現支付危機的成本,又稱破產成本。它只會發生在有負債的企業中。負債越多,所需支付的固定利息越高,就越難實現財務上的穩定,發生財務拮據的可能性就越高。如果公司破產,可能被迫以低價拍賣資產,還有法律上的支出。如果還未破產,但負債過多,則會直接影響資金的使用,使企業在原材料供應、產品出售等方面受到干擾,最終提高過度負債企業股本的要求收益率和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研究表明,破產成本、破產概率與公司負債水平之間存在非線性關系,在負債較低時,破產概率和破產成本增長極為緩慢,當負債達到一定限度之後,破產成本與破產概率加速上升,因而增加了公司的財務拮據成本,也就是說,財務拮據成本是企業不能無限制擴大負債的重要屏障。

3.非負債節稅

現代西方學者認為折舊抵稅和投資減稅與負債融資的抵免稅有替代作用,這類因素稱之為非負債節稅。它們的存在會減少公司負債的節稅作用,影響公司負債經營的決策。與投資相關的非負債避稅所產生抵免公司稅替代效應的結論是在假定投資變數外生化條件下得出的,但將投資變數內生化之後,非負債節稅會刺激投資總量的增加,也會使公司現金流入量增加。這種效應為一種補償性的收入效應,因此,非負債節稅對公司最優負債水平的實際影響決定於替代效用和收入效用的合並效果。非負債節稅高的公司不一定要降低負債水平,要看收入效應對負債水平的影響,若收入效應效果強,仍能保持負債水平。

4.代理成本

(1)負債的代理成本。債權人由於享有固定利息收入的權利,並無參與企業經營決策的權利。所以,當貸款或債權投入企業後,企業經營者或股東就有可能改變契約規定的貨款用途進行高風險投資,從而損害了債權人的利益,使債權人承擔了契約之外的附加風險而沒有得到相應的風險報酬補償。因此,債權人需要利用各種保護性合同條款和監督貸款正確使用的措施來保護其利益免受公司股東的侵佔。但是,增加條款和監督實施會發生相應的代理成本,這些成本隨公司負債規模上升而增加。債權人一般以提高貸款利率等方式將代理成本轉移給公司,所以公司在選擇負債比例進行資本結構決策時要考慮這些負債代理成本。

(2)股權代理成本。股權代理成本是指與公司外部股權相關聯的代理成本。對於內部股權並存的公司,內部股權在公司經營決策,公司資產的使用與分配,信息的獲得等方面佔有一些便利。若內部股東利用這些便利謀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如獲取高額津貼、豪華的辦公條件、追求個人享受,將導致公司的利潤擠佔了外部股東利益,出現內、外部股東的利益)中突,公司外部股東將不得不採取必要的措施,監督公司按照使公司全體股東利益極大化目標行事。這方面支出的費用也是一種代理成本。它隨外部股權比例的增大而增加。總代理成本是這兩類代理成本的迭加,因為這兩種代理成本與資本結構的關系正好相反,所以在不考慮稅收和財務拮據成本的情況下,對應於最小的總代理成本的資本結構是最優的。此時的負債規模較為適度。

5.其它因素

除以上幾種主要因素,公司規模、公司經營收入的易變性、公司的盈利性以及公司產品和生產的獨特性都對公司負債規模可能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首先,公司規模的擴大可以使公司進行多樣化經營,有效地分散經營風險,破產概率較低。因此,大公司具備更高的負債能力,而小公司則傾向於使用銀行的短期借款;其次,企業的經營收入變化過大會增加企

《企業管理》

③ 稅收對企業發展有什麼影響

1、有助於企業發展

企業稅務會計在多種納稅方案中通過事先籌劃,合理安排公司籌資、投資、經營、利潤分配等財務活動,針對采購、生產經營以及內部核算等進行合理決策,利用國家法規積極稅務籌劃。

既保證企業完成利稅義務增加自身 「造血」能力 ,降低稅收負擔,也提高了稅後利潤,實現自身的持續健康發展。

2、提高企業競爭力

隨著市場經濟日趨規范和完善,稅務管理在企業競爭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顯著。

聯營企業的稅務管理,要著重從稅務管理的方法及措施入手,通過加強稅法知識學習,從而進一步提高納稅意識,在掌握稅法理論知識的前提下,通過稅收優惠、稅收籌劃等一些合理合法的避稅方法來達到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提高財務管理水平。

(3)稅收對企業負債融資的影響擴展閱讀

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稅收工作直接關繫到經濟發展,關繫到社會和諧穩定。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對資源配置起主導作用,但市場配置資源,也有它的局限性,可能出現市場失靈(如無法提供公共產品、外部效應、自然壟斷等)。

這時,就有必要通過稅收保證公共產品的提供,以稅收糾正外部效應,以稅收配合價格調節具有自然壟斷性質的企業和行業的生產,使資源配置更加有效。

稅收對需求總量進行調節,以促進經濟穩定。

④ 稅收對企業有什麼影響,請試舉5個方面的例子說明

1,企業稅收和企業信譽形象相關,例如公司轉讓就需要看企業的稅收狀態是否正常這些,
2.企業稅收如果不正常直接就會影響以後法人貸款這些,乘坐高鐵這些,購房這些
3企業稅收的完善是企業財務管理最基本需要達到的管理,稅收的管理讓企業更加合法化,如果企業稅收不完善,被稅務機關所查,輕則,企業被罰款扣稅,重則公司主要負責人將會面臨牢獄之災。
4企業稅收是現在一家企業拿到營業執照後,就需要馬上去完善核稅這些的,就好比新手上路開車需要拿到駕照一樣的。而企業想要開始營業不只是拿到營業執照就可以的,還需要國地稅報道,核稅種這些。
5企業稅收涉及到企業以後發票的正常開取,如果企業稅收不正常,就不能正常開具發票給客戶,就會影響企業的發展。會減少部分客戶,因為現在的稅收很多公司都是需要發票的,企業的稅收和發票息息相關。

⑤ 為什麼稅率高的情況下比較有利於負債融資

利息抵稅效用
負債相對於股權最主要的優點是它可以給企業帶來稅收的優惠,即負債利息可以從稅前利潤中扣除,從而減少應納稅所得額而給企業帶來價值增加的效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規定負債免徵所得稅。中國《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中也明確規定:「在生產經營期間,向金融機構借款的利息支出,可按照實際發生數扣除。」負債的利息抵稅效用可以量化,用公式表示為:利息抵稅效用=負債額×負債利率×所得稅稅率。所以在既定負債利率和所得稅稅率的情況下,企業的負債額越多,那麼利息抵稅效用也就越大。
財務杠桿效用
債券的持有者對企業的現金流量擁有固定索取權。當企業經營狀況很好時,作為債權人只能獲得固定的利息收入,而剩餘的高額收益全部歸股東所有,提高了每股收益,這就是負債的財務杠桿效用。需要注意的是,財務杠桿是一種稅後效用,因為無論是債務資本產生的收益還是權益資本產生的收益都要徵收企業所得稅。財務杠桿效用也可以用公式來表示:財務杠桿效用=負債額×(債務資本利潤率-負債利率)×(l一所得稅稅率)。在負債利率、所得稅稅率既定的情況下,即在一定的負債規模和稅率水平下,負債資本利潤率越高,財務杠桿效用就越大;該利潤率等於負債利率時,財務杠桿效用為零;小於負債利率時,財務杠桿效用為負。所以,財務杠桿也可能給企業帶來負效用,企業能否獲益於財務杠桿效用、效益程度如何,取決於債務資本利潤率與負債利率的對比關系。
負債是減少管理者和股東之間代理沖突的工具
隨著外部股東的介入,擁有股權的管理者或稱為內部股東會發現,當他們努力工作時,卻得不到全部的報酬;而當他們增加自身消費或出現損失時,也並不是全部由其個人承擔。此時,管理者的經營活動並不都是以提高股東收益為目的。有時他們也會作出對他們自身有利而對企業價值提升不利的決策,例如,修建豪華的辦公場所、增加商務旅行的機會等,此時,就會產生管理者和股東之間的代理沖突。而負債融資可以成為減少代理沖突的工具之一。
當企業舉債並用借款回購股票時,將在兩個方面減少代理沖突。其一,因為企業外部股東的數量減少了,所以企業現金流量中屬於股東的那部分就減少了,又因為管理者必須用大量的現金流量償還債務,屬於債權人的現金流量的增加,就會減少管理者奢侈浪費的機會。其二,如果管理者擁有部分權益資產,當企業負債增加後,管理者資產所佔的份額相應增加,即管理者的控制權增加了。這兩點就像蘿卜和大棒一樣,都會激勵管理者為股東利益而工作。因為負債融資將管理者和股東的利益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從而有效地減少了兩者之間的代理沖突。

⑥ 債務籌資的抵稅作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規定:「企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企業在生產、經營期間的借款利息一般情況下是允許稅前扣除的,從而降低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企業從金融機構的貸款利息可以據實扣除,從非金融機構的的貸款利息可按不高於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利息予以扣除。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十條規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下列支出不得扣除:(一)向投資者支付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款項……」因此企業的權益性融資所支付的股息或紅利是不允許稅前扣除的。
從上面的比較可以看出,我們僅從降低稅負的角度考慮,企業在進行籌資時應該選擇債務性融資。但是從財務管理的角度去分析一下我們可以發現,一味的進行債務性融資不但會使我們的融資成本提高,更重要的是過高的負債率會使企業的財務風險增加、資本結構嚴重不合理,甚至會給企業帶來滅頂之災。
現在企業所得稅率有33%降到25%,可能會降低企業的債務籌資額
大家知道,債務融資具有抵稅作用,我們舉一個例子:
假設某公司借款利息一年100萬,假設是向金融機構借款,允許扣除,那麼在33%的稅率下,獲得的稅收收益是33萬元,在25%的稅率下稅收收益是25萬元。
首先,就像我們以上所說一味的進行債務性融資不但會使我們的融資成本提高,更重要的是過高的負債率會使企業的財務風險增加、資本結構嚴重不合理,甚至會給企業帶來滅頂之災。這就需要企業自身對負債所帶來的風險進行評估,借款利息是相對不變的,如果風險損失額設定為30萬,那麼在25%的稅率下,企業可能不會進行這項融資。
第二,隨著稅率的降低,債務性融資的節稅效應可能越低,而企業實際支付的利息會越來越高。100萬的利息在33%的稅率情況下企業實際的利息支出額是67萬,25%的稅率情況下企業實際的利息支出額是75萬,一但實際支出額超過權益性融資所要支付的股利時,企業將會選擇權益性融資。

⑦ 企業負債籌資的利與弊

企業負債籌資的益處

——企業負債籌資能有效降低企業加權平均資金成本.這種效應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對投資者來說,債權收益率固定,除非企業資不抵債破產清算外,一般都能到期收回本金,其風險要比股權投資小,相應地要求報酬率也低,而且債務籌資費用也較股權籌資為低.因此,債務資金成本較股權資金成本為低.另外,負債經營可以從"減稅效應"中獲益.由於債務的利息支出是稅前支付,能使企業獲得減少交納所得稅的好處.在這兩方面因素影響下,當資金總額一定時,一定比例的負債籌資能有效降低企業的加權平均資金成本.

——負債籌資給企業帶來"財務杠桿效應".由於對債權人的利息支付是一項與企業贏利水平高低無關的固定支出,當企業的資金利潤率高於債務資金成本時,企業收益將會以更大程度增加,即財務杠桿效應.同時,企業可利用負債節省下來的自有資金創造新的利潤.因此,一定程度負債籌資對提高企業收益率有著重要作用.

——負債籌資能使企業從通貨膨脹中獲益.在通貨膨脹環境中,貨幣貶值,物價上漲,而企業債務償還仍然以其賬面價值為准而不考慮通貨膨脹因素.這樣,企業實際償還款項真實價值低於其借入款項的真實價值,使企業獲得貨幣貶值的好處.

——負債籌資有利於企業控制權的保持.在企業籌集資金時,如果以發行股票方式籌集資本,勢必帶來股權分散,影響到現有股東對企業的控制權.而負債籌集在增加企業資金來源的同時又不影響企業控制權,有利於現有股東對企業的控制.

——負債籌資同時也是公司改善治理機制的一種外在監督因素的引入.企業負債不僅是一種融資手段,而且通過資本結構的優化,可以引入債權人的監督來減少股東與經理人員的代理成本.債權人為了保證自己資本的回收和增值,必定會對企業的運行進行關注,這無形中就起到了對經理人員的監督,從而減少股東對經理人員的監督成本.負債不僅是企業融資的一種手段,也是公司改善其治理機制的一種外在監督因素的引入.

負債籌資的風險

——"財務杠桿效應"的負面作用.當企業面臨經濟發展低潮或者其他原因帶來的經營困境時由於固定額度利息的負擔,在資金利潤率下降時,投資者收益率將會以更快速度下降.

——無力償付債務風險.對於負債籌資,企業負有到期償還本金和利息的法律責任.如果企業利用負債籌集到的資金進行的投資項目不能獲得預期的收益率,或企業整體生產經營和財務狀況惡化,或企業短期資金運作不當等,這些因素不僅會造成企業利潤額大幅下降,而且會使企業面臨無力償債的風險.其結果可能導致企業資金緊張,被迫低價拍賣或抵押資產.

——再籌資風險.由於負債籌資使企業資產負債率增大,對債權人保證程度降低,企業投資者也因企業風險增大而要求更高報酬率,作為可能產生風險的一種補償,會使企業發行股票,債券等借款籌資成本大大提高,難度加大.

⑧ 簡述稅收對財務管理產生的影響

(一)籌資納稅籌劃在納稅籌劃過程中,企業應首先比較債務資本與權益資本的資金成本,包括資金佔用費和資金籌集費。在所有的籌資方式中,不同的籌資渠道資金成本各不相同,取得資金的難易程度也不同,其中利用貸款從事生產經營活動資金成本最低。我國稅法規定,權益資本以股息形式獲得報酬,一般要被征稅兩次,一次是分配前作為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徵收企業所得稅,另一次是分配後作為權益資本所有者的股息收入,徵收預提所得稅。而企業支付債務資本的利息可以列為財務費用,從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因此企業可以設計資本來源結構,千方百計舉債投資,加大債務資本比例,降低自有資金的比例,從而降低稅務成本。
(二)投資納稅籌劃企業面臨多種投資機會的選擇時,資本使用成本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我們認為,企業設立子公司可直接利用國家稅法規定的優惠政策進行籌劃。國家為了促進某些行業的發展,給予在這些行業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的企業或個人以必要的稅收優惠政策。由於這些稅收優惠政策是國家從宏觀上調控經濟,引導資源流向的工具,符合國家總體的經濟目標,因而納稅人可以合理地加以利用,為自己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服務。比如國家對某些生產性企業給予稅收上的優惠,則企業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就地改變生產經營范圍,使自己符合優惠條件,從而獲得稅收上的好處。
(三)產權重組納稅籌劃產權重組是一種正常的企業行為,並且貫穿企業運營發展的全歷程。企業產權重組是一次資源的重新配置過程,必然伴隨資產的轉移。企業產權重組包括合並、分立、資產重組和資產轉讓等。在產權轉移過程中,可能涉及的稅種有增值稅、營業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契稅、企業所得稅等,其中資產轉移中的流轉稅問題和對產權轉移形成所得的稅務處理是產權重組納稅籌劃的重點。根據現行的稅收制度規定,在流轉稅方面大多採用較優惠的稅收政策,如對關聯企業之間相互轉讓資產進行資產重組、購並時的不動產轉讓不徵收營業稅,也不徵收土地增值稅;以無形資產、不動產投資入股,參與被投資方利潤分配,共同承擔投資風險的行為,不徵收營業稅,並免徵土地增值稅;對股權轉讓不徵收營業稅。為此企業在產權重組過程中,除應從生產經營需要的角度考慮轉移哪些資產外,還應從納稅籌劃的角度考慮轉移哪些資產、按多大的價格轉讓資產、如何從流轉稅和所得稅綜合籌劃的角度進行資產的轉讓等問題。
(四)內部業務定價籌劃轉讓定價不僅是國內企業納稅籌劃的一種主要方法,而且是跨國企業進行國際納稅籌劃的重要方法之一。企業轉讓定價方法主要是集團根據其經營戰略目標,在關聯企業之間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和專門技術、資金借貸的活動時所確定的集團內部價格。關聯企業主要是指具有直接或間接控制和被控製法律關系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企業。任何一個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及買賣雙方均有權力根據自身的需要確定所生產所經營產品的價格標准,只要買賣雙方是自願的,別人就無權干涉,這是一種合法行為。內部業務之間的互惠定價,企業為減輕稅負,達到降低集團整體稅負的手段。

⑨ 稅收對企業有哪些方面的影響

得分析看從那方面講了 營業稅 是可以抵所得稅的 增值稅是不可以的

⑩ 負債融資會產生哪些財務效應

1.利息抵稅效用
負債相對於股權最主要的優點是它可以給企業帶來稅收的優惠,即負債利息可以從稅前利潤中扣除,從而減少應納稅所得額而給企業帶來價值增加的效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規定負債免徵所得稅。我國《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中也明確規定:"在生產經營期間,向金融機構借款的利息支出,可按照實際發生數扣除。"
負債的利息抵稅效用可以量化,用公式表示為:利息抵稅效用=負債額×負債利率×所得稅稅率。所以在既定負債利率和所得稅稅率的情況下,企業的負債額越多,那麼利息抵稅效用也就越大。
2.財務杠桿效用
債券的持有者對企業的現金流量擁有固定索取權。當企業經營狀況很好時,作為債權人只能獲得固定的利息收入,而剩餘的高額收益全部歸股東所有,提高了每股收益,這就是負債的財務杠桿效用。需要注意的是,財務杠桿是一種稅後效用,因為無論是債務資本產生的收益還是權益資本產生的收益都要徵收企業所得稅。
財務杠桿效用也可以用公式來表示:財務杠桿效用=負債額×(債務資本利潤率-負債利率)×(l-所得稅稅率)。在負債利率、所得稅稅率既定的情況下,即在一定的負債規模和稅率水平下,負債資本利潤率越高,財務杠桿效用就越大;該利潤率等於負債利率時,財務杠桿效用為零;小於負債利率時,財務杠桿效用為負。所以,財務杠桿也可能給企業帶來負效用,企業能否獲益於財務杠桿效用、效益程度如何,取決於債務資本利潤率與負債利率的對比關系。
3.負債是減少管理者和股東之間代理沖突的工具
隨著外部股東的介入,擁有股權的管理者或稱為內部股東會發現,當他們努力工作時,卻得不到全部的報酬;而當他們增加自身消費或出現損失時,也並不是全部由其個人承擔。此時,管理者的經營活動並不都是以提高股東收益為目的。有時他們也會作出對他們自身有利而對企業價值提升不利的決策,例如,修建豪華的辦公場所、增加商務旅行的機會等,此時,就會產生管理者和股東之間的代理沖突。而負債融資可以成為減少代理沖突的工具之一。
當企業舉債並用借款回購股票時,將在兩個方面減少代理沖突。其一,因為企業外部股東的數量減少了,所以企業現金流量中屬於股東的那部分就減少了,又因為管理者必須用大量的現金流量償還債務,屬於債權人的現金流量的增加,就會減少管理者奢侈浪費的機會。其二,如果管理者擁有部分權益資產,當企業負債增加後,管理者資產所佔的份額相應增加,即管理者的控制權增加了。這兩點就像蘿卜和大棒一樣,都會激勵管理者為股東利益而工作。因為負債融資將管理者和股東的利益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從而有效地減少了兩者之間的代理沖突。

閱讀全文

與稅收對企業負債融資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招商安慶基金理財 瀏覽:553
地震對期貨的影響 瀏覽:703
魯能集團上市 瀏覽:316
貨幣去杠桿事件 瀏覽:264
鑫亞國際股票 瀏覽:174
外匯銷售電話話術 瀏覽:733
東方財富股份公司騙 瀏覽:544
新興鑄管股份有限公司地址 瀏覽:662
武漢光谷聯合產權交易所襄陽 瀏覽:282
上海地鐵二號線融資外資 瀏覽:333
沈陽有興業證券 瀏覽:818
公募基金金融機構免稅政策 瀏覽:501
郵政銀行理財最少多少 瀏覽:139
胡華勇國信證券簡歷 瀏覽:167
外匯1100盈利計算公式 瀏覽:591
浙商國際金融期貨 瀏覽:61
信和金融服務有限公司 瀏覽:954
綠豆公司股票 瀏覽:706
股票期貨書籍打包下載 瀏覽:439
深圳揚天下金融服務有限公司 瀏覽: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