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金融機構競爭與合作

金融機構競爭與合作

發布時間:2021-06-27 07:08:28

㈠ 有關經濟領域中「競爭與合作」的典型實例

競爭與合作並不是一對「敵對兄弟」,競爭離不開合作。因為有合作才能優勢互補、取長補短、收攏五指、攥緊拳頭、形成合力。既競爭又合作,才能突破孤軍奮戰的局限,實現雙贏或多贏。
在常人看來,競爭與合作是一對「敵對兄弟」,「一山不容二虎」嘛!這一點被眼下我國葡萄酒市場異常激烈的競爭所印證。從市場之爭到標准之爭,從品牌之爭到原產地命名之爭,在葡萄酒這個不大的領地王國里,刀光劍影,殺聲陣陣,正演繹著一場場悲壯的戰爭。
固然,市場經濟條件下,同行競爭在所難免。有不少人認為,「同行是冤家」,競爭雙方似乎註定是利益截然對立的「冤家」對頭。競爭就是不能有合作,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同行之間,難道非得勢不兩立、拼個你死我活不可嗎?
其實,樹有長短,人分高低,水有清濁,面分丑俊,芸芸眾生忙碌在大千世界,他們都離不開競爭與合作。競爭與合作永遠是緊密相連的一對聯體兄弟,是兩種不同的人際互動關系。
我們通常說的競爭,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人或群體,在某項活動中力爭勝過對方的行為。即雙方爭奪一個目標,且只有一方得勝,一方失敗。合作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人或群體,為實現共同目標在某項活動中聯合協作的行為。雙方有一致的目標,而且雙方共享結果。
對於企業也是如此。物競天擇,優勝劣汰不僅是自然界的法則,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競爭才能激發動力、增強活力,促使企業不敢稍許懈怠,不斷推進科技進步,改善經營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增加效益。競爭是企業成長壯大的根本途徑,也是一個行業能夠健康發展的前提,搞市場經濟不能沒有競爭。
我們要倡導的是良性競爭,並不是惡性競爭。競爭,促進了技術升級、產品升級、服務升級,會使本行業得到發展壯大,會使本企業強身健骨,還會優化了生產資源配置。
然而,競爭離不開合作。參與合作的企業將比那些獨行俠 式的企業佔有更大的優勢。因為有合作才能優勢互補、取長補短、收攏五指、攥緊拳頭、形成合力。馬克思說得好,協作不僅可提高個人的生產力,並且是「創造一種生產力」,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神奇效果。美國可口可樂公司與百事可樂公司曾為了爭市場而展開了半個世紀的激烈競爭。可它們的競爭是「未必要打倒敵人」。 當大家對百事可樂—可口可樂之戰興趣盎然時,雙方都是贏家,因為飲料大戰引起了全球消費者對可樂的關注,大家都來喝可樂。可樂大戰給我們的啟迪是,並非只有「消滅」對手,才是促進自身發展的惟一途徑。在有些情況下,接受對手的存在並善待競爭對手,也同樣能夠促進自身的發展。
目前,我國葡萄酒業東西地區的競爭逐漸加劇。西部企業利用價格作為競爭手段以低價進攻市場;而東部老品牌企業利用品牌優勢不甘示弱、積極迎戰。在你來我往的激烈市場競爭中出現了「煮酒論英雄」等不和諧的音符,有的企業使用造謠、誹謗等違法手段去中傷對方,有的不惜付出巨大的代價,「捨命」相拼。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在這種殘酷的競爭中終究沒有贏家,只會兩敗俱傷。河蚌相爭,漁翁得利,在「東西對抗」的陰影下,洋酒露出了微笑。
要徹底扭轉這種局面,必須學會合作,在公平競爭的同時,保持良好的合作態勢,逃脫愈演愈烈的降價漩渦。再比如「神州」和「萬家樂」是旗鼓相當的兩家大型熱水器生產廠家。「神州」的廣告語為「款款神州,萬家追求」,而「萬家樂」的廣告語為「萬家樂崛起於神州」。他們各自的廣告語中都包含了對方的產品品牌。這樣雙方都能揚名獲利。你把客戶送到我這里,我把客戶送到你那裡。兩種熱水器迅速走進千家萬戶,為兩家企業帶來豐厚利潤。他們在競爭中合作,實現了雙贏。
實踐證明,既競爭又合作,就能突破孤軍奮戰的局限,把自身優勢與其他企業的優勢結合起來,把雙方的長處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既提高自己也提高別人的競爭力,實現雙贏或多贏,促進了市場發展,促進了行業壯大,以及企業的做大做強,才是企業發展、行業發展的最終目的。

㈡ 競爭與合作的例子最好是公司之間的

對中日兩國能源基本形勢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兩國的能源形勢都很嚴峻。一是兩國都需要進口大量石油、天然氣,而且中國的需求量還在日益增加;二是兩國石油、天然氣的進口對象地區又都集中於同一中東地區,這就容易使中日兩國利益直接發生沖突。再加上所謂「中國威脅論」、政治外交方面的冷淡以及國民感情變化等非經濟因素,使兩國在石油、天然氣領域發生了激烈競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中日圍繞俄羅斯輸油管線之爭和最近日本對我國開發東海油氣田的無理干涉。 1999年我國開始實施「走出去」的能源發展戰略,採取多種形式積極開發利用國外資源,實施能源進口多渠道化.中國石油集團與俄羅斯尤科斯石油公司之間,就俄安加爾斯科通往中國大慶的石油管線計劃的論證長達9年之久,但因日本的突然介入而變得前途未卜。日本政府提議出資50億美元,資助興建終點為臨近日本的俄羅斯港口城市納霍德卡的輸油管道,另外再為開發西伯利亞油田追加20億美元的資助,而其中的部分資金為低息貸款。日本突然與中國競爭俄羅斯石油,其戰略意圖十分明顯:首先,分散能源風險,確保國家的經濟安全。據稱如果日本每年從俄國進口5000萬噸石油,可把對中東石油的依賴度從86%降低到60%。其次,與中國爭奪亞洲石油中轉大國地位。日本認為如果中國通過安大線進口石油,不但能滿足中國國內的需求,同時相當一部分還將轉口至亞洲的日本和韓國等能源需求大國。日本之所以急於搶佔俄羅斯石油管道,是希望不至於從中國進口來自俄羅斯的石油,提高石油購買的成本。再次,確保日本在東北亞地區的地位。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中國在東亞地區的影響日益擴大,如果俄羅斯將石油只提供給中國,會使中國在東亞和遠東的地位進一步提高,這實際等於削弱了日本的地位。2003年3月,俄方曾提出一個折衷方案:把輸油管道在中俄邊境附近分叉,建設分別通往中國和通向日本的兩條支線,但通往中國的支線將優先開工,日本曾對此表示反對。尤科斯石油公司總裁被逮捕後,使石油管道的前途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除了俄羅斯石油管道之爭外,最近我國在東海地區進行的春曉油氣田群開發,也遭到日方的無理干涉。春曉油氣田群位於浙江省寧波市東南350公里的東海西湖凹陷區域,由4個油氣田組成,面積達2.2萬平方公里,目前正在由中海油、中石化、美國優尼科及英荷殼牌公司聯合開發。此次正在搭建的開采平台距離日本主張的「中間線」只有5公里,比1998年開採的平湖氣田一下子靠近了65公里。日本擔心照此發展下去,中國在「中間線」附近建設大規模的氣田群,會影響日本的利益。 中日之間關於東海經濟專屬區的劃界問題存在分歧,根據國際海洋法的有關規定,中方認為按大陸架的自然延伸,我國的經濟專屬區應在沖繩海槽附近;日方則認為應在東海的「中間線」劃界。中國政府在海洋資源開發問題上,一直堅持「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原則,主張誰也不要採取談判以外的動作,破壞現狀。中方從來也沒有承認日方的所謂「中間線」,但為了避免爭端,我方採取了非常克制的態度。中國從事開採的油氣田全部在沒有爭議的「中間線」以西,應該說已十分照顧到日本的「面子」。盡管如此,日方仍以所謂吸管作用,日方海域的石油會被吸過去為由進行干涉。不分青紅皂白地拒絕共同開發,或得寸進尺地要求中國提供相關數據,分割部分油氣資源,並租用挪威海洋調查船進行資源調查。 從上述事件可以看出中日兩國在能源領域的競爭與摩擦相當激烈。其實,中日兩國不僅在俄羅斯以及東海海域油氣資源方面形成競爭態勢,即便在中亞國家的能源方面也存在著競爭。隨著兩國對能源需求量的不斷增強,兩國在能源領域的競爭勢必將會出現增強的趨勢。

㈢ 競爭與合作哪個更重要觀點明確,理由充分,求原創

競爭與合作哪個更重要?觀點明確,理由充分,求原創
有獎勵寫回答共11個回答
美美的普通小姐
TA獲得超過1.8萬個贊
聊聊
關注
成為第120位粉絲
合作比競爭重要
開宗明義,概念先行。先來看一下合作與競爭,簡單地說,所謂合作就是指多個行為主體為了共同利益而協調行動,所謂競爭則是指個體為了自身利益與他人爭勝。
可是在今天的辯題中,要判斷競爭與合作哪一個更重要,則要看的是哪一個更能促進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哪一個更能促進人類共同利益的實現。
合作與競爭都是謀取成功的重要手段,而我方認為合作比競爭更為重要,理由有三:
其一,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構成了時代的兩大主題,而和平與發展體現得更多的是合作的本性。沒有合作,何談共同繁榮與發展,「共同」二字何從談起?如今南南合作、南北合作,世界各種合作正開展得風風火火,如日中天,聯合國、紅十字等國際組織就是對合作重要性的最佳證明,團結就是力量便是對合作重要性的最佳解說。
其二,合作兩利,斗則兩傷。美蘇兩極爭霸雖已離我們遠去,但它給世界造成的隨時不可估量。只懂競爭,不懂合作的慘痛教訓告訴人們世界需要加強合作,共同應對全球問題,全球性金融危機、溫室效應、臭氧空洞等世界問題只有合作才是實現人類共同利益的最好方式,合作的作用,是競爭可望而不可即的。
其三,合作是競爭的基礎,沒有合作,就沒有競爭。美國商界有句名言:「如果你不能戰勝對手,就加入到他們中間去。」現代競爭不再是「你死我活」,而講求的是更高層次的合作,現代企業追求的不僅僅只是單贏,而是雙贏或多贏。
要指出的是,我方並不否定競爭的積極作用,但當今世界在政治、經濟、文化、環境等多個層面,合作都起到更為重要的作用。綜上所述,我方認為,合作比競爭更為重要。謝謝!

㈣ 競爭與合作的關系是相互對立的

C 分 析: 競爭與合作是相互依存,競爭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競爭,不是對立的,①錯誤②正確; ②③只說了競爭與合作的一方面,所以不選。 考點: 正確理解競爭與合作的關系

㈤ 誰知道"競爭與合作"的事例

邁克爾·約:讓競爭與合作同行 2004年09月18日 06:57 深圳商報 馬來西亞亞洲戰略和領導研究所創始人戴托·邁克爾·約:讓競爭與合作同行 戴托·邁克爾·約先生是第二次來深圳在全球腦庫論壇上發言。此次就亞洲區域經濟合作前景與展望的主題,他提出,東南亞經濟區域整合並不是一個夢想,東南亞整體的合作能促進東南亞自由貿易區的建立;我們應以亞洲的方式促進區域經濟整合。 新的合作模式:競爭與合作共行 戴托提出了一個新的合作模式———競爭與合作共行。他解釋道,在東盟國家中的合作主要是由經濟效益所驅動,同時還由不同的國情來決定。新的合作模式主要是在亞洲,在當前全球化的背景下,競爭以及合作必須共行。在某些領域我們需要競爭,在另外一些領域我們需要合作。競爭加合作是我們主要的發展趨勢,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更好地在一些領域共同合作,同時允許在其他領域加強競爭。這是最新的一種合作模式。 戴托·邁克爾·約說:「中國和東盟必須是一種雙贏的關系。我認為,中國和東盟的經濟夥伴關系應該基於幾個原則,首先,我們必須是一種雙贏的關系,第二,我們必須互相信任和互相尊重;第三,我們在處理這個關系中必須是互相忠誠的;第四,各方都本著互相合作的精神進行。中國與東盟的協議將促進貨品以及服務的進一步開放。我們可以建立一個更加透明化的體制,使我們在貿易服務方面能夠更加開放,更加具有競爭性,這也包括在投資體制的設置方面。」 戴托認為,總體上來說,東南亞經濟區域整合如果真正成功的話,將是世界最大的經貿合作區域。這方面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與中國進行合作,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東亞的韓國和日本在「10+3」當中能夠推動整個東亞與東盟之間區域合作模式的形成。 不參與區域合作就會敗下陣來 戴托·邁克爾·約認為,經濟全球化的進程,是亞洲經濟整合的驅動力。尤其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們必須有區域性的合作,這是不可避免的趨勢。如果哪個國家不參與區域合作,他們便不可能吸引到很多的外資,也沒有辦法參與到自由貿易區的協議,由此必將在全球化的競爭中敗下陣來。 他認為,由於亞洲經濟規模還比較小,亞洲有的國家不是很大,有些國家的資源不夠,所以常面對發達國家給我們帶來的壓力,這就促使亞洲經濟必須走區域整合道路。國家之間需要合作,合作才是出路。而擁有一個更大的市場作為區域一體化市場,我們的經濟才會更具活力,經受各種考驗。他同時提出,東南亞也需要和其他地區,如歐盟和北美自由貿易區進行更多的交流和合作。 「2+X」有效推進區域經濟整合 戴托介紹,有一點應該值得大家注意,在東盟國家有一種方式來進行經濟合作。這種東盟國家的方式是「2+X」,就是任何東盟的兩個國家,如果需要與別的國家開展密切合作,便可以向東盟的其它國家提出,就可以在東盟框架內外實現這種合作。任何兩個國家都可以建立這種關系,當然也可以邀請其他的東盟國家參與。這種「2+X」是加速東盟經貿發展的重要舉措。 在東盟的國家中,我們有一個比較長的歷程來推進經濟的整合。在這個長期進程當中,東盟已經意識到了建立更大經濟社區的重要性,我們不能夠完全只是一個地區性的貿易區,必須要中國、日本等國家加入到我們這個自由貿易區當中來,這是一個必要的舉措。東盟的經濟部長已經委派了30個有關人員來研究這方面的相關問題。 就東盟自己而言,到底是哪些問題妨礙了東盟地區的一體化?有一個報告說,我們如要加速經濟合作,就需要有一種機制性的框架來保證。就此框架,最近我們在雅加達的高峰會議上作了研究,包括怎麼樣能夠解決經濟上的一些爭端,以及如何提高東盟國家在經濟合作方面開展分析、研究。亞洲的區域經濟整合也可使用這種框架。 人物簡介 戴托·邁克爾·約: 馬來西亞亞洲戰略和領導研究所創始人和首席執行官。1989年至1991年,擔任國家第一經濟咨詢委員會成員;1999年,馬來西亞總理再次任命其為國家第二經濟咨詢委員會成員,是國家關於全球化經濟行動咨詢委員會的成員,也是南方銀行風險投資公司的理事。1986年,他在美國做訪問學者的時候,曾獲得柯林頓頒發的親善大使獎。戴托還擔任馬來西亞對英國和美國商業委員會的常務會長,以及馬來西亞對中國商業委員會的秘書長。

㈥ 關於「競爭與合作」的事例

近年來,每當從媒體上看到一些地方為爭名人、名事、故地等的「正宗」吵得不亦樂乎時,總是憶起20年前的一段往事。1984年,我作為一家地方報紙的代表去南陽參加全省地市報紙協作會。熱情的東道主不僅在會議間隙組織我們游覽了卧龍崗武侯祠,而且在會後用車把我們拉到了百多公里外的襄陽去看古隆中。這在今天一些人看來未免有點犯「傻」:怎麼可以把遊客主動介紹給諸葛亮躬耕地———襄陽?而在我看來,南陽的同志此舉顯示了大度、大氣。

不少人認為,競爭就是你死我活,競爭就不能有合作。競爭雙方似乎註定是利益截然對立的「冤家」對頭。其實,換一種思路看,情況並不一定是這樣。拿有爭議的名人名事故地等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來說,雙方何不來個「不同而和」、資源共享、聯合開發、共同發展呢?如果雙方聯手,你把遊客送到我這里,我把遊客送到你那裡,豈不是雙贏?而且,遊客也學會了比較、增長了見識。當時,我在南陽、襄陽之行前,是通過「臣本布衣,躬耕南陽」、「我本是卧龍崗散淡的人」等文獻,把諸葛亮、卧龍崗和隆中連成一條直線的。及至親臨其境,方知卧龍崗在南陽,而隆中則在襄陽。如果不是南陽同志的盛情與大度,我也不會增加這方面知識。

搞市場經濟不能沒有競爭。有競爭才能激發動力、增強活力,促使企業不敢稍許懈怠,不斷推進科技進步,改善經營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增加效益。建設和發展也不能沒有合作。有合作才能優勢互補、取長補短、收攏五指、攥緊拳頭、形成合力。馬克思說得好,協作不僅可提高個人的生產力,並且是「創造一種生產力」,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神奇效果。聰明的人不但要積極與夥伴合作,也要勇於與競爭對手合作並從中獲益。

如今,國外越來越多的大公司通過組建聯盟參與全球競爭。競爭之中有合作、合作之中有競爭,這是對傳統的競爭理念和模式的超越,是適應形勢發展的必然選擇。我國也有一些企業開始提出並實踐這一理念。實踐證明,過去那種僅僅把同行看成是「冤家」,認為有競爭就不能有合作的觀點是片面的、有害的,它往往造成不必要的摩擦、內耗及浪費。而把競爭與合作結合起來,既競爭又合作,就能突破孤軍奮戰的局限,把自身優勢與其他企業的優勢結合起來,把雙方的長處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既提高自己也提高別人的競爭力,實現雙贏或多贏。

團結就是力量,聯合就有優勢。願人們更明智地處理競爭與合作的關系,在積極競爭的同時,發揚光大團結協作精神。這樣,才能把我們的事業發展壯大,越辦越好。
《競爭與合作》的名言警句
「商場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這蘊含哲理的名言揭示了競爭與合作的辨證關系,競爭不排斥合作

美國商界有句名言:"如果你不能戰勝對手,就加入到他們中間去。"現代競爭,不再是"你死我活",而是更高層次的競爭與合作,現代企業追求的不再是"單贏",而是"雙贏"和"多贏"。

台灣廣告界有句名言:與其被國際化,不如去國際化。

我國一向倡導合作,「四海之內皆兄弟」,是相傳已久的古訓;「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更成為時代的風尚。但也要看到,有些地方過多地強調個人奮斗,而忽略了應該怎樣與他人合作以取得成功,更忽略了如何在競爭中不傷害別人。目前一些人中流行「叢林哲學」的價值觀,即所謂弱肉強食,優勝劣汰。為了達到個人目的,可以不擇手段,這無疑是極不可取的。要知道,競爭以不傷害別人為前提,競爭以共同提高為原則。競爭不排斥合作,良好的合作促進競爭。

在我國經濟生活中,有一種「龜兔雙贏理論」。龜兔賽了多次,互有輸贏。後來,龜兔合作,兔子把烏龜馱在背上跑到河邊,然後烏龜又把兔子馱在背上游過河去。這就是「雙贏」,競爭對手也可以是合作夥伴。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想成就一番大事,必須靠大家的共同努力。縱觀古今中外,凡是在事業上成功的人士不都是善於合作的典範嗎?

㈦ 關於競爭與合作的故事

螞蟻——
王傑是這樣評價「合作」的:一堆沙子是鬆散的,可是它和水泥、石子、水混合後,比花崗岩還堅韌。
草叢里燃起了熊熊烈火,所有的動物都安全逃離。這是一向身子小,動作靈敏的螞蟻們在這時卻顯得有點笨拙。那成千上萬正在「運貨」的螞蟻,在野火燒來之際,為了逃生,終於做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舉動:眾多螞蟻迅速攏成一團,像滾雪球一樣飛速滾動,逃離火海。只聽噼里啪啦一陣燒焦聲,那是裹在最外層的螞蟻用自己的軀體開拓求生之路是的吶喊,是捨己救人的團結精神的吼叫。
面對這不可能逃避的災難,螞蟻選擇了合作。就連它們都知道合作,跟何況是「創造天地」的人類呢?
神六——
「一個人像一塊磚砌在大禮堂的牆里,是誰也動不得的;但是丟在路上,擋人走路是 要被人一腳踢開的」——艾思奇。
受世人矚目的神舟六號宇航員,費俊龍、聶海勝是偉大的。他們替中國,替全人類完成了一個無與倫比的使命。可是,費俊龍能獨自登上太空,安全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嗎?聶海勝呢?不,沒有合作,這絕對是不可能的事情!飛船的構造需要設計師的合作,零件的加工需要工人的合作,太空上的工作需要領導的合作,船艙里的生活需要他們倆的合作……
難道作為學生的我們,還沒有從他們身上學到點什麼嗎?
課堂——
「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乾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鋒的這句話最適用於我們現在的生活和學習了。
「大家分組討論一下吧,四個人一小組……」老師經常在上課的時候給我們提出合作的建議。也許對於一些問題,我們自己早已有了答案,但又不會或者不敢表達。這時就需要同學與同學之間的合作,你聽我講,我聽你講,給對方提出意見。
小到在班裡,四人小組之間的討論,大到國際間,在友好往來基礎上建立的國家之間,都是離不開合作的。我們在學習生活中的合作,不僅能促進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成績,更能教會我們如何走上社會,融入集體。

現代社會,不管是集體還是個人,都在進行著競爭與合作,我們可以為共同的利益而合作,也可以為不同的利益而競爭.總之,競爭與合作無處不在,而隨著全球化的邁進,帶來了更多的競爭與合作的機會.現代社會到底是競爭多於合作還是合作多於競爭?
我覺得是競爭多於合作.

競爭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永恆動力。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沒有競爭,就沒有進步,沒有發展。一個人沒有競爭的壓力,也就沒有前進的動力。當今世界,當今社會是競爭的世界,競爭的社會。市場經濟就是競爭的經濟,市場經濟的核心和基本原則就是競爭。

競爭從內涵上講:是指人們為自身利益所進行的爭奪、較量,或參加公開競賽。競爭的結果是優勝劣汰。即優者勝,劣者敗;勝者獲利,敗者失利。正如達爾文生物進化論所說的那樣:「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可見,競爭是一種實力的較量,實力強者得以生存發展,實力弱者被淘汰或滅亡;競爭也是智慧的較量,有才能者得勝利,平庸者遭失敗。在現實生活中、競爭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如植物間爭陽光、爭水分、爭養料;動物間爭地盤、爭配偶、爭食物;企業間爭原料;爭市場、爭銷售等。

從我們校園來看,班幹部的挑選就是競爭的最好例子.班主任都會挑選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來擔任班幹部,這從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競爭.老師之間也存在著競爭,獎金的多少跟各班的平均分掛鉤,分高的獎金就多,分底的獎金就少,這無疑也形成了競爭.像清華北大這樣的高校,想進就必須進行競爭,分數高者得,分數低者失.目前的就業問題也明顯的體現出競爭,有數據表明:從1999年至今,全國高校已經連續4年擴招,1998年全國高校的招生人數是108萬人,2002年的招生人數達到了275萬人,在四年的時間中高校的招生規模擴大了1.6倍.這無疑給社會加大更多的就業壓力,這些學生畢業後工作將何去何從,有限的工作崗位無限的人員,用人單位只能用競爭制來挑選最好的人員.

特別是市場競爭不僅普遍存在,且有著不可避免的激烈性和殘酷性。一個企業、一個單位能在競爭較量中獲勝,就能生存發展;反之,在競爭中失利,則破產倒閉。

青島建成豪木業有限公司總裁說, 我司主導產品有砂光機和淋漆線兩大系列,近百個規格品種。銷售網路遍布全國,遠銷國內外及東南亞地區。我們的產品已通過了ISO9001:20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強烈的市場競爭意識使我們永遠站在領先技術的最前沿,競爭是我們動力的源泉.

自從2002年,中國加入了WTO以後,國內的競爭更為激烈.首先受影響的就是電信業和金融業. 中國加入WTO,對中國電信有較大的沖擊。如果不進行競爭,電信業將面臨舉步艱難的地步,而進行競爭,將提高服務質量,轉換經營機制,降低營運成本,在國際電信業的沖擊下,想要生存就必須競爭.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專家秦池江認為,加入WTO, 國際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市場,中國金融業面臨的壓力比以前更大,競爭是不可避免的.醫療機構在中國加入WTO後,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醫療服務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對衛生領域的改革與發展將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競爭成為醫療業的新課題,只有競爭才能適應社會趨勢的發展.

「物竟天則,適者生存」指明競爭才能導致強者生存,以至於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

就在我們身邊,媒體競爭愈演愈烈,電波大戰、報業大戰、期刊大戰、跨地域競爭、跨媒體競爭……

曾紅遍中國的<<超級女生>>,節目很活潑、充滿激情、充滿激烈的競爭,每一環節都要進行嚴格的篩選,從海選到最後的勝利,無一不透著競爭的氣息.

今年1月14日至21日,在北京市召開「兩會」成為各界媒體新聞的戰場.要從眾多媒體中脫穎而出,就要端出精彩的「新聞大餐」以饗讀者。每家媒體都想獲得最大的收視率,競爭再所難免.

在NBA的賽場上,競爭成為選拔球隊的唯一方法,球員們筋疲力盡為的是什麼,就是為了與對手爭個輸贏,分個高下.2008年即將在中國北京舉行的奧運會,比賽項目非常之多,但這一個個的獎杯,有哪一個不是通過競爭得來.

為了配合奧運會的順利進行, 北京奧組委共拿出180個職位面向海內外公開招聘,經資格審查後,共有3307人參加了考試,其中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有1368人,佔41.4%,具有海外留學經歷的863人,佔26.1%;年齡在35周歲以下的3062人,佔92.6%;北京地區考生有1768人,佔53.5%,其他地區有1539人,佔46.5%.北京奧組委有關負責人表示,3307個人競爭180個職位,這中間的競爭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十分激烈的.只有競爭才是最終的解決辦法,只有競爭才能發掘人才,也只有競爭才能進步.

中國歷代朝代和文化的更替都是階級斗爭的產物,階級斗爭就是通過競爭而產生一個強大的階級,這個興盛強大的階級有能力改變現狀,推動文化的進步.秦國就是通過各國間的斗爭,統一六國.之後,在經濟上,統一度量衡制度,開鑿溝通靈渠;在文化上,統一文字.通過競爭,強大且有實力的國家獲得大權,推動社會進步,推動文化發展,使中國加快了歷史的腳步.而中國共產黨也是通過階級競爭,打倒三座大山,推翻封建制度,才迎來了中國人民現在的幸福生活.

科技水平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表現,一個國家的現代化關鍵是看科學技術的現代化.科技競爭也成為各國競爭的焦點.1964年10月16日,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一顆原子彈在新疆羅布泊爆炸成功.這是中國不堪落後,決心與別國競爭而結出的勝利果實.之後,中國又在此基礎上相續成功研製並發射了40多顆衛星,緊跟美國,俄國和日本,成為世界上的科技大國.就是現在各國之間也在默默的進行著各方面的競爭.科技競爭,使科研發展迅猛;經濟競爭,使各國經濟迅速提高.

從以上的例子中,我們能夠深切體會競爭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我們說社會競爭多於合作,並不是說合作就不存在.我們的社會中也存在著合作,只是小范圍的合作,大范圍的競爭,競爭始終多於合作.如果合作壓倒競爭,你如此做我也照葫蘆畫瓢,社會將無法發展,人類將無法進步.沒有競爭就不會有百家爭鳴的盛世,不會有百花齊放的社會,更不會有幸福美好的未來.

競爭推動社會發展,推動人類進步.所以,我覺得現代社會是競爭大於合作,競爭大於合作也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必然.

㈧ 競爭和合作哪一個更能推進社會進步

論現代社會競爭大於合作

現代社會,不管是集體還是個人,都在進行著競爭與合作,我們可以為共同的利益而合作,也可以為不同的利益而競爭.總之,競爭與合作無處不在,而隨著全球化的邁進,帶來了更多的競爭與合作的機會.現代社會到底是競爭多於合作還是合作多於競爭?
我覺得是競爭多於合作.

競爭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永恆動力。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沒有競爭,就沒有進步,沒有發展。一個人沒有競爭的壓力,也就沒有前進的動力。當今世界,當今社會是競爭的世界,競爭的社會。市場經濟就是競爭的經濟,市場經濟的核心和基本原則就是競爭。

競爭從內涵上講:是指人們為自身利益所進行的爭奪、較量,或參加公開競賽。競爭的結果是優勝劣汰。即優者勝,劣者敗;勝者獲利,敗者失利。正如達爾文生物進化論所說的那樣:「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可見,競爭是一種實力的較量,實力強者得以生存發展,實力弱者被淘汰或滅亡;競爭也是智慧的較量,有才能者得勝利,平庸者遭失敗。在現實生活中、競爭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如植物間爭陽光、爭水分、爭養料;動物間爭地盤、爭配偶、爭食物;企業間爭原料;爭市場、爭銷售等。

從我們校園來看,班幹部的挑選就是競爭的最好例子.班主任都會挑選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來擔任班幹部,這從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競爭.老師之間也存在著競爭,獎金的多少跟各班的平均分掛鉤,分高的獎金就多,分底的獎金就少,這無疑也形成了競爭.像清華北大這樣的高校,想進就必須進行競爭,分數高者得,分數低者失.目前的就業問題也明顯的體現出競爭,有數據表明:從1999年至今,全國高校已經連續4年擴招,1998年全國高校的招生人數是108萬人,2002年的招生人數達到了275萬人,在四年的時間中高校的招生規模擴大了1.6倍.這無疑給社會加大更多的就業壓力,這些學生畢業後工作將何去何從,有限的工作崗位無限的人員,用人單位只能用競爭制來挑選最好的人員.

特別是市場競爭不僅普遍存在,且有著不可避免的激烈性和殘酷性。一個企業、一個單位能在競爭較量中獲勝,就能生存發展;反之,在競爭中失利,則破產倒閉。

青島建成豪木業有限公司總裁說, 我司主導產品有砂光機和淋漆線兩大系列,近百個規格品種。銷售網路遍布全國,遠銷國內外及東南亞地區。我們的產品已通過了ISO9001:20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強烈的市場競爭意識使我們永遠站在領先技術的最前沿,競爭是我們動力的源泉.

自從2002年,中國加入了WTO以後,國內的競爭更為激烈.首先受影響的就是電信業和金融業. 中國加入WTO,對中國電信有較大的沖擊。如果不進行競爭,電信業將面臨舉步艱難的地步,而進行競爭,將提高服務質量,轉換經營機制,降低營運成本,在國際電信業的沖擊下,想要生存就必須競爭.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專家秦池江認為,加入WTO, 國際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市場,中國金融業面臨的壓力比以前更大,競爭是不可避免的.醫療機構在中國加入WTO後,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醫療服務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對衛生領域的改革與發展將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競爭成為醫療業的新課題,只有競爭才能適應社會趨勢的發展.

「物竟天則,適者生存」指明競爭才能導致強者生存,以至於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

就在我們身邊,媒體競爭愈演愈烈,電波大戰、報業大戰、期刊大戰、跨地域競爭、跨媒體競爭……

曾紅遍中國的<<超級女生>>,節目很活潑、充滿激情、充滿激烈的競爭,每一環節都要進行嚴格的篩選,從海選到最後的勝利,無一不透著競爭的氣息.

今年1月14日至21日,在北京市召開「兩會」成為各界媒體新聞的戰場.要從眾多媒體中脫穎而出,就要端出精彩的「新聞大餐」以饗讀者。每家媒體都想獲得最大的收視率,競爭再所難免.

在NBA的賽場上,競爭成為選拔球隊的唯一方法,球員們筋疲力盡為的是什麼,就是為了與對手爭個輸贏,分個高下.2008年即將在中國北京舉行的奧運會,比賽項目非常之多,但這一個個的獎杯,有哪一個不是通過競爭得來.

為了配合奧運會的順利進行, 北京奧組委共拿出180個職位面向海內外公開招聘,經資格審查後,共有3307人參加了考試,其中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有1368人,佔41.4%,具有海外留學經歷的863人,佔26.1%;年齡在35周歲以下的3062人,佔92.6%;北京地區考生有1768人,佔53.5%,其他地區有1539人,佔46.5%.北京奧組委有關負責人表示,3307個人競爭180個職位,這中間的競爭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十分激烈的.只有競爭才是最終的解決辦法,只有競爭才能發掘人才,也只有競爭才能進步.

中國歷代朝代和文化的更替都是階級斗爭的產物,階級斗爭就是通過競爭而產生一個強大的階級,這個興盛強大的階級有能力改變現狀,推動文化的進步.秦國就是通過各國間的斗爭,統一六國.之後,在經濟上,統一度量衡制度,開鑿溝通靈渠;在文化上,統一文字.通過競爭,強大且有實力的國家獲得大權,推動社會進步,推動文化發展,使中國加快了歷史的腳步.而中國共產黨也是通過階級競爭,打倒三座大山,推翻封建制度,才迎來了中國人民現在的幸福生活.

科技水平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表現,一個國家的現代化關鍵是看科學技術的現代化.科技競爭也成為各國競爭的焦點.1964年10月16日,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一顆原子彈在新疆羅布泊爆炸成功.這是中國不堪落後,決心與別國競爭而結出的勝利果實.之後,中國又在此基礎上相續成功研製並發射了40多顆衛星,緊跟美國,俄國和日本,成為世界上的科技大國.就是現在各國之間也在默默的進行著各方面的競爭.科技競爭,使科研發展迅猛;經濟競爭,使各國經濟迅速提高.

從以上的例子中,我們能夠深切體會競爭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我們說社會競爭多於合作,並不是說合作就不存在.我們的社會中也存在著合作,只是小范圍的合作,大范圍的競爭,競爭始終多於合作.如果合作壓倒競爭,你如此做我也照葫蘆畫瓢,社會將無法發展,人類將無法進步.沒有競爭就不會有百家爭鳴的盛世,不會有百花齊放的社會,更不會有幸福美好的未來.

競爭推動社會發展,推動人類進步.所以,我覺得現代社會是競爭大於合作,競爭大於合作也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必然.

合作與競爭哪個更能使文明進步辯論實錄

主持人說:現在我介紹正方1辯:吳穎;正方2辯:沈濤;3辯:王倩;正方4辯:丁力;反方1辯:朱小滿;反方2辯:蔣悅凱;反方3辯:王莉娜;反方4辯:張希一。

今天我們正方的辯題是:合作比競爭,更能使文明進步。反方的辯題是:競爭比合作,更能使文明進步。
主持人對大家說:現在辯論開始,首先由正方一辯同學陳述己方的觀點。

開篇立論階段:

正方1辯對大家說:各位評委、來賓、對方辯友,大家好!
我們語文課本上說「現代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但同時也是一個更加需要合作的社會作為一個現代人,只有學會與別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競爭與合作是構成人生和社會生存與發展的兩股力量,社會生活中有競爭,更有合作。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人多智慧多,只要善於合作,去發揮合作和整體的力量,就能想出辦法,取得成功。成功的人善於合作,因為誰都不可能是一座孤鳥。日本人流行一句話:一個中國人可以幹得過一個日本人,但三個中國人卻干不過三個日本人。這話雖然是說中國人有個人競爭和成功的能力,但是不善於集體協作。就拿國家男排、男籃、男足等隊來說:論高度,我們比日韓隊員高得多;論集訓時間,我們也在他們之上。為什麼在一些關鍵的比賽上,我們卻往往輸給日韓呢?重要原因之一是他們發揮了合作精神,至少合作得比我們好。可見,無論做什麼事,對於善於合作的人來說,都可以在雙方共同的努力下取得成功。
而競爭卻存在著許多問題,容易引起人際關系的惡化,使人變得更自私、更狹隘。也使許多人感受到巨大壓力,無所適從,甚至產生較為嚴重的心理失常。因此我方認為:合作比競爭更重要,更能使文明進步。謝謝!
主持人對大家說:謝謝正方一辯同學,接下來請反方一辯同學表明立場,請發言。

反方1辯對大家說:各位辯友、大家好!
現代社會,因競爭而不斷進步!更因競爭而充滿活力! 我方認為:現代社會競爭比合作更能使文明進步。你追我趕的發展競爭可使落後成為先進,社會就是遵循這種永恆的競爭法則走向現代,走向未來。對個人而言,競爭的前提是人人都有機會參與競爭,其結果必然是優勝劣汰,這就保證了社會公平;競爭的過程就是各盡其能,這又激勵了個人積極性的發揮。在這個呼喚強者的時代,競爭不僅是時代的要求,更是對人性的挑戰,讓我們直接面對這個競爭的時代吧!
對方辯友,你們今天到這里不就是為了跟我方競爭嗎?如果按照你方的邏輯,我們今天在這里辯論不就失去意義了嗎?今天的辯論就是一場競爭,競出勝負,促使進步。謝謝
主持人對大家說:謝謝反方一辯同學。比賽陳詞階段結束。

合作與競爭哪個更能使文明進步辯論實錄二

二、攻辯階段:
主持人對大家說:接下來是進入第二階段——攻辯階段。我們先請正方二辯同學對己方的觀點進行補充。
正方2辯對大家說:評委、對方辯友及各位朋友:大家好!
孫中山先生說:「物種以競爭為原則,人類以合作為原則,人類順此原則則昌,不順此原則則亡」。可見,合作是多麼的重要。
大江南北流行的一句話:眾人劃槳開大船。大家不會忘記1998年的那場特大洪災吧!事實證明,這場特殊戰役的勝利,需要全體抗洪官兵、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最終在我們民族的脊樑上築起一道不倒的抗洪長城。
大家更不會忘記2003年「非典」肆虐的時候吧,正是在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眾志成城,才取得了最後的勝利。所以,這一切的一切,不正是證明了「合作比競爭更能使文明進步」。

由於競爭,關系冷漠,你防著我,我防著你,表面上和和氣氣,心底里各自較勁兒的現象比比皆是。對方辯友,這難道不都是「競爭」惹的禍嗎?

主持人對大家說:謝謝正方二辯同學。接下來我們聽聽反方二辯同學怎麼反駁。
反方2辯對大家說:大家好!
對方一辯小橋流水,對方二辯滔滔不絕,然而無論是微波還是怒浪都沖不掉對方辯友的點點問題。對方一辯指出競爭會使人類變得更自私更狹隘,對方二辯所列舉的種種惡性影響等,並不是競爭惹的禍,而是他自己不健康的心理導致的。
我們的祖先早就告訴我們了,競爭,才能文明,才能進步 「物競天澤,適者生存」。競爭有利於社會造就、發現、擇優使用人才。正如列寧所說:「競爭在相當廣闊的范圍內培植進取心、毅力和大膽首創精神。」競爭乃社會進步之母。

讓我們投入競爭的社會,做個強者吧。最後請問對方辯友,你們這么反對競爭,是不是說明你們心裡其實害怕競爭呢?
主持人對大家說:謝謝反方二辯同學,接下來我們請正方三辯同學發言。

正方3辯對大家說:主席、各位評委及對方辯友,大家好!
反方一辯提到:今天的辯論是一種競爭,反方二辯又提到:競爭引起不健康的心理。對方辯友把競爭視為掌上明珠,奉為靈丹妙葯的觀點是完全錯誤的。難道說,只有競爭才能促進社會文明的發展嗎?請問一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只知索取,不願奉獻」;只強調個人競爭,而不關心國家的發展和前途」。何來的文明發展呢?因此,你們說競爭有利於文明發展的觀點是無稽之談。
三國時期,孫權和劉備聯合起來共同抗曹,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資本論》的誕生,不也是馬克思與恩格思合作的結晶嗎?
大家都知道芝加哥公牛隊的麥克爾·喬丹吧,很多人可能為之癲狂。要喬丹的成功離不開隊友們的配合協助。回顧過去,放眼未來,我方更加堅信「合作更能使文明進步」!
主持人對大家說:內容精彩,表情運用也很好。謝謝正方三辯同學。接下來我們聽聽反方三辯同學怎麼反駁。
反方3辯對大家說:各位評委、辯友大家好!現在由我反方三辯陳述辯詞。

現代社會要求量才使用,競爭上崗,競爭比合作更有利於法治化的社會,保證了競爭的有序進行。例如:高考時總不能與旁邊的同學合作吧?在體育比賽中,要靠競爭來爭奪冠軍的吧?在人才選拔過程中,不競爭的話,只能是「萬馬齊喑究可哀」,如果競爭的話,就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人才可以通過競爭來選拔,請問可以通過合作來選拔嗎?
請對方正面回答我以及反方二辯的問題,請不要迴避問題。
主持人對大家說:謝謝反方三辯同學。

合作與競爭哪個更能使文明進步辯論實錄三

三、自由辯論階段:
主持人對大家說:聽過雙方代表關於「競爭與合作」的陳辭,現在是他們大展辯才的時候。正方同學必須先發言。現在自由辯論開始!
正方4辯對大家說:( )在每一項成績和榮譽背後,這不都是大家共同合作的結果嗎?

反方4辯對大家說:對方三辯在剛才的陳述中講到劉備與孫權的合作,來對抗曹操,他們的目的是為了增強實力,更好的競爭,這不正好說明競爭比合作更重要嗎?
反方1辯對大家說:請問對方辯友,美國和英國等國家合作起來攻打伊拉克,也能使文明進步嗎?

反方4辯對大家說:對方一辯提到我國足球隊贏不過日韓,原因不是因為缺乏合作意識,而是我們缺少了競爭意識,就算我們有再高的技術,沒有競爭意識,求勝的慾望,那不管怎樣,我們都不可能贏得勝利。

正方2辯對大家說:這說明了合作是競爭的基礎,競爭充其量只不過是一種手段,這不更說明了合作比競爭更重要嗎?

反方2辯對大家說:比賽是為了爭出輸贏,爭出輸贏不也是競爭嗎?你為什麼要這里比賽,不也是為了競爭嗎?
正方1辯對大家說:雙方的競爭不都在合作的基礎上進行的嗎?如果沒有這么好的合作,能取得這么好的效果嗎?這恰恰說明了「合作更能促進文明進步」啊!

正方3辯對大家說:有些企業為了競爭,最後導致企業無利可圖,甚至倒閉。這不是競爭惹的禍嗎?

正方1辯對大家說:中外許多成名的音樂家能在台上獨領風騷,在他們成功的背後,不是有很多人在共同合作、共同努力嗎?
正方1辯對大家說: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他把「與同事真誠合作」列為成功的九大要素之一,而把「言行孤僻,不善於與人合作」列為失敗的九大要素之首。
正方4辯對大家說:反方一辯,現在中國的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這些「小皇帝」、「小公主」們特別缺少合作的意識,在這樣的社會條件下,如果再不培養合作精神,而著力去培養競爭精神的話,我們的社會將會怎樣?

正方4辯對大家說:聯合國秘書長安南說:「不論今後你們選擇什麼樣的職業,都要學會與人合作相處。」這是秘書長40年外交經驗的總結。

反方3辯對大家說:競爭意識是人才成長不可缺少的條件,升學上的競爭、商業上的競爭都很激烈,那麼,學習上的選班幹部也是競爭,逆水行舟難道不是一種競爭嗎?
反方4辯對大家說,:現代社會要求量才使用,競爭上崗,請問對方辯友,競爭是否比合作更重要呢?總不能合作上崗吧?

正方2辯對大家說:有這樣一則寓言故事:猴子和大象都想吃對岸樹上的果子。猴子無法過河,大象則無法上樹。雙方協商後,大象馱猴子過河,猴子上樹摘果,它們都吃到了果子。這就是彼此取長補短,密切合作所取得的效益。
反方2辯對大家說:要是不停地合作,沒有創新精神,那人類只會止步不前。如果說競爭沒那麼重要的話,那我們今天還在這里爭論什麼呢?
正方3辯對大家說:反方一辯說:競爭是激發人的積極性,但單靠一個人的力量能否就能達到你的目標嗎?

反方1辯對大家說:請問社會上的惡勢力團伙合作起來,橫行霸道,無惡不作,也能使文明進步嗎?伊拉克人民飽受美國帶給他們的戰爭災難,難道要伊拉克人民跟美國合作嗎?
正方3辯對大家說:我們學過過這樣的一個故事:螞蟻在前進途中突遇大火,眾多螞蟻迅速抱成一團,飛速滾動,逃離火海。試想一下,如果大家都爭著逃命,假如沒有團隊合作精神,渺小的螞蟻家族不全軍覆沒才怪呢!
反方2辯對大家說:請問對方辯友,你們考試的時候是合作還是競爭,如果是合作,那可是作弊哦!
反方1辯對大家說:還有各國參加奧運會比賽不也是一種競爭嗎?難道各國選手也搞合作,把金牌也合作平分嗎?
正方4辯對大家說:請問對方辯友,老師在課堂上盡可能多地讓我們進行合作學習,這難道是一種錯誤嗎?
反方1辯對大家說:國際競爭趨復雜化,請問對方辯友,是什麼促使市場保持活力呢?顯而易見,競爭比合作更有利於文明進步,更有利於社會的新陳代謝和全面進步。
(對前面)正方3辯對大家說:如果各國的運動員不互相合作,奧運會上的競爭能取得成功嗎?

(對前面)反方4辯對大家說:對方四辯,我們今天的合作學習,不正是為了將來走上社會,更好的參與競爭嗎?
正方2辯對大家說:不善於合作的人,到了哪裡都會認為別人難以相處。善於合作的人,見到任何人都會相處融洽。
正方1辯對反方4辯說:聯合國"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來指導人才的培養問題。所謂"四大支拄"指的是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和學會生存。

主持人對大家說:對不起,請暫停。由於時間關系,不能讓你們盡情發揮了。

合作與競爭哪個更能使文明進步辯論實錄四

總結陳詞階段:

主持人對大家說:經過了精彩激烈的自由辯論,現在我們請反方四辯同學總結陳辭。
反方4辯對大家說:
對方一辯強調現代社會合作比競爭更重要,未免誇大其詞。我們沒有永恆的敵人,但我們有永恆的國家和民族利益,為維護我們的利益,只有競爭才是最有效的方式。偉大與挫折並存恰好說明了競爭比合作有著更為豐富的內涵和更為迷人的魅力。
最後,我想再一次強調現代社會競爭比合作更能使文明進步:
第一,競爭更是現代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第二,竟爭能確保一個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社會。通過政治競爭促進權利的工正運用;通過文化競爭明辯人類精神的真善美等等。
辯論賽行將結束。比賽考驗了我們的學識和智慧,也讓我們為光榮與夢想拼搏。因此,讓我們真誠地道一聲:感謝這個偉大的競爭時代!
主持人對反方4辯說:謝謝反方4辯同學,最後我們請正方四辯同學總結陳辭,時間也是5分鍾。
正方4辯對大家說:各位評委,各位朋友!
剛才對方1辯一再強調競爭的重要性,但是我們要請對方辯友清醒地認識到,競爭的過程本身就存在著許多的合作,競爭更是為了促進更好地合作,且競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如競爭使人變得狹獈、自私,容易引起人際關系的惡化等等。

現實中的激烈競爭使許多人感受到巨大壓力、無所適從,甚至產生較為嚴重的心理失常,這些怎麼能說明競爭更促進文明進步呢?只有合作才更能促進文明進步。
首先,合作是能促進人更好地生存。,社會日趨復雜,大家只有攜起手來,互相合作,才能渡過難關。
其次,合作比競爭培養出更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人才。培養關心他人、團結友愛等良好心理品德。
第三,合作比競爭更有利於促進科學的發展。我國的「神舟五號」飛船的研製成功不正是許多科研人員共同合作的成果嗎?
第四,合作比競爭更能促進社會穩定。抗擊「洪災」、「非典」、「禽流感」的成功就是最好的例證。
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合作,創建更文明的未來吧!

㈨ 競爭與合作哪個更重要

合作比競爭重要
開宗明義,概念先行。先來看一下合作與競爭,簡單地說,所謂合作就是指多個行為主體為了共同利益而協調行動,所謂競爭則是指個體為了自身利益與他人爭勝。
可是在今天的辯題中,要判斷競爭與合作哪一個更重要,則要看的是哪一個更能促進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哪一個更能促進人類共同利益的實現。
合作與競爭都是謀取成功的重要手段,而我方認為合作比競爭更為重要,理由有三:
其一,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構成了時代的兩大主題,而和平與發展體現得更多的是合作的本性。沒有合作,何談共同繁榮與發展,「共同」二字何從談起?如今南南合作、南北合作,世界各種合作正開展得風風火火,如日中天,聯合國、紅十字等國際組織就是對合作重要性的最佳證明,團結就是力量便是對合作重要性的最佳解說。
其二,合作兩利,斗則兩傷。美蘇兩極爭霸雖已離我們遠去,但它給世界造成的隨時不可估量。只懂競爭,不懂合作的慘痛教訓告訴人們世界需要加強合作,共同應對全球問題,全球性金融危機、溫室效應、臭氧空洞等世界問題只有合作才是實現人類共同利益的最好方式,合作的作用,是競爭可望而不可即的。
其三,合作是競爭的基礎,沒有合作,就沒有競爭。美國商界有句名言:「如果你不能戰勝對手,就加入到他們中間去。」現代競爭不再是「你死我活」,而講求的是更高層次的合作,現代企業追求的不僅僅只是單贏,而是雙贏或多贏。
要指出的是,我方並不否定競爭的積極作用,但當今世界在政治、經濟、文化、環境等多個層面,合作都起到更為重要的作用。綜上所述,我方認為,合作比競爭更為重要。謝謝!

㈩ 在合作中競爭與在競爭中合作有什麼區別

「在合作中競爭」與「在競爭中合作」是相互依存的兩個方面
1.在合作中競爭
(1)競爭與合作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在合作中競爭的內涵
一方面,團體的通力合作鼓勵各個成員間相互競爭;另一方面,成員間相互競爭促進團體競爭力的提高。
(3)我們學會在合作中競爭的意義:
我們學會在合作中競爭,才能達到充分地合作和合理的競爭。競爭和合作的和諧交融,會使我們的集體更強大,使我們每個人更快的進步。
(4)如何處理同學間的競爭關系?
在合作中競爭,要尊重競爭對手,向競爭對手學習。取長補短、攜手共進是我們在合作中競爭的目標。
(5)在合作中競爭的理念
競爭並不意味著「你死我活」,競爭的目的在於超越自我,共同進步,不以成敗論英雄。
2.在競爭中合作
(1)「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是相互依存的兩個方面。
(2)「雙贏」原則
競爭對手不能相互排斥,造成兩敗俱傷,而要相互促進、共同提高,這才是競爭中合作的真諦。
(3)如何處理好與他人的關系?
學會欣賞他人,發現別人的長處虛心向不然學習;要學會理解和諒解別人;要站在對方的位置上考慮,以誠相待。
(4)團隊精神
含義:團隊精神是團隊內部形成的上下一致、相互支持、密切合作、無私奉獻的群體精神。
核心:團隊精神的核心是集體主義,是合作共享、樂於奉獻,是個人的利益服從團對的利益

閱讀全文

與金融機構競爭與合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滬深交易所減持細則 瀏覽:633
包鋼今日金屬鐠釹價格 瀏覽:215
2017年在冊合規交易所 瀏覽:79
在哪可以學基金理財呢 瀏覽:575
杠桿業務收益 瀏覽:533
日本金融支持養老服務業 瀏覽:196
上市公司吸收合並管理辦法 瀏覽:327
香港金融機構運營人員 瀏覽:11
關聯交易操縱利潤 瀏覽:177
期貨公司員工可以兼職嗎 瀏覽:721
深圳市萬宏泰互聯網金融服務有限公司 瀏覽:109
東方電熱股票吧 瀏覽:29
外匯作為記賬本位幣 瀏覽:369
短線貴金屬是什麼意思 瀏覽:328
石油期貨能放多久 瀏覽:713
全國燃氣價格 瀏覽:135
中原證券考試 瀏覽:17
企業短期融資福建 瀏覽:629
93汽油批發價格走勢 瀏覽:550
基金持倉比率什麼意思 瀏覽:140