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金融服務三權分置改革

金融服務三權分置改革

發布時間:2021-05-03 08:03:32

Ⅰ 什麼是三權分置

什麼是「三權分置」?「三權」就是指農村土地的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所有權」歸「農村集體」所有;「承包權」歸簽訂承包合同的農民所有;「經營權」則是農村土地流轉後負責經營土地的人所有。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簡稱「三權分置」。

Ⅱ 農地"三權分置"改革究竟是什麼意思

農地圈喜歡說白話,說白話是最高效的溝通方式,在長期跟農民兄弟打交道的過程中,農地圈逐步學習各地方言,就是為了更好的跟大家溝通。然而,有些政策,有些專家,有些機構偏偏喜歡「發明」新名詞。放水不叫放水了,改叫slf,什麼常備借貸便利一堆,估計專業學經濟學的也是第一次聽說吧。
最近,農村土地改革頻繁出現了一個詞,叫"三權分置",很書面化的一個詞。乍一聽,還以為是資本主義的三權分置呢,農村的三權分置到底是個啥玩意兒?
眾所周知,大概我們父母一代,經過了人民公社時期,一切生產和生活資料都被收公,連家裡的牛,都成為集體所有了。大概試了幾十年之後,社會處在崩潰邊緣,實在走不下去了,迫不得已啟動了農村改革。標志性事件就是著名的小崗村十八戶農民簽訂生死狀,承包責任田,這十八戶村民是真的勇士,當時是冒著掉腦袋的風險按的手印,至今我們仍然可以看到最後一句「坐牢掉頭也甘心,大家社員也保證把我們的小孩養活到十八歲」。想起這件事,農地圈心裡依然是久久不能平靜,任何一次改革都來之不易,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們應該向這十八位勇士致敬。

然後的事情,大家就知道了,農村啟動了轟轟烈烈的改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開始全國推行。在82年到86年,在杜老的帶領下,中央連續出台了5個推動農村改革的一號文件,確立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法律地位。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當時在公有制體制下的一種制度創新,將土地權利一分為二,所有權和承包經營權分開,在保持公有制不變的前提下,分離成承包經營權給農民,極大的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積極性,很快就解決了全國人民的吃飯問題。
然而,在農村改革停滯了三十年之後,中央再次提出「三權分置」,到底是什麼意思?
所謂農地的三權,是指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也就是說,原來的承包經營權一分為二了,承包權還是歸農民,經營權可以流轉,經營權可以流轉給非農戶。承包經營權一分為二給老百姓帶來的影響遠不止這些字面的變化,而是深遠影響每位農民的切身利益。可以預見在未來,農地抵押,到底是附加在承包權上還是經營權上,農業補貼到底是補貼承包權還是經營權,都是跟老百姓息息相關的,原來承包經營權毫無疑問,都在農戶手裡,現在分開了,承包權和經營權可以是兩個不同的主體,經營權可以跟農戶沒有任何關系。根據農地圈預測,抵押的金融屬性會附加到經營權上,農業補貼,尤其是以後的增量補貼,也會逐漸向經營者傾斜。農地圈建議農民朋友把這段話,讀上三遍,確保消化。

Ⅲ 三權分置屬於上層建築的改革嗎

三權分置指的是農村的土地所有權,使用權。和承包權
它是調整生產關系以適應生產力。
不是屬於上層建築的改革。

Ⅳ 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怎麼實現

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就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三權分置」改革提出實施意見。文件指出「三權分置」改革「有利於促進土地資源合理利用,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提高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推動現代農業發展。」關於農業現代化,社會上一直流行著一種觀點,只有賦予和保護農民流轉土地的權利,才能推進土地流轉、實現農業現代化。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實現需要注意一下幾點:

  1. 強化土地承包權的產權強度可能會適得其反

    很多人認為,為促進承包地經營權流轉,必須把農戶承包權做大做實。唯其如此,方能令承包戶放心地流轉土地。受此理念的影響,當前「三權分置」改革的著力點是不斷提高農民承包權的產權強度。一是賦予農民土地流轉的處分權利,二是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將農民的承包權固定在特地的地塊上,三是將承包經營權設置為用益物權。這樣土地承包權實現了從生產經營自主權向用益物權、乃至「准所有權」的重大轉變。在農業經營和土地流轉上,中國農民獲得了與日本農民基本相同的土地權利。
    根據日本的經驗教訓,在土地小規模、分散化佔有條件下,如果強化土地的私人財產權利屬性,會阻礙經營權流轉。我們在農村調查發現,隨著農民的土地權利日益私人財產化,日本土地流轉的困境在我國農村也普遍存在。

    一是土地成為農民的私人財產,農民將土地作為保值增值手段,或者作為「鄉愁」、家產等保留,寧願拋荒也不願意將土地流轉出去。在城市化擴張時期,農民普遍存在征地預期,即使不耕種土地也坐等土地升值。東亞社會農民普遍存在惜土情結,土地不僅僅是純粹是生產要素,還是農民的家產、祖業,還寄託著農民的家鄉觀念。農民即使不願意耕種土地也不一定將土地流轉出去,這使得棄耕撂荒與土地流轉率低並存。2010年日本拋荒耕地面積為39.6萬公頃,佔全國耕地總面積的10%左右。

    二是農民成為「二地主」,憑借其強大的土地承包權利提高土地租金,導致「地租侵蝕利潤」的後果。我們在上海農村調查發現,每畝土地扣除生產成本後的純收益只有1000多元。但當地的土地流轉租金普遍高達800-1000元,甚至有的土地租金達到1500元。某村有土地2700畝,土地租金每畝1000元,由於沒有人願意流入土地,只能由村集體和區農委代為管理。甚至有些農民要求地方政府給其安排工作和提供養老保險,否則其不流轉土地致使所有農民的土地都無法流轉。土地承包經營制度成為一項保護「二地主」收租的權利,而不是保護實際耕種土地的經營者的權利。

    三是農民日益強化的土地權利更加難以整合,阻礙土地集中連片流轉。不同農民流轉土地的意願不同,在流轉意願上,有的農民願意耕種土地,有的農民願意流轉部分土地,有的農民願意流轉全部的土地,有的農民視土地租金高低決定是否流轉土地;在流轉時間上,有的農民願意長期流轉,有的農民願意短期流轉,還有的農民只是季節性流轉。在土地細碎化條件下,農民的流轉意願不同,導致土地分散化流轉。由於土地流轉不集中連片,不少種田大戶因此放棄了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我們在湖北沙洋縣調查發現,趙某在趙村7組流轉土地170畝,涉及到22戶,有2戶不願意流轉。趙某不僅在土地流轉過程中要依賴村幹部與農民協調各種關系,而且在土地利用過程中與沒有流轉土地的農戶產生了很多糾紛:病蟲害防治不一致,排灌糾紛,機械過田毀苗等。趙某經營1年就放棄了土地流轉,部分土地只能拋荒。

    雖然「三權分置」改革強調落實集體所有權,但日益強化的承包權「所有權」化,客觀上虛化了集體所有權,使農民集體喪失了統分結合雙層經營體制中的集體統一經營功能。由於土地小塊佔有,「三權分置」改革強調保護農民的土地承包權利,反而致使農民的流轉權利難以實現。這實際上是陷入「保護農民權利反而損害農民利益」的悖論。並且由於土地承包權做大做強,導致土地租金過高、土地分散化流轉,降低了經營者流入土地的積極性。可以認為,「三權分置」改革以強化承包權為手段,反而架空了集體所有權,僵化了土地經營權。

  2. 落實集體所有權是出路

    我們在農村調查中發現,一些農村地區通過落實集體所有權,發揮集體的資源配置功能,實現了土地的集中連片流轉。以安徽省繁昌縣為例,農民擁有是否進行土地流轉的選擇權,農民集體根據農民的意願配置土地資源。願意耕種土地的農民從集體獲得連片的承包地,農民集體將外出務工農民的土地集中連片流轉出去,外出務工農民獲得土地租金。農民集體每5-10年重新調整一次,重新集結農民流入、流出土地的意願。

    農民的意願和利益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例如,對於外出務工的農民而言,重要的不是對特定地塊的承包權利,而是返回農村時繼續耕種土地的權利。繁昌縣的做法是根據農民的不同意願以不同的方式實現農民的土地承包權,這種靈活性與農民需求的差異性和變動性相匹配。需要耕種土地的農民可以獲得集中連片的承包地,並且在需要進行土地流轉時候可以將土地流轉出去。外出務工農民的土地承包權價值化,可以獲得土地租金,並且以後返回農村時可以繼續耕種承包地。

    經營者可以獲得三個方面的好處,從而真正激活了土地經營權。一是經營者只需要與村集體談判,不需要與幾十上百個甚至上千個農民談判,從而降低了土地流轉的交易成本。二是集體統籌資源配置,解決了農民土地流轉差異性導致的土地流轉分散化和「插花地」問題,經營者可以獲得集中連片的土地。三是土地流轉期限為5-10年,穩定了經營者的生產預期。在分散化土地流轉階段,繁昌縣一個家庭農場只能經營50畝左右的土地。這既是由於家庭農場主無法與數量眾多的農民談判,獲得足夠數量的土地,更主要的原因是土地流轉不集中連片限制了農業經營規模。在集中化土地流轉階段,繁昌縣家庭農場的土地經營面積一般在100-300畝之間。

    這種土地流轉模式的核心在於真正有效落實了集體所有權配置土地資源的權能,最大限度地實現了土地承包者的利益,激發了土地經營者的積極性。這種土地流轉模式實現了公平與效率的有機統一。土地承包權根據公平原則分配,農民有耕種土地的權利,外出務工農民不耕種土地可以獲得土地租金,實現了土地的公平分配和農村社會的穩定。土地經營權按照效率原則分配,農民集體通過市場化方式將農民不願意耕種的土地流轉給規模經營者,促進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土地集體所有制可以很容易地解決人地分離問題,在農村人口沒有完全非農化轉移的條件下可以實現土地集中連片流轉。

    農民集體配置土地資源的合法性在於,我國採取土地集體所有制,土地是集體的公共生產資料,而不是農民的私人財產,集體可以根據農民的需求配置土地資源。相反,日本採取土地私有制,村莊共同體或者村社沒有配置土地資源的權利,細碎化的土地資源難以有效整合,以分散農民為主體流轉土地難以擴大土地經營規模。
    根據日本的經驗教訓,在土地細碎化且農民具有惜土情結的條件下,不斷強化農民的土地權利,可能會適得其反。繁昌的經驗實踐表明,發揮集體的土地資源配置功能,實現土地的集中連片流轉,可以更好地實現土地承包者和經營者的權利。「三權分置」改革應警惕走入「日本陷阱」,其改革目標的實現取決於如何真正有效地落實集體所有權及其土地資源配置功能。


Ⅳ 三權分置改革的意義和好處有哪些

「三權分置」[1] 思想是指形成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經營權流轉的格局[2] 。「三權分置」下,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既存在整體效用,又有各自功能。從當前實際出發,實施「三權分置」的重點是放活經營權,核心要義就是明晰賦予經營權應有的法律地位和權能。

改革開放之初,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將土地所有權和承包經營權分設,所有權歸集體,承包經營權歸農戶,極大地調動了億萬農民積極性,有效解決了溫飽問題,農村改革取得重大成果。現階段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順應農民保留土地承包權、流轉土地經營權的意願,將土地承包經營權分為承包權和經營權,實行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以下簡稱「三權」)分置並行,著力推進農業現代化,是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農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創新。「三權分置」是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自我完善,符合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規律,展現了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持久活力,有利於明晰土地產權關系,更好地維護農民集體、承包農戶、經營主體的權益;有利於促進土地資源合理利用,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提高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三權分置」的重要意義,妥善處理「三權」的相互關系,正確運用「三權分置」理論指導改革實踐,不斷探索和豐富「三權分置」的具體實現形式。

Ⅵ 為什麼說土地"三權分置"是中國農村改革的方向性舉措和又一次重大創新

把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分為承包權和經營權,實現承包權和經營權分置並行,這是我國農村改革的又一次重大創新。
「三權分置」是實踐探索的產物,是家庭承包經營制度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而不斷變革創新的結果,它孕育於中國國情,著眼於解決現實問題,具有深厚的實踐依據、豐富的創新內涵和重大的政策意義。我們要結合我國農村改革與發展的實踐,面向實現農業現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全面把握「三權分置」的演進脈絡和重大意義。
(一)「三權分置」創新了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拓展了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的有效實現形式。
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是我國憲法明確的基本經濟制度。改革前,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和經營權合一,土地集體所有、集體統一經營。改革開放初期,根據當時主要依靠人力畜力勞作的農業生產力實際,我們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逐步確立了集體土地所有權和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兩權分離」的制度框架,賦予農戶長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權,調動了廣大農民生產積極性,實現了解決溫飽問題的基本目標。現階段,隨著工業化、城鎮化深入推進,農村勞動力大量進入城鎮就業,相當一部分農戶將承包土地流轉給他人經營,承包主體與經營主體分離,從而使承包經營權進一步分解為相對獨立的承包權和經營權。截至2015年年底,全國家庭承包經營耕地流轉面積4.43億畝,佔比達33.3%。實行集體所有權、農戶承包權和土地經營權「三權分置」,是對農村土地產權的豐富和細分,新的制度安排堅持了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強化了對農戶土地承包權的保護,順應了土地要素合理流轉、提升農業經營規模效益和競爭力的需要。可以說,「三權分置」創新了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的有效實現形式,在中國特色農村土地制度演進史上翻開了新的一頁。
(二)「三權分置」豐富了雙層經營體制內涵,展現了我國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持久活力。
以家庭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我國農村的基本經營制度。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證明,這一制度既維護了農村土地的集體所有制度,又賦予了承包農戶相對獨立的承包經營權利,通過農村土地的「兩權分離」,促進了集體統一經營、農戶承包經營「統和分」兩個層次的形成。近年來,隨著大量農村勞動力轉移和人口遷移,2億多承包農戶不斷分化,家家包地、戶戶務農的局面發生變化,催生了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形成了集體擁有所有權、農戶享有承包權、新型主體行使經營權的新格局,實現了「集體所有、農戶承包經營」的雙層經營逐步向「集體所有、農戶承包、多元經營」轉變。在新格局下,「統」的層次從過去單一的集體經濟,向集體經濟、合作社、社會化服務組織、龍頭企業等多元化、多層次、多形式的經營服務體系轉變;「分」的層次從單一的傳統承包農戶,向普通農戶、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多元經營主體共存轉變,兩方面共同構成了立體式復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提高了農業生產經營的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程度,為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注入了更加持久的活力。
(三)「三權分置」順應了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的時代要求,為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開辟了新路徑。
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中國社會主義農業的改革和發展,從長遠的觀點看,要有兩個飛躍。第一個飛躍,是廢除人民公社,實行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第二個飛躍,是適應科學種田和生產社會化的需要,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發展集體經濟。改革開放初期,以按人口平均承包、農戶家庭經營為特徵的「兩權分離」制度安排,既打破了大鍋飯、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又保障了各個農戶的基本生存發展權利,兼顧了效率和公平,支撐我們解決了十幾億人口的溫飽問題。在當前的新形勢下,一方面,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成為可能,而且發展要求迫切;另一方面,承包地的就業保障功能雖有所弱化但仍發揮著重要的托底作用。現階段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既要注重效率,也要注重公平,既要考慮農業問題,也要考慮農民問題,要著眼於推進農業現代化,促進農地資源優化配置和適度規模經營發展。實行「三權分置」,在保護農戶承包權益的基礎上,賦予新型經營主體更多的土地權能,有利於促進土地經營權在更大范圍內的優化配置,提升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這為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走出一條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開辟了新的路徑。
(四)「三權分置」是中國特色「三農」理論的重大創新,為實現城鄉協調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新的理論支撐。
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始終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根本性問題。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並不斷探索其有效實現形式,就是為了探索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確保廣大農民群眾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避免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
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農民積極投身現代化建設的強大動力。「三權分置」繼承了「兩權分離」制度安排的精髓,實現集體、承包農戶、新型經營主體對土地權利的共享,有利於促進分工分業,讓流出土地經營權的農民增加財產收入,讓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現規模收益,也有利於農村勞動力合理流動,促進新型城鎮化,實現城鄉、工農、區域協調發展,因而是充滿智慧的制度安排、內涵豐富的理論創新,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三權分置」極大地豐富了黨的「三農」理論,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生命力和理論魅力,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三農」領域新的理論與制度基礎。

Ⅶ 三權分置給農民帶來哪些好處

「三權分置」是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自我完善,符合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規律,展現了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持久活力,有利於明晰土地產權關系,更好地維護農民集體、承包農戶、經營主體的權益。

有利於促進土地資源合理利用,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提高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推動現代農業發展。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三權分置」的重要意義,妥善處理「三權」的相互關系,正確運用「三權分置」理論指導改革實踐,不斷探索和豐富「三權分置」的具體實現形式。

(7)金融服務三權分置改革擴展閱讀:

我國農村改革已經步入深水區,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是必須蹚過的河。在新一輪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中,這三項改革被簡稱為農村「三塊地」改革。

過去在徵收農民土地時,長期存在兩個問題:一是農民土地被徵收後,土地所有權都轉為國有;另一個則是徵收集體土地對農民的補償標准比較低。

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主要指內在機制、定價原則等方面的統一,而不是說各種不同用途、不同類型的土地都在一個市場買賣。按照現行土地政策,不是所有土地都可以入市,只有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才可以。

Ⅷ 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有哪些好處

從供給側看,近年來,由於農村人口遷移日漸增加和土地退出不暢,閑置宅基地和農房增多。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中國農村發展報告(2017)》指出,新世紀第一個10年,農村人口減少1.33億人,農村居民點用地反而增加了3045萬畝,相當於現有城鎮用地規模的1/4。每年因農村人口轉移,新增農村閑置住房5.94億平方米,摺合市場價值約4000億元。

Ⅸ 農村土地「兩權」抵貸和「三權」分置究竟是咋回事

——聚土回答
首先是三權分置,是針對土地之前的兩權,即土地所有權和承包經營權,所有權屬於村集體,承包經營權屬於村民,在三權分置的情況下,即將承包經營權分置成為承包權金和經營權,承包權屬於村民,經營權成為了村民可以流轉的權屬。
兩權分置,是指在農村土地改革情況下,農民在擁有農村土地和宅基地情況下,擁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和農村宅基地房屋財產權的情況下,可以將這兩個權屬進行抵押貸款。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閱讀全文

與金融服務三權分置改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黃金外匯長線投資杠桿 瀏覽:900
注銷公司股東不出面怎麼辦 瀏覽:345
杠桿簡單小實驗杠桿 瀏覽:189
股權收益權信託城投 瀏覽:972
12年人民幣對日元匯率 瀏覽:32
哈特瑞姆心律專科醫生集團 瀏覽:777
中原國際商品交易所 瀏覽:831
理財靠譜還是基金好 瀏覽:421
5月1日外匯兌換人民幣匯率 瀏覽:191
金融機構開具的增值稅專票 瀏覽:516
理財通短期債券基金利息很高 瀏覽:833
融資融券沒現金有股票怎麼融資 瀏覽:840
螺紋鋼1605期貨行情 瀏覽:873
固定理財產品收益率 瀏覽:52
請人炒股票傭金是多少 瀏覽:130
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公司轉型發展 瀏覽:550
華信信託官方網 瀏覽:497
下列屬於期貨市場在微觀經濟中 瀏覽:697
中小板融資融券標的股票名單 瀏覽:382
理財產品計提利息怎麼做分錄 瀏覽: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